防汛的基本知识
防汛应急避险知识

防汛应急避险知识
1. 认真关注气象预报和水位预报,及时了解洪水发生、漫延的时间、地点、方向和可能带来的影响。
2. 做好家庭应急预案,准备应急物资和紧急联系方式,并学习家庭逃生和自救的方法。
3. 尽快撤离易受淹的低洼地带和临水的危险地带,远离河流、水库、山谷等高风险地区。
4. 遇到山洪、泥石流等山体灾害,应往高处移动,远离灾害区域,不要在危险地带逗留。
5. 遇到积水,不要尝试趟过去或开车冒险通过。
如遭遇洪灾,应尽量往高处逃生,避免被困在低洼地带。
6. 避免走高处的陡坡,山路,防止滑坡、落石和塌方等危险。
尽量不要在山谷、沟壑等易积涝的地方停留。
7. 在应急避难所,要听从领导安排,积极配合救援人员,不擅自离开避难所。
8. 当发生灾情时,要做好紧急联系和报警的准备,及时通知相关部门和救援人员。
9. 灾后要及时进行清理和修缮,修复破损的设施和道路,防止二次灾害的产生。
10. 在平时要加强对防汛知识的学习和培训,提高自己的应急避险能力,并向身边的人宣传和推广防汛知识。
防汛抗洪:防汛和抗洪的基本知识和技巧

防汛抗洪是指在汛期到来时,采取一系列的措施,保护人民群众和基础设施的安全,尽可能减少洪涝灾害对社会、经济、环境等方面的影响。
随着气候变化和城市化进程的加速,洪涝灾害越来越频繁,对国家和人民的生产生活带来了巨大的威胁。
因此,防汛抗洪已成为维护国家和人民安全的重要任务。
本文将介绍一些基本的防汛抗洪知识和技巧,以便读者在面对洪涝灾害时能够更好地应对。
一、防汛的基本知识1. 水文监测水文监测是防汛工作的基础。
通过对河流、湖泊、水库、雨量等水文要素的监测,能够及时掌握水情,提前判断洪涝灾害可能发生的危险程度和时间,为制定防汛预案和采取应急措施提供科学依据。
2. 防汛预案防汛预案是指针对不同程度的洪涝灾害,制定的应急预案。
防汛预案应包括基本情况、预报分析、预警发布、应急响应、救援救助、恢复重建等内容。
各级政府和单位应及时制定防汛预案,并按照预案要求做好相应的准备工作。
3. 防汛物资防汛物资是指在防汛抗洪过程中需要使用的物资,包括排水设备、抗洪器材、救援装备、医疗药品、食品、饮用水等。
各级政府和单位应提前储备防汛物资,并保障物资的质量和数量,以应对突发情况。
二、抗洪的基本技巧1. 排水技术排水技术是指通过各种手段,将涝水迅速排出,避免因为积水造成的影响。
排水技术包括挖掘沟渠、设置抽水站、打通下水道、加强排水管网等,能够有效地提高城市抗洪能力。
2. 抗洪固堤抗洪固堤是指在河道两岸建立防洪堤,以保护沿岸居民、农田和城市基础设施的安全。
抗洪固堤需要考虑堤坝的高度、宽度、稳定性等因素,同时加强对堤坝的检查和维护,确保其达到预期的防洪效果。
3. 防洪移民防洪移民是指在洪涝灾害来临之前,将易受淹的群众转移到安全地带。
防洪移民需要提前做好群众转移计划和组织工作,同时要注意群众的生活保障和医疗救助等问题。
4. 综合利用水资源综合利用水资源是指在洪涝灾害发生时,尽可能利用积水,增加水源供应。
比如利用河道两岸的水利设施,将积水引入灌溉渠道或农田中,提高灌溉效率;或者利用积水进行城市绿化、道路清洗等工作,提高水资源的利用效益。
防汛抗洪抢险救灾知识

防汛抗洪抢险救灾知识1. 前言防汛抗洪抢险救灾是指在洪涝灾害发生时,通过组织抢险救灾行动,保护人民生命财产安全,减轻灾害损失的一系列工作。
本文将介绍防汛抗洪抢险救灾的基本概念、防汛抗洪的重要性、抢险救灾的组织与实施、救灾知识和预防措施等内容。
2. 防汛抗洪的重要性防汛抗洪是一项重要的民生工程,对于保护人民的生命财产安全、维护社会稳定具有重要意义。
以下是防汛抗洪的重要性的几个方面:2.1 保护人民生命安全洪涝灾害往往伴随着巨大的水流和泥石流等自然灾害,会给人民的生命安全带来严重威胁。
通过加强防汛抗洪工作,可以及时疏散人民,避免人员伤亡。
2.2 减轻灾害损失防汛抗洪可以减轻洪涝灾害带来的损失。
通过提前做好防汛预案,合理安排抗洪工作,可以降低灾害造成的经济损失和社会负担。
2.3 维护社会稳定洪涝灾害会给社会带来很大的冲击,影响社会的正常运转。
通过组织抗洪救灾工作,可以稳定社会秩序,维护社会的稳定与安宁。
3. 抢险救灾的组织与实施抢险救灾是指在灾害发生后,组织人员进行抢险和救灾工作,以减轻灾害造成的损失。
以下是抢险救灾的组织与实施的几个方面:3.1 组织机构抢险救灾工作需要有明确的组织机构和指挥体系。
通常由政府相关部门牵头,成立抢险救灾指挥部,负责组织协调抢险救灾工作。
3.2 抢险工作抢险工作主要包括抢险人员的组织和调度、抢险装备的调配、抢险队伍的培训等。
抢险人员需要具备一定的专业知识和技能,能够迅速应对各种突发情况。
3.3 救灾工作救灾工作主要包括灾区人员的疏散安置、物资的调配和分发、灾后重建等。
救灾工作需要充分考虑受灾人员的基本需求,及时提供救助和支持。
4. 救灾知识和预防措施4.1 救灾知识在灾害发生时,掌握一些基本的救灾知识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应对灾害。
以下是一些常见的救灾知识:•灾害预警:及时了解灾害预警信息,做好应对准备。
•疏散逃生:学会正确的疏散逃生方法,避免拥挤和踩踏。
•自救互救:学会基本的急救知识和自救互救技能,保护自己和他人的生命安全。
防洪防汛安全知识小常识(最全)

防洪防汛安全知识小常识(最全)1500字防洪防汛安全知识是人们在面临洪水和汛期时需要掌握和了解的一些基本知识和常识。
以下是一些防洪防汛的小常识,以帮助人们增加对洪水和汛情的了解和应对能力。
1. 洪水的形成:洪水是指河流、湖泊等水体在一定时间内超过其正常水位造成的大面积淹没现象。
洪水的形成通常与暴雨、融雪、地震引发的山洪、决堤、堤坝溃决等有关。
2. 汛期预警:汛期是指河流、湖泊等水体在一年中的涨水季节。
政府机关和气象部门会根据水位、降雨情况等进行汛期预警,民众应及时关注媒体的通报和官方发布的信息。
3. 避开危险区域:在面临洪水和汛期时,应尽量避免前往低洼地区、河岸、堤坝等危险区域,减少人身安全风险。
4. 做好应急准备:在汛期来临之前,需要准备一些应急物资,如食品、水、药品、手机和充电器等,以备不时之需。
5. 关注天气预报:在汛期,应密切关注天气预报,特别是降雨情况。
天气突变时要及时采取应对措施,尽量避免暴雨时段外出。
6. 确保通信畅通:在汛期,尤其是在遇到洪水等灾害时,通信设备往往是首要的救援工具。
因此,要确保手机电量充足,备好备用电池和充电器,以便及时与他人联系。
7. 注意自家房屋安全:在汛期,人们需关注自家住房的安全。
清理屋顶和天沟的积水和杂物,确保屋顶的排水畅通。
若家中出现渗漏或漏水的情况,则需及时修缮,以免水患加重。
8. 千万不要涉水过河:在遇到洪水时,切勿涉水过河。
洪水的流速非常快,即使是熟练的游泳者也难以抵抗洪水的流力。
最好通过其他安全的方式绕过洪水区域。
9. 关注脱险路径:在遭遇洪水或泥石流时,应及时逃生并选择一条安全的脱险路径。
避免选择狭窄的山谷、深沟或地势低洼的区域,以及悬崖和冰川等危险地带。
10. 听从官方指挥:在面对洪水和汛期时,务必听从官方发布的安全指示和疏散命令,按指示行动。
不要听信谣言或盲目行动,以免加重危险或发生意外。
总之,了解和掌握防洪防汛的安全知识是保护自己和家人生命安全的重要措施。
防汛应对措施知识内容

防汛应对措施知识内容防汛应对措施是指在洪涝灾害即将或已经发生时,为了减轻灾害损失和保障生命财产安全,采取的一系列技术和管理措施。
对于防汛应对措施的了解,既有助于提高我们应对洪灾风险的能力,也能提高我们自身的安全意识。
下面将介绍一些防汛应对措施的关键知识内容。
一、防汛前的准备工作:1.了解本地水文气象情况:密切关注降雨情况和水位变化。
2.建立防汛值班制度:在防汛期间保证24小时值班,并及时汇报水位和降雨情况。
3.修整防洪设施:对堤坝、排水设施进行检查和加固,确保其正常运行。
4.加强宣传教育:通过多种渠道向公众宣传防汛知识,提高公众的自我保护意识。
二、防汛期间的应对措施:1.实行联防联控制度:建立防汛指挥中心,对汛情进行实时监测和分析,及时制定救援方案。
2.强化巡查抢险:加大巡查力度,及时发现险情并进行处置。
3.组织疏散转移:对于有危险的地区进行疏散转移,确保民众的生命安全。
4.保证供水和供电:及时组织抢修工作,确保供水和供电的正常运行。
三、防汛后的恢复工作:1.统计损失:及时统计灾情和损失,为灾后救助和补偿提供依据。
2.卫生防疫工作:加强防疫工作,清理污水等污染源,预防疫情的发生。
3.抢险修复:对损坏的堤坝、道路等进行抢险修复,确保基础设施的正常运行。
4.救助灾民:组织救助活动,为灾民提供食品、饮水和住所等基本生活保障。
四、防汛应对的技术措施:1.防洪堤:建立或加固防洪堤,提高防洪水位。
2.提高排水能力:改善排水设施,提高排水能力,减轻内涝和淹水的危害。
3.水库调度:合理调度水库,控制洪峰,减少下游洪水的危害。
4.灾害预警系统:建立健全洪灾预警系统,提高对洪水的预警能力。
防汛应对措施的知识内容不仅包括了防汛前、防汛期间和防汛后的工作措施,还包括了技术措施方面的知识,这些知识对于我们提高应对洪灾风险的能力至关重要。
通过加强防汛应对措施的学习和宣传,我们可以提高公众的安全意识,减少灾害损失,保障人民的生命财产安全。
防洪防汛安全知识的内容

防洪防汛安全知识的内容1500字防洪防汛是一项非常重要的任务,关系到人民生命财产安全。
下面是一些防洪防汛的安全知识,希望能为大家提供参考。
一、防洪防汛的意义防洪防汛是指在河流洪水来临以前,采取各种措施预防洪水发生或减轻洪水的损害,保护人民生命财产安全的工作。
防洪防汛的意义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 保护人民生命财产安全。
洪水具有猛烈、突然、无序的特点,会给人们的生命财产造成严重的损失。
有效地开展防洪防汛工作,可以最大限度地减少洪水带来的损失,保护人民的安全。
2. 保护生态环境。
洪水造成的破坏不仅会影响人们的生活,还会对生态环境造成严重的破坏。
通过防洪防汛工作可以有效地保护生态环境的稳定。
3. 社会稳定。
洪水会导致许多地区的交通中断、电力中断、通信中断等问题,严重影响社会的正常运行。
做好防洪防汛工作,可以维护社会的稳定。
二、防洪防汛的基本原则防洪防汛的工作需要遵循以下几个基本原则:1. 预测预警原则。
通过科学的预测和警报系统,及时向公众发布洪水预警,提醒大家做好防洪准备。
2. 综合治理原则。
采用多种措施综合治理,包括水库调度、河道治理、水闸调度等,形成综合防洪体系。
3. 抢险救灾原则。
在洪水来临时,组织人员迅速抢险救灾,及时疏散受灾人员,最大限度地减少灾害损失。
4. 集中统一指挥原则。
在防洪抗洪过程中,需要建立健全的指挥机构,统一指挥,迅速决策,确保防洪抗洪工作的协调有序进行。
三、防洪防汛的方法和措施1. 建设防洪工程。
包括水库、堤坝、河道等工程建设,通过增加洪水储量、改善河流弯曲等措施,减少洪水对人们的影响。
2. 加强河道清淤。
河道淤积是导致洪水的主要原因之一。
定期清淤可以增加河道容积,提高水流速度,减少洪水泛滥。
3. 加强流域管理。
流域管理是防洪工作的基础,包括国土规划、土地利用、植被保护等措施,可以有效地调节水文过程,减少洪水风险。
4. 建设防洪社区。
抗洪减灾应该从社区做起,建设抗洪社区,提高社区的自我保护能力,减少灾害风险。
防汛抗洪抢险救灾知识

防汛抗洪抢险救灾是应对洪水等自然灾害的重要任务。
以下是一些与防汛抗洪抢险救灾相关的知识和措施:
1.预警体系:建立健全的洪水预警体系,包括监测水位、降雨情况,及时发布预警信息,
提醒人们做好准备。
2.应急预案:制定详细的防汛抗洪应急预案,明确各部门职责,协调救援措施。
3.人员撤离:在洪水来临前,及时组织居民撤离至安全地区,避免人员伤亡。
4.防护设施:建设堤坝、水闸、排涝系统等防洪设施,提高水文控制能力。
5.应急救援队伍:培训专业的应急救援队伍,掌握水上救援技能,以便在洪水来临时进
行紧急救援。
6.通信网络:确保通信设备的畅通,以便及时协调救援行动。
7.物资储备:储备救灾物资,包括食品、水、药品、毛毯等,以满足受灾群众的基本需
求。
8.志愿者参与:动员社会各界的志愿者参与救援工作,提供力所能及的帮助。
9.教育宣传:加强公众防洪意识,通过宣传教育让人们了解洪水的危害和自我保护措施。
10.长期规划:制定长期的水利工程规划,包括治理河道、改善排水系统,减少洪水的危
害。
11.国际合作:在跨国河流流域,加强国际合作,共同应对洪水等自然灾害。
防汛抗洪抢险救灾工作需要多方合作,充分准备,及时响应,确保人民生命财产的安全。
防汛安全知识

防汛安全知识随着气候变化和人类活动影响的不断增加,自然灾害频繁发生,其中水灾是最为常见的一种。
因此,了解防汛安全知识,提高自我保护能力至关重要。
以下是防汛安全知识的详细介绍。
一、水灾的种类1.山洪灾害山洪灾害是由于山区降水量较大,地形复杂,导致山谷内的水流迅速增长,冲垮河道,形成水灾的一种自然灾害。
山洪灾害不仅水量大,冲击力强,而且突发性也非常高,特别是在暴雨天气中容易发生。
2.河道洪水河道洪水是指因河流水量超出河道能力而造成的洪水灾害。
往往是由于大雨或融雪造成降雨量太大,超出了河流河道的容量,造成河口意外开启并泛滥。
3.台风风暴潮台风风暴潮是指台风带来的强大海浪和风暴引起的洪水涨潮造成的海上灾害。
山区、海岸线居民和水域活动人士需要特别关注,并预先制定应对措施。
二、防汛安全基础知识1.了解灾害发生的原因和频率要想防止水灾,我们需要了解灾害发生的原因和频率。
通过这样作,我们可以采取有效的措施提高自我保护能力,也能帮助地方政府制定更好的防灾预案和应急措施。
2.了解周边区域的水文情况和气象预报了解周边地区的水文情况和气象预报非常重要。
例如,如果你住在山区,应该关注区域是否有过往山洪灾害的历史,以及当前降雨量是否远远超过了过往的平均值。
对于那些生活在河岸上的人,需要关注河流的水位和气象预测,以便及时采取防洪措施。
3.制定应对措施和预案在面对突发性水灾时,提前制定预案和应对措施非常重要。
一旦灾害发生,我们可以通过提前熟悉的应对措施来有效应对。
例如,在山区生活的人们应该考虑如何寻找安全的避难所,如何储备干粮和所需的医疗用品,以及如何与外界保持联系等等。
住在河岸上的人们则需要制定防洪策略,收集逃生箱,制定一些安全措施等等。
三、防汛安全实践1.日常清理、检查排水设施城市排水系统的配套设施日常维护和检查至关重要。
排水系统中的雨水井、下水道等设施需要定期清理,以便保障其排水功能。
此外,当发现排水系统设施损坏时,需要及时联系官方维修,及时查看排水道是否堵塞。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防汛的基本知识防汛的基本知识1、什么是洪水洪水的类型可分为:暴雨洪水(含山洪)、泥石流和垮坝洪水、风暴潮、冰凌洪水、冰川洪水、融雪洪水等多种类型。
以下介绍几种主要类型。
暴雨洪水:是由较大强度的降雨而形成的洪水,简称雨洪。
在我国它是最主要的洪水。
泥石流:是一种发生在山区河流沟谷中的饱含泥、石、水的液固两相流,是一种破坏力很大的突发性特殊洪流。
暴雨或(和)冰雪融水是其发生有诱因。
按其固体物质构成不同可分为泥石流、泥流和水石流等三类。
泥石流形成的基本条件是:沟谷内有丰富的松散固体堆积物;沟谷地形陡峻、比降很大,有暴雨或冰川和高山积雪强烈融化的时期;在地区方面,泥石泥主要在断裂褶皱发育,新构造运动活跃地活动强烈,植被不良、水土流失严重的山区。
泥石流是一种破坏力很强的突发性山地自然灾害。
垮坝洪水:水库垮坝和堤防决口所形成的二类洪水。
这两类既与气象因素有关又与人为因素有关。
⑴、水库垮坝洪水的突发特点是:洪峰高、历时短、流速大,往往造成下游毁灭性灾害,特别是人员伤亡。
⑵、堤防决口是:由于洪水超过堤防设计标准,堤防质量有问题,或者因人为设障壅高水位而造成漫或溃决洪水。
人为扒堤决口造成的洪水也有发生。
2、洪水的主要特点季节性明显:洪水集中出现的季节段时称之为汛期。
江河每年汛期来临的时间有一定规律,它主要决定于夏季雨带的南北位移和秋季频繁台风暴雨。
洪水峰高量大:受流域暴雨、地形、植被等因素的影响,河流常可以形成极大洪峰流量。
江河洪水年际变化不稳定:暴雨洪水区大洪水年和枯水年洪峰流量变幅大。
3、洪水爆发时怎样紧急自救一个地区短期内连降暴雨,河水会猛烈上涨,漫过堤坝,淹没农田、村庄,冲毁道路、桥梁、房屋,这就是洪水灾害。
发生了洪水,如何自救呢?(1)受到洪水威胁,如果时间充裕,应按照预定路线,有组织地向山坡、高地等处转移;在措手不及,已经受到洪水包围的情况下,要尽可能地利用船只、木排、门板、木床等,做水上转移。
(2)洪水来得太快,已经来不及转移时,要立即爬上屋顶、楼房高屋、大树、高墙,做暂时避险,等待援救。
不要单身游水转移。
(3)在山区,如果连降大雨,很容易暴发山洪。
遇到这种情况,应该注意避免渡河,以防止被山洪冲走,还要注意防止山体滑坡、滚石、泥石流的伤害。
(4)发现高压线铁塔倾倒、电线低垂或断折;要远离避险,不可触摸或接近,防止触电。
4、都市遇洪水自救四法首先应该迅速登上牢固的高层建筑避险,而后要与救援部门取得联系。
同时,注意收集各种漂浮物,木盆、木桶都不失为逃离险境的好工具。
分析洪水中人员失踪的原因,一方面是洪水流量大,猝不及防。
另一方面也是因为有的人不了解水情而涉险水。
所以,洪水中必须注意的是,不了解水情一定要在安全地带等待救援。
(1)避难所一般应选择在距家最近、地势较高、交通较为方便及卫生条件较好的地方。
在城市中大多是高层建筑的平坦楼顶,地势较高或有牢固楼房的学校、医院等。
(2)将衣被等御寒物放至高处保存;将不便携带的贵重物品做防水捆扎后埋入地下或置放高处,票款、首饰等物品可缝在衣物中。
(3)扎制木排,并搜集木盆、木块等漂浮材料加工为救生设备以备急需;洪水到来时难以找到适合的饮用水,所以在洪水来之前可用木盆、水桶等盛水工具贮备干净的饮用水。
(4)准备好医药、取火等物品;保存好各种尚能使用的通讯设施,可与外界保持良好的通讯、交通联系。
5、洪水过后注意防疫洪灾时饮用水源或供水系统遭到严重的污染或破坏;洪水退后,动、植物体的腐烂,大小水体的存在等造成蝇、蚊的大量孳生。
因此,洪灾后认真搞好消毒工作与媒介生物的控制是防止灾后出现大疫的重要卫生防疫措施之一。
(1)饮用水处理与消毒:沉淀处理。
加混凝剂硫酸铝(硫酸铁)1.25~2.5克/25升或明矾2.5~3.75克/25升,搅和至水中出现矾花为止,静置澄清约1个小时,取上清水进行消毒,去下混浊水。
实无混凝剂时也可直接将混浊水静置,但沉淀时间要长得多。
消毒澄清水加消毒剂作用30分钟,有效氯的投加量一般应不少于1~2毫克/升。
消毒剂可任选一种使用,如漂白粉,4~8毫克/升;漂白精,2~4毫克/升;优氯净,4毫克/升;其他消毒剂使用详见使用说明书。
有的将消毒后的水再加脱味剂,如0.5克无水硫代硫酸钠可使500升水中去掉1毫克/升的氯,以解决消毒后的水味问题。
(2)粪便处理粪便处理不好,极易污染水源,孳生蝇类。
灾民安置点设临时厕所,不随地大小便。
粪便消毒采用10份粪水加1份漂白粉,搅拌,2小时后倒在指定地点掩埋。
肠道传染病人的粪便,按5份与漂白粉1份的比例,或加等量生石灰,搅匀2~4小时后,倒在指定地点掩埋。
(3)动物尸体处理对洪灾造成的动物尸体,要及时进行消毒、深埋在1.5~2米以下。
掩埋点须选在地势高、远离水源处。
尸体选用10%漂白粉澄清液,按200毫升/平方米用量喷雾,1~2小时后掩埋,掩埋时再用漂白粉干粉20~40克/平方米的量洒盖于尸体上,然后覆土掩埋。
运输车辆、使用的工具,用1~2%的漂白粉澄清夜喷雾,1小时后方可作他用。
6、什么是蓄滞洪区蓄滞洪区通常是指位于江河堤防背水侧、用于临时贮存洪水的低洼地区和湖泊等。
其中多数在历史上就是江河洪水淹没和调蓄的场所。
蓄滞洪区是江河防洪体系重要组成部分,是保障重点地区防洪安全,减轻洪水灾害的有效措施。
我国利用湖泊洼地分蓄洪水有着长远的历史,早在战国时期,就有人明确指出“地有不生草者,必为之囊”,囊就是蓄水的地方。
在我国数千年筑堤防洪的过程中,在行洪能力不足的江河两岸低洼地区开辟蓄滞洪区,利用其调蓄洪水,是一项必不可少、切实可行、经济有效的防洪措施。
目前,长江、黄河、淮河、海河共有重要蓄滞洪区98处,分布在长江、黄河、淮河、海河流域中下游平原地区的安徽、湖北、湖南、天津、河北、河南、江西、山东、江苏、北京10个省(市),总面积3.45万平方公里,耕地面积2931万亩,内有人口近1800万人,总资产超过2400亿元,总蓄洪量约950亿立方米。
1988年,国务院批转了水利部《关于蓄滞洪区安全与建设指导纲要》,对合理和有效运用蓄滞洪区,指导区内居民的生活和经济建设,适应防洪要求等作了原则规定。
2000年,国务院发布了《蓄滞洪区运用补偿暂行办法》,对因蓄滞洪水遭受损失进行合理补偿的对象、范围、标准和补偿程序等作了明确规定。
7、什么是汛期江河季节性定期涨水现象称为汛。
汛期是指江河中由于流域内季节性降水、融冰、化雪,引起定时性水位上涨的时期。
按季节的不同,我国有四汛,即春汛、伏汛(夏汛)、秋汛、凌汛,其中伏汛和秋汛最大。
通常所说的汛期主要指这两个时期。
春汛是指春季在我国南方一些江河发生的明显涨水现象。
如1998年3月初,在福建闽江、湖南湘江及江西赣江、抚河等发生了超过警戒水位的洪水。
北方河流因流域内冰雪融化汇流形成春汛。
伏汛在我国七大江河均易发生,如1998年在长江、嫩江及松花江发生的大洪水或特大洪水。
秋汛常在江淮流域发生,通常所说的“巴山夜雨”就出现在这个时期内。
1983年10月汉江发生的大洪水,1996年汉江、淮河发生的洪水均属于秋汛。
凌汛是冬春江河水流受冰凌阻塞,而引起的明显涨水现象,常在我国北方的黄河、松花江和黑龙江发生。
汛期又分主汛期和前汛期、后汛期。
主汛期是极易产生洪水的时期。
7月下旬至8月上旬(通常称为“七下八上”),全国七大江河均可能发生洪水。
因此,“七下八上”常被认为是我国防汛的关键时期。
8、什么是堤防警戒水位、保证水位警戒水位是堤防临水到一定深度有可能出现险情,要加以警惕戒备的水位。
是根据堤防质量、保护重点以及历年险情分析制定的。
到达该水位时,堤防防汛进入重要时期,防汛部门要加强戒备,密切注意水情、工情、险情发展变化,在各自防守堤段或区域内增加巡逻查险次数,开始日夜巡查,并组织防汛队伍上堤防汛,做好防洪抢险人力、物力的准备。
保证水位是根据防洪工程当年状况确定的可防御洪水最高水位,可以是防洪标准设计的堤防设计洪水位或历史上防御过的最高洪水位。
当水位达到或接近保证水位时,防汛进入紧急状态,防汛部门要按照紧急防汛期的权限,采取各种必要措施,确保堤防等工程的安全,并根据“有限保证、无限负责”的精神,对于可能出现超过保证水位的工程抢护和人员安全做好积极准备。
保证水位的拟定是根据堤防规划设计和河流曾经出现的最高水位等,考虑上下游关系、干支流关系以及保护区的重要性制定的,并经上级主管机关批准。
9、洪灾与涝灾的区别涝灾与洪灾的共同点是地表积水(或径流)过多,区别是涝灾因本地降水过多而造成,洪灾则是因客水入境而造成。
涝灾:由于本地降水过多,地面径流不能及时排除,农田积水超过作物耐淹能力,造成农业减产的灾害。
造成农作物减产的原因是,积水深度过大,时间过长,使土壤中的空气相继排出,造成作物根部氧气不足,根系部呼吸困难,并产生乙醇等有毒有害物质,从而影响作物生长,甚至造成作物死亡。
洪灾:由于江、河、湖、库水位猛涨,堤坝漫溢或溃决,使客水入境而造成的灾害。
洪灾除对农业造成重大灾害外,还会造成工业甚至人员生命财产的损失。
洪水是一种峰高量大、水位急剧上涨的自然现象。
洪水按其成因可分为暴雨洪水、融雪洪水、冰凌洪水和雨雪混合洪水等。
10、什么是强对流天气强对流天气是指出现短时强降水、雷雨大风、龙卷风、冰雹等现象的灾害性天气,可分为龙卷风、冰雹、雷雨大风和短时强降水等种类。
强对流天气灾害是因发生强对流天气而造成的灾害。
强对流天气发生于中小尺度天气系统,空间尺度小,一般水平范围大约在十几公里至二三百公里,有的水平范围只有几十米至十几公里。
其生命史短并带有明显的突发性,约为一小时至十几小时,较短的仅有几分钟至一小时。
强对流天气来临时,经常伴随着电闪雷鸣、风大雨急等暴雨、局地洪涝、地灾害多,北方冰雹、雷雨大风灾害多的特点。
致使房屋倒毁,庄稼树木受到摧残,电信交通受损,甚至造成人员伤亡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