机械原理发展现状与趋势

合集下载

浅析机械原理课程教学改革与实践

浅析机械原理课程教学改革与实践

浅析机械原理课程教学改革与实践机械原理课程教学一直是工程类专业中的重要一环,它涉及到机械结构与工作原理的研究,是工程技术人员必备的基础知识。

随着时代的变迁和科技的发展,传统的机械原理课程教学已经不能满足现代工程技术的需求,因此需要对机械原理课程进行教学改革与实践,以适应新时代的要求。

一、机械原理课程教学现状1. 传统的机械原理课程教学存在问题传统的机械原理课程教学通常以理论为主,实践为辅,学生大多只停留在书本知识的了解和掌握,缺乏真正的动手能力和实际操作经验。

而且,传统的教学方式缺乏趣味性,学生容易产生学习厌倦情绪,导致教学效果不佳。

2. 机械原理课程与现代工程技术的需求脱节随着科技的不断进步和工程技术的不断发展,机械原理课程的教学内容与现代工程技术的需求之间出现了脱节现象。

传统的机械原理课程教学内容滞后,无法及时跟进新技术的发展,严重制约了学生的知识更新和应用能力的培养。

1. 引入案例教学法针对传统教学方式缺乏趣味性的问题,可以引入案例教学法,将理论与实践结合起来,通过真实的案例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过程,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参与度,提高教学效果。

将案例教学法运用到机械原理课程教学中,可以让学生更加深入地理解和掌握课程内容,培养他们的动手能力和实际操作经验。

2. 开展实践教学3. 推进课程内容更新与优化为了使机械原理课程教学更符合现代工程技术的需求,需要不断更新与优化课程内容。

及时引入新的科技成果和研究成果,将最新的理论知识融入到教学中,使学生能够跟进时代的步伐,了解和掌握最新的工程技术知识,提高他们的综合应用能力和创新能力。

4. 创新评价方式传统的机械原理课程教学评价方式多为笔试形式,这种评价方式往往无法全面地反映学生的综合能力和实际操作能力。

可以探索新的评价方式,例如开展实践性评价、项目评价等,从多个角度全面地评价学生的学习情况和实际能力,促进学生全面素质的培养。

1. 教师要持续学习和更新知识教师是教学改革与实践的主体,他们要不断学习新知识,更新自己的教学理念和方法,与时俱进,不断提高自己的教学水平和能力。

孙桓《机械原理》笔记和课后习题(含考研真题)详解-第一章至第三章【圣才出品】

孙桓《机械原理》笔记和课后习题(含考研真题)详解-第一章至第三章【圣才出品】

第1章绪论1.1复习笔记一、本课程研究的对象及内容1.本课程研究的对象本课程研究的对象是机械,机械是机器和机构的总称。

(1)机构是用来传递与变换运动和力的可动装置。

(2)机器是根据某种使用要求而设计的用来变换或传递能量、物料和信息的执行机械运动的装置,机器都是由各种机构组合而成的。

2.本书研究的内容本书研究的内容是有关机械的基本理论问题,具体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机构结构分析的基本知识;(2)机构的运动分析;(3)机器动力学;(4)常用机构的分析与设计;(5)机械系统的方案设计。

二、学习机械原理课程的目的(1)机械工业是国家综合国力发展的基石,本课程是机械类专业的重要基础课程而且本课程的内容是有关机械的基础知识。

(2)为了创造出满足人们需求的新产品,需要创造型人才,而机械原理课程在培养机械方面的创造型人才中将起到不可或缺的重要作用。

三、如何进行机械原理课程的学习(1)搞清基本概念,理解基本原理,掌握机构分析和综合的基本方法。

(2)明确机械原理课程中对机械的研究的两大内容:①研究各种机构和机器所具有的一般共性问题;②研究各种机器中常用的一些机构的性能及其设计方法,以及机械系统方案设计的问题。

(3)培养自己运用所学的基本理论和方法去发现、分析和解决工程实际问题的能力,着重培养自己的创新精神和能力。

(4)坚持科学严谨的工作作风,认真负责的工作态度,讲求实效的工程观点。

四、机械原理学科发展现状简介现代机械的发展日新月异,对机械提出的要求越来越苛刻。

为适应生产发展的需要,当前在各类型机构和机械驱动方面的研究上取得了很大的进展。

在机械的分析和综合中日益广泛地应用了计算机并加强了对机械的实验研究。

总之,作为机械原理学科,其研究领域十分广阔,内涵非常丰富。

1.2课后习题详解本章无课后习题。

1.3名校考研真题详解本章内容只是对整个课程的一个总体介绍,基本上没有学校的考研试题涉及到本章内容,读者简单了解即可,不必作为复习重点,所以本部分也就没有选用考研真题。

大学本科专业(机械类-机械工程)

大学本科专业(机械类-机械工程)

大学本科专业(机械类-机械工程),该专业所学具体内容、发展方向以及就业前景大纲:一、引言1.研究背景及目的2.研究现状与意义二、机械工程专业概述1.机械工程专业简介2.机械工程专业所学具体内容3.机械工程专业学习难点分析三、机械工程专业发展方向1.机械设计与制造方向2.机械电子与控制方向3.机械工程材料与应用方向四、机械工程专业就业前景1.机械工程专业就业行业概览2.机械工程专业就业前景分析3.机械工程专业就业市场需求分析五、机械工程专业教育改革1.机械工程专业教学模式改革2.机械工程专业实践教学改革3.机械工程专业课程设置改革六、结论1.研究成果回顾2.机械工程专业发展趋势预测3.策略建议摘要:本文主要探讨大学本科专业(机械类-机械工程),包括其学科基础、专业核心课程、毕业要求和发展趋势、就业前景等方面,旨在为学生、家长和择业者提供有益的参考。

1.学科基础机械工程专业是一种典型的“工科”,其学科基础涉及力学、材料科学与工程、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工程热物理、控制科学与工程等多个领域。

学生需要通过学习这些基础课程,获得传热、传质、传动、力学、材料力学等方面的知识,掌握常见机械零件的设计制造技能。

2.专业核心课程机械工程专业的核心课程包括机械设计、制造工艺、机械制图、自动控制原理、机械电子技术、机械工程热力学、机械动力学、材料科学与工程等。

这些课程通常是机械工程专业各个学期的必修课,是学生进行实践操作和论文写作的基础。

3.毕业要求机械工程专业毕业生需要具备三方面的素质:科学素养、技术素养和人文素养。

科学素养包括基础科学知识和逻辑思维能力,技术素养包括机械工程专业知识、实践操作技能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人文素养包括道德素质、人际交往能力和社会责任感。

毕业生还需要具备扎实的专业知识、较好的英语应用能力、领导力、团队协作意识等。

4.发展趋势机械工程是一门具有广泛应用领域的工科学科,随着科技的不断进步,机械工程在现代制造业、交通运输、航空航天、能源资源、环境保护等领域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机械工程行业现状及发展趋势

机械工程行业现状及发展趋势

机械工程行业现状及发展趋势机械工程行业是指研究和应用机械原理、技术和材料,设计、制造、运行和维护机械设备和系统的学科领域。

机械工程在各个工业领域都扮演着重要的角色,从制造业到交通运输、能源等领域都离不开机械工程的支持。

以下是机械工程行业目前的现状和发展趋势:1. 现状:机械工程行业在全球范围内都具有重要地位,尤其是在制造业中。

随着技术的进步和市场需求的变化,机械工程的应用领域也在不断扩大。

目前,机械工程行业以中国、美国、德国等国家为代表,具有较高的技术水平和市场份额。

2. 发展趋势:a. 智能化:随着人工智能、大数据和物联网等技术的发展,智能化已成为机械工程的重要发展方向。

智能机械设备和系统能够实现自主决策、自动化运行和远程监控,提高生产效率和产品质量。

b. 绿色化:环境保护和可持续发展意识的提高,促使机械工程行业朝着绿色化的方向发展。

节能减排、资源循环利用和环境友好材料的应用将成为发展的重要方向。

c. 个性化定制:随着消费者需求的多样化和个性化趋势的增强,机械工程行业将朝着灵活生产和个性化定制的方向发展。

通过数字化设计和制造技术,能够为不同需求的客户提供定制化的产品或方案。

d. 服务化:机械工程行业将从传统的产品制造向服务业转型。

提供售后服务、设备维护和技术咨询等服务将成为企业的重要收入来源。

e. 国际化:机械工程行业将进一步面向全球市场发展,加强国际合作和交流。

跨国公司将更加注重全球资源配置和市场开拓,同时面临的技术和质量竞争也将加剧。

总的来说,机械工程行业在智能化、绿色化、个性化定制、服务化和国际化方面的发展将是未来的趋势。

随着科技的进步和市场需求的变化,机械工程行业将不断创新和发展,为各个领域的经济和社会发展做出贡献。

机械电子工程行业现状分析及未来发展趋势

机械电子工程行业现状分析及未来发展趋势

机械电子工程行业现状分析及未来发展趋势机械电子工程是指综合了机械工程和电子工程两大学科的交叉学科,其研究范围涉及机械原理设计、电子元器件应用、控制系统与智能化装置等。

随着科技的不断发展,机械电子工程在生产制造、交通运输、医疗保健、军事国防等领域都有着广泛的应用。

在当今经济全球化和信息化的时代,机械电子工程行业也处在快速变革与发展之中。

本文将对机械电子工程行业的现状进行分析,并展望其未来的发展趋势。

一、机械电子工程行业现状分析1. 技术创新驱动行业发展在当今竞争激烈的市场环境下,技术创新成为企业立足市场的关键。

机械电子工程行业也是如此,新材料、新工艺、新设计、新技术的不断涌现,推动着行业的发展与变革。

3D打印技术的应用为机械电子工程带来了全新的设计与制造思路;智能制造技术的发展使得生产过程更加高效、精准、柔性化。

2. 自动化与智能化提升工程效率随着工业自动化水平的不断提升,传统的机械制造行业正逐渐迈向智能制造。

机器人、自动化生产线、智能仓储系统等技术的应用,使得生产效率大幅提升,产品质量得到保障,生产成本得到控制。

智能化设备的应用也为制造企业提供了更多灵活的生产模式,能够更好地适应市场需求的快速变化。

3. 产业融合促进新业态发展机械电子工程行业的发展不仅仅是在传统制造业领域,更多是在产业融合的新业态中。

智能家居、智慧城市、智能交通等领域中,机械电子工程技术的应用愈发广泛。

互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新兴技术与机械电子工程的融合,也为行业带来了新的发展机遇。

4. 人才培养面临挑战随着机械电子工程行业的快速发展,对人才的需求也在不断增加。

当前机械电子工程领域的高端人才相对匮乏,且大多集中在少数头部企业。

整个行业对于创新型、复合型高层次人才的需求十分迫切,而这也成为了当前机械电子工程行业发展的瓶颈之一。

1. 智能制造成为主流随着人工智能、大数据、云计算等新兴技术不断成熟,智能制造将成为机械电子工程行业的主流趋势。

机械原理发展史

机械原理发展史

机械原理发展史3110644214 黄绍样摘要:当今社会机械工业深入到人们生活的各个角落,人类的生活的不断改善也与机械工业的发展紧密相连,可以说今天高度的物质文明是以近代机械工业的飞速发展为基础建立起来的。

为了将机械更好地服务人类,前人就对机械进行了深入的研究和探讨,逐渐形成了富有理论和方法的机械原理学科。

从原始时期人类开始使用简单的机械,到如今的各种高科技产品的不断发展进步,机械原理学科的发展得到不断提高和完善。

关键词:机械工业机械原理理论发展The Mechanical Theory of Development3110644214 ShaoYang HuangAbstract:Today's society Machinery Industry into every corner of people's lives, the continuous improvement of people's lives are closely linked with the development of machinery industry, it can be said that today's high degree of material civilization based on the rapid development of modern machinery industry built on this basis. In order to better serve the mechanical human predecessors mechanical in-depth study and exploration, and gradually formed a rich theoretical and methodological mechanical principles disciplines. From the original time humans began to use a simple mechanical, various high-tech products to the continuous development and progress, the development of the discipline of mechanical principles to continuously improve and perfect. Keywords: Machinery Industry Mechanical principles Theory Developent前言机械原理,研究机械中机构的结构和运动,以及机器的结构、受力、质量和运动的学科。

机械原理学科的现状及发展趋势

机械原理学科的现状及发展趋势

机械原理学科的现状及发展趋势机械原理学科是研究力、运动和相互作用等基本物理规律在机械运动中的应用的学科。

它是机械工程学科的基础,也是工程科学的重要组成部分。

本文将从机械原理学科的现状和未来发展趋势两方面进行探讨。

一、机械原理学科的现状机械原理学科的发展历史悠久,可以追溯到古代。

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和深入,机械原理学科也得到了很好的发展。

目前,机械原理学科已经成为了工程学科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其研究的内容也日益丰富。

机械原理学科的研究领域主要包括静力学、动力学、振动学、弹性力学、塑性力学、流体力学等。

其中,静力学主要研究物体在静止状态下的受力情况;动力学主要研究物体在运动状态下的受力情况;振动学主要研究物体在振动状态下的受力情况;弹性力学主要研究物体在受力后的变形情况;塑性力学主要研究物体在受力后的塑性变形情况;流体力学主要研究液体和气体的流动规律。

机械原理学科的研究内容和研究方法也在不断发展和更新。

随着计算机技术的发展,人们可以更加方便地进行机械原理的计算和模拟。

同时,人们还在不断地探索新的研究领域,如纳米机械、生物力学等。

这些新领域的发展,将为机械原理学科的研究带来更多的机遇和挑战。

二、机械原理学科的发展趋势1. 多学科交叉融合机械原理学科的发展趋势之一是与其他学科的交叉融合。

随着科技的不断发展和社会需求的不断增加,机械原理学科需要与其他学科进行更紧密的合作,以解决更加复杂的问题。

比如,在汽车工程中,机械原理学科需要与电子工程、材料科学等学科进行合作,以研发更加高效、环保的汽车。

2. 数字化与智能化随着计算机技术的不断发展,机械原理学科的研究方法也在不断地更新。

数字化和智能化已经成为机械原理学科的重要发展方向。

通过数字化和智能化技术,可以更加准确地模拟机械原理的运动和受力情况,提高机械系统的效率和可靠性。

3. 绿色化和可持续发展绿色化和可持续发展已经成为当今社会的重要主题,机械原理学科也需要适应这一趋势。

品检机原理和发展趋势

品检机原理和发展趋势

一、引言品检机是一种常见的工业自动检测设备,广泛应用于制造业等领域,用于对产品进行质量检测。

本文将从品检机的原理和分类、发展历程、应用案例、市场现状和未来趋势五个角度来进行阐述,并探讨品检机在未来的发展前景。

二、品检机的原理和分类1、品检机原理品检机是一种用于检测产品质量的设备,其原理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光学原理:品检机利用光学原理对产品进行检测,通过光学传感器对产品进行扫描和分析,检测出产品表面的缺陷、异物、尺寸等问题。

(2).机械原理:品检机通过机械装置对产品进行检测,如利用机械臂对产品进行抓取、旋转、翻转等操作,检测出产品的重量、硬度、形状等问题。

(3).电子原理:品检机利用电子原理对产品进行检测,如利用电子秤对产品进行称重,利用电子计数器对产品进行计数等。

(4).计算机原理:品检机利用计算机原理对产品进行数据处理和分析,通过预设的算法和模型对产品进行判定,判断产品是否合格。

综上所述,品检机的原理是通过光学、机械、电子和计算机等多种技术手段对产品进行检测和分析,从而判断产品是否合格。

2、品捡机分类品检机根据检测原理和应用领域的不同,可以分为以下几种类型:(1).X光品检机:利用X射线技术对产品进行检测,主要用于食品、医药、电子等行业。

(2).金属探测器:利用金属探测技术对产品中的金属杂质进行检测,主要用于食品、制药、化工等行业。

(3).重量检测机:利用重量传感器对产品的重量进行检测,主要用于食品、医药、化工等行业。

(4).视觉检测机:利用图像处理技术对产品进行检测和分析,主要用于电子、汽车、制造等行业。

(5).激光检测机:利用激光技术对产品进行检测和分析,主要用于电子、汽车、制造等行业。

(6).磁粉检测机:利用磁粉检测技术对产品中的表面裂纹、缺陷等进行检测,主要用于金属制品、航空航天等行业。

红外线检测机:利用红外线技术对产品进行检测和分析,主要用于食品、医药、化工等行业。

三、品检机的发展历程品检机作为一种自动化检测设备,其发展历程可追溯到20世纪初期。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机械原理发展现状与趋势【摘要】机械原理学科在发展国名经济发面及其在培养高级机械工程技术人才全局中占有重要地位。

通过应用机构设备使科学技术得到迅速发展。

在各个领域的优化设计使得生产的水平不断提高。

随着生产对技术现代化的要求不断提高,机械原理学科也会继续迅速的得到发展。

关键词:机械原理; 机构;科学技术的发展;优化设计机械原理简介机械原理,研究机械中机构的结构和运动,以及机器的结构、受力、质量和运动的学科。

人们一般把机构和机器合称为机械。

机构是由两个以上的构件通过活动联接以实现规定运动的组合体。

机器是由一个或一个以上的机构组成,用来作有用的功或完成机械能与其他形式的能量之间的转换。

这一学科的主要组成部分为机构学和机械动力学。

不同的机器往往由有限的几种常用机构组成,如燃机、压缩机和冲床等的主体机构都是曲柄滑块机构。

这些机构的运动不同于一般力学上的运动,它只与其几何约束有关,而与其受力、构件质量和时间无关。

1875年,德国的 F.勒洛把上述共性问题从一般力学中独立出来,编著了《理论运动学》一书,创立了机构学的基础。

书中提出的许多概念、观点和研究方法至今仍在沿用。

1841年,英国的R.威利斯发表《机构学原理》。

19世纪中叶以来,机械动力学也逐步形成。

进入20世纪,出现了把机构学和机械动力学合在一起研究的机械原理。

1934年,中国的仙洲所著《机械原理》一书出版。

1969年,在波兰成立了国际机构和机器原理协会,简称IFTOMM。

机构学的研究对象是机器中的各种常用机构,如连杆机构、凸轮机构、齿轮机构、螺旋机构和间歇运动机构(如棘轮机构、槽轮机构等)以及组合机构等。

它的研究容是机构结构的组成原理和运动确定性,以及机构的运动分析和综合。

机构学在研究机构的运动时仅从几何的观点出发,而不考虑力对运动的影响。

1.机器与机构机器是人为实物的组合体,具有确定的机械运动,它可以用来转换能量、完成有用功或处理信息,以代替和减轻人的劳动。

机构是人为实物的组合体,具有确定的机械运动,它可以用来传递和转换运动。

机器与机构二者的联系是:1)机器和机构都是人为实物的组合体,都具有确定的机械运动;2)机器是由机构组成的,简单的机器可能只有一个机构,但一般会有多个机构。

如空气压缩机只含有一个连杆机构,而燃机则含有连杆机构、凸轮机构、齿轮机构等。

机器与机构二者的区别是:单个机构不具有转换能量或完成有用功的功能,而只能传递与改变运动和动力;而机器可以完成有用功、能量转换或处理信息。

机械则是机器和机构的总称。

2.构件与零件构件是组成机构并具有确定运动的单元,零件是指不可再拆分的最小制造单元。

一个构件可以是由一个零件组成,也可以是由若干个不同的零件装配组成,但这些零件间没有相对运动,它们作为一个整体来运动。

构件与零件的区别在于构件是运动的单元,零件是加工制造的单元。

由于机构各构件之间的相对运动与组成构件的零件形状和数量、构件的外形及其截面的形状和尺寸等因素无关;因此,在机械原理课程中机构的分析与综合及机械系统运动方案设计都是以构件为最小单元进行研究的,并用简单的线条和规定的符号来表示构件。

搞清楚这些,学生们在以后学习机构运动简图绘制容时就不会迷惑不解了。

3.运动链与机构特别要强调的是运动链的概念以及它与机构的关系。

运动链是由若干个构件通过运动副连接组成的构件系统。

如果运动链中每个构件至少包含两个运动副元素则各构件形成首末封闭的系统称为闭式链;否则称为开式链。

在运动链中,若将某一构件固定作为机架,并给定另外一个或少数几个构件的运动规律,则运动链中其余构件的运动便随之确定,这种运动链便成为机构。

凡是机构都具有确定的运动。

这一点在目前的多数机械原理教材中都没能阐述清楚机械动力学的研究对象是机器或机器的组合。

研究容是确定机器在已知力作用下的真实运动规律及其调节、摩擦力和机械效率、惯性力的平衡等问题。

按机械原理的传统研究方式,一般不考虑构件接触面间的间隙、构件的弹性或温差变形以及制造和装配等所引起的误差。

这对低速运转的机械一般是可行的。

但随着机械向高速、高精度方向发展,还必须研究由上述因素引起的运动变化。

因而从40年代开始,又提出了机构精确度问题。

由于航天技术以及机械手和工业机器人的飞速发展,机构精确度问题已越来越引起人们的重视,并已成为机械原理的不可缺少的一个组成部分。

1.原始机械在远古时期,人类就创造并使用了杠杆、滑轮、斜面、螺旋等原始单机械。

埃及在修建金字塔的过程中就使用了滚木来搬运巨石。

阿基米德用螺旋将水提升至高处,那就是今天的螺旋式输送机的始祖。

有着悠久文明史的中华民族,在机械方面有许多发明创造,在一些专用机械的设计和应用上都有自己的特色。

如指南车、水排、地动仪等,均有独到之处。

指南车是我国古代的文化瑰宝之一,是古代科技成果的杰出代表。

指南车巧妙利用了齿轮传动机构,不管车子向何方行驶,放于车子上的木人的手臂始终指向南方。

这一发明充分体现了古人伟大的智慧,是中国人民的骄傲。

原始机械仅用人力、畜力和水力来驱动,其功能是减轻人的体力劳动,是动力制约了机械的发展。

2.传统机械18世纪瓦特发明了蒸汽机,揭开了工业革命的序幕。

蒸汽机给人类带来了强大的动力,各种动力驱动的机械如纺织机、车床等如雨后春笋般出现。

19世纪燃机和电动机的发明是又一次技术革命。

在绝大多数场合,电力代替了蒸汽,在机床和纺织机上都安装了独立的电机。

而燃机的发明则为汽车、飞机的出现提供了可能。

与原始机械相比,传统机械具有了自己的“心脏”——动力驱动,其功能不只是减轻人的体力劳动,而且可以替代人的体力劳动。

3.现代机械在20世纪后半叶计算机的发明是科学发展史上划时代的大事。

随着计算机的问世,机器人作为现代机械的典型代表被越来越广泛地应用于工业生产中,承担着许多人们无法完成的工作。

电子技术以及计算机技术与机械的结合使得机械变得越来越自动化,越来越智能化,机器甚至可以在无人操作下正常的运行。

现代机械正向着主动控制、信息化和智能化的方向发展,必将大大改善人类的生产和生活。

与传统机械相比,现代机械具有了自己的“大脑”——控制系统,其功能不只是替代人的体力劳动,而且可以替代人的脑力劳动。

[1]生产的发展促进了机械原理学科的发展。

而学科的发展又反过来为生产的发展提供了有利条件,促进了生产的发展。

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为了更好地满足生产实际的需要和机械自动化的要求,就需要不断创新一些新型机构,因而以机构创新为主要容的机构学得到了迅速发展。

例如多杆多自由度的平面连杆机构、空间机构、各种组合机构(包括各种含有挠性构件的组合机构)、机、电、液一体化的机构都在研究之中,有些已得到应用。

同时机器人、机械手等仿生机械得到较快的发展,包括高温、高压、有毒、有放射性等特殊条件下工作的机器人和机械手。

例如宇宙飞船上用于收回卫星的机械臂;在核电站安装设备的机器人;在深海海底作业的机器人等。

此外,微技术的发展,还创造了一些微型机械。

如可在人的腹腔进行外科手术的手术刀,甚至可在人的血管中爬行的微型机器人等都已经使用。

为了对这些新型机械的分析及设计,机械原理学科近年来也发展了许多新的理论和方法,并引入了一些不同的数学及力学工具,特别是计算机的推广应用,为机械原理学科的发展提供了极有利的条件。

计算机辅助分析、计算机辅助设计、优化设计(包括多目标优化设计)都得到迅速发展,并且渐趋成熟。

由于机械向高速度、高精度、高负荷、高效率等方向发展,也给机械原理学科提出了一些新的课题,开辟了一些新的研究领域。

例如,对于高速重载机械来说,不仅要研究其运动性能,还要研究其动力性能,有时还要考虑构件的弹性形变、质量分布、连接间隙及机械中摩擦等对机械工作的影响,考虑机械的振动冲击和平衡问题。

(1)现代机械发展的趋势现代机械工业日益向高速、重载、高精度、高效率、低噪声等方向发展。

对机械提出的要求也越来越苛刻。

如有的需用于宇宙探测,有的要在深海作业;有的小到能沿人体血管爬行,有的又是庞然大物;有的速度数倍于声速,有的又要作亚微米级甚至纳米级的微位移,如此等等。

举例:中国工程机械市场突破2000亿元大关;各龙头企业已经不满足将产品出口到海外,纷纷把触角伸向了海外投资。

中国本土工程机械企业初显大企业气质;并购事件此起彼伏;国产挖掘机市场占有率达到23%;各大企业布局,抢滩土石方机械制造资源;汽车起重机行业事端不断;竞争水平提升促发新兴信用销售模式……在过去的2年,中国工程机械行业经历着沉落起伏,行业整合如待发之箭。

如果说10年前提起工程机械行业,可能还不被太多业外人所知,如今,徐工、中联重科、柳工、三一重工、厦工、山推和龙工等企业已经家喻户晓。

30年前,工程机械产业像一个小学生,在中国机械领域学习着老大哥们的办企经验,而今中国工程机械行业成为机械工业领域自主创新的样板企业,在牢牢把握国工程机械市场的同时,也与外资工程机械巨头一同分享国际工程机械市场。

从小到大,从稚嫩到成熟是每个成功行业的必由过程,盘子越大,现有规则就越不符合发展的需要,求变就越迫切。

就像人们说的一样,中国工程机械行业也要经历大浪淘沙的过程,只有这样行业才能更快的成长,正所谓吹尽黄沙始见金。

(1) 在新机构研发方面:为适应生产发展的需要,当前在自控机构、机器人机构、仿生机构、柔性机构和机、电、光、声、液、气、热的综合机构等的研制上有很大进展。

(2) 在连杆机构方面:重视了对空间连杆机构、多杆多自由度空间机构、特殊串联及多环并联机构、连杆机构的弹性动力学和连杆机构的动力平衡的研究。

(3) 在齿轮机构方面:发展了齿轮啮合原理,提出了许多性能优异的新型齿廓曲线和新型传动,加速了对高速齿轮、精密齿轮、微形齿轮的研制。

(4) 在凸轮机构方面:十分重视对高速凸轮机构的研究。

为了获得动力性能好的凸轮机构,在凸轮机构推杆运动规律的开发、选择和组合上作了很多工作。

(5) 在组合机构方面:为了适应现代机械高速度、快节拍、优性能的需要,还发展了高速高定位精度的分度机构,具有优良综合性能的组合机构,以及各种机构的变异和组合等等。

(6) 在机械的分析与综合方面:一方面由只考虑其运动性能过渡到同时考虑其动力性能;考虑到机械在运转时,构件的振动和弹性变形,运动副中的间隙和构件的误差对机械运动及动力性能的影响;以及如何对构件和机械进一步作好动力平衡的问题等等。

另一方面日益广泛地应用了计算机,发展并推广了计算机辅助设计、优化设计、考虑误差的概率设计。

提出了多种便于对机械进行分析和综合的数学工具,编制了许多大型通用或专用的计算程序。

此外,随着现代科学技术的发展,测试手段的日臻完善,也加强了对机械的实验研究。

总之,作为机械原理学科,其研究领域十分广阔,涵非常丰富。

在机械原理的各个领域,每年都有大量的容新颖的文献资料涌现。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