偏瘫运动功能评定
偏瘫康复评定内容

偏瘫康复评定内容:
1、运动功能评定:评估患者肌肉力量、关节活动度、协调性等方面的功能。
这是通过临床观察和特定测量工具(如布氏量表)进行的。
根据评估结果,医生可能会建议物理疗法、药物治疗(如巴比妥类药物等)等,处方药需要在医生的指导下使用。
2、感觉功能评定:包括触觉、温度感觉、疼痛感觉等。
感觉功能的缺损可能会影响患者的日常生活和康复治疗。
治疗方案可能包括感觉重训、药物治疗(如抗抑郁药、镇痛药等),处方药需要在医生的指导下使用。
3、认知功能评定:评估患者的注意力、记忆、执行功能等方面的认知能力。
缺损可能需要通过认知训练、药物治疗(如美克派尔等)进行改善,处方药需要在医生的指导下使用。
4、生活自理能力评定:通过巴索尔量表等评估患者在饮食、穿衣、个人卫生等日常生活自理能力。
医生会根据情况指导康复训练和家庭护理等。
5、语言沟通能力评定:针对可能存在的语言障碍进行评估,包括听说读写能力。
医生可能会推荐语言治疗师进行语言康复训练。
brunnstrom 偏瘫运动功能评定标准

《深度解析brunnstrom 偏瘫运动功能评定标准》1. 引言在康复医学和康复治疗领域中,brunnstrom偏瘫运动功能评定标准是一个被广泛使用的工具。
它被用来评估偏瘫患者的上肢和下肢运动功能,并帮助医生和治疗师制定个性化的康复计划。
本文将对brunnstrom偏瘫运动功能评定标准进行深度解析,探讨其应用价值和临床意义。
2. brunnstrom偏瘫运动功能评定标准概述brunnstrom偏瘫运动功能评定标准是由瑞典康复医学专家Signe Brunnstrom开发的。
它通过观察患者的运动模式和肢体反应,将偏瘫患者的康复进程分为6个阶段,从无法自主运动到恢复到正常运动。
这一评定标准主要用于评估偏瘫患者在肌肉张力、协调性和运动控制等方面的恢复情况。
brunnstrom偏瘫运动功能评定标准还可以帮助医生确定适当的康复技术和治疗方法。
3. brunnstrom偏瘫运动功能评定标准在临床应用中的意义对于偏瘫患者来说,恢复运动功能是他们康复过程中最为关键的一环。
而brunnstrom偏瘫运动功能评定标准则成为了医生和治疗师们评估患者康复进程的重要工具。
通过对患者进行brunnstrom评定,医生可以更有效地了解患者的运动恢复情况,有针对性地制定个性化的康复计划,提高康复效果。
brunnstrom评定标准也为患者提供了可量化的康复目标,增强患者对康复治疗的信心和动力。
4. 个人观点与理解从个人角度来看,brunnstrom偏瘫运动功能评定标准在临床中的应用意义不可小觑。
它不仅为医生和治疗师提供了评估和监测患者康复进程的科学依据,也为患者提供了更有希望的康复前景。
在实际康复治疗中,我也亲眼目睹了许多偏瘫患者通过brunnstrom评定标准的指导下,取得了令人振奋的康复成果。
我深信brunnstrom偏瘫运动功能评定标准对于康复医学领域的重要性和必要性。
5. 总结总体来说,brunnstrom偏瘫运动功能评定标准作为一种系统的康复评定工具,在临床应用中具有重要的意义。
一、Brunnstrom偏瘫运动功能评定标准

在站立位可使髋外展到超出抬起该侧骨盆所能达到的范围;坐位下伸直膝可内外旋下肢,能完成合并足内外翻
Ⅵ
Ⅲ
4(共同运动期)
共同运动模式打破,开始出现分离运动
出现脱离共同运动的活动:肩0肘屈90下前臂旋前旋后;肘伸直肩可屈90;手背可触及腰骶部
能侧捏及松开拇指,手指有半随意的小范围伸展活动
坐位屈膝小于90º,可使足后滑到椅子下方,在足跟不离地的情况下能使踝背屈
Ⅳ
5(分离运动初期)
肌张力逐渐恢复正常,有分离运动、精细活动
出现相对独立的共同运动活动:肘伸直肩外展90;肘伸直肩前屈30~90时前臂旋前和旋后;肘伸直前臂取中间位,上肢上举过头
可作球状和圆柱状抓握,手指同时伸展,但不能单独伸展
健腿站,患腿可先屈膝后伸髋,在伸膝下作踝背屈(重心落在健腿上)
ⅤHale Waihona Puke 6(协调运动期)精细、协调、控制运动,接近正常水平
运动协调接近正常,手指指鼻无明显辨距不良,但速度比非受累侧慢(<5s)
Brunnstrom偏瘫运动功能评定标准
分期
特点
上肢
手
下肢
分级
1(软瘫期)
无随意活动
无任何运动
无任何运动
无任何运动
Ⅰ
2(联合反应期)
引出联合反应、共同运动
仅出现共同运动模式
仅有极细微屈伸
仅有极少的随意运动
Ⅱ
3(共同运动初期)
随意出现的共同运动
可随意发起共同运动
钩状抓握,不能伸指
坐和站位上,有髋、膝、踝共同性屈曲
偏瘫患者肢体运动功能的训练及评价

偏瘫患者肢体运动功能的训练及评价
摘要:
一、偏瘫患者概述
二、偏瘫患者肢体运动功能训练的原则
三、偏瘫患者站立与行走的康复功能训练
四、康复训练结合针刺治疗对偏瘫患者的影响
五、结论与建议
正文:
一、偏瘫患者概述
偏瘫是一种以一侧上、下肢运动功能障碍为主要表现的症状或体征,大脑损伤是引起偏瘫的主要原因。
偏瘫患者通常伴有半身感觉障碍、失语、失认、失用以及视野缺损等症状。
二、偏瘫患者肢体运动功能训练的原则
1.针对性:针对患者具体病情和功能障碍程度制定训练计划。
2.早期介入:病情稳定后尽早开始康复训练,以促进神经功能恢复。
3.个性化:根据患者年龄、体质、兴趣等因素,制定个性化的训练方案。
4.协同训练:兼顾患侧和健侧肢体训练,提高患者整体运动功能。
三、偏瘫患者站立与行走的康复功能训练
1.站起训练:通过逐步增加患侧下肢负重,提高患者站立能力。
2.患侧下肢负重训练:让患者尽量站直,并用患腿负重。
3.训练患腿向前迈步:在患者站立状态下,帮助患腿向前迈步。
4.步态训练:借助上肢帮助进行步态练习,矫正行走中的足外翻、髋外展,增加行走稳定性。
四、康复训练结合针刺治疗对偏瘫患者的影响
针刺治疗与现代康复技术相结合,可以有效提高偏瘫患者的生活质量和肢体运动功能。
针刺治疗可以通过刺激穴位,调和气血,促进神经功能恢复。
五、结论与建议
康复训练是偏瘫患者恢复肢体运动功能的重要手段,早期、针对性、个性化的康复训练结合针刺治疗,有助于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和肢体运动功能。
Brunnstrom偏瘫运动评价+功能独立性评定(FIM)+Barthel指数记分法

2.坐位和立位时,髋、膝、踝可屈曲。
4级
痉挛开始减弱,出现一些脱离共同运动模式的运动;
1.手能置于腰后部。
2.上肢前屈90°(肘伸展)
3.屈肘90°,前臂能旋前、旋后。
能侧方抓握及拇指带动松开,手指能半随着的、小范围的伸展。
开始脱离共同运动的运动。
1.坐痊,足跟触地,踝能背屈。
总表1 Brunnstrom偏瘫运动功能评价功能
上肢
手
下肢
1级
弛缓,无随意运动
弛缓,无随意运动
弛缓,无随意运动
2级
开始出现共同运动或其成份不一定引起关切运动
无主动手指屈曲
最小限度的随意运动开始出现共同运动或共成份。
3级
痉挛加剧,可随意引起共同运动,并有一定的关节运动。
能全指屈曲,勾状抓握,但不能伸展,有时可由反向引起伸展。
评分标准
入院
出院
Ⅰ处理活动
1.进食
2.梳洗修饰
3.洗澡
4.穿上衣
5.穿下衣
6.上厕所
Ⅱ括约肌控制
7.膀胱控制
8.直肠控制
Ⅲ转移
9.床椅-轮椅
10.入厕
11.上浴室(盆浴或淋浴)
Ⅳ行走
12.步行/轮椅
13.上下楼梯
运动类活动总分
Ⅴ交流
14.理解
15.表达
Ⅵ社会认识
16.社会交往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偏瘫运动功能评定

偏瘫运动功能评定偏瘫是一种常见的神经功能障碍,常见于中风、脑出血等脑血管疾病患者。
偏瘫患者的运动功能受到严重影响,由于肢体运动能力的减退,他们常常需要进行运动功能评定以确定治疗计划和康复训练的方向。
首先,运动量表是一种常用的评定方法,根据患者的行动能力和日常生活活动情况,判断其残疾程度和自理能力。
常用的运动量表有Barthel 指数和Fugl-Meyer运动量表。
Barthel指数主要用于评估患者的基本生活自理能力,包括进食、洗澡、如厕、穿衣等日常生活活动。
而Fugl-Meyer运动量表主要用于评估患者上肢和下肢的瘫痪程度,包括肌力、协调性和功能性运动。
其次,肌力评定是评估患者肌肉力量的重要指标。
在肌力评定中,通常会使用手动肌力测试(MMT)来评估患者的肌力情况。
MMT是通过观察患者肌肉收缩的程度来判断肌力水平,一般采用0-5级评分标准。
0级代表无运动,5级代表正常运动。
通过MMT的评定,可以了解患者不同肌肉群的受损情况,有助于确定康复训练的重点和方向。
动作分析是评定偏瘫患者运动能力和运动控制的重要方法。
在动作分析中,可以通过观察和记录患者的动作,分析其运动轨迹、姿势、速度、协调性等指标,以评估患者动作的质量和运动的控制。
通过动作分析,可以了解患者的动作模式、动作问题和改善方向,有助于制定个性化的康复训练方案。
除了以上的评定方法和工具,偏瘫运动功能评定还可以结合其他辅助评定方法,如电生理测试(如肌电图、脑电图等)和运动成像(如磁共振成像、运动捕捉等)来获取更全面的信息。
综上所述,偏瘫运动功能评定是个体化康复治疗的重要环节。
通过评定患者的运动功能,可确定康复训练的重点和方向,监测康复进展,并为制定个性化的治疗计划提供基础。
通过评定,也可以了解患者的功能缺损和障碍,从而根据个体情况制定相应的康复计划,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和功能恢复水平。
偏瘫运动功能评定

平衡能力评定
1 静态平衡:站立、坐位、卧位等静态姿势的平衡能力 2 动态平衡:行走、跑步、跳跃等动态姿势的平衡能力 3 反应平衡:对突然变化的平衡反应能力 4 协调平衡:上下肢、左右侧、前后方向的协调平衡能力 5 平衡策略:在不同环境下的平衡策略使用情况 6 平衡能力与日常生活活动的关系:平衡能力对日常生活活动的影响
调整康复治疗方案
根据评定结果, 分析患者的运动 功能障碍程度
01
调整康复治疗方 案,以适应患者 的康复需求和进 展
03
02
制定个性化的康 复治疗计划,包 括运动疗法、物 理疗法、作业疗 法等
04
定期评估康复治 疗效果,并根据 需要调整康复治 疗方案
预测康复治疗效果
01
评定结果分析:根据 患者的运动功能评定 结果,预测康复治疗
04
评估康复治疗的效果, 调整治疗计划
评估康复治疗效果
确定康复治疗方案的有 效性
监测康复治疗过程中的 进展和变化
调整康复治疗方案,提 高治疗效果
为患者和医生提供康复 治疗效果的客观评价
评定方法
临床检查
01
肌力检查:评估肌肉力 量和耐力
02
关节活动度检查:评估 关节活动范围和灵活性
03
平衡和协调检查:评估 平衡和协调能力
肌力测试:通 过特定动作或 仪器测量肌力
肌力训练:针 对肌力不足进 行针对性训练
肌力恢复:通 过康复治疗和 训练,帮助患 者恢复肌力
关节活动度评定
01
评定方法:采用量角器 或量角尺测量关节活动 范围
02
评定标准:根据关节 活动范围进行评分
03
评定目的:了解关节活 动受限程度,为康复治 疗提供依据
偏瘫运动功能的基本评定

偏瘫运动功能的基本评定
偏瘫是一种运动神经系统疾病,常常引起身体一侧的肌肉运动功能受损。
以下是偏瘫运动功能的基本评定:
1. 肌力评估:评估肌肉力量和阻力。
评估离心收缩的同侧和对侧的肌肉,比如肱二头肌、胸大肌和股四头肌等。
2. 坐位功能评估:评估能否保持坐位平衡,在不同位置下保持坐位和站立的稳定性。
3. 步态评估:评估步态的稳定性和对称性,以及步幅和步频等参数。
4. 协调和速度评估:评估手和脚之间的协调性和运动的速度。
例如,进行手指和脚趾运动测试。
5. 感觉评估:评估患者对刺激的感觉,以及能否感受到温度、触觉和痛觉等。
以上是偏瘫运动功能评定的一些基本方法,评定过程中可以根据患者的症状和情况,灵活选择评定方法。
评定结果可以为后续治疗方案的制定提供参考,例如,确定康复训练的重点和治疗方法,以及对药物治疗的反应等。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腱反射
0分:无反射 1分:反射减弱 2分:反射正常 3分:反射活跃 4分:反射亢进
肌张力
0分:无阻力 2分:阻力降低 4分:正常阻力 6分:阻力轻到中度增加 8分:阻力重度增加
阵挛
1分:无阵挛 2分:阵挛1-2次 3分:阵挛2次以上 4分:阵挛持续超过30秒
结果判断 0-6分:无痉挛; 7-9分:轻度痉挛;10-12分:中度痉挛;13-16分:重度痉挛
肌张力分类
• 低张力 (hypotonia)
• 肌肉张力降低,低于正常休息状态下的肌肉张力
• 正常张力 (normal tone)
• 被动活动肢体时,没有阻力突然增高或降低的感觉
• 高张力(hypertonia)
• 肌肉张力增加,高于正常休息状态下的肌肉张力
• 张力障碍(dystonia)
• 肌肉张力紊乱,或高或低,无规律地交替出现
偏瘫运动功能评定
偏瘫康复治疗程序示意图
偏瘫特点
• 涉及肌群或整个肢体 • 肌张力增高甚至痉挛 • 肌群间协调紊乱 • 异常的反射活动 • 恢复过程依次出现联合反应、共同运动、
分离运动及协调运动
躯体功能评定内容
• 肌张力与痉挛评定 • 肌力评定 • 关节活动度评定 • 协调与平衡评定 • 感觉评定 • 步行及步态评定 • 反射评定 • 心肺功能评定
• 肌力分级
• 6级(0级~5级) • 3级以下不抗重力 • 3级抗重力 • 3级以上抗阻力
手法肌力检查分级法
等级
评定标准
0
触摸不到肌肉收缩
1
可以触摸到肌肉的轻微收缩,但没有可见的关节运动
1+
可以触摸到肌肉的明显收缩,但没有可见的关节运动
2-
去除重力时,关节能完成大部分范围的活动 (ROM>50%)
3+
抗 重 力 时 ,关 节 能 完 成 全 范 围 的 活 动 ,同 时 ,抗 较 小 阻 力 时 关 节 能 完 成 小
2
不抗重力时,关节能完成全范围的活动
2+
去 除 重 力 时 ,关 节 能 完 成 全 范 围 的 活 动 ,同 时 ,抗 重 力 时 可 以 完 成 小 部 分
范 围 的 活 动 (ROM< 50%)
3-
抗 重 力 时 , 关 节 能 完 成 大 部 分 范 围 的 活 动 (ROM> 50%)
3
抗重力时,关节能完成全范围的活动
可以活动 3 肌张力中度增加,被动活动患侧肢体在整个ROM内均有阻力,活动比
较困难
4 肌张力高度增加,患侧肢体僵硬,阻力很大,被动活动十分困难
Ashworth B. Preliminary trial of carisprodol in multiple sclerosis. Practitioner 1964,192:540-542.
• 远端骨所移动的度数,侧重于远端骨的运动 • 其大小与远端骨移动的距离(角度)直接有关
关节活动测量工具
• 通用量角器 由一个圆形或半圆形的刻度盘和两条臂(分别称
为固定臂和移动臂)构成,主要用来测量四肢关节
测量注意事项
• 在正确体位下检查,严格操作 • 同一病人应由专人测量,每次测量应取相同位置,
1. 燕铁斌,许云影.综合痉挛量表的信度研究.中国康复医学杂志,2002,17,263-265. 2. 燕铁斌.临床痉挛指数:痉挛的综合临床评定.现代康复,2000,4:88-91.
肌力及关节活动度评定
关节活动度(range of motion ROM)
• 关节的远端向着或离开近端运动,远端骨所达 到的新位置与开始位置之间的夹角
两侧对比 • 关节的主动运动范围与被动运动范围不一致时,
提示有关节外的
• 肌肉瘫痪 • 肌腱挛缩或粘连 • 以关节被动活动的范围为准或同时记录主动及被动时
的关节活动范围
手法肌力检查
• 概念
• 检查者用自己的双手,凭借自身的技能和判断力,根据现行 的标准或普遍认可的标准,通过观察肢体主动运动的范围以 及感觉肌肉收缩的力量,来确定所检查肌肉或肌群的肌力是 否正常及其等级的一种检查方法
肌张力临床分级
等级
0 1 2 3
4
肌张力
软瘫 低
被动活动肢体无反应 被动活动肢体反应减弱 被动活动肢体反应正常 被动活动肢体有阻力反应
被动活动肢体有持续性阻力反应
O`Sullivan SB, Schmitz JT. Physical Rehabilitation: Assessment and Rehabilitation (3rd ed). F.A.Davis, 1994,97-110.
肌张力与痉挛评定
偏瘫痉挛评定
• 痉挛(spasticity):
•痉挛是指肌肉或肌群断续的不随意收缩,肌张 力明显增高即称痉挛,是在被动活动时产生过 大的抵抗感
•偏瘫患者的痉挛常以固定的模式出现,如屈肌 痉挛模式、伸肌痉挛模式
• 有关痉挛程度的评定
• Ashworth量表(ASS) • 改良Ashworth量表(MAS) • 综合痉挛量表(Composite Spasticity Scale,CSS)
4 肌张力极度增加,患侧肢体不能被动活动,肢体僵硬于屈曲或伸展位。
改良Ashworth痉挛量表
0 肌张力不增加,被动活动患侧肢体在整个范围内均无阻力 1 肌张力稍增加,被动活动患侧肢体到终末端时有轻微的阻力 1+ 肌张力稍增加,被动活动患侧肢体时在前1/2ROM中有轻微的“卡住”
感觉,后1/2ROM中有轻微的阻力 2 肌张力轻度增加,被动活动患侧肢体在大部分ROM内均有阻力,但仍
痉挛分级
Ashworth 量表(Ashworth Scale for Spasticity,ASS)
等级
标
准
0
肌张力不增加,被动活动患侧肢体在整个范围内均无阻力。
1
肌张力轻度增加,被动活动患侧肢体有轻微的阻力。
2
肌张力中度增加,被动活动患侧肢体阻力较大,但仍较容易活动。
3
肌张力重度增加,被动活动患侧肢体比较困难。
Bohannon RW, Smith MB. Inter rater reliability of a modified Ashworth Scale of muscle spasticdity. Phys Ther 1987, 67:206-207.
综合痉挛量表 (Composite Spasticity Scale,CS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