吃穿住话古今(一)

合集下载

吃穿住古今一

吃穿住古今一

筷子
他知道这是一只有灵性的鸟。于是,他装着赶鸟,一 神鸟救姜子牙 直追出门去,直到追到一个无人的山坡上,见鸟栖息 姜子牙只会直钩钓鱼,其他事一概不管,因此穷困潦 在一枝丝竹上,并呢喃鸣唱:“姜子牙呀姜子牙,吃 倒。他的老婆实在无法忍受,就想毒死他另嫁他人。 肉不可用手抓,挟肉的工具就在我足下……”姜子牙听 了鸟的指点,忙摘了两根细丝竹回到家中。这时老婆 这天,姜子牙钓鱼有两手空空回到家中,他老婆说: 又催他吃肉,姜子牙将两根细丝竹伸进碗中,刚想挟 “你饿了吧,我给你烧好了肉,你吃吧!“姜子牙确 肉,只见丝竹叽叽地冒起一股股青烟。姜子牙假装不 实饿了,就伸手去抓肉,窗外忽然飞来一只鸟,啄了 知放毒之事,对老婆说:“肉怎么会冒烟?难道有 他一口,他痛得啊呀一声,肉都没吃成,忙去赶鸟。 毒?”“没毒,你不知道细竹是不能碰肉的。”“真 当他第二次去拿肉时,鸟有啄了他的手背。姜子牙犯 没事?那你吃一块!”说着,姜子牙挟起肉就往老婆 疑了,这鸟为什么两次啄我,难道这肉我吃不得?为 嘴里送,老婆脸都吓白了,忙逃出门去。 了试鸟,他又第三次去抓肉,这时鸟又来啄他。
管道天然气
沼气
炎帝,以发明农耕技术而著称。据说,他在历山背后发现一块 面积约400亩的平台地,也就是四顷梁,立刻带领人们焚林垦田。 熊熊烈火烧了好几天,拔草、挖地,一天,两天……那时候, 刀耕火种的,刀是什么样的刀?石头磨成的刀;斧是什么样的 斧?石头磨制的斧。
燧人氏
传说中华夏人工取火的发明者。 在远古的时候,人们惯吃生食, 茹毛饮血。后来为了进食方便, 人们发现火烤熟的食品味美且易 消化。但因为雷击等产生的自然 火很少而且在短时间内即熄灭, 人们很难得到并保留火种。当时, 有一位智者从鸟啄燧木出现火花 而受到启示,就折下燧木枝,钻 木取火。他把这种方法教给了人 们,人类从此学会了人工取火, 用火烤制食物、照明、取暖、冶 炼等,人类的生活进入了一个新 的阶段。人们称这位圣人为燧人 氏,后来贡奉他为“三皇之首”。

1.吃穿住话古今(一)

1.吃穿住话古今(一)
4.师:古时候的人还没有文字,不能把自己的历史记载下来,那我们怎么能够知道他们当时的生活呢?
生:可以考察文物!
生:可以挖掘古迹!
生:还可以阅读有关的研究文献!
5.师小结:是的,我们的祖先运用自己的智慧,不断地摸索,不断地开拓,一步步地向文明走去。
【设计意图:】因为课文的内容与学生的现实生活相距太远,以神话故事引入更易引起学生的求知兴趣。在学生自主选择的基础上,形成几个学习小组,在课前通过各种方式搜集资料,并进行整理,让学生在亲身参与的过程中了解远古人类的生活,并编排小品,知道祖先们会利用智慧排除万难,培养学生在生活中克服困难的品质。
③一生汇报我国农作物种类小资料
/question/367923729.html(我国三大农作物资料)
/show/1/8/16ecaccabf8be22f.html(水稻图片)
/show/1/8/745f9b285b4736d3.html(小麦图片)
5.师:是呀,人类的发展史有着无穷无尽的故事,如果大家还想探究,课后可以查阅历史书籍,也可以到网络中寻找答案。
【设计意图:】神奇的传说故事有效地激发了学生的探究意识,激发孩子们的学习积极性。体现了思品课堂关注学生参与,引导学生自主学习的特性。本环节学生汇报展示的内容更具体和丰富,老师还有意识地引导孩子们继续运用搜集资料、整理资料的方法向课后拓展,形成运用网络整合资料的自学能力。
①一生讲伏羲氏结网的故事
/s/blog_5c012c590100cqng.html(伏羲氏结网)
②一生讲“神农尝百草”的故事
/wh/czxview-id-8491.aspx(神农尝百草的故事,其中一个版本讲述)
活动五:中西饮食比较
1.师:世界是个大家庭,由于生活的环境和历史等方面的差异,在饮食文化上也存在着差异。下面,就请同学们以四人小组为单位,一起来讨论一下:中西饮食各有什么特点?

人教新课标五年级下册道德与社会教案吃穿住话古今一1

人教新课标五年级下册道德与社会教案吃穿住话古今一1

吃穿住话古今(一)教学目标:1.通过对远古时期人们生活状况的了解,感受人类从野蛮走向文明的艰辛与漫长,和我国历史的源远流长。

2.从食的角度,了解人类社会的发展,尤其是农业的发展及其对世界的贡献,体会人与自然的关系和劳动人民的智慧,培育民族自豪感。

3.了解和欣赏中国饮食文化的特点,感受饮食文化中闪烁着的先人的智慧和创造。

4.尝试运用传说,文物资料等拖册和再现历史的方式一、引入1.看图片,说出图中农作物的名称。

2.这些农作物对人类有什么影响?二、导学活动一:走进远古时期1.看图,说说图中的人物在做什么?谁知道咱们先人的有关资料?补充课件:北京人图片2.吃是人生存下去最大体的需要,你知道咱们的先人是如何生活的么?可能会碰到那些危险和困难?3.学生交流(1)远前人类获取食物的方式,他们如何利用工具?(2)远前人类在饮食习惯上与此刻人有什么不同?(3)如何发现火和利用火,火对人类有什么贡献?小组讨论。

随着社会的发展,人类在谋取食物的需求上在慢慢发展。

板书:生---火-----熟师:还不知足。

课件:熟食的故事。

小结:人类从诞生之初就一直处在严酷的自然条件的考验中,酷寒盛暑、暴雨雷鸣、毒蛇猛兽。

但为了生存和发展,咱们的先人在艰苦的条件下,运用自己的智慧,不断的试探、开发,通过漫长的岁月,才能令人类一步步从野蛮走向文明。

在漫长的生活、生产实践进程中,人们不断地探索和发现。

把一些野生植物培育成农作物,把野生动物驯化成家禽,还创作了农耕和饲养技术。

课件:耕做4.哪位同窗知道杂交水稻之父是谁?我国是世界上培育出农作物最多的国家。

这是中华民族为人类的生存与文明做出的重大贡献。

活动二食物的发展和人类社会的进步1.出示书中的农谚。

2.学生交流农谚。

3.朗读二十四骨气歌。

4.分享骨气的资料。

5.此刻处在什么骨气?(清明节)要做什么?节前和节后会有什么转变?(天气、时间、穿着打扮)活动三食物的转变与社会的发展师:随着季节的转变,咱们的饮食也在发生着转变,不同的季节,咱们的饮食也不同。

人教版五年级品德与社会下册《二单元 追根寻源 1 吃穿住话古今(一)》教案_9

人教版五年级品德与社会下册《二单元 追根寻源  1 吃穿住话古今(一)》教案_9

吃穿住话古今(一)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1)了解远古时代人们的生活状况,人类社会的发展(农业方面的)和中国的饮食文化特点。

(2)尝试运用搜集、推测、整理的方法。

2、情感态度价值观:感受人类从野蛮走向文明的漫长历史和我国劳动人民的智慧,培养民族自豪感。

3、行为与习惯:(1)学会主动参与,互相帮助。

(2)学习用历史发展的眼光看待事物,知道任何事物都有其根源,都有过去、现在和未来。

教学重点:从食的角度,了解人类社会的发展,尤其是农业的发展及其对世界的贡献。

教学难点体会人与自然的关系以及劳动人民的智慧,培养民族自豪感。

教学准备:师生收集有关资料,多媒体课件。

教学方法:收集资料---激趣引入---课件辅助---点拨探讨---练习延伸。

教学过程:一.激趣,质疑导入。

1.同学们,在浩瀚的宇宙中,有成千上万颗星球。

地球只是其中的一颗,在这个星球上,除了我们人类,还有很多有生命的物种,人类是地球上最高等的群体。

关于人类的起源,流传着很多的说法,在我国古代就有《女娲造人》。

相传古时候天地间并没有人,有一个叫女娲的神觉得大地没有什么生机,于是就用五色土捏了许多小人。

(出示《女娲造人》图画)2.质疑:难道我们人真的是用泥捏成的吗?(学生自由回答)3.达尔文的进化论提出了人是由类人猿经过漫长的岁月不断进化而来的(出示人类进化图观察交流)4.孩子们,人类要生存下来最基本的条件是什么?5.任何物种想要存活下来都必须具备这三个条件。

俗话说“民以食为天”这节课我们就来了解一下:吃穿住话古今(一)(板书课题)二.探讨,学以致用。

(一)走进远古时代1. 说到吃,是不是地球上什么都可以吃?2.只有食物才是我们可以吃的,原始人与现代人所吃的东西肯定有区别。

请孩子们结合你们课前收集到的资料完成导学单活动一。

(学生汇报搜集到的资料)3.师小结:根据刚才两组同学的汇报,我们能感受到原始人类食品种类少,遇到的困难多。

现代人类食品种类丰富,遇到的困难少。

吃穿住话古今(一)

吃穿住话古今(一)
人教新课标 五年级品德与社会下册 第二单元 追根寻源
吃穿住话古今 (一)
想一想?我们的祖先在远古时代, 想一想?我们的祖先在远古时代,吃什 穿什么?住在哪里? 么?穿什么?住在哪里?
他们在生活中会遇到什么困难和危险呢? 他们在生活中会遇到什么困难和危险呢?
饺子----原名“娇耳”相传是我国医圣张仲景首先发明的。 他 的“祛寒娇耳汤”的故事在民间流传至今。 相传张仲景任长沙 太守时,常为百姓除疾医病。有一年当地瘟疫盛行,他在衙门 口垒起大锅,舍药救人,深得长沙人民的爱戴。张仲景从长沙 告老还乡后,正好赶上冬至这一天,走到家乡白河岸边,见很 多穷苦百姓忍饥受寒,耳朵都冻烂了。原来当时伤寒流行,病 死的人很多。他心里非常难受,决心救治他们。张仲景回到家, 求医的人特别多,他忙的不可开交,但他心里总挂记着那些冻 烂耳朵的穷百姓。他仿照在长沙的办法,叫弟子在南阳东关的 一块空地上搭起医棚,架起大锅,在冬至那天开张,向穷人舍 药治伤。 张仲景的药名叫“祛寒娇耳汤”,是总结汉代300多 年临床实践而成的,其做法是用羊肉、辣椒和一些祛寒药材在 锅里煮熬,煮好后再把这些东西捞出来切碎,用面皮包成耳朵 状的“娇耳”,下锅煮熟后分给乞药的病人。每人两只娇耳、 一碗汤。人们吃下祛寒汤后浑身发热,血液通畅,两耳变暖。 老百姓从冬至吃到除夕,抵御了伤寒,治好了冻耳。 张仲景舍 药一直持续到大年三十。大年初一,人们庆祝新年,也庆祝烂 耳康复,就仿娇耳的样子做过年的食物,并在初一早上吃。人 们称这种食物为“饺耳”、“饺子”或“扁食”,在冬至和年 初一吃,以纪念张仲景开棚舍药和治愈病人的日子。今天,我 们用不着用娇耳朵来治冻烂的耳朵了,但饺子却已成了人们最 常见、最爱吃的食品。
中西方饮食的差异
中西方饮食的差异
作 业:

话古今

话古今

吃穿住话古今(一)一. 教学目标:1.通过对远古时代人们生活状况的了解,感受人类从野蛮走向文明的艰辛与漫长,知道我国历史的源远流长。

2.从食的角度,了解人类社会的发展,尤其是农业发展及其对世界的影响。

体会人与自然的关系以及劳动人民的智慧。

培养学生的民族自豪感。

3.从服饰和建筑的角度,了解我国服饰建筑的产生与发展,认识他们的特点。

由此体会人的创造与社会的发展。

4.学习用比较发展的眼光研究和看待事物的方法。

二.教学重点及难点:1.人类从发展到现在,在饮食服饰建筑方面的进步。

2.中国对世界做出的贡献,让学生感受中华民族的聪明才智,激发学生的自豪感和文化认同感。

三.课前准备:要求学生预习,回答有关问题。

四.教学过程:导入:俗话说:“饮水思源”。

每个人都知道:人类是从古猿进化而来的,今天我们的生活水平提高了如此之多,我们就该了解是如何发展到现在的,感受其来之不易。

本课就从吃穿住三方面来研究社会的发展。

新授:1.吃(1)距今70万年至20万年,北京人开始使用火。

在此之前,人类不用火甚至害怕火。

人类就开始生吃动物的肉骨髓野果鸟蛋等。

但这些东西腥臊恶臭,不能除,伤肠胃,多有疾病。

(2)燧氏人发明了钻木取火,吃上了熟食物,从此告别了饮血茹毛的时代。

人类的身体得到了好转。

(思考:饮血茹毛是什么意思?)(3)随着人口的增多,动物熟食已远远赶不上人口需求。

炎帝经长期实践发明了农耕。

这是中华民族为人类的生存与文明做出的巨大贡献。

(4)人口越来越多,需要有足够的粮食来供应,如何能够提高产量呢?古代劳动者经长期实践和总结得出了二十四节气歌:春雨惊春清谷天,夏满芒夏暑相连,秋处露秋寒霜降,冬雪雪冬小大寒。

人们掌握了节气歌,就可以适时耕种,这样就可以增加粮食产量,满足人口需求。

(5)几千年来,中国人不仅学会了种植,还创造了自己独特的食文化。

下面我们来介绍一下:a.筷子可以激发大脑,而且使用方便。

这已经成了当今世界独具风格的重要餐具。

《吃穿住话古今》(一)

《吃穿住话古今》(一)
吃穿住话古今(一)
/programs/view/X36dfEzjrzU/?fr=rec1&FR=LIAN
/programs/view/uyDvuZJvijE
吃果实,野味;穿草 叶,兽皮;住在洞穴 里
思考
• 最初的人类,还不能把自己的历史记录下来。人 们是怎样知道他们当时的生活的?
思考
• 火的使用和种植、养殖技术的发明对人类的生活 产生了什么影响? • 火的使用,给原始人的生产和生活带来了革命性 的变化,陶器就是伴随着火的使用而诞生的。火 的使用也是人最终脱离猿的一个重要标志, • 种植、养殖技术的发明对人类的生活产生了巨大 的影响。是人类从野蛮社会走向文明社会的农耕 文明和游牧文明的基本所在,所以对人类的生活 产生了巨大的影响。
一千七百多年前,人们 已经学会驾牛耕地和耙 地。
我们一起来看一看中国有哪些农作物?
• 大豆:原产于中国,已有5000多年的栽培。 水稻:其故乡在中国南方和印度等地。 白菜:源于我国,约有6000年的种植史。 香菇:源于我国,是江史产。 荔枝:原产于我国,约于1000年前传入鳊。 龙眼:亦称桂圆,源于我国,1000年前传入印度。 茶叶:原产于我国,公元806年传入日本。 枣:原产于我国,有数千年的栽培史。 桑:植桑养蚕起源于我国,已有5000多年的历 史。……
• 请大家看到书P28的熟食的故事。 • 了解一下为什么现在我们吃的是熟食。
种植和养殖
• 大家知道他吗? • 他就是神农(炎帝)。
在漫长的生活、生产实践中,我们的祖先把一 些野生植物培育成农作物,把野生动物驯化成 家禽,创造了农耕和饲养技术。
据考古发现,早在七八 千年前,我国北方就有 了栗的种植,南方也有 了稻的种植。我国是最 早种栗和稻的(史书)了解我们祖先的生 产和生活情况。

人教新课标品德与社会五年级下册《吃穿住话古今(一)》PPT课件

人教新课标品德与社会五年级下册《吃穿住话古今(一)》PPT课件


3.黄帝:中华民族的饮食状况又有了改善, 皇帝作灶,始为灶神,集中火力节省燃料, 使食物速熟,而广泛使用在秦汉时期,当 时是釜,高脚灶具逐步退出历史舞台,"蒸 谷为饮,烹谷为粥"首次因烹调方法区别食 品,蒸锅发明了,叫甑。蒸盐业是黄帝臣 子宿沙氏发明,从此不仅懂得了烹还懂得 调,有益人的健康。

敦煌壁画——农耕图
中国饮食发展历史
1.燧人氏:钻木取火,
从此熟食,进入石烹时 代。主要烹调方法:① 炮,即钻火使果肉而燔 之; ②煲:用泥裹后烧; ③用石臼盛水、食,用 烧红的石子烫熟食物; ④焙炒:把石片烧热, 再把植物种子放在上面 炒。
2.神农氏:"耕而陶", 是中国农业的开创者, 尝白草,开创古医药学, 发明耒耜,教民稼穑。 陶具使人们第一次拥有 了炊具和容器,为制作 发酵性食品提供了可能, 如酒、醋等。 鼎是最 早的炊具之一。
少数民族服饰
再见

4.周秦时期:是中国饮食文化的成形时期,以谷 物蔬菜为主食。春秋战国时期,自产的谷物菜疏基 本都有了。 5.汉代:中国饮食文化的丰富时期,归功于汉代 中西(西域)饮食文化的交流,引进石榴、芝麻、 葡萄、胡桃(即核桃)、西瓜、甜瓜、黄瓜、菠菜、 胡萝卜、茴香、芹菜、莴笋、大葱、大蒜,还传入 一些烹调方法,如炸油饼,胡饼即芝麻烧饼也叫炉 桡。淮南王刘安发明豆腐,使豆类的营养得到消化, 物美价廉,可做出许多种菜肴 。东汉还发明了植 物油。
中华饮食文化中的特点
精:食不厌精,脍不厌细 美:辨味不精,则烹调之术不妙 情:饮德食和、万邦同乐 礼:夫礼之初,始诸饮食

------------------------------------------
说说中西餐有哪些区别?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4、吃穿住话古今(一)
教学目标:
1.通过对远古时代人们生活状况的了解,感受人类从野蛮走向文明的艰辛与漫长,以及我国历史的源远流长。

2.从食的角度,了解人类社会的发展,尤其是农业的发展及其对世界的贡献,体会人与自然的关系以及劳动人民的智慧,培养民族自豪感。

3.了解和欣赏中国饮食文化的特点,感受饮食文化中闪烁着的祖先的智慧和创造。

4.尝试运用传说,文物资料等拖册和再现历史的方法。

教学重难点:
1.通过对远古时代人们生活状况的了解,感受人类从野蛮走向文明的艰辛与漫长,以及我国历史的源远流长。

2.从食的角度,了解人类社会的发展,尤其是农业的发展及其对世界的贡献,体会人与自然的关系以及劳动人民的智慧,培养民族自豪感。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走进远古时代吃穿住行是生活最基本的需要,我们的祖先是怎样生活的呢?让我们一起去考察吧。

小组交流自己收集的缘故的故事,全班交流师:在远古时代,我们的祖先吃什么/穿什么?住在哪里?他们生活中会有哪些苦难和危险生:汇报自己的资料。

小结:人类从诞生之初,就一直处在严酷的自然条件的考验中,严寒酷暑,暴雨雷鸣,毒蛇猛兽。

为了生存和发展,我们的祖先在艰苦的条件下,运用自己的聪明和智慧,不断地摸索,开拓,经过漫长的岁月,一步补从野蛮走向文明。

二.告别饮血茹毛的生活查字典“饮血茹毛“是什么意思?随着社会的进步,人类在谋取食物和社会方面与最初给人类有哪些变化?
1.自己阅读熟食的故事,从吃生食----吃熟食
2.出示教材,图片,刀耕水种,人拉犁,牛拉犁。

让学生观察人们的耕作是怎样一步步进步的?在漫长的生活,生产实践中,我们的祖先把一些植物培养成农作物,把野生动物驯化成家畜,创造了农耕和饲养技术。

思考:这对人类生活有什么影响?
3.出示小资料我国是世界上培育出农作物最多的国家。

这是中华民族为人类的生存与文明所做出的重大贡献
第二课时
古人的歌谣
1.出示课前收集的农谚。

(小组交流,全班交流)
调查表
天气的农谚
节气的农谚
自然的农谚
其他
2.学生说说这些农谚,告诉了我们什么(自然现象和规律、人与自然的关系),从中感受劳动人民的智慧。

3.农历有二十四节气,我们在日历中找一找它们的名称。

再设想一下,这些节气与农业生产和人们的生活有什么关系。

中华食文化同学们,你们最喜欢吃什么?俗话说,“民以食为天”,几千年来,中国人不仅学会了种植和养殖,还创造了自己独特的食文化,
今天我们来谈谈中国的食文化P31——P32。

1.你们了解了什么?(出土的石器、面团变面条、饺子的做法、屈原的故事、筷子的使用)除了书上的介绍,你还知道什么?(从习惯、讲究、礼仪等方面引导)
2.全班齐读《奇妙的筷子》,读后最大的体会是什么?你们还能举出反映出祖先聪明的例子吗?
3.古代与现代食文化有哪些联系呢?(以饺子为例教学P85)
4.刚才有的同学说喜欢肯得基、牛排,那它们属于——西餐。

对,每个民族和国家,由于生活的环境和历史文化存在着差异,所以在食文化上也不相同,我们比较一下,中、西两餐各有什么特点?P33除书上的以外,你们还知道哪些?
5.小结:这两课我们了解远古时代的生活状态,以食这一话题,感受祖先的智慧和创造及对现代的影响,除了食文化,还可以从哪些地方再次感受这些呢?我们下节课再来探讨。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