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锄禾》教学设计]锄禾日当午

[《锄禾》教学设计]锄禾日当午
[《锄禾》教学设计]锄禾日当午

[《锄禾》教学设计]锄禾日当午

教材分析:

本课由一幅图画、一首古诗、9个要求认识的生字和5个要求学会的生字组成。《锄禾》这首古诗既要求学生背诵,又要求学生理解诗意,开始理解古代作品的语言。用听读的方法认识9个生字,锄、盘、餐、皆由学生看查字表的拼音认识。5个学会的生字在教师的点拨指导下学习书写。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1、能有感情地背诵古诗,并理解古诗的意思。

2、认识9个生字,学会5个生字。

能力目标:

1、能用生字口头组词,认识吃、求、通、饭、识五个生字。

2、能独立观察田字格里的生字,在老师的指导下正确书写5个生字。

教育目标通过学习古诗、书写生字,向学生进行热爱劳动、热爱劳动人民、珍惜劳动成果的教育,使学生知道劳动是光荣的,也是辛苦的。

学情分析:

《锄禾》这首古诗学生非常熟悉,在第一课时学生已经能够熟练地背诵,通过插图帮助学生理解了锄禾、午,理解了餐、皆的意思,理解了前两句描绘的场景。对于本课要求认识的9

个生字,学生能独立分析生字的字型、结构,通过多种记忆方法记住9个生字。

教学构想:

在第一课时的基础上,通过古诗译文,引导学生背诵古诗。通过学生喜爱的开火车、摘苹果游戏复习、巩固9个生字,并能用滴、汗、知、苦、午组词,丰富识字量。通过课件的演示帮助学生观察田字格里的生字,指导学生正确书写生字,教师指导,当、汗、知三个生字的书写,禾、午两个生字放手让学生独立观察书写,在书写的同时运用各种评价鼓励学生认真书写。

重点、难点:掌握5个生字的笔画特点,正确书写生字。

教学媒体:实物投影、电脑课件、生字卡片

师生互动过程:

一、创设情境背诵古诗:

小朋友,你们都喜欢听故事对吗?我们就先来听一个小故事。(课件出示古诗插图,播放古诗译文)听了这个小故事你想到什么?(学生自由发言,引出《锄禾》这首古诗)指名背诵,集体背诵。

二、巩固识字:

学习这首古诗时,我们还与好多生字交上了好朋友,看,他们来了(出示生字卡片)。

1、让我们开动智慧小火车,

师:火车,火车,开起来。

师:开到我们这里来。

师:呜呜

学生开火车读生字。遇到不认识的生字由检修员来帮助读字。

2、我们的火车开到了苹果园。看,树上结着又大又红的苹果,你们想干什么?要摘苹果吃有个要求,仔细听:摘下来的苹果上的字能和哪个盘子上的字组成词,就放进哪个盘子里,听明白了吗?谁想来帮大家摘苹果?(指名摘苹果,同时播放《劳动最光荣》歌曲)苹果都摘完了,我们一起来看看他们的劳动成果,苹果是谁摘的,就来带大家读一读词。(这里增加识字量,让学生说说饭、求、吃、通、识这五个字自己是怎样认识的)

三、写字:

我们认识了这么多生字朋友你们想把他们漂亮的写出来吗?好你们看:

1、课件出示当:

(1)这是哪个生字朋友?请学生跟生字朋友一起书空(课件演示当的书写笔顺)。

(2)引导学生仔细观察,说说在写这个字的上半部分时应注意哪一笔;写下半部分时应注意些什么。

(3)教师范写,边写边说每一笔在田字格的位置。

(4)学生独立练习书写,书写后进行自我评价(自己觉得自己写得好就奖给自己一颗小红星)

(5)指名展示,请小评委说说自己的意见。

2、课件出示汗:

(1)这个生字朋友是谁?学生跟生字朋友书空(课件演示汗的书写笔顺)。

(2)分析结构,指名说说在写这个字时应注意些什么才能把字写漂亮,

(3)教师范写,边写边说儿歌:一笔点,二笔点,三笔提到横中线,四笔写得是短横,五笔写得是长横,六笔写坚,竖要直,这样汗字才漂亮。

(4)学生独立练习书写,书写后进行自我评价(自己觉得自己写得好就奖给自己一颗小红星)。

(5)指名展示(对比展示,一本写得好的,一本写得不好的)请小评委说说自己的意见,谁写得好,谁写得不好(给写得不好的学生以鼓励)。

3、课件出示知:

(1)又来了一个生字朋友,他是谁?学生跟生字朋友书空。

(2)指名说说在写这个字的左半部分时要注意什么;写右半部分时要注意什么。

(3)教师范写,边写边说儿歌:小撇写到横中线,写了短横写长横,再写长撇和小点,右边的口字方又小。

(4)学生独立练习书写,书写后进行自我评价(自己觉得自己写得好就奖给自己一颗小红星)。

(5)指名展示:请学生自己先来评价,再让其他小评委评价。

4、课件出示午、禾;

(1)请小老师带大家书空。

(2)课件再播放生字朋友的要求:请学生自己来写字,一定要看清生字的模样,把生字写漂亮。

(3)学生独立观察写字,教师及时指导。

(4)在小组长的带领下,每个组评出小小书法家,进行展示。

四、拼字游戏:

生字朋友看大家这么聪明,想和我们来玩拼字游戏,你们愿意吗?在每一组的桌子上有一些字和笔画的卡片请每组小朋友来拼一拼,看能拼成哪些字。(请一组学生到黑板上拼字)

五、课件演示五个生字朋友,教师进行总结

课后小记:

学生游戏中掌握了本课要求认识的9个生字,通过教师的引导、点拨,课件的演示,学生能够仔细观察生字在田字格里的位置,认真书写生字。午、禾放手让学生独立观察写字,效果较好。互相评价、自我评价、小组评价有实效,增强了学生的兴趣,提高了学生的自信心,

使学生愿意写字。感谢您的阅读!

小学唐诗三百首(带拼音)

小学唐诗三百首(带拼音)

唐táng 诗s h ī 三s ān 百b ǎi 首shǒu 全quán 集j í 1.《春chūn 晓xiǎo 》 唐táng 孟mèng 浩h ào 然r án 春chūn 眠mián 不b ù 觉j u é 晓xiǎo , 处c h ù 处c h ù 闻wén 啼t í 鸟niǎo 。 夜y è 来l ái 风fēng 雨y ǔ 声shēng , 花h u ā 落l u ò 知z h ī 多d u ō 少shǎo 。 2.《鹿柴》l ùc h ái 唐táng 王wáng 维w éi 空kōng 山shān 不b ú 见j i àn 人r én , 但d àn 闻wén 人r én 语y ǔ 响xiǎng 。 返f ǎn 景jǐn g 入r ù 深shēn 林l ín , 复f ù 照zhào 青qīng 苔t āi 上shàng 。 3.《相xiāng 思s ī》唐táng 王wáng 维w éi 红hóng 豆d òu 生shēng 南n án 国g u ó, 春chūn 来l ái 发f ā 几j ǐ 枝z h ī。 愿yuàn 君j ūn 多d u ō 采c ǎi 撷x i é, 此c ǐ 物w ù 最z u ì 相xiāng 思s ī。 4.《杂z á 诗s h ī》唐táng 王wáng 维w éi 君j ūn 自z ì 故g ù 乡xiāng 来l ái , 应yìng 知z h ī 故g ù 乡xiāng 事s h ì。 来l ái 日r ì 绮q ǐ窗chuāng 前qián , 寒h án 梅m éi 著z h ù 花h u ā 未w èi 。 5.《终zhōng 南n án 望wàng 余y ú 雪x u ě》唐táng 祖z ǔ 咏yǒng

小班教案:古诗悯农

小班教案:古诗《悯农》 【活动目标】 1、在初步了解诗意的基础上学习有表情地朗诵古诗。 2、尝试用配乐诵读、歌唱等方式学习古诗,激发吟唱古诗的乐趣。 3、懂得粮食的来之不易,要爱惜粮食。 【活动准备】 ppt课件 【活动过程】 一、谈话引出课题。 1、师:小朋友,你们今天早饭都吃些啥呀? 师:那你们知道你们早上吃的馒头、粥都是用什么做出来的呢? 师:告诉你们吧,它们都是农民伯伯种出来的。瞧!农民伯伯来了。 2、:农民伯伯在干什么呀? 3、师:古时候有一个小朋友叫李绅,他看到农民伯伯这么辛苦的劳动就写下了一首古诗,名字叫《悯农》,我们一起来听一听。 二、学习古诗,初步理解诗意。 1、完整欣赏古诗一遍。

2、师:这首古诗名字叫什么? 3、师:那这首古诗讲的是什么意思呢?我们一起来看看。 逐句讲解并学念古诗。 :图上有谁?他在干什么?小朋友看,挂在天空中红红的是什么呀?那 你们知道什么时候的太阳最红最热? 老师小结:中午的太阳火辣辣的照着大地,农民伯伯还在田里锄草松土。 齐念第一句诗句,并学做农民伯伯除草的动作。 :你们看农民伯伯的脸上都流出了什么?汗水一滴滴都滴到哪里? 老师小结:太阳火辣辣的照着,一会儿工夫农民伯伯的脸上就流出了汗,一滴一滴滴到了在禾苗下面的土里,农民伯伯辛苦不辛苦? 齐念第二句诗句,并学做农民伯伯擦汗的动作。 :这是什么?谁知道我们每天吃的饭是从哪里来的? 齐念第三、四句诗句,并学每天吃饭的动作和牢记在心的动作。。 4、师:下面我们一起来完整的念一念, 5、师:小朋友念得真不错,如果配上音乐来念一念会怎么样呢。

6、师:小朋友念得真棒,都像一个个小诗人了。下面我们再把刚才的动作加上去念一念。 7、师:刚才我发现有几个小朋友朗诵非常好,我们请他们上来表演, 三、引用《月亮婆婆喜欢我》的曲调学习用歌唱古诗,萌发喜欢古诗的情感。 1、师:老师还把这首好听的古诗编成了一首好听的歌曲,一起来听听。 2、幼儿学习歌唱《悯农》。 四、教育幼儿要从小爱惜粮食,尊重别人的劳动成果。 师:小朋友,我们学了这首古诗后,知道每天吃的饭是从哪里来的?农民伯伯这么辛苦的劳动,那我们小朋友吃饭的时候应该怎么做呢? :小朋友看,这两个小朋友在干什么?你喜欢哪个小朋友?为什么? 五、结束。 师:小朋友我们一起去把今天学的这首古诗念给后面的客人老师听听。

《锄禾》教学设计

《锄禾》教学设计 《锄禾》是北师大版第一册第十五单元的课文,它是唐代诗人李绅写的一首脍炙人口的感叹诗。这首诗写出了烈日下农民辛苦劳作的情景,从而使学生体会劳动的辛苦,认识到应珍惜劳动成果。 设计理念: 设计本课教学时,我以识字、写字和朗读为重点,通过师生平等互动,让学生自主、合作、探究学习,主要指导学生在语言环境中识字,在自己的朗读实践中读懂课文,培养语感,发展学生的想象能力,知道劳动成果的来之不易。 教学目标: 1.认识10个生字,指导书写2个生字,能写得正确、匀称。2.能理解《锄禾》这首古诗的含义。了解农民种粮食是非常辛苦的,懂得爱惜粮食。 教学重点、难点: 1.认读10个生字;理解古诗的含义;懂得爱惜粮食。 2.课文内容与学生生活距离较远,不容易体会到农民种粮食的辛苦。 教学过程: 一、看图,揭题。 1、出示:“禾”(1)你们看,图上画的是什么?(禾苗)

(2)“禾”是一个象形字,就是指禾苗。 (3)你知道哪些带有“禾字旁”的字吗?(和、秋、种、稼)2、板书:锄(1)看图:你看,这位老农手里拿着的就是一把锄头,锄头是农村一种及其常见的农具,可以用来给庄稼锄草、松土。 3、看图猜猜“锄禾”是什么意思?(就是用锄头给禾苗锄草、松土)。 4、唐代有一位名叫李绅的诗人就以“锄禾”为题写了一首非常有名的古诗。今天我们就来认真地读一读,学一学。 二、初读古诗。 1、教师范读。要求:学生听读识字。 2、同桌合作读。 3、指名读,读出节奏。 三:学习生字 过渡:现在字宝宝都跑到我这来了,你还会认出它们吗? 1、带拼音读,全班齐读。你提醒同学们注意哪些字的读音? 2、去掉拼音读。 3、小老师带读。开火车读单字,全班帮忙正音。 四.故事贯穿,趣中学诗 过渡:(出示图)为了帮助大家学会这首诗,我用了一个故事:有一天,丁丁又刚吃了几口饭,就把碗一推,对妈妈说:“妈妈,我不想吃了。”妈妈看着掉在桌子上的饭粒,说:“我给你

咏鹅》教学设计

《咏鹅》教学设计 教学要求 1、引导学生欣赏鹅的形态、动作,感受鹅的美好形象,产生对鹅的喜爱之情,使学生受到美的教育。 2、指导学生能按照诗的节拍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初步启发学生学习古诗的兴趣。 教学重点 感受鹅的美好形象,培养学生读诗的兴趣。 教学难点 按照诗的节拍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古诗。 教具准备 鹅浮水的画面,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引入,揭题 ㈠、课前猜谜语 "头戴红帽子,身穿白袍子,说话伸脖子,走路摆架子。"(教师板书:鹅)小朋友见过鹅吗?说说你见过的鹅什么样儿?老师这儿啊,也有一只可爱的鹅(开幻灯)瞧,碧绿的湖面上游过来一只美丽的白鹅,小朋友喜欢吗?它的哪儿让你特别喜欢?再看看,这只鹅在什么地方干什么? ㈡、故事激趣 一千多年以前,有个七岁的小男孩叫骆宾王,一天,他和伙伴们正在湖边玩耍。忽然,他看见几团雪白雪白的东西漂浮在湖面上,再仔细一看,原来,几只美丽的大白鹅正欢叫着向他游过来,这使他非常惊喜,立刻指着鹅作了一首诗,题目是《咏鹅》(在“鹅”字前写上“咏”)。咏是夸的意思,“咏鹅”就是夸一夸鹅。大家跟着老师齐读课题。 孩子们,在入学前爸爸、妈妈和幼儿园的老师就已教你们读过这首诗了,现在我们边听边回忆(出示古诗,并播放课文朗读录音) 二、初读古诗,读准字音 1、学生自读古诗。 2、出示生字,送字宝宝回家。 三、理解诗意 过渡:字宝宝在同学们的帮助下终于到家了,老师替它们谢谢各位同学!为了表示谢意,我给大家带来了几只不但会动,还会叫的大白鹅,快快把它们请出来吧。(播放动画) 1、师:我们今天学的这首古诗的内容就是这个画面了,刚才你们看到了什么?又听到了什么? 2、请学生将从动画中看的到和听到的用几句话连起来说一说。 3、教师小结:几只白鹅弯曲着脖子正在向天大叫,鹅身上披着洁白的羽毛浮在碧绿的湖水中,用它们那红色的小掌正在拨动着的清清的湖水前进。 4、重放动画,感受情境。(学生跟着老师复述画面的内容) 5、(出示古诗和鹅的图片)师:这几只鹅真是让人喜爱,同学们回到古诗中,找出诗中表示颜色的词语。(白、红、绿) ①白的是什么?绿的呢?那么红的呢? ②出示一张无色彩的鹅的画贴在黑板上,请学生涂颜色。 ③作者是按什么观察顺序来写鹅的呢? ④教师指着鹅的部位引导学生读相应的诗句。

锄禾日当午全诗

锄禾日当午全诗 锄禾日当午全诗 《悯农二首》 作者:李绅 原文: 春种一粒粟,秋成万颗子。四海无闲田,农夫犹饿死。锄禾日当午,汗滴禾下土。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 注释: 1、悯:怜悯。这里有同情的意思。诗一作《古风二首》。 2、粟:泛指谷类。 3、秋成:一作“秋收”。 4、四海:指全国。闲田:没有耕种的田。 5、餐:一作“飧”。 诗意: 春天播种下一粒种子,到了秋天就可以收获很多的粮食。天下没有一块不被耕作的田,可种田的农夫却仍然有饿死的。农民在正午烈日的暴晒下锄禾,汗水从身上滴落在禾苗生长的土地上。谁又知道盘中的饭食,每颗每粒都是农民用辛勤的劳动换来的呢? 赏析: 第一首诗一开头,就以“一粒粟”化为“万颗子”具体而形象地描绘了丰收,用“种”和“收”赞美了农民的劳动。第三句再推而广之,展现出四海之内,荒地变良田,这和前两句联起来,便构成了到

处硕果累累,遍地“黄金”的生动景象。“引满”是为了更有力的“发”,这三句诗人用层层递进的笔法,表现出劳动人民的巨大贡献和无穷的创造力,这就使下文的反结变得更为凝重,更为沉痛。“农夫犹饿死”,它不仅使前后的内容连贯起来了,也把问题突出出来了。勤劳的农民以他们的双手获得了丰收,而他们自己还是两手空空,惨遭饿死。诗迫使人们不得不带着沉重的心情去思索“是谁制造了这人间的悲剧”这一问题。诗人把这一切放在幕后,让读者去寻找,去思索。要把这两方综合起来,那就正如马克思所说的:“劳动替富者生产了惊人作品(奇迹),然而,劳动替劳动者生产了赤贫。劳动生产了宫殿,但是替劳动者生产了洞窟。劳动生产了美,但是给劳动者生产了畸形。” 第二首诗,一开头就描绘在烈日当空的正午,农民依然在田里劳作,那一滴滴的汗珠,洒在灼热的土地上。这就补叙出由“一粒粟”到“万颗子”,到“四海无闲田”,乃是千千万万个农民用血汗浇灌起来的;这也为下面“粒粒皆辛苦”撷取了最富有典型意义的形象,可谓一以当十。它概括地表现了农民不避严寒酷暑、雨雪风霜,终年辛勤劳动的生活。“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不是空洞的说教,不是无病的呻吟;它近似蕴意深远的格言,但又不仅以它的说服力取胜,而且还由于在这一深沉的慨叹之中,凝聚了诗人无限的愤懑和真挚的同情。 这两首小诗在百花竞丽的唐代诗苑,同那些名篇相比算不上精品,但它却流传极广,妇孺皆知,不断地被人们所吟诵、品味,其中不是没有原因的。

一年级语文《锄禾》教案

---------------------------------------------------------------范文最新推荐------------------------------------------------------ 一年级语文《锄禾》教案 《锄禾》第二课时 教材分析:本课由一幅图画、一首古诗、9个要求认识的生字和5个要求学会的生字组成。《锄禾》这首古诗既要求学生背诵,又要求学生理解诗意,开始理解古代作品的语言。用听读的方法认识9个生字,锄、盘、餐、皆由学生看查字表的拼音认识。5个学会的生字在教师的点拨指导下学习书写。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1、能有感情地背诵古诗,并理解古诗的意思。 2、认识9个生字,学会5个生字。 1 / 8

能力目标: 1、能用生字口头组词,认识吃、求、通、饭、识五个生字。 2、能独立观察田字格里的生字,在老师的指导下正确书写5个生字。 教育目标通过学习古诗、书写生字,向学生进行热爱劳动、热爱劳动人民、珍惜劳动成果的教育,使学生知道劳动是光荣的,也是辛苦的。 学情分析:《锄禾》这首古诗学生非常熟悉,在第一课时学生已经能够熟练地背诵,通过插图帮助学生理解了锄禾、午,理解了餐、皆的意思,理解了前两句描绘的场景。对于本课要求认识的9个生字,学生能独立分析生字的字型、结构,通过多种记忆方法记住9个生字。 教学构想:在第一课时的基础上,通过古诗译文,引导学生背诵古诗。通过学生喜爱的开火车、摘苹果游戏复习、巩固9个生字,并能用滴、汗、知、苦、午组词,丰富识字量。通过课件的演示帮助学生观察田字格里的生字,指导学生正确书写生字,教师指导,当、汗、知三个生字的书写,禾、午两个生字放手让学生独立观察书写,在书写的同时运用各种评价鼓励学生认真书写。

[《锄禾》教学设计]锄禾日当午

[《锄禾》教学设计]锄禾日当午 教材分析: 本课由一幅图画、一首古诗、9个要求认识的生字和5个要求学会的生字组成。《锄禾》这首古诗既要求学生背诵,又要求学生理解诗意,开始理解古代作品的语言。用听读的方法认识9个生字,锄、盘、餐、皆由学生看查字表的拼音认识。5个学会的生字在教师的点拨指导下学习书写。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1、能有感情地背诵古诗,并理解古诗的意思。

2、认识9个生字,学会5个生字。 能力目标: 1、能用生字口头组词,认识吃、求、通、饭、识五个生字。 2、能独立观察田字格里的生字,在老师的指导下正确书写5个生字。 教育目标通过学习古诗、书写生字,向学生进行热爱劳动、热爱劳动人民、珍惜劳动成果的教育,使学生知道劳动是光荣的,也是辛苦的。 学情分析: 《锄禾》这首古诗学生非常熟悉,在第一课时学生已经能够熟练地背诵,通过插图帮助学生理解了锄禾、午,理解了餐、皆的意思,理解了前两句描绘的场景。对于本课要求认识的9

个生字,学生能独立分析生字的字型、结构,通过多种记忆方法记住9个生字。 教学构想: 在第一课时的基础上,通过古诗译文,引导学生背诵古诗。通过学生喜爱的开火车、摘苹果游戏复习、巩固9个生字,并能用滴、汗、知、苦、午组词,丰富识字量。通过课件的演示帮助学生观察田字格里的生字,指导学生正确书写生字,教师指导,当、汗、知三个生字的书写,禾、午两个生字放手让学生独立观察书写,在书写的同时运用各种评价鼓励学生认真书写。 重点、难点:掌握5个生字的笔画特点,正确书写生字。 教学媒体:实物投影、电脑课件、生字卡片 师生互动过程:

一、创设情境背诵古诗: 小朋友,你们都喜欢听故事对吗?我们就先来听一个小故事。(课件出示古诗插图,播放古诗译文)听了这个小故事你想到什么?(学生自由发言,引出《锄禾》这首古诗)指名背诵,集体背诵。 二、巩固识字: 学习这首古诗时,我们还与好多生字交上了好朋友,看,他们来了(出示生字卡片)。 1、让我们开动智慧小火车, 师:火车,火车,开起来。 师:开到我们这里来。

散步教案设计一等奖(共十篇)

散步教案设计一等奖 《散步》教学设计1 【教学目标】 1、有感情的诵读课文,把握课文主旨。 2、学习由小见大,从平凡的事中挖掘深意的写法。 3、欣赏精巧别致,自然朴实的语言。 4、培养尊老爱幼、珍爱亲情、珍爱生命的情感。 【教学重点】 1、学习由小见大,从平凡的事中挖掘深意的写法。 2、培养尊老爱幼、珍爱亲情、珍爱生命的情感。 【教学难点】欣赏精巧别致,自然朴实的语言。 【教学用时】两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课时目标:整体感知,分析人物 一、情景导入: 同学们,母爱如水,父爱如山。我们的父母用坚实的臂弯为我们撑起了一片蓝天,才有了我们的幸福与安宁。但是他们总有一天会变老,孱弱的双肩担不起重负,今天,就让我们搀扶着他们走进暖暖的春日,跟着莫怀戚一家人,去进行一次心灵的散步。 (板书课题、作者) 二、检查预习 1、《散步》作者 莫怀戚,重庆人,当代作家。1966年初中毕业,到四川内江插队。1982年毕业于四川大学中文系,现为重庆师范大学中文系教授。1980年开始文学创作,其中篇小说《诗礼人家》曾获《四川文学》奖,著有《莫怀戚中短篇小说选》。 2、检查字词掌握情况 (1)读准下列加线字的音 嫩(nan )芽霎(shà)时水波粼粼(lín )分歧(qí) 熬(áo )拆(chāi )散散步(sàn) 散(sǎn )文你就背(bēi) )着我我背(bai )上的 (2)解释下列词语(成语)的意思。 熬分歧各得其所 忍受,艰苦支持;意见不一致;每一个人或事物都得到合适的安顿。 三、整体感知,快速抢答 教师范读课文,学生解决下列问题: 这篇文章写了一件什么事?涉及到哪几个人?散步的地点是哪?散步的季节是?散步 的过程发生了什么?用一个词来回答,结果怎样? (一家三代四口,在春天的田野里散步。“我”,母亲、儿子、妻子。田野。初春。分歧。母亲走大路,大路平坦;儿子走小路,小路有趣;走大路) 2、理清本文情节:①“我”劝母亲散步→②→③走大路小路的分歧→④→⑤→⑥“我”和妻子分别背起母亲和儿子。 (①“我”劝母亲散步→②全家一起散步→③走大路小路的分歧→④“我”决定委屈儿子→⑤母亲却依从了孙子→⑥“我”和妻子分别背起母亲和儿子。)

幼儿园悯农教案

幼儿园悯农教案 【篇一:幼儿教案《古诗悯农》】 《古诗悯农》 活动目标: 1、熟练背诵古诗。 2、认识“汗”“滴” “辛苦”并正确组词。 3、了解农民在烈日下劳作的辛苦,知道粮食的来之不易。 活动准备: 1、字卡 2、挂图 活动过程: (一)带领幼儿回忆曾学过的古诗,并数一数,看一看已经学过了 多少首古诗,让幼儿感到非常的有成就感。 (二)打开字宝宝的家,和幼儿一同复习以前学过的字宝宝,并且 巩固那些记得不好的。并数一数,看一看已经学过了多少个字宝宝,并表扬幼儿是识字大王。 (三)提问引入活动 “小朋友们知道我们吃的粮食是怎样来的?是谁种出来的,怎样种出 来的?” 教师和幼儿一起讨论,粮食种植的过程,农民伯伯种粮食 的辛苦。 (四)出示图片,引导幼儿观察并说说图里画什么?表扬举手回答 问题的小朋友。告诉幼儿今天又要把一首古诗放到宝宝的小脑袋里。 (五) 学习古诗 1 、教师朗读古诗,边在挂图上按顺序出示相应的图和字。 2 、引导幼儿进行情景讲述,理解“日当午”时劳作的辛苦,理解粮 食的来之不易。教育幼儿珍惜粮食,要吃完自己的饭和菜。 3 、告诉幼儿,今天字宝宝又来做客了,请幼儿与字宝宝玩找朋友 的游戏,认读汉字:汗滴、辛苦,说说是什么结构并组词。进一步 理解古诗文所表达的内容与情感。 (六)幼儿朗读古诗,请幼儿打开阅读课文古诗2“悯农”。要求1 幼儿手指字,耳朵听,闭上嘴巴注意听。 要求2 幼儿手指字,耳朵听,张开嘴巴出轻声。 要求3 幼儿双手拿书,身坐正,大声朗读有感情。 (七)请幼儿从古诗中长出与字卡上的汉字相同的字,然后把它圈 出来,认读汉字。

(八)活动结束:发给幼儿人手一本图书,请幼儿在上面找自已么认识的字宝宝,看谁认识的朋友最多。 【篇二:幼儿园大班古诗教学:《悯农》】 幼儿园大班古诗教学:《悯农》 活动目标: 初步理解诗句意思,感受农民的辛苦和粮食的来之不易。 活动准备: 课件,图片,录音,米饭,场地布置(杂草地)。 活动过程: 1.情境导入引出主题,激发幼儿学习古诗的兴趣。 教师角色扮演并提出问题。 提问:你们知道香喷喷的大米是从哪儿来的吗?农民伯伯是怎样种地的呢? 2.看图片,理解古诗大意。 (1)师:当太阳高高地挂在天空的时候,我扛着锄头去种地。(出示教师角色表演时的种地图片) 你种过地吗?和我一起去怎么样?今天你们可要帮我的忙,把地里的杂草拔光,要仔细地一个挨一个地拔,千万别漏掉哦。(幼儿体验拔草,体会农民锄地的辛苦) 提问:为什么不想拔了? (太累了,太辛苦了) 小结:拔了这么一点就累了,每天我不仅要拔这么多草,而且还要种粮食,你说我累吗?我辛苦吗? (2)边出示图片,边提问。(出示第二张图片) 太阳照到身上什么感觉?热了会怎么样呢? (流汗) (出示第三张图片) 小结:我看到粮食变成餐桌上的美食时,就更高兴了。 (出示第四张图片) 提问:可有时候我还是会生气,你知道是为什么吗? (出示第五张图片) 提问:为什么我会生气呢? 3.看动画,听录音,进一步理解古诗。 (1)听古诗,说诗名。 提问:谁听到了古诗的名字,是什么? (2)看动画,欣赏古诗。 (3)观看动画,加深对古诗的理解。

小学一年级语文 《锄禾》教学设计

《锄禾》教学设计 一年级语文教案 ●一、看图,揭题。 1、出示:“禾”(1)你们看,图上画的是什么?(禾苗) (2)“禾”是一个象形字,就是指禾苗。 (3)你知道哪些带有“禾字旁”的字吗?(和、秋、种、稼) 2、板书:锄(1)看图:你看,这位老农手里拿着的就是一把锄头,锄头是农村一种及其常见的农具,可以用来给庄稼锄草、松土。 3、看图猜猜“锄禾”是什么意思?(就是用锄头给禾苗锄草、松土)。 4、唐代有一位名叫李绅的诗人就以“锄禾”为题写了一首非常有名的古诗。今天我们就来认真地读一读,学一学。 ●二、初读古诗。 1、自由读。要求:借助拼音读准字音,读通诗句。 2、指名读。 3、读出节奏。 ●三、解读古诗。 (一)第一句。 1、自由读,遇到不懂的地方就在脑子里打个小问号。 2、质疑。

3、解疑。 (1)“日当午”:出示太阳图,你觉得贴在哪里比较合适?说出你的想法。(相机教学生字:午) (2)猜一猜:这是哪个季节?夏天,中午的太阳给你什么样的感觉? 句式训练:______________的太阳 太阳像______________(选择一个说) (3)想象说话:炎热的夏天,中午的太阳就像一个大火球,很热,你能用一句话来描述一下这种热吗?句子中不能出现“热”字。 (4)老农夫却还在锄禾,他热成什么样了?请学生画“汗滴”理解第二行。 4、看图说说第一句话的意思,并读好诗句。 (二)第二句。 诗人李绅看到了这样的情景,心里感触很深也很多,于是用三、四两行写出了自己的想法,他想了些什么呢?(板书:看想) 1、自由读。你知道他想了些什么吗? 2、交流。(板贴图2) 3、看录象:体验农民劳动的艰辛和劳动成果的来之不易。 4、这句古诗流传至今已经成了名言,人人皆知,你看,老师请我们学校的书法家老师把这句诗写成了一幅作品,你想把它帖在哪里? 四、背诵

古诗两首锄禾 悯农教学设计

课题:21、古诗两首总课时:2课时本课时:第1教时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学会本课的4个生字:禾午辛苦 能准确、美观地书写。 过程与方法:准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和背诵课文。 情感与态度;知道粮食来之不易,培养爱惜粮食的习惯和热爱劳动的思想感情。教学重难点: 能准确、美观地书写。有感情地朗读和背诵课文。 修改:1、学会古诗《锄禾》,理解古诗的意思,并有感情地朗读和背诵这首诗。 2、学会生字,能正确地书写“禾午辛苦”四个生字。 教学对策:反复朗读加上老师的讲解来理解古诗。 修改:1、范读,指导借助汉语拼音反复练读,利用多种形式练读。 2、范写,巡回检查,个别辅导。 教具准备:教学挂图、生字卡片 教学过程: 一:导入 1、小朋友,我们吃的米饭香吗?你知道从哪儿来的吗?(学生自由说说) 2、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的两首诗,就是反映农民辛勤劳动,粮食来之不易的古诗。 3、板书:古诗两首(齐读课题) 过渡:今天我们学习其中的一首《锄禾》。 二、学习古诗《锄禾》 1、板书课题,并解题 (1)板书:锄禾(齐读) (2)解题:这是唐代诗人李绅写的。锄:锄头,这里表示动作。禾:禾苗。 “锄禾”是什么意思呢?(给禾苗锄草) 修改:“锄”是翘舌音,指导学生读准字音。 锄头:农具,可以松土锄草。 锄禾:就是用锄头在庄稼地里锄草、松土。

2、初读指导。 (1)老师范读领读全诗 (2)学生自读,圈出生字词语 (3)投影片出示词语 Chu he wu li xin ku pan jie 锄禾当午粒辛苦盘皆 (1)自由读,拼读 (2)指名认读 修改:提醒学生“辛、盘”是前鼻音。指导学生读准字音。 (3)各自识记带点字的字形。 修改:“禾”:“木”字上面加一撇;午:“牛”字不出头;粒:“米”加“立”; 辛:“立+十”,农夫在田里站立十小时多么辛苦呀!苦:草字头+古4、自由读课文 5老师检查自读情况,指名每行朗读,再正音 修改:注意重音和停顿。 重音:日、汗、盘、皆 停顿:锄禾/日当午,汗滴/禾下/土。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 三精读训练 投影出示课文图片及课文。 1 学习第一句诗句 锄禾 / 日当午, 汗滴 / 禾下土。 修改:指导看书上的图。 (1)、自读,想:图上天空中、地面上各是什么?(自由说图意,指名交流。)修改:当众交流:一轮红日当头照,一位老农拿着锄头弯着腰在地里锄草,头上的汗珠一滴一滴地往下落,真辛苦啊! (2)、看图理解:“日当午”:太阳当头照的意思。 “汗”:汗水。 “汗滴禾下土”:汗水滴到禾苗下的泥土里去了。

长亭送别教案一等奖 长亭送别教案(苏教版高二必修)教案教学设计

长亭送别教案一等奖长亭送别教案(苏教版高二必修)教案 教学设计 【--爱情祝福语】 教学目的: 1.品味鉴赏曲词语言艺术。 2.把握崔莺莺的艺术形象。 3.认识王实甫《西厢记》反封建礼教的意义,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爱情观。 教学重点: 艺术形象崔莺莺的典型意义。 教学难点 本文情景交融的艺术境界和富于文采的戏曲语言。 教学安排:

三教时 教学过程 第一教时 教学要点: 了解《西厢记》以及作者王实甫,初步感知“长亭送别”的相关情节以及崔莺莺的人物形象。 一.导入 1.有一部戏曲演了几百年仍长盛不衰,剧中的故事流传了几百年,至今读来仍让后人柔肠百转,难以释怀,这就是王实甫的《西厢记》。 板书:西厢记王实甫 2.《西厢记》和王实甫

王实甫,名德信,字实甫。大都(北京)人,元代著名杂剧作家。所作杂剧14种,现仅存《崔莺莺待月西厢记》《四丞相高会丽春堂》《吕蒙正风雪破窑记》三种。 板书:元代杂剧家 《西厢记》前身是《西厢记诸宫调》,故事唐元稹的小说《莺莺传》(又名《会真记》)。这三部书的区别是:《会真记》叙述少女崔莺莺和书生张生恋爱、终被遗弃的悲剧故事。莺莺的悲剧形象概括了中国历史上受封建礼教约束和被轻薄少年遗弃的善良少女的共同命运。《西厢记诸宫调》摒弃了《会真记》的悲剧结尾,以张生和崔莺莺双双私奔团圆作为结尾,剧中人物也更显个性化,比如崔母,完全是一个封建势力的维护者,成为崔张婚姻的直接障碍,崔莺莺,则成为了一个封建婚姻的反抗者。《会真记》和《西厢记诸宫调》为后来王实甫《西厢记》的创作提供了新的基础。 《西厢记》中的女主人公崔莺莺是宰相家的千金小姐,一次偶然的机会,她遇见了白衣秀才张珙,拥有高贵地位的宰相千金与书剑飘零的布衣书生一见钟情,他们以清风明月为证,私定终身。但这却让崔莺莺的母亲恼怒不已,这种门不当户不对的婚姻是她万万不能接受的,她拿出家长的权威,以崔家三代不招白衣秀才为由,逼张生进京赶考,中的状元才能成亲。莺莺无奈只得在长亭送别张生,此时此刻,

条据书信 锄禾日当午全诗草书

锄禾日当午全诗草书 节约粮食承诺书 朋友们: 你是否有过将只吃了几口的馒头扔到餐桌上?是否有过将吃了几口的饭菜就倒掉的现象呢?当你挑剔饭菜,甚至丢弃饭菜的时候你是否想到世界上还有很多父母正为家人的一餐饭食而辛苦奔波呢?看着食堂里装满剩饭的泔水桶,你是否知道“饥荒仍是当今地球人的第1号杀手”这样一个事实呢? 据世界粮农组织统计,世界饥荒于xx年达到历史新高,每天大约有超过十亿人遭受饥饿。全球有20%的发展中国家人口粮食无保障,饥荒每年平均夺去10000000人的生命,由于直接或间接的营养不良,全球每4秒钟大约有1人死亡!虽然我国粮食供给充足,但我们仍然要居安思危。“历览前贤国与家,成由勤俭破由奢”,“一粥一饭,当思来之不易;半丝半缕,恒念物力维艰”。时下我省大部分地区正遭受百年一遇的严重旱灾,据云南省政府统计,xx年云南省因干旱受灾面积达3148万亩,占已播种面积的85%,绝收超过1000万亩,因灾直接经济损失190.2亿元。 我们都是社会的主人,我们生活在这个大家庭中,我们要用心去珍惜劳动,爱护粮食,为响应《国务院办公厅关于进一步加强节约粮食反对浪费工作的通知》(国办发[xx]7号),以及省、州教育部门的号召,我们倡议: 1、各班积极开展以“节约粮食光荣,浪费粮食可耻”为主题的班会,

就我国人口增加、耕地减少、水资源短缺、粮食安全压力大等现状进行充分的分析和讨论,树立节约意识。 2、积极倡导崇尚节俭、科学饮食、健康消费的生活理念,摈弃铺张浪费等不良的饮食消费习惯。 3、珍惜粮食,适量定餐,不攀比,避免剩餐,减少浪费。 4、吃饭时吃多少盛多少,不扔剩饭剩菜。 5、到饭店吃饭时,点饭点菜不浪费,若有剩余的要带回家。 6、看到浪费现象勇敢地来制止,尽力减少浪费。 7、做节约宣传员,向家人,亲戚,朋友宣传浪费粮食的可怕后果。 8、积极监督身边的亲人和朋友,及时制止浪费粮食的现象。 同学们,节约是一种美德,节约是一种品质,节约是一种责任,让我们同心协力,拿出实际行动,从现在做起,从点滴做起,让节约粮食内化为自觉,成为习惯,让“节约光荣、浪费可耻”的观念在在我们州一中校园蔚然成风,用实际行动参与到“节约粮食,反对浪费”的节约行动中来,为建设文明、和-谐的校园作出应有的贡献!节约粮食建议书 尊敬的老师、亲爱的同学们: 我给你们写这份建议书,主要想告诉大家,我们要以节约粮食为荣,以浪费粮食为耻。 “锄禾日当午,汗滴禾下土。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我们从小就会读这首诗,但是,读这首诗的时候,我们是不是真的有想过要在生活中珍惜粮食呢?

锄禾 教学设计

锄禾 【教学目标】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古诗,背诵古诗。 2、学会“禾、午、辛、苦“四个字,两条绿线内的“盘、粒、皆”三个字只识不写。体会诗句中词语的意思。 3、通过朗读古诗体会农民种田的辛苦和粮食的来之不易。 【教学重点】 1、体会古诗并有感情地朗读。 2、识字、写字。 【教学难点】朗读体会农民的辛苦和粮食的来之不易。 【教学过程】 一、观察图画,谈话导入。 1、看图(太阳图),了解“日”、“日当午”的意思,自主识记“午”,学生描红(提示写字姿势)。 2、看图(整幅图),认识“禾苗”,自主识记“禾”,学生描红(提醒描红要求)。 3、导入课题 在一千多年前的唐代,有一个诗人叫李绅。(板书:唐李绅)有一天,他就看到了这样一幅画面,还写下了一首千古传颂的名诗——《锄禾》。(板书课题)锄禾就是在田里为禾苗锄草。 二、初读古诗,扫清障碍。 1、借助拼音初读古诗,要求读准字音,读通诗句。 2、指名读,相机正音。 3、小朋友真有本领,自己就把古诗读正确了。 三、感悟“辛苦”,感情朗读。 (一)触摸“辛苦”。 1、过渡,引出词语“辛苦”。 2、教学“辛苦”两个字 (1)看看这两个字都是什么结构呀?

(2)引导学生观察上下两部分的大小,横画的长短:横画长短有变化,远近距离要适当。 (3)教师范写。 (4)学生描红,再次提醒写字姿势。 3、农民伯伯到底有多辛苦呢?我们一起到古诗中去找一找吧! (二)在诗句中感悟“辛苦” 1、教学第一句 (1)出示:锄禾日当午,汗滴禾下土。指名读 (2)闭上眼睛,听老师读,你仿佛看到了什么样的情景呢? (3)品味辛苦,读出感受。 ①看图体会农民伯伯的辛苦:小朋友们,让我们再细细地看看这位农民伯伯,你看到了什么?(引导学生从外貌、衣着、动作等几个方面来说一说) ②师生对话,体会农民伯伯的辛苦。 ③角色体验,体会农民伯伯的辛苦。 (4)天上是火辣辣的太阳在烤,田里被晒得像蒸笼,农民伯伯打着赤膊,可是豆大的汗珠还是不停地流下来,滴落在禾苗下面的泥土里。在脑海中想象着这样的画面,把这两行诗读好。 (5)男生齐读、女生齐读。 2、教学第二句 (1)诗人李绅看到了这样的情景,和我们小朋友一样,也觉得农民伯伯很辛苦,于是写下了后两行诗。(出示后两行诗)指名读。 (2)认读“二类字”。 (3)将生字宝宝送回诗句,再指名读。 (4)读了这两行诗,你知道诗人在想什么呢?(穿插理解“盘中餐”)从一粒种子到收获,农民伯伯需要做些什么呢? (5)引导感情朗读:这一粒一粒的米饭包含着农民伯伯多少的心血和汗水,日复一日,年复一年,农民伯伯一把锄头一身汗,种出了多少粮食,养活了多少人。读好三、四两行。 (6)诗人不仅自己感受到了,他还要写下来,让更多的人知道。(引读后两

《在桥边》教学设计 教案教学设计

《在桥边》教学设计教案教学设计 宁海知恩中学王媛 教学目标: 1、领会作品的内容和主旨,理解小说所表现的一种内在的优美。 2、体会小说情节的基本模式,理解情节中的细节、情节的摇摆、出乎意料与情理之中等技巧对情节运行的作用。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多媒体打出《流浪人,你若到斯巴……》的选段“我躺在担架上……”)这是一段同学们似曾相识的片段,在必修二《流浪人,你若到斯巴……》中,作者曾以低沉压抑的笔调,描写一个受伤的士兵,他不知为何而战,更不知为谁而战,却已从三个月前还在课堂里画花瓶、描字的青春少年,变成了没有双手、没有右腿的可怜人了。罪恶的战争彻底毁灭了无辜的青年。尽管没有战争场面的炮火,有的只是压抑的叙述——战争使人变成了什么样子。当我们今天再次读到这一段文字时,心头依然是沉甸甸的。这位以独特的视角来诅咒战争的作者就是以写德国战后创伤著称的海因里希·伯尔。

二、简介作者: 伯尔是战后德国最早获得诺贝尔文学奖的作家,他被誉为是当代德国的歌德。他的著作有四十多种译本,在全世界拥有广大的读者。六年的军旅生活在他心中留下了深深的烙印,鲜血、残骸、废墟……使他的作品充满灰暗、抑郁的基调。但也有人说伯尔的作品既弥漫着下层人民同命运抗争的痛苦,也渗透着欢乐的精神。今天,就让我们再次走进他的作品《在桥边》。 三、整体感知: 1、这是在第五单元围绕“情节”这一话题的短篇小说,请同学们自由朗读全文,了解主要故事情节,并找出情节中矛盾冲突最突出的部分。 四、重点研习: 1、文中的主人公在他所从事的职业中遇到了怎样的矛盾冲突?他的内心痛苦是什么? 明确:上司来检查了,生计和爱情发生了近乎惨烈的冲突。在几近“心碎”的矛盾斗争中,一边是激动的爱情一边是死板的计数,一边是赖以生存的饭碗,一边是真心热爱的姑娘。 2、请同学找出体现此时此刻主人公内心剧烈矛盾和挣扎的语句,轻轻地读一读。体会主人公的痛苦。

《锄禾》教案

21.古诗两首 第一课时《锄禾》 课时目标: 1.学会本课前4个生字;两条绿线内的前3个字只识不写,体会诗句的意思。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背诵课文。 3.懂得粮食的来之不易和农民劳动的辛苦,要尊重农民,爱惜粮食。 教学重难点: 1.学会生字,理解诗意。 2.懂得粮食来之不易,体会农民劳动的辛苦。 课前准备: 生字卡片,小黑板,课件。 教学过程: 一、导入 1.上课前,老师想请小朋友们来欣赏一幅图,想看吗?你仔细观察,你看到了什么? 2.在很多很多年以前,有一位诗人也看到了同样的情景,并且深受感动,就写下了一首诗,这就是我们今天要学的——《锄禾》。(揭题)这首诗的作者是谁?你对他有什么了解呢?愿意和同学和老师说说吗?(李绅,唐代人)板书:李绅 3.还有吗? 二、悟读古诗 1.请同学轻轻打开书本,翻到119页,注意要读准字音。 2.出示字卡,指名读:辛、苦。连起来:辛苦。 盘、粒、禾、午、皆、当、汗、知。 3.好,下面同学来看这首诗。(出示诗歌) 4.数数,这首诗有几行啊?(四行)那我们知道,在古诗里啊,一行就是一句,快数数,这首诗有几句?(四句)下面老师请四位同学分别朗读这四句。师正音。 5.下面老师请小朋友们再细心读课文,这次,老师要求大家一边读,一边看书上的插图,想想每个词的意思,你实在不明白的词,请用直线划出来。(生自由读,自由划不明白的字词) 6.交流,哪些字词你不明白。(师在黑板上划出) 7.下面老师就和小朋友们一起来解读这些不懂的问题。首先,“锄禾”是什么意思?你们再观察一下画面,谁来说说什么是“锄禾”呀?(给禾苗除草、松土) “日”不用说,就是指——太阳 “日当午”是什么?看看图:(中午,太阳当头照) “汗滴”:汗水滴下来 “禾下土”:禾苗下面的土 “知”——知道 “盘”:看图,在古代,古人把碗当成盘,现在我们知道了,盘,就是指碗。 “盘中餐”:碗里的什么?(米饭) “粒粒”:每一粒米 “皆”:都 8.下面,我们把这些词的意思,再来复习一下,好吗?(锄禾、日当午、汗滴、禾下土、知、

小学一年级语文教案——《锄禾》

小学一年级语文教案——《锄禾》 《锄禾》--平等互动,转变学习方式 《锄禾》是北师大版第一册第十五单元的课文,它是唐代诗人李绅写的一首脍炙人口的感叹诗。这首诗写出了烈日下农民辛苦劳作的情景,从而使学生体会劳动的辛苦,认识到应珍惜劳动成果。 设计理念: 设计本课教学时,我以识字、写字和朗读为重点,通过师生平等互动,让学生自主、合作、探究学习,主要指导学生在语言环境中识字,在自己的朗读实践中读懂课文,培养语感,发展学生的想象能力,知道劳动成果的来之不易。 设计思路: 一、对话互动,披情入文 学习本课前,发挥学校地处农村的优势,布置学生留心自己的爸爸、妈妈或邻居的劳作情景,让学生从实际生活中体验到劳动的辛苦。导入 新课前,让学生在小组中交流自己看到的和想到的,让学生的心弦对话交流中被拨起。教师趁机引导:小朋友们,劳动是一件辛苦而又多么有意义的事啊。唐代诗人李绅就写了一首关于劳动的诗。现在,我们一起来学习这首诗。这么一来,整堂课就在师生、生生对话中铺开,达到以情入文的

效果。 ?二、以读引路,整体感知 1、生自主选择方法读古诗。可自己拼读;可同桌互读;也可小组合作读。 ?2、指导学生读准古诗。为了避免朗读时的枯燥无味,我采用了老师参与读、抽查学生或小组、接受老师挑战等多种朗读形式,使学生在一种融洽充满竞争的氛围中读书,无形中也培养了学生合作竞争意识。 三、合作参与,多样识字 1、培养语感,听读识字 充分利用小学生听力强的心理特点,采用“听读识字”的方法。即教师边朗读古诗,边分别在诗中相应位置贴上10个需要认读的字,以此引起学生注意生字。而后让学生在课文中画出每个生字,然后教师再范读。经过反复听读,学生已对字的认识有了印象,在此基础上,教师再让学生读文中识字,识字后又读文。这样后又读文。这样,学生学起来就轻松多了。 2、拓展思维,想中识字 即引导学生读准字音后,仔细观察每个字,想想用什么办法可以记住这些字,而后在小组里商量讨论。如编顺口溜:孙悟空按住牛魔王的头(午);利用偏旁记:“汗、滴”;用组词的方法记:“盘、辛、苦”;用联想识记法:天气真好,

六年级语文校本教材

校本教材 何玉岗 长歌行 汉乐府 青青园中葵,朝露待日晞。 阳春布德泽,万物生光辉。 常恐秋节至,焜黄华叶衰。 百川东到海,何时复西归? 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 【引你欣赏】 这首诗从"园中葵"说起,再用水流到海不复回打比方,说明光阴如流水,一去不再回.最后劝诫人们,要珍惜青春年华,发愤努力,不要等老了再后悔.这首诗借物言理,首先以园中的葵菜作比喻."青青"喻其生长茂盛.其实在整个春天的阳光雨露之下,万物都在争相努力地生长.何以如此因为它们都恐怕秋天很快地到来,深知秋风凋零百草的道理.大自然的生命节奏如此,人生又何尝不是这样一个人如果不趁着大好时光而

努力奋斗,让青春白白地浪费,等到年老时后悔也来不及了.这首诗由眼前青春美景想到人生易逝,鼓励青年人要珍惜时光,出言警策,催人奋起. 悯农 唐李绅 锄禾日当午, 汗滴禾下土。 谁知盘中餐, 粒粒皆辛苦。 【诗句】 农民伯伯在地里辛勤的锄草,这时的太阳正当午,汗珠儿一串串滴进禾下的泥土。有谁知道盘子里的粒粒米饭,每一颗都是农民辛苦劳动换来的。【引你欣赏】

这首诗表达了作者对农民深切的同情,说明粮食来之不易。教育小朋友们要爱惜每一粒粮食,珍惜农民伯伯的劳动成果。 蚕妇 宋张俞 昨日入城市, 归来泪满巾。 遍身罗绮者, 不是养蚕人。 【诗句】 一个住在乡下的、以养蚕为生的妇女,昨天到城市里去赶集并且出售蚕丝。回来的时候,她却是泪流不断,伤心的泪水甚至把手巾都浸湿了。因为

她在都市中看到,全身上下穿着美丽的丝绸衣服的人,根本就不是像她这样辛苦劳动的养蚕人! 【引你欣赏】 张俞的诗歌作品并不很多,但是这一首《蚕妇》,使他在中国古典诗歌的大舞台上占据了一席之地。《蚕妇》写在北宋时期,整篇诗就好像是在讲故事:妇人昨天进城里去卖丝,回来的时候却是痛哭流泪。因为她看到,城里身穿丝绸服装的人,都是有权有势的富人。像她一样的劳动人民,即使养一辈子蚕,也是没有能力穿上“罗绮”的……这首诗揭露统治者不劳而获的不合理现实,极有说服力。全诗没有任何一字的评论,也没有使用什么高深的联想,但是读者从字里行间,可以轻易地感受到诗歌的实际寓意,体会到诗人的思想感情。古诗充分表现出作者对当时社会的不满,表达了对劳动人民的深切同情。

小学生古诗(带拼音)

1.江南jiāng nán (汉乐府hàn yua fǔ ) 江南可采莲jiāng nán kě cǎi lián ,莲叶何田田lián ya h? tián tián ! 鱼戏莲叶间yú xì lián ya jiān :鱼戏莲叶东yú xì lián ya dōng , 鱼戏莲叶西yú xì lián ya xī,鱼戏莲叶南yú xì lián ya nán , 鱼戏莲叶北yú xì lián ya běi 。 2.敕勒歌chì la gē(北朝民歌běi cháo mín gē ) 敕勒川chì la chuān ,阴山下yīn shān xià, 天似穹庐tiān shì qi?ng lú,笼盖四野l?ng gài sì yě 。 天苍苍tiān cāng cāng ,野茫茫yě máng máng , 风吹草低见牛羊fēng chuī cǎo dī xiàn niú yáng 。 3.咏yǒng 鹅?(骆lu? 宾bīn 王wáng ) 鹅? 鹅? 鹅?,曲 qǔ 项xiàng 向xiàng 天tiān 歌g ē 。 白bái 毛máo 浮fú 绿lǜ 水shuǐ , 红 h?ng 掌zhǎng 拨bō 清qīng 波b ō 。 4.风fēng (李lǐ 峤qiáo ) 解jiě 落lu? 三sān 秋qiū 叶ya , 能n?ng 开kāi 二ar 月yu a 花huā 。

过gu? 江jiāng 千qiān 尺chǐ 浪làng , 入rù 竹zhú 万wàn 竿gān 斜xi? 。 5.咏柳yǒng liǔ (贺知章ha zhī zhāng ) 碧玉妆成一树高bì yù zhuāng ch?ng yī shù gāo ,万条垂下绿丝绦wàn tiáo chuí xià lǜ sī tāo 。 不知细叶谁裁出bú zhī xì ya shuí cái chū?二月春风似剪刀ar yua chūn fēng sì jiǎn dāo 。 6.凉州词liáng zhōu cí(王之涣wáng zhī huàn ) 黄 huáng 河h? 远yuǎn 上shàng 白bái 云yún 间jiān ,一yí 片piàn 孤gū 城ch?ng 万wàn 仞 ran 山shān 。 羌 qiāng 笛dí 何h? 须xū 怨yuàn 杨yáng 柳liǔ,春chūn 风fēng 不bù 度dù 玉yù 门 m?n 关guān 。 7.登 dēng 鹳guàn 雀qua 楼l?u (王wáng 之zhī 涣huàn ) 白bái 日rì 依yī 山shān 尽jìn ,黄 huáng 河h? 入rù 海hǎi 流liú。 欲yù 穷 qi?ng 千qiān 里lǐ 目m ù, 更 gang 上shàng 一yì 层c?ng 楼l?u 。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