膜基萃取分离技术及应用

合集下载

膜分离技术在废水处理中的应用

膜分离技术在废水处理中的应用

膜分离技术在废水处理中的应用
膜分离技术是一种高效的分离技术,因其具有高效、节能、环保的特点,被广泛应用于废水处理领域。

下面,我们来详细探讨膜分离技术在废水处理中的应用。

一、膜分离技术的基本原理
膜分离技术是利用膜的孔径和表面性质,将混合物分离成两部分:通过膜孔径的目标物质和被拦截在膜表面或膜内孔隙中的非目标物质。

其主要分为微滤、超滤、纳滤和反渗透四种类型。

二、膜分离技术在废水处理中的应用
1.废水预处理:膜分离技术在废水预处理中的应用较为常见,主要用于去除废水中的悬浮物、有机物、胶体等杂质,为后续处理提供清洁的水源。

2.反渗透淡化:膜分离技术可以利用反渗透膜将海水、咸水、污水等含盐水体进行淡化,使其达到可用的水质标准。

3.高浓度有机物处理:膜分离技术对高浓度有机物的处理效率较高,可以将废水中的有机物去除到较低的水平。

4.生物质分离:膜分离技术可以帮助分离生物质,包括细胞、酶、蛋白质和 DNA 等,为微生物领域的研究和应用提供重要的技术支持。

5.重金属去除:膜分离技术的过滤效果可以帮助去除污水中的重金属,达到环境保护的标准。

三、膜分离技术的优点
1.高效:膜分离技术的过滤效果较好,可去除废水中的细小颗粒、有机物等杂物。

2.节能:与传统物理化学处理工艺相比,膜分离技术具有很高的节能效果。

3.环保:膜分离技术去除废水中的有害物质,使得废水达到排放标准,保护环境。

4.操作简便:膜分离技术可以实现自动化操作,减少人力成本。

综上所述,膜分离技术在废水处理中具有广泛的应用前景,尤其是在水源短缺、环境保护越来越受到重视的现代社会,膜分离技术将成为废水处理领域的一股强大力量。

膜分离技术在水处理中的研究热点与进展

膜分离技术在水处理中的研究热点与进展

膜分离技术在水处理中的研究热点与进展膜分离技术是一种基于膜作为过滤媒介的分离方法,随着近年来环境保护和水资源管理的重要性不断提升,膜分离技术在水处理中的研究热点与进展也越来越受到关注。

本文将从膜分离技术的基本原理、膜材料的研究与发展、膜分离技术在水处理中的应用等方面进行深入探讨。

1. 膜分离技术的基本原理膜分离技术是一种通过膜的选择性通透性,将混合物中的溶质分离出来的方法。

基本原理是利用膜的微孔、多孔或半透膜特性,通过溶质在膜上的分配差异,使溶质实现传递或吸附从而分离出来。

膜的通透性决定了它能够与哪些溶质有效交互,因此膜材料的研究与发展是膜分离技术进展的基础。

2. 膜材料的研究与发展膜材料的选择对膜分离技术的性能至关重要。

目前主要有有机膜、无机膜和复合膜三种类型的膜材料。

有机膜分为聚合物膜、纤维素膜、磺化膜等;无机膜分为陶瓷膜、金属膜和无机有机复合膜等。

近年来,多孔材料、纳米材料和功能化材料等新材料引起了研究人员的极大关注。

(1)多孔材料:多孔材料具有良好的通透性和高选择性,可以通过调节孔隙的大小和形状来实现对不同溶质的有效分离,如炭材料、炭纳米管等。

多孔材料的发展有助于提高膜的通透性、分离效率和抗污染性能。

(2)纳米材料:纳米材料具有独特的大小效应和表面效应,可以调控溶质在膜上的传递和吸附行为,提高分离的效果和选择性。

研究者正在研究纳米孔道膜、纳米复合膜等新型纳米材料的制备方法和性能。

(3)功能化材料:功能化材料通过改性和修饰膜材料表面,增强膜的亲水性、抗污染性和抗菌性能。

例如,添加活性炭、纳米银等抗菌材料可以抑制膜表面的生物污染。

3. 膜分离技术在水处理中的应用膜分离技术在水处理中具有广泛的应用前景,主要包括反渗透、超滤、微滤和气体分离等。

在反渗透技术中,通过膜的选择性通透性将溶质和溶剂分离开来,可以有效去除水中的无机盐、有机物和微生物。

在超滤和微滤技术中,通过调节膜的孔径,可以去除水中的悬浮物、胶体和大分子有机物。

膜萃取过程的原理特点及应用

膜萃取过程的原理特点及应用

膜萃取过程的原理特点及应用祁建超(河北工业大学化学工程研究所·天津)摘要本文以双膜理论为基本出发点,建立了包括膜阻在内的膜萃取的传质数学模型,再此模型的基础上研究了膜萃取的传质特性,并给出了膜萃取的实验研究方法,阐述了膜萃取的应用领域及前景,并归纳了膜萃取过程存在的问题。

关键词膜萃取数学模型双模理论AbstractIn this paper, two-film theory as the basic starting point,set up a membrane extraction and mass transfer mathematical model including Membrane resistance, on the basis of this model study the mass transfer characteristics and give the experimental methods for study of membrane extraction,elaborate the application of membrane extraction areas and prospects, Summed up the problems in the membrane extraction process.Keyword membrane extraction mathematical model two-film theory1. 引言萃取是分离和提纯物质的一种常用方法,传统的萃取方法由于费时,费力,效率低等缺点,近年来已不能满足发展的需要,因而先后出现了超临界流体萃取,微波萃取,加压溶剂萃取等新技术。

膜萃取技术以其独特的优势显示出了良好的发展前景和巨大的应用潜力[25]。

膜萃取,又称固定膜界面萃取,是基于非孔膜技术发展起来的一种样品前处理方法,是膜过程和液液萃取过程相结合的新的分离技术,其萃取过程与常规萃取过程中的传质、反萃取过程十分相似[1, 2]。

膜分离技术及其应用

膜分离技术及其应用

膜分离技术及其应用膜分离技术是一种通过半透膜对流体进行分离的方法,广泛应用于水处理、生物科技、食品工业等领域。

本文将介绍膜分离技术的原理、分类及其在不同领域的应用。

一、膜分离技术的原理膜分离技术是利用半透膜的选择性通透特性,通过物质的分子大小、化学性质等差异,将混合物中的物质分离出来。

其原理主要包括渗透、扩散和分离。

渗透是指物质通过膜的透过性能,扩散是指物质在膜上的传递过程,而分离则是指膜对不同物质的选择性分离效果。

二、膜分离技术的分类根据膜的材料和分离方式的不同,膜分离技术可分为多种分类。

常见的分类包括微滤膜、超滤膜、纳滤膜和反渗透膜等。

微滤膜的分离范围通常在0.1-10微米之间,可以用于悬浊物的去除;超滤膜的分离范围为1万至100万道尔顿,可分离大分子物质;纳滤膜的分离范围在100-1000道尔顿之间,用于有机物质和溶解离子的去除;反渗透膜则是利用高压将溶剂逆向渗透,适合用于水处理等领域。

三、膜分离技术在水处理中的应用膜分离技术在水处理中具有重要的应用价值。

它可以有效地去除水中的悬浮物、细菌、病毒、颜色、异味等杂质,使水质得到提升。

其中反渗透膜是应用最为广泛的一种膜分离技术,其通过高压将溶液逆向渗透,将溶质与水分离,获得高纯度的水。

反渗透膜广泛用于饮用水处理、海水淡化、工业废水处理等领域。

四、膜分离技术在生物科技中的应用膜分离技术在生物科技领域有着广泛的应用,主要包括细胞培养、蛋白质纯化、基因工程等方面。

在细胞培养中,通过膜分离技术可以实现细胞和培养基的有效分离,保护细胞的生物完整性。

在蛋白质纯化方面,膜分离技术可以实现对不同大小、电荷的蛋白质的分离和富集。

而在基因工程中,膜分离技术则可以用于DNA片段的纯化和浓缩。

五、膜分离技术在食品工业中的应用膜分离技术在食品工业中有着广泛的应用,主要包括浓缩、分离和改良等方面。

在果汁加工中,膜分离技术可以实现果汁的浓缩和去除其中的水分,提高果汁的品质和口感。

稀土材料的膜技术与分离应用

稀土材料的膜技术与分离应用

稀土材料的膜技术与分离应用引言稀土材料是指由稀土元素组成的合金或化合物,具有许多独特的化学和物理性质,因此在许多领域具有广泛的应用。

其中,稀土材料的膜技术和分离应用是当前研究的热点之一。

本文将介绍稀土材料膜技术的基本原理和常见的分离应用。

稀土材料膜技术的基本原理稀土材料膜技术是指利用稀土材料制备膜,通过控制膜的孔径、表面性质和层次结构等来实现分离和过滤等功能。

其基本原理可以归纳为以下几点:1.膜材料的选择:稀土材料具有独特的化学和物理性质,如高热稳定性、化学惰性、良好的机械强度等,因此适合作为膜材料。

常见的稀土材料有稀土氧化物、稀土离子交换树脂等。

2.膜制备技术:稀土材料膜的制备方法多种多样,常见的方法有溶液浸渍法、溶胶凝胶法和热蒸发法等。

这些方法可以控制膜的孔径、厚度和表面形貌等特性。

3.膜的表面修饰:为了进一步改善膜的分离性能,可以对膜的表面进行修饰。

常见的修饰方法有化学修饰、物理修饰和生物修饰等,这些方法可以改变膜的亲水性、亲油性和离子选择性等。

4.膜的分离机制:稀土材料膜的分离机制包括尺寸排除、离子交换和吸附等。

其中,尺寸排除是指根据溶质分子的大小选择性地通过膜孔洞,离子交换是指通过离子交换树脂实现溶质离子的选择吸附和解吸,吸附是指通过溶质分子与膜材料表面的吸附作用实现分离。

稀土材料膜技术的分离应用稀土材料膜技术具有广泛的应用前景,在许多领域中都有重要的应用价值。

以下是一些常见的稀土材料膜技术的分离应用:气体分离稀土材料膜在气体分离领域有着广泛的应用。

由于稀土材料的孔径可调控性强,可以制备出具有不同孔径的膜,因此在气体混合物的分离中具有良好的选择性和高通量。

稀土材料膜技术广泛应用于天然气的甲烷/二氧化碳分离、空气中氧氮的分离等领域。

液体分离稀土材料膜在液体分离领域也有广泛的应用。

由于稀土材料具有良好的热稳定性和化学惰性,可以耐受酸碱和有机溶剂等恶劣条件,因此在有机物和离子的分离和浓缩中具有重要应用。

膜分离实验报告

膜分离实验报告

膜分离实验一.实验目的1.了解膜的结构和影响膜分离效果的因素,包括膜材质、压力和流量等。

2.了解膜分离的主要工艺参数,掌握膜组件性能的表征方法。

3. 了解和熟悉超滤膜分离的工艺过程。

二.基本原理膜分离技术是最近几十年迅速发展起来的一类新型分离技术。

膜分离是以对组分具有选择性透过功能的人工合成的或天然的高分子薄膜(或无机膜)为分离介质,通过在膜两侧施加(或存在)一种或多种推动力,使原料中的某组分选择性地优先透过膜,从而达到混合物的分离,并实现产物的提取、浓缩、纯化等目的的一种新型分离过程。

其推动力可以为压力差(也称跨膜压差)、浓度差、电位差、温度差等。

膜分离过程有多种,不同的过程所采用的膜及施加的推动力不同,通常称进料液流侧为膜上游、透过液流侧为膜下游。

微滤(mf)、超滤(uf)、纳滤(nf)与反渗透(ro)都是以压力差为推动力的膜分离过程,当膜两侧施加一定的压差时,可使一部分溶剂及小于膜孔径的组分透过膜,而微粒、大分子、盐等被膜截留下来,从而达到分离的目的。

四个过程的主要区别在于被分离物粒子或分子的大小和所采用膜的结构与性能。

微滤膜的孔径范围为0.05~10μm,所施加的压力差为0.015~0.2mpa;超滤分离的组分是大分子或直径不大于0.1μm的微粒,其压差范围约为0.1~0.5mpa;反渗透常被用于截留溶液中的盐或其他小分子物质,所施加的压差与溶液中溶质的相对分子质量及浓度有关,通常的压差在2mpa左右,也有高达10mpa的;介于反渗透与超滤之间的为纳滤过程,膜的脱盐率及操作压力通常比反渗透低,一般用于分离溶液中相对分子质量为几百至几千的物质。

2.1微滤与超滤微滤过程中,被膜所截留的通常是颗粒性杂质,可将沉积在膜表明上的颗粒层视为滤饼层,则其实质与常规过滤过程近似。

本实验中,以含颗粒的混浊液或悬浮液,经压差推动通过微滤膜组件,改变不同的料液流量,观察透过液测清液情况。

对于超滤,筛分理论被广泛用来分析其分离机理。

膜分离的应用

膜分离的应用

膜分离的应用膜分离技术是一种基于膜的分离技术,通过膜的选择性通透性,将混合物中的不同成分分离出来。

膜分离技术具有分离效率高、操作简便、节能环保等优点,因此在工业生产、环境保护、食品加工等领域得到广泛应用。

一、工业生产领域1.水处理:膜分离技术可以用于水处理,包括海水淡化、污水处理、饮用水净化等。

通过膜分离技术,可以将水中的杂质、微生物、重金属等有害物质分离出来,从而达到净化水质的目的。

2.生物制药:膜分离技术可以用于生物制药领域,包括分离纯化生物大分子、细胞培养液等。

通过膜分离技术,可以将生物大分子分离出来,从而得到高纯度的生物制品。

3.化工:膜分离技术可以用于化工领域,包括分离纯化有机物、分离气体等。

通过膜分离技术,可以将有机物分离出来,从而得到高纯度的有机物。

二、环境保护领域1.废水处理:膜分离技术可以用于废水处理,包括工业废水、生活污水等。

通过膜分离技术,可以将废水中的有害物质分离出来,从而达到净化废水的目的。

2.大气污染治理:膜分离技术可以用于大气污染治理,包括分离纯化有害气体、净化空气等。

通过膜分离技术,可以将有害气体分离出来,从而达到净化空气的目的。

三、食品加工领域1.酒类加工:膜分离技术可以用于酒类加工,包括啤酒、葡萄酒等。

通过膜分离技术,可以将酒中的杂质、微生物等分离出来,从而得到高质量的酒类产品。

2.果汁加工:膜分离技术可以用于果汁加工,包括橙汁、苹果汁等。

通过膜分离技术,可以将果汁中的杂质、微生物等分离出来,从而得到高质量的果汁产品。

总之,膜分离技术在工业生产、环境保护、食品加工等领域都有广泛应用。

随着技术的不断发展,膜分离技术将会在更多领域得到应用。

《2024年膜分离技术的研究进展及应用展望》范文

《2024年膜分离技术的研究进展及应用展望》范文

《膜分离技术的研究进展及应用展望》篇一一、引言膜分离技术是一种基于膜的物理分离过程,具有高效、节能、环保等优点,被广泛应用于水处理、生物医药、食品工业、能源等多个领域。

近年来,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和人们对于节能环保要求的提高,膜分离技术得到了快速发展,不仅在理论上进行了大量的研究,同时在实践中也得到了广泛的应用。

本文将主要就膜分离技术的研究进展及其应用前景进行综述和展望。

二、膜分离技术研究进展(一)技术分类与特性根据不同原理和用途,膜分离技术主要分为微滤(MF)、超滤(UF)、纳滤(NF)和反渗透(RO)等。

微滤主要用于去除大颗粒物质;超滤则能去除病毒和部分大分子物质;纳滤则介于超滤和反渗透之间,具有较高的截留分子量;反渗透则能实现高盐分和低盐分的分离。

这些技术各自具有独特的特性和应用领域。

(二)技术原理及研究进展膜分离技术的原理主要是利用膜的选择透过性进行物质分离。

在技术上,研究主要集中在新型膜材料的开发、膜制备工艺的优化以及膜的抗污染性等方面。

随着材料科学的发展,越来越多的新型膜材料如纳米复合膜、有机-无机复合膜等被开发出来,这些材料具有更高的通量、更好的截留性能和更长的使用寿命。

此外,膜的制备工艺也在不断优化,如热致相分离法、界面聚合法等,这些方法提高了膜的制备效率和性能。

三、应用领域及案例分析(一)水处理领域在水处理领域,膜分离技术被广泛应用于海水淡化、饮用水处理、污水处理等方面。

例如,在海水淡化中,反渗透技术能有效去除海水中的盐分和杂质,实现海水淡化的目标。

在饮用水处理中,超滤和纳滤技术能有效去除水中的细菌、病毒和部分大分子有机物,提高饮用水的安全性。

(二)生物医药领域在生物医药领域,膜分离技术被用于药物提纯、生物大分子分离等方面。

例如,利用纳滤技术可以有效地从中药提取液中提取出有效成分;利用超滤技术可以有效地去除生物制品中的杂质和病毒等污染物。

(三)食品工业领域在食品工业领域,膜分离技术被用于果汁澄清、乳品加工等方面。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3.传质模型
以双膜理论为基本出发点,可以建立包括膜阻在内的膜萃取传质模型[23-26], 如图 1 所示。图 1(a)和图 1(b)分别绘出了以疏水膜或亲水膜为固定界面的膜萃 取过程的传质模型图。假设膜的微孔被有机相(或水相)完全浸满,把微孔膜视 为由一定的弯曲度,等直径的均匀孔道构成,并且忽略微孔端面液膜的曲率对 于传质的影响,则膜萃取过程的传质阻力有三部分组成:即有机相边界层阻力, 水相边界层阻力和膜阻。因此,膜萃取总的传质系数一般由水相传质系数、膜 内传质系数和有机相传质系数三部分组成。此外,对某些萃取过程可还能需要 考虑水相和膜相的接触表面存在表面化学反应阻力。
图 1 假定溶质在两相间分配平衡关系呈线性关系,那么按照一般传质过程的阻 力叠加法可以获得基于水相的总传质系数 Kw 和水相分传质系数 kw,膜内分传 质系数 km,和总有机相分传质系数 ko 关系。 对于疏水膜,上述关系可表示为: 1 1 1 1 = + + Kw kw km × m k0 m 其中膜阻一项表示为: 1 τm t m = k m D0 ζm 而对于亲水膜,上述关系可以表现为: 1 1 1 1 = + + Kw kw km k0 m
1.引言
溶液萃取是一已在工业生产中得到普遍应用的平衡级分离过程。在该过程 中水溶液或有机溶液中的组分被萃取进入另一个不互溶的有机或水溶液中。传 统的萃取方法都需要通过提取基体消除和/或分析物富集的样品预处理。传统上 这是通过液 - 液萃取(LLE),但使用的固相萃取(SPE)筒也很受欢迎。然而,为 了适应小体积样品或减少所需的有机溶剂的量,在最近几年的各种小型化液 液萃取方法也被提出,如单滴微萃取(SDME)[1-4],液相微萃取(LPME)[5-9],和分 散液液微萃取(DLLME)[10-14]。基于膜的基础上,利用电场的作为驱动力的提取 方法,目前也受到关注。该技术中,通常被称为―电膜萃取'(EME) [15,16]。传统萃 取技术由于费时、费力、效率低等特点,近年来已不能满足工业发展的需要, 因而先后出现了超临界流体萃取,微波萃取,双水相萃取,膜基萃取等新型萃 取分离技术。膜基萃取以其独特的优势现实出了良好的发展前景。 膜萃取是膜过程与液液萃取过程集合形成的一种新型分离技术,其萃取过 程与常规工程中的传质、反萃取过程十分相似,因此又称微孔膜液液萃取,简 称膜基萃取或膜萃取[17]。自 1984 年 Kiani 等[18]利用膜萃取方法在槽式膜萃取器 内对二甲苯-HAC-H2O 体系进行了实验研究,求取了基于有机相的总传质体系 系数,讨论了膜萃取的特点。Kim[19]则以 LiX64-CuSO4-H2O 为体系用中空纤维 膜器研究了膜萃取的分离效果。结果表明,利用膜萃取的方法可以减少溶剂的 夹带损失。1985 年 Conney 等[20]使用中空纤维膜对含酚废水进行了膜萃取实验 尝试。几十年来,我过科技工作者也围绕中空纤维膜萃取器的传质性能、高分 子膜浸润性及溶胀等对膜萃取的影响进行大量研究,取得十分有益的进展。
Abstract:The characteristic and the mass transfer of membrane extraction separation technique were introduced in this paper. The transfer model was discussed on the basis of hydrophobic membrane and hydrophilic membrane. On the basis, putting forward the main use of membrane extraction, the problems in the moment and the research trend of the membrane extraction in the future werealso pointed out. Key words: Membrane extraction, principles, separation technology , transfer model.
参考文献
1. Kihwan Choi, Su Ju Kim, Yoo Gon Jin,Yong Oh Jang,Jin-Soo Kim, and Doo Soo Chung. Single Drop Microextraction Using Commercial Capillary Elect rophoresis Instruments.Analytical Chemistry 2009 81 (1), 225-230 2. D. Bradley G. Williams, Mosotho J.George, Riaan Meyer, and Ljiljana Marjanovic. Bubbles in Solvent Microextraction: The Influence of Intentionally Introduced Bubbles on Extraction Efficiency. Analytical Chemistry 2011. 83 (17), 6713-6716 3. Cong Yao, William R.Pitner, and Jared L. Anderson. Ionic Liquids Containing the Tris (pentafluoroethyl) trifluorophosphate Anion: a New Class of Highly Selective and Ultra Hydrophobic Solvents for the Extraction of Polycyclic Aromatic Hydrocarbons Using Single Drop Microextraction. Analytical Chemistry 2009 81 (12), 5054-5063 4. Isabel Costas-Mora, Vanesa Romero, Francisco Pena-Pereira, Isela Lavilla, and Carlos Bendicho. Quantum Dot-Based Headspace Single-Drop Microextraction Technique for Optical Sensing of Volatile Species. Analytical Chemistry 2011 83 (6), 2388-2393 5. Yu-Ying Chao, Chien-Hung Lee, Tzu-Yang Chien, Yu-Hsuan Shih, Yin-An Lu, Ting-Hsuan Kuo, and Yeou-Lih Huang. Effects of Push/Pull Perfusion and Ultrasonication on the Extraction Efficiencies of Phthalate Esters in Sports Drink Samples Using On-line Hollow-Fiber Liquid Phase Microextraction. Journal of Agricultural and Food Chemistry 2013 61 (34), 8063-8071 6. Jingyi Lee and Hian Kee Lee. Fully Automated Dynamic In-Syringe LiquidPhase Microextraction and On-Column Derivatization of Carbamate Pesticides with Gas Chromatography/Mass Spectrometric Analysis. Analytical Chemistry 2011 83 (17), 6856-6861 7. Ali Sarafraz-Yazdi, Hakimeh Assadi, and Wan Aini Wan Ibrahim. Determination of Triazole Fungicides Using Hollow Fiber Liquid Phase Microextrac -tion Prior to Gas Chromatography–Mass Spectrometry Analysis. Industrial & Engineering Chemistry Research 2012 51 (7), 3101-3107 8. Haiyan Sun and Yan Wang. Hollow Fiber Liquid-Phase Microextraction with in Situ Derivatization Combined with Gas Chromatography–Mass Spectro-
到另一相,扩散进入接受相主体,完成膜萃取过程;当采用亲水性微孔膜时,水 相将优先浸润膜并进入膜孔;若采用一侧亲水,另一侧疏水的复合膜,则亲水— 疏水复合膜的界面处就是水和有机相的界面[21,22]。 与传统的液-液萃取过程相比,膜萃取过程有以下特点: (1)膜萃取由于没有相的分散和聚结过程,可以减少萃取剂在料液中的夹带 损失,有机溶剂用量少,可以使用某些价格稍高的有机溶剂,同时简化了操作 手续,节省了庞大的澄清设备。 (2)膜萃取时料液相和溶剂相各自在膜两侧流动,并不形成直接的液液两相 流动。在选择萃取剂时对其物性要求大大放宽,可使用一些高浓度的高效萃取 剂。 (3)在膜萃取过程中两相分别在膜两侧作单相流动,使过程免受―返混‖的影 响和―液泛‖条件的限制。 (4)膜萃取过程可以较好地发挥化工单元操作中的某些优势,提高过程的传 质效率,如实现同级萃取反萃过程,采用萃合物载体促进迁移等。 (5)料液相与溶剂相在膜两侧同时存在,可以避免与其相似的支撑液膜内溶 剂的流失问题。
膜基萃取技术及应用进展
专业:化学工艺 学号:2014011068 姓名:韦梦梅 授课老师:邱建华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