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语文(第三版)孙昕光课后练习题参考答案

合集下载

大学语文课后试题及答案

大学语文课后试题及答案

大学语文课后试题及答案一、选择题(每题2分,共10分)1. 下列选项中,属于《诗经》中“风”的篇章是()。

A. 《关雎》B. 《生民》C. 《七月》D. 《鹿鸣》答案:A2. “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出自唐代诗人()的作品。

A. 李白B. 杜甫C. 王维D. 孟浩然答案:A3. 《红楼梦》中,贾宝玉的通灵宝玉上刻有的诗句是()。

A. 莫失莫忘,仙寿恒昌B. 金玉良缘,天作之合C. 玉在椟中求善价,钗于奁内待时飞D. 春花秋月何时了,往事知多少答案:A4. 下列作品中,不属于鲁迅先生的是()。

A. 《呐喊》B. 《彷徨》C. 《朝花夕拾》D. 《子夜》答案:D5. “春眠不觉晓,处处闻啼鸟”是()的诗句。

A. 王安石B. 孟浩然C. 杜甫D. 李白答案:B二、填空题(每题2分,共10分)1. 《岳阳楼记》的作者是_______。

答案:范仲淹2. “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出自《离骚》,作者是_______。

答案:屈原3. “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是苏轼的_______中的名句。

答案:《水调歌头》4. 《滕王阁序》中“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描绘的是_______的景色。

答案:滕王阁5. “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是杜甫《望岳》中的诗句,其中“岳”指的是_______。

答案:泰山三、简答题(每题10分,共20分)1. 简述《史记》的作者司马迁的生平及其对后世的影响。

答案:司马迁是西汉时期的著名史学家、文学家,他所著的《史记》是中国第一部纪传体通史,记载了从上古传说中的黄帝时期到汉武帝时期的历史。

司马迁的生平充满传奇,他因替李陵辩护而遭受宫刑,但仍然坚持完成了《史记》的创作。

他的史学成就对后世产生了深远影响,不仅开创了纪传体史书的先河,而且其文笔生动、叙事详实,被誉为“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

2. 分析《红楼梦》中贾宝玉的性格特点。

答案:贾宝玉是《红楼梦》中的主要人物,他性格复杂多面。

《大学语文》课后练习答案

《大学语文》课后练习答案

第一单元记叙文燕昭王求士【思考练习题答案】一、昭王能富国强兵、报仇雪耻的原因是卑躬屈节、求贤若渴、知人善用。

二、主要是指君主对人才的态度问题。

郭隗认为,君主要象对待老师和朋友那样来对待人才,要降低自己的身份,把人才看成自己的老师,诚心侍奉,虚心求教,这样才能使天下的人才前来投奔,从而达到富国强兵的目的。

郭隗向燕昭王讲“古服道致士之法”的原因有二:一是让燕昭王知道“古服道致士”的方法有几种,供燕昭王作出正确的选择;二是希望燕昭王能由此懂得待贤如师,尊重自己,使自己的学问得以发挥,地位得以提高。

三、用了比喻。

郭隗将自己比作死千里马,将燕昭王比作“古之君人”,用千金买千里马比喻以谦虚的态度和优惠的政策招纳人才。

郭隗希望燕昭王通过这个比喻明白招纳人才的办法。

其作用是:1 .由于比喻贴切,使纳贤之理得到透彻的阐明;2 .增加了文章的活力和生气。

四、这段话中以排比为主,排比、对偶、层递三种修辞方法结合使用。

其作用是:排比使文章气势充沛、说理透彻;而对偶使文章句式整齐、韵律和谐;层递使三种待人态度的优劣层次更加鲜明。

五、注意下面句子中加点字的含义及用法:1. 币:礼物,与现代的币含义不同;以,连词。

2. 师之:把他(郭隗)当作自己的老师。

3. 见:表示被动,相当于“被”。

于:介词,表示比较,相当于“过”。

远:意动用法,以······为远。

4. 诎指:同屈旨,委曲自己意愿。

5. 事,为······服务。

管晏列传【思考练习题参考答案】一、管晏合传的内在联系主要体现在以下三点:1. 两人分别从正反两方面贯注了知人善荐的思想。

管仲因得到鲍叔推荐才帮助桓公成就霸业,晏婴因知人善荐而使齐国三世强大。

2. 管晏二人都对齐国有显赫功绩。

管仲使“齐桓以霸”,而晏婴让“景公以治”。

3. 二人都让司马迁感慨万千。

大学语文(第三版) 课后练习题参考答案

大学语文(第三版) 课后练习题参考答案

《采薇》课后练习1、诗的前三节主要表现了什么情感?它通过什么方式表现出来的?这样表现有什么好处?诗的前三节主要表现了士兵因久在前线而思念家乡的情绪;这种情绪是通过采摘不同季节的薇这一活动烘托出来的;由于采薇时间的持久性和连续性,让人感到士兵无时无刻不被思念家乡的痛苦折磨着,从而使全诗的思想感情得到了强化。

2、当兵服役、保家卫国是一个人对国家义不容辞的责任和义务,它既让人感到神圣和自豪,但同时又让人承受巨大的痛苦折磨,甚至要付出高昂的生命代价。

试结合《采薇》这首诗的学习,谈谈你对这一问题的认识和看法。

《采薇》中表现了士兵对敌人入侵使自己不能安居乐业强烈不满,体现了大敌当前、国家民族利益高于一切,个人与国家同仇敌忾的爱国主义思想感情,这一点值得我们仔细体会学习。

国家民族危难之际,无论何时,无论何人,都应把国家利益放在第一位,随时随地接受国家的召唤。

当兵服役,保家卫国,这是一个人对国家义不容辞的责任和义务,每个人都应为此感到神圣和骄傲。

另一方面,战争又是残酷的,参加战争的人要承受巨大的痛苦折磨,甚至要付出高昂的生命代价,这一点在《采薇》中也有深刻的反映。

这一点既让我们在心理上对战争的本质有清醒的认识,更激励我们努力争取和珍惜和平的好时光。

3、“昔我往矣,杨柳依依。

今我来思,雨雪霏霏”这四句为什么会成为千古名句?分析这四句诗的抒情特点。

1、原因主要有:①用生动的形象写出了丰富的内容和复杂的感情。

②把多种修辞手法成功熔在一起:⑴对仗工整;⑵叠字(依依、霏霏)形象生动;⑶借代(用杨柳依依代指春天,雨雪霏霏代指冬天)准确而形象⑷对比(阳春与寒冬)鲜明。

③文字雅俗共赏。

这四句诗里含有两个典型画面,一是春天里微风轻吹,柳枝飘拂的画面,一是寒冬时节雪花纷飞的画面,抒情主人公的感情就蕴涵在这两个画面中,而没有明说出来。

这样,以景写情,情景交融,显得既富于形象性,又含而不露,耐人寻味,给读者的欣赏活动创造了很大的空间。

大学语文(第三版) 课后练习题参考答案

大学语文(第三版) 课后练习题参考答案

《采薇》课后练习1、诗的前三节主要表现了什么情感?它通过什么方式表现出来的?这样表现有什么好处?诗的前三节主要表现了士兵因久在前线而思念家乡的情绪;这种情绪是通过采摘不同季节的薇这一活动烘托出来的;由于采薇时间的持久性和连续性,让人感到士兵无时无刻不被思念家乡的痛苦折磨着,从而使全诗的思想感情得到了强化。

2、当兵服役、保家卫国是一个人对国家义不容辞的责任和义务,它既让人感到神圣和自豪,但同时又让人承受巨大的痛苦折磨,甚至要付出高昂的生命代价。

试结合《采薇》这首诗的学习,谈谈你对这一问题的认识和看法。

《采薇》中表现了士兵对敌人入侵使自己不能安居乐业强烈不满,体现了大敌当前、国家民族利益高于一切,个人与国家同仇敌忾的爱国主义思想感情,这一点值得我们仔细体会学习。

国家民族危难之际,无论何时,无论何人,都应把国家利益放在第一位,随时随地接受国家的召唤。

当兵服役,保家卫国,这是一个人对国家义不容辞的责任和义务,每个人都应为此感到神圣和骄傲。

另一方面,战争又是残酷的,参加战争的人要承受巨大的痛苦折磨,甚至要付出高昂的生命代价,这一点在《采薇》中也有深刻的反映。

这一点既让我们在心理上对战争的本质有清醒的认识,更激励我们努力争取和珍惜和平的好时光。

3、“昔我往矣,杨柳依依。

今我来思,雨雪霏霏”这四句为什么会成为千古名句?分析这四句诗的抒情特点。

1、原因主要有:①用生动的形象写出了丰富的内容和复杂的感情。

②把多种修辞手法成功熔在一起:⑴对仗工整;⑵叠字(依依、霏霏)形象生动;⑶借代(用杨柳依依代指春天,雨雪霏霏代指冬天)准确而形象⑷对比(阳春与寒冬)鲜明。

③文字雅俗共赏。

这四句诗里含有两个典型画面,一是春天里微风轻吹,柳枝飘拂的画面,一是寒冬时节雪花纷飞的画面,抒情主人公的感情就蕴涵在这两个画面中,而没有明说出来。

这样,以景写情,情景交融,显得既富于形象性,又含而不露,耐人寻味,给读者的欣赏活动创造了很大的空间。

大学语文习题答案(大学语文第三版)

大学语文习题答案(大学语文第三版)

大学语文习题答案(大学语文第三版)一、选择题1. 答案:B2. 答案:A3. 答案:C4. 答案:D5. 答案:B6. 答案:C7. 答案:A8. 答案:D9. 答案:B10. 答案:C二、填空题1. 答案:绮梦2. 答案:四季轮回3. 答案:啾4. 答案:于学派5. 答案:骚体6. 答案:束缚7. 答案:仁者见仁智者见智8. 答案:古往今来9. 答案:沉浮10. 答案:海纳百川三、简答题1. 答案:辞章取义2. 答案:意境3. 答案:《红楼梦》4. 答案:文学的审美功能5. 答案:章回体6. 答案:离骚7. 答案:语感8. 答案:修辞9. 答案:杜牧10. 答案:修炼个人文化素养四、论述题本章主要围绕着文学的审美功能展开讨论。

文学作品不仅仅是为了传递信息和表达思想,更重要的是给人以审美的愉悦和享受。

文学之美不仅在于其言辞优美、形象生动的描写,更在于其所传递的情感和哲理的力量。

通过文学作品,我们可以领略到作者的思想情感,感受到作品所蕴含的深刻内涵。

例如,在《红楼梦》中,作者以细腻的笔触描绘出了人性的复杂和社会的悲剧,使读者感同身受,产生共鸣。

这种审美的体验不仅能够带给我们情感上的满足,还可以激发我们对生活的思考和反思。

此外,文学作品也具有启迪人心、塑造个性的作用。

通过阅读文学作品,我们可以与伟大的思想家、作家进行心灵的交流,汲取他们的智慧和经验,提升自己的人文素养和审美能力。

同时,文学作品也可以培养我们的想象力和情感表达能力,让我们更好地面对生活的挑战。

综上所述,文学的审美功能是其重要的价值所在。

通过欣赏文学作品,我们可以领略到美的境界,感受到作者的情感和思想,提升自己的人文素养。

因此,我们应该培养对文学的热爱,通过阅读与欣赏来丰富自己的精神生活。

只有这样,我们才能真正领略到文学的魅力,享受到阅读的乐趣。

五、作文题请根据你自己的理解,写一篇关于文学的作文。

(正文内容根据题目的要求自行填充)。

大学语文课后部分习题答案

大学语文课后部分习题答案

大学语文课后部分习题答案【篇一】一、填空题1. 词性转换题:(1)形容词转名词:老人喜欢在公园里散步。

(喜欢散步的人)(2)动词转名词:他的写作水平比较高。

(高水平的写作)(3)名词转动词:他是学校篮球队的一员。

(成为学校篮球队的一员)(4)副词转形容词:他的形象栩栩如生地展现在我们面前。

(形象逼真地展现在我们面前)2. 名词与代词:她没告诉我这个消息。

(消息)这件事对他来说一点儿都不重要。

(这件事)3. 词语搭配:大胆创新、淘汰落后、迎接挑战、不断进步、提出建议、形成风气、争先恐后、盲目跟风4. 句子填空:(1)历史又一次证明,保护环境就是保护我们自己。

(保护)(2)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民族精神是民族的“摇篮”。

(民族)(3)好的教育是每个人都应该享有的基本权利。

(教育)(4)这座小区因为环境优美而备受追捧。

(被)(5)孩子们纷纷为老师送上自己精心制作的礼物。

(送上)二、解答题1. 请简述《鹿鼎记》的作者、写作背景和主要内容。

《鹿鼎记》是金庸先生所著的武侠小说,该小说出版于1969年。

该作以嘉庆朝盛衰为背景,通过描述韦小宝的传奇故事,展现了当时社会的黑暗与腐败,并以幽默诙谐的方式进行讽刺和揭露。

2. “望断南飞雁,思君万里绵”是唐代杜甫的诗句,请解释其中的意思。

这句诗描绘了远离家乡的游子思念故乡的情景。

南飞的雁代表着离开家乡的人,游子对雁的眺望表明他思念着远方的亲人和故土。

而“思君万里绵”则表达出游子对亲人的无尽思念之情。

3. 请问一下,“气质”一词在不同上下文中的意思有什么不同?在不同上下文中,“气质”一词的意思可能有所变化。

一方面,它可以指一个人内在的精神特质、性格和个性,比如某人有一种文雅的气质。

另一方面,它也可以指一个人外在的形象和风度,比如某人有一种高贵的气质。

【篇二】一、填空题1. 词性转换题:(1)形容词转名词:苹果很好吃。

(好吃的苹果)(2)动词转名词:她喝了一杯咖啡。

(喝咖啡的人)(3)名词转动词:他成了公司的总经理。

大学语文课后习题及答案

大学语文课后习题及答案

大学语文课后习题及答案大学语文课后习题及答案语文课是大学生涯中必不可少的一门基础课程,它不仅能够帮助我们提高语言表达能力,还能够培养我们的思维能力和文学鉴赏能力。

然而,很多同学在课后习题上遇到了困惑,不知道如何进行解答。

为了帮助大家更好地掌握语文知识,我整理了一些常见的习题及答案,供大家参考。

一、阅读理解阅读理解是语文课后习题中常见的一种题型,它要求我们通过阅读文章来回答问题。

下面是一篇阅读理解题及答案的例子:阅读下面的短文,完成后面的题目。

在中国古代,文人雅士常常以诗词作为自己的表达方式。

他们通过诗词来表达自己的情感和思想,也通过诗词来表达对自然的赞美和对社会的批判。

诗词成为了古代文人的一种身份象征。

1. 文人雅士常常以什么方式表达自己的情感和思想?答案:文人雅士常常以诗词作为自己的表达方式。

2. 诗词在古代文人中扮演了什么样的角色?答案:诗词成为了古代文人的一种身份象征。

二、作文作文是语文课后习题中重要的一环,它要求我们通过自己的思考和表达来完成一篇短文。

下面是一个作文题及答案的例子:请你以“我的大学生活”为题,写一篇短文,谈谈你对大学生活的感受和体会。

我的大学生活大学生活是我人生中最美好的时光之一。

在大学里,我不仅能够学到专业知识,还能够结交到许多志同道合的朋友。

首先,大学生活给了我很多自由。

在高中时,我们的生活被学业和家庭琐事所束缚,几乎没有时间去做自己喜欢的事情。

而在大学里,我可以自由支配自己的时间,可以选择自己感兴趣的课程和活动,让自己的生活更加充实和有意义。

其次,大学生活给了我很多机会。

在大学里,我可以参加各种社团和组织,锻炼自己的领导能力和团队合作能力。

我还可以参加各种学术交流和实践活动,拓宽自己的眼界和经验。

这些机会让我更加全面地发展自己,为将来的就业打下坚实的基础。

最后,大学生活让我结交了许多好朋友。

在大学里,我遇到了许多志同道合的同学,我们一起学习、一起玩耍,互相支持和鼓励。

大学语文课后答案

大学语文课后答案

大学语文课后答案作为大学生,语文课程是我们学习的基础科目之一。

在学习语文的过程中,我们经常需要完成课后习题来巩固所学的知识。

然而,有时候我们可能会遇到一些难题或者对某些题目的答案不太确定。

这就需要我们有一个可靠的参考来帮助我们解答疑惑。

本文将为大家提供一些常见的大学语文课后答案,希望能对大家的学习和复习有所帮助。

1. 阅读理解题阅读理解题常常是语文课后习题的一部分,要求我们根据文章内容回答相应的问题。

在回答这类题目时,我们需要仔细阅读文章,理解文章中的关键信息,然后根据问题的要求做出合理的推测。

以下是一个范例:文章:著名作家鲁迅是中国近代文学的奠基人之一,他的作品深刻地揭示了社会的黑暗面和人性的丑陋。

他的小说《狂人日记》就是一个典型的例子。

小说中的狂人是一个患有被逼疯的心理疾病的人,他通过自己的言辞和行为揭示了人们对人性的一种误解,以及社会对个体的压迫。

这个形象的刻画给人们带来了强烈的震撼和深刻的思考。

问题:《狂人日记》的主题是什么?答案:《狂人日记》的主题是揭示社会的黑暗面和人性的丑陋。

2. 词语辨析题词语辨析题要求我们从给出的几个选项中选择一个正确的词语来填空或解释。

这类题目考察了我们对词语的理解和记忆。

以下是一个范例:问题:下列词语中,哪一个是正确的近义词?A. 痛哭B. 辛哭C. 苦哭D. 哀哭答案:D. 哀哭3. 句子改错题句子改错题要求我们找出句子中的错误并进行修正。

这类题目考察了我们对语法、词义和逻辑的理解。

以下是一个范例:问题:下列句子中,哪一个句子没有语法错误?A. 我们不止需要学习知识,还要掌握应用。

B. 对于这个问题,他提供了一些新的思路和见解。

C. 在这个小镇上,有许多景点值得一游。

D. 我们必须要明确问题的核心所在。

答案:C. 在这个小镇上,有许多景点值得一游。

4. 作文题作文题是语文课后习题的重要组成部分,要求我们根据所给的题目写一篇短文。

在写作文之前,我们需要思考文章的结构、内容以及语言的运用等方面。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采薇》课后练习1、诗的前三节主要表现了什么情感?它通过什么方式表现出来的?这样表现有什么好处?诗的前三节主要表现了士兵因久在前线而思念家乡的情绪;这种情绪是通过采摘不同季节的薇这一活动烘托出来的;由于采薇时间的持久性和连续性,让人感到士兵无时无刻不被思念家乡的痛苦折磨着,从而使全诗的思想感情得到了强化。

2、当兵服役、保家卫国是一个人对国家义不容辞的责任和义务,它既让人感到神圣和自豪,但同时又让人承受巨大的痛苦折磨,甚至要付出高昂的生命代价。

试结合《采薇》这首诗的学习,谈谈你对这一问题的认识和看法。

《采薇》中表现了士兵对敌人入侵使自己不能安居乐业强烈不满,体现了大敌当前、国家民族利益高于一切,个人与国家同仇敌忾的爱国主义思想感情,这一点值得我们仔细体会学习。

国家民族危难之际,无论何时,无论何人,都应把国家利益放在第一位,随时随地接受国家的召唤。

当兵服役,保家卫国,这是一个人对国家义不容辞的责任和义务,每个人都应为此感到神圣和骄傲。

另一方面,战争又是残酷的,参加战争的人要承受巨大的痛苦折磨,甚至要付出高昂的生命代价,这一点在《采薇》中也有深刻的反映。

这一点既让我们在心理上对战争的本质有清醒的认识,更激励我们努力争取和珍惜和平的好时光。

3、“昔我往矣,杨柳依依。

今我来思,雨雪霏霏”这四句为什么会成为千古名句?分析这四句诗的抒情特点。

1、原因主要有:①用生动的形象写出了丰富的内容和复杂的感情。

②把多种修辞手法成功熔在一起:⑴对仗工整;⑵叠字(依依、霏霏)形象生动;⑶借代(用杨柳依依代指春天,雨雪霏霏代指冬天)准确而形象⑷对比(阳春与寒冬)鲜明。

③文字雅俗共赏。

这四句诗里含有两个典型画面,一是春天里微风轻吹,柳枝飘拂的画面,一是寒冬时节雪花纷飞的画面,抒情主人公的感情就蕴涵在这两个画面中,而没有明说出来。

这样,以景写情,情景交融,显得既富于形象性,又含而不露,耐人寻味,给读者的欣赏活动创造了很大的空间。

清人王夫之在《姜斋诗话》里这样评价这四句诗:“以乐景写哀,以哀景写乐,一倍增其哀乐。

”也就是说当初离家出征的时候,心里是悲伤的,却用杨柳春风这样的明媚春光来反衬;如今走在回家的路上,心里是高兴的,却用大雪纷飞这样的严寒景象来反衬。

王夫之认为走在回乡路上的士卒心里是“乐”的,这种理解未必正确。

这位士卒一直非常牵挂家里,心里非常痛苦,当他终于能够结束服役回家的时候,他的心里不只是单纯的高兴,而是百感交集。

他希望马上能回到家中,与家人团聚,而同时又会不由自主地担心家里发生什么不好的事情,因为自己离开家已经很久了。

因此,从这个角度看,“杨柳依依”和“雨雪霏霏”的对比给他一种不胜今昔之感,正符合此时他复杂的感情。

2、这四句诗通过融情入景和对比的方法,把感情表达得更深刻、形象、含蓄。

其中2、4两句分写乐和哀,分别拟喻国家的和平安宁与破败纷乱,两相对比,足见主人公前后感情心理变化之大,以及战争给国家带来的灾难;1、3两句,前句当哀不哀,强化了战士的参战心情和决心,后句当乐不乐,强化了战争对国家和人民的摧残。

4、解释下列各句中加点的字,注意这些字的用法:1.曰归曰归,岁亦莫止。

读mò,同“暮”,一年将尽的意思。

2.我心伤悲,莫知我哀。

没有谁。

3.今我来思,雨雪霏霏。

读yù,下,降落,用作动词。

4.行道迟迟,载渴载饥。

又……又……。

5.忧心孔疚,我行不来。

很、甚。

6.我戍未定,靡使归聘。

无,没有。

《山鬼》思考练习题1、屈原为什么会受到全世界人民的尊敬?谈谈你对屈原的认识和了解。

屈原是中国古代最伟大的爱国志士和诗人,他崇高无私的爱国精神受到了全世界人民的尊敬,每年五月端午这一天,许多国家和民族包棕子、划龙船,以纪念这位伟大的爱国诗人。

作为一位卓有才华的政治家和诗人,无论国家怎样对待他,无论自己的处境多么艰难,他都一心一意热爱着自己的祖国,决不向黑暗邪恶低头妥协,宁死不肯离开自己的祖国,并用诗歌将自己的心声记录下来,让千秋万代的人们感受他的思想和情感,这就是屈原为什么受到全世界人民尊敬的原因。

2、山鬼是一个怎样的形象?分析诗中山鬼感情变化的轨迹?诗中的山鬼是一个美丽痴情的女子形象,她怀着对爱情的美好愿望,精心打扮准备,在凄风苦雨中痴痴等待自己的爱人,为此承受了巨大的喜悦和痛苦。

作者屈原通过塑造这一形象,表现了人类对美好爱情的热烈追求和忠贞态度,也寄托着自己虽遭流放而心中依然苦苦思念关心楚国、楚王的高尚爱国热情。

诗中第一节,山鬼在赴约途中的感情是喜悦、兴奋的;第二节,随着等待时间的不断延迟,天空黑暗下来,天上刮起了风、下起了雨,这时山鬼的心情也变得暗淡下来,发出了岁月不饶人的感慨;第三节,山鬼一方面对自己的纯洁和忠贞行为感到自豪,对对方迟迟不至的行为自我宽解,但另一方面,随着时间的不断迁移,她渐渐开始对自己的宽解产生了怀疑,这种怀疑伴随着雷电和暴风雨的加强逐渐加深,最终使她陷入了因爱人迟迟不来而带来的极度孤独和忧愁中。

诗人通过山鬼从兴奋到忧愁这一心理过程的变化,真实反映了爱情给人带来的缠绵、痛苦和折磨。

3、将这首诗与《诗经·采薇》对照,结合过去学过的其他作品,说说屈原的诗歌和《诗经》有什么不同。

主要表现在:《诗经》侧重于写实,重章叠句突出,语言朴素,民歌色彩很强,句式是以四言为主;而屈原的诗歌则侧重于表现理想,抒情性更强,语言富有变化和文采,句式则是每句七个字,且每句都有一个语气词“兮”字等。

4、、注意下面句子中加点字的意思及用法:(1)若有人兮山之阿,被薜荔兮带女萝。

被:同“披”。

(2)、被石兰兮带杜衡,折芳馨兮遗所思。

遗(wèi):赠、送。

(3)留灵修兮憺忘归,岁既晏兮孰华予?晏:同“晚”。

孰:谁。

(4)风飒飒兮木萧萧,思公子兮徒离忧离:同“罹”,遭受。

《春江花月夜》思考练习题(一)、如何看待这首诗的思想价值?主要通过对春江花月之夜优美景色的描绘,表现了诗人对宇宙永恒、人生短暂的哲理感慨,抒发了游子、思妇的离别相思之情。

离愁别情虽是中国古代诗歌中的传统主题,但诗人将其置于优美环境中表现,以人生哲理探求开掘深意,使这首诗感伤而又不过于消沉,诗中表现出对青春年华的珍惜、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对真挚爱情的歌颂,更多地流露出健康向上的情调。

与以往同题诗歌不同,具有独特的思想价值和魅力。

(二)、分析这首诗的烘托与铺垫手法。

诗的开篇将“春江花月夜”自然组合成一个优美完整的画面,谱写了一首春的颂歌,这首春的颂歌反衬着春的忧愁。

接着诗人面对春江明月,抒发宇宙永恒的感悟,从中寄寓着对人生短暂的深沉慨叹。

这种慨叹,以其意味深长的哲理对诗的感伤情调作了进一步的铺陈。

正是在环境气氛的烘托与哲理议论的铺垫基础上,后面的抒情达到高潮,月圆而人情难圆的慨叹、游子思妇“相望不相闻”的感伤具有了更加动人的感染力。

(三)、找出诗中有暗示意义的写景句,并说明其暗示意义。

诗中有许多写景之句,实际上是通过暗示手法抒写相思之情。

例如“白云一片去悠悠”,暗示游子远去;“月徘徊”,暗示思妇徘徊楼台、望月思人;月照“妆镜台”,暗示思妇对镜伤怀;月光“卷不去”、“拂还来”,暗示相思之情缠绵悱恻、难以排遣;“光不度”,暗示情不变;“梦落花”,暗示春将尽;“落月复西斜”,暗示游子夜夜望月思归。

《长恨歌》思考练习1、仔细吟诵全诗,谈谈你对这首诗歌主题的观点。

这首诗的主题具有双重性:通过对唐玄宗和杨贵妃爱情悲剧的描写,既有对李杨荒淫误国的讽刺批判,同时也有对李杨悲剧的同情,对李杨真挚和专一的爱情的歌颂。

形成了批判与同情并存、讽刺与惋惜兼容的复杂主题。

2、诗的最后四句:“在天愿作比翼鸟,在地愿为连理枝。

天长地久有时尽,此恨绵绵无绝期!”结合全诗说说“此恨”的含义。

“此恨”之义直接关乎全诗主题的解释。

单就这四句诗的局部来看,“此恨”的意思明显带有对李杨爱情深感惋惜的意思:唐明皇和杨贵妃的真挚爱情却不得不长期面对生离死别,“此恨”乃为“长恨”。

但是,联系诗前面“汉皇重色思倾国,御宇多年求不得”、“从此君王不早朝”、“尽日君王看不足”等一系列因宠杨而导致唐明皇疏远朝政的交待来看,最后的“此恨”还含有主人公对以往荒淫误国进而导致国家和个人爱情走向悲剧的自责和悔恨。

3、唐玄宗与杨贵妃的爱情被人看作是荒淫误国的典型,理应受到大家的谴责,可为什么这首中的李杨爱情还能得到许多人的同情?原因有以下方面:(1)诗中的李杨对爱情生死不渝的坚贞态度本身是非常优美感人的。

(2)尽管作者主观上对唐玄宗荒淫误国有批判讽刺之意,但客观上却以同情之心和绚丽之笔加以表现,因而使作品具有突出的赞美爱情倾向。

(3)爱情对每一个人都是美好的。

对读者而言,相对于唐玄宗的政治过失,他和杨贵妃真挚动人的爱情更容易打动读者,占据读者的心灵。

西风颂思考练习1、诗人极力描绘西风的威力是为了说明什么?诗人歌唱西风,极力描绘西风的威力,也是在描绘和歌唱席卷整个欧洲的革命风暴。

他歌唱革命运动正以排山倒海之势,雷霆万钧之力,横扫旧世界一切黑暗反动势力。

革命运动风起云涌,一顶顶皇冠随风落地,一群群妖魔鬼怪望风逃遁,这正是当时欧洲革命形势的生动写照。

2、“西风”的象征意义是什么?“西风”象征着扫荡腐朽、反动、落后旧势力的革命力量。

3、谈谈“如果冬天来了,春天还会远吗”这一诗句的深刻哲理。

结尾脍炙人口的诗句,既概括了自然现象,也深刻地揭示了人类社会的历史规律,指出了革命斗争经过艰难曲折走向胜利的光明前景,寓意深远,余味无穷。

《郑伯克段于鄢》思考练习1、《郑伯克段于鄢》中的细节描写十分成功。

请一一找出来,说说其在本文中的表达作用。

本文运用细节描写突出人物性格十分成功。

例如:“庄公寤生”使姜氏受惊,由此厌之,表现了姜氏的乖戾偏狭;颍考叔“食舍肉”,既写出了其纯孝,更突出了其聪慧机敏;“隧而相见”则表现了庄公与统治阶级宣扬的孝道的虚伪可笑。

(二)阅读下面一段文字:既而大叔命西鄙、北鄙贰于己。

公子吕曰∶“国不堪贰,君将若之何?欲与大叔,巨请事之。

若弗与,则请除之,无生民心。

”公曰:“无庸,将自及。

”大叔又收贰为己邑,至于廪延。

子封曰:“可亦,厚将得众。

”公曰∶“不义不昵,厚将崩。

”请回答下列问题:1.这里揭示了共叔段怎样的性格?贪婪狂妄,愚昧无知。

(如共叔段的野心勃勃、有恃无恐,因急于篡位而不免浮躁;)。

2.郑庄公对共叔段的扩张置若罔闻的背后包藏着什么用心?庄公表面上一忍再忍,实际上是等待共叔段“多行不义必自毙”的结果。

3.这里体现了郑庄公怎样的性格特点?其性格是怎样表现出来的?阴险狡诈、怂弟作恶、胸有城府、老谋深算;是通过其语言表现出来的。

(郑庄公沉着冷静、以守为攻、坐待时机,有勇有谋的国君。

)(三)解释下列加点词的意思。

1.亟请于武公。

屡次。

2.都城过百雉。

指城墙。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