吃穿住话古今(一)
小学品德与生活(社会)教师技能展示顺序表(一二年级及部

二年
22日上午1——30号,下午31——70号,要求:记住自己序号,临近时请勿离开!
序号
地市
姓名
任职学校
说课题目
年级
等级
备注
68
绥化
杨静影
安达市安达镇中心小学
我们的大地妈妈
二年
69
程雪寒
海伦市东方红小学
我们的大地妈妈
二年
70
伊春
韩丽
伊春市铁力一小
我们的大地妈妈
二年
71
(3人)
杜敏
伊春市带岭区第一小学
快乐的“六一”
二年
49
梁艳昕
复华小学
花草树木点头笑
二年
22日上午1——30号,下午31——70号,要求:记住自己序号,临近时请勿离开!
序号
地市
姓名
任职学校
说课题目
年级
等级
备注
50
哈市
李亚军
香安小学
快乐的六一
二年
51
(11人)
孙敬丽
道外大同小学
我和动物交朋友
二年
52
齐市
刘秋香
龙江一小
我和动物交朋友
二年
五年
122
(3人)
张会荣
新兴区育红小学
圆明园的诉说
五年
123
林红
七台河十小学
吃穿住话古今
五年
124
黑河
宋娜
黑河市第二小学
汉字和书的故事
五年
125
绥化
赵力
青冈县德胜中心小学
请你相信我
五年
126
(7人)
程明明
兰西长岗中心校
吃穿住古今一

筷子
他知道这是一只有灵性的鸟。于是,他装着赶鸟,一 神鸟救姜子牙 直追出门去,直到追到一个无人的山坡上,见鸟栖息 姜子牙只会直钩钓鱼,其他事一概不管,因此穷困潦 在一枝丝竹上,并呢喃鸣唱:“姜子牙呀姜子牙,吃 倒。他的老婆实在无法忍受,就想毒死他另嫁他人。 肉不可用手抓,挟肉的工具就在我足下……”姜子牙听 了鸟的指点,忙摘了两根细丝竹回到家中。这时老婆 这天,姜子牙钓鱼有两手空空回到家中,他老婆说: 又催他吃肉,姜子牙将两根细丝竹伸进碗中,刚想挟 “你饿了吧,我给你烧好了肉,你吃吧!“姜子牙确 肉,只见丝竹叽叽地冒起一股股青烟。姜子牙假装不 实饿了,就伸手去抓肉,窗外忽然飞来一只鸟,啄了 知放毒之事,对老婆说:“肉怎么会冒烟?难道有 他一口,他痛得啊呀一声,肉都没吃成,忙去赶鸟。 毒?”“没毒,你不知道细竹是不能碰肉的。”“真 当他第二次去拿肉时,鸟有啄了他的手背。姜子牙犯 没事?那你吃一块!”说着,姜子牙挟起肉就往老婆 疑了,这鸟为什么两次啄我,难道这肉我吃不得?为 嘴里送,老婆脸都吓白了,忙逃出门去。 了试鸟,他又第三次去抓肉,这时鸟又来啄他。
管道天然气
沼气
炎帝,以发明农耕技术而著称。据说,他在历山背后发现一块 面积约400亩的平台地,也就是四顷梁,立刻带领人们焚林垦田。 熊熊烈火烧了好几天,拔草、挖地,一天,两天……那时候, 刀耕火种的,刀是什么样的刀?石头磨成的刀;斧是什么样的 斧?石头磨制的斧。
燧人氏
传说中华夏人工取火的发明者。 在远古的时候,人们惯吃生食, 茹毛饮血。后来为了进食方便, 人们发现火烤熟的食品味美且易 消化。但因为雷击等产生的自然 火很少而且在短时间内即熄灭, 人们很难得到并保留火种。当时, 有一位智者从鸟啄燧木出现火花 而受到启示,就折下燧木枝,钻 木取火。他把这种方法教给了人 们,人类从此学会了人工取火, 用火烤制食物、照明、取暖、冶 炼等,人类的生活进入了一个新 的阶段。人们称这位圣人为燧人 氏,后来贡奉他为“三皇之首”。
人教新课标品德与社会五年级下册《吃穿住话古今1》教学设计

《吃穿住话古今》教学设计及反思教学目标:1.通过对远古时代人们生活状况的了解,感受人类从野蛮走向文明的艰辛与漫长,知道我国历史的源远流长。
2.从食的角度,了解人类社会的发展,尤其是农业发展及其全世界的影响。
体会人与自然的关系以及劳动人民的智慧。
培养学生的民族自豪感。
3. 培养学生合作学习、探究的能力。
教学重点及难点:1.人类从发展到现在,在饮食方面的进步。
2.中国对世界做出的贡献,让学生感受中华民族的聪明才智,激发学生的自豪感和文化认同感。
3.从种植、养殖的发展到现代农业的发展,学会用比较发展的眼光研究和看待事物,体会人类文明进步的发展历程。
教具、学具准备:学生课前收集自己感兴趣的有关远古人生活的资料。
课时安排1课时教学过程:一、引入学习1. 看图片,说出图中农作物的名称2. 它们对人类有什么作用呢?3. 揭题,板书导入学习内容。
二、活动实践活动一:食物的起源与人类文明的开始1、观察图片,说说图中的人物在做什么?2、距今约70万年至20万年,地球上就已经有了人类生存的迹象。
人类的历史,比我们想象的要早得多。
而在远古时代,人类一直处在严酷的自然环境中,那他们的生活究竟是什么样的?现在就请同学们拿出你们收集到的资料,我们现在就来共同交流。
3、出示交流提示请同学们从这三个方面谈谈远古时代人们的饮食生活(1)远古人类获取食物的方法?他们如何使用工具?(2)远古人类在饮食习惯上有现在人有什么不同?(3)远古人类如何发现和使用火?火对人类有什么贡献?4、小组交流,整理各成位收集来的资料。
5、小组派一名代表汇报小组交流成果。
活动二:食物的发展与人类文明的进步1、出示书中的农谚2、学生出示查找到的农谚资料,共同交流。
3、小组长指派两名同二至三名同学汇报交流。
4、诵读二十四节气歌。
5、分享有关节气的资料。
6、我们现在处在什么节气?这个节气前,节气后有什么变化吗?活动三:食物的变化与社会的发展1、随着季节的变化,我们的饮食也在发生着变化。
吃穿住话古今 lsj

吃中的故事
• 请同学们看书上P32页的屈原的故事。 • 了解了解粽子的来历。
屈原
• 屈原像 • 屈平(约前340-约前278)字原,通 常称为屈原;芈姓屈氏。又自云名正则, 字灵均,汉族,战国末期楚国丹阳(今 湖北秭归)人,楚武王熊通之子屈瑕的 后代。屈原虽忠事楚怀王,但却屡遭排 挤,怀王死后又因顷襄王听信谗言而被 流放,最终投汨罗江而死。屈原是中国 最伟大的浪漫主义诗人之一,也是我国 已知最早的著名诗人,世界文化名人。 他创立了“楚辞”这种文体,也开创了 “香草美人”的传统。
•火的使用和种植、养殖技术的发明对 思考 人类的生活产生了什么影响?
• 火的使用是人最终脱离猿的一个重要标志,距 今170万年前的中国元谋猿人遗址中就已经有炭 屑的痕迹。火的使用,给原始人的生产和生活 带来了革命性的变化,陶器就是伴随着火的使 用而诞生的。 • 种植、养殖技术的发明对人类的生活产生了巨 大的影响。因为那时是人类从野蛮社会走向文 明社会的农耕文明和游牧文明的基本所在,所 以对人类的生活产生了巨大的影响。
菜系 鲁菜 川菜 苏菜 粤菜 闽菜 浙菜 湘菜 徽菜
口味 咸、鲜 麻辣 甜、黄酒味 原汁原味、鲜、清淡 咸甜(南部)、香辣(北部) 鲜、荤油味、黄酒味、甜 辣、腊 酱香味浓
世界是个大家庭,由于生活的环境和历 史等方面的差异,在饮食文化上也存在 着差异。下面,就请同学们以四人小组 为单位,一起来讨论一下:中西饮食各 有什么特点?
很简单的食品,就可以设计成 艺术造型。
一团面转眼 间变成了细 如丝的面条。
河北省新郑李岗 出土的石棒和石 磨
• 筷子的历史
中国人使用筷子,大约在三千多年以前。其实,在使 用筷子之前,我们的祖先同样也经历了一个用手抓饭 吃的过程。但热粥汤羹又如何抓取得了呢?于是不得 不随地折取一些草茎木棍来帮助。 筷子,可谓是中 国的国粹。它既轻巧又灵活,在世界各国的餐具中独 树一帜,被西方人誉为“东方的文明”。我国使用筷 子的历史可追溯到商代。《史记· 微子世家》中有“纣 始有象箸”的记载,纣为商代末期君主,以此推算, 我国至少有三千多年的用筷历史了。先秦时期称筷子 为“挟”,秦汉时期叫“箸”。古人十分讲究忌讳, 因“箸”与“住”字谐音,“住”有停止之意,乃不 吉利之语,所以就反其意而称之为“筷”。这就是筷 子名称的由来。
《品德与生活》课本目录(1—6年级)

人教版小学新课程《品德与生活》课本目录(1—6年级)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品德与生活》一年级上册1我上学了我背上了新书包 (4)我们的校园 (10)新朋友新伙伴 (14)校园铃声 (20)平安回家 (24)2祖国妈妈,我爱您我们的国庆节 (30)祖国妈妈在我心中 (34)3我的一天和钟姐姐交朋友 (40)我很整洁 (44)我会好好地吃 (48)我自己会整理 (52)看我多精神 (56)4过新年新年好 (62)欢欢喜喜过春节 (66)我家大团圆 (70)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品德与生活》一年级下册1我的家人与我的伙伴我的一家人 (2)家人的爱 (6)我为家人添欢乐 (10)我和小伙伴 (14)2走进大自然春天来了 (20)我们和太阳做游戏 (28)风儿吹呀吹 (32)小苗快快长 (39)3健康生活每一天我换牙了 (44)我有一双明亮的眼睛 (50)小心,别伤着 (54)夏天,我们注意什么 (58)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品德与生活》二年级上册1我在集体中成长我升入了二年级 (2)我们班里故事多 (10)让我们的教室清洁又美丽 (14)好书大家看 (20)2金色的秋天秋天在哪里 (26)秋天的收获 (34)秋游去 (42)秋天的节日 (48)3我们真棒你真棒 (56)我也棒 (62)学做“小雄鹰” (66)做个“快乐鸟” (72)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品德与生活》二年级下册1我生活的地方我爱家乡山和水 (2)家乡的物产多又多 (10)我家门前新事多 (16)2让家园更美好我们的大地妈妈 (22)花草树木点头笑 (28)我和动物交朋友 (34)美化家园 (42)3快乐的少先队员鲜艳的红领巾 (50)红领巾胸前飘 (56)快乐的六一 (60)4我们在长大成长的脚印 (70)我的暑假计划 (74)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品德与社会》三年级上册第一单元家庭、学校和社区 (1)1我爱我的家 (2)2我们的学校 (10)3我生活的社区 (18)第二单元我在学习中长大 (2)1我学会了 (26)2向“谁”学 (3)3做学习的主人 (34)4大家都在学 (4)第三单元我和规则交朋友 (43)1规则在哪里 (44)2规则有什么用 (48)3我们给自己定规则 (52)第四单元我的角色与责任 (57)1我是谁 (58)2我的责任 (62)3我能做好 (66)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品德与社会》三年级下册第一单元在爱的阳光下 (1)1家人的爱 (2)2读懂爸爸妈妈的心 (8)3来自社会的爱 (12)第二单元我们共欢乐 (21)1不一样的你我他 (22)2换个角度想一想 (28)3分享的快乐 (32)第三单元生活不能没有他们 (37)1我们的生活需要谁 (38)2阿姨叔叔辛苦了 (44)3说声“谢谢” (48)第四单元寻路和行路 (51)1学看平面图 (52)2校园探路 (58)3出行的学问 (66)4马路不是游戏场 (70)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品德与社会》四年级上册第一单元珍爱生命1 美丽的生命22 我们的生命63 呵护我们的身体 (12)第二单元安全地生活1 今天,你安全吗 (20)2 公共场所拒绝危险 (30)3 当危险发生的时候 (36)第三单元花钱的学问1 家庭小帐本442 钱该怎样花503 购物场所我知道 (54)4 做个聪明的消费者 (58)第四单元关心你,爱护他1 让爷爷奶奶高兴 (64)2 伸出爱的手723 我的邻里乡亲 (80)4 大家的事情大家做 (86)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品德与社会》四年级下册第一单元一方水土养一方人1 我的家乡在哪里2 家乡的美景家乡的人3 浓浓乡土情第二单元生产与生活1 吃穿用哪里来2 从电视机的变化说起3 生活中的各行各业第三单元交通与生活1 多种多样的运输方式2 交通与我们的生活3 从古到今话交通4 交通问题带来的思考第四单元通信与生活1 通信连万家2 从烽火台到互联网3 小窗口大世界4 从看电视说起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品德与社会》五年级上册第一单元让诚信伴随着我1 请你相信我22 诚信是金 (8)3 社会呼唤诚信 (14)第二单元我们的民主生活1 我们的班队干部选举 (22)2 集体的事谁说了算 (28)3 我是参与者344 社会生活中的民主 (40)第三单元我爱祖国山和水1 我的祖国多辽阔 (48)2 江山多娇 (52)3 祖国的宝岛台湾 (58)4 祖国江山的保卫者 (64)第四单元我们都是中华儿女1 五十六个民族五十六朵花 (70)2 各族儿女手拉手 (84)3 生活在世界各地的华人 (92)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品德与社会》五年级下册第一单元成长的快乐与烦恼1 生活中的快乐2 拥有好心情3 尝尝苦滋味第二单元追根寻源1 吃穿住话古今(一)2 吃穿住话古今(二)3 火焰中的文化:陶与青铜4 汉字和书的故事第三单元独具魅力的中华文化1 伟大的先人2 我国的国宝3 我们的国粹第四单元我们生活的地球1 蔚蓝色的地球2 我们的地球村3 生活在地球村的人们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品德与社会》六年级上册第一单元走向文明 (1)1 科技带给我们什么? (2)2 社会文明大家谈 (8)3 健康文明的休闲生活 (14)4 学会拒绝 (20)第二单元不屈的中国人 (29)1 不能忘记的屈辱 (30)2 起来,不愿做奴隶的人们 (38)3 为了中华民族的崛起 (44)第三单元腾飞的祖国 (57)1 站立起来的中国人 (58)2 日益富强的祖国 (64)3 告别贫困奔小康 (72)4 打开国门走向世界 (78)第四单元漫游世界 (83)1 到周边去看看 (84)2 环球旅行去 (94)3 文化采风 (102)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品德与社会》六年级下册第一单元你我同行1 男生和女生22 朋友之间 (10)3 学会和谐相处 (14)第二单元人类的家园1 只有一个地球 (20)2 我们能为地球做什么 (30)3 当灾害降临的时候 (36)第三单元同在一片蓝天下1 战争风云下的苦难 (48)2 放飞和平鸽523 我们手拉手58第四单元再见,我的小学生活1 我的成长足迹 (68)2 临别感言 (70)。
《吃穿住话古今(一)》上课稿

《吃穿住话古今》上课稿甲:先请一位同学来读一读课本第27页橙色部分的资料。
乙:刚才我们稍微了解了北京人,现在让我们来看看北京人的图片吧!甲:你们想一想,北京人是怎样把自己的历史、生活记录下来的?乙:人们现在通过考察古遗迹、史书来了解我们祖先的生产和生活情况。
甲:火可以给人类带来光明,带来温暖,还可以驱逐猛兽。
火的制造,是人类历史的开始。
乙:的确也是这样,如果人类没有掌握使用火,那么人类还是活在黑暗社会的动物,有了火才有了现代的熟食。
甲:现在,请三位同学来读读课本第28页的熟食的故事。
乙:大家知道他是谁吗?乙:他就是神农,也就是炎帝。
甲:神农,即炎帝,三皇五帝之一,远古传说中的太阳神。
农业的发明者,医药之祖,有“神农尝百草”的传说。
乙:你们知道我国有什么农作物吗?每答一个加两分。
(大豆、水稻、白菜、香菇、荔枝、龙眼、茶叶、枣、桑……)甲:我国是世界上培育出农作物最多的国家。
在全世界667种主要栽培植物中,起源于我国的有136种,占20%以上。
乙:再请两位同学来读课本第30页的歌谣。
甲:让我们来看一些古人总结出来的谚语吧!乙:芒种芒种,忙忙种。
甲:立夏一过,栽秧割麦。
乙:清明要晴,谷雨要淋。
甲:板田点蚕豆,松田种绿豆。
乙:清明断雪,谷雨断霜。
甲:久晴西风雨,久雨西风晴。
乙:热极生风,冷极生雨。
甲:雨夹雪,半个月。
乙:冬至晴,年必雨。
甲:天上钩钩云,地上雨淋淋。
乙:饭后百步走,人活九十九。
甲:“民以食为天”,几千年来,中国人不仅学会了种植和养殖,还创造了自己独特的食文化。
乙:在中华的饮食文化中也有许多故事和传说,让我们翻开课本第32页,默读屈原和粽子的故事。
甲:你们知道饺子的来历吗?乙:让我们来看看饺子的来历吧!甲:相传东汉末年,“医圣”张仲景曾任长沙太守,后辞官回乡。
正好赶上冬至这一天,他看见南洋的老百姓饥寒交迫,两只耳朵冻伤,当时伤寒流行,病死的人很多。
张仲景总结了汉代300多年的临床实践,便在当地搭了一个医棚,支起一面大锅,煎熬羊肉、辣椒和祛寒提热的药材,用面皮包成耳朵形状,煮熟之后连汤带食赠送给穷人。
吃穿住话古今一教案

吃穿住话古今一教案教案标题:吃穿住话古今一教案教案目标:1. 通过学习古代和现代的饮食、服饰和住房方式,让学生了解人类生活方式的变化与发展。
2. 培养学生对历史文化的兴趣和探索精神。
3. 提高学生的跨学科综合能力,如阅读、写作、思辨和团队合作能力。
教案步骤:引入:1. 利用图片或视频展示古代和现代的饮食、服饰和住房样式,引发学生对主题的兴趣。
2. 提问:你们认为古代和现代的吃穿住有什么不同?探究:3. 将学生分成小组,每个小组负责研究一个主题(饮食、服饰或住房)。
4. 学生利用图书馆、互联网等资源,收集古代和现代的相关资料,并整理成报告或展示形式。
5. 学生在小组内分享研究成果,讨论古代和现代的吃穿住的差异和相似之处。
分析:6. 教师引导学生分析古代和现代的吃穿住差异的原因,如科技、经济、文化等因素的影响。
7. 学生通过讨论和思考,总结出吃穿住方式变化的主要原因,并记录在课堂笔记中。
应用:8. 学生分组进行小组讨论,提出自己对未来吃穿住方式的想象和设想。
9. 每个小组选择一种未来吃穿住方式进行展示,包括设计图纸、模型或口头描述等形式。
10. 学生在小组内分享自己的展示,讨论未来吃穿住方式的可行性和影响。
总结:11. 教师引导学生回顾整个学习过程,总结古代和现代吃穿住方式的变化和发展,并鼓励学生表达自己的思考和感受。
12. 学生撰写个人反思,回答问题:你通过这个学习过程学到了什么?你对历史文化有什么新的认识?延伸活动:13. 学生可以选择一个古代或现代的饮食、服饰或住房方式,进行更深入的研究,并撰写一篇小论文或设计一个展板展示。
评估方式:1. 学生小组报告或展示的质量和内容。
2. 学生在小组讨论中的积极参与和表达能力。
3. 学生个人反思的思考深度和表达清晰度。
教案扩展:教师可邀请专业人士或相关行业从业者到课堂上进行讲座或分享,深入了解古代和现代的吃穿住方式,并与学生进行互动交流。
同时,教师还可以组织学生参观博物馆或历史文化遗址,亲身感受古代吃穿住方式的实际情况。
吃穿住话古今(一)

吃穿住话古今 (一)
想一想?我们的祖先在远古时代, 想一想?我们的祖先在远古时代,吃什 穿什么?住在哪里? 么?穿什么?住在哪里?
他们在生活中会遇到什么困难和危险呢? 他们在生活中会遇到什么困难和危险呢?
饺子----原名“娇耳”相传是我国医圣张仲景首先发明的。 他 的“祛寒娇耳汤”的故事在民间流传至今。 相传张仲景任长沙 太守时,常为百姓除疾医病。有一年当地瘟疫盛行,他在衙门 口垒起大锅,舍药救人,深得长沙人民的爱戴。张仲景从长沙 告老还乡后,正好赶上冬至这一天,走到家乡白河岸边,见很 多穷苦百姓忍饥受寒,耳朵都冻烂了。原来当时伤寒流行,病 死的人很多。他心里非常难受,决心救治他们。张仲景回到家, 求医的人特别多,他忙的不可开交,但他心里总挂记着那些冻 烂耳朵的穷百姓。他仿照在长沙的办法,叫弟子在南阳东关的 一块空地上搭起医棚,架起大锅,在冬至那天开张,向穷人舍 药治伤。 张仲景的药名叫“祛寒娇耳汤”,是总结汉代300多 年临床实践而成的,其做法是用羊肉、辣椒和一些祛寒药材在 锅里煮熬,煮好后再把这些东西捞出来切碎,用面皮包成耳朵 状的“娇耳”,下锅煮熟后分给乞药的病人。每人两只娇耳、 一碗汤。人们吃下祛寒汤后浑身发热,血液通畅,两耳变暖。 老百姓从冬至吃到除夕,抵御了伤寒,治好了冻耳。 张仲景舍 药一直持续到大年三十。大年初一,人们庆祝新年,也庆祝烂 耳康复,就仿娇耳的样子做过年的食物,并在初一早上吃。人 们称这种食物为“饺耳”、“饺子”或“扁食”,在冬至和年 初一吃,以纪念张仲景开棚舍药和治愈病人的日子。今天,我 们用不着用娇耳朵来治冻烂的耳朵了,但饺子却已成了人们最 常见、最爱吃的食品。
中西方饮食的差异
中西方饮食的差异
作 业: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二单元追根寻源
1、吃穿住话古今(一)
备课时间:2016.3.9 授课时间:
教学目标:
1、通过对远古时代人们生活状况的了解,感受人类从野蛮走向文明的艰辛与漫长,以及我国历史的源远流长。
2、了解北京人是怎么生活的,知道火的使用、农业的产生与发展,以及中华民族在种植、养殖技术方面对世界作出的贡献。
教学重点:北京人的生活
教具准备:多媒体课件调查卡资料卡
课时数:第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俗话说:“饮水思源”,人类是从古猿进化而来的,今天我们的生活水平提高了如此之多,我们就该了解是如何发展到现在的,感受其来之不易,这节课从吃穿住三方面来了解我们的祖先是怎样生活的。
二、走进远古时代
吃穿住行是生活最基本的需要,我们的祖先是怎样生活的呢?让我们一起去考察吧。
小组交流自己收集的缘故的故事,全班交流
在远古时代,我们的祖先吃什么/穿什么?住在哪里?
他们生活中会有哪些苦难和危险
各组学生汇报自己搜集的资料。
小结:人类从诞生之初,就一直处在严酷的自然条件的考验中,严寒酷暑,暴雨雷鸣,毒蛇猛兽……为了生存和发展,我们的祖先在艰苦的条件下,运用自己的聪明和智慧,不断地摸索,开拓,经过漫长的岁月,一步补从野蛮走向文明。
三、告别饮血茹毛的生活
“饮血茹毛“是什么意思?
随着社会的进步,人类在谋取食物和社会方面与最初给人类有哪些变化?
1、自己阅读熟食的故事,从吃生食----吃熟食
2、出示教材,图片,刀耕水种,人拉犁,牛拉犁……让学生观察人们的耕作是怎样一步步进步的?
在漫长的生活,生产实践中,我们的祖先把一些植物培养成农作物,把野生动物驯化成家畜,创造了农耕和饲养技术。
思考:这对人类生活有什么影响?
四、当堂检测
1、假如我生活在远古,我会
------------------------ -----------------------------
------------------------ -----------------------------
2、根据祖先的生活情景,各小组表演一下,再现他们当时的生活。
3、设想一下,如果我们生活在远古时代,会用什么方法解决遇到的困难?
四、教师总结
我们了解远古时代人们的生活,我们祖先很早就在祖国的大地生息、创造自己的文明。
板书与作业设计:吃穿住话古今(一)
走进远古时代北京人
制造工具
使用火
告别饮血茹毛的生活种植
历史悠久
聪明智慧
搜集:调查搜集中华食文化方面的信息。
教学反思:本节课教学使学生了解到远古时代,我们的祖先的生活状况,通过孩子们的观察图片,知道了在远古时期他们的生活情况是充满危险和困苦的,但他们却创造了人类的文明,从中感受到我国历史源源流长。
1、吃穿住话古今(一)
主备人:金玉仁讲课人:
备课时间:2016.3.10 授课时间:
教学目标:
1、了解和欣赏中国饮食文化的特点,感受饮食文化中闪烁着的祖先的智慧和创造。
2、体会人与自然的关系以及劳动人民的智慧。
培养学生的民族自豪感。
教学重点:中国饮食文化的特点
教学难点:自然现象和规律、人与自然的关系
教具准备:课件天气调查卡资料卡
课时数:第二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人们在千百年耕作过程中的总结出农谚,让我们找找当地农谚,从中感受劳动者的智慧。
二、古人的歌谣
1、出示课前收集的农谚。
(小组交流,全班交流)
2、学生说说这些农谚,告诉了我们什么(自然现象和规律、人与自然的关系),从中感受劳动人民的智慧。
3、农历有二十四节气,我们在日历中找一找它们的名称。
再设想一下,这些节气与农业生产和人们的生活有什么关系。
三、中华食文化
同学们,你们最喜欢吃什么?俗话说,“民以食为天”,几千年来,中国人不仅学会了种植和养殖,还创造了自己独特的食文化,今天我们来谈谈中国的食文化。
1、你们了解了什么?(出土的石器、面团变面条、饺子的做法、屈原的故事、筷子的使用)除了书上的介绍,你还知道什么?(从习惯、讲究、礼仪等方面引导)
2、全班齐读《奇妙的筷子》,读后最大的体会是什么?你们还能举出反映出祖先聪明的例子吗?
3、古代与现代食文化有哪些联系呢?(以饺子为例教学P85)
4、刚才有的同学说喜欢肯得基、牛排,那它们属于——西餐。
对,每个民族和国家,由于生活的环境和历史文化存在着差异,所以在食文化上也不相同,我们比较一下,中、西两餐各有什么特点?除了书上的以外,你们还知道哪些?
四、当堂检测
1、为了让外国人了解中国的食文化,我们拟定一个中国食文化,如果由你们小组筹办这个食文化节,你向世界介绍哪些中国的美食,并说明理由。
2、讲一讲粽子、饺子的来历。
3、我知道:
二十四节气与农业生产和人们的生活的关系
----------------------,------------------------。
五、教师总结。
我们了解远古时代的生活状态,以食这一话题,感受祖先的智慧和创造及对现代的影响,除了食文化,还可以从哪些地方再次感受这些呢?我们下节课再来探讨。
板书与作业设计:吃穿住话古今(一)
古人的歌谣
农谚
中华食文化
蕴含故事传说
中西方食文化
调查搜集:搜集从古到今,各个时期的服饰发
展变化。
教学反思:本节课学生知道了我们的祖先在使用火,在种植养殖方面所取得的进步,由于吃生食,没有加工过的食品改为吃熟食,由最初以打猎和采集现成的果实,到能够自己种植和养殖,正是我们祖先创造的文明的进步促进社会的进步,同时对世界也做出的突出的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