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兰花草》的创作背景
兰花草儿歌课件PPT

歌词中的意象
总结词
通过丰富的意象,展现了兰花草的美丽 和坚韧。
VS
详细描述
歌词中运用了丰富的意象来描绘兰花草的 美丽和坚韧。比如,“山谷里的野花”描 绘了兰花草生长的环境,“独自开放”展 现了它的孤独和坚韧,“美丽的花朵”则 强调了它的美丽和价值。这些意象共同构 成了兰花草生动的形象,使人们能够更好 地理解和感受它的美丽和坚韧。
06
兰花草歌曲的演绎和演绎者
原唱者
原唱者是胡适,他是一位著名的现代学者和诗人,也是新 文化运动的倡导者之一。他的诗歌作品以清新、简洁、富 有思想深度而著称。
胡适的《兰花草》创作于1923年,当时他正在美国留学 ,为了抒发对故乡的思念之情,写下了这首诗歌。这首诗 后来被谱成了歌曲,成为了一首脍炙人口的儿歌。
不同版本的演绎比较
不同版本的《兰花草》演绎各有特色。早期的版本以民谣形式为主,旋律简单,易于传唱。随着时间 的推移,演绎者们不断尝试新的演绎方式,使得这首歌曲在风格、编曲等方面都有了很大的变化。
例如,有的版本加入了流行音乐的元素,使得歌曲更加时尚、动感;有的版本则注重原诗的意境,以 轻柔的旋律和细腻的歌词来表达对故乡的思念之情。
04
兰花草歌曲鉴赏
音乐美学角度的赏析
旋律优美
兰花草的旋律流畅,节奏明快, 给人以清新、优美的感觉,具有
很高的审美价值。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和声运用
歌曲在和声方面运用得当,丰富了 音乐的表现力,使得整首歌曲更加 立体、饱满。
曲式结构
兰花草的曲式结构严谨,层次分明 ,使得音乐情感表达得更加准确、 有力。
文化内涵的赏析
在音乐史上的地位
01
兰花草是中国音乐史上的经典之 作,被广泛传唱和演绎,成为民 族音乐的代表之一。
歌曲兰花草教案

歌曲兰花草教案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教材《音乐鉴赏》第四章《民间歌曲》第二节《民歌与创作歌曲》中的歌曲《兰花草》。
歌曲《兰花草》是一首具有代表性的中国民歌,歌词质朴、旋律优美,充满了浓郁的民间风情。
详细内容包括歌曲的旋律、节奏、歌词以及相关的文化背景。
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掌握歌曲《兰花草》的旋律、节奏和歌词,能够熟练地演唱。
2. 通过学习歌曲《兰花草》,培养学生的音乐审美能力和民族音乐素养。
3. 了解歌曲《兰花草》的文化背景,激发学生对民间音乐的兴趣。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难点:歌曲中的部分旋律和节奏较为复杂,学生掌握起来有一定难度。
重点:熟练掌握歌曲《兰花草》的旋律、节奏和歌词,理解歌曲的文化内涵。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钢琴、多媒体设备、黑板、粉笔学具:歌词单、五线谱纸、铅笔五、教学过程1. 导入(5分钟)利用多媒体设备播放一段民间采茶的场景,引导学生关注民间音乐,为新课的学习做好铺垫。
2. 歌曲学习(10分钟)(1)教师带领学生一起朗读歌词,感受歌词的韵味。
(2)教师示范演唱歌曲,学生跟随学唱。
(3)教师分段讲解歌曲的旋律和节奏,指导学生正确演唱。
3. 歌曲练习(10分钟)(1)学生分组练习,相互纠正演唱中的错误。
(2)教师巡回指导,解答学生疑问。
4. 例题讲解(10分钟)(1)分析歌曲《兰花草》的旋律特点,如:跳跃、曲折等。
(2)讲解歌曲中的节奏变化,如:附点、切分等。
5. 随堂练习(10分钟)(1)学生独立完成课后习题,巩固所学知识。
(2)教师批改习题,及时反馈学生掌握情况。
(2)引导学生关注其他民间音乐,拓展音乐视野。
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1)演唱歌曲《兰花草》,要求准确无误。
(2)分析歌曲《兰花草》的旋律和节奏特点。
2. 答案:(1)见教材附录。
(2)歌曲《兰花草》的旋律曲折、跳跃,节奏富于变化,如:附点、切分等。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本节课通过学习歌曲《兰花草》,使学生掌握了民间音乐的旋律、节奏特点,提高了音乐鉴赏能力。
关牧村的最好的十首歌

关牧村的最好的十首歌关牧村是一位备受喜爱的中国音乐人,他的音乐一直以来都受到了无数听众的喜爱与追捧。
今天我们就来围绕他的“关牧村的最好的十首歌”来写一篇文章,一起为这位杰出的音乐人点赞!第一首:《烟雨朦胧》这首歌曲的旋律温婉柔美,歌词更是充满了浓浓的情感,这会让人感受到爱情的美好和真挚,让人陶醉其中。
第二首:《岁月神偷》作为关牧村的代表作之一,《岁月神偷》以优美的旋律与其唯美的歌词赢得了无数人的心。
它传达的深情与感伤,让人在岁月的长河中想要挽留时光,珍惜当下。
第三首:《望穿秋水》这首歌曲是关牧村为了《包青天》电视剧配乐而创作的。
仿佛身临其境般的唯美旋律,配上悲壮的情感,让人非常感动。
这首歌曲也成为了电视剧的经典主题曲之一。
第四首:《天亮了》这首歌曲旋律清新、朗朗上口,它所表达的是一种天亮了的欢快与愉悦,一种对生命阳光灿烂的喜悦。
听它,不禁让人感受到爱与自由的美好。
第五首:《渔舟唱晚》这首歌曲类似于散文,歌词充满了诗意,旋律舒缓、柔美,它展现出一幅美轮美奂的渔村景象,令人感到无比的怀旧和感动。
第六首:《美丽的神话》这首歌曲旋律婉转动听,伴着华美的配器和富有感染力的演唱,是一首经典的流行之作。
它充满了情感,充满了不变的青春和憧憬。
第七首:《兰花草》充满田园气息的《兰花草》有着清新朗朗的旋律,歌词朴实而动人,表达了对大地的热爱,对生命的热爱,这在当下的喧嚣中更显得珍贵与难得。
第八首:《喝彩》这首歌曲在音乐响起的瞬间,就能唤醒人们内心深处的激情。
它充满着奋斗的力量与精神,让人们在追梦的路上坚定信念,迈向成功的地方。
第九首:《红日》这首歌曲典型的民谣风格,简洁明了的旋律和质朴自然的歌词,让人们联想到田野里赤洼洼的孩子,似乎听到自然的呼吸声。
第十首:《我那年夏天》这首歌曲主打古代民谣的叙事方式,渐进的情境表达出能够让人自由去想象的,某个清晨、某个夏天,某个地方,发生过的美妙的事情。
总之,关牧村的音乐总是深刻地勾画出了人生的点滴、青春的美好,让我们感到那些只能出现在歌声中的情感,生动得显现在眼前。
胡适作品蝴蝶欣赏_胡适作品兰花草赏析

胡适作品蝴蝶欣赏_胡适作品兰花草赏析胡适的作品有很多,文章有《蝴蝶》等,诗歌有兰花草等,下面是本人为你搜集胡适作品蝴蝶欣赏的相关内容,希望对你有帮助!胡适作品蝴蝶欣赏胡适作为中国近现代史上第一个明确提出反对封建八股文,大力提倡和推广白话文的大学者,对于解放当时人们的思想,促进白话文的发展起到了十分关键的作用。
而他为了实现自己让白话文遍及整个中国的理想,付出了很多的努力。
比如说他撰写了中国历史上第一部白话诗集《尝试集》,里面写的几乎都是摆脱了古体诗的各种束缚的白话诗。
比如胡适《蝴蝶》这首诗。
这首诗的内容其实很简单,一共只有四行,四十个字。
主要的内容就是讲述了一只黄蝴蝶的的孤单和迷茫,并以物喻人,表达了自己的孤寂和无奈之情。
这首诗创作于1916年8月23日,首先发表在由陈独秀所创办的《新青年》杂志上。
如果从艺术的角度对这首诗进行赏析,我们可以发现这首诗显得十分稚嫩和浅白,没有任何诗意在其中。
而如果一首诗任何诗意都没有,不能给人带来愉悦,无法引起读者内心的共鸣,那么这就是一首失败的诗。
但是我们从另外一个角度来看,这首是具有极大的现实意义和历史意义的。
因为它的出现是一种前人从来没有过的尝试,它在努力摆脱中国古体诗的各种规范和束缚,创造属于自己的一种风格,同时也为现代诗的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结合以上两点,我们对于胡适《蝴蝶》这首诗应该做一个比较公正的评价:这是一首具有划时代意义的诗,虽然它的艺术水准并没有多高,但它仍然在中国近现代史上占据了重要的地位,具有开拓性的历史意义。
胡适作品兰花草赏析胡适是中国近现代史上第一个大力提倡并推广白话文的学术大师,他在接受了西方民主自幼的思想的熏陶之后,深深地感觉到了中国传统文言文的繁复冗杂和艰深晦涩,于是便开始开始了一场轰轰烈烈的推广白话文的运动。
为此,他积极尝试在尝试在各种场合和时间使用白话文与人交流,用白话文写作。
他曾经有一本用白话文写的诗集《尝试集》,里面收录了他所创作的白话文诗词。
兰花草

兰花草
弹唱提示:
1、在六线谱上方标注着Am、Em等是表示和弦的名称,左手按和弦,右手按
照六线谱的指法弹奏。
2、首先要学会唱这首歌,掌握好节奏,打好拍子。
3、然后,根据六线谱的指法弹奏,不要急着唱。
4、弹得熟练了,也学会唱了,就可以试着弹和唱同时进行,这就是吉他弹
唱,也是吉他的魅力所在。
这首"兰花草"取自胡适歌词,由张弼作曲,由于词曲浅显易学,因而唱遍大街小巷。
胡适早年写了一首《希望》诗,“我从山中来,带着兰花草。
……”婉转悱恻,乡思缠绵,后来谱写为《兰花草》。
胡适(1891~1962)是现代学者,历史学、文学家,哲学家。
以倡导“五四”文学革命著闻于世。
历任北京大学教授、北京大学校长、台湾中央研究院院长等。
校园音乐

童
年
池塘边的榕树上,知了在声声叫着夏天 操场边的秋千上,只有蝴蝶停在上面 黑板上老师的粉笔还在拼命叽叽喳喳写个不停 等待着下课等待着放学等待游戏的童年 福利社里面什么都有就是口袋里没有半毛钱 诸葛四郎和魔鬼党到底谁抢到那支宝剑 隔壁班的那个女孩怎么还没经过我的窗前 嘴里的零食手里的漫画心里初恋的童年 总是要等到睡觉前,才知道功课只做了一点点 总是要等到考试以后,才知道该念的书都没有念 一寸光阴一寸金,老师说过寸金难买寸光阴 一天又一天一年又一年,迷迷糊糊的童年 没有人知道为什么太阳总下到山的那一边 没有人能够告诉我山里面有没有住着神仙 多少的日子里总是一个人面对着天空发呆 就这么好奇就这么幻想这么孤单的童年 阳光下蜻蜓飞过来,一片片绿油油的稻田 水彩蜡笔和万花筒画不出天边那一条彩虹 什么时候才能像高年级的同学有张成熟与长大的脸 盼望着假期盼望着明天,盼望长大的童年 一天又一天一年又一年,盼望长大的童年
十七岁的雨季
当我还是小孩子 门前有许多的茉莉花 散发着淡淡的清香 当我渐渐地长大 门前的那些茉莉花 已经慢慢地枯萎不再萌芽 什么样的心情 什么样的年纪 什么样的欢愉 什么样的哭泣 十七岁那年的雨季 我们有共同的期许 也曾经紧紧拥抱在一起 十七岁那年的雨季 回忆起童年的点点滴滴 却发现成长已慢慢接近
2、歌曲:齐豫《春天的故事》 从1976年起,台湾新格唱片公司连续四 年举办了"金韵奖"民歌比赛,要求原创,大 批有才华的校园歌手脱颖而出,加入到民歌 创作的队伍中。所以尽管大部分歌曲中唱的 是具有乡村风格的民歌,但人们却将这些歌 曲称为台湾校园歌曲。草地上三三两两的年 轻人抱着吉他轻声弹唱",成为七十年代末台 湾校园生活的一大特色。七十年代台湾校园 民谣的经典歌曲是《兰花草》《乡愁》《雨 中即景》《橄榄树》等,代表人物有施孝荣 、 王梦麟、 齐豫、 刘文正。
【最新2018】兰花草钢琴五线谱及歌词-推荐word版 (3页)

本文部分内容来自网络整理,本司不为其真实性负责,如有异议或侵权请及时联系,本司将立即删除!== 本文为word格式,下载后可方便编辑和修改! ==兰花草钢琴五线谱及歌词《兰花草》是刘文正于1978-1979年发行的单曲,收录于《兰花草》专辑中。
1979年,荣获香港龙虎榜榜首。
这原是胡适先生早年写的一首诗《兰花草》。
下面由小编为大家介绍《兰花草》钢琴五线谱,希望能帮到你。
《兰花草》钢琴五线谱【图片来源:音乐之家】《兰花草》歌词我从山中来带着兰花草种在小园中希望花开早一日看三回看得花时过兰花却依然苞也无一个眼见秋天到移兰入暖房朝朝频顾惜夜夜不能忘但愿花开早能将宿愿偿满庭花簇簇开得许多香我从山中来带着兰花草种在小园中希望花开早一日看三回看得花时过兰花却依然苞也无一个眼见秋天到移兰入暖房朝朝频顾惜夜夜不能忘但愿花开早能将宿愿偿满庭花簇簇开得许多香我从山中来带着兰花草种在小园中希望花开早一日看三回看得花时过兰花却依然苞也无一个眼见秋天到移兰入暖房朝朝频顾惜夜夜不能忘但愿花开早能将宿愿偿满庭花簇簇开得许多香《兰花草》歌曲简介《兰花草》是刘文正于1978-1979年发行的单曲,收录于《兰花草》专辑中。
《兰花草》的歌词源自胡适的诗作《希望》,随着胡适暮年漂泊到台湾,又随着刘文正手中的吉他再一次流行内地。
早恋的男生几乎都会唱“我从山中来,带着兰花草”。
而听到的女生则会心有灵犀的宛然一笑。
《兰花草》创作背景这原是胡适先生早年写的一首诗《希望》,1921年夏天胡适到西山去,友人熊秉三夫妇送给他一盆兰花草,他欢欢喜喜地带回家,读书写作之余精心照看,但直到秋天,也没有开出花来,于是他有感而发写了这首小诗。
后被台湾的陈贤德和张弼二人修改并配上曲子,同时改名为《兰花草》,从而广为传唱。
猜你喜欢:1. 北国之春钢琴五线谱及歌词2. 好想你钢琴五线谱及歌词3. 花儿与少年钢琴五线谱及歌词4. 刘涛红颜旧五线谱及歌词。
云南民歌经典歌曲30首

云南民歌经典歌曲30首云南地处中国西南边陲,是一个自然风光优美、民风淳朴的多民族省份。
云南传统音乐以云南民歌为代表。
这些民歌反映了云南各少数民族不同的文化、历史、民俗和生活风格。
下面将为大家介绍云南民歌经典歌曲30首。
1. 《滇池船歌》:云南干部合唱团的代表作品,具有浓郁的地域特色,被誉为“云南外史”。
2. 《暗香》:云南白族民歌,是白族婚礼上必唱的歌曲。
歌曲旋律悠扬,充满浓郁的爱情气息。
3. 《播种年》:著名的彝族民歌,歌词反映了彝族人民热爱生活的精神和对美好未来的渴望。
4. 《大理调》:大理白族古乐器组合演奏的代表作,曲调优美,具有强烈的地方特色。
5. 《苍山洱海》:由沈雁冰作词,贯穿了云南美丽的风景和红河哈尼族民俗文化的歌曲。
6. 《打锅歌》:云南最有代表性的民歌之一,反映了紫色文化的基础。
7. 《凤凰于飞》:是广泛传唱的哈尼族古歌,具有非常高的艺术价值。
8. 《花核桃》:洱源白族民歌,是白族婚礼上必唱的歌曲之一,情深意浓。
9. 《江家四姐妹》:江巍和李建民合唱的歌曲,讲的是江家四姐妹的爱情故事。
10. 《送情郎》:由白族姑娘们唱出的爱情歌曲,旋律优美动人。
11. 《匆匆那年》:江巍演唱,是一首深情的爱情歌曲,流传广泛。
12. 《一条大河》:云南省民生报社歌曲,表现了云南各民族和谐共处的精神。
13. 《卡子门》:云南省中少年宫民乐团创作的歌曲,具有浓郁的民族风情。
14. 《山歌情》:火红花艺术团演唱,歌曲中充满了情感。
15. 《出门前》:王菲演唱,云南原创民族流行歌曲,旋律优美、动听。
16. 《忆江南三首》:林海演唱,将情感和音乐完美结合,给人深刻的印象。
17. 《你是我曾经失去的爱人》:冯曦妤演唱,歌曲旋律优美动听,歌词含蓄真挚。
18. 《兰花草》:是泸西彝族歌曲,反映了泸西彝族的生活文化特色。
19. 《寨子情歌》:是从菲律宾传入我国,云南红河州哈尼族的首选婚礼歌曲。
20. 《咱心情好》:是彝族集体歌舞的代表歌曲之一,旋律优美、节奏明快。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兰花草》的创作背景
这首歌歌词是胡适作的一首诗。
胡适写下这首原题为《希望》的诗,是在1921年。
那年夏天他到西山去,友人熊秉三夫妇送给他一盆兰花草,他欢欢喜喜地带回家,读书写作之余精心照看,但直到秋天,也没有开出花来。
于是就写了这首小诗。
胡适是中国现代史上叱咤风云的大人物,但他的作品真正为大众所熟知的并不多,这首《兰花草》可能是流传最广的一个。
它清新、质朴、深情,对生命的期待与珍惜跃然纸上,而且琅琅上口。
但每哼起这支歌,在那优美的旋律中,我眼前浮现的不是兰花草,而是胡适匆促而执着的身影。
当年胡适学成归来,也带着一株“兰花草”——自由主义,他千里迢迢不辞辛苦把它带回来,种到中国的土地上,小心地呵护,殷切地期待它开出花来——何止是“一日望三回”啊!我想,正因为胡适有这种焦急的心情,当他看见这株迟迟不开的兰花,才一下子触景生情,萌发诗兴。
给它名为《希望》,也许是希望自由主义思想早日开遍中国吧。
如今斯人已去,歌声在耳,想想胡适这株风雨飘摇近百年的“兰花草”,抹不去丝丝的惆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