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师12春学期《教育统计与测量评价》在线作业二(含标准答案)

合集下载

教育统计与测量评价(和答案)

教育统计与测量评价(和答案)

福建师大继续教育学院教育学专业《教育统计与测量评价》试卷年级_________学号_______________ 姓名_________________ 成绩________一、名词解释(20%)1、积差相关: 研究两种现象,两种行为或两个事物,一句话,研究两个变量之间的相关情况时,积差相关是应用最普遍、最基本的一种相关分析方法,尤其适合于对两个连续变量之间的相关情况进行定量分析。

2、评价指标:评价指标就是根据评价的目标,由评价指标的设计者分解出来的,能反映评价对象某方面本质特征具体化、行为化的主要因素,它是对评价对象进行价值判断的依据。

3、潜力参照测量与评价:标准参照测量与评价是将被试的表现与既定的教常模参照测量与评价是将被试水平与测验常模相育目标或行为标准相比较,以评价被试在多大比较,以评价被试在团体中的相对地位的一种测程度上达到该标准。

4、测验的信度:任何测量都必须具有客观性和可靠性,即测量结果不能随测量者、时间、地点的变化而变化,作为测量、测量的可靠性问题就是测量的信度问题。

二、简答题(45%)1、怎样制作命题双向细目表?答:现就双向细目表的制作提出如下建议:(1).双向细目表的制作应该同课程大纲、教案、教材具有一致性。

考核知识内容的选择,要依照教学大纲(考试大纲)的要求,试题范围应覆盖课程的全部内容,既要注意覆盖面,又要选择重点内容,题量以中等学生在规定的时间内能答完为限。

(2).双向细目表中反映学生学习水平一维采用“识记(记忆)”、“理解”、“简单应用”、“综合应用”等目标分类,体现了对学生从最简单的、基本的到复杂的、高级的认知能力的考核。

每前一目标都是后续目标的基础,即没有识记,就不能有理解;没有识记与理解,就难以应用。

所以一个考核内容中的知识点在同一试卷中对应一种题型,原则上只能对应一种考核目标。

识记、理解、简单应用、综合应用四个目标分类对应的试题所占分值的比例一般控制在18:28:30:24,因课程性质不同,可作适当的调整,但其调整范围控制在10%左右。

20春福师《教育统计与测量评价》在线作业二答案45487

20春福师《教育统计与测量评价》在线作业二答案45487

福师《教育统计与测量评价》在线作业二
红字部分为答案!
单选题
1.()是将不同类型的行为或不同科目的学习在同一时间横断面上进行相互比较,对学生各方面的发展情况作出评价,并提出书面评语和建议等。

A.个人发展横向参照
B.个人发展纵向参照
C.个人潜力发展参照
D.课程目标参照
2.()是指指标达到项目要求的程度或各种规范行为的优劣程度,又称定性标准。

A.标度
B.强度
C.频率
D.标尺
3.教育测量专家格兰朗德认为,一个完整的评价计划,可用公式加以形象地表达,其公式是()。

A.评价=测量+评定+价值判断
B.评价=测量+定量描述+定性判断
C.评价=测量+非测量+价值判断
D.评价=测量+非测量+统计推断
4.适合于某些用于选拔和分类的职业测验的效度种类是()。

A.时间效度
B.内容效度
C.效标关联效度
D.结构效度
5.随机猜答一道“四选一”的选择题,猜对的概率为()。

A.0.4
B.0.25
C.0.5
D.0.1
6.一组数据的标准差,反映这组数据的()。

A.分布范围
B.差异大小
C.取值水平
D.集中位置
7.()指的是客观测验以外的一类以行动、作品、表演、展示、操作、写作、制作档案资料等更真实的表现来展示学生口头表达力、文字表达力、思维思考力、随机应变力、想象力、创造力、实践能力及学习成果与过程的测验。

A.评定量表评价
B.表现性测验
C.客观题测验
D.主观题测验。

2022[福建师范大学]《教育统计与测量评价》在线考试作业及答案

2022[福建师范大学]《教育统计与测量评价》在线考试作业及答案

某次考试之后对数据进行统计分析,求得第22百分位数是88分,这意味着考分高于88分的考生人数比例(22%)积差相关方法的创立者是(皮尔逊)英语与美术学科的原始分数不能进行比较,是因为(原始分数可比性差)重测信度的用途有时也用于评估所测特质短期内的(稳定性)某变量的观测值可以进行加减乘除运算,其属于(等比)变量统计假设检验中,犯n型错误的概率为( )按内容分类教育测量与评价可分成(标准参照、常模参照和个人潜力参照测量与评价)请结合你激悉的一门课程谈一下如何制作命题双向细目表。

答:(1)列出筛选出的课标或教材的相关内容(列出考查内容)。

(2)列出各部分内容的权重(列出各部分内容的分数比例,此点可根据不同学科各自的特点灵活安排,没有定式)(3)列出各考查内容预计达到的认知能力目标的权重(学生应达到的程度和应具备的能D)。

(4)确定各考查内容(点)的分数值。

(5).审查各考查内容(点)的分配是否合理。

如果要评价学生的综合素质,请就你学过的知识设计一个评价表。

(请写出详细的步骤)答:1、要点:(一)确定教育评价的对象和目标(二)初拟评价指标1、头脑风暴法2、因素分解法3、理论推演法4、典型研究法(三)筛选评价指标1、经验法2、调查统计法(四)确定评价指标权重1、关键特征调查法2、两两比较法3、专家评判平均法4、倍数比较法(五)设计教育评价标准;分解教育评价表中指标所包含的主要内容;确定标度确定等级数量。

请结合你熟悉的一门课程谈一下如何制作测验蓝图。

(请写出详细的步骤)答:首先确定测验要目,其中教学内容结构性强的按本身结构分类,教学内容结构性弱的可按教学的章节分;其次确定测验考核的目标层次,目标维度参照布鲁姆的目标分类学可分为六类或者五类,也可以四类。

再次确定要目下的权重,最后根据课程本身对这些内容和目标的比例依次定出各部分的具体分值。

1.某次考试成绩呈正态分布,共有800人参加,平均分为75,标准差为5。

《教育统计与测量评价》复习题及参考答案

《教育统计与测量评价》复习题及参考答案

《教育统计与测量评价》复习题及参考答案本课程复习题所提供的答案仅供学员在复习过程中参考之⽤,有问题请到课程论坛提问。

福师1203考试批次《教育统计与测量评价》复习题及参考答案⼀⼀、单项选择题(每题1分.共10分)1、体育运动会中各个项⽬的名次为“第1名,第2名,第3名……”,这⼀变量属于()。

A、称名变量B、顺序变童C、等距变量D、⽐率变量2、某次考试之后对数扌居进⾏统计分析,求得第46百分位数是64分,这意味着考分⾼于64分的考⽣⼈数⽐例为()。

A、36%B、46%C、54%D、64%3、下列分类是属于按照解释结果的参照点划分的()A、形成性与总结性测量与评价智⼒与成就测量与评价C、常模参照与标准参照测量与评价D、诊断性与个⼈潜能测量与评价4、标准分数Z与百分等级之间关系()。

A、可以互相推出B、没有关系C、百分等级PR⼤于Z分数D.在⼀定条件下Z分数和PR值⼀⼀对应5、在正态分布中.已知概率p(0VZW = ,试问:槪率P (Z?的值为()oA、B、C、D、6?下列分类属于按照教学时机划分的是()A、形成性与总结性测量与评价B、智⼒与成就测量与评价C、常模参照与标准参照测量与评价D、诊断性与个⼈潜能测量与评价7. 适合于菜些⽤于选拔和分类的职业测验的效度种类是()。

A.时间效度B.内容效度C.效标关联效度D.结构效度8. 统计学中反映⼀纽数据集中趋势的量是下⾯哪个选项()。

D、中数9?某次考试之后对数据进⾏统计分析,求得第90百分位数是78分,这意味着考分商于78分的考⽣⼈数⽐例为()。

A、90%B、10%C、78%D、22%10.考试中对学⽣进⾏排名,常见的名次属于什么变董()A、称名B、顺序C、等距D、⽐率答案提⽰:3. C 9. B⼆、绘制统计图(共10分)答案提⽰:考核知识点:次数直⽅图与多边图的绘制,见第⼀幸第三节的次数分布直⽅图的内容,P10-12o三、槪念解释(每⼩题3分.共9分)1 ?测验的信度2. 常模参照测量与评价3?教育评价答案提⽰:1. 测验的信度考核知识点:测验的信度的概念,参见P732. 常模参照测董与评价考核知识点:常模参照测量与评价的概念,参见P653?教育评价考核知识点:教育评价的概念,参见P58四、问答题(每⼩题8分.共24分)1. 为什么教育测量与评价是教师必备的知识和技能修养2. 学校课业考评对学⽣发展超哪些作⽤1. 为什么教育测量与评价是教师必备的知识和技能修养考核知识点:测董与评价是教师必备的知识技能修养,参见P632. 学校课业考评对学⽣发展超哪些作⽤考核知识点:学校课业考评对学⽣发展担的作⽤,参见P115o3. 简述教育评价表的构成要素考核知识点:教育评价表的构成要素,参见P104五、计算题(每⼩题11分,共33分)1?中学纽5⼈⾝商分别为170、120. 110. 160、130厘⽶:幼⼉组5⼈分别为50、70、90、55、45厘⽶; 问中学组和幼⼉组⾝爲哪⼀组离散程度⼤2.某次考试中男⼥学员考试成绩如下表,问性别与此次考试成绩是否相关(公式:卞=,"炳)(男⼥分别⽤1、°表⽰)S y3?已知五个数損如下,请确定这批数据的平均数和标准差S 。

福师考试批次教育统计与测量评价复习题及参考答案

福师考试批次教育统计与测量评价复习题及参考答案

教育统计与测量评价复习题一及参考答案一、单项选择题每题1分,共10分1、同时掷两个骰子,出现11个点的概率为A、1/6B、1/12C、1/18D、1/362、复本信度和重测信度这两种方法的最大差别是 ;A、不是同一批被试B、计算误差大小C、不是同一份测验D、计算方法3.之所以中学校长不能直接用高考各科原始分数来评价各科教师教学质量,是因为A.考试信度不高B. 原始分可比性差C. 考试内容不同D.考试效度不好4、测验蓝图设计是关于 ;A、测验内容和试验题型的抽样方案B、测验内容和考查目标的抽样方案C、试验时间和测验题目的抽样方案D、测验时间和考查目标的抽样方案5、若根据题目答案的范围和评分误差的大小,可以把测验题目分为 ;A、选择题和填空题B、选择题和供答题C、客观题和主观题D、论文题和操作题6.简单算术平均数,简称平均数,它可以反映一组数据的 ;A. 分布范围B. 差异大小C.整体取值水平D. 离散程度7.标准分数Z与百分等级之间关系 ;A、可以互相推出B、没有关系C、百分等级PR大于Z分数D、在一定条件下Z分数和PR值一一对应8、某次考试之后对数据进行统计分析,求得第46百分位数是64分,这意味着考分高于64分的考生人数比例为 ;A、36%B、46%C、54%D、64%9.下列分类是属于按照解释结果的参照点划分的A、形成性与总结性测量与评价B、智力与成就测量与评价C、常模参照与标准参照测量与评价D、诊断性与个人潜能测量与评价10.在正态分布中,已知概率P0<Z≤=,试问:概率PZ>的值为 ;A、 B、 C、 D、答案:二、绘制统计图共10分请按以下的分布统计资料,绘制相对次数分布直方图与多边图可画在同一个坐标框图上答案提示:本题目考察的课件中第一章第三节的次数分布直方图的内容;三、概念解释每小题3分,共9分1.测验的信度2.常模参照测量与评价3.教育评价答案提示:1.测验的信度信度是指同一测量工具反复测量同一种特质对象,则多次测量结果间的一致性程度,即教育测量与评价结果的可信程度;2. 常模参照测量与评价常模参照测量与评价是将被试水平与测验常模相比较,以评价被试在团体中的相对地位的一种测量与评价类型;3. 所谓教育评价educational evaluation, 是指按照一定的价值标准和教育目标,利用测量和非测量的种种方法系统地收集资料信息,对学生的发展变化及其影响学生发展变化的各种要素进行价值分析和价值判断,并为教育决策提供依据的过程;四、问答题每小题7分,共21分1. 请以你熟悉的一门课程试卷为例谈一下如何编制命题双向细目表2. 学校课业考评对学生发展起哪些作用3.简述教育评价表的构成要素;答案提示:1.根据双向细目表的编制流程来写出相应试卷命题双向细目表的编制;2. 学校课业考评对学生发展起哪些作用课业考评对促进学生发展起着重要的作用,尤其是以现代教育理念和教育评价理论为指导而建立起来的课业考评制度与方法,更是如此;首先,合理的课业考评制度为学生发展提供较明确的目标和努力的方向; 其次,合理的课业考评制度将有助于评价学生的发展进步,从而对教与学双方活动起着重要的控制、调节和促进等作用;再次,课业考评为学生心理发展和学习进步创造必要的背景和空间,诱发学生的学习动机和自主发展的动力;最后,课业考评在中小学生个体社会化进程中起着控制、调节、促进和加速的作用; 3.答案略五、计算题每小题12分,共36分1. 中学组5人身高分别为170、120、110、160、130厘米;幼儿组5人分别为50、70、90、55、45厘米;问中学组和幼儿组身高哪一组离散程度大2.某次考试中男女学员考试成绩如下表,问性别与此次考试成绩是否相关公式:pq S Y X r xqp pb -=男女分别用1、0表示3.已知五个数据如下,请确定这批数据的平均数和标准差S;Xi :20,12,15,18,10 答案提示:1. 通过计算平均数和方差,再计算出差异系数进行比较即可;2.某次考试中男女学员考试成绩如下表,问性别与此次考试成绩是否相关公式:pq S Y X r xqp pb -=男女分别用1、0表示计算流程:计算男生和女生的比例,分别代入公式里的p,q; 计算男生和女生的 平均成绩,代入分子;根据标准差公式计算出参加考试学生的标准差,代入分母,计算得到结果. 3.已知五个数据如下,请确定这批数据的平均数和标准差S; Xi :20,12,15,18,10此题目不提供标准答案,涉及的知识点是课件内容中对于平均数和标准差的公式和计算方法,请大家直接将数据代入公式计算即可; 六、假设检验14分随机抽取男、女学生各一组参加一种测验,已知测验成绩服从正态分布且总体方差相等;测验数据为:男生13名,平均分85,标准差11分;女生15名,平均分82,标准差9分;请问男、女学生在该测验上得分有无显着差异a=)11(2)()(21212222112121n n n n S n S n X X t +-++---=μμa=,自由度为26,056.22=αt附表1: 正态分布表:答案提示:本道题目主要考察的课件内容中的第十章关于教育研究中的统计假设检验的知识点,通过题目出具的数据类型,代入相关公式计算其差异度;考核知识点:平均数差异的显着性检验等,参见P151计算过程:建立假设;选择t检验统计量;计算实得t值;根据自由度和显着性水平查t分布临界值表;统计结论;教育统计与测量评价复习题二及参考答案一、单项选择题每题1分,共10分1、体育运动会中各个项目的名次为“第1名,第2名,第3名……”,这一变量属于 ;A、称名变量B、顺序变量C、等距变量D、比率变量2、某次考试之后对数据进行统计分析,求得第65百分位数是56分,这意味着考分高于56分的考生人数比例为 ;A、35%B、44%C、56%D、65%3、下列分类是属于按照解释结果的参照点划分的A、形成性与总结性测量与评价B、智力与成就测量与评价C、常模参照与标准参照测量与评价D、诊断性与个人潜能测量与评价4、标准分数Z与百分等级之间关系 ;A、可以互相推出B、没有关系C、百分等级PR大于Z分数D、在一定条件下Z分数和PR值一一对应5、在正态分布中,已知概率P0<Z≤=,试问:概率PZ>的值为 ;A、 B、 C、 D、6.指出:“评价过程在本质上是确定课程和教学大纲在实际上实现教育目标的程度的过程”;A. 斯塔费尔比姆B. 布鲁姆C. 格兰朗德D. 泰勒7.适合于某些用于选拔和分类的职业测验的效度种类是;A.时间效度B. 内容效度C. 效标关联效度D. 结构效度8.教育测量专家格兰朗德认为,一个完整的评价计划,可用公式加以形象地表达,其公式是哪个A.评价=测量+评定+价值判断B.评价=测量+定量描述+定性判断C.评价=测量+非测量+价值判断D.评价=测量+非测量+统计推断9.某次考试之后对数据进行统计分析,求得第90百分位数是78分,这意味着考分高于78分的考生人数比例为 ;A、90%B、10%C、78%D、22%10.数据可以进行加、减、乘、除运算,允许人们用乘、除法处理数据,以便对不同个体的测量结果进行比较;A.称名变量;B.顺序变量;C.等距变量;D.比率变量答案提示:3. C 8. C 9. B二、绘制统计图共10分请按以下的分布统计资料,绘制次数分布直方图与多边图可画在同一个坐标框图上答案提示:本题目不提供标准答案,涉及知识点是课件内容中的第三章第一节的直方图等的相关内容;三、概念解释每小题3分,共9分1.指标权重2.常模参照测量与评价3.教育测量答案提示:1.指标权重所谓指标权重,就是表示每项评价指标在指标体系中所占的重要性程度,并有相应的值,这个数值就叫做对应指标的权数,也叫权重;2. 常模参照测量与评价常模参照测量与评价是将被试水平与测验常模相比较,以评价被试在团体中的相对地位的一种测量与评价类型;3、教育测量教育测量是对教育效果或者学生各方面的发展予以测量和描述的过程,旨在获得有一定说服力的数量事实,是一种以量化为主要特征的事实判断;四、问答题每小题7分,共21分1. 为什么说教育测量与评价在教育中起着重要的作用2.学校课业考评对学生发展起哪些作用3.试述教育测量与教育评价之间的关系;答案提示:1. 为什么说教育测量与评价在教育中起着重要的作用答案略2.学校课业考评对学生发展起哪些作用课业考评对促进学生发展起着重要的作用,尤其是以现代教育理念和教育评价理论为指导而建立起来的课业考评制度与方法,更是如此;首先,合理的课业考评制度为学生发展提供较明确的目标和努力的方向;其次,合理的课业考评制度将有助于评价学生的发展进步,从而对教与学双方活动起着重要的控制、调节和促进等作用;再次,课业考评为学生心理发展和学习进步创造必要的背景和空间,诱发学生的学习动机和自主发展的动力;最后,课业考评在中小学生个体社会化进程中起着控制、调节、促进和加速的作用;3.答案略五、计算题每小题12分,共36分1.某校语文考试其成绩服从正态分布,X=75分,标准差S=8分;甲、乙、丙三位考生的原分数分别是95分、83分和63分,请计算他们各自的标准分数Z;2. 某市举行选拔考试,共100人参加,已知此次考试平均分为80分,标准差为10;问:1如果只能有75人进入面试,某人考了70分,问该人是否可以参加面试为什么2如果只能录取20人,问录取分数线定为多少合适正态分布表附后答案提示:1.某校语文考试其成绩服从正态分布,X=75分,标准差S=8分;甲、乙、丙三位考生的原分数分别是95分、83分和63分,请计算他们各自的标准分数Z;本题目不提供标准答案,依据是课件中的标准分数的计算公式,将题目所提供的数据代入公式即可计算获得答案;2. 某市举行选拔考试,共100人参加,已知此次考试平均分为80分,标准差为10;问:1如果只能有75人进入面试,某人考了70分,问该人是否可以参加面试为什么2如果只能录取20人,问录取分数线定为多少合适正态分布表附后考查知识点:正态分布情况下标准差的含义及所能表达的数据意义;六、假设检验14分随机抽取男、女学生各一组参加一种测验,已知测验成绩服从正态分布且总体方差相等;测验数据为:男生13名,平均分85,标准差11分;女生15名,平均分82,标准差9分;请问男、女学生在该测验上得分有无显着差异a=)11(2)()(21212222112121n n n n S n S n X X t +-++---=μμa=,自由度为26,056.22=αt附表1: 正态分布表:检验统计量:22212121//)(n S n S X X Z +-=答案提示:本道题目主要考察的课件内容中的第十章关于教育研究中的统计假设检验的知识点,通过题目出具的数据类型,代入相关公式计算其差异度;考核知识点:平均数差异的显着性检验等,参见P151教育统计与测量评价复习题三及参考答案一、单项选择题每题1分,共10分1.是一批数据中最大值与最小值之间的差距; A.组距; B.全距; C 组限; D 组中值2.标准分数是以为单位表示测验成绩与平均分数之间的距离;A.平方差;B.平均数;C.标准差;D.算术平均数3.下列分类是属于按照解释结果的参照点划分的A、形成性与总结性测量与评价B、智力与成就测量与评价C、常模参照与标准参照测量与评价D、诊断性与个人潜能测量与评价4.也叫内部一致性信度,它是指测验内部所有题目间的一致性程度;A.复本信度;B.重测信度;C.同质性信度;D.异质性信度5.当测验题型较多、并非都是二分记分题时,估计测验信度可采用;A.分半信度;B.库德—理查逊信度;C.重测信度;D.克龙巴赫cronbach 系数6.简单算术平均数,简称平均数,它可以反映一组数据的 ;A. 分布范围B. 差异大小 C .整体取值水平 D .离散程度7.一组数据的标准差,反映这组数据的 ;A. 分布范围B. 差异大小C.取值水平D.集中位置8.有一组数据是测量身高的,另一组数据是测量体重的;若要比较这两组数据各自离散程度,则要用 ;A.平均差B.差异系数C.标准差D.方差9.在统计学中,平均数、中数等统计量指标,它们可以反映一批数据的A.集中趋势B.离中趋势C.分布范围D.差异程度10.加权平均数和平均数之间的关系是 ;A. 特殊与一般B. 一般与特殊C. 同一关系D. 没有联系答案:二、绘制统计图共10分85名学生的一项推理能力测验分数如下表所示,请绘制简单次数分布直方图与多边图;可绘在一张上答案提示:考核知识点:次数直方图、多边图的绘制,参见P10,P11三、概念解释每小题3分,共9分1.题目的区分度2.测量评估数据3.标准差答案提示:1.题目的区分度题目区分度就是题目区别被试水平的能力的量度,常记为D;凡是测验多少都带有将被试的水平加以区分的意图,那么构成测验的每一个题目就应该为这一目标作贡献,区分度就是刻画试题的这种功能的质量指标;2.测量评估数据测量评估数据是借助测量工具或评估方法对事物的某种属性派给数字后所获得的数据,如学生身高、体重、语文科成绩、数学科成绩等的测量结果;3.标准差一组数据的标准差,指的是这组数据的离差平方和除以数据个数所得商的算术平方根;四、问答题每小题7分,共21分1、学校课业考评对学生发展起哪些作用2、选择题的主要优缺点是什么3、述教育测量与教育评价之间的关系;答案提示:1.学校课业考评对学生发展起哪些作用课业考评对促进学生发展起着重要的作用,尤其是以现代教育理念和教育评价理论为指导而建立起来的课业考评制度与方法,更是如此;首先,合理的课业考评制度为学生发展提供较明确的目标和努力的方向;其次,合理的课业考评制度将有助于评价学生的发展进步,从而对教与学双方活动起着重要的控制、调节和促进等作用;再次,课业考评为学生心理发展和学习进步创造必要的背景和空间,诱发学生的学习动机和自主发展的动力;最后,课业考评在中小学生个体社会化进程中起着控制、调节、促进和加速的作用;2.选择题的主要优缺点是什么选择题优点选择题是所有客观性试题中最灵活的一种,其优点体现为:1 可以用来测量学生各种不同层次的学习结果;2 评分标准统一、客观;3克服传统考试中主观题由于试题量少、抽样窄而造成的测量效度不高的缺点;4 有利于考查被试思维的敏捷性和准确的判断力;5 采用大量的似真选择项使得结果易于诊断;选择题的缺点事物是一分为二的,选择题也有一些缺点,主要是:1编制良好的选择题较花费时间,且要有专门的命题技巧;2 难以考核被试完全的推理能力、综合运用所学知识的能力、有效的总结能力、严密的表述能力和写作能力,对于被试的发散思维或求异思维能力则更是如此;3 无法测量被试的思维解题过程;4 被试者有可能凭猜测而选中正确答案;3.答案略五、计算题每小题12分,共36分1. 已知五个数据如下,请确定这批数据的平均数和标准差S;Xi:20,12,15,18,102.某校某次选拔考试其成绩服从正态分布, 平均分=70分,标准差S=10分;共有1000人参加考试,只能选出200人,问此次选拔成绩定在多少合适若有人考了78分,问能否被选上3. 已知7名评委对某一参赛选手评分如下,试求这批数据的平均数和标准差; 8,6,9,7,3,2,5答案提示:1. 已知五个数据如下,请确定这批数据的平均数和标准差S; Xi :20,12,15,18,10考察知识点:平均数与标准差的计算公式,将题目数据代入公式即可计算; 2.某校某次选拔考试其成绩服从正态分布,X =70分,标准差S=10分;共有1000人参加考试,只能选出200人,问此次选拔成绩定在多少合适若有人考了78分,问能否被选上考查知识点:正态分布情况下标准差的含义及所能表达的数据意义; 3. 已知7名评委对某一参赛选手评分如下,试求这批数据的平均数和标准差; 8,6,9,7,3,2,5直接代入平均数和标准差的公式; 六、假设检验14分今随机抽取20名高中男生和30名高中女生,分别对他们进行数学推理能力测验,得到如下结果;试问:男、女生之间在数学推理能力方面是否存在显着差异显着水平)05.0=α检验统计量:)11(2)()(21212222112121n n n n s n s n X X t +-++---=μμ,t 临界值为对男女大学生进行“瑞文标准推理测验”,其抽样测试结果如下,试在α=显着水平上检验男女生之间的推理能力是否存在显着的差异;检验统计量:22212121//)(n S n S X X Z +-=附表:正态分布表:答案提示本道题目主要考察的课件内容中的第十章关于教育研究中的统计假设检验的知识点,通过题目出具的数据类型,代入相关公式计算其差异度;考核知识点:平均数差异的显着性检验等,参见P151。

福师考试批次《教育统计与测量评价》复习题及参考答案

福师考试批次《教育统计与测量评价》复习题及参考答案

《教育统计与测量评价》复习题一及参考答案一、单项选择题(每题1分,共10分)1、同时掷两个骰子,出现11个点的概率为()A、1/6B、1/12C、1/18D、1/362、复本信度和重测信度这两种方法的最大差别是()。

A、不是同一批被试B、计算误差大小C、不是同一份测验D、计算方法3.之所以中学校长不能直接用高考各科原始分数来评价各科教师教学质量,是因为( )A.考试信度不高B. 原始分可比性差C. 考试内容不同D.考试效度不好4、测验蓝图设计是关于()。

A、测验内容和试验题型的抽样方案B、测验内容和考查目标的抽样方案C、试验时间和测验题目的抽样方案D、测验时间和考查目标的抽样方案5、若根据题目答案的范围和评分误差的大小,可以把测验题目分为()。

A、选择题和填空题B、选择题和供答题C、客观题和主观题D、论文题和操作题6.简单算术平均数,简称平均数,它可以反映一组数据的()。

A. 分布范围B. 差异大小C.整体取值水平D. 离散程度7.标准分数Z与百分等级之间关系()。

A、可以互相推出B、没有关系C、百分等级PR大于Z分数D、在一定条件下Z分数和PR值一一对应8、某次考试之后对数据进行统计分析,求得第46百分位数是64分,这意味着考分高于64分的考生人数比例为()。

A、36%B、46%C、54%D、64%9.下列分类是属于按照解释结果的参照点划分的()A、形成性与总结性测量与评价B、智力与成就测量与评价C、常模参照与标准参照测量与评价D、诊断性与个人潜能测量与评价10.在正态分布中,已知概率P(0<Z≤1.96)=0.4750,试问:概率P(Z>1.96)的值为()。

A、0.9750B、0.9500C、0.0500D、0.0250答案:1.C2.C3.C4.B5.C6.C7.D8.C9.C 10.B二、绘制统计图(共10分)请按以下的分布统计资料,绘制相对次数分布直方图与多边图(可画在同一个坐标框图上)答案提示:本题目考察的课件中第一章第三节的次数分布直方图的内容。

福师《教育统计与测量评价》在线作业二-00017

福师《教育统计与测量评价》在线作业二-00017

福师《教育统计与测量评价》在线作业二-0001
某班50名学生,包括30名女生,随机抽取一名学生恰好是男生的概率为()。

A:1/20
B:1/30
C:3/5
D:2/5
答案:A
()是指客观测验以外的一类以行动、作品、表演、展示、制作档案资料等更真实的表现来展示学生口头表达力、文字表达力、思维思考力、随机应变力、想象力、创造力、实践能力及学习成果与过程的测验。

A:评定量表评价
B:表现性测验
C:客观题测验
D:主观题测验
答案:B
()较适合于测量被试对基本知识、概念和原理的掌握、记忆情况。

A:简答题
B:选择题
C:是非题
D:论述题
答案:A
当一个变量是连续变量,另一个变量是二分类变量时,计算相关系数应当用()方法。

A:积差相关
B:等级相关
C:点双列相关
D:正负相关
答案:C
一组数据的离差之和为()。

A:难以确定
B:1
C:0
D:大于0
答案:C
将被试者水平与测验常模相比较,以评价被试在团体中的相对地位的测量与
评价类型是()。

A:常模参照
B:标准参照
C:潜力参照
D:终结性评价
答案:A
测验的()指的是用同一测试对同一组被试施测两次所得结果的一致性程度,其大小等于同一组被试在两次测验上所得分数的相关系数。

A:内容效度
B:结构效度
C:重测信度
D:同质性信度。

福师考试批次《教育统计与测量评价》复习题及参考答案

福师考试批次《教育统计与测量评价》复习题及参考答案

福师考试批次《教育统计与测量评价》复习题及参考答案《教育统计与测量评价》复习题⼀及参考答案、单项选择题(每题1分,共10分)1、同时掷两个骰⼦,出现11个点的概率为()A 1/6B 、1/12C 、1/18D 、1/362、复本信度和重测信度这两种⽅法的最⼤差别是()。

A、不是同⼀批被试B、计算误差⼤⼩C、不是同⼀份测验D、计算⽅法3、之所以中学校长不能直接⽤⾼考各科原始分数来评价各科教师教学质量,是因为()A.考试信度不⾼B.原始分可⽐性差C.考试内容不同D.考试效度不好4、测验蓝图设计是关于()。

A、测验内容和试验题型的抽样⽅案B、测验内容和考查⽬标的抽样⽅案C、试验时间和测验题⽬的抽样⽅案D测验时间和考查⽬标的抽样⽅案5、若根据题⽬答案的范围和评分误差的⼤⼩,可以把测验题⽬分为()。

A、选择题和填空题 B 、选择题和供答题C、客观题和主观题 D 、论⽂题和操作题6、简单算术平均数,简称平均数,它可以反映⼀组数据的()。

A.分布范围B. 差异⼤⼩C. 整体取值⽔平D. 离散程度7、标准分数Z与百分等级之间关系()。

A、可以互相推出 B 、没有关系C、百分等级PR⼤于Z分数D 、在⼀定条件下Z分数和PR值⼀⼀对应&某次考试之后对数据进⾏统计分析,求得第46百分位数是64分,这意味着考分⾼于64分的考⽣⼈数⽐例为()。

A 36% B、46% C、54% D、64%9.下列分类是属于按照解释结果的参照点划分的()A、形成性与总结性测量与评价 B 、智⼒与成就测量与评价C、常模参照与标准参照测量与评价D、诊断性与个⼈潜能测量与评价10.在正态分布中,已知概率P(0 Vzw 1.96)= 0.4750,试问:概率P( Z>1.96)的值为()。

A 0.9750B 、0.9500 C、0.0500 D、0.0250答案:1.C2.C3.C4.B5.C6.C7.D8. C9.C 10.B、绘制统计图(共10分)请按以下的分布统计资料,绘制相对次数分布直⽅图与多边图(可画在同⼀个坐标框图上)三、概念解释(每⼩题3分,共9分)1.测验的信度2.常模参照测量与评价3.教育评价答案提⽰:1.测验的信度信度是指同⼀测量⼯具反复测量同⼀种特质对象,则多次测量结果间的⼀致性程度,即教育测量与评价结果的可信程度。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福师《教育统计与测量评价》在线作业二一、单选题(共21 道试题,共42 分。

)V1. ()又叫做二项选择题,它通常是给被试一个句子要被试作出正误的判断。

A. 简答题B. 选择题C. 是非题D. 论述题)满分:2 分2. ()是综合反映社会现象某一方面情况的绝对数、相对数和平均数。

A. 指标B. 目标C. 目的D. 标准满分:2 分3. 教育测量专家格兰朗德认为,一个完整的评价计划,可用公式加以形象地表达,其公式是()。

*A. 评价=测量+评定+价值判断B. 评价=测量+定量描述+定性判断C. 评价=测量+非测量+价值判断D. 评价=测量+非测量+统计推断满分:2 分4. 根据题目答案的范围和评分误差的大小,可把测验题目分成()。

A. 选择题和填空题B. 选择题和供答题"C. 客观题和主观题D. 论文题和操作题满分:2 分5. 适合于某些用于选拔和分类的职业测验的效度是()。

A. 时间效度B. 内容效度C. 效标关联效度D. 结构效度~满分:2 分6. 随机猜答一道“四选一”的选择题,猜对的概率为()。

A. 0.4B.C.D.满分:2 分7. ()指出:“评价过程在本质上是确定课程和教学大纲在实际上实现教育目标的程度的过程”。

|A. 斯塔费尔比姆B. 布鲁姆C. 格兰朗德D. 泰勒满分:2 分8. 在教育测量中,评估选择题区分度时我们通常可用()。

A. 等级相关B. 列联系数:C. 肯德尔W系数D. 点双列相关满分:2 分9. 当一个变量是连续变量,另一个变量是二分类变量时,计算相关系数应当用()方法。

A. 积差相关B. 点双列相关C. 等级相关D. 完全相关;满分:2 分10. 定量刻画被试作答一个题目所遇到的困难程度的量数,就叫题目的难度系数,也常称为难度值,用符号()表示。

A. PB. DC. XD. Y满分:2 分11. 教育测量与评价按()来分主要有三种:形成性、诊断性和总结性测量与评价。

<A. 参照点B. 运用的时机C. 被试的行为表现D. 内容满分:2 分12. 将被试水平与测验常模相比较,以评价被试在团体中的相对地位的测量与评价类型是()。

A. 常模参照B. 标准参照*C. 潜力参照D. 终结性评价满分:2 分13. 测验的信度,反映测验分数的()。

A. 高分与低分B. 误差大小C. 测验内容有效性D. 试验的难易程度~满分:2 分14. 若双变量观测值的散点图几乎形成一条直线,则这两个变量之间的相关系数为()。

A. r接近1B. r接近-1C. |r|接近1D. |r|接近0满分:2 分15. ()是将不同类型的行为或不同科目的学习在同一时间横断面上进行相互比较,对学生各方面的发展情况作出评价,并提出书面评语和建议。

\A. 个人发展横向参照B. 个人发展纵向参照C. 个人潜力发展参照D. 课程目标参照满分:2 分16. Z分数量表是()。

A. 称名量表B. 等距量表]C. 顺序量表D. 比率量表满分:2 分17. ( )是一种通过对少数典型事例进行研究而设计评价指标的方法。

A. 头脑风暴法B. 典型研究法C. 理论推演法D. 因素分解法)满分:2 分18. ()是指客观测验以外的一类以行动、作品、表演、展示、制作档案资料等更真实的表现来展示学生口头表达力、文字表达力、思维思考力、随机应变力、想象力、创造力、实践能力及学习成果与过程的测验。

A. 评定量表评价B. 表现性测验C. 客观题测验D. 主观题测验满分:2 分19. 下面哪个选项的内容是地位量数()。

-A. 标准差和百分等级B. 平均数和中位数C. 标准分数和百分位D. 平均数和标准差满分:2 分20. 百分等级反映数据在其次数分布中的()。

A. 相对地位B. 集中趋势、C. 误差大小D. 差异程度满分:2 分21. 在相同的条件下,其结果却不一定相同的现象,称为()。

A. 模糊现象B. 随机现象C. 确定现象D. 非随机现象]二、多选题(共10 道试题,共20 分。

)V1. 测试题目类型中的选择型包括()。

A. 是非题B. 匹配题C. 填空题D. 选择题满分:2 分^2. 测量的三要素包括()。

A. 测量的量具B. 测量的参照点C. 测量的单位D. 测量的起点满分:2 分3. 根据测验材料,可把测验分成()。

A. 语文测验:B. 语言测验C. 操作测验D. 数学测验满分:2 分4. 等级相关适用于以下()情况。

A. 两列观测数据都是顺序变量数据,或其中一列数据是顺序变量数据,另一列数据是连续变量的数据B. 两个连续变量的观测数据,其中有一列或两列数据主要依靠非测量方法进行粗略评估得到C. 两个连续变量之间的相关情况{D. 两个变量中的一个是连续变量,另一个是二分类的称名变量满分:2 分5. 评价目标明确以后,制定者的任务就是要依据评价目标,提出初拟评价指标。

提出初拟评价指标的方法主要有包括()。

A. 头脑风暴法B. 因素分解法C. 典型研究法D. 理论推演法满分:2 分、6. 是非题的优点表现在()。

A. 编制容易,可适用于各种教材B. 有利于考查被试思维的敏捷性和准确的判断力。

C. 采用大量的似真选择项使得结果易于诊断D. 记分客观,取样广泛满分:2 分7. 对每项评价指标分配权重,确定其相对重要程度,是制定教育评价表必不可少的一项工作。

确定权重的方法包括()。

A. 关键特征调查法《B. 两两比较法C. 专家评判平均法D. 倍数比较法E. 头脑风暴法满分:2 分8. 结构效度的验证的步骤一般包括()。

A. 提出有关理论结构的说明,并据此设计测量用的试题B. 提出可以验证该理论结构是存在的假设说明(C. 采用各种方法收集实际的资料,以验证第二步提出的假设的正确性D. 收集其他类型的辅助证据,淘汰与理论结构相反的试题,或是修正理论满分:2 分9. 同质性信度也叫内部一致性信度,它的方法主要有()。

A. 分半信度B. 库德—理查逊信度C. 复本信度D. 克龙巴赫(cronbach) 系数-满分:2 分10. 统计学上,用相关系数来定量描述两个变量之间的直线性相关的()。

A. 强度B. 程度C. 大小D. 方向三、判断题(共19 道试题,共38 分。

)V》1. 所谓标准分数常模,就是以常模团体在某一测验上的实测数据为基础,把原始分数转换成基本标准分数Z或转换到更大的标准分数T量表上,能够揭示每个测验分数在常模团体测验分数中的相对地位的一种组内常模。

()A. 错误B. 正确满分:2 分2. 评价指标就是根据评价的目标,由评价指标的设计者分解出来的,能够反映评价对象某方面本质特征的具体化、行为化的主要因素,它是对评价对象进行价值判断的依据。

()A. 错误B. 正确满分:2 分@3. 线性或直性相关是所有关联模式中最简单的一种。

()A. 错误B. 正确满分:2 分4. 累积次数只能从低分组往高分组累积。

()A. 错误B. 正确满分:2 分—5. 相关系数r取在-1和+1之间。

()A. 错误B. 正确满分:2 分6. 次数分布多边图总是与横轴形成闭合的图形。

()A. 错误B. 正确满分:2 分}7. 教育统计的内容主要包括两大部分,分别是描述统计与推断统计。

()A. 错误B. 正确满分:2 分8. 虚无假设和备择假设之间是矛盾对立的。

()A. 错误B. 正确满分:2 分,9. 比率变量的零点是绝对的。

()A. 错误B. 正确满分:2 分10. 既是样本,就不可能成为总体。

()A. 错误B. 正确满分:2 分-11. 分半信度,该方法适合于测验题目全部为二分记分题的测验的内部一致性信度分析。

()A. 错误B. 正确满分:2 分12. 使用重测信度首先要构造出两份或者两份以上的真正的平行测验。

()A. 错误B. 正确满分:2 分13. t分布曲线与自由度有关。

()A. 错误B. 正确满分:2 分14. 计数数据的结果多表现为整数。

()A. 错误B. 正确满分:2 分15. 相对次数在本质上是简单次数和总次数为比值。

()A. 错误B. 正确满分:2 分16. 理论上讲,各组相对次数之和等于1。

()A. 错误B. 正确满分:2 分17. 标准分数是以方差为单位表示测验成绩与平均分数之间的距离。

()A. 错误B. 正确满分:2 分18. 评价标准是衡量评价对象达到评价指标要求的尺度,是由强度和频率、标号、标度三个要素构成的。

()A. 错误B. 正确满分:2 分19. 同一个统计假设检验问题,若选取的显著性水平不同,则检验结果一定不一样。

()A. 错误B. 正确。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