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型热电厂主要经济技术统计指标
热电厂计算方法--

热电厂产量及经济指标计算一、主要产品产量1、发电量(万kwh): #1〜#8机发电量之和。
2、供电量(万kwh)=发电量-厂用电量厂用电量(万kwh): #1〜#8高厂变及#01、#02高备变之和。
然后扣除扩建、大修及试运期间、食堂宿舍办公室等非生产用电量。
(具体参照中石化电站竞赛指标计算说明)3、供汽量(t):外供10条管线(新区43KS、炼厂40KS、15KS、胶厂15KS、新区40KS、15KS、15KS (550)、15KS (650) M 管、A1 管)与厂自用汽流量之和。
4、售汽量(t):公司平衡后外管线总流量5、外供除盐水量(t):外供一级和二级除盐水量之和。
6、锅炉蒸发量(t): #1〜#8炉蒸发量之和。
二、主要经济指标计算方法主要以供热比来分摊供热厂用电量及供热标煤耗量,剩余的则为发电厂用电量及发电标煤耗量。
1、供热比(%)=(供热量/锅炉蒸发热量)x 100%供热量(百万千焦)=供汽量X供热平均汽焙(各压力级别蒸汽参数由流量的加权平均获得平均汽焙参数,压力和温度,然后查表得)锅炉蒸发热量(百万千焦)二锅炉蒸发量X (锅炉蒸汽汽焙-锅炉给水水恰)(可查表得,压力和温度参数根据全月各炉的平均数值)另:热电比公式:热电比是指计算期内供热消耗热量与供电量的当量热量的比率(%)o 即:RQ r /36E g 1°2 其中—供热量,GJ ;Eg —供电量,i04kWh。
热电比的计算公式有另外一种规定,即供热量(吉焦)和发电量(万度)的比值,我厂六月份供热比为:%;热电比为%o2、综合厂用电率(%)=(厂用电量/发电量)X 100%3、供热厂用电率(kwh/GJ )=供热用电量/供热量供热用电量二发电、供热共用电量X供热比发电、供热共用电量=厂用电量-循环水泵用电量4、发电厂用电率(%)=(发电厂用电量/发电量)X 100% 发电厂用电量=厂用电量-供热用电量5、供热标煤耗(kg/GJ )=供热标煤耗量/供热量供热标煤耗量(t)=总标煤耗量X供热比总标煤耗量即耗的燃料折合成标准煤量(t)=(耗原煤量X煤低位发热量+耗渣油量X渣油低位发热量)/热值换算系数(千焦/克)6、发电标煤耗(g/kwh)=发电标煤耗量/发电量发电标煤耗量(t)=总标煤耗量-供热标煤耗量、供电标煤耗发电标煤耗量/ (发电量-发电厂用电量)附表三、计算实例以热电厂2002年上半年主要产品产量、物料消耗对经济指标进行计算为例:1、产品产量、物料消耗及相关数据:发电量:131921万kwh;厂用电4量:15924万kwh;供汽量: 2724005t;蒸发量:79502871 ;循环水泵用电量:1084万kwh;耗原煤量:11012121;耗渣油量:6870 t ;渣油低位发热量:兆焦/千克锅炉蒸汽汽焰:3470KJ/kg;锅炉给水水焙:kg;原煤低位发热量:兆焦/千克;供热平均汽焙:kg;2、计算:(1)供热比(%)供热量=2724005 X=8622521百万千焦锅炉蒸发热量=7950287 X=百万千焦供热比=(8622521/) X100%=%(2)综合厂用电率(%)综合厂用电率=(15924/131921) X100%=%; (3)供热厂用电率(kwh/GJ)发电、供热共用电量=15924-1084=14840万kwh 供热厂用电量=14840 X%=6077万kwh供热厂用电率=6077/8622521=GJ(4)发电厂用电率(%)发电厂用电量=15924-6077=9847万kwh发电厂用电率=(9847/131921) X100%=% (5)供热标煤耗(kg/GJ )总标煤耗=(1101212 X+6870 X/=805122t供热标煤量=805122X%=329698t供热标煤耗=329698/8622521=GJ(6)发电标煤耗(g/kwh)发电标煤耗量=805122-329814=475308t发电标煤耗=475308/131921二kwh(7)供电标煤耗(g/kwh)供电标煤耗=475308/() =kwh。
电产经济指标

电产经济指标一、技术经济指标发电厂的技术经济指标是反映火力发电厂运行技术经济性能的数据。
主要指发电厂热-电转换效率有关的发电机组或全厂的运行指标。
主要介绍以下几种。
1.电厂热效率发电厂的热效率为发电量折成热量与耗用热量H Re之比,即H Re 为发电热耗率,一般电厂为30%以内:在现代发电厂“中,由于采用300NN或600MW的大容量发电机组,改进了燃烧技术,提高了蒸汽参数,并采用中间再热等措施,电:“最高热效率已达40%以上。
以供热为主兼供电能的热电厂甚至高达60 %。
2.煤耗率煤耗率一般指供电煤耗率bn,为对外供电1kwh所消耗的标准煤量g。
3厂用电率发电厂自用电(水泵、风机、磨煤机及照明器具等)功率与总发电功率之比,即普通电厂厂“用电率为6%-10%;300MW 机组电厂厂用电率为5%左右,而600MW机组电厂的厂“用电率为4.8%左右。
4发电成本发电成本是发电厂生产电能所需的全部费用。
包括燃料费、水费、材料费、大修理费、折旧费、工资、职工福利基金和其他费用等八项。
前三项为可变成本,随发电量而增减;后五项为固定成本,无论发电量多少均需支出。
燃料费是各项费用中最大的一-项,占发电成本的50% -70%;水费是发电生产用的水资源费和外购水费;材料费是电厂生产中维护检修所耗用的材料、备品、易耗品等的费用,此皆为可变(随发电量多少而变)成本。
固定成本中,大修理费是为恢复固定资产已损耗的一部分价值,按大修费占固定资产原值的比率而预提的资金;而基本折旧费是对固定资产的补偿费。
工资和职工福利基金随电厂职工数和工资水平而变化。
其他费用包括办公费、科研教育经费以及生产流动资金贷款利息等。
发电厂向电网供电,供电管理部门]按合同电价支付电费,电费是电厂的主要收入。
发电成本的降低,取决于煤耗率的降低和厂“用电率的降低,以及对外供电量的增加和发电设备利用率的提高。
这都有赖于生产运行技术水平和经营管理水平的提高。
二、发电:经济运行管理火力发电厂在生产电能的过程中要消耗大量的燃料和水,电厂自身用电量也是相当大的,因此发电厂的经济运行管理十分重要。
发电厂技术经济指标

1综合技术经济指标1.1 供热指标 1.1.1 供热量供热量是指机组在统计期内用于供热的热量。
∑∑∑+=21gr gr grQ Q Q……… (1)式中:∑grQ——统计期内的供热量,GJ 。
∑1gr Q ——统计期内的直接供热量,GJ 。
∑2gr Q——统计期内的间接供热量,GJ 。
a )直接供热量6110))()()((-⨯--=∑∑∑∑k k j j i i gr h D h D h D Q……… (2)式中:i D ——统计期内的供汽(水)量,kg ; i h ——统计期内的供汽(水)的焓值,kJ/kg ; j D ——统计期内的回水量,kg ;j h ——统计期内的回水的焓值,kJ/kg ;k D ——统计期内用于供热的补充水量,kg ; k h ——统计期内用于供热的补充水的焓值,kJ/kg ;b )间接(通过热网加热器供水)供热量6210))()()((-⨯--=∑∑∑∑rwkkjj ii gr h D h D h D Qη ……… (3)式中:rw η——统计期内的热网加热器效率,%。
c=Q/m·T ,C 是比热,常数焦/克·度,T 时是供、回水温差。
1.1.2 供热比供热比是指统计期内机组用于供热的热量与汽轮机热耗量的比值。
100⨯=∑∑srgr QQ α ……… (4)式中:α——供热比 ;%∑srQ——统计期内的汽轮机热耗量,GJ 。
1.1.3 热电比热电比是指对应每发电1MW ·h 所供出的热量(GJ/MW ·h)∑∑=fgr WQ I …… (5)式中:I ——热电比 ;GJ/MW ·h∑fW——发电量, MW ·h 。
1.2 厂用电率1.2.1 纯凝汽电厂生产厂用电率100100⨯-=⨯=fkch fcy cy W W W W W L (6)式中:cy L ——生产厂用电率, %。
f W ——统计期内发电量, kW ·h 。
发电厂主要技术经济指标项目和释义

火力发电厂节能技术经济指标释义范围本标准规定了火力发电厂节能技术经济指标定义与计算方法。
本标准适用于已投入商业运行的火力发电厂纯凝式汽轮发电机组和供热汽轮发电机组的技术经济指标的统计和评价。
燃机机组、余热锅炉以及联合循环机组可参照本标准执行,并增补指标。
1主要技术经济指标1.1发电煤耗 b f发电煤耗是指统计期内每发一千瓦时电所消耗的标煤量。
发电煤耗是反映火电厂发电设备效率和经济效益的一项综合性技术经济指标。
计算公式为:b f = B b /W f×106(1)式中:b f——发电煤耗,g/(kW•h);B b——发电耗用标准煤量,t;W f——发电量,kW·h。
1.2生产耗用标准煤量 B b生产耗用标准煤量是指统计期内用于生产所耗用的燃料(包括煤、油和天然气等)折算至标准煤的燃料量。
生产耗用标准煤量应采用行业标准规定的正平衡方法计算。
计算公式为:B b = B h-B kc(2)式中:B b——统计期内生产耗用标准煤量,t ;B h——统计期内耗用燃料总量 (折至标准煤),包括燃煤、燃油与其他燃料之和,同时需考虑煤仓、粉仓等的变化,t ;B kc——统计期内应扣除的非生产用燃料量 (折至标准煤),t 。
应扣除的非生产用燃料量:a)新设备或大修后设备的烘炉、煮炉、暖机、空载运行的燃料;b)计划大修以及基建、更改工程施工用的燃料;c)发电机做调相运行时耗用的燃料;d)厂外运输用自备机车、船舶等耗用的燃料;e)修配车间、副业、综合利用及非生产用 (食堂、宿舍、生活服务和办公室等)的燃料。
1.3全厂热效率ηdc全厂热效率即电厂能源利用率,是电厂产出的总热量与生产投入总热量的比率。
计算公式为:ηdc = 123/b f×100 (3)式中:ηdc——全厂热效率,%;123 ——一千瓦时电量的等当量标煤量,g/(kW•h)。
1.4生产厂用电率 L cy生产厂用电率是指统计期内生产厂用电量与发电量的比值。
小型热电厂主要经济技术统计指标

常用电厂统计指标发电量(Mwh):以机组发电机出口计量表为准;它是根据发电机端电能表的报告期初与报告期末读数之差,乘以该表的倍率计算所得。
供电量(Mwh)以厂内主变高压侧或线路进口侧表计计量读数为准。
上网电量(Mwh):以与供电部门双方协商认可关口计量表为准,可转换为销售收入的电量。
结算电量(Mwh):以财务实际结算电量为准,与上网电量的差异部分为未结算电量。
网馈电量(MWh):电网反馈电量综合厂用电量(MWh):在生产电能、热能过程中所必须消耗的自用电能,称为发电、供热综合厂用电量,一般指各厂用变低压输出端电能表计数之差,乘以该表的倍率的总和求得。
发电、供热厂用电量(MWh)将发电、供热厂用电量根据供热比分摊到发电、供热厂用电量。
计算公式:供热厂用电量=综合厂用电量×供热比发电用厂用电量=综合厂用电量-供热用厂用电量发电、供热总耗热量(GJ ):=(汽机进汽量(t)×进汽焓(KJ/kg)-给水量(t)×给水温度×4.1868+双减供汽量(t)×双减供汽焓(KJ/Kg)/1000;供热比(%):=供热量/(供热、供电总耗热量)=供热量(GJ)×1000/(汽机进汽量(t)×进汽焓(KJ/kg)-给水量(t)×给水温度×4.1868 +双减供汽量(t)×双减供汽焓(KJ/Kg))热电比(%):供热量与供电量的比值( 1kwh=3600KJ的热量),其计算公式为:=总供热量(GJ)×1000/[供电量(MWh) ×3600(KJ/Kg)] ×100总热效率(%):是指电厂的整个效率,即每消耗1MJ的燃煤热量所供热和供电的热量。
=[供电量(MWh)×3600(KJ/KWh)+供热量(GJ)×1000]/[发电、供热用标准煤量(t)×29271.2(KJ/Kg)] ×100汽水损失率(%):是指热电厂汽水系统的泄漏率,它反映出阀门、管道泄漏量,疏水量等损失的大小。
发电厂主要技术经济指标项目与释义

范围本标准规定了火力发电厂节能技术经济指标定义与计算方法。
本标准适用于已投入商业运行的火力发电厂纯凝式汽轮发电机组和供热汽轮发电机组的技术经济指标的统计和评价。
燃机机组、余热锅炉以及联合循环机组可参照本标准执行,并增补指标。
11.1b fB bW f1.2等)折算至标准煤的燃料量。
生产耗用标准煤量应采用行业标准规定的正平衡方法计算。
计算公式为:B b = B h-B kc(2)式中:B b——统计期内生产耗用标准煤量,t ;B h——统计期内耗用燃料总量 (折至标准煤),包括燃煤、燃油与其他燃料之和,同时需考虑煤仓、粉仓等的变化,t ;B kc——统计期内应扣除的非生产用燃料量 (折至标准煤),t 。
应扣除的非生产用燃料量:a)新设备或大修后设备的烘炉、煮炉、暖机、空载运行的燃料;b)c)d)e))1.3(3)ηdc1.4生产厂用电率 L cy生产厂用电率是指统计期内生产厂用电量与发电量的比值。
计算公式为:L cy = W cy/W f×100(4)其中:W cy = W h–W kc(5)式中:L cy——生产厂用电率,% ;W cy——统计期内生产厂用电量,kW·h;W f ——统计期内发电量,kW·h;W hW kca)b)c)a)b)c)电量;d)e)修配车间、副业、综合利用(干灰分选、供应热水等)及非生产用(食堂、宿舍、生活服务和办公室等)的电量。
1.5供电煤耗 b g供电煤耗是指统计期内每供一千瓦时电量所需耗用的标准煤量。
供电煤耗综合反映火电厂生产单元产品的能源消耗水平。
计算公式为:b g = b f/(1-L cy/100)(6)式中:b g——供电煤耗,g/(kW·h);L cy1.6(7)B zB ycB xcB rcQ rc1.7综合发电煤耗 b zh综合发电煤耗是指统计期内全厂每发一千瓦时电量所需耗用的综合标准煤量。
计算公式为:b zh =∑B zh/W f×106(8)其中:∑B zh =∑(B zm×Q rcm+ B zy×Q rcy)/29271(9)式中:b zh——综合发电煤耗,g/(kW?h);∑B zh——统计期内的综合耗用标准煤量,t;B zm、B zy——统计期内盘点综合耗用燃料量(对应煤、油),t。
热电厂技术经济指标释义与计算

热电厂技术经济指标释义与计算1.发电量电能生产数量的指标。
即发电机组产出的有功电能数量。
计量单位:万千瓦时(1×104kWh)。
发电机的电能表发生故障或变换系统使电能表不能正常工作时,应按每小时记录其有功功率表的指示来估算发电量。
2.供电量发电厂实际向厂外供出电量的总和。
即供电量= 出线有功电量,计量单位:万千瓦时(1×104kWh)。
单台机组供电量=出线有功电量,计量单位:万千瓦时(1×104kWh)。
以出线开关外有功电能表计量为准。
3.综合厂用电量综合厂用电量=发电量-供电量计量单位:万千瓦时(1×104kWh)。
4.供热量热电厂发电的同时,对外供出的蒸汽或热水的热量。
计量单位:吉焦(GJ)5.平均负荷计算期,瞬间负荷的平均值。
计量单位:兆瓦(MW)。
计算方法:平均负荷=计算期发电量/计算期运行小时;6.燃料的发热量单位量的燃料完全燃烧后所放出的热量称为燃料的发热量,亦称热值。
计量单位:千焦/千克(kJ/kg)。
7.燃料的低位发热量单位量燃料的最大可能发热量(包括燃烧生成的水蒸汽凝结成水所放出的汽化热)扣除水蒸汽的汽化热后的发热量。
计量单位:千焦/千克(kJ/kg)。
8.原煤与标准煤的折算综合能耗计算通则(GB2589-81)关于《热量单位、符号与换算》中明确规定:低位发热量等于29271千焦(或7000大卡)的固体燃料,称之为1千克标准煤。
所以,标准煤是指低位发热量为29271kJ/kg(7000大卡/千克)的煤。
不同发热量情况下的耗煤量(即原煤耗量)均可以折为标准耗煤量,计算公式为:标准煤耗量(T)=原煤耗量(T)×原煤平均低位发热量/标准煤的低位发热量=原煤耗量(T)×原煤平均低位发热量/292719.燃油与标准煤、原煤的折算综合能耗计算通则(GB2589-81)关于《热量单位、符号与换算》中明确规定:低位发热量等于41816千焦(或10000大卡)的液体燃料,称之为1千克标准油。
热电厂技术经济指标释义与计算[1]
![热电厂技术经济指标释义与计算[1]](https://img.taocdn.com/s3/m/e8e6552d6ad97f192279168884868762cbaebb74.png)
热电厂技术经济指标释义与计算随着能源需求的不断增长以及环保意识的不断提高,热电厂的技术经济指标成为了越来越重要的指导和评价标准。
本文将着重解释和计算热电厂常用的技术经济指标,给出相应公式和计算方法,以供参考。
发电效率发电效率是热电厂用重油、煤等燃料转换为电的效率,是衡量热电厂能源利用率的重要指标,一般采用平均热值计算。
发电效率与供电网损耗和自用电的多少有关,可以用下列公式计算:发电效率 = 发电量 / (燃料热值 * 发电机效率)其中,发电量指的是热电厂发出的电的总量,单位为千瓦时;燃料热值指的是燃料本身所具有的单位成分热的热值,单位为千焦/千克;发电机效率则是指发电机所具有的单位劳动的能量转换效率。
热耗率热耗率是指在发电过程中转化为废热占总耗热量的比例,也是衡量热电厂能源利用率的重要指标。
一般情况下,热耗率越低表示热电厂的能源利用率越高,热能的损耗越少。
热耗率的计算公式如下:热耗率 = 废热量 / 燃料热值其中,废热量指的是热电厂在发电过程中产生的废热的总量,单位为千焦/时。
非发电用热和其他利用率非发电用热和其他利用率是热电厂能源利用的标准之一,也是评价热电厂技术经济指标的重要指标之一。
其中,非发电用热包括供热、供蒸汽和供冷等;其他利用率则包括制氢、制冷、干燥等。
非发电用热和其他利用率的计算公式如下:非发电用热 = 非发电供热量 + 非发电供蒸汽量 + 非发电供冷量其他利用率 = 其他利用量 / 燃料热值其中,非发电供热量指的是热电厂除了发电外,将余热综合利用供应给用户的热量,单位为千焦/时;非发电供蒸汽量和非发电供冷量同理,单位分别为千克和千瓦时。
其他利用量则是指热电厂发电过程中产生的废热,供应给用户进行其他利用的量,单位为千焦/时。
经济性指标除了技术指标外,热电厂的经济性指标也是重要的参考指标之一。
其中,常用的经济性指标包括:燃料消耗率、发电成本、装机容量利用小时数等。
这些指标的计算公式如下:燃料消耗率 = 燃料用量 / 发电量发电成本 = 燃料成本 + 人工费用 + 固定成本装机容量利用小时数 = 发电量 / 装机容量其中,燃料用量指的是热电厂在发电过程中所消耗的燃料量,单位为吨;燃料成本的计算则需要加上采购燃料的成本、燃烧燃料的成本和废气排放费用等成本;人工费用包括热电厂运营和维护的人工成本;固定成本则包括设备折旧、保险费用等。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常用电厂统计指标
发电量(Mwh):以机组发电机出口计量表为准;它是根据发电机端电能表的报告期初与报告期末读数之差,乘以该表的倍率计算所得。
供电量(Mwh)以厂内主变高压侧或线路进口侧表计计量读数为准。
上网电量(Mwh):以与供电部门双方协商认可关口计量表为准,可转换为销售收入的电量。
结算电量(Mwh):以财务实际结算电量为准,与上网电量的差异部分为未结算电量。
网馈电量(MWh):电网反馈电量
综合厂用电量(MWh):在生产电能、热能过程中所必须消耗的自用电能,称为发电、供热综合厂用电量,一般指各厂用变低压输出端电能表计数之差,乘以该表的倍率的总和求得。
发电、供热厂用电量(MWh)将发电、供热厂用电量根据供热比分摊到发电、供热厂用电量。
计算公式:
供热厂用电量=综合厂用电量×供热比
发电用厂用电量=综合厂用电量-供热用厂用电量
发电、供热总耗热量(GJ ):=(汽机进汽量(t)×进汽焓(KJ/kg)-给水量(t)×给水温度×4.1868+双减供汽量(t)×双减供汽焓(KJ/Kg)/1000;
供热比(%):=供热量/(供热、供电总耗热量)=供热量(GJ)×1000/(汽机进汽量(t)×进汽焓(KJ/kg)-给水量(t)×给水温度×4.1868 +双减供汽量(t)×双减供汽焓(KJ/Kg))
热电比(%):供热量与供电量的比值( 1kwh=3600KJ的热量),其计算公式为:=总供热量(GJ)×1000/[供电量(MWh) ×3600(KJ/Kg)] ×100
总热效率(%):是指电厂的整个效率,即每消耗1MJ的燃煤热量所供热和供电的热量。
=[供电量(MWh)×3600(KJ/KWh)+供热量(GJ)×1000]/[发电、供热用标准煤量(t)×29271.2(KJ/Kg)] ×100
汽水损失率(%):是指热电厂汽水系统的泄漏率,它反映出阀门、管道泄漏量,疏水量等损失的大小。
=(补水量-总供汽量)/锅炉总产汽量
补给水率(%):指发电补给水量与发电锅炉总蒸发量的比值。
=发电锅炉补充水量(t)/锅炉总产汽量(t)*100
热容比(GJ/kw) :指供热量与机组总容量的比值=供汽量(吨)*供热焓(KJ/kg)/1000/机组容量(万kw)
发电设备平均利用小时:是指在满负荷运行的情况下,按其实际的发电量计算出来的运行小时数,它是用来反映发电设备按铭牌容量计算的设备利用水平的指标=发电量(MWh)/发电设备平均容量(MW)
发电设备平均容量(MW):发电机组在报告期内按日历小时平均计算的容量=∑各发电机组容量(MW)×报告期内该机组构成本厂发电设备的小时数/报告期日历小时
发电设备可调小时:发电厂按照调度命令,其发电设备可以参加运转的时间,它包括停机状态的冷热备用的小时数,通常按热电厂计算综合的电厂可调小时。
=(∑单机可调小时×单机可调容量)/全厂发电设备容量式中:单机可调小时=单机运行小时+单机备用小时单机可调容量=机组铭牌容量-限制出力容量
发电设备平均利用率(%):报告期发电设备平均利用小时与报告期日历小时数的比率,是反映发电设备利用程度的指标。
=发电设备平均利用小时/报告期日历小时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