婴幼儿自我意识发展的过程

合集下载

0-3岁婴幼儿自我意识的发展阶段

0-3岁婴幼儿自我意识的发展阶段

回顾 自我意识的发展阶段
1
认识自己
2
认识我的
3
从别人评价 到自己评价
4
自我表现与 克服害羞
谢谢 大家
1
认识自己
2
认识我的
3
从别人评价 到自己评价
4
自我表现与 克服害羞
1.认识自己
妈妈阶段 (0-4个月)
同伴阶段 (5-6个月)
伴随行动 (7-9个月)
认识 自己
对自己行动的认识 (9-12个月)
认识自我阶段 (12个月以后)
区分自己和别人 (12-15个月)
认识自己1
妈妈阶段
(0-4个月)对妈妈的镜像微笑、点头、 发出叫声,而不是对自己的镜象感兴趣
同伴阶段
(5-6个月)把自己的镜像当做另一个同伴对待
认识自己2
伴随行动
(7-9个月)显示对镜像的兴趣
对自己行 动的认识
(9-12个月)意识到自己和身体的联系
认识自己3
认识自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阶段
(12个月以后)出现最初的独立性
区分自已 和别人
(12-15个月)能把自己和别人相区别
2.认识“我的……”
学会使 用名字
自我意识发展的巨大飞跃
独立性
为能够独立完成一件事感到兴奋
3.从别人评价到自己评价

不乖
好人
坏人
4.自我表现与克服害羞
培养方法
(1) 同陌生人说话 (2) 同陌生人打招呼,及时给予表扬 (3) 经常表扬儿歌、唱歌、搭积木、拼读 (4) 经常参与同伴活动
回顾 自我意识是个体对自己的身心状况,以
及自己与别人和周围世界关系的认识。
0-3岁婴幼儿 自我意识的发展阶段

婴幼儿自我意识的发展

婴幼儿自我意识的发展

婴儿期自我的发展婴儿期指从出生到满3岁以前的一段时期。

是小儿生后生长发育最迅速的时期,婴儿在这个阶段生长发育特别迅速,是人一生中生长发育最旺盛的阶段。

当代对婴儿自我发展的研究大多运用镜像技术观察婴儿的行为反应,提出“镜像自我”概念。

以自我指向行为作为指标,来确定个体最早出现的自我认知,也称自我意识。

(一)婴儿自我的发展过程学者(哈特)总结了各种有关研究,提出了婴儿主体我和客体我的发展过程。

1.主体我的自我意识在8个月前婴儿还没有萌发自我意识。

在一周岁前后,婴儿显示出主体我的认知,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其一,婴儿把自己作为活动主体的认知。

表现为主动地引起自身的动作与镜像动作相匹配,用自己的动作引发出镜像的动作,这显示婴儿能够把自己作为活动的主体来认知。

其二,婴儿能把自己与他人分开。

对自我镜像与自己动作之间的关联有了清楚的觉知,表明婴儿已经能够区分自己作出的活动与他人作出的活动。

如婴儿热衷于扔玩具,让成人拾起,再扔,再拾,反反复复。

这就说明,他把自己视为活动主体,并能把自己与他人分开,显示主体自我得到明确的发展。

2.客体我的自我意识约在两周岁前后,婴儿期具有了人类个体自我意识发展的第一次飞跃,表现为客体自我意识的出现,婴儿客体我的自我认知主要表现在如下两个方面:(1)、婴儿开始把自己作为客体来认知。

两岁左右的婴儿已经能够意识到自己的独特特征,能从客体(如照片、录像)中认出自己,这表明婴儿已经具有明确的客体我的自我认知。

(2)、能运用人称代词“你、我、他”称呼自己和他人,如用“我”表示自己。

儿童发展的第一逆反期-幼儿期幼儿期:3岁至6、7岁,相当于幼儿园教育阶段,又称为学前期。

这一期间属于儿童人生发展的第一逆反期。

第一逆反期的表现是幼儿要求行为活动自主和实现自我意志,反抗父母控制,这是发展中的正常现象。

其年龄主要是3~4岁,因个体发展的需要会有所提前或延后。

反抗的对象主要是父母,其次是其他养育者。

第一逆反期的发展性特点1.第一逆反期有其特殊的心理需求和行为表现逆反期幼儿的心理需求在于:要实现自我意志,实现自我价值感,希望父母和亲近的他人接纳自己“我长大了”并“很能干”的“现实”。

婴幼儿自我意识发展的四个阶段

婴幼儿自我意识发展的四个阶段

婴幼儿自我意识发展的四个阶段一、婴儿期(出生-2岁)在婴儿期,婴儿的自我意识尚未完全形成,他们对外界的感知主要通过感官的刺激来实现。

在出生后的几个月内,婴儿开始发展对自己身体的认知,他们学会了通过触摸和抓握来探索和认知自己的身体部位。

随着时间的推移,婴儿逐渐能够识别自己的脸、手、脚等身体部位,并开始发展出对自己与他人之间的区别的认知。

二、幼儿期(2-6岁)在幼儿期,婴幼儿的自我意识得到了进一步的发展。

他们开始意识到自己是一个独立的个体,能够分辨自己与他人之间的差异。

婴幼儿开始使用第一人称代词“我”,并开始形成自己的身份认同。

他们开始发展自己的自尊心,并通过与他人的比较来建立自己的价值观。

三、学龄前期(6-12岁)在学龄前期,儿童的自我意识进一步加强。

他们开始意识到自己的思维和情感与他人不同,并开始思考自己的内心世界。

儿童开始对自己的情绪有了更深入的认识,并学会了通过语言来表达自己的感受和需求。

他们开始形成自己的个性特征和价值观,并开始明确自己的兴趣爱好和目标。

四、青春期(12岁以上)青春期是一个重要的发展阶段,也是儿童自我意识最为成熟的时期。

青少年开始更加注重自己的外貌和形象,并开始建立自己的社会身份。

他们开始思考自己的未来,并对自己的能力和潜力有了更深入的认识。

青少年开始独立思考问题,并开始形成自己的价值观和世界观。

总结:婴幼儿自我意识的发展可以分为四个阶段:婴儿期、幼儿期、学龄前期和青春期。

在这个过程中,婴幼儿逐渐认识到自己是一个独立的个体,开始形成自己的身份认同和价值观。

他们通过对自己的身体、情绪和思维的认知来建立自己的自我意识,并逐渐学会了通过语言和行为来表达自己的内心世界。

这个过程对儿童的成长和发展至关重要,也为他们未来的人际关系、情绪管理和自我实现奠定了基础。

学前儿童自我意识的发展

学前儿童自我意识的发展

学前儿童自我意识的发展1.观察自己:从出生到约18个月的阶段,婴幼儿开始通过观察自己在镜子中的形象认识到自己的存在。

他们会对自己进行观察,注意到自己的动作和形象,但还不能真正理解这些动作和形象是属于自己的。

2.显示自己:大约18个月到2岁的阶段,孩子开始学着表达自己的想法和意愿。

他们会使用简单的动作、声音和表情来与他人进行交流,表达自己的需求和意愿。

3.认知自我:2岁开始,孩子逐渐开始认知到自己是一个单独的个体,并且具有自己独特的身份。

他们能够说出自己的名字,并清楚地表达自己的情感和需求。

4.理解自我:3岁左右,孩子开始对自己的特点和能力有更深入的理解。

他们能够用准确的词语描述自己的外貌、性格、爱好等,以及自己的能力和成就。

5.比较自我:4岁及以上,孩子开始与他人进行比较,意识到自己与他人之间的差异。

他们可能会对自己的外貌、技能等感到自卑或自豪,并试图通过比较来建立自己的自我概念。

6.理解他人:学前儿童的自我意识发展还包括对他人的认知和理解。

孩子通过观察和与他人的互动来理解他人的情感和需求,并学会与他人合作和互动。

值得注意的是,学前儿童的自我意识发展是受到家庭、学校和社会环境等多个因素的影响。

家长和教师可以通过提供支持和鼓励来促进儿童的自我意识发展。

一些具体的方法包括:1.提供合适的反馈:家长和教师可以通过赞扬和肯定孩子的努力和成就来增强他们的自我价值感。

同时,也要指导孩子正确看待失败和困难,并鼓励他们从中学习。

2.给予自主权:让孩子有机会参与决策和自主选择,例如在玩具和衣着方面的选择。

这样可以让孩子感受到自己的能力和决策的重要性,有助于培养其自我意识和自信心。

3.创造适宜的环境:提供丰富的学习和探索机会,例如提供多样化的玩具、游戏和材料,鼓励孩子进行自主的探索和创造。

同时,也要确保孩子在安全和积极的环境中成长。

4.培养良好的社交技能:鼓励孩子与他人进行积极的互动和合作,帮助他们理解他人的情感和需求,并培养良好的交往能力。

自我意识的发展与形成

自我意识的发展与形成

自我意识的发展与形成自我意识是人类思维和认知能力的核心,它是我们对自己的存在、状态和行为的认知和理解。

自我意识的发展与形成是一个渐进的过程,从婴幼儿期开始,逐渐形成稳定的个体认知和自我概念。

在这个过程中,人们通过与外界的互动、经历自我探索和社会比较,逐步建立起对自己的认知和理解。

第一阶段:婴幼儿期的自我意识婴幼儿期是自我意识发展的起点。

在这个阶段,婴幼儿对自己的存在还没有明确的认知,他们只能通过感官来体验和感知自己的存在。

通过触觉、听觉和视觉,婴幼儿能够感受到身体的触摸、声音和周围的图像。

这种感知经验对于婴幼儿的自我意识形成起到了重要的推动作用。

第二阶段:童年期的自我意识童年期是自我意识发展的关键阶段。

在这个阶段,儿童逐渐意识到自己的存在,开始认知和理解自己与他人的区别。

他们会通过观察和比较来评估自己的能力和价值,从而形成初步的自我概念。

在这个阶段,儿童对于自己的外貌、性格特点和能力有了初步的认知。

他们会关注自己在家庭和学校中的表现,并根据他人的评价来调整自己的行为。

第三阶段:青春期的自我意识青春期是自我意识发展的关键时期。

在这个阶段,人们经历身体和心理的巨大变化,对自己的身份和角色产生了更加深刻的思考。

青春期的自我意识主要表现为两个方面的发展:个人认知和社会认同。

个人认知方面,青春期的人们开始探索自己的兴趣爱好、价值观和目标,并更加清晰地了解自己的能力和弱点。

他们逐渐形成了个性化的自我概念,加强了对自己独特性的认知。

同时,他们开始意识到自己与他人的差异,并努力在这个过程中找到自己的定位。

社会认同方面,青春期的人们更加关注和重视他人的看法和评价。

他们通过与同龄人的比较,寻求自己与社会的契合点。

在这个过程中,他们会寻找并接受某个群体的认可,并借此来增强自己的自尊和满足感。

然而,社会认同的形成也可能带来不确定性和焦虑感,因为他们担心自己不符合他人的期望和标准。

第四阶段:成年期的自我意识成年期是自我意识发展的拓展阶段。

论述幼儿自我意识的发展

论述幼儿自我意识的发展

论述幼儿自我意识的发展幼儿期是孩子个人发展的关键阶段之一,自我意识的形成和发展在这个阶段具有重要意义。

自我意识是指个体对自己的身份、角色、情绪、欲望以及自身在社会和环境中的位置的认知和理解。

以下是幼儿自我意识发展的主要特征和阶段:特征和阶段:1.婴幼儿期(出生至2岁):•基本自我认知: 在早期,婴幼儿主要通过感官和情感与外界互动,开始建立与父母或主要照顾者的亲密关系。

•初步的自我认知: 逐渐认识到自己和他人的差异,可能会表现出对镜子中自己形象的认知兴趣。

2.学龄前期(3至6岁):•自我概念的建立: 开始形成自我概念,对自己的身体、能力、情感和兴趣有初步认知,可能会表现出对自己的描述和认知。

•社会比较和角色认知: 开始与同龄人比较,意识到自己与他人的不同,开始建立社会角色和性别认知。

3.学龄期前期(7至11岁):•认知深化和复杂化: 自我认知逐渐深化和复杂化,开始注意自己的内在特质、能力和人际关系,意识到自己在不同情境下的多重角色。

•情感和认知一体化: 开始能够更深刻地理解和表达自己的情感和想法,包括自我价值、自信心和对外界的态度等。

自我意识发展的重要因素:1.社交环境: 家庭、学校和社会环境对幼儿自我意识的形成和发展起着重要作用。

正面的亲子关系、良好的同伴关系和教育环境有助于孩子健康的自我认知发展。

2.文化和价值观: 不同文化和价值观对个体自我认知的塑造存在差异,环境中的文化信仰、家庭价值观等因素会影响孩子对自我的认知。

3.情绪和认知能力: 孩子的情绪管理能力和认知水平也会影响其自我意识的发展,较好的情绪调节能力有助于形成积极的自我概念。

4.教育和指导: 家长和教育者的指导对孩子自我意识的塑造至关重要。

给予积极的反馈、鼓励和支持,帮助孩子建立积极健康的自我认知。

幼儿自我意识的形成和发展是一个逐步渐进的过程,需要家庭、学校和社会多方面的关怀和支持。

给予孩子足够的关注和鼓励,提供积极健康的成长环境,有助于他们健康、积极地认知自我,并建立良好的自我认知与自信。

婴幼儿自我意识发展的过程

婴幼儿自我意识发展的过程

婴幼儿自我意识发展的过程婴幼儿自我意识的发展是一个逐渐建立的过程,从出生到成长的初期,他们对自己的存在并不完全认知,渐渐地,他们开始意识到自己是一个独立的个体,并能理解自己与他人的差异。

以下是婴幼儿自我意识发展的几个重要阶段。

1.0-6个月期间:婴儿在这个阶段主要通过身体感觉来认知自己和外界。

他们能够感受到自己的愉悦和不愉悦,并通过哭泣和笑容来表达自己的需求。

虽然他们还不能意识到他们是一个独立的个体,但他们开始注意到周围的人和事物,并能够区分不同的声音和面孔。

2.6-12个月期间:在这一阶段,婴儿的自我意识开始显露出来。

他们开始认识到自己的身体,比如手和脚,并通过抓住物体和开始爬行等方式来探索和发现世界。

他们还能够通过照镜子和看到自己的反射来体验自己的形象,并开始认识到自己和其他婴儿的差异。

3.12-18个月期间:在这个时期,婴儿的自我意识进一步发展。

他们开始使用第一人称的代词,如“我”,明确指代自己。

他们能够认识到自己的身体部位,并开始试着使用自己的身体去做一些简单的动作,如拿东西、走路等。

此外,他们还会使用一些简单的动作来引起周围人的注意,并从他人的反应中体验到自己的影响力。

4.18-24个月期间:在这个阶段,婴儿的自我意识更加明确。

他们开始形成自己的个体认同,明确了解自己是一个独立的个体,并能够区分自己和其他人的意识状态。

他们开始使用第二人称的代词,如“你”,并能够使用自己的身体语言来表达一些简单的需求和意愿。

此外,他们还能够对一些简单的指令做出反应,并展示出一定的自主能力。

5.2-3岁期间:在这一阶段,婴儿的自我意识进一步发展,他们对自己的认知能力不断提高。

他们能够清楚地表达自己的意愿,并通过使用衣物、玩具等物件来表示自己的个体性。

此外,他们还能够理解和使用一些能够描述自己和他人的语言,如“我是谁”、“你是谁”等。

总结而言,婴幼儿自我意识的发展是一个逐步提升的过程。

从最初的对外界的感觉和反应到逐渐认识到自己的存在和与他人的差异,再到明确认知自己是一个独立的个体并能够用语言和行为去表达自己的意愿和需求。

简述婴幼儿自我意识的发展过程

简述婴幼儿自我意识的发展过程

简述婴幼儿自我意识的发展过程
0~4个月为“妈妈阶段”。

对妈妈的镜像微笑、点头、发出叫声,而不是对自己的镜像感兴趣。

5~6个月为“同伴阶段”。

把自己的镜像当作另一个同伴对待,有时伸手到镜子后面去镜中找人。

7~12个月为“伴随行动”。

看见镜像中自己张嘴的动作,也跟着学。

1岁以后为认识“自我阶段”。

会对着镜像中的自己指眼睛、鼻子,对自己发生兴趣。

12~15个月能够把自己所做的动作和别人的动作分开,能从照片中认出自己。

认识“我的……”包括认识形容我的词,知道自己的名字、认识自己身体的部位、认识自己的玩具和属于自己的东西。

会用“我”表示自己,用“我的”表示自己的所属。

会用语言表示“我自己来……”就说明有了一定的独立性,如自己吃饭、自己喝水等。

为自己能够独立完成一件事感到兴奋,如在游戏时能搭起“高楼”,能够获得成功的喜悦。

从别人评价到自己评价婴儿/幼儿会从别人的语言评价中理解“乖”和“不乖”的含义,知道发脾气、抢别人玩具、爱哭闹是“不乖”的行为,从成人的评价中逐渐学会简单的判断。

2岁以后能够分辨“好人”与“坏人”,学会评价别人“乖”与“不乖”。

3岁左右常以别人对自己的评价估量自己,如“妈妈说我是个好孩子" “我会讲故事。

”并能够从小伙伴对自己的态度中了解自己,同时会把自己的行为与小伙伴的行为做比较,增进自我意识的发展。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婴幼儿自我意识发展的过程
人的自我意识并不是与生俱来的,也不是一蹴而就的。

它是在社会交往的过程中,随着语言和思维的发展而发展起来的,需经历一个从无意识到有意识、从不自觉到自觉的较长的发展过程。

从发生、发展到相对稳定、成熟,大约经过了20多年的时间。

婴儿期(0~3岁)
刚出生的婴儿没有自我意识,分不清自己和客体的区别。

常常摆弄、吮咬自己的手指、脚趾,就像玩玩具一样。

在这过程中,儿童逐渐发觉,咬自己的手指、脚趾与咬其他玩具的感觉不一样,从而慢慢地意识到手指、脚趾是自己身体的一部分。

这就是自我意识的最初级形态(自我感觉)。

儿童在1周岁以后开始认识自己的身体以及身体的各个部位,也意识到自己身体的感觉。

他把自己作为客体来认识,从成年人那里学会使用自己的名字,象称呼其他事物一样用自己的名字称呼自己。

这时儿童的自我意识已经发展到表象阶段。

大约在2岁以后,儿童逐渐学会使用代词"我"。

一般是先掌握物主代词"我的",然后才用第一人称"我"代替自己的名字。

这标志着儿童自我意识的产生。

幼儿期(3~6岁)
幼儿期自我意识的发展主要表现在自我评价、自我体验及自我控制的发展等三方面。

而以自我评价为主要标志。

儿童自我评价的
能力是在成人的教育和引导下逐渐形成和发展起来的。

1、幼儿自我意识发展的总趋势
幼儿自我意识的发展随着年龄的增加而呈现出由低到高的发展趋势。

很多学者的研究表明,幼儿期自我意识发展的非常迅速特别是在4~5岁。

幼儿自我意识各因素开始发生的时间很接近,但是不同步。

首先是自我评价的发展,其次是自我体验的发展,最后是自我控制的发展,自我评价开始发生的年龄转变期在3到4岁之间,自我体验开始发生的年龄转变期在4岁左右,自我控制开始发生的年龄转变期为4~5岁。

2、幼儿自我评价的发展特点
①幼儿从主要依赖成人的评价,逐渐向自己独立评价发展。

幼儿独立的自我评价能力还很低,他们的自我评价依赖于成人对自己的评价,特别是幼儿初期,儿童往往不加考虑的轻信成人对自己的评价,自我评价只是简单重复成人的评价。

例如:他们评价自己是好孩子,其原因是“老师说我是好孩子”。

幼儿晚期,开始出现独立的评价,儿童对成人的评价逐渐持有批判的态度。

如果成人对他的评价不符合他自己的评价,儿童会提出疑问,甚至表示反感。

②幼儿的自我评价从带有主观情绪性,发展到初步的客观性。

苏波特斯基的研究发现,幼儿对美工作品的评价带有相当大的偏向性。

实验者让幼儿对自己的绘画和泥工作品同别人的作品作比较性评价。

当幼儿知道比较的对方是老师的作品时,尽管那些作品比自
己的质量差(这是实验者故意设计的)幼儿总是评价自己的作品不如对方,而当幼儿把自己的作品和小朋友的作品相比较时,则总是评价自己的作品比别人的好,这一实验结果充分说明了幼儿自我评价的主观性。

在一般情况下,幼儿总是过高评价自己,但随着年龄的增长幼儿对自己的过高评价渐趋隐蔽。

例如:幼儿想说自己好,又不好意思,于是说“我不知道我做的怎么样”。

在良好教育下,幼儿逐渐能够对自己做出正确的评价,有的儿童则出现谦虚的评价。

③自我评价受认识水平的限制。

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自我评价一般比较笼统,逐渐向比较具体和细致的方向发展;从对外部行为的评价,逐渐出现对内心品质的评价;较多只根据某方面或局部进行自我评价,以后逐渐能做出比较全面的评价;从只有评价而没有评价的论据,发展到有论据的评价。

总的来说,幼儿自我评价能力还很差,成人对幼儿的评价在幼儿个性发展中起着重要作用。

因此,成人必须对儿童做出适当的评价,对儿童行为作过高或过低的评价对儿童都是有害的。

3、幼儿自我体验发展的特点
①幼儿自我体验由低级向高级发展,由生理性体验向社会性方向发展。

幼儿的愉快和愤怒是生理需要的表现,委屈、自尊和羞愧是社会性体验的表现。

前者发展较早,后者发展较晚,约4岁以后明显发展。

②幼儿自我体验发展水平不断深化。

幼儿的各种自我体验都随年龄增长而发展,其发展水平不断深化。

如对愤怒感的情绪体验,
从3~6岁儿童会有不同的体验程度,从“会哭”,“不高兴”,“会生气”,到“很生气”“很恨他”这个变化过程,可以看出,幼儿体验的深刻性在逐渐发展。

③幼儿自我体验的受暗示性。

在幼儿自我体验的产生中,成人暗示起着重要作用,年龄越小表现越明显。

如问小朋友,如果你做捂眼睛贴鼻子游戏时,你私自拉下毛巾,被老师看见,你会觉得怎样?3岁组儿童只有3.33%的人有自我体验。

而在有暗示时(你做了错事觉得难为情吗?)有26.67%的人有自我体验。

此研究结果对幼儿教育有重要意义。

教师和家长应该充分注意幼儿受暗示性强的特点,多采用积极的暗示促进幼儿良好道德情感的发展;同时,要注意避免消极暗示对幼儿行为的不良影响。

4、幼儿自我控制发展的特点
幼儿自我控制能力的发展主要表现在坚持性和自制力的发展方面。

总的来说,幼儿自我控制能力还较差,3~4岁幼儿的坚持性和自制力都很差。

到了5~6岁才有一定发展。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