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医科大学考试《中医护理学基础》答案

合集下载

中国医科大学智慧树知到“护理学”《中医护理学基础》网课测试题答案1

中国医科大学智慧树知到“护理学”《中医护理学基础》网课测试题答案1

中国医科大学智慧树知到“护理学”《中医护理学基础》网课测试题答案(图片大小可自由调整)第1卷一.综合考核(共15题)1.在手中指末节尖端中央的腧穴是()A.少商B.中冲C.商阳D.少冲2.3.首倡病因学“三因学说”的医家是()A、张仲景B、秦越人C、巢元方D、陈无择4.下列灸法中,具有回阳救逆、固脱作用的是()A、隔附子饼灸B、隔盐灸C、隔姜灸D、隔蒜灸5.名词解释:祛邪6.名词解释:雀啄灸7.适用于皮肤松弛部位的进针法是()A.指切进针法B.夹持进针法C.舒张进针法D.提捏进针法8.试述中药汤剂的煎煮方法。

9.血液生成与哪个脏的关系最密切()A.肝B.心C.脾D.肾10.正治与正护法,主要内容有_____、_____、_____、_____等。

11.甘味药不具有的作用是()A、中毒解救B、正气虚弱C、久泻滑肠D、调和药性12.常用的双手进针法有哪些?各自的适应范围是什么?13.下列关于寒证的护理措施,错误的是()A、病室向阳,温暖B、中药汤剂宜热服C、宜多食新鲜瓜果D、注意防寒保暖14.擦法最主要的作用是能使治疗部位()。

15.成人手法的基本要求是()A、轻快柔和、平稳着实B、持久、有力、均匀柔和、血运深透C、持久、有力、平稳、深透D、柔和、平稳、不浮不滞第2卷一.综合考核(共15题)1.小肠有哪些生理功能?具体体现在哪几个方面?2.基本行针手法有()、()。

3.五行中火的特性是能源()A、曲直B、炎上C、稼穑D、从革4.出现动则气喘等症,多因()A.肺气虚弱B.肾不纳气C.水气凌心D.肝火犯肺5.名词解释:得气6.7.治疗中风脱证宜用()A、隔蒜灸B、隔附子饼灸C、隔姜灸D、隔盐灸8.与上肢相应的耳穴分布在()A.耳屏B.耳舟C.耳甲D.耳垂9.麻黄汤与三拗汤的变化属于()A、药味的增减B、药量的加减C、剂型的更换D、药味、药量均变化10.咳血首选下列何穴()A.尺泽B.列缺C.鱼际D.孔最11.下面哪一种手法不属于推拿手法()A.摆动类手法B.振动类手法C.挤压类手法D.端提接骨12.()开创了中医直肠给药的先河,他首创的“猪胆汁导法”成为迄今最早的灌肠术。

中医护理学基础试题及答案

中医护理学基础试题及答案

中医护理学基础试题及答案一、选择题1. 中医护理学是研究如何运用中医理论和方法进行疾病预防、治疗和康复的学科。

以下哪项不是中医护理的特点?A. 整体观念B. 辨证施护C. 药物治疗为主D. 情志调养答案:C2. 下列关于中医护理学的说法,哪一项是错误的?A. 中医护理学是中医学的重要组成部分。

B. 中医护理学主要应用于临床治疗。

C. 中医护理学强调个体化护理。

D. 中医护理学只适用于慢性病的护理。

答案:D3. 在中医护理中,五行学说用于指导护理实践,其中“木”对应人体的哪个脏器?A. 心B. 肝C. 脾D. 肺答案:B4. “望闻问切”是中医诊断疾病的四种方法,其中“切”指的是什么?A. 观察B. 闻气味C. 询问D. 脉诊答案:D5. 中医认为“脾胃为后天之本”,在护理实践中,如何理解这一观点?A. 重视脾胃疾病的治疗B. 注重饮食调养C. 强调情志护理D. 重视药物治疗答案:B二、判断题1. 中医护理学中的“治未病”是指在疾病尚未形成之前进行干预和护理。

(正确)2. 中医护理学的实践过程中,不需要结合现代医学知识。

(错误)3. “同病异治,异病同治”体现了中医护理学的辨证施护原则。

(正确)4. 中医护理学中的“药食同源”理念认为所有食物都可以用来治疗疾病。

(错误)5. 在中医护理中,情志调养是指通过调整患者的情绪状态来促进健康。

(正确)三、简答题1. 简述中医护理学的基本理念。

答:中医护理学的基本理念包括整体观念、辨证施护、个体化护理和自然疗法。

整体观念强调人体与外界环境的和谐统一;辨证施护要求根据患者的具体病情制定护理方案;个体化护理注重因人而异的护理措施;自然疗法倡导运用自然和非药物疗法促进健康。

2. 描述中医护理中的“四诊”方法及其意义。

答:中医护理中的“四诊”方法包括望、闻、问、切。

望诊是通过观察患者的面色、舌象等外在表现来了解病情;闻诊是闻患者的气味、声音等;问诊是通过询问患者的病史、症状等信息;切诊主要是通过脉诊来感知患者的脉象。

中国医科大学2019年12月考试《中医护理学基础》考查课试题题目(参考答案)

中国医科大学2019年12月考试《中医护理学基础》考查课试题题目(参考答案)

中国医科大学2019年12月考试《中医护理学基础》考查课试题
一、单选题 (共 20 道试题,共 20 分)
1.引起久泄脱肛,内脏下垂等症的主要病机是
A.脾气下陷
B.肾阳亏损
C.肺气虚弱
D.宗气不足
标准答案:脾气下陷
2.麻黄汤与三拗汤的变化属于
A.药量的加减
B.药味、药量均变化
C.药味的增减
D.剂型的更换
标准答案:药味的增减
3.五行中火的特性是能源
A.稼穑
B.炎上
C.曲直
D.从革
标准答案:炎上
4.被称为“太仓”的脏器是指
A.脾
B.胃
C.小肠
D.大肠
标准答案:胃
5.在手中指末节尖端中央的腧穴是
A.少商
B.少冲
C.商阳
D.中冲
标准答案:中冲
6.下列哪项不是确定升降沉浮的依据
A.药物质地
B.药物气味
C.药物归经
D.炮制配伍
标准答案:药物归经。

中国医科大学考试《中医护理学基础》考查课试题答案

中国医科大学考试《中医护理学基础》考查课试题答案

中国医科大学考试《中医护理学基础》考查课试题单选题简答题论述题主观填空题一、单选题(共 20 道试题,共 20 分。

)1. 一般不宜留针的是A. 痉挛性疾病B. 小儿患者C. 顽固性疾病D. 疼痛性疾病-----------------选择:D2. '甘味药不具有的作用是A. 中毒解救B. 正气虚弱C. 久泻滑肠D. 调和药性-----------------选择:C3. '位于足大趾外侧,距趾甲根角0.1寸的穴是A. 太白B. 太冲C. 大敦D. 隐白-----------------选择:C4. '下列哪项不是暑邪的致病特点A. 易生风动血B. 阳邪C. 性炎热D. 性升散-----------------选择:A5. '下列哪项不是内伤病因A. 七情B. 饮食C. 劳逸D. 痰浊-----------------选择:D6. '下列哪项是寒邪的致病特点A. 所致病证多缠绵难愈,病程较长或反复发作B. 常常可见下部的症状C. 可引起气机收敛,腠理闭塞,经络筋脉收缩而挛急D. 容易阻遏气机,使气的运行不畅,气机升降失常-----------------选择:C7. '对于神昏抽搐者的护理,错误的是A. 去除义齿、发卡等物B. 保持呼吸道通畅C. 注意保暖D. 用力按压抽搐肢体-----------------选择:D8. '肝,在五行属于A. 木B. 火C. 土D. 金-----------------选择:A9. '引导方中药物的药力直达病所的药物属于A. 君药B. 臣药C. 佐药D. 使药-----------------选择:D10. '人体最根本、最重要的气是A. 元气B. 宗气C. 营气D. 卫气-----------------选择:A11. '属神气不足的是哪项A. 面色无华B. 两目晦暗C. 形体赢瘦D. 精神不振-----------------选择:D12. '出现动则气喘等症,多因A. 肺气虚弱B. 肾不纳气C. 水气凌心D. 肝火犯肺-----------------选择:B13. '“热者寒之”适用于A. 实热证B. 实寒证C. 真寒假热证D. 真热假寒证-----------------选择:A14. '患者男,50岁,现症见神疲乏力,少气懒言,语声低微,气短,活动后加重,自汗畏风,舌淡嫩,脉虚无力。

38500中国医科大学中国医科大学2019年12月考试《中医护理学基础》考查课试题答案

38500中国医科大学中国医科大学2019年12月考试《中医护理学基础》考查课试题答案
3.什么汤剂?汤剂的特点是什么? 答案:汤剂是将药物饮片加水或酒浸泡后,再煎煮一定时间,去渣取汁,制成的液体剂型。 汤剂的特点是吸收快,作用强,便于加减,适用于病情较重或病情不稳定的患者。
4.试述中药汤剂的煎煮方法。 答案:煎煮方法:煎药前,先将药物浸泡20~30min,其有效成分则易于煎出。某些药物因其质地不 同,煎法比较特殊,处方上需加以注明。 1)先煎:介壳与矿物类药物,因质地坚实,药效成分难于煎出,应打碎先煎,煮沸后20min左右, 再下其他药。如磁石、龙骨、龟甲、鳖甲等。此外,附子、乌头等毒副作用较强的药物,宜先煎45~60min 后再下他药,久煎可以降低毒性,保证安全用药。 2)后下:气味芳香的药物,以其挥发油取效的,只煎5min左右即可,以防有效成分的散失,如薄荷、 青蒿等。此外,有些药物虽不属芳香药,但久煎也能破坏其有效成分,如钩藤、大黄、番泻叶等亦 属后下之列。 3)包煎:某些药物煎后药液混浊,或对咽喉有刺激作用以及易于粘锅的药物,要用纱布包好,再放 人锅内与其他药同煮,如车前子、旋覆花、蒲黄等。 4)另炖或另煎:某些贵重药物为了避免其有效成分被其他药物吸收,可切片另煎取汁,再与其他药 液和服,如人参、西洋参、羚羊角等。 5)溶化(烊化):胶质、黏性大而且容易溶解的药物,应单独溶化,再与煎好的药液混合均匀后服 用,如阿胶、鹿角胶等。 6)冲服:某些芳香或贵重药物,不宜加热煎煮的,应研为细末,用药液或温水冲服,如麝香、牛黄 等。
名词解释 1.得气 答案:是指毫针刺入腧穴一定深度后,施以提插或捻转等行针方法,使针刺部位产生经气的感应。
2.祛邪 答案:运用某些治疗及护理手段,祛除邪气,以达到恢复正气的目的,适用于以邪实为主的患者。
3.雀啄灸 答案:施炙时,艾卷点燃的一端与施炙部位的皮肤并不固定在一定的距离,而是像鸟雀啄食一样, 一上一下活动地施炙。

中国医科大学2019年6月考试《中医护理学基础》考查课试题标准答案

中国医科大学2019年6月考试《中医护理学基础》考查课试题标准答案

中国医科大学考试《中医护理学基础》考查课试题1. 急性胃痛应首选下列和穴A. 中脘B. 足三里C. 梁丘D. 胃俞正确答案:C 满分:1 分2. 关于肾病的生活起居护理措施,错误的是A. 病人都需绝对卧床休息B. 节制房事C. 注意保暖,严防感冒D. 多休息,勿劳累正确答案:A 满分:1 分3. 提插补泻的泻法叙述正确的是A. 频率慢B. 重提轻插C. 幅度小D. 先浅后深正确答案:B 满分:1 分4. 异气是指下列哪种病邪A. 六淫B. 风邪C. 暑邪D. 疫毒正确答案:D 满分:1 分5. 循行“连舌本散舌下”的经脉是A. 手少阴经B. 足太阴经C. 足厥阴经D. 足少阴经正确答案:B 满分:1 分6. 双侧髂嵴高点间水平线,相当于A. 第1腰椎B. 第2腰椎C. 第3腰椎D. 第4腰椎正确答案:D 满分:1 分7. 引导方中药物的药力直达病所的药物属于A. 君药B. 臣药C. 佐药D. 使药正确答案:D 满分:1 分8. 十二经脉中,同名的阳经与阳经交接部位是A. 手足末端B. 胸部C. 腹部D. 头面部正确答案:D 满分:1 分9. 具有剂量少,吸收较快,服用方便,口感适宜特点的剂型是A. 汤剂B. 散剂C. 酒剂D. 口服液正确答案:D 满分:1 分10. 下列各项,属于母子关系的是A. 金和木B. 金和水C. 金和火D. 木和土正确答案:B 满分:1 分11. 肝开窍于A. 目B. 耳C. 舌D. 爪正确答案:A 满分:1 分12. 方中不可缺少的药物为A. 君药B. 臣药C. 佐药D. 使药正确答案:A 满分:1 分13. 一般不宜留针的是A. 痉挛性疾病B. 小儿患者C. 顽固性疾病D. 疼痛性疾病正确答案:B 满分:1 分14. 八会穴中之血会是A. 血海B. 太渊C. 膈俞D. 绝骨正确答案:C 满分:1 分15. 推动血液运行的基本动力是A. 心的功能B. 脾的功能C. 肝的功能D. 肺的功能正确答案:A 满分:1 分16. 适用于手指关节的推拿手法有A. 揉法B. 捏法C. 拿法D. 捻法正确答案:D 满分:1 分17. 接触的面积大,压力轻柔,故适用于面部的手法是A. 掌按法B. 抹法C. 大鱼际揉法D. 指揉法正确答案:B 满分:1 分18. 提示疾病发展转折点的是A. 自汗B. 盗汗C. 大汗D. 战汗正确答案:D 满分:1 分19. 下列哪项不属于气机升降失常A. 气虚B. 气滞C. 气逆D. 气脱正确答案:A 满分:1 分20. 内脏下垂主要是因为A. 气滞B. 气逆C. 气陷D. 气脱正确答案:C 满分:1 分1. 气运动的基本形式是,升降出入,,。

【中国医科大学】2020年7月考试《中医护理学基础》考查课试题-辅导资料答案

【中国医科大学】2020年7月考试《中医护理学基础》考查课试题-辅导资料答案

科目:中医护理学基础试卷名称:中国医科大学2020年7月中
医护理学基础考查课
注:本套试卷是考查课复习资料,仅做学习辅导使用
单选题
1.阴阳之中复有阴阳,说明了 (此题满分:1分)
-[A]-阴阳的普遍性
-[B]-阴阳的关联性
-[C]-阴阳的相对性
-[D]-阴阳的斗争性
-提示-本道题为考查课必答题,请认真完成
答案解析:C
2.小儿囟门迟闭、骨软无力等,大多是因为 (此题满分:1分)
-[A]-肾阳虚弱
-[B]-肾阴不足
-[C]-脾之运化失健
-[D]-肾中精气不足
-提示-本道题为考查课必答题,请认真完成
答案解析:D
3.位于第三胸椎棘突下旁开1.5寸的腧穴是 (此题满分:1分)
-[A]-天宗
-[B]-肺俞
-[C]-风门
-[D]-厥阴俞
-提示-本道题为考查课必答题,请认真完成
答案解析:B
4.下列以固定标志取穴的是 (此题满分:1分)
-[A]-颊车
-[B]-下关
-[C]-听宫
-[D]-印堂
-提示-本道题为考查课必答题,请认真完成
答案解析:D
5.下列经脉中分支最多的是 (此题满分:1分)。

中医护理学基础试题及答案

中医护理学基础试题及答案

中医护理学基础试题及答案一、选择题(每题2分,共40分)1. 下列哪个选项描述了中医护理学的定义?A. 中医学与护理学的结合B. 中医术与护理术的结合C. 中医理论与实践在护理中的应用D. 国际护理标准与中医理论的融合2. 中医护理学的核心价值观是以下哪个?A. 以人为本B. 预防为主C. 个体化治疗D. 全面辨证求真3. 中医护理学中,以下哪项属于中医养生理论的内容?A. 针灸B. 推拿C. 草药疗法D. 走路锻炼4. 下列哪个选项是中医护理学中的五大基本方法?A. 吃、喝、拉、撒、睡B. 草药疗法、针灸、推拿、拔罐、刮痧C. 饮食调理、草药疗法、针灸、推拿、气功D. 吃药、打针、手术、化疗、放疗5. 中医护理学的特点之一是注重诊察,下列哪个选项属于典型的中医诊察方法?A. CT扫描B. 血液检验C. 脉诊D. X光检查二、判断题(每题2分,共20分)1. 中医护理学强调的基本观点是以疾病为重点,针对疾病进行治疗。

( )2. 中医护理学的目标是纠正机体的病理变化。

( )3. 中医护理学的核心理念是整体观念,将人看作一个复杂的整体。

( )4. 中医护理学所涉及的方法只有草药疗法和针灸疗法。

( )5. 中医护理学的核心实践方法是推拿疗法。

( )三、简答题(每题10分,共30分)1. 中医护理学中的阴阳理论是什么?请简要概括其基本观点。

2. 简述中医护理学中的“脏腑学说”和“经络学说”。

3. 中医护理学中的“平衡”是什么意思?它在护理中的重要性是什么?四、综合题(共50分)医护人员在中医护理学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请你以一名护士的身份,描述一次在中医科门诊的护理实践过程。

包括患者接诊、询问病情、脉诊与舌诊、中医药治疗建议等环节。

答案:一、选择题答案:1. C2. A3. D4. C5. C二、判断题答案:1. 错误2. 错误3. 正确4. 错误5. 错误三、简答题答案:1. 阴阳理论是中医护理学的核心理论之一,认为世界万物都是由阴阳两个相互依存、相互转化的相对对立面组成的。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国医科大学考试《中医护理学基础》答案 Standardization of sany group #QS8QHH-HHGX8Q8-GNHHJ8-HHMHGN#中国医科大学2015年7月考试《中医护理学基础》考查课试题一、单选题(共 20 道试题,共 20 分。

)1. 阴阳这对纲领是用来辨别()A. 病位的深浅B. 邪正的盛衰C. 疾病的类别D. 疾病的性质正确答案:C2. 口渴而不多饮,兼见身热不扬,属()A. 阴虚B. 湿热C. 痰饮D. 瘀血正确答案:B3. 下列经脉中分支最多的是()A. 胃经B. 三焦经C. 胆经D. 膀胱经正确答案:A4. 与酸味药作用相似的药味是()A. 咸味B. 辛味C. 苦味D. 涩味正确答案:D5. 下列哪项不是风邪的致病特点()A. 善行而数变B. 耗气伤津C. 易袭阳位D. 为百病之长正确答案:B6. 布散于皮肤、肌肉和孔窍中的是()A. 气B. 血C. 津D. 液正确答案:C7. 针刺头顶和项背部腧穴最宜选择()A. 侧俯卧位B. 仰卧位C. 仰靠坐位D. 俯伏坐位E.正确答案:D8. 主治肺、胸、喉病的经脉是()A. 大肠经B. 胃经C. 小肠经D. 肺经正确答案:D9. 刮痧的常用介质有()A. 粉剂B. 膏剂C. 丸剂D. 水剂正确答案:D10. 麻黄汤与三拗汤的变化属于()A. 药味的增减B. 药量的加减C. 剂型的更换D. 药味、药量均变化正确答案:A11. 位于肘横纹上,肱骨内上髁与尺骨鹰嘴之间的穴是()A. 小海B. 少海C. 天井D. 曲池正确答案:A12. 善于治疗崩漏的腧穴是()A. 厉兑B. 隐白C. 至阴D. 少商正确答案:B13. 下列哪项不是寒邪的致病特点()A. 性趋下B. 易伤阳气C. 性凝滞D. 阴邪正确答案:A14. 《难经》中有七冲门的说法,其中会厌被称为()A. 飞门B. 吸门C. 户门D. 贲门正确答案:B15. 毫针的规格是指()A. 针身与针柄的粗细和长短B. 针身的粗细和长短C. 全针的粗细和长短D. 针柄的粗细和长短正确答案:B16. 下列哪项是暑邪的致病特点()A. 常可见到动摇、眩晕、抽搐、震颤等症状B. 常可见口燥咽干,口渴喜饮,皮肤干涩,等症C. 常可见吐血、衄血、便血、尿血以及妇女月经过多、崩漏等病证D. 常兼见有四肢困倦,胸闷呕恶,大便溏泄不爽等症状。

正确答案:D17. 宜用提捏进针法进针的腧穴是A. 印堂B. 耳门C. 中脘D. 内庭正确答案:A18. 奇恒之腑不包括以下哪项()A. 筋B. 女子胞C. 髓D. 胆正确答案:A19. 下列药宜凉服的是()A. 补益药B. 解表药C. 凉血止血药D. 活血化瘀药正确答案:C20. 呼吸补泻的补法是()A. 患者吸气时进针,吸气时出针B. 患者呼气时进针,呼气时出针C. 患者吸气时进针,呼气时出针D. 患者呼气时进针,吸气时出针正确答案:D二、简答题(共 5 道试题,共 20 分。

)1. 六淫答:是对风、寒、暑、湿、燥、火六种外感病邪的统称。

2. 四气答:是指寒、热、温、凉四种药性,是反映药物影响人体寒热变化及阴阳盛衰的作用性质,是中药的重要性能之一。

3. 虚证答:虚证是指人体正气虚弱,脏腑功能衰退所表现的证候。

4. 七情答:七情是指喜、怒、忧、思、悲、恐、惊、其中情志变化,是人体对外界客观事物所作出的不同情志反映。

5. 腧穴答:指人体经络线上特殊的点区部位,中医可以通过针灸或者推拿、点按、艾炙刺激相应的经络点治疗疾病。

三、主观填空题(共 8 道试题,共 20 分。

)1. 阴阳的相对性主要表现在和两个方面。

相互转化性无限可分性2. 实热证的护治原则是,虚热证的护治原则是。

清热泻火清热养阴3. 药熨疗法的给药途径独特,是借助和的双重作用起到治疗效果的。

物理药理4. 用来辨别病位深浅的一对纲领是和。

表证里证5. 风性善行,是指风邪致病具有和的特性。

病变游移行无定处6. 内伤病因是与外感病因相对而言的,主要包括、、等几个方面。

七情内伤饮食失宜劳逸失度7. 痰饮的形成与肺、脾、、及、三焦的功能失调密切相关。

肾肝膀胱8. 正治与正护法,主要内容有、、、等。

寒者热之热者寒之虚则补之实则泻之、论述题(共 5 道试题,共 40 分。

)1.试述阴阳学说的基本内容及其在疾病防治中的应用。

答:阴阳学说的基本内容:阴阳学说认为阴阳对立统一的运动变化,是自然界万物发生、发展、变化的根本规律。

相互关联的阴阳对立双方不是孤立的、静止的,而是在运动变化中,具有交合感应、对立制约、互根互用、消长平衡、相互转化几个方面的关系。

一、阴阳交合感应,指阴阳二气相互感应而交合,亦即相互发生作用的过程。

二、阴阳对立制约,是指阴阳双方既存在着相互排斥、相互斗争,又存在相互制约、相互抑制的关系。

三、阴阳互根互用,是指阴阳双方相互依存,相互为用,互为根本的关系。

四、阴阳消长平衡,是指阴阳对立双方不是处于静止不变的状态,而是在一定程度、一定时间始终处于此盛彼衰,此增彼减,此进彼退的运动变化之中,并在动态的过程中保持着相对的平衡。

五、阴阳相互转化,是指阴阳对立双方,在一定的条件下,可以各自向其对立的另一方转化,即阴可以转化为阳,阳也可以转化为阴。

阴阳学说在疾病防治中的应用:理论应用:1、说明人体的组织结构 2、说明人体的生理功能 3、说明人体的病理变化1)阴阳偏盛;2)阴阳偏衰;3)阴阳互损;4)阴阳转化;临床应用: 1、指导疾病的诊断 1)分析四诊资料;2)辨别疾病的症候; 2、指导疾病的防治 1)指导养生防病;2)指导疾病的治疗;3);归纳药物的性能满分:8 分2. 心与脾在生理上存在着什么关系?“心脾两虚”会出现哪些症候?心主血而行血,脾主生血又统血,所以心与脾的关系,主要是主血与生血、行血与统血的关系。

心与脾的关系主要表现在血的生成和运行,以及心血养神与脾主运化方面的关系。

1.血液的生成方面:心主血脉而又生血,脾主运化为气血生化之源。

心血赖脾气转输的水谷精微以化生,而脾的运化功能又有赖于心血的不断滋养和心阳的推动,并在心神的统率下维持其正常的生理活动。

2.血液运行方面:血液在脉内循行,既赖心气的推动,又靠脾气的统摄,方能循经运行而不溢于脉外。

3.神志活动:心藏神,在志为喜;脾藏意,在志为思。

心生血而主血脉,脾胃为气血生化之源,生血而又统血。

血为水谷之精气,总统于心而生化于脾。

血之与气,一阴一阳,两相维系,气能生血,血能化气,气非血不和,血非气不运。

气血冲和,阴平阳秘,脾气健旺,化源充足,气充血盈,充养心神,则心有所主。

心血运于脾,心神统于脾,心火生脾土,脾强则能主运化,而生血统血。

因此,心与脾在病理上的相互影响,主要表现在血液的生成和运行功能失调,以及运化无权和心神不安等,形成心脾两虚之候等。

心脾两虚指心脾两脏气血虚弱的病变.主要证候有心悸怔忡,失眠多梦,健忘,食少,大便稀溏,倦怠乏力,或见崩漏,便血,皮下出血,舌淡,脉细弱.满分:8 分3. 七情内伤的致病特点?七情直接损伤内脏,使脏腑气机逆乱,气血失常,导致各种病变发生。

1.直接伤及内脏七情损伤五脏有一定的贵州`学习网搜集整理选择性,即某种情志活动太过,可以损伤与之相对应的内脏。

如喜、惊伤心,怒伤肝,思伤脾,悲、忧伤肺,恐伤肾。

但这不是绝对的。

同时,各种情志刺激都与心有关。

情志所伤的病证,以心、肝、脾三脏和气血失调为多见。

2.影响脏腑气机(1)喜、惊伤心喜则气缓,惊则气乱。

喜乐过度,能使心气涣散,神不守舍,导致心神不安或心神失常;大惊伤心,心气紊乱,而致心神不安,可见惊慌失措,乃至精神错乱。

(2)怒伤肝怒则气上。

暴怒或常怒,使肝气上逆,血随气升,并走于上,常见头昏、头痛、面红、目赤,甚至呕血、昏厥。

(3)思伤脾思则气结。

思虑或用脑过度,可使脾气郁结,运化功能失常,出现食欲不振、脘腹胀满、便溏等症。

(4)悲、忧伤肺悲则气消,忧则气郁。

肺主一身之气,过度悲伤,使肺贵州`学习网搜集整理气消散而耗损,出现神疲乏力、声低息微等。

肺司呼吸,忧愁太过,可使肺气郁结,呼吸不利而感到胸闷、气短。

(5)恐伤肾恐则气下。

过度的恐惧,使肾气不固,气泄于下,临床可见二便失禁,或骨酸痿厥、遗精等。

3.情志异常波动,可使病情加重,或迅速恶化。

满分:8 分4. 何谓晕针?试述其现象、处理及预防。

晕针在针刺过程中病人突然发生头晕、目眩、心慌、恶心,甚至晕厥的现象。

处理:立即停止针刺,将针全部起出。

扶患者平卧,头部放低,松解衣带,注意保暖。

轻者仰卧片刻,给予温茶或糖水,即可恢复。

重者可刺人中、素、内关、足三里、灸百会、关元、气海。

若病情危急则应配合其他抢救措施。

预防:不过饱过饥,缓适心情,采用放松体位,采用合适的进针行针方式满分:8 分5. 小肠有哪些生理功能?具体体现在哪几个方面?答:小肠的生理功能主要是主受盛化物和泌别清浊。

具体体现:1.主受盛化物小肠的受盛化物功能表现于以下两个方面:一是指小肠接受由胃腑下传的食糜而盛纳之,即受盛作用;二是指食糜在小肠内必须停留一定的时间,由脾气与小肠的共同作用对其进一步消化,化为精微和糟粕两部分,即化物作用。

小肠受盛化物功能失调,表现为腹胀、腹泻、便溏等。

2.主泌别清浊泌别清浊,是指小肠中的食糜在作进一步消化的过程中,随之分为清浊两部分:清者,即水谷精微和津液,由小肠吸收,经脾气的转输作用输布全身,即所谓“中央土以灌四傍”;医学教育|网搜集整理浊者,即食物残渣和部分水液,经胃和小肠之气的作用通过阑门传送到大肠。

小肠在吸收水谷精微的同时,还吸收了大量的水液,其中较清稀者上输于肺,经肺气的宣发肃降作用,布散于全身,并将脏腑代谢后产生的浊液下输肾和膀胱,以成尿液生成之源。

由于小肠参与了人体的水液代谢,故有“小肠主液”之说。

若小肠泌别清浊的功能失常,清浊不分,水液归于糟粕,就会导致水谷混杂而出现便溏泄泻等症。

临床上治疗泄泻采用“利小便所以实大便”的方法,就是“小肠主液”理论在临床治疗中的应用。

满分:8 分。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