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近自然 走进自然
走进自然作文11篇(1)(精选)

★走进自然作文11篇当厌倦了枯燥的学习生活的时候,当春天生机盎然的展现在我们面前的时候,“春游”这个词语在沉默了近十年的时候,又重新被领导提起,被老师们想起。
于是,在做好周密的安全工作措施之后,我们今天春游了,去亲近大自然了。
一路上,说说笑笑,好热闹。
一路上,闻着花香,呼吸着青草味儿,好惬意。
一路上,彼此分担背包,好温暖。
一路上,互相鼓励加油,好幸福。
在行进了近三个小时的时候,我们终于到达目的地,很多孩子早就累得不行了,更何况背上还背着丰富的午餐。
可是孩子们是第一次参加这样的活动,显得很是兴奋。
吃吃喝喝,三人一组,两人一块,分享着美食,分享着友谊,分享着快乐。
在密密的树荫下,来时的疲惫一扫而光,有的只是清爽。
吃好了,喝足了,朝天躺下,看松树枝上的松针,看透过松针缝隙洒下的太阳光,然后静静地聆听大自然的心跳,也会沉沉入睡,梦见自己和大自然融为一体,身体在扩大,灵魂在飘升,成为一个巨人。
可是也有遗憾,遗憾之前没有计划准备好,遗憾懒散的工作态度,没有和孩子们一起尽情地玩些有意义的活动,哪怕是击鼓传花,都没有做。
难道在孩子们眼里,春游就是吃吃喝喝,虽然他们能够找到很多好玩的方式,但毕竟不具备可观性。
不过,就让孩子们自己痛痛快快地玩一次,觉得也很合乎民心民意。
确实有点累,明天一定让孩子们用一个词语表达表达今天春游的感受,是否如我一样,累并快乐着。
今天是星期天,我和爸爸一起到奶奶家去玩。
在去奶奶家的路上,我看到那桃花一朵紧挨着一朵,挤满了整个枝丫,它们像一群群顽童,像一片片胭脂,又像是一朵朵云霞。
一团团,一簇簇,树枝都压弯了腰,正应了一句诗“桃花一簇开无主,可爱深红爱浅红?”梨树也不甘示弱,一株一株的就像是地下冒出来的一个又一个的喷泉,而那花朵,就像是雪白的浪花儿。
微风乍起,一朵朵梨花宛如穿着一身白色裙子的玉女翩翩起舞,又像点点繁星在闪烁。
到了奶奶家,池塘边的柳树经过一场风雨后,像一位玉女,亭亭玉立,那么清新,那么雅致。
走进自然作文7篇

走进自然作文7篇(经典版)编制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核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批人:__________________编制单位:__________________编制时间:____年____月____日序言下载提示:该文档是本店铺精心编制而成的,希望大家下载后,能够帮助大家解决实际问题。
文档下载后可定制修改,请根据实际需要进行调整和使用,谢谢!并且,本店铺为大家提供各种类型的经典范文,如活动总结、个人总结、心得体会、报告大全、工作计划、事迹材料、应急预案、教学资料、作文大全、其他范文等等,想了解不同范文格式和写法,敬请关注!Download tips: This document is carefully compiled by this editor. I hope that after you download it, it can help you solve practical problems. The document can be customized and modified after downloading, please adjust and use it according to actual needs, thank you!Moreover, our store provides various types of classic sample articles, such as activity summaries, personal summaries, insights, report summaries, work plans, deeds materials, emergency plans, teaching materials, essay summaries, and other sample articles. If you want to learn about different sample formats and writing methods, please pay attention!走进自然作文7篇提前列好提纲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理清文章的逻辑关系,使得作文更具有条理性和连贯性,只有通过表达真实感受作文才能更好地传递作者想要表达的信息和意义,以下是本店铺精心为您推荐的走进自然作文7篇,供大家参考。
关于远离城市喧嚣,亲近自然的作文

关于远离城市喧嚣,亲近自然的作文
《走进自然》
在城市里待久了,总觉得自己像是被关在一个大笼子里,每天被各种噪音和匆忙的人群包围着。
于是,我特别渴望能远离这一切,去亲近一下大自然。
记得有一次,我终于有机会去到了一个小乡村。
刚到那里的时候,我就深深地吸了一口气,那清新的空气啊,仿佛一下子就把我身体里的污浊之气都给替换掉了。
我沿着一条小路往前走,路两旁是绿油油的稻田,风吹过来,那些稻子就像是在跳舞一样,特别好看。
我继续走着,走到了一条小河边。
河水清澈见底,能看到小鱼小虾在里面欢快地游来游去。
我忍不住蹲下身子,想要伸手去捉一条小鱼,可是它们太机灵了,我还没碰到水呢,它们就“嗖”地一下游走了。
我干脆就坐在河边的石头上,看着河水静静地流淌,听着鸟儿在枝头歌唱,那一刻,我感觉自己的心都变得特别宁静。
不知不觉,太阳慢慢西斜了,天边出现了绚丽的晚霞。
那晚霞的颜色可真美啊,红的、橙的、黄的、紫的,交织在一起,就像是一幅美丽的画卷。
我就那么呆呆地看着,直到夜幕降临,星星一颗一颗地冒了出来。
在乡村的那一天,让我真正感受到了大自然的魅力。
没有城市的喧嚣,没有车水马龙,有的只是那份宁静和美好。
从那以后,我就下定决心,以后一定要多找机会走进大自然,去享受那份独特的惬意。
现在,每当我在城市里感到疲惫和烦躁的时候,我就会想起那次在乡村的经历,那片宁静的天地,仿佛在召唤着我,让我再次远离城市的喧嚣,去亲近自然。
走进自然活动方案

走进自然活动方案引言随着现代社会的高压生活和快节奏的工作节奏,大家越来越注重寻求放松身心的方式。
很多人发现,与大自然亲密接触是一种有效的方式,能够帮助缓解压力、恢复精力并提升整体幸福感。
本文将介绍一些走进自然的活动方案,帮助读者通过亲近自然环境的方式享受健康与快乐。
一、户外徒步旅行户外徒步旅行是一种非常受欢迎的走进自然的活动方式。
通过徒步旅行,人们可以远离城市的喧嚣和压力,享受大自然的美景和宁静。
在徒步过程中,身体会得到锻炼,心情也会得到放松。
徒步旅行可以选择不同的路线和难度级别,适合各种体能水平的人参与。
为了确保安全,徒步旅行前应做好准备工作,包括了解行进路线、天气条件和准备必要的装备等。
还应加强体能锻炼,保持良好的体力状态。
同时,要注意环保,不破坏自然环境,不乱扔垃圾,尽量减少对自然的干扰。
二、露营露营是另一种能够让人与自然亲密接触的活动。
无论是在森林、海滩还是山顶,露营都能让人们近距离感受大自然的美丽与力量。
在露营中,人们可以搭建帐篷,生起篝火,与朋友或家人一起度过难忘的时光。
为了安全并享受此活动,露营前需要选择适当的露营地点,并了解当地的规章制度。
同时,要做好准备,包括带上所需的装备和食物等。
在露营过程中,应保持环境整洁,不留下任何垃圾和痕迹。
三、野外拓展活动野外拓展活动是一种结合大自然和团队合作的活动方式。
通过野外拓展活动,人们可以锻炼自己的身体素质和团队合作能力,并在与大自然互动的过程中提升情商和智力。
常见的野外拓展活动包括攀岩、绳索挑战、沙漠穿越等。
这些活动都需要参与者之间合作默契,共同面对挑战和克服困难。
通过这些活动,人们可以学会相互信任、沟通和协作,提高团队的凝聚力和效率。
在参与野外拓展活动前,需要接受相关的培训和安全指导,确保自身和团队成员的安全。
参与者应穿着舒适合适的衣物,并备好必要的装备。
结论走进自然活动方案对人们的身心健康和幸福感有着重要的影响。
通过参与户外徒步旅行、露营和野外拓展活动等,人们可以放松身心,远离城市的喧嚣和压力。
走进自然作文600字3篇

走进自然作文600字3篇走进自然作文600字篇1自然就像一本书,它包含很多的学问和无穷的神秘,等着我们去探究,讨论。
走进自然,你会看到很多绿色,为大地穿上一件绿衣,它们是草。
草虽然很不起眼,但是它坚韧的生命力让我震撼。
它弱小而平凡,任何地方都能够瞧见它们的踪迹。
无论人们怎样践踏,无论遇到什么风险,它总是毫不畏惧。
即使是秋天,草已枯黄,可一到春天,它们又会破土而出,这不禁让我想起白居易的诗:“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
”走进自然,我理解自然。
走进自然,你会闻到一股香气,你知道这香气是谁的杰作?对,它们源于它们的制造者——花儿。
花儿五颜六色,给大地的绿衣裳绣上一朵朵小花。
要是没有它们,那大地岂不是会变得很单调吗?它们总是悄悄地开放自己,悄悄地凋谢自己。
在不远处,我观察一些清洁工人正在清扫卫生。
他们悄悄无闻,为人类做出奉献。
我想,他们所具有的品行,不正是野花们的品行吗?他们散在草丛里,像眼睛,像星星,还眨呀眨的。
它们凋谢后,又回到大地,回报大地对它们的滋润,这让我又想起龚自珍的一句诗:“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
”走进自然,我解自然。
走进自然,你会听到潺潺地流水声。
是的,这是小溪的杰作。
它们有目的的奔流着,不分昼夜。
它们坚持不懈,奔向大海的怀抱。
每一个石头,每一堆泥沙,都能阻挡它们的前进。
但是它们不怕,始终向前,最终能到达目的地。
我们中同学,不正是要学习它们那不怕困难险阻,勇往直前的精神吗?古话说得好:“千淘万路虽辛苦,吹尽狂沙始到金。
”走进自然,我读懂自然。
走进自然,亲近自然,让我们一起去探究自然吧!走进自然作文600字篇2我们吃过午饭,和同学们开车到了“小鸟天堂”。
这里远离了城市的喧嚣,告辞了城市的繁华,却有着大自然独有的韵味。
走过石子路,映入眼帘的是一座被江水环围着的“绿色小岛”。
走近扶栏,向远眺去。
那是简直一片森林啊!这么大,这么壮,这么绿的榕树,就坐卧在这秀丽的江面上,它葱葱笼笼地生长着,让人根本看不到它的枝干,它用它那蓬勃的绿叶向大家展现着它的青春。
片段作文--亲近自然

偏离要求 空发感慨
习作病例
• “天空没有飞过的痕迹,但我已经努力飞过,四面 八方把一切释放,东南西北不慌不乱,就这么自然, 我已经飞过在风里,在大雨里,想什么飞自由的飞,
就没这有么具自体然内,容就这么自然。”每当听到孙燕姿的这
首《自然》时,一股奇怪的想法油然而生——化作 一只飞鸟,离开这喧闹的城市,去亲近自然,拥抱
乱。
• 看到它们时,我总认为空气中弥漫着花香,可我仔 细闻过,它并不香。只有一种野草味,
• 只是野草味,而不是花香。 • 或许那一次是我鼻子出问题了,没有闻到它的香, • 因为我看见它在释放自己的香气!
逻辑混乱、拖泥带水
习作病例 • 走出家门没多久,眼前便出现了一片苍翠的竹林,
这是上天给我们的恩赐,是我们儿时的乐园,不 知道已经多久没到里面去过了。这熟悉而又陌生 的感觉让我不知不觉向它靠近。更近了,微风带 着缕缕竹香和水汽迎面扑来。还是这个味道和那 时一样,我不由加快了脚步。到了,上下打量, 竹林中的竹已不是当年的竹,然而这些才长出来 的新竹却还是和当年的一样,在那墨绿的竹节上, 我仿佛看见了当年留下的手留。林中的鸟儿快乐 的歌唱着,欢饮我回来。踏着地上的落叶,沉浸 在这片绿色的海洋中,我仿佛回到了母亲的怀抱, 我的心也变得宁静。 喧宾夺主、中心不突出
• 我更喜欢秋日的竹,在奶奶家的后面就是一片竹林, 远远望去如一片绿色的海洋,微风过处,霎时间像 一层层滚滚的波涛传到竹林的尽头。竹大约有十多 米高吧,一节节地从地面延伸到高处,它修长的枝 干,弯曲的竹稍,使它变成了一个着着绿装,亭亭 玉立的羞涩的小美女。我记得小时候,我常常用竹 叶做成一只只小船,然后把它放在水里划啊划…
• 让我们亲近自然,寻找心灵归属地浮吧光。掠影,把玩不透
亲近大自然的唯美句子

亲近大自然的唯美句子
1、夕阳总会落在你身上你也会快乐一场。
2、好好感受一下大自然的气息,享受美好生活!
3、上帝,造就了人类,造就了大自然。
让人类有,四季之美的享受。
4、春天里的气息,感受大自然是多么的美好。
给人一种向往自由的憧憬。
5、生活不该千篇一律,偶尔家中增添一点绿色,享受大自然的清新气息。
6、走进大自然,在欢笑中,在观察中,在触摸中,寻找美的踪迹,感受大自然的魅力。
7、到处是郊游踏青的人群有老年人的慈爱满意有情人的欢乐开怀有孩子的天真笑容。
8、感受大自然的恩赐…纯天然无污染的野餐。
有时真的需要勇气一把才能潇洒走一回。
9、亲近白马湖的水,与花海拥抱,与快乐同行,充分享受着大自然带来的轻松与惬意,不亦乐乎!
10、晚点了接近两个小时的列车终于到站了,美美的洗个澡,享受着大自然的微风,安稳的睡一觉。
幼儿园教育随笔:走进大自然

幼儿园教育随笔:走进大自然生活在县城的孩子很少有机会亲近大自然,为此,我们班组织了“走进自然”系列体验活动,我和孩子们一起走进菜园,走进农田,亲近自然,一起欣赏秋天美丽的景色,体验秋天丰收的喜悦。
一进菜园,孩子们就被各种各样的蔬菜吸引住了,他们一边看,一边兴奋地说个不停。
“原来我们吃的萝卜是埋在地下的。
”㈠陕来看,西红柿是长在‘小树’上的呀! ”“哦,黄瓜是在架子上长的。
”“这一排排整齐的‘小草’就是韭菜啊。
”……孩子们在听完农民伯伯的讲解后,认识了各种蔬菜,还知道了蔬菜在生长过程中,不仅要栽种、拔草、浇水、施肥,还要除虫、授粉、搭架等等。
这既增长了孩子们的知识,也使他们懂得了蔬菜是在农民伯伯经过辛苦的劳动中才慢慢长大的。
随后,孩子们在农民伯伯的指导下,体验了蔬菜采摘的乐趣。
看着自己采摘的蔬菜,孩子们脸上都洋溢着快乐的笑容。
我们又带孩子们去田问认识了大豆、花生、玉米、棉花等农作物。
在回来的路上,孩子们还沉浸在田间的快乐之中,在车上说个不停。
“我刚才摘的西红柿真大。
”“我掰的玉米上面长着红红的‘胡子’。
”“棉花摸上去软软的,感觉真好。
原来我们的衣服就是用它做的。
”“农民伯伯每天都要照顾蔬菜,给它们浇水、施肥、捉虫子,他们太辛苦了。
”“对,农民伯伯太辛苦了,我们可不能浪费粮食。
”“我爸爸说过了,剩下的饭菜不能随便倒掉,浪费是可耻的。
”……一直到幼儿园,孩子们还在叽叽喳喳说个不停。
下了车,小墨涵跑到我身边问:“老师,我们什么时候还去呀? ”“为什么还要去? ”“因为今天我看到了长在地里的蔬菜,还摘西红柿、掰玉米,我今天太高兴了。
”“好,以后有机会还带你们去。
”“一饭一粥,当思来处不易,一丝一缕,恒念物力维艰。
”通过这次系列体验活动,既开阔了孩子们的眼界、增长了知识和见识,让他们体验了丰收的快乐,萌发出对生活和大自然的热爱之情,又使孩子们体验了劳动的辛苦,认识到粮食来之不易,增强了他们的节约意识,收到了活动的预期效果。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亲近自然走进自然
——远离“自然缺失症”
美国作家理查德•洛夫在《林间最后的小孩——拯救自然缺失症儿童》一书中提到的一个术语——自然缺失症。
所谓自然缺失症,其实并不是一种需要医生诊断或需要服药治疗的病症,而是当今社会一种危险的现象,即儿童在大自然中度过的时间越来越少,从而导致了一系列行为和心理上的问题。
虽然词是新词,但是对于很多家长和教育者来说,这已经是个老生常谈的问题了。
现在“吃过猪肉没见过猪跑,分不清五谷,辨不出花草,认不出飞鸟走兽”的不只是城里孩子。
但人们提到这些事情,却往往只是感慨而已,似乎也默认了这是社会发展进步不可逆的趋势:一代比一代生活得更好,无需和自然打交道了。
但是理查德•洛夫用“自然缺失症”这样似乎耸人听闻的词来告诉公众,这并不是一件可以一笑而过的事情。
因为自然并不只是一个任人类索取的资源集合体,同时也是人类生存所依的力量,是一切美的源泉,想象力的终极,科学的无穷尽。
和自然断裂,不仅会让下一代失去对生命的体察,更会让人生病——失去支撑内心的力量。
如同洛夫在他的著作《林间最后的小孩——拯救自然缺失症儿童》中指出的,“孩子就像需要睡眠和食物一样,需要和自然的接触”。
书中引用的很多研究表明,如果没有与自然的接触,没有在自然中学习、探索、体验的经历,孩子的感觉和知觉都会受到影响,容易变得孤独、焦躁、易怒,在道德、审美、情感、智力成长中有所缺失。
洛夫发出警告:现代社会中越来越多的孩子正逐渐被钢筋水泥、电源插座和互联网所包围,充斥在生活中的多媒体产品在不知不觉地钝化着孩子的感知力、想象力和思考力,孩子幼小的心灵对生命的敏感和敬畏也濒于苍白。
不再理解食物的来源,不再认识家乡的动植物,不再对家乡的地理感兴趣。
自然缺失症还导致了“抑郁儿”、“小胖墩儿”的增多……现实生活中,“自然缺失症”人群已经从儿童扩展到了成人。
来自中国台湾的环保专家李伟文的观点则更为痛切:“如果孩子们从没有被自然感动过,长大后会如何看待其他生命?如果孩子们从未有接近土地的体验,长大后会如何对待我们的自然环境?如果这些没根的孩子长大,开始主导未来,我们又会走向何处?”
儿童的“去自然化”已经到了危险的地步,拉近生活与自然的联结,让孩子在真实的世界里学习,成为教育面临的重大挑战。
作为新世纪的自然之友、自然之子,理想的状态应是生存在大自然和互联网之中,成为一个保持自然属性的地球村村民。
网络应当是我们更密切地走进社会、走进自然的桥梁和纽带,而不是
封锁和屏蔽。
我们需要重建与自然的联系,归真返璞,正本清源;需要不断地走进自然,热爱生命,热爱动物和植物;需要使城市更加自然和野性盎然;需要重温这样的至理名言:爱默生说“培养好人的秘诀就是让他在大自然中生活。
”蕾切尔.卡逊说“那些感受大地之美的人,能从中获得生命的力量,直至一生。
”
自然缺失症在国内也正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
上海市相关机构曾举办了自然缺失症研讨会,发布了《城市中的孩子与自然亲密度调研报告》。
报告指出,在受调查的1300多名儿童中,12.4%的孩子具有自然缺失症的倾向,如注意力不集中,情绪调节能力和环境适应能力较差,对大自然缺乏好奇心。
造成自然缺失症的原因主要有:父母阻碍儿童在户外玩耍,可供玩耍场地的减少,以及电子产品的日益盛行(电子媒介给人们的体验是间接的、替代的、失真的,而且是单一形式)。
其实“自然缺失症”一点都不难治,只要走出屋门,来到户外,大自然自有其强大安心的力量,让躁动的心灵变得平静沉稳。
玩泥巴,跳水洼,捡石头,听鸟叫,跑、跳、追……甚至什么都不做,一切交给自然就好(有人会说“土壤是脏的,里面有细菌”。
其实除去一些必要的安全考虑,很多顾虑都是不必要的。
)真正的体验自然应该是将人看做自然的一部分,而不是将人作为自然的旁观者。
而要让孩子对“自然缺失症”说不,还需要家长和教育者的的用心和爱护。
对自然的向往和追求,是人缘于内心的本能。
追求与自然的和谐亲近,探索自然的博大与奥秘,也是孩子们应有的“福利”。
作为儿童的同路人,教师、父母以及所有的成年人,我们应鼓励和支持孩子的“探险”。
给孩子相应的空间和自由,让他们按照自己的想法去学习,在自然中体验。
可能在家长和教师看来,孩子只是在翻来覆去地弄那颗石子,或者不停地挖一个泥坑,或者只是把草叶捏来捏去,看上去没什么“建设性”,但其实这正是孩子自我学习和认知的开端。
要知道,在自然中遍布着“活动零件”,比如石头、树叶、草棍,看似简单,但却比人工设计的遥控汽车、飞机更能激发想象和创造力。
学校教育中,与自然联系密切的是《科学》学科,各个年级都有亲近自然的教学内容,而任教科学的教师,在教授这样的内容时,可以将孩子们带出教室,让他们置身于自然中,带着他们看动物、种植物、养蚕、看星星、拍月亮,把对自然的爱传达给孩子们。
面对不可阻挡的城市化潮流,我们可以做出自己的选择。
希望我们的下一代不要成为“林间最后的小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