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外古诗四首秋词等
课外古诗(《秋词》(其一))四首鉴赏练习

课外古诗《秋词(其一)》四首鉴赏练习(一)《秋词(其一)》诗歌鉴赏秋词(其一)刘禹锡.自古逢秋悲寂寥,我言秋日胜春朝。
晴空一鹤排云上,便引诗情到碧霄。
1. 下列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3分)A.这首诗是唐代诗人刘禹锡因支持变法而遭贬谪时创作的一-首七言绝句。
B.诗的前两句先弃“逢秋悲寂寥”的常情,后立“秋日胜春朝”的新见。
C.“排”是排开、推开的意思,生动形象地写出了白鹤一飞冲天的气势。
D.全诗通过对秋景的细腻描绘,营造了萧瑟空虚、冷落凄凉的感伤氛围。
2. 诗中描绘“秋日胜春朝”景象的句子是什么?全诗表现了诗人怎样的人生态度? (3分)3.下列理解和分析不恰当的一项是()(2分)、A、《秋词》描绘了一幅鹤飞冲天的画面,在生机勃勃的景象中倾诉诗人的情怀。
B、《天净沙•秋思》精选了多种有代表性的景物,组成一幅暮色苍茫的秋野图画。
C、两首诗词都采用了直抒胸臆的写法,形象地表达出各自对秋天的独特感悟。
D、在表达手法上,前者是议论、描写兼抒情,后者则是动静结合,借景抒情。
4.同是写秋,两位作者表露的心境有什么不同?(2分)5.前人写诗填词讲究炼字,谈谈诗歌第三句“晴空一鹤排云上”中“排”字的表达作用。
(2分)6.全诗表达了诗人怎样的人生态度?你认为诗人眼中“秋日胜春朝”的理由是什么?(3分)答案:1. (3分)D2. (3分)要点与评分:写出“晴空一鹤排云上”或全句均可得1分,写错字不得分:准确写出作者人生态度2分,(意思相近酌情给分)示例: 晴空- -鹤排云上;表达了诗人虽屡遭贬谪却愈挫愈奋的激越向上的人生态度。
3.C4.《秋词》表达了豪迈乐观之情。
《秋思》表达了游子悲秋思乡之情。
5.“排”,在这里是“排开、推开”的意思,形象地写出了黄鹤一飞冲天,仿佛冲破白云阻隔的气势,表现了作者奋发进取的豪情和豁达乐观的情怀。
(2分)6.全诗表达了诗人一种激越向上的人生态度。
原因是在如此秋高气爽的天气,看见黄鹤直冲云霄,诗人心情豁然开朗,诗情广阔,于是说“我言秋日胜春朝”。
《秋词、夜雨寄北、十一月四日、潼关》赏析及同步习题及答案【部编版七上】

期末课外古诗词赏析习题及答案【部编版七上】内容:【原诗】【翻译】【作者】【背景】【主题思想】【赏析】题型:【理解性默写】【选择题】【简答题】期末课外古诗词:一、秋词(其一)/刘禹锡二、夜雨寄北/李商隐三、十一月四日风雨大作/陆游四、潼关/谭嗣同一、《秋词》刘禹锡【原诗】自古逢秋悲寂寥,我言秋日胜春朝。
晴空一鹤排云上,便引诗情到碧霄。
【译文】自古以来每逢秋天都会感到悲凉寂寥,我却认为秋天要胜过春天。
万里晴空,一只鹤凌云而飞起,就引发我的诗兴到了蓝天上了。
【作者】刘禹锡(772-842),字梦得,汉族,中国唐朝彭城(今徐州)人,祖籍洛阳,唐朝文学家,哲学家,自称是汉中山靖王后裔,曾任监察御史,是王叔文政治改革集团的一员。
唐代中晚期著名诗人,有“诗豪”之称。
他的家庭是一个世代以儒学相传的书香门第。
政治上主张革新,是王叔文派政治革新活动的中心人物之一。
后来永贞革新失败被贬为朗州司马(今湖南常德)。
【背景】公元805年(永贞元年),顺宗即位,任用王叔文改革朝政,刘禹锡也参加了这场革新运动。
失败被贬。
但他这个人求异心理很强,做事都想与众不同,不肯人云亦云。
《秋词二首》就是被贬朗州司马时所作。
【主题思想】这首诗是刘禹锡被贬朗州后所作。
诗人一改传统秋词的凄凉情调,赞美了秋天的开阔明丽,反映出诗人乐观情绪和不屈的斗志。
【赏析】更为难得可贵的是,《秋词》是诗人刘禹锡被贬朗州后的作品,让人佩服刘禹锡的待人处世。
原诗两首,这是其第一首。
“自古逢秋悲寂寥,我言秋日胜春朝。
”自宋玉于《九辩》中留下“悲哉,秋之为气也”的名句后,悲,就成了秋的一种色调,一种情绪;愁,也就成了心上的秋了。
然而,诗人开篇,即以议论起笔,断然否定了前人悲秋的观念,表现出一种激越向上的诗情。
“我言”说出的是诗人的自信,这种自信,尽管染上的,是一种不幸的色彩,然而,诗人阔大的胸襟却非凡地溶解了这种不幸。
“胜春朝”就是诗人对于秋景最为充分的认可。
这种认可,绝非仅仅是一时的感性冲动,而是融入了诗人对秋天的更高层次的理性思考。
古诗四首《秋词》

自古逢秋悲寂寥,里指景象凄凉。 我言秋日胜春朝。 春初
晴空一鹤排云上, 推开
便引诗情到碧霄。天空
读准字音、节奏 秋词 刘禹锡
自古/逢秋/悲/寂Jì寥liá,o
zhāo
我言/秋日/胜/春朝。
晴空/一鹤/排/云上,
xiāo
便引/诗情/到/碧霄。
首句,从自古文人逢秋而悲伤落 笔,道出了诗人们对秋天的悲凉心 绪,倾诉悲凉寂寞之感。一个“悲” 字写尽历代诗人逢秋的心境,为下 文诗人写与众不同之笔做铺垫。
现在我是独居在巴山的旅馆里,面对不停夜 雨,只见秋天的池水往上涨。
什么时候才能够与您在家中西窗下面一起 剪烛长谈。
又说起我独居巴山的旅馆中面对夜雨的情景。
这是一首抒情诗。诗的开头 两句以问答和对眼前环境的抒写, 阐发了孤寂的情怀和对妻子深深 的怀念。后两句即设想来日重逢 谈心的欢悦,反衬今夜的孤寂。 语浅情深,含蓄隽永,脍炙人口, 余味无穷。
由诗入境
天色苍茫,万古高耸的云山簇拥着这 座古城,秋风起,呼啸而至,吹散了 细碎的马蹄声。莾莽大河冲向山谷, 可惜河谷狭窄,河水似乎也受到了极 大的束缚。秦岭山脉蜿蜒至潼关,只 知到巍峨险峻,不知平坦为何物了, 此等桀骜不驯之态真令我赞叹佩服!
小组合作 探究诗歌
1这首诗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 2山水本无情,只不过是大自然的
强我中华的壮志豪情。
背景
谭嗣同写这首诗时才十四岁, 当时随父赴甘肃上任,途径陕西潼 关,被北方的特有的壮阔风景所震 撼,欣然下笔,遂有此诗。
作者
谭嗣同(1865.3.10—1898.9.28),男,字 复生,号壮飞,湖南浏阳人,中国近代著名 政治家、思想家,维新派人士。其所著的 《仁学》,是维新派的第一部哲学著作,也 是中国近代思想史中的重要著作。
七年级上册语文课外古诗四首

七年级上册语文课外古诗四首一、第一首《秋词》秋词刘禹锡〔唐代〕自古逢秋悲寂寥,我言秋日胜春朝。
晴空一鹤排云上,便引诗情到碧霄。
赏析:“自古逢秋悲寂寥,我言秋日胜春朝。
”这首诗开篇就以议论起笔,断然否定了前人悲秋的观念,直截了当地表现出一种激越向上的诗情。
首句即明确指出自古以来,人们每逢到了秋天就感叹秋天的寂寞萧索。
“自古”和“逢”,说出了悲秋的传统看法的时代久远和思路模式的顽固。
接着一句用“我言”直抒胸臆,态度鲜明,说出的是诗人的自信。
“秋日胜春朝”,使用对比的手法,热情赞美秋天,说秋天比充满生机的春天更胜过一筹,这是直接说出自己的观点的方式抛出自己的看法。
为什么秋胜过春呢?先说了自己的看法,再作解释。
第三句体现了五言绝句中的第三句破局转折的结构性特点。
用一个场景感很强的画面来把诗歌的情感丰富度拉开。
诗人用特别典型有动感的具体事物生动地勾勒了一幅壮美的画面。
蓝天白云秋高气爽一只飞速上升的白鹤冲破云霄,这句就一个感觉,动感十足。
这幅画面可以是看做对“秋日胜春朝”的解释。
第四句紧接上句直接抒写自己的感受,看到这一壮美的情境作者心里的激荡澎湃的诗情勃发出来,也像白鹤凌空一样,直冲云霄。
字里行间作者那乐观的情怀。
如果说,上句侧重写秋的“形美”,那么这句则突出秋的“神韵”,使“秋日胜春朝”的观点表现得更鲜明,更有力度。
“晴空一鹤排云上,便引诗情到碧霄”展现的,不仅仅是秋天的生机和素色,更多的是一种高扬的气概和高尚的情操。
这样的描写里面根本找不到什么悲凉的气息。
诗人随着自己的“诗情”,和想象驰骋于碧空之上。
于是,白鹤一飞冲霄是“实”,自己的诗情得旷远是“虚”。
这样的两句把“实”和“虚”便融合在了一起,自然而然就得出一种充满激情的感受。
这首诗,读起来根本读不到悲凉的感受,体会到的是博大的胸怀和高昂激越的气概。
二、第二首《夜雨寄北》夜雨寄北李商隐〔唐代〕君问归期未有期,巴山夜雨涨秋池。
何当共剪西窗烛,却话巴山夜雨时。
课外必背古诗10首

课外必背古诗10首:1、【长歌行】(汉乐府)青青园中葵,朝露待日晞。
阳春布德泽,万物生光辉。
常恐秋节至,焜黄华叶衰。
百川东到海,何时复西归?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
2、【野望】(王绩"唐)东皋薄暮望,徙倚欲何依。
树树皆秋色,山山唯落晖。
牧人驱犊返,猎马带禽归。
相顾无相识,长歌怀采薇。
3、【早寒江上有怀】(孟浩然唐)木落雁南度,北风江上寒。
我家襄水曲,遥隔楚云端。
乡泪客中尽,孤帆天际看。
迷津欲有问,平海夕漫漫。
4、【望洞庭湖赠张丞相】(孟浩然唐)八月湖水平,涵虚混太清。
气蒸云梦泽,波撼岳阳城。
欲济无舟楫,端居耻圣明。
坐观垂钓者,徒有羡鱼情。
5、【黄鹤楼】(崔颢唐)昔人已乘黄鹤去,此地空余黄鹤楼。
黄鹤一去不复返,白云千载空悠悠。
晴川历历汉阳树,芳草萋萋鹦鹉洲。
日暮乡关何处是?烟波江上使人愁。
6、【送友人】(李白唐)青山横北郭,白水绕东城。
此地一为别,孤蓬万里征。
浮云游子意,落日故人情。
挥手自兹去,萧萧班马鸣。
7、【秋词】(刘禹锡唐)自古逢秋悲寂寥,我言秋日胜春朝。
晴空一鹤排云上,便引诗情到碧霄。
8、【鲁山山行】(梅尧臣北宋)适与野情惬,千山高复低。
好峰随处改,幽径独行迷。
霜落熊升树,林空鹿饮溪。
人家在何许,云外一声鸡。
9、【浣溪沙】(苏轼北宋)兰下兰芽短浸溪,松间沙路净无泥,潇潇暮雨子规啼。
谁道人生无再少?门前流水尚能西!休将白发唱黄鸡。
10、【十一月四日风雨大作】(陆游南宋)僵卧孤村不自哀,尚思为国戍轮台。
夜阑卧听风吹雨,铁马冰河入梦来。
独立阅读文言文两篇:1、大道之行也孔子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选贤与能,讲信修睦。
故人不独亲其亲,不独子其子,使老有所终,壮有所用,幼有所长,矜、寡、孤、独、废疾者皆有所养,男有分,女有归。
货恶其弃于地也,不必藏于己;力恶其不出于身也,不必为己。
是故谋闭而不兴,盗窃乱贼而不作,故外户而不闭,是谓大同。
2、湖心亭看雪张岱(明)崇祯五年十二月,余住西湖。
大雪三日,湖中人鸟声俱绝。
课外古诗四首11

言:说。 春朝:春天。 句解:我却认为秋天要胜过春天。
探究:诗的前两句采用了什么手法?
一二句用对比的手法,即将古人的悲秋和自己的 颂秋进行对比,表现作者乐观豪迈的心情。
晴空/一鹤/排/云上
晴:晴朗。 排:冲破。 句解:晴空万里,一只鹤振翅高飞,冲破云霄。
便引/诗情/到/碧霄
碧霄:蓝天。 句解:于是便把我的诗性引到了蓝天之上。
却话/巴山/夜雨时。
译:再来叙说今天巴山夜雨的情景呢? 评:“巴山夜雨”重出,令人的思绪在现实与想象中 徘徊。
探究:
1、“君问归期未有期”一句中是谁在问谁?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情怀? 是妻子在问丈夫。一问一答,足见夫妻之间的感情真挚。抒发了羁旅之 愁与不得归之苦。 2、“何当共剪西窗烛,却话巴山夜雨时”中“何当”体现出主人公一种 怎样的心情? 体现主人公当时急切回家见妻的心情,突出今夜的心境之郁闷、孤寂和 内心的相思之苦。 3、全诗写了什么内容?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 《夜雨寄北》通过写巴山夜雨景象和诗人对亲友的思念,表达了游子羁 旅巴山的孤寂和思乡之情。
谭嗣同 终古/高云/簇此城, 秋风/吹散/马蹄声。 河流/大野/犹嫌束, 山入/潼关/不解平。
谭嗣同(1865.3.10—1898.9.28) 字复生,号壮飞,湖南浏阳人, 清末政治家、思想家,维新派人士。 戊戌变法“六君子”之一。
终古/高云/簇此城,
译:从古到今,这巍峨的雄关就被白云团团簇拥着,
赏析:“晴空一鹤排云上”中的“排”字?
1. 一个“排”字,“推开”的意思。 2.这句诗“排” 字 写出了孤鹤搏击长空的豪情壮志。 3. 这正是诗人虽遭贬谪,却绝不消沉的顽强意志的生动体现, 抒 发了诗人奋发进取的豪情。
课外古诗四首 秋词等

描绘了一幅与妻子团聚重逢,秉烛长谈,共剪烛花的画面,表 现了诗人此时的孤独、苦闷,表达了诗人对妻子的思念之情。
拓展积累
成语“剪烛西窗”,表思念之情,期待重逢团聚。 思念亲人: 遥知兄弟登高处,遍插茱萸少一人。 马上相逢无纸笔,凭君传语报平安。 思念故乡: 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 乡书何处达?归雁洛阳边。
晚年回到洛阳,任太子宾客,世称“刘宾
客”。早年与柳宗元齐名,世称“刘柳”,
晚年与白居易唱和,世称“刘白”。
该诗是诗人被贬朗州司马时的作
品。永贞元年,唐顺宗即位,任用
王叔文改革朝政,刘禹锡也参加了
创 作
这场革新运动。但革新遭到宦官、 藩镇、官僚势力的强烈反对,以失 败而告终。顺宗被迫退位,王叔文
背
赐死,刘禹锡被贬。
拓展积累
秋风萧瑟,洪波涌起。(曹操) 秋风万里动,日暮黄云高。(岑参) 万里悲秋常作客,百年多病独登台。(杜甫) 多情自古伤离别,更那堪冷落清秋节。(柳永) 何处合成愁,离人心上秋。(吴文英)
课堂检测
1、诗中赞美秋景胜春光的诗句是: 2、诗中表达诗人豪迈乐观之情的诗句 是: 3、请写出连续两句描写秋天的古诗文 名句?
躺卧不起, 十一月四日风雨大作
形容老病。 僵卧孤村不自哀, 尚思为国戍轮台。
守卫边关。轮台,古地名,在今新疆轮台南, 汉王朝曾在此屯守。这里指边关。
尽管病卧在孤寂的荒村里,但我并不为自己的处境感到哀 伤,心里仍然想的是为国家守卫边关。
十一月四日风雨大作
夜深,夜 色将尽
夜阑卧听风吹雨,
铁马冰河入梦来。
何时将要
夜雨寄北
何当共剪西窗烛, 却话巴山夜雨时。
回头说,追述
何时你我才能重聚,秉烛长谈,共剪烛花。那 时我再告诉你今夜我在巴蜀听雨时对你的思念。
初中课内课外古诗大全

初中课内课外古诗大全课内古诗:
1. 《观沧海》曹操
2. 《次北固山下》王湾
3. 《钱塘湖春行》白居易
4. 《天净沙·秋思》马致远
5. 《龟虽寿》曹操
6. 《过故人庄》孟浩然
7. 《题破山寺后禅院》常建
8. 《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李白
9. 《夜雨寄北》李商隐
10. 《泊秦淮》杜牧
11. 《浣溪沙》晏殊
12. 《过松源晨炊漆公店》杨万里
13. 《如梦令》李清照
14. 《观书有感》朱熹
课外古诗:
1. 《秋词》刘禹锡
2. 《早春呈水部张十八员外/初春小雨/早春》韩愈
3. 《望洞庭湖赠张丞相/临洞庭》孟浩然
4. 《走马川行奉送出师西征/走马川行奉送封大夫出师西征》岑参
5. 《从军行》杨炯
6. 《己亥杂诗·其五》龚自珍
7. 《山坡羊·骊山怀古》张养浩
8. 《左迁至蓝关示侄孙湘》韩愈
9. 《卜算子·咏梅》陆游
10. 《送杜少府之任蜀州/送杜少府之任蜀川》王勃
11. 《南乡子·登京口北固亭有怀》辛弃疾
12. 《赠从弟》刘桢
13. 《长歌行》佚名
14. 《观刈麦》白居易
15. 《望江南·梳洗罢》温庭筠
16. 《关雎》佚名。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晚年回到洛阳,任太子宾客,世称“刘宾
客”。早年与柳宗元齐名,世称“刘柳”,
晚年与白居易唱和,世称“刘白”。
该诗是诗人被贬朗州司马时的作
品。永贞元年,唐顺宗即位,任用
王叔文改革朝政,刘禹锡也参加了
创 作
这场革新运动。但革新遭到宦官、 藩镇、官僚势力的强烈反对,以失 败而告终。顺宗被迫退位,王叔文
背
赐死,刘禹锡被贬。
描绘了一幅与妻子团聚重逢,秉烛长谈,共剪烛花的画面,表 现了诗人此时的孤独、苦闷,表达了诗人对妻子的思念之情。
拓展积累
成语“剪烛西窗”,表思念之情,期待重逢团聚。 思念亲人: 遥知兄弟登高处,遍插茱萸少一人。 马上相逢无纸笔,凭君传语报平安。 思念故乡: 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 乡书何处达?归雁洛阳边。
想象
何当共剪西窗烛, 虚实 却话巴山夜雨时。 结合
诗中两次提到巴山夜雨,请分别予以解释。 第一个巴山夜雨是写实,渲染凄凉悲伤寂寥的气氛;第二个 巴山夜雨是写虚,是想象与妻子重逢团聚,突出的是重逢的 温馨与喜悦。
炼字炼句(赏析)
想象
何当共剪西窗烛, 虚实 却话巴山夜雨时。 结合
后两句诗描绘了一幅怎样的画面?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
夜雨寄北 李商隐 君问归期未有期, 巴山夜雨涨秋池。 何当共剪西窗烛, 却话巴山夜雨时。
夜雨寄北 李商隐
君问/归期/未有期, 巴山/夜雨/涨秋池。 何当/共剪/西窗烛, 却话/巴山/夜雨时。
你,指妻子王氏。 夜雨寄北
君问归期未有期, 巴山夜雨涨秋池。
秋天的池塘
当你问我回家的日期,但我却无法确定这个日 期。今晚巴蜀下着大雨,雨水涨满了秋天的池 塘。
并想象重逢,表达了诗人期待早日与妻子想见 的愿望。
炼字炼句(赏析)
对比
情景交融
君问归期未有期, 点名时间 巴山夜雨涨秋池。 渲染气氛
从表现手法角度赏析“君问归期未有期”的表达效果。 这句诗运用对比的表现手法,把问归期的满怀希望和未有期的无 限失望做对比,突出双方互相思念之深之苦。
炼字炼句(赏析)
本诗通过描写诗人对秋天的与众不同的感受,
赞美了秋天的开阔明丽,表达了诗人乐观的态 度和不屈的斗志。
炼字炼句(赏析)
议论
开篇 点题
自古逢秋悲寂寥, 起笔
对比
我言秋日胜春朝。
直抒 胸臆
论证
前两句通过将前人的悲秋与自己的赞秋作对比,直接 表达诗人的自信与乐观豁达的心境。
炼字炼句(赏析)
晴空一鹤排云上, 便引诗情到碧霄。
诗歌的后两句描绘了一幅怎样的画面?它们蕴含了作者怎样的人生观?
描绘了一只鹤在万里晴空凌云飞越、遨游云霄 的开阔别致景象。尾句一个引字表现了诗人乐 观的态度和不屈的斗志。
炼字炼句(赏析)
晴空一鹤排云上, 便引诗情到碧霄。
诗诗歌第三句“晴空一鹤排云上”中“排”字的表达作用?
“排”,在这里“推开”的意思,生动形象地写出 白鹤一飞冲天,仿佛冲破白云阻隔的气势,表 达了诗人乐观的态度和不屈的斗志。
晴空一鹤排云上,
便引诗情到碧霄。
蓝天
晴空万里,一只白鹤推开白云直冲云霄,也激 发我的诗兴飞向晴空万里。
思考:这里的白鹤仅仅指白鹤吗?
秋词(其一)
思考:本诗的主题思想,
自古逢秋悲寂寥,结合作者当时的处境。 我言秋日胜春朝。 晴空一鹤排云上, 便引诗情到碧霄。
自古以来,每到秋天,人们总是感叹它的萧条
主题思想
拓展积累
秋风萧瑟,洪波涌起。(曹操) 秋风万里动,日暮黄云高。(岑参) 万里悲秋常作客,百年多病独登台。(杜甫) 多情自古伤离别,更那堪冷落清秋节。(柳永) 何处合成愁,离人心上秋。(吴文英)
课堂检测
1、诗中赞美秋景胜春光的诗句是: 2、诗中表达诗人豪迈乐观之情的诗句 是:
3、请写出连续两句描写秋天的古诗文 名句?
课外古诗四首秋词等
秋词(七言绝句)
yǔ xī
刘 禹锡
刘禹锡(772—842),字梦得,中国
诗
唐朝中晚期著名的文学家、哲学家,他 的诗歌反映社会现实,格调清新,韵律
人
优美,有“诗豪”之称。曾任监察御史,
简
政治上主张革新,是王叔文派政治革新 活动的中心人物之一。后来“永贞革新”
介
失败,被贬为朗州(今湖南常德)司马。
秋词(其一) 刘禹锡
自古/逢秋/悲寂寥, 我言/秋日/胜春朝。 晴空/一鹤/排云上, 便引/诗情/到碧霄。
秋词(其一) 冷清萧条
自古逢秋悲寂寥, 我言秋日胜春朝。 春天
自古以来,每到秋天,人们总是感叹它的萧条 空寂,我却认为秋天远远胜过春天。
“何处合成愁,离人心上秋”;“夕阳西下,断
秋词(其一一
生处于牛李党争的夹缝之中,很不得志。
年仅四十六岁,就怀着报国无门的悲愤
离开人世。
创
这首诗是李商隐留滞巴蜀(今四
作 背
川省)时寄怀长安亲友之作。因为 长安在巴蜀之北,故题作《夜雨寄 北》。按照通行说法,这首诗是寄
景 给妻子的。
期: qī 涨: zhǎng 烛: zhú
秋词(其一) 刘禹锡
自古/逢秋/悲寂寥, 我言/秋日/胜春朝。 晴空/一鹤/排云上, 便引/诗情/到碧霄。
夜雨寄北 (七言绝句)
李商隐
李商隐,字义山,号玉谿生、樊南生,
诗
中国唐朝晚唐时期最出色的诗人,和杜 牧合称“小李杜”,与温庭筠合称为
人
“温李”。他的诗构思新奇,风格秾丽,
简
尤其是爱情诗和无题诗写得缠绵悱恻, 优美动人,广为传诵。但部分诗歌用典
何时将要
夜雨寄北
何当共剪西窗烛, 却话巴山夜雨时。
回头说,追述
何时你我才能重聚,秉烛长谈,共剪烛花。那 时我再告诉你今夜我在巴蜀听雨时对你的思念。
夜雨寄北
思考:本诗的主题思想
君问归期未有期, 巴山夜雨涨秋池。 何当共剪西窗烛, 却话巴山夜雨时。
当你问我回家的日期,但我却无法确定这个日
主题思想
本诗通过描写诗人诗人在巴山夜雨时思念妻子
景
刘禹锡被贬朗州时,是34岁。正
感到春风得意,却被赶出朝廷,其
苦闷可想而知。但诗人在遭受沉重
打击后,没有消沉下去。他这个人
求异心理很强,做事想与众不同,
不肯人云亦云。
寂寥:jìliáo 春 朝:zhāo 鹤:hè
碧霄:bì xiāo
秋词(其一) 刘禹锡
自古逢秋悲寂寥, 我言秋日胜春朝。 晴空一鹤排云上, 便引诗情到碧霄。
课堂检测
1、诗中写思归不得的愁苦之情的句子是: 2、诗中写未来欢聚的向往之情的句子是: 3、请写出连续两句思念亲人的古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