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造低碳旅游景区 提升科学发展水平

合集下载

大连市发展低碳旅游的对策建议

大连市发展低碳旅游的对策建议
( ) 展 低 碳 经 济 的 重要 方 面 一 发
力求 将旅 游 开发 与 生态 保护 、 城市 建设 、 持续 发展 相结 可 合, 以城市 自身作 为旅 游开 发 的载 体 , 立生 态 旅游新 观 树 念 。针 对城 市旅 游资源 特点 , 市政 府不 断加大环 境保 大连 护力度 , 力 营造 出“ 天 、 努 蓝 碧海 、 绿地 ” 的城 市生态 环境氛 围 , 而促进 全市旅 游发展 。如今 , 进 秀丽 的 自然风 光 、 优美 的海 洋 环境 、 丰富 的旅 游产 品不仅 成 为大 连市 的 “ 市 品 城 牌 ”也是这 座城市积 极开展环境 保护工作 的“ , 缩影 ” 。可 以 看 出, 大连发展 低碳旅游 已有了一定 的实践基础 。
随着低碳 经济 的概 念在全 国的普及 , 越多 的人 , 越来 尤 其 是素 质较 高 的旅 游者 都非 常 关注 各地 旅游 发 展过 程 中 低碳旅 游产 品的 开发 , 大力 发展低 碳旅 游产 品会 使旅 游者 对大连 产生 良好 的印象 , 帮助旅游 者将 大连作 为旅游 目的 地 的决 策 。在游客 心 中树 立一个 良好 的旅游 形象 , 加亲 增
( ) 游 发 展 成 熟 , 视 景 区环 保 工 作 三 旅 重
大连市政 府在 2 0 0 9年政府 工作报告 中提 出“ 落实产业 振 兴规划 , 转变 发展方 式 , 加快 构筑 以绿 色 、 低碳 经济 为方 向的具有 国际竞争力 的现代产业 聚集 区。旅 游业是大连 市 的支柱 性产 业 , 旅游 业 中 的各行 业 运 营过 程 中 , 旅游 者 旅 游过 程 中 , 现低 碳旅 游是 大连市 发展低 碳 经济 的一个 重 实 要方 面 。
( )Hale Waihona Puke 进旅 游业持续 、 康发展 二 促 健

低碳旅游发展模式与政策研究

低碳旅游发展模式与政策研究

低碳旅游发展模式与政策研究摘要:低碳经济的诞生,催生了低碳旅游的兴起。

鄱阳湖生态经济区把生态建设作为发展的重中之重,低碳旅游是其发展的必然选择。

本文分析了鄱阳湖生态经济区低碳旅游的研究背景,构建了鄱阳湖生态经济区发展“低碳旅游”的三轮驱动模式:政府部门、旅游企业、旅游者,提出了鄱阳湖生态经济区发展低碳旅游的政策。

关键词:低碳旅游;发展模式;发展政策;鄱阳湖生态经济区一、研究背景随着旅游业的发展壮大,出现了旅游资源不当的开发利用方式和非生态的管理模式,使得旅游业早已不再是天然无污染的朝阳产业。

环境破坏和资源浪费已经成为我国旅游业发展所必须面对的问题。

旅游发展方式的变化轨迹,经历了从可持续旅游的理论到生态旅游的实践,人们仍然在不断探索可持续旅游、生态旅游实现的基本原则和路径[1]。

如今低碳经济已成为社会发展的必然趋势,随着低碳经济的发展,低碳旅游将成为继绿色旅游、生态旅游后新的时尚环保型旅游,将主导未来旅游的发展方向。

低碳旅游发展方式是可持续旅游发展的新方式,它符合可持续发展的原则和要求。

随着全球气候环境的变化,世界各国大力发展低碳经济,在2009年的世界经济论坛上,低碳旅游的概念被首次并且正式提出,提倡旅行中尽量减少碳足迹与二氧化碳的排放[2]。

我国也开始重视低碳旅游的发展。

中国旅游文化资源开发促进会副会长魏小安说,旅游业带有低碳的天性,比如本身占用资源少,很多资源可持续利用,旅游业发展最重要的是要首先把生态保护好,同时与其他产业形成良性互动与良性补偿,这种发展不但可以节能减排,同时又促进经济发展的双重目标[3]。

2010年3月18日在《国务院关于加快发展旅游业的意见》中提出重要的低碳经济内涵,即旅游发展要倡导节约能源、保护环境为重,提倡旅游业发展要节能节水减排。

支持旅游企业如旅行社业、旅游交通运输业、旅游饭店业、旅游景区、其他旅游企业以及旅游相关企业把新能源新材料运用起来,使节能节水减排技术的运用更加广泛,积极发展绿色循环经济,倡导绿色消费,把旅游企业创建成节能减排的绿色环保企业。

九寨沟旅游景区的环境保护与可持续发展

九寨沟旅游景区的环境保护与可持续发展

九寨沟旅游景区的环境保护与可持续发展摘要:近年来,旅游产业的蓬勃发展为国民经济水平的提升创造了良好的条件,旅游景区是旅游业最具有代表性与吸引力的地方之一。

然而在旅游景区的建设与发展过程中,环境保护和可持续发展的问题也经常受到关注。

本文通过分析九寨沟旅游景区环保和可持续发展中面临的问题,探讨旅游景区环境保护与可持续发展的相应措施,以期为旅游景区环境保护与开发工作提供有价值的参考建议。

关键词:旅游景区;九寨沟;环境保护;可持续发展引言:九寨沟景区位于中国四川省阿坝藏族羌族自治州九寨沟县境内,是一个以自然山水风光为主题的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享有“世界人与生物圈保护区、世界自然遗产地”两项国际桂冠。

九寨沟以其山水秀丽、人文底蕴深厚、生物多样性等特点,成为国内外众多游客争相前来观光旅游的目的地。

然而,近年来随着旅游业迅速发展,九寨沟景区面临许多环境保护与可持续发展方面的问题,如水质污染、垃圾处理、生态平衡破坏等问题。

基于此,探究如何通过行之有效的管理措施保护和改善九寨沟景区环境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一、景区在环境保护和可持续发展中面临的问题1. 旅游开发压力大,景点局部生态受损。

由于九寨沟风景优美,每年都会吸引众多游客前来观光。

相关数据显示,2015年、2016年旅游人次连续超过500万人次游客。

然而在强大的旅游数据带来的经济效益背后,我们也要看到旅客人数庞大对生态环境产生的破坏。

大量的人类活动、车辆通行等都对旅游活动景点区域的生态造成了很大的影响,甚至出现了生态系统受损严重的情况。

2. 垃圾处理不当,仍存有环境污染风险。

由于旅游业的快速发展,大量的固废垃圾产生,由于景区面积大,游览线路长,部分地段其处理机制却没有跟上,导致垃圾长时间滞留,未能得到及清运,存在给环境带来污染风险。

3. 景区原住民缺乏环保家用交通工俱。

当前,景区有3个社区,原住民有1300多人,九寨沟景区居民往往需要使用私家车出行,绝大部分私家车仍是汽柴油车辆,这就导致大量汽车尾气排放,从而不同程度的引发环境问题。

鄱阳湖生态经济区低碳旅游发展现状及前景分析

鄱阳湖生态经济区低碳旅游发展现状及前景分析

2 0 0 9 年1 2 月1 2日, 《 鄱 阳湖生 态经济 区规划 》被 国务 院正 式批 复 , 从此鄱 阳湖 生态经 济区 的建 设上 升为 国家战 略。 鄱 阳 湖生 态经 济 区 以鄱 阳湖 为核 心 , 以 环鄱 阳湖 的县 ( 市、 区) 的组 成, 规 划 范 围包 括南 昌 、 景德 镇 、 鹰 潭3 市, 以及 九江 、 新余 、 抚
约型方 向转变 . 旅 游产业 要深度 融人 经济社 会发 展 大局 , 要 与
文化 、 体育、 农业、 工业 、 林业、 水 利等 相关 产业 和 行业 的融 合 发展 。 鄱 阳湖 生态 经济 区拥有 丰富 的水 域资 源和动 植物 资源 ,
为旅游 业 与农业 、 林业 、 水 利等 融合 打下 坚 实基 础 , 是 该 区 域 最具竞 争优势 的资源 .已经 形成 了 “ 中 国最 美 的 乡村— — 婺
粗 放式 发展方式 , 主要表 现为散 点状 的数量 型粗放 开发 , 对 旅
游 资源 的依赖性 高 , 加上 不断加 快的工 业化 步伐 , 对 自然和 生

低 碳概 念 最初产 生 于经 济发 展 领域 。 2 0 0 3 年英 国政 府 出 台了名 为《 我们 能源 的未 来: 创建低 碳经 济》 的 白皮 书 , 首次 提
出 了低碳 经济 的概念 。面对 资源环 境与 经济发 展 日益 突 出的
矛盾 , 以低 能 耗 、 低 污 染 为 特 征 的 经 济 成 为 了解 决 矛 盾 的 根 本
途径。 低 碳旅 游是顺 应低碳 经济 的发展 而产生 的 , 是指在 旅游 活动 中 , 旅游者 尽量 降低二 氧化碳 的排放 量 . 其 概念 最早 是在
2 0 0 9 年5 月世 界 经济 论坛 “ 走 向低碳 的旅 行及 旅 游业 ” 的 报 告

5a级旅游景区提升服务的具体措施

5a级旅游景区提升服务的具体措施

5A级旅游景区是国家旅游管理部门评定的最高等级旅游景区,它们代表着我国旅游业的最高水平和最好的服务质量。

为了更好地满足游客的需求,提升服务质量,5A级旅游景区需要采取一系列具体措施。

一、提升景区管理水平1. 加强景区内部管理,建立健全的景区管理制度,制定规范的管理流程和标准化的服务程序。

2. 加强景区安全管理,提高安全防范意识,确保游客的人身和财产安全。

3. 提高景区环境卫生管理水平,加强景区清洁工作,保持景区环境整洁美观。

二、加强设施建设和维护1. 加强景区基础设施建设,提升景区的整体形象和品质。

2. 对景区内的设施进行定期维护和更新,确保设施的良好状态。

3. 优化景区交通系统,提高游客进出景区的便利性和安全性。

三、优化服务流程和提升服务水平1. 培训员工,提高员工的专业素质和服务意识,确保员工能够为游客提供优质的服务。

2. 制定完善的服务标准,确保游客在景区内的游览、购物、餐饮等方面能够得到高质量的服务。

3. 加强游掌柜务中心建设,提供一站式的服务,方便游客交流、投诉和报警。

四、加强宣传和营销工作1. 加强景区品牌宣传,提升景区知名度和美誉度。

2. 优化景区营销策略,吸引更多游客前来参观游览。

3. 加强与旅行社、OTA等渠道的合作,拓展销售渠道,提高景区的客流量。

五、加强景区文化建设1. 加强景区文化产品的研发和生产,丰富景区的文化内涵。

2. 加强对景区文化资源的保护和传承,使景区文化得到有效传播和保护。

通过以上具体措施的实施,5A级旅游景区的服务质量将得到有效提升,从而更好地满足游客的需求,提升景区的整体管理水平和经济效益。

这些措施也有助于提升景区的社会形象和文化软实力,对于推动当地经济发展、促进旅游业的健康发展也将起到积极的促进作用。

希望各位景区管理者能够认真对待这些措施,努力提升景区的服务水平,为游客营造更加舒适、愉快、安全的旅游环境。

六、智能化管理与服务1. 引入智能化管理系统,包括智能化门票系统、智能导览系统、智能化导航系统等,提供更便捷、高效的服务体验。

秦皇岛市乡村低碳旅游发展研究

秦皇岛市乡村低碳旅游发展研究

秦皇岛市乡村低碳旅游发展研究摘要:低碳旅游是借用低碳经济的理念,在旅游过程中通过食、住、行、游、购、娱的每一个环节来体现节约能源以低能耗、低污染为基础的绿色旅游。

在低碳经济时代背景下,为响应低碳经济的发展模式,鉴于秦皇岛市拥有丰富的乡村旅游资源,根据其乡村旅游自身发展的需要,必须大力发展低碳旅游。

关键词:秦皇岛;乡村旅游;低碳旅游;发展模式乡村旅游的“绿色生态”和“亲身体验”特性,满足了现代都市人追求心灵回归的精神诉求,但是旅游的快速发展,使一些乡村典型的生态环境遭受破坏,旅游资源的破坏与浪费,产品开发不合理,旅游者环境意识淡薄与不文明旅游行为并存。

乡村低碳旅游倡导环境保护,在乡村旅游过程中灌输低碳生态问题。

一.秦皇岛市乡村旅游必走低碳之路(一)秦皇岛市乡村旅游概况(1)乡村旅游资源秦皇岛位于河北省东北部,市境地理坐标为北纬39°24’~40°37’,东经118°33’~119°51’,南北最长127公里,宽110公里,总面积812.4平方公里。

秦皇岛市境内有丰富的乡村旅游资源,为乡村旅游业发展和繁荣奠定了资源基础。

(2)乡村交通乡村旅游发展所依赖的主要交通形式是公路。

秦皇岛市公路通车里程达3270公里,路网密度为41.9公里/每百平方公里,高于河北省平均水平。

按技术等级分:高速公路103公里,一级公路148公里,二级公路471公里,三级公路1009外错角城,四级公路1488公里,等外路52公里。

按行政等级分:国道266公里,省道622公里,乡道1646公里,专用道90公里。

全市75个乡镇实现乡乡通油路,行政村通油路率达74.7%[1]。

总之四通大达的交能也使秦皇岛发展乡村旅游的区位优势更加明显。

(二)“低碳”是乡村旅游的必然选择相关研究表明,人类活动所产生的温室气体是全球气候变暖的主要原因,而co2作为最主要的温室气体,在温室气体对气候变暖的贡献中,占到了60%。

旅游业高质量发展的内涵和路径

旅游业高质量发展的内涵和路径

旅游业高质量发展的内涵和路径旅游业高质量发展是指在保障旅游业持续健康发展的基础上,追求更高水平的发展质量和效益。

其内涵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首先,旅游业高质量发展要求提升旅游服务水平。

这包括提升旅游景区、酒店、餐饮、交通等旅游基础设施的质量,提高服务人员的专业素养和服务水平,为游客提供更加便捷、舒适、安全的旅游体验。

其次,旅游业高质量发展需要注重保护环境和文化遗产。

旅游业发展过程中,要注重生态环境保护,推动绿色出行和低碳旅游,避免过度开发破坏自然环境。

同时,要加强对历史文化名城、古建筑、民俗风情等文化遗产的保护和传承,避免文化景观被商业化破坏。

第三,旅游业高质量发展要求提升行业管理水平。

加强旅游市场监管,规范旅游市场秩序,打击不合理低价游等扰乱市场秩序的行为,保障游客合法权益。

同时,加强旅游业标准化建设,提升行业自律意识,促进旅游业健康有序发展。

最后,旅游业高质量发展需要推动产业融合和创新发展。

鼓励旅游业与文化创意、体育、健康养生等产业融合发展,推动旅游业向多元化、高附加值方向发展。

同时,要鼓励科技创新在旅游业中的应用,推动智慧旅游、数字化旅游等新业态的发展。

为实现旅游业高质量发展,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路径探索和实践推进:一是加大投入,提升基础设施建设水平。

加大对旅游基础设施建设的投入力度,提升旅游设施的品质和舒适度,改善旅游交通、住宿、餐饮等基础设施,提升旅游服务水平。

二是加强人才培养,提升服务质量。

加强旅游从业人员的专业培训和素质提升,培养一批懂行业、懂服务、懂管理的旅游人才,提升服务质量和水平。

三是加强政策引导,推动产业升级。

制定和完善旅游业发展政策,鼓励和引导旅游企业加大技术研发和创新投入,推动旅游业向高附加值、高品质方向发展。

四是加强监管,维护市场秩序。

加大对旅游市场的监管力度,打击不合理低价游、强制消费等违法违规行为,维护旅游市场秩序,保障游客合法权益。

五是加强宣传,提升旅游形象。

低碳旅游的发展研究

低碳旅游的发展研究

云南社会主义学院学报 2012年第6期 NO.6,2012 云南社会主义学院学报JO UR NA L OF YU N NA NI N ST I TU T E OFS O CI A L I S M 276低碳旅游的发展研究 李海燕 (郑州旅游职业学院,河南 郑州 450009) 摘 要:在气候变化的背景下,作为一种可量化的新模式,低碳化发展将可持续发展推进到真正的实践阶段,低碳旅游也将真正实现生态旅游、绿色旅游和可持续旅游,成为旅游业转型升级、转变发展方式的重要方向,对旅游业产生重要影响。

关键词:低碳旅游;发展;研究作者简介:李海燕,郑州旅游职业学院。

网络出版时间:2013-02-21 08:24网络出版地址:/kcms/detail/53.1133.D.20130221.0824.155.html云南社会主义学院学报 2012年第6期 NO.6,2012云南社会主义学院学报J O U R N A L O F Y U N N A N I N S T I T U T E O F S O C I A L I S M 277旅游景区才能制定有针对性的营销策略,也只有这样,才会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旅游景区有效的营销策略会吸引更多的旅游者参与到低碳旅游活动中来,从而真正使低碳旅游成为转变企业发展方式,实现节能减排目标,提升企业知名度和影响力的重要途径。

只有从旅游者的角度出发,去设计低碳旅游产品,实施有针对性的营销,才能使得低碳旅游不至于成为旅游景区的一句空的营销口号,才能将低碳旅游真正落到实处 三、低碳旅游发展的优势术等,实现煤的清洁、高效、安全使用。

同时,还要下大力气研究和开发利用绿色能源,所谓绿色能源是指包括太阳能、生物质能源、风能、水能等可再生能源。

当前,世界各国都在集中力量进行绿色能源的开发,绿色能源在全球能源结构中的比重已经上升到20%左右。

旅游业作为“朝阳产业”和“无烟工业”,十分有必要使用绿色能源,对旅游资源进行低碳化开发,从根本上改变旅游产业的能源与资源供给。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打造低碳旅游景区提升科学发展水平摘要:低碳旅游是旅游业发展的新目标,旅游景区发展的新方向。

安徽省绩溪县登源百里历史文化生态走廊具备发展低碳旅游的基础与条件,其规划建设应坚持低碳理念,走绿色、生态、环保的发展道路,积极探索建立资源节约、环境友好的景区旅游管理运作模式,努力打造低碳旅游线路,力争将其打造为国家低碳旅游示范区,以促进绩溪县旅游产业转型提升,实现旅游强县目标,提升科学发展水平。

关键词:低碳经济低碳旅游百里历史文化生态走廊科学发展中图分类号:f592.7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4-4914(2012)09-232-02低碳旅游是在低碳经济大背景下产生的一种新的旅游形式,是旅游业实现节能减排目标的重要方式,体现了旅游业发展的新目标,旅游景区发展的新方向。

从绿色奥运到低碳世博,低碳生活不再只是一种理想,更是一种每个人都能实践的生活方式。

发展低碳旅游,倡导低碳生活,已成为当今最新、最时尚的旅游方式。

在“三区一廊”发展战略实施过程中,登源百里历史文化生态走廊规划建设,应适应发展低碳经济的时代要求,坚持低碳理念,走绿色、生态、环保的发展道路,积极探索建立资源节约、环境友好的景区旅游管理运作模式,努力打造低碳旅游线路,力争将其打造为国家低碳旅游示范区,以促进绩溪县旅游产业转型提升,实现由“低、小、散”的粗放型经营到规模化、集约化经营的转变,实现旅游强县目标,提升科学发展水平。

一、发展低碳旅游是旅游业的未来发展方向1.发展低碳经济是当今世界经济社会变革的潮流。

低碳经济不仅是人类为保护地球提出的战略口号,更是后工业化时代人类追求的经济发展方式,实现可持续发展的最终目标。

在全球应对气候变化的大背景下,发展低碳经济是实现经济发展与资源环境保护双赢的必然选择,已成为当今世界经济社会变革的潮流,也是我国经济社会实现可持续发展的必由之路。

因此,全社会应树立起“低碳理念”,将发展低碳经济、循环经济和绿色经济作为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来抓。

2.低碳经济为旅游业发展提供了新的思路与机遇。

对于我国势头正兴、蓬勃发展的旅游业来说,在应对全球气候变化的大背景下,应以低碳经济理念为指导,面向低碳经济,积极探索建立资源节约、环境友好的景区旅游管理运作模式,责无旁贷地承担起率先发展低碳经济的历史重任,大力发展低碳旅游,以促进旅游业健康发展。

低碳旅游不仅对旅游资源的规划开发提出了新要求,而且对旅游者和旅游全过程提出了明确要求,通过食、住、行、游、购、娱的每一个环节来体现节约能源、降低污染,以行动来诠释和谐社会、节约社会和文明社会的建设。

发展低碳旅游符合全球经济发展潮流和社会可持续发展的理念,是走向生态文明的一条新路子。

3.发展低碳旅游具有重要意义。

低碳经济是人类的未来,低碳旅游是旅游的未来。

第一,低碳旅游能够促进环境的改善。

优越的环境质量已成为强大的旅游吸引力。

在环境意识日益深入人心的现在,如果没有优越的环境,哪怕旅游资源再好,也不能成为好的旅游地。

发展低碳旅游能够更注意环境保护和环境质量。

第二,低碳旅游能够促进旅游业的可持续发展。

低碳旅游是一种以绿色旅游为基础的旅游,这种旅游既能做到环境保护,又能为旅游者提供更优的旅游资源,还最大程度地造福于旅游地。

因此,低碳旅游是目前和未来促进旅游业可持续发展的最佳选择之一。

第三,实行低碳经济发展模式,既是为节能减排,发展循环经济,构建和谐社会的需要,也是落实科学发展观,建设节约型社会的综合创新与实践,是实现我国旅游业可持续发展的新方向。

二、登源百里历史文化生态走廊具备发展低碳旅游的基础与条件登源百里历史文化生态走廊规划建设,围绕绩溪丰富的历史文化和生态旅游资源,以水为魂,以登源河为轴线,龙川景区为龙头,把胡雪岩故里——湖里、千年古村——仁里、风水宝地——龙川、中华门楼第一村——太极湖村、鄣山大峡谷、江南第一关等景点串联成线,并向华东第一步行古道——徽杭古道、森林氧吧——清凉峰自然保护区延伸,全程55公里,规划建设面积约55平方公里。

景区沿线分别经过:安徽全省环境优美乡镇——临溪,全国环境优美乡镇、全国旅游先进乡镇——瀛洲,全国民间文化艺术之乡——伏岭等三个乡镇。

这一游览线路的北段是徽杭古道和清凉峰自然保护区,特别适合驴友徒步旅行;南段是登源古道,特别适合垂钓、自行车骑游。

基本具备发展低碳旅游的基础与条件。

1.生态优良,环境优美。

登源河是绩溪的母亲河,两岸青山含黛,草木葱郁,有山皆奇,无水不秀,空气清新,景色宜人,森林覆盖率达78%;鄣山大峡谷、江南第一关、龙须山、蓝天凹、七姑山等自然美景像一颗颗熠熠生辉的明珠镶嵌在左右;清凉峰自然保护区生态原始,植被丰富,是许多珍稀动植物的天堂。

2.人文底蕴十分厚重。

坐落在两岸的古镇湖里、千年仁里、大庙汪村、紫气龙川、太极湖村等古村落,依山傍水,粉墙黛瓦,历史悠久,名人辈出。

龙川胡氏宗祠、湖村门楼巷美轮美奂,璀璨夺目;汪公大帝——汪华、抗倭名将——胡宗宪、红顶商人——胡雪岩,名传天下,声震四方;徽杭古道是一条记载徽商历史的文化古道,留下了先民们走出深山闯天下的足迹,记录着徽商背井离乡成就辉煌的艰辛。

3.民风淳朴,民俗独特。

生活在这片土地上的乡民们勤劳善良、热情淳朴。

跻身于中华八大菜系的徽菜,就是由这一带民间乡土菜肴演变而成;原生态的徽剧徽调和极具乡土文化气息的”赛琼碗”、秋千台阁、祭社、跳五帝、安苗节等徽风民俗,历史悠久,自然淳和,独具魅力,至今仍在民间流传;以“十碗八”为代表的徽菜,以水馅包、香椿果、玫瑰酥等为代表的传统小吃糕点美味可口,风味独特;还有逍遥茶叶、大鄣绿笋、石鸡、石耳、山核桃等丰富的土特产。

4.生态环保游开始兴起。

目前,乡村休闲游、徽文化体验游、农业观光游、徒步游、度假游等新兴旅游方式开始兴起,并吸引了众多游客。

走徽杭古道、登清凉峰、爬龙须山为环保旅游者所青睐;仁里的“农家乐”、“五蜂园”的农业观光、鄣山大峡谷的清幽奇绝,深受休闲旅游者的欢迎。

三、创新理念,科学规划,分步实施,打造低碳旅游景区“一廊”建设要实现打造低碳旅游景区,发展低碳旅游的目标,必须创新理念,理清思路,科学规划,分步实施,采取有力措施,加大对生态环境的保护,使低碳环保理念渗透到吃、住、行、游、购、娱等各个环节,坚决避免对旅游环境进行建设性的破坏和破坏性的建设。

同时,在旅游商品开发过程中注重提升文化内涵,大力发展绿色环保产品。

1.创新理念,创建环境友好、资源节约型旅游。

打造低碳旅游景区,观念创新是前提。

实现生态环境观念上的创新,重估自然资源的价值尤为重要。

一是树立低碳理念。

坚持“旅游开发以天为本”,注重资源保护,降低消耗,将生态环境、社会遗产全力保护好。

坚持“多利用、少开发”原则。

旅游开发要对自然景区少做“硬”开发,多做“软”开发。

选择性开发低碳旅游资源,少发展门票经济,杜绝破坏性建设和建设性破坏现象发生。

二是倡导生态旅游理念。

生态旅游以保护环境、社区参与、可持续发展为主要特点,是实现旅游目的地环境效益、社会效益、经济效益协调发展的有效形式。

它不仅尊重目的地原有生态的完整性, 并且积极地为当地社会经济发展和生态保护做贡献, 达到保护自然与发展经济的双重目的,实现人与自然和谐发展。

三是树立大景区的理念。

以“一廊”规划建设为载体,引导景区内村两委、农民转变观念,积极参与景区的保护和开发,并围绕“一村一品”,大力发展农家乐和特色种养业,带动村集体经济发展和农民增收致富,让农民群众享受发展旅游带来的实惠,同时又能培育新的旅游资源,进一步改善生态环境。

四是树立文化理念。

要用文化理念提升旅游产业的竞争力。

旅游是文化最好的载体,文化是旅游的灵魂和动力。

离开了文化内涵的旅游项目是低层次、低品位的旅游。

要以“大文化”促“大旅游”,以打造文化品牌为重点, 文化大项目建设为支撑,大力发展旅游文化产业, 开拓旅游和文化发展的新天地。

2.科学规划,加大对生态环境的保护。

一是搞好旅游景区的环境规划。

坚持保护与开发并重,在保护中开发,在开发中保护,切实加大执法工作力度,依法开发旅游资源,确保旅游环境免遭污染和破坏。

严禁在景区范围内,兴建各类工厂企业;严格控制各类楼堂馆所的建设规模,避免无序开发对景区环境的污染和破坏。

二是重视旅游规划和建设计划的制定工作。

按照旅游精品景区建设和可持续发展的要求,邀请国内著名的规划机构,编制景区总体规划和详细建设计划,严格按照规划和计划要求建设,充分发挥规划在景区开发建设中的先导和指导作用。

三是狠抓污染环境的治理。

对已受到不同程度污染和破坏的旅游景点环境,切实采取各项治理措施,及早进行治理和抢救,使之尽快恢复其本来的面貌。

如关闭流域内的小矿山,禁止在河道采砂,恢复被破坏的植物等。

3.精心设计新兴低碳旅游产品。

旅游部门应围绕旅游产品的低碳排放和可循环利用这一主线,精心设计排放低、污染少、品质优、效益高的新兴旅游产品,构建低碳旅游产品体系,引导节能减排,绿色消费。

一是力推生态文化游。

坚持绿色、生态、环保原则,结合实际,发挥特色,创新产品,力推徽州文化游、徽商文化游、乡村休闲游、农业观光游、森林旅游、自行车游、度假游、徒步游等形式,让游客融入大自然,走进农家院,畅享青山绿水,体验徽州文化,感受风土人情,放松心情,收获快乐。

二是提供绿色健康餐饮。

尽量选用本地的食材,选择绿色、健康、有机原料,如竹笋、野蕨、香菇、河鱼、干豆角、石耳、火腿等,建立无公害、绿色、有机农产品基地,让游客品尝到安全、健康、美味的地道徽菜,此外,应尽量避免使用一次性餐具。

三是建设绿色酒店。

要倡导绿色消费,应用节能新技术、新产品,降低能源消耗,尽量减少能源、水源和生活物质的使用量,特别注意减少一次性用品的使用。

建筑造型尽量保持原生态特征,彰显徽派建筑特色,建筑用料要天然环保,酒店设施使用电、油、沼气、太阳能等生态能源,卫生间安装节能水龙头。

四是倡导低碳交通。

倡导公共交通和混合动力汽车、电动车、自行车等低碳或无碳方式交通工具,禁止机动车进入,改以电瓶车代替,以减少二氧化碳排放,保护生态环境。

五是开发绿色环保特色旅游商品。

在旅游购物上,尽量推荐购买原生态的地方特色产品,如干笋、干蕨、茶叶、山核桃、徽墨、微型“三雕”、玫瑰酥、红烧肉、丝织品等土特产品,抵制过度包装、生产设计复杂的旅游商品。

旅游商品开发应注重提升文化内涵,大力发展绿色环保产品,合理利用当地原生态、无污染的原材料,采用绿色、生态标志,让公众在旅游消费过程中,无形提高自己的绿色消费意识和生态环保意识。

六是挖掘开发徽文化。

在旅游娱乐上,大力挖掘、开发原生态的、体现当地原汁原味文化的旅游项目,如“赛琼碗”、秋千抬阁、徽剧表演、民歌表演等,让广大游客切身体验古老悠久的徽文化。

4.大力推进景区管理生态化。

景区在经营管理过程中,要严格遵循“减量化、资源化、再利用”的可持续发展原则,建造污水处理站和环保厕所,建立废品分类回收利用设施。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