某三甲医院医护人员职业心理健康研究
医务人员身体健康状况及影响因素研究现状

医 院的生存和发展 与医务人员密切相关 , 医务人员 的业务素
率( 包括异 常指标 ) 高达 7 4 . 0 %, 高于教 师、 民警等行业 , 也高于
同类人群其他研 究结果 。
质、 业务 水平直接 影响医院的医疗服务质量 , 而 医务 人员 的身心 健康则是 医院生 存和发展的基本保证…。 当前医务人员工作压力
6
退休人员患病 比例最高 ; 在职人员 中, 患病 比例最 高的是行职 ( 行
——
——
当代 医学
2 0 1 5 年 7月第 2 l 卷第 2 1 期总第 3 9 2 期
C o n t e mp o r a r y Me d i c i n e ,J u 1 . 2 0 1 5 , Vo 1 . 2 1 N o . 2 1 I s s u e N o . 3 9 2
视 。 为全 面了解 医务 人员 的身 体健 康状 况 以及相 关影响 因素 ,
对近几年有关医务人员身体健康状 况的文献进行检索并综述 , 以 期引起卫生管理部门对此问题 的高度 关注 , 从而为早期发现医务
差 异无 统计 学 意义 , 这与 吴 思英 等 的 报道 一致 。 某 医 院对 2 3 0 0 名 医务人 员的体检 结果进 行分析 , 男性患病 率为 6 9 . 9 %, 女 性患病率 为 7 6 . 4 %( P = O. 0 3 9 ) ; 高 脂血症 、 脂 肪肝 、 高血压 男
常率为 6 0 . 6 %, 2 组差 异无统计学意义 。 另 1项对 1 4 4 5名医院 的离退休 人员及在职职工 的体检发现 , 妇科疾病 发病率 6 9 . 5 %,
岁年龄 组疾 病检 出率为 7 9 . 5 %, 5 0 ~5 9 岁 年龄组疾 病检 出率 为
护士共情疲劳与职业认同感、人格特质的相关性研究

护士共情疲劳与职业认同感、人格特质的相关性研究作者:王艺璇谭慧杨莉赵慧莉来源:《医学食疗与健康》2020年第12期【摘要】目的:调查榆林市某三甲医院护士共情疲劳现状,研究护士共情疲劳与人格特质、职业认同感的相关性。
方法:纳入285名护士进行共情疲劳、人格、职业认同量表测试。
结果:护士普遍存在共情疲劳。
结论:共情疲劳与工作年限、个人月收入、婚姻状态、健康状况、工作满意度、工作待遇、工作负荷、竞争压力等存在相关性;共情疲劳与护士人格特征、职业认同感存在相关性,差異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关键词】护理;护士;共情疲劳;职业认同;人格[中图分类号]R473.7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6-5249(2020)12-0-02如今,医患关系紧张、医护人员短缺成为社会关注的热点,医护人员长期处于高工作量、高压和高风险的“三高”环境[1-2]。
由于职业的要求,临床护士要长期处于高共情的状态,在高负荷工作和高强度压力下,临床护士存在共情疲劳已经成为普遍现象,共情疲劳会使医护人员产生巨大的精神压力,使情绪状态和工作效率受到影响[3-4]。
长期以来患者因护士服务态度差,办事效率低多与医护人员发生冲突。
因此通过对护士共情疲劳现状的研究,为医院进行针对性的管理,提高护士工作满意度、工作效率,保障护理人员良好的心理健康,促进医患关系的和谐发展和防止人员流失提供依据。
1 对象与方法1.1研究对象采用便利取样法选取陕西省榆林市某三级甲等医院为例,纳入标准包括以下3点:(1)具备护士执业资格证的在职护士;(2)无认知行为障碍;(3)自愿参加本研究。
1.2方法本研究采取问卷法,进行了预调查和正式调查,通过采用便利抽样法选取了榆林市某三甲医院符合纳入标准的临床护士79人作为研究对象,进行预调查,对本研究的可行性进行检验,并对预调查中的相关问题进行完善,从而保证正式施测时的有效性。
正式调查采用问卷星进行发布,共计285名临床护士填写。
分层次管理模式下护士心理健康状况水平的研究

分层次管理模式下护士心理健康状况水平的研究王倩倩1,刘红2[摘要] 目的探讨医院分层次管理模式的可行性,满足患者不同层次的需求。
测量并比较护士实行分层次管理前后其心理健康状况的变化情况。
方法选择某三甲医院612名临床一线护士,通过发放调查问卷,比较实施层级管理体制前后1年护士心理健康及患者对护理工作满意度的状况。
结果该三甲医院实行分层次管理前后护士的心理健康状况差别有统计学意义(P<0.01),患者对护理工作的满意度差别有统计学意义(P<0.01),护理人员流失率也有所下降。
结论医院实行护士分层次管理模式有助于减轻护士的心理压力,改善护士的心理健康状况,有助于护理学科的发展和前进。
医院应该进一步为护士群体提供更加良好的应对压力的工作环境及来自社会的足够的支持和理解。
[关键词] 护士;分层次管理模式;心理健康;2009年底,医疗质量万里行活动对全国28个省(区、市)280所医院的调查,医院普通病房床护比平均为1:0.41,较之以往床护比有所上升。
当下护理人力资源的稀缺性与人类健康需求的无限性已成为全球性问题[1],而且随着护理模式的逐步改变,临床护士的工作压力日趋增大[2],护士的心理健康问题也在不断涌现。
2008年我们曾对该三甲医院586名护士进行过心理方面的调查,结果显示临床护士总体1心理健康水平和工作满意度均较低。
护理管理者针对此现状,经过一年多时间的摸索,率先在该市应用护士分层次管理模式指导管理工作,更加重视临床护士的心理健康状况。
2009年再次对护士的心理状况进行研究。
这对提高护理人员的心理素质,稳定护理队伍,提高护理质量,有着重要的理论意义和实践意义。
1 对象与方法1.1 调查对象2009年12月至2010年1月,对泰安市某综合性三级甲等医院的全体临床护士进行现状调查,本调查中的临床护士指2008年11月至2009年12月期间所有实施临床护理和病房管理的在岗临床一线护士。
剔除标准:①行政职能科室的护理人员;②门诊各部门工作人员;③医技辅助科室人员;④调查期间休假及外出进修学习和部分离院、不在医院人员。
某三甲医院病房护士工作压力与心理健康状况调查

芪、 山萸 肉、泽泻 、当归 、生地 、太 子参及麦冬 ,同时根据 患者 中医 辨证结果 给予合理增 减治疗 。采 用的观察方法为 在治疗前 与完成治疗 后对 两组 患者U mA l b 、S c r 、U A E R 与2 4 h 尿蛋 白进行测 定 ,用 ( 叉± S )形式表 示计量 资料 ,配对数据展 开t 检验 ,当P <O . 0 5 时二者 差异显 著 ,具有统 计学意义 。根据试验数据 ,其统计分析 结果为 :与治疗前
相 比 ,两组 患者治 疗后2 4 h 尿蛋 白定量 、U A E R、S c r 、U m A l b 等 指标
参考 文 献 【 1 ] 陈唏 . 药 物 临 床 试验 中 的一 些生 物 统 计学 问题 [ J 】 . 中国 医 药导
刊, 2 0 1 0 , 1 4 ( 6 ) : 1 6 4 — 1 6 5 .
量及时 间分 配 问题 、护 理专业及 工作方面的 问题 、工作环境及 资源方
今 , 民众对 医疗 服务 要求越 来 越高 ,护士 的工 作压 力 、医患 关 系压 力 、职 场关 系压 力及 薪资 待遇压 力越 来越 高 ,故其 工作 压 力逐年 上 升 。为探 究工作压 力对护 士心理 健康 的影响 ,笔者于2 0 1 2 年5 月特 对 福州某三 甲医院普通病房的护士进行 问卷调查 ,现报道如下 。 1对象 与方 法 1 . 1对象 对福州某三 甲医院普通病房的内科 、外科、妇产科护士 ,计1 0 0 人。
一
般 来说 ,当人体难 以减轻 工作压 力源时 即产生工 作压力 … 。如
年 ,职称 构 成为 主管 护师 2 0 %,护师 4 5 %,护士 3 5 %;学 历 结构 为 中专 1 5 % ,大 专6 7 %,本科 1 7 %,硕士 1 %;正式 与合 同护士 分别 占 5 3 %、4 7 %;未婚与 已婚 者分别 占5 2 %、4 8 %,有子女者4 4 %,参 加学 历教育 5 6  ̄ , 4 ,科室分 布内科 、外科和妇产科分 别 占4 7 %、4 6 % 和7 %, 需要值夜班者 占7 4 %。 2 . 2护 士工作压 力源分析 :本次调查 结果 ,工 作压 力源 降序 为 :工作
湖北十堰某三甲医院护士职业压力分析

湖北十堰某三甲医院护士职业压力分析湖北十堰某三甲医院是一家具有一定规模和影响力的医疗机构,是医院护理工作的重要基地。
在医院的护理工作中,护士们肩负着患者的生命安全和健康,承担着巨大的责任和压力。
本文将对湖北十堰某三甲医院护士的职业压力进行分析,以期为护士们提供更好的工作环境和条件。
一、工作环境分析湖北十堰某三甲医院是一家位于十堰市中心地区的综合性医疗机构,医院设施完善,拥有一流的医疗设备和技术。
作为三甲医院的护士,工作环境相对较好,医院提供了良好的工作条件和福利待遇,但是面对的患者数量多、病情复杂,工作压力也是相当大的。
护士的工作涉及到患者的护理、病情观察、医嘱执行等方方面面,需要具备一定的医学知识和技能。
在三甲医院,护士的工作内容更为复杂和繁重,往往需要面对各种急重症患者,需要进行精细化的护理和处理各种医疗事故。
护士还需要承担医生不愿意或没有时间做的一些工作,如病床清洁、患者饮食配送等。
三、职业压力分析1. 工作强度大:三甲医院的护士通常需要轮班工作,每天需要面对大量的患者,工作强度很大。
2. 人际关系复杂:在医院工作,护士需要与医生、患者、家属等各种人员进行沟通,往往需要面对各种复杂的人际关系,工作环境压力大。
3. 工作责任重:护士的工作直接关系到患者的生命安全和健康,一丝一毫的疏忽都可能导致严重的后果,这种责任感对护士来说是一种巨大的心理压力。
4. 心理负担重:在工作中,护士常常需要处理各种病情复杂的患者,看到患者痛苦、家属焦虑的情景,心理负担也是相当沉重的。
四、应对策略1. 增强专业知识和技能:护士需要不断提升自己的专业水平,增强对各种疾病的认识和处理能力,为自己的工作提供更好的保障。
2. 积极调整心态:在工作中,护士需要学会调整自己的心态,保持乐观积极的心态,面对各种压力和困难,保持良好的心态。
3. 与同事交流:在工作中,护士应该与同事进行交流,分享自己的工作经验和心得,寻求帮助和支持。
手术医生心理健康状况调查

手术医生心理健康状况调查随着社会的发展和人类的进步,医疗技术不断的革新,人们对医疗服务问题愈加重视。
医生作为医疗服务的提供者,经常要面对疾病和死亡及处理突发的卫生事件。
在长期暴露于高水平的职业压力下,医生常常处于紧张状态。
他们容易于受到负性情绪的侵扰[ 1,2]。
调查研究显示.相对于其他科室的医务人员来说,外科医生的工作需求比较高、平常工作单调、工作危险系数高、角色概念模糊不清、工作前景发展不乐观、社会对外科医生的支持较低,因此外科医生更容易于感到压力,更容易出现负性情绪[3-6]。
负性情绪倾向高的人更容易关注他人及整个外部世界的消极方面,并容易体验到高水平的抑郁,它是一种稳定的情绪特质[7],有研究显示手术医生常常出现负性情绪[8]。
手术医生如果在日常生活和工作中经常会受到负性情绪的侵扰,并且不采取措施去减轻这种负性情绪,那么不仅会影响自己的身心健康,也会影响工作状态。
手术是一种体力与脑力相结合的劳动,手术医生是医疗卫生行业中压力最大的职业之一。
手术医生在手术过程中必须时刻保持高度的注意力,精神状态要保持饱满,所以负性情绪导致的工作状态不佳,不仅会影响外科医生的手术水平,还会影响病人的手术成功几率,甚至出现危及病人生命安全的情况。
会影响医患关系,对社会产生不良影响,进而对社会的医疗卫生事业的发展产生阻碍。
因此,调查手术医生负性情绪情况,探讨手术医生影响负性情绪的因素,对改善外科医生负性情绪状态,提高医疗服务质量,改善医患关系,促进医生身心健康等都具有积极的意义。
本研究采用调查法对手术科室医生进行心理健康状况调查,初步探索影响手术科室医生负性情绪的因素。
研究方法:自2007年开始,采用贝克抑郁自评量表、焦虑自评量表、社会支持评定量表、自编生活质量问卷对某省四所医院200名手术医生、200名非手术医生进行调查,回收有效问卷386份,有效率为96.5%,医生平均年龄为36.7 ±8.2岁。
甘肃省三甲医院护理人员职业压力现状调查分析

1 . 1 对 象 采 取便利分层抽 样法选 取兰州 市三 甲综 合医 院一所 和专
科医院两所 ( 肿瘤专科 , 妇幼专科 ) 。 以其在 岗护士为调查对象 ,
排 除有 器质性病变和( 或) 有精神疾病者 。
1 . 2方 法
2 结 果
2 . 1 一馥 费料
4 0 7名护士中, 专科 医院护士 1 9 8人 , 综合医院护士 2 0 9 人;
3 5个子条 目。采用 l ^ _ 4 级评分法 , “ 从未感到” 记 1 分, “ 有时感
及职业 高风险 , 经常超负荷 的工作 状态和长期 、 紧张 的脑力 、 体 力劳动 , 以及处理 各种复杂 的人 际关系 , 势必导致 其产生职业 压力 。有研究【 ‘ 嚷明, 护理人员是疲劳 的高发群体。护士每天要 接触不 同性格的病人 , 应 对病 人的喜 、 怒、 哀、 乐 等情绪变化 , 既
关 心者 , 其 角色 的多样 性和 特殊性决定 了工作 的琐碎 、 繁重 以
( 2 ) 中国护士工作压力源量表 { 3 】 。该量表包括 : ① 护理专业
及工作方面问题 ; ②- T 作量及时间分配 ; ③工作环境及资源方
面问题 ; ④病人 护理方面 问题 ; ⑤管理及人际关系方 面问题。 共
女性 4 0 1 人, 占9 8 . 5 %; “ 9 0后 ” 护士 7 8 人, “ 8 0 后” 护士 2 6 4 人,
1 . 2 . 1 研究工具 ( 1 ) 一般 资料 问卷 。 自 行设计 问卷 , 内容包括
一
】 】 8 一
“ 7 0后 ” 护士 5 3人 。 “ 6 O后 ” 护士 1 2人 ; 中专学 历 1 2 9人 , 大 专
武汉三甲妇幼医院1099名抗疫女性护士心理健康状况的调查

%14&张叶锋,张义东,徐志江.酶联免疫吸附试验与电化学发光免疫法检测孕妇乙型肝炎表面抗原效果口]•中国计划生育学杂志!2019,27()"83-785.%15&刘华,王颖智,沈云岳,等.乙肝疫苗接种后新生儿乙型肝炎表面•护理探讨•抗原一过性阳性的研究•检验医学,2015,30(1):1107-1112.(攵稿日期:2020-09-15修回日期:2020-11-02)武汉三甲妇幼医院1099名抗疫女性护士心理健康状况的调查李宇佳】,胡永群2△,雷新云2,赵映珍2,周雯7,马露1,韩茜71武汉大学健康学院2湖北省妇幼保健院[摘要]目的了解湖北省妇幼保健院护士在新型冠状病毒肺炎流行期的心理状况,探讨T发新冠肺炎疫情期影响护士心理健康的相关因素,为管理部门采取措施保障其身心健康提供决策依据。
方法整群抽样该院1557名护士作为调查对象,自行设计调查问卷,采用抑郁-焦虑-压力自评量表(DASS-21)进行心理评估。
通过问卷星实现问卷的下发和数据的收集,运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评价护士心里的相关影响因素$结果结果显示,护士患有其他M病、在无相应等级防护的情况下接触过隐瞒有新冠肺炎病史的病人或家属、平均负责患者数量超过8人是疫情期间护士产生压力、焦虑、抑郁的共同危险因素;工作岗位、职称、疫情期上班时长、未参加新冠肺炎相关知识的培训、所在科室已经收治新冠肺炎疑似或m诊病人、接触过患者的体液或血液的特征与疫情中女性护士压力、焦虑、抑郁心理症状的产生相关$结论医院管理部门应及时调整患有其他疾病并工作在抗疫一线的护士的岗位,加强护士对新冠肺炎的辨识能力和防护知识的培训,充分考虑一线护理人员特别是隔离单元护士的需求与困难,排班上保证责任护士负责的病人数量少于8人外,还要m保每班时长4〜6h为宜,培养护士参与管理的能力,对密切接触过新冠肺炎患者或疑似病例的护士提供及时的病毒检测,减缓其焦虑、抑郁情绪$[关键词]新型冠状病毒肺炎;女性护士;心理健康;f响因素DOI:10.3969/j.issn.10095519.2020.25.050文章编号=1009-5519(2020)25-0128-05文献标识码:B湖北省妇幼保健院属于三级甲等专科医院是发热门诊定点医院,同时承担着发热孕产妇和儿童的救治工作,门诊和住院患者中不乏有疑似病例或COV-ID19的密切接触者。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某三甲医院医护人员职业心理健康研究
某三甲医院医护人员职业心理健康研究
金雷辉1 周春艳1 徐祎2 蒋秀凤3
1.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九人民医院人力资源处,上海200011;
2.上海第一妇幼保健医院,上海200011;
3.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九人民医院党委办公室,上海200011
[摘要] 目的该研究以心理学专业理论为研究基础,通过心理测评量表,以上海某三甲医院医护人员职业健康现状为主要研究内容,通过对医护人员的职业满意度以及抑郁情况的调查,来剖析医护人员职业心理健康存在的问题,进而探讨相关的有效性解决措施。
方法采用文献查阅法和抽样调查问卷法,分析医护人员的心理健康状况,量表主要参考上海市青年医护人员现状调查问卷。
对于抑郁状况调查主要测评量表为流行病学调查用抑郁量表(CES-D)。
结果医护人员总体还是呈现满意状态,只有少数的人员不太满意。
有超过70%的医护人员有轻度的抑郁情绪,并且心理压力越大越有可能带有抑郁情绪。
结论医院应更加关心医护人员得的心理需求,注重医护人员与医院间心理契约的维护,以加强医护人员的忠诚度,更好的为医院和病患提供服务。
关键词医护;职业心理;满意度;抑郁量表
[中图分类号] R197[文献标识码] A[文章编号] 1674-0742(2014)03(a)-0143-02
[通讯作者] 蒋秀凤,女,江苏扬州人,主要从事医院管理,邮?a class=“__cf_email__” href=“/cdn-cgi/l/email-protection” data-cfemail=“47a3e4fd2d3e352b3d3e2a”>[emailprotected]。
[作者简介] 金雷辉(1984,3-),男,上海人,硕士,研究实习员,主要从事人力资源管理。
在新医改背景下,医护人员的职业操守、职业规范以及本身的职业心理素质显得尤为重要,特别是医护人员的职业紧张、倦怠引起的抑郁症以及医护人员对其工作的满意度调查及相关研究逐渐成为医护人员职业心理研究和卫生事业发展的重要课题。
1 资料与方法
1.1 研究目的与意义
随着社会的进步,现代医学逐渐发展为生物-心理-社会模式,医护工作者作为特殊的职业群体,所面临的压力越来越大,持续高水平的应激状态严重影响了广大医护人员的身心健康及工作质量。
因此医护人员的心理健康问题也越来越受到各界的关注。
据统计,某三甲医院近5年辞职人员中,56%为护理人员,30%为医生;男性为25%,女性为75%;辞职人员中“80后”占到62%。
为进一步更好地留住优秀人才,提高在职医护人员的工作满意度,该研究通过调查医护人员职业心理健康现状,进一步分析问题的根本原因,提出意见与对策。
1.2 研究对象与方法
该调查的对象主要是某三甲医院在职医护人员,主要采用文献分析法、问卷调查法。
发放调查问卷共计300份—《医护人员职业心理健康研究》,回收问卷257份,其中有效问卷为250份,有效率为83.33%。
问卷采用随机分层抽样调查。
2 结果
2.1 调查结果
2.1.1 被调查人员基本信息情况被调查者的职业类别、性别、年龄、学历情况、职称、工作年限以及所在科室的情况。
具体内容如下。
2.1.2 被调查人员心理健康情况调查内容主要包括对现在工作的总体满意度情况、对所从事工作的兴趣情况、一些可能因素对于其工作满意度的影响情况以及是否有抑郁的表现等。
①被调查者总体满意度情况:该院医护人员总体还是呈现满意状态,只有少数的人员不太满意。
近85%的医生、护士表示对工作比较满意,仅有5%的医生和2.9%的护士表示不太满意。
从不同年龄段来看,对工作不满意情况较大的分别是在30岁以下和30~49的年龄段中。
不同的职称的医护人员都存在一定的不满意状况。
②有关被调查者的去留意向:该院医护人员中20.8%的人员有意向要去外院工作的。
其中医生(24.8%)有意愿去外院工作的比率大于护理人员(18%)。
从不同的年龄段来看,30岁以下和30~39岁的医护人员流动意愿较大。
③被调查者的工作岗位与个人兴趣的关联程度:35.6%的医护人员只是因为工作而工作。
其中有近1/2的护理人员认为所从事的工作与个人兴趣没有关系,还有一小部分认为与个人兴趣相违背,而多数的医生(76.2%)还是认为自身的工作是与自身兴趣相关的。
从职称来看初级职称的医护人员更多的认为所从事的工作岗位与个人兴趣没有关联。
而年龄的大小与对自身岗位有无兴趣没有明显的关系。
④每天花在工作上的时间:从问卷来看超过2/3的医护人员每天工作超过8h。
有76.2%的医生工作大于8h,其中每天工作超过10h有40.6%,有65.7%的护士每天工作大于8h,而大于10h的较少(仅9.3%)。
年龄在30~39岁的医护人员每天花在工作上的时间较长。
⑤影响满意度的因素排序:医护人员认为最能影响其满意度的因素很大比例是薪酬福利(48.8%),其次是工作兴趣(16%),而第二影响满意度的因素就较分散,包括晋升机会(17.2%)、薪
酬福利(17.6%)、工作条件(15.3%)。
⑥抑郁情绪调查:绝大多数的医护人员长期处于心理压力的状况,其中71.2%的人员处于较高的心理压力下。
同时有超过70%的医护人员有轻度的抑郁情绪,并且心理压力越大越有可能带有抑郁情绪。
3 建议与对策
3.1 营造医院组织文化
以“民主平等,以人为本”为基础,在医疗活动过程中形成的被全院职工共同遵守和奉行的价值观念、基本信念和行为准则。
首先建立医护人员都认同认可的组织文化,才能使他们更愉快的在医院中工作。
①增加医护人员的职业安全感。
医护人员也是平常人,在工作中不可避免有时
会发生一些漏诊、误诊、口角纠纷,组织如对由此产生的医疗纠纷不加调查盲目归责于医护人员,或者是对事件不采取行动,如此一来不但加重了医护人员的心理压力和经济负担,还会伤害医院职工对于组织的信任和归属感。
因此,医院应建立完善的应激事件处理机制,保护医护人员免受病患伤害,同时科室应在技术层面帮助他们认识到医疗过错所在。
②建立完善的奖惩制度。
奖罚分明可以促使医护人员更主动地去完成工作,努力避免过失。
在奖惩制度的建立过程中,应不能单考虑工作“量”的问题,而忽略了“质”的问题。
在处理“惩”的过程中,应该加重对那些为谋取利益而故意违反规章的人员的惩罚,而适量地减轻对因无意过失而违反规章的人员的惩罚。
3.2 注重青年人才培养计划
现今人才越发地成为医院的主要竞争力,对人才的培养从某种程度上来看就是为医院今后的发展铺路。
提供更多合适的人才培养计划也是增加医护人员的归属感和留住人才的一种方式。
①提供合适的职业规划和深造的机会。
医疗技术是一项日新月异的技术,要做得好除了增加临床的实践经验外还必须不断地进行学习和研究,但是业务和科研的双重要求往往加重了医护人员的心理负担,因此医院可以制定相应政策将两者的时间错开,给予特定的时间段来处理临床研究。
②提供岗位变化和升职机会。
岗位变化能有效的调节医护人员因重复劳动而麻木的神经,同时也可以扩大他们的交友圈,接触更广泛的人群,也能促进医院职工之间的熟悉度,提高办事效率。
对于工作上表现突出的医护人员,应该公平公正的给与他们上升的机会和空间,增加其对自己的工作的主动积极性。
3.3 加大对医护人员健康的关怀
医院应为他们职工的需求考虑,而不单单只看他们能给医院带来多大的利润,从长远的角度,将他们的发展与医院联系在一起。
可以提高他们的精神生活,定期安排心理咨询辅导,压力管理培训,同时也应该设置专职人员,组织开展自我体验,小组学习等体验式培训活动,增加医护人员之间的了解。
此外也应该定期组织联谊舞会、茶话会、棋艺比赛,缓解员工的精神压力。
参考文献
[1]樊召峰,俞国良. 医护人员的职业倦怠及其应对策略[J].保建医学研究与实践,2008:5-3.
[2]贾晓燕,朱永新. 医护人员工作倦怠研究现状[J].现代医院,2006(4):6-8.
[3]陈杰,路潜,英圣艳,等.护士职业认同感、工作压力和满意度及离职意愿调[J].中国护理管理,2006(12):43.
[4]刘秋鸣,王海燕.某三级医院临床护士离职意愿调查分析[J].护理研究,2011,12(25):3229-3230.
(收稿日期:2013-11-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