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完整版)小升初文言文提高训练及答案

合集下载

小升初文言文专项训练(含答案)

小升初文言文专项训练(含答案)

(完整)小升初文言文专项训练(含答案)(word版可编辑修改)编辑整理:尊敬的读者朋友们:这里是精品文档编辑中心,本文档内容是由我和我的同事精心编辑整理后发布的,发布之前我们对文中内容进行仔细校对,但是难免会有疏漏的地方,但是任然希望((完整)小升初文言文专项训练(含答案)(word版可编辑修改))的内容能够给您的工作和学习带来便利。

同时也真诚的希望收到您的建议和反馈,这将是我们进步的源泉,前进的动力。

本文可编辑可修改,如果觉得对您有帮助请收藏以便随时查阅,最后祝您生活愉快业绩进步,以下为(完整)小升初文言文专项训练(含答案)(word版可编辑修改)的全部内容。

小升初文言文专项训练(含答案)(一)曹彬仁爱曹武惠王,国朝名将,勋业之盛,无与为比。

尝曰:“吾为将,杀人多矣,然未尝以私喜怒辄戮一人。

”其所居堂屋敝,子弟请加修葺,公曰:“时方大冬,墙壁瓦石之间,百虫所蛰,不可伤其生。

”其仁心爱物盖如此. ( 张光祖《言行龟鉴》)[注释] 蛰:动物在冬眠时潜伏在土中或洞穴中不食不动的状态。

1.解释文中加点的词语。

(1)其所居堂屋敝()(2)吾为将()2. 用现代汉语解释文中画线句。

时方大冬,墙壁瓦石之间,百虫所蛰,不可伤其生。

3。

文章开头介绍曹武惠王是“国朝名将",其作用是什么?4.文章通过、这两件事刻画了曹武惠王“”的德行。

(二) 狄仁杰 狄仁杰为并州法曹,有同府法曹郑崇质,母老且病,当使绝域。

仁杰曰:“太夫人有疾而公远使,岂可贻亲万里之忧。

"乃诣长史蔺仁基,请代崇质行.时仁基与司马李孝廉不协,因谓曰:“吾等独无愧耶.”相待如初。

(孔平仲《续世说》)1. 解释文中加点的词语。

(1)当使绝域()(2)乃诣长史蔺仁基()2。

用现代汉语解释文中画线句。

因谓曰:“吾等独无愧耶。

”3. 文章后半部分写仁基与司马李孝廉“相待如初”的作用是什么?4. 读了这篇短文,你有什么体会?(三) 猿母中箭僧悟空在江外,见一猿坐树梢,弋人①伺其便,射之,正中母腹。

(完整版)小升初文言文提高训练及答案

(完整版)小升初文言文提高训练及答案

4、如:曹冲称象,司马光砸缸,狄人杰审案等等。

(五)1、(1)交往(2)店铺2、比喻恶劣的环境3、近墨者黑4、示例:我赞同“近朱者赤近墨者黑”这个观点,因为人们在生活中总会潜移默化地受到别人的影响,所以我们要多读好书,多接触一些品行好的人等。

反对这个观点,能自圆其说亦可。

(六)1、(1)称赞,赞美(2)穿,穿透(3)不2、利益顺利3、用你的矛,来戳你的盾,会怎样呢?4、示例,我们平时说话办事要说实话,办实事,不能言过其实。

不要前后不一致,不然吃亏的是自己。

(七)于令仪不责盗1.C2.译文:你太穷了,晚上背着十贯铜钱回家,恐怕会被人责难的。

3.宽厚大方,处处为别人着想。

(八)1.(1)曾经(2)生气、发怒(2分)2.(你)只要说这是王右军书写的,用(它)(可以)卖一百钱。

(2分)3.王羲之写在棐几上的字被门生之父误刮去之后,“门生惊懊者累日”;在老姥卖的扇子上题字后,“姥如其言”,因此“人竞买之”。

(3分)(九)1、说;获得,得到2、A3、“俄为吏将误触台倒,玉盏俱碎。

”4、待下宽厚(十)1. ①dàn;吃.②zhé;往往,总是.①吃②往往,总是(4分) 2.①常常把治理国家大事作为自己应尽的责任。

( “以”、“已任”各1分,句子意思基本正确1分。

共3分) ②妻子和孩子的衣食仅仅自足罢了(妻子1分,句子意思基本正确1分。

共2分) 3.岳阳楼记揭示主题(各1分,共2分) (十一)1、(1)居住(2)其实,实际2、 B (3分)4、“鼠啮我稿,实勉我也”表现了顾亭林积极进取(豁达、乐观)的心态:“五易其稿”则表现了他治学严谨(勤勉好学)的态度。

(3分)(十二)1、解释词句:当之郡——到、去故所举——以前、从前遗——赠送谒见——拜见故人——旧时密愧而出---王密羞愧地退出去了。

2、读了《杨震暮夜却金》你有什么感想?答:我从文章中体会到杨震清正廉洁、严于律己的品质。

我想,我们也应该向他一样,无论什么时候都要严格要求自己。

小升初文言文专项训练(含答案)

小升初文言文专项训练(含答案)

小升初文言文专项训练(含答案)(一)曹彬仁爱曹武惠王,国朝名将,勋业之盛,无与为比。

尝曰:“吾为.将,杀人多矣,然未尝以私喜怒辄戮一人。

”其所居.堂屋敝,子弟请加修葺,公曰:“时方大冬,墙壁瓦石之间,百虫所蛰,不可伤其生。

”其仁心爱物盖如此。

(张光祖《言行龟鉴》)[注释] 蛰:动物在冬眠时潜伏在土中或洞穴中不食不动的状态。

1.解释文中加点的词语。

(1)其所居.堂屋敝()(2)吾为.将()2. 用现代汉语解释文中画线句。

时方大冬,墙壁瓦石之间,百虫所蛰,不可伤其生。

3.文章开头介绍曹武惠王是“国朝名将”,其作用是什么?4.文章通过、这两件事刻画了曹武惠王“”的德行。

(二)狄仁杰狄仁杰为并州法曹,有同府法曹郑崇质,母老且病,当使.绝域。

仁杰曰:“太夫人有疾而公远使,岂可贻亲万里之忧。

”乃诣.长史蔺仁基,请代崇质行。

时仁基与司马李孝廉不协,因谓曰:“吾等独无愧耶。

”相待如初。

(孔平仲《续世说》)1. 解释文中加点的词语。

(1)当使.绝域()(2)乃诣.长史蔺仁基()2. 用现代汉语解释文中画线句。

因谓曰:“吾等独无愧耶。

”3. 文章后半部分写仁基与司马李孝廉“相待如初”的作用是什么?4. 读了这篇短文,你有什么体会?(三)猿母中箭僧悟空在江外,见一猿坐树梢,弋人①伺其便,射之,正中母腹。

母呼其雄至,付子已,哀鸣数声,乃拔箭堕地而死。

射者折矢弃弓,誓不复射。

(《墨客挥犀·三》)[注释]①弋人:射鸟的人。

即下文的“射者”。

1. 解释加点的词语:付子已.()2. 用现代汉语解释文中的画线句。

射者折矢弃弓,誓不复射3. 用自己的话回答,射者为什么“誓不复射”?4.读了这则故事,你有什么体会?(四)银烛明天顺间,丰庆为.河南布政使,按部①行②县,县令某墨③吏也,闻庆至,恐,饰白银为烛以献。

庆初未之觉也。

既而执烛者以告,庆佯曰:“试爇④之。

”曰:“爇而不能燃也。

”庆笑曰:“不能燃乌用烛为?”贮以故筐,明日尽还之。

小升初文言文阅读专项训练五篇(有答案)

小升初文言文阅读专项训练五篇(有答案)

小升初文言文阅读专项训练五篇(有答案)宋人有耕者,田中有株,兔走触株,折颈而死。

因释其耒而守株,冀复得兔。

兔不可复得,而身为宋国笑。

1.解释下列文句中划线词的词义。

①兔走触株走()②因释其耒而守株释()③而身为宋国笑身()④冀复得兔冀()2.找出文中的议论句,并翻译这个句子。

3.出自这个故事的成语是。

从短文中你得到什么启示?从某一角度简要谈谈。

答:。

参考答案:1.①走:跑②释:放下③身:自己④冀:希望2.议论句:兔不可复得,而身为宋国笑。

翻译:兔是不可能再得到的,而自己却被宋国人耻笑3.守株待兔(略)蜀之鄙有二僧,其一贫,其一富。

贫者语于富者曰:“吾欲之南海,何如?”富者曰:“子何恃而往?”曰:“吾一瓶一钵足矣。

”富者曰:“吾数年来欲买舟而下,犹未能也。

子何恃而往?”越明年,贫者自南海还,以告富者。

富者有惭色。

西蜀之去南海,不知几千里也,僧富者不能至而贫者至焉。

人之立志,顾不如蜀鄙之僧哉?1、解释字义。

①蜀之鄙有二僧_________②吾欲之南海__________③顾不如蜀鄙之僧哉________④子何恃而往__________2、翻译划横线的语句。

(2分)_3、作者分别举“贫者”“富者”的例子,采用的是一种________方法,这样写,是为了说明人之为学,关键在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1.①边境。

②到。

③难道。

④凭借2.人们确立志向,难道还比不上四川边境上的和尚吗?3.对比,立志。

六.匡衡勤学而无烛,邻居有烛而不逮,衡乃穿壁引其光,以书映光而读之。

邑人大姓文不识,家富多书,衡乃与其佣作而不求偿。

主人怪问衡,衡曰:“愿得主人书遍读之。

”主人感叹,资给以书,遂成大学。

1.解释字义。

①邻居有烛而不逮②衡乃与其佣作而不求偿③资给以书④遂成大学2.翻译下面的句子。

①衡乃穿壁引其光,以书映光而读之译文:②衡乃与其佣作而不求偿译文:3.出自这个故事的一个成语是,从字面上看,这个成语的意思是,现在用这个成语形容4.你认为,应该在哪些方面向匡衡学习?六.1.①到,此指照射过来②报酬③把④就2.①匡衡就在墙壁上凿了一个洞,让邻居家的光亮照过来,拿着书映着灯光来读书。

小升初文言文专项训练(含答案)

小升初文言文专项训练(含答案)

小升初文言文专项训练(含答案)一)XXX仁爱XXX,XXX名将,勋业之盛,无与为比。

尝曰:“吾为将,杀人多矣,然未尝以私喜怒辄戮一人。

”其所居堂屋敝,子弟请加修葺,公曰:“时方大冬,墙壁瓦石之间。

百虫所蛰,不可伤其生。

”其仁心爱物盖如此。

(XXX 《言行龟鉴》)注释]蛰:动物在冬眠时潜伏在土中或洞穴中不食不动的状态。

1.解释文中加点的词语。

1)其所居堂屋敝()2)吾为将()2.用现代汉语解释文中画线句。

时XXX,墙壁瓦石之间,百虫所蛰,不可伤其生。

3.文章开头介绍XXX是“国朝名将”,其作用是什么?4.文章通过、这两件事刻画了XXXXXX“”的德行。

二)XXXXXX为并州法曹,有同府法XXX崇质,母老且病,当使绝域。

XXX曰:“太夫人有疾而公远使,岂可贻亲万里之忧。

”乃诣长史XXX,请代崇质行。

时XXX与XXX不协,因谓曰:“吾等独无愧耶。

”相待如初。

(XXX 《续世说》)1.说明文中加点的词语。

1)当使绝域()(2)乃诣长史XXX()2.用现代汉语解释文中画线句。

因谓曰:“吾等独无愧耶。

”3.文章后半局部写XXX与XXX“相待如初”的感化是甚么?4.读了这篇短文,你有什么体会?三)猿母中箭僧XXX在江外,见一猿坐树梢,弋人①伺其便,射之,正中母腹。

母呼其雄至,付子已,哀鸣数声,乃拔箭堕地而死。

射者折矢弃弓,誓不复射。

(《墨客挥犀·三》)注释]①弋人:射鸟的人。

即下文的“射者”。

1.解释加点的词语:付子已2.用现代汉语解释文中的画线句。

射者折矢弃弓,誓不复射3.用自己的话回覆,射者为何“誓不复射”?4.读了这则故事,你有甚么体会?四)银烛明天顺间,XXX为河南布政使,按部①行②县,县令某墨③吏也,闻庆至,恐,饰白银为烛以献。

庆初未之觉也。

既而执烛者以告,XXX 曰:“试爇④之。

”曰:“爇而不能燃也。

”XXX:“不能燃乌用烛为?”贮以故筐,明日尽还之。

XXX令曰:“汝烛不燃,易可燃者。

自今慎勿复尔。

小升初考试文言文专项训练(通用5篇)

小升初考试文言文专项训练(通用5篇)

小升初考试文言文专项训练(通用5篇)小升初考试文言文专项训练(通用5篇)这类题目多数是考查文言实词中一词多义的现象,而这些文言实词基本上都是同学们在课内文言文中学习过的。

下面是小编整理的小升初考试文言文专项训练(通用5篇),希望对你有帮助。

小升初考试文言文专项训练篇1王安石在相位,子妇之亲萧氏子至京师,因谒公,公约之饭。

翌日,萧氏子盛服而往,意为公必盛馔。

日过午,觉饥甚而不敢去。

又久之,方命坐,果蔬皆不具,其人已心怪之。

酒三行,初供胡饼两枚,次供猪脔数四,顷即供饭,傍置菜羹而已。

萧氏子颇骄纵,不复下箸,惟啖胡饼中间少许,留其四傍。

公取自食之,其人愧甚而退。

题目1.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

①因谒公( ) ②觉饥甚而不敢去 ( )③不复下箸( ) ④公取自食之 ( )2.下列各句中之字用法与公约之饭中之相同的一项是 ( )。

A. 是吾剑之所从坠B.遇子方虫,则一钳博之C. 久之,目似瞑D.故时有物外之趣3.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句子。

果蔬皆不具,其人已心怪之。

译: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4.用自己的话说说其人愧甚而退的原因。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参考答案:1.①谒:拜见,请见②去:离开③复:再,又④食:吃2.( B )。

3.各种菜肴都没有准备,那人心中已经对此感到奇怪了。

(重点字:具、怪)4.原因:客人看到王安石竟然把自己吃剩下的胡饼吃了小升初考试文言文专项训练篇2邹忌修八尺有余,而形貌昳丽。

朝服衣冠,窥镜,谓其妻曰:“我孰与城北徐公美?”其妻曰:“君美甚,徐公何能及君也?”城北徐公,齐国之美丽者也。

忌不自信,而复问其妾曰:“吾孰与徐公美?”妾曰:“徐公何能及君也?”旦日,客从外来,与坐谈,问之客曰:“吾与徐公孰美?”客曰:“徐公不若君之美也。

小升初文言文专项训练(附译文及答案)

小升初文言文专项训练(附译文及答案)

小升初文言文专项训练(附译文及答案)1.小升初文言文专题小练(1)措大①吃饭有二措大相与( )言志。

一云( ):“我平生不足,惟饭与睡耳。

他日得志,当吃饱饭了便睡,睡了又吃饭。

”一云:“我则异于是。

当吃了又吃,何暇( )复睡耶?”吾来庐山,闻( )马道士善睡,于睡中得妙。

然( )吾观之,终不如彼措大得吃饭三昧②也。

①措大:亦曰“醋大”,唐宋之世,俗称士人为“措大”,含轻视意,犹后世云穷酸。

②三昧:佛家语,正定之义,俗以称事之诀要。

“三昧”是梵语译音,“三”字无义。

1.在括号里解释加点字。

2.翻译句子。

然吾观之,终不如彼措大得吃饭三昧也。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这是苏轼写的一篇讽刺小品,它讽刺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论贫士俗传:书生入官库,见钱不识。

或( )怪( )而问之,生曰:“固( )知其为钱,但怪其不在纸裹中耳。

”予偶读渊明《归去来辞》云:“幼稚盈室,瓶无储粟。

”乃( )知俗传信而有徵。

使瓶有储粟,亦甚微矣,此翁平生只于瓶中见粟也耶?《马后纪》,夫人见大练①,以为( )异物;晋惠帝问饥民何不食肉糜,细思之,皆一理也。

聊为好事者一笑。

永叔②常言:孟郊诗“鬓边虽有丝,不堪织寒衣”,纵使堪织,能得多少?①大练:即大帛,丝织之粗者。

②永叔:欧阳修,字永叔。

1.在括号里解释加点字。

2.翻译句子。

固知其为钱,但怪其不在纸裹中耳。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细思之,皆一理也”,这“理”是什么道理?请写在下方的横线上。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刘封者,本罗侯寇氏之( )子,长沙刘氏之甥也。

小升初文言文专项训练含答案完整版

小升初文言文专项训练含答案完整版

小升初文言文专项训练含答案集团标准化办公室:[VV986T-J682P28-JP266L8-68PNN]小升初文言文专项训练(含答案)曹武惠王,国朝名将,勋业之盛,无与为比。

尝曰:“吾为.将,杀人多矣,然未尝以私喜怒辄戮一人。

”其所居.堂屋敝,子弟请加修葺,公曰:“时方大冬,墙壁瓦石之间,百虫所蛰,不可伤其生。

”其仁心爱物盖如此。

( 张光祖《言行龟鉴》)[注释] 蛰:动物在冬眠时潜伏在土中或洞穴中不食不动的状态。

1.解释文中加点的词语。

(1)其所居.堂屋敝 ( ) (2)吾为.将 ( )2. 用现代汉语解释文中画线句。

时方大冬,墙壁瓦石之间,百虫所蛰,不可伤其生。

3.文章开头介绍曹武惠王是“国朝名将”,其作用是什么?4.文章通过 、 这两件事刻画了曹武惠王“ ”的德行。

狄仁杰为并州法曹,有同府法曹郑崇质,母老且病,当使.绝域。

仁杰曰:“太夫人有疾而公远使,岂可贻亲万里之忧。

”乃诣.长史蔺仁基,请代崇质行。

时仁基与司马李孝廉不协,因谓曰:“吾等独无愧耶。

”相待如初。

(孔平仲《续世说》)1. 解释文中加点的词语。

(1)当使.绝域 ( ) (2)乃诣.长史蔺仁基 ( )2. 用现代汉语解释文中画线句。

因谓曰:“吾等独无愧耶。

”3. 文章后半部分写仁基与司马李孝廉“相待如初”的作用是什么?4. 读了这篇短文,你有什么体会?僧悟空在江外,见一猿坐树梢,弋人①伺其便,射之,正中母腹。

母呼其雄至,付子已,哀鸣数声,乃拔箭堕地而死。

射者折矢弃弓,誓不复射。

(《墨客挥犀·三》)[注释]①弋人:射鸟的人。

即下文的“射者”。

1. 解释加点的词语: 付子已.( ) 2. 用现代汉语解释文中的画线句。

射者折矢弃弓,誓不复射3. 用自己的话回答,射者为什么“誓不复射”4.读了这则故事,你有什么体会明天顺间,丰庆为.河南布政使,按部①行②县,县令某墨③吏也,闻庆至,恐,饰白银为烛以献。

庆初未之觉也。

既而执烛者以告,庆佯曰:“试爇④之。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小升初择校考试文言文提高训练(一)北人食菱北人生而不识菱①者,仕于南方,席上食菱,并壳入口。

或曰:“食菱须去壳。

”其人自护所短,曰:“我非不知。

并壳者,欲以去热也。

”问者曰:“北土亦有此物否?”答曰:“前山后山,何地不有?”夫菱生于水而曰土产,此坐强不知以为知也。

【注释】①菱:俗称菱角,水生植物,果肉可以吃。

1、解释下列加点字。

(1)仕.于南方(2)并.壳者(3)其人自护所短.2、把文中划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或曰:“食菱须去壳。

”(2)此坐强不知以为知也。

3、从这个故事中你得到了什么启示?(二)楚人学舟楚①人有习操舟者,其始折旋②疾徐,惟舟师之是听。

于是小试洲渚之间,所向莫不如意,遂以为尽操舟之术,遽谢舟师,椎③鼓径进,亟犯④大险,乃四顾胆落,坠桨失柁⑤。

然则以今日之危者,岂非前日之幸乎?【注释】①楚:古国名。

②旋:转弯。

③椎:用椎敲。

古代作战,前进时以击鼓为号。

④亟:突然;犯:碰到。

⑤柁:同“舵”。

1、解释下列加点字的意思。

楚人有习操..舟者习:操:始折.旋疾徐.折:徐:遽谢..舟师遽:谢:乃四顾.胆落顾:2、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

①遂以为尽操舟之术②椎鼓径进3、本文告诉人们的道理是什么?(三)吴起守信昔吴起①出遇故人,而止之食。

故人曰:“诺,期返而食。

”起曰:“待公而食。

”故人至暮不来,起不食待之。

明日早,令人求故人,故人来,方与之食。

起之不食以俟②者,恐其自食其言也。

其为信若此,宜其能服三军欤?欲服三军,非信③不可也。

注释:①吴起:战国时著名的军事家。

②俟(sì):等待。

③信:信用。

1.解释下面加点词的含义。

(4分)|①明日早,令.人求故人()②故人来,方.与之食()③恐.其自食其言也()④欲服.三军,非信不可也()2.下列“之”的用法与另三个不同的一项是()A.起不食待之。

B.故人来,方与之食。

C诸葛孔明者,卧龙也,将军岂愿见之乎?D.(吴)起之不食以俟者,恐其自食其言也。

3.翻译下面的句子。

(2分)故人至暮不来,起不食待之。

4.这个小故事中,吴起在为人处事上最值得我们学习的一点是什么?(四)《人有负盐负薪者》人有负盐负薪者,同释①重担息树阴。

二人将行,争一羊皮,各言藉背②之物。

惠③遣争者出,顾州纪纲④曰:“以此羊皮可拷知主乎?”群下⑤咸无答者。

惠令人置羊皮席上,以杖击之,见少盐屑,曰:“得其实⑥矣。

”使争者视之,负薪者乃伏而就罪。

【注释】①释:放下。

②藉:垫衬。

背:藉是坐卧之用;背是披背之用。

意思是经常使用之物。

③惠:李惠,中山(今河北定县满城一带)人,北魏太武帝时任雍州刺史。

本篇选自《北史·李惠传》。

④顾州纪纲:回头看着州府的主簿。

州纪纲,州府的主簿。

⑤群下:部下,属员。

⑥实:事实,真相。

1、解释下列加黑的词语。

⑴藉背()⑵顾州纪风()⑶咸无答者()⑷得其实矣()2、翻译下列的句子。

⑴同释重担息树阴。

⑵以杖击之,见少盐屑。

3、评价一下李惠。

4、你还读过像李惠这样智者的故事吗?试讲述一例。

(五)与善人居,如入芝兰之室,久而不闻其香,即与之化矣。

与不善人居,如入鲍鱼之肆,久而不闻其臭,亦与之化矣。

丹之所藏者赤,漆之所藏者黑,是以君子必慎其所处者焉。

1.解释加点词的含义。

(1)与善人居,如入芝兰之室居:(2)如入鲍鱼之肆肆:2.文中的“鲍鱼之肆”比喻怎样的环境?3.根据文意,君子要“慎处”的原因,可用一个成语来概括,那就是:近朱者赤,4.对这个成语所包含的观点你有什么看法?请简要回答。

(六)楚人有鬻盾与矛者,誉之曰:“吾盾之坚,物莫能陷也。

”又誉其矛曰:“吾矛之利,于物无不陷也。

”或曰:“以子之矛,陷子之盾,何如?”其人弗能应也。

1、解释下列加点字。

(1)誉.之曰(2)物莫能陷.也(3)其人弗.能应也2、文中的“利”是“锋利”之意,请你回答:“坐收渔翁之利”中“利”的意思是;“出师不利”中“利”的意思是。

3、请你翻译:“以子之矛,陷子之盾,何如?”(4分)4、请你谈一谈读过小故事后的感受。

(4分)(七)于令仪不责盗曹州于令仪者,市井①人也,长厚不忤物,晚年家颇富裕。

一夕,盗入其家,诸子禽之,乃邻舍人子也。

令仪曰:“汝素寡悔②,何苦而为盗耶?”曰:“迫于贫耳!”问其所欲,曰:“得十千足以衣食。

”于令仪如其所言与之。

既去,复呼之,盗大恐。

谓曰:“尔贫甚,夜负十千③以归,恐为人所诘。

留之,至明使去。

”盗大感惭,卒为良民。

(摘自《渑水燕谈录》)【注】①市井:指做生意。

②寡悔:很少做对不起自己的事。

③十千:指十贯铜钱。

1.下列各句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2分)A.诸子禽之禽:通“擒”,抓获 B.汝素寡悔素:一向,平时C.问其所欲欲:欲望 D.卒为良民卒:最终2.请将文中画线句子“尔贫甚,夜负十千③以归,恐为人所诘”翻译成现代汉语。

(3分)3.请简要概括于令仪的性格特点。

(2分)(八)王羲之尝.诣门生家,见棐几①滑净,因书之,真草②相半。

后为其父误刮去之,门生惊懊者累日。

又尝在蕺山③见一老姥④,持六角竹扇卖之。

羲之书其扇,各为五字。

姥初有愠.色。

因谓姥曰:“但言是王右军⑤书,以求百钱邪。

”姥如其言,人竞买之。

他日,姥又持扇来,羲之笑而不答。

其书为世所重⑥,皆此类也。

(选自《晋书·王羲之传》)[注释]①棐(fěi)几:用榧木做的几案。

棐,通“榧”,木名。

②真草:楷书、草书。

③蕺(jí)山:山名,在今浙江绍兴。

④老姥(mǔ):老年妇女。

⑤王右军:指王羲之。

⑥重:看重,推崇。

1.解释文中加点词语的含义。

(2分)(1)王羲之尝.诣门生家尝:(2)姥初有愠.色愠:2.请将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2分)但言是王右军书,以求百钱邪。

译文:3.从文中哪些地方可以看出王羲之的书法“为世所重”?请简要概括。

(3分)(九)韩魏公知北都①,有中外亲②献玉盏一只,云耕者入坏冢③而得,表里无纤瑕可指,真绝宝也,特设一桌④,致玉盏其上,且将用之酌酒,遍劝坐客。

俄为吏将误触台倒,玉盏俱碎,坐客皆愕然,吏将伏地待罪。

公神色不动,笑谓坐客曰:“物破亦自有时。

”谓吏将曰:“非故也,何罪之有?”注释:①知北都:任北都的行政长官。

②中外亲:指表亲。

③冢:坟墓。

④一桌:指一桌饭菜1.解释上文中加点的词语。

(4分)云.耕者入冢而得.()()2.对文中画线句翻译正确的一项是(3分)A.(你)不是故意的,有什么罪呢?B.不是这个原因,(你)有什么罪呢?C.(你)不是故意的,何必怪罪你呢?D.不是这个原因,何必怪罪你呢?3.“吏将伏地待罪”的原因是。

(用原文语句回答)(2分)4.本文表现了韩魏公的品质。

(3分)(十)范仲淹有志于天下范仲淹二岁而孤,家贫无依。

少有大志,每以天下为己任,发愤苦读,或夜昏怠,辄以水沃面;食不给,啖粥而读。

既仕,每慷慨论天下事,奋不顾身。

乃至被谗受贬,由参知政事谪守邓州。

仲淹刻苦自励,食不重肉,妻子衣食仅自足而已。

常自诵曰:“士当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也。

”1、给下列句中加点的字注音并释义。

(4分)①啖.粥而读音:________ ____ 义:____________②辄.以水沃面音:____________ 义:____________2、将下面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5分)。

①每以天下为己任:②妻子衣食仅自足而已:3、“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是范仲淹所作《》中的名句,与该文一样,此句在本文中起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作用。

(2分)(十一)顾亭林居家恒服布衣,俯身者无寸缕之丝,当著《音学五书》时,《诗本音》卷二稿再为鼠啮,再为誊录,略无愠色。

有劝其翻瓦倒壁一尽其类者,顾曰:“鼠啮我稿,实勉我也。

不然,好好搁置,焉能五易其稿耶?【注】顾亭林:顾炎武,明末清初著名学者。

1、解释下列句中加点词(4分)(1)居家恒服布衣()(2)实勉我也。

()2、对文中画线句翻译正确的一项是:()(3分)A、(他就)多次抄录,脸上没有一点生气的表情。

B、(他就)抄录了两次,脸上没有一点生气的表情。

C、(他就)多次抄录,脸上没有一点遗憾的表情。

D、(他就)抄录了两次,脸上没有一点遗憾的表情。

3、有人劝说顾亭林彻底消灭家中的老鼠,原因是:。

(用原文语句回答)(2分)4、“鼠啮我稿,实勉我也”表现了顾亭林的心态;“五易其稿”则表现了他的态度。

(3分)(十二)杨震孤贫好学,明欧阳《尚书》,通达博览,诸儒为之语曰:“关西孔子杨伯起。

”教授二十余年,不答州郡礼命,命众人谓之晚暮,而震志愈笃。

邓骘而辟之,时震年已五十余,四迁荆州刺史、东莱太守。

当之郡,道经昌邑,故所举荆州茂才王密为昌邑令,谒见,至夜怀金十斤遗震。

震曰:“故人知君,君不知故人,何也?”密曰:“暮夜无知者。

”震曰:“天知,神知,我知,子知。

何谓无知?”密愧而出。

子孙常蔬食步行;故旧长者或欲令为开产业,震不肯,曰:“使后世称为清白吏子孙,以此遗之,不亦厚乎!”1、解释词句:当之郡——故所举——至夜怀金十斤遗震——谒见——故人——密愧而出——2、读了《杨震暮夜却金》你有什么感想?小升初择校考试文言文提高训练参考答案(一)北人食菱1、(1)在……做官(2)连同,一起(3)缺点2、(1)有人说:“吃菱必须去掉壳。

”(“须’,也可译成“需要”)(2)这是因为(他)硬把不知道的说成知道的。

3、人不可能什么都懂,但不能不懂装懂。

如果不懂装懂,就难免露馅出丑。

(二)楚人学舟习:学习操:驾驶折:调头徐:慢遽:立即谢:辞别顾:看2、(1)于是(他)以为自己完全掌握了驾船的技术(2)用椎击鼓径直前进3、工作学习不能浅尝辄止,应该不断进取。

(学无止境,所以我们学习不能自满,而要谦虚)(三)吴起守信1、(1)派,让(2)才(3)恐怕,担心(4)使……信服2、D3、老友到了傍晚还没有来,吴起不吃饭而等候他。

4、示例:围绕做人要讲诚信来写均可。

(四)《人有负盐负薪者》1、⑴垫、衬⑵回头看⑶都⑷结果、事实2、⑴一同放下重重的担子在树阴下面休息。

⑵用手杖(棍子)击打羊皮,看见有少量的盐屑。

3、聪明机智,生活常识丰富、经验多。

意思对即可。

4、如:曹冲称象,司马光砸缸,狄人杰审案等等。

(五)1、(1)交往(2)店铺2、比喻恶劣的环境3、近墨者黑4、示例:我赞同“近朱者赤近墨者黑”这个观点,因为人们在生活中总会潜移默化地受到别人的影响,所以我们要多读好书,多接触一些品行好的人等。

反对这个观点,能自圆其说亦可。

(六)1、(1)称赞,赞美(2)穿,穿透(3)不2、利益顺利3、用你的矛,来戳你的盾,会怎样呢?4、示例,我们平时说话办事要说实话,办实事,不能言过其实。

不要前后不一致,不然吃亏的是自己。

(七)于令仪不责盗1.C2.译文:你太穷了,晚上背着十贯铜钱回家,恐怕会被人责难的。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