偏瘫患者运动功能评定概述

合集下载

Brunnstrom偏瘫运动功能评定医学PPT课件

Brunnstrom偏瘫运动功能评定医学PPT课件

.

Ⅰ期:无随意运动
I-3常用的指导语为:“请将手握起来”
Ⅱ期:稍出现手指的联合屈曲 Ⅲ期:手指能充分联合屈曲,但不能联合伸展 Ⅳ期:1.全部手指稍能伸,总的伸展达不到全关节活动范围 2.拇指能侧方捏握 Ⅴ期:1.总的伸展可达全范围,能抓圆柱状物体、球形物、 完成第3指对指 2.指伸展位外展 3.手指抓握 Ⅵ期:指屈曲位外展,能投球、系纽扣,稍欠灵巧,大体正 常
14
.
上肢分离运动阶段
肩关节外展肘关节 伸展
15
.
上肢分离运动阶段
肘关节伸展肩关节 前屈1节前屈肘关节 伸展前臂能旋前 和旋后
17
.
上肢 Ⅵ期:正常动作或稍欠灵巧,快速动作不灵活 完全打破协同运动模式,各关节能独立活动, 并有较好的动作协调性。
18
7
.
上肢屈曲共同运动
如同手抓同侧腋窝前 的动作
8
.
上肢伸展共同运动
如同坐位时手 伸向两膝之间 的动作
9
.
上肢Brunnstrom分级
Ⅳ期 出现打破共同运动的主动性动作,痉挛减弱(肌张 力↓)此时观察病人能否做到三个动作(能完成一个即可): 1.手可后伸到背后手背触及腰部
肩关节后伸,肘关节屈曲,表示已打破屈肌运动模式
脚打节拍)
Ⅵ期:1立位,髋能外展并能超过骨盆上提范围 2立位,小腿能内旋、外旋,伴有足内翻及外翻
20
.
病历 男,38岁,左侧肢体瘫痪2天。 查体:神清,语言清楚,双侧瞳孔等大,光反应、 角膜反应存在,两眼右侧凝视,左侧鼻唇沟浅,伸 舌不配合,左侧上下肢肌力1级,肌张力低下,左 侧腱反射消失,左巴氏征(+),左侧上下肢针刺 无反应,手指只能轻微地屈曲,右侧正常。

brunnstrom 偏瘫运动功能评定标准

brunnstrom 偏瘫运动功能评定标准

《深度解析brunnstrom 偏瘫运动功能评定标准》1. 引言在康复医学和康复治疗领域中,brunnstrom偏瘫运动功能评定标准是一个被广泛使用的工具。

它被用来评估偏瘫患者的上肢和下肢运动功能,并帮助医生和治疗师制定个性化的康复计划。

本文将对brunnstrom偏瘫运动功能评定标准进行深度解析,探讨其应用价值和临床意义。

2. brunnstrom偏瘫运动功能评定标准概述brunnstrom偏瘫运动功能评定标准是由瑞典康复医学专家Signe Brunnstrom开发的。

它通过观察患者的运动模式和肢体反应,将偏瘫患者的康复进程分为6个阶段,从无法自主运动到恢复到正常运动。

这一评定标准主要用于评估偏瘫患者在肌肉张力、协调性和运动控制等方面的恢复情况。

brunnstrom偏瘫运动功能评定标准还可以帮助医生确定适当的康复技术和治疗方法。

3. brunnstrom偏瘫运动功能评定标准在临床应用中的意义对于偏瘫患者来说,恢复运动功能是他们康复过程中最为关键的一环。

而brunnstrom偏瘫运动功能评定标准则成为了医生和治疗师们评估患者康复进程的重要工具。

通过对患者进行brunnstrom评定,医生可以更有效地了解患者的运动恢复情况,有针对性地制定个性化的康复计划,提高康复效果。

brunnstrom评定标准也为患者提供了可量化的康复目标,增强患者对康复治疗的信心和动力。

4. 个人观点与理解从个人角度来看,brunnstrom偏瘫运动功能评定标准在临床中的应用意义不可小觑。

它不仅为医生和治疗师提供了评估和监测患者康复进程的科学依据,也为患者提供了更有希望的康复前景。

在实际康复治疗中,我也亲眼目睹了许多偏瘫患者通过brunnstrom评定标准的指导下,取得了令人振奋的康复成果。

我深信brunnstrom偏瘫运动功能评定标准对于康复医学领域的重要性和必要性。

5. 总结总体来说,brunnstrom偏瘫运动功能评定标准作为一种系统的康复评定工具,在临床应用中具有重要的意义。

偏瘫上肢运动功能的评定方法

偏瘫上肢运动功能的评定方法

偏瘫上肢运动功能的评定方法,包括Brunnstrom方法、FMA量表、STEF方法、Lindmark方法、Barthel指数方法,以及上肢的痉挛评定等各种检查方法的要点,以期在临床康复工作中更好的应用评定技术。

1.1Brunnstrom评定1.1.1功能评分Brunnstrom评定方法包括躯干、四肢、步态等内容[3~5],在上肢及手功能评定方面又包括许多项目,每1项目分为5个功能等级(0~4分),以分数来表示患者上肢及手的功能情况。

等级划分方法为:0分:无关节运动。

1分:受检关节运动达到正常活动范围的1/4。

2分:受检关节运动达到正常活动范围的1/2。

3分:受检关节运动达到正常活动范围的3/4。

4分:受检关节运动达到正常活动的全范围。

1.1.2上肢功能等级评定项目上肢感觉运动功能评定共包括6级,在评定时的具体内容为:⑴共同运动出现之前软瘫(有/无),联合反应(伸/屈)。

⑵痉挛。

⑶出现共同运动:①伸展模式肩胛骨:前伸;肩:内收、内旋;肘:伸直;前臂:旋前。

②屈曲模式肩胛骨:回缩、上提;肩:后伸、外展、外旋;肘:屈;前臂:旋后。

⑷脱离共同运动手触摸腰骶部,肘伸直上肢前屈至水平位,屈肘90°前臂旋前,屈肘90°前臂旋后。

⑸相对独立或分离运动上肢外展至水平位,肘伸直位前臂旋前、旋后,上肢肘伸直位上举过头。

⑹运动协调近于正常。

1.1.3手运动感觉功能等级评定项目手的运动感觉功能评级也分为6级,具体内容为:⑴无任何运动。

⑵被动运动觉(前臂旋前,健侧/患侧):腕部、手指、拇指。

⑶一般感觉(健侧/患侧):手掌、指尖。

⑷腕和手指运动:伸腕(前臂旋前)、伸指(前臂旋前)、屈腕(前臂中立位)、整体运动(前臂中立位)。

⑸手的抓握(腕中立位):侧捏及放开、对指及放开、指尖捏及放开、柱状握及放开。

⑹手部其他活动:腕尺偏、腕桡偏、腕环绕、单指屈伸、手指内收、手指外展、拇指环转。

1.2FMA评定FMA评定即为简式Fugl-Meyer评定(Fugl-Meyer assessment,FMA),此方法实际上是BRSS(Brunnstrom's recovery stages of stroke,BRSS)的细化和数量化。

偏瘫病人的评定

偏瘫病人的评定

步态分析
基本概念 步行周期(gait cycle):正常行走时,从一腿迈向 前以足跟着地时起,至该腿足跟重新着地,为一个 步行周期。 站立相(stance phase):步行时,一腿的足跟着 地到该腿的脚尖离地的时期,为站立相,又称支撑 相。 摆动相(swing phase):步行时,一腿的脚尖离地 到该腿的足跟着地的时期,为摆动相。
分级 I级(静态平衡)
在没有外界的干扰的情况下,可以通过 自己的能力维持平衡,但此时的自己的躯体 活动将破坏平衡。
平衡评定4
II级(自动动态平衡) 在没有外界的干扰的情况下,可以完成相当 的躯体活动,并维持平衡。
III级 (他动动态平衡) 在外界一定的干扰(不一定与正常人一样) 下可以维持躯体平衡。
手 I级 弛缓,无随意运动 II级 稍出现手指屈曲 III级 能全指屈曲,但不能伸展 IV级 能侧捏,拇指带动松开,手指能小范围伸展 V级 能杯状抓握,但不熟练,手指能大范围伸展 VI级 能进行各种抓握,手指能全范围伸展,
可进行单个手指活动,但比健侧稍差。
耐力 肌耐力 体耐力 失语评定 心理评定
偏瘫病人的评定
林海丹
康复评定1
定义:应用康复医学方法对残疾者或功能障 碍者的残存功能或恢复潜力进行评定,作出 康复诊断,制定康复计划,对治疗结果及随 访结果进行综合分析的过程。
康复评定2
Assessment Evaluation Assessment vs Evaluation
康复评定3-作用
检查主要内容:浅感觉和深感觉 原则:左右对比;上下对比;内外对比;先
感觉正常区域,后感觉障碍区域;少重复
感觉3
28皮节浅感觉关键点

偏瘫运动功能评定表

偏瘫运动功能评定表

天津蓟县海琦医院中医康复科偏瘫运动功能评定表评定内容与标准一、基本情况姓名:性别:年龄:住址:联系方式: 临床诊断:主要功能障碍:二、运动功能评定1.肌力评定2.痉挛评定(改良Ashworth法)改良Ashworth评定法:是评定痉挛最常用的方法,该法简便易行,不需任何仪器。

评定时检查者徒手牵拉痉挛肌进行全关节活动范围的被动运动,通过感觉到的阻力及其变化情况,把痉挛分成0-4共5个级别。

改良Ashworth痉挛评定量表3.感觉功能评定(1)浅感觉①轻触觉:让患者闭目,检查者容棉花或者软毛笔对其体表的不同部位依次接触,询问患者有无感觉,并且在两侧对称的部位进行比较。

刺激的动作要轻,刺激不应过频。

检查四肢时刺激的方向应与长轴平行,检查胸腹部的方向应与肋骨平行。

检查顺序为面部、颈部、上肢、躯干、下肢。

②痛觉:让患者闭目,检查者用大头针或者尖锐的物品(叩诊锤的针尖)轻轻刺激皮肤,询问患者有无疼痛感觉。

先检查面部、上肢、下肢,然后进行上下和左右的比较,确定刺激的强弱。

对痛觉减退的患者要从有障碍的部位向正常的部位检查,而对痛觉过敏的患者要从正常部位向有障碍的部位检查,这样容易确定异常感觉范围的大小。

③温度觉:包括冷觉和温觉,冷觉用装有5-10℃的冷水试管,温觉用40-45℃的温水试管。

在闭目的情况下交替接触患者的皮肤,嘱患者说出冷或热的感觉,选用的试管直径要小。

管底面积与皮肤接触面不要过大,接触时间以2-3秒为宜,检查时两侧部位要对称。

(2)深感觉①位置觉:患者闭目,检查者将患者手指、脚趾或一侧的肢体被动摆在一个位置上,让患者说出肢体所处的位置,或用一侧肢体模仿出相同的角度。

②运动觉:患者闭目,检查者以手指夹住患者手指或足趾两侧,上下移动5度左右,让患者辨别是否有运动及移动方向,如不明确可加大幅度或测试较大关节,让患者说出肢体运动的方向,患者做4-5次位置的变化,记录准确回答次数,将检查的次数做分母,准确地模仿出关节位置的次数作为分子记录(如4/5)。

Brunnstrom偏瘫运动功能评价

Brunnstrom偏瘫运动功能评价

Brunnstrom技术一、概述二、成人偏瘫患者的运动模式三、评定方法四、治疗技术及临床应用一、概述瑞典物理治疗师Signe Brunnstrom,提出了脑损伤后恢复的6个阶段,并利用这个规律创立了一套治疗脑损伤后运动功能障碍的方法。

分级:完全性瘫痪(Brunnstrom I级)运动模式异常(BrunnstromⅡ级)异常运动模式达到顶点(BrunnstromⅢ级)分离运动的出现(BrunnstromⅣ、V级)几乎恢复正常(Brunnstr omⅥ级)特点:在脑损伤后恢复过程中的任何时期均使用可利用的运动模式来诱发运动的反应,以便让患者能观察到瘫痪肢体仍然可以运动,刺激患者康复与主动参与治疗的欲望。

二、成人偏瘫患者的运动模式(一)联合反应:就是指偏瘫患者健侧上下肢紧张性随意收缩时,患侧上下肢也发生肌肉紧张引起的关节活动。

上肢联合反应一般为对称性运动;下肢内收、外展为对称性的;屈曲、伸展为非对称性的(Raimiste现象)(二)共同运动:当患者活动患侧上肢或下肢的某一个关节时,不能做单关节运动,邻近的关节甚至整个肢体都可以出现一种不可控制的共同活动,并形成特有的活动模式。

1.上肢共同运动(1)上肢屈曲共同运动表现为腕与手指屈曲,前臂旋后,肘关节屈曲,肩胛骨内收(回缩)、上提,肩关节后伸、外展、外旋。

(2)上肢伸展共同运动表现为伸腕、屈指,前臂旋前,肘关节伸展,肩胛骨前伸,肩关节内收、内旋。

2.下肢共同运动(1)下肢伸展共同运动表现为脚趾跖屈,踝跖屈、内翻,膝关节伸展,髋关节内收、内旋。

(2)下肢屈曲共同运动表现为脚趾背屈,踝背屈、弹翻,膝关节约90°屈曲,髋关节屈曲、外展、外旋。

(三)原始反射1.同侧伸屈反射 :同侧肢体的单侧性反应。

例如:刺激上肢近端伸肌产生的冲动能引起同侧下肢伸肌收缩,或者刺激上肢近端屈肌可以引起同侧下肢屈曲反射。

2.交叉伸屈反射:当肢体近端伸肌受刺激时,会产生该肢体伸肌与对侧肢体伸肌同时收缩;反之,刺激屈肌会引起同侧与对侧肢体的屈肌收缩。

偏瘫功能评定

偏瘫功能评定
该量表是一种累加积分量表,专门用于脑卒中偏瘫的评测;
大量的应用研究显示Fugl-Meyer评价法敏感、可靠,目前已成为应用最多的评价方法。
内容包括肢体运动、平衡、感觉、关节活动度和疼痛五项;
共113个小项目,每个小项目分为三级,分别计0分、1分和2分,总分为226分;
其中运动功能积分为100分(上肢66分、下肢34分),平衡14分,感觉24分,关节活动度44分,疼痛44分。
4、共同运动是指偏瘫患者期望完成某项患肢活动时引发的一种随意活动,但其运动的模式是定型的;
5、实用手是指虽然上肢和手有功能障碍,但患手单独或与另一只手配合,保持着实用的功能。
6、辅助手是指因存在上肢和手的功能障碍,患手的功能不充分,但保持着辅助另一只手的能力。
7、废用手是指因存在上肢和手的功能障碍,使患手丧失了单独或辅助另一只手的功能。
但下肢长期处于屈曲位的患者可表现为屈肌模式。
第二节 偏瘫运动功能评定
Brunnstrom评价法
上田敏评定法
Fugl-Meyer评定法(FMA)
Rivermead运动指数
Carr-Shepherd评定法(MAS)
Lindmark评定法
Bobath评定法
Karen Margrethe评定法
四、共同运动
共同运动是指偏瘫患者期望完成某项患肢活动时引发的一种随意活动,但其运动的模式是定型的;
1.从意志诱发这一点来看,其是随意的,但从运动不能随意改变这一点来看,其又是不随意的;
2.可称为“半随意运动”,又称连带运动;
3.由意志诱发但又不随意志改变的一种固定的运动模式。
4.动作定型,无论从事哪种活动,参与活动的肌肉及收缩强度都是一样,没有选择性运动。

偏瘫病人康复评定内容及标准

偏瘫病人康复评定内容及标准

偏瘫病人康复评定表一、身体结构与功能(一)填写部分视觉:正常有视野缺损偏盲全盲语言:正常 Broca失语 Wernick失语混合性失语构音障碍全哑听觉:正常减退耳聋患侧忽略:有无病前的自理能力:完全自理大部分自理完全不能自理病前的移动能力:可走动:无辅助使用拐杖、助行器等不可走动:坐轮椅卧床(二)表格部分1.痉挛评定(改良Ashworth法)改良Ashworth评定法:是评定痉挛最常用的方法,该法简便易行,不需任何仪器。

评定时,检查者徒手牵拉痉挛肌进行全关节活动范围内的被动运动,通过感觉到的阻力及其变化情况,把痉挛分成0~4共5个级别。

改良Ashworth痉挛评定量表级别痉挛程度0 无肌张力的增加I 肌张力轻度增加:受累部分被动屈伸时,在持续被动运动(ROM)之末时呈现最小的阻力或出现突然卡住和释放I+肌张力轻度增加:在ROM<50%范围内出现突然卡住,或呈现最小的阻力II 肌张力较明显地增加:在>50%ROM范围,肌张力较明显地增加,但受累部分仍能较易地被移动III 肌张力严重增高:全ROM被动运动困难IV 僵硬;受累部分被动屈伸时呈现僵硬状态而不能动2.感觉功能评定(1)浅感觉①轻触觉:让患者闭目,检查者用棉花或软毛笔对其体表的不同部位依次接触,询问患者有无感觉,并且在两侧对称的部位进行比较。

刺激的动作要轻,刺激不应过频。

检查四肢时刺激的方向应与长轴平行,检查胸腹部的方向应与肋骨平行。

检查顺序为面部、颈部、上肢、躯干、下肢。

②痛觉:让患者闭目,检查者用大头针或尖锐的物品(叩诊锤的针尖)轻轻刺激皮肤,询问患者有无疼痛感觉。

先检查面部、上肢、下肢,然后进行上下和左右的比较,确定刺激的强弱。

对痛觉减退的患者要从有障碍的部位向正常的部位检查,而对痛觉过敏的患者要从正常的部位向有障碍的部位检查,这样容易确定异常感觉范围的大小。

③温度觉:包括冷觉与温觉。

冷觉用装有5—10 c的冷水试管,温觉用40一45C的温水试管。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3妨碍患肢平衡 使患者不能维持平衡 4强化异常异常痉挛模式 加重痉挛 易发挛缩,妨碍 运动的恢复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故在治疗过程中,应时刻注意控制诱因,尽 量避免不利因素。
联合运动
是正常人随意运动时出现的正常的、无意识的 姿势调整,可改善随意运动完成的质量。如掰手腕时, 会出现口面部,对侧上肢和下肢的无意识的肌肉收缩和 姿势改变。
对侧性联合反应
1 上肢 健侧屈曲/伸展→患侧屈曲/伸展 2 下肢 健肢内收(内旋)→患肢内收(内旋) 健肢外展(外旋)→患肢外展(外旋) 3 下肢(相反性屈曲和伸展) 健肢屈曲→患肢伸展 健肢伸展→患肢屈曲
共同性联合反应
上肢屈曲→下肢屈曲 下肢伸展→上肢伸展
联合反应的不利影响
1强化异常姿态 美观和心理上不易被患者接受 2强化痉挛模式、加重痉挛 使各种功能活动更加困 难
非对称性紧张性颈反射:
头转向一侧,面向侧肢体伸肌张力增高 另一侧去肌张力增高。
平衡性反射:
由调整反射、保护性伸展反应及平衡反应等一系列反 射组成。
(三)联合反应
指当身体某一部位进行抗组运动或主动用力时又发患侧 肌群不自主的肌张力增高或出现运动反应。且痉挛程度越高, 联合反应就越明显,越持久。软瘫期不存在联合反应。
四期 上肢: 痉挛开始减弱,出现一些脱离共同运动模式的运动。手 能置于腰后;上肢前屈90°;肘屈曲90°前臂能旋前旋后。 手; 能侧方抓握及拇指带动分开,手指能半随意、小范围伸 展 下肢; 痉挛开始减弱,开始脱离共同运动出现分离运动。坐位 足跟着地,足课向后滑动,足背屈大于0°。
Fugl-Meyer评定法:
上肢
躯干 下肢 足趾
偏瘫运动功能评定 Brunstrom偏瘫六阶段分级法

二 三 四 五 六
肌肉呈松弛状态肌张力消失
出现肌张力、痉挛和联合反应,患者试图主动活动时出现不伴有活动 的微弱的肌肉收缩, 课随意引起不同程度的共同运动或其组成成分,痉挛明显达到病程的 极值, 共同运动模式被打破,出现分离运动。痉挛缓解 分离运动进一步改善,可以完成较难的动作痉挛明显减轻 共同运动模式完全消失,痉挛基本消失,协调运动、运动速度大致正 常
(二):姿势反射
静位性反射(体位反射) 紧张性反射:紧张性迷路反射、紧张性颈反 射和紧张性腰反射等
紧张性迷路反射:
仰卧位全身伸肌张力增加,强化上肢曲肌张 力优势,下肢伸肌张力优势。 俯卧位全身屈肌张力增加,强化上肢伸肌张 力优势,下肢曲肌张力优势
静 位 性 反 射
对称性紧张性颈反射:
半卧位时头和躯干屈曲,患腿屈肌张力和患臂伸肌张 力增强。 从卧到坐位时抬头,髋关节伸肌张力增高。增加难度。 走路时低头下肢伸肌张力增高。
偏瘫患者运动功能评定
一 :异常运动模式
常见的异常模式:肌张力增高,腱反射亢进,病 理征, 已成姿势反射,联合反应,共同运动和痉挛模 式等。
(一)中枢性瘫痪的本质 :
人类一切有目的的运动都是受意志支配的,是由大脑皮 质通过传到系统(上运动神经元及其椎体束、下运动神经元 及其周围神经),支配来完成。 从大脑皮质的锥体细胞至肌肉任何部位病变或损伤均可 造成瘫痪。
联合反应是病例反射,联合运动是正常的反射。
痉挛模式与特定姿势
特定的痉挛模式
痉挛是上运动神经元损伤的特征之一,表现为上肢典型的曲肌模式 (曲肌优势),下肢伸肌优势(伸肌优势)但下肢长期处于屈曲位的患者 可表现为曲肌模式。
部位
头部
表现
头部旋转,向患侧屈曲使面朝健侧 肩胛骨后缩,肩带下降;肩关节内收、内旋;肘关节屈曲 伴旋后。腕关节屈曲尺偏。手指屈曲。 向患侧屈曲并旋后 下肢患侧骨盆旋后、上提;髋关节伸展、内收、内旋,膝 关节伸展,足趾屈、内翻 屈曲、内收
临床方法:
触诊法,患者去静态坐位,双上肢自然垂直于体侧。检查者 触摸肩峰与突起和肱骨头之间的距离,超过半横指即为肩关 节半脱位。
影像学方法
是一个累加积分量表,包括肢体运动、平衡、感觉、关 节活动度和疼痛五项,共113个小项目,每小项分三级,记0、 1、2分共226分。其中运动功能100分,平衡14分,感觉24分, 关节活动度44分,疼痛44分。
肩关节半脱位的评定
又称不整齐肩,表现为肱骨头在关节盂下滑,肩峰与肱骨 头之间出现明显的凹陷。可能与肩痛有关,可和并臂丛神经 损伤。
分类:
肌源性瘫痪 神经接头性瘫痪 下运动神经元(周围性)瘫痪, 迟缓性瘫痪或软瘫,瘫痪的恢复过程是肌力不断 改善的量变过程,随着肌力的增加,功能活动逐步改善 上运动神经元(中枢性)瘫痪 痉挛性瘫痪或硬瘫。出现联合反应、共同运动和异 常运动模式等,长时间后课出现失用性萎缩。中枢性瘫 痪因病灶部位不同课表现为偏瘫、单肢瘫、双下肢瘫和 四肢瘫等。偏瘫最为常见。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