米什金_货币金融学_第9版各章学习指导
货币金融学第9版-米什金-中文答案

货币金融学课后答案1、假如我今天以5000美元购买一辆汽车,明年我就可以赚取10000额外收入,因为拥有了这辆车,我就可以成为推销员。
假如没有人愿意贷款给我,我是否应该从放高利贷者拉利处以90%的利率贷款呢?你能否列出高利贷合法的依据?我应该去找高利贷款,因为这样做的结果会更好。
我支付的利息是4500(90%×5000),但实际上,我赚了10000美元,所以我最后赚得了5500美元。
因为拉利的高利贷会使一些人的结果更好,所以高利贷会产生一些社会效益。
(一个反对高利贷的观点认为它常常会造成一种暴利活动)。
2、“在没有信息和交易成本的世界里,不会有金融中介机构的存在。
”这种说法是正确的、错误的还是不确定?说明你的理由。
正确。
如果没有信息和交易成本,人们相互贷款将无成本无代价进行交易,因此金融机构就没有存在的必要了。
3、风险分担是如何让金融中介机构和私人投资都从中获益的?风险分担是指金融中介机构所设计和提供的资产品种的风险在投资者所承认的范围之内,之后,金融中介机构将销售这些资产所获取的资产去购买风险大得多的资产。
低交易成本允许金融中介机构以较低的成本进行风险分担,使得它们能够获取风险资产的收益与出售资产的成本间的差额,这也是金融中介机构的利润。
对投资者而言,金融资产被转化为安全性更高的资产,减少了其面临的风险。
4、在美国,货币是否在20世纪50年代比70年代能更好地发挥价值储藏的功能?为什么?在哪一个时期你更愿意持有货币?在美国,货币作为一种价值储藏手段,在20世纪50年代比70年代好。
因为50年代比70年代通货膨胀率更低,货币贬值的贬值程度也较低。
货币作为价值储藏手段的优劣取决于物价水平,因为货币价值依赖于价格水平。
在通货膨胀时期,物价水平迅速上升,货币也急速贬值,人们也就不愿意以这种形式来持有财富。
因此,人们在物价水平比较稳定的时期更愿意持有货币。
5、为什么有些经济学家将恶性通货膨胀期间的货币称做“烫手的山芋”,在人们手中快速传递?在恶性通货膨胀期间,货币贬值速度非常快,所以人们希望持有货币的时间越短越好,因此此时的货币就像一个烫手的山芋快速的从一个人手里传到另一个人手里。
米什金《货币金融学》笔记和课后习题详解(银行业与金融机构的管理)【圣才出品】

第9章银行业与金融机构的管理9.1 复习笔记1.银行的资产负债表(1)资产负债表概述资产负债表是银行的主要会计报表之一,它反映银行总的资金来源和资金运用情况。
资产负债表包括三大类项目:资产、负债和资本。
资产负债表的三大组成部分的关系可以表示为:总资产=总负债+资本商业银行通过负债业务取得资金,再利用这些资金开展资产业务。
银行的资产业务的收益应高于负债业务的成本,两者的差异构成银行利润来源。
美国所有商业银行的资产负债表如表9-1所示。
表9-1 全部商业银行的资产负债表(2)负债银行通过发行(销售)负债来获得资金,因此负债也被称作资金来源。
通过发行债务得到的资金被用来购买有收益的资产。
具体说来,银行负债主要包括以下科目:①支票存款支票存款是允许账户持有者向第三方签发支票的银行账户。
支票存款包括所有可以签发支票的存款。
其特点是见票即付。
支票存款是储户财富的一部分,因此属于储户的资产,同时也是银行的负债。
在银行的资金来源中,因为储户为了获取能够用于支付的流动性资产,会自愿牺牲一部分利息,所以支票存款的成本最低廉。
②非交易存款非交易存款是美国银行主要的资金来源。
储户不能对非交易存款签发支票,该类存款利率通常比支票存款的利率要高。
非交易存款有两种基本类型:储蓄账户和定期存款(也称作定期存单,CDs)。
③借款银行通过向美联储、联邦住宅贷款银行、其他银行和企业借款来获得资金。
贴现贷款是指商业银行从美联储获得的贷款。
银行还在联邦基金市场上向其他美国银行和金融机构借入隔夜准备金,目的是要在美联储保有足够的存款,以满足美联储的要求。
其他资金借入来源包括:母公司给银行的贷款、与其他企业的贷款安排以及欧洲货币市场借款。
④银行资本银行资产负债表中负债方的最后一个项目是银行资本,即银行的净值,它等于资产总额和负债总额的差额。
这些资金是通过销售新股权(股票)或留存收益而获得的。
银行资本是防止资产价值下跌的缓冲器,资产价值下跌可能使得银行破产(资产小于负债,则意味着银行面临破产)。
米什金《货币金融学》(第9版)配套题库 课后习题(第15章 货币政策工具)【圣才出品】

第15章货币政策工具一、概念题1.防御性公开市场操作(defensive open market operations)答:防御性公开市场操作是指中央银行为了抵消那些非中央银行所能控制的因素对存款货币机构准备金水平和货币供给量的影响、维系既定的货币政策而进行的公开市场操作。
防御性公开市场操作通常是通过回购协议和逆回购协议两种方式进行的。
在此目标下,中央银行通常采用短期性的回购协议和逆回购协议进行操作,以及时而准确地抵消那些非中央银行所能控制的因素对存款货币机构准备水平和货币供给量的影响,确保既定货币政策的实现。
回购协议政策的意义在于为社会提供短期资金,满足临时资金需求,防止政府债券不规则的波动,稳定金融市场。
逆回购协议的政策意义在于通过中央银行的逆回购协议操作,吸收因外部因素所造成的暂时过剩的准备金,维系货币供给的稳定。
2.贴现窗口(discount window)答:贴现窗口指中央银行开办的再贴现业务和办理再贴现业务的设施及机构。
美联储可以通过贴现窗口向私人金融机构(银行或贷款协会)发放贷款。
这种贴现操作会导致高能货币的供给量变化。
中央银行作为最后贷款人,通过贴现窗口向商业银行提供资金,但中央银行并非一定要提供资金,因此商业银行不可将通过贴现窗口融资视为一项权利。
3.能动性公开市场操作(dynamic open market operation)答:能动性公开市场操作指中央银行为改变存款货币机构的准备金总水平和基础货币水平,而主动进行的公开市场操作。
当中央银行货币政策方向或力度发生转变时,中央银行通常是采取主动性公开市场来实现其转变。
在此目标下,中央银行的公开市场操作通常是连续性、同向性地买进或卖出有价证券,增加或减少存款货币机构的储备总量和货币供给量,达到实现货币扩张或紧缩的政策目标。
4.联邦基金利率(federal funds rate)答:联邦基金利率是指美国同业拆借市场的利率,其最主要的是隔夜拆借利率。
米什金版《货币金融学学》笔记(文内可搜索)

货币银行学笔记2.0【米什金笔记】序:货币银行学笔记1.0指的是本座在12年后编写的【胡庆康笔记】,由于缺少了货币理论的三个章节,所以该笔记是一部残篇。
为了能够更好的解释货币银行学,故引用米什金第九版货币金融学作为蓝本进行笔记升级。
笔记主体将由米什金组成,由黄达胡庆康等作品为辅助。
这本笔记的编撰主要是服务于本座的学习实践,所以有的本座认为不必赘述的就略过,不必证明的就直接给结论。
在阅读顺序上,建议读者先阅读笔者的《胡庆康笔记》,后阅读笔者的《米什金笔记》。
章节编写上,由【大纲】/导图,【内容】/主干知识,【补充】/边角知识,【关键术语】,【习题】,【胡说】/编者说(红字) 组成。
其中【胡说】均标红色,仅代表编者看法。
在写作上,笔记多表格少文字,多截图少写字。
表格看的更舒服,截图表示有根据。
【画外音:本座懒】本笔记撰写者:西班牙溃疡/西班牙流感/履虎尾。
天下学问,惟夜航船中最难对付。
2016年7月2日星期六福州 五四路第零章:大纲 我们将针对以下章节展开描述:第1篇 引言第1章 为什么研究货币、银行与金融市场第2章 金融体系概览第3章 什么是货币?第2篇 金融市场第4章 理解利率第5章 利率行为第6章 利率的风险结构与期限结构第7章 股票市场、理性预期理论与有效市场假定 第3篇 金融机构【略】第8章 金融结构的经济学分析第9章 金融危机与次贷风波第10章 银行业与金融机构的管理第11章 金融监管的经济学分析第12章 银行业:结构与竞争第4篇 中央银行与货币政策运作第13章 中央银行的结构与联邦储备体系【略】第14章 多倍存款创造和货币供给过程第15章 货币政策工具第16章 货币政策的操作:战略与战术第5篇 国际金融与货币政策第17章 外汇市场第18章 国际金融体系第19章 货币需求第20章 is-lm模型第21章 is—lm模型中的货币政策与财政政策第22章 总需求与总供给分析第23章 货币政策传导机制的实证分析第24章 货币与通货膨胀第25章 理性预期:政策意义第一章:为什么研究货币、银行与金融市场【胡说】要回答这个问题,首先要回答四个what和一个how1、为什么研究金融市场?2、为什么研究银行和其他金融机构?3、为什么研究货币和货币政策?4、为什么研究国际金融?5、我们如何研究货币、银行与金融市场?简单的说,为什么要研究市场,为什么要研究机构,为什么要研究政策,为什么要研究国际环境。
《米什金 货币金融学 第9版 笔记和课后习题 含考研真题 详》读书笔记思维导图

《米什金 货币金融学 第9版 笔记 和课后习题 含考研真题 详》
PPT书籍导读
读书笔记模板
最
新
版
本
本书关键字分析思维导图
真题
分析
笔记
货币
名校
典型
部分
复习
题
习题 教材
第版
视频
金融学
知识
货币政策 米什金
学习 书
目录
01 视频讲解教师简介
03 第2篇 金融市场
02 第1篇 引 言 04 第3篇 金融机构
讲...
第14章 货币供给过 程[视频讲解]
第15章 货币政策工 具[视频讲解]
第16章 货币政策操 作:战略与战术[视 频...
13.2 课后习题详解
13.1 复习笔记
13.3 考研真题与典 型题详解[视频讲
解...
14.2 课后习题详解
14.1 复习笔记
14.3 考研真题与典 型题详解[视频讲
3.2 课后习题详解
3.1 复习笔记
3.3 考研真题与典 型题详解[视频讲解]
第2篇 金融市场
第4章 理解利率[视 频讲解]
第5章 利率行为[视 频讲解]
第6章 利率的风险结 构与期限结构[视频 讲...
第7章 股票市场、理 性预期理论与有效市 场...
4.2 课后习题详解
4.1 复习笔记
4.3 考研真题与典 型题详解[视频讲解]
第24章 货币与通货 膨胀[视频讲解]
第23章 货币政策传 导机制的实证分析
19.2 课后习题详解
19.1 复习笔记
19.3 考研真题与典 型题详解[视频讲
解...
米什金《货币金融学》第九章重点-2024鲜版

Chapter
2024/3/28
19
利率市场化改革的背景和意义
2024/3/28
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转型
01
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我国由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转型,利率
市场化改革是这一过程中的重要环节。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金融市场发展的需要
02
金融市场的发展要求利率能够真实反映资金供求关系,形成市
场化的利率体系。
促进经济增长的需要
该理论认为,不同期限的债券市 场是相互分割的,各自有独立的 均衡点,因此收益率曲线的形状 是由不同市场的供求关系决定的。
预期理论
该理论认为,长期利率是未来短 期利率的预期平均值,收益率曲 线的形状反映了市场对未来短期 利率的预期。
流动性偏好理论
该理论认为,投资者对不同期限 的债券有不同的流动性偏好,因 此要求对不同期限的债券给予不 同的收益率补偿。
02
储蓄和投资是利率的决定因素:储蓄代表资本供给, 投资代表资本需求。
03
当储蓄大于投资时,利率下降;当储蓄小于投资时, 利率上升。
4
凯恩斯利率理论
2024/3/28
01 凯恩斯认为,利率不是由储蓄和投资决定,而是 由货币的供求决定。
02 货币是一种特殊的资产,人们持有货币是因为它 具有流动性。
03 利率是人们放弃流动性所得到的报酬,因此货币 供求平衡时的利率就是均衡利率。
2024/3/28
22
THANKS
感谢观看
2024/3/28
23
04
利率在货币政策中的作用
Chapter
2024/3/28
15
利率作为货币政策中介目标的优点
• 可测性:作为货币政策中介目标的变量应能够得到迅速且准确的观察和测量。 利率作为货币政策的中介目标,其可测性非常强,因为各国中央银行或货币当 局都能迅速获得关于利率的准确数据。
米什金货币金融学第九版课后答案

米什金货币金融学第九版课后答案【篇一:货币金融学课后习题答案】>一、关键词1.货币(money;currency)从商品中分离出来固定地充当一般等价物的商品。
现代货币:是指以某一权力机构为依托,在一定时期一定地域内推行的一种可以执行交换媒介、价值尺度、延期支付标准及作为完全流动的财富的储藏手段等功能的凭证。
一般可以分为纸凭证及电子凭证,就是人们常说的纸币及电子货币。
2.信用货币(credit money)由国家法律规定的,强制流通不以任何贵金属为基础的独立发挥货币职能的货币。
目前世界各国发行的货币,基本都属于信用货币。
3.货币职能(monetary functions)货币本质所决定的内在功能。
货币的职能主要包括了价值尺度、流通手段、贮藏手段、支付手段和国际货币这五大职能。
4.货币层次(monetary levels)货币层次的划分:m1=现金+活期存款;m2=m1+储蓄存款+定期存款;m3=m2+其他所有存款;m4=m3+短期流动性金融资产。
这样划分的依据是货币的流动性。
5.流动性(liquidity)资产能够以一个合理的价格顺利变现的能力,它是一种所投资的时间尺度(卖出它所需多长时间)和价格尺度(与公平市场价格相比的折扣)之间的关系。
6.货币制度(monetary system)国家对货币的有关要素、货币流通的组织与管理等加以规定所形成的制度,完善的货币制度能够保证货币和货币流通的稳定,保障货币正常发挥各项职能。
二、重要概念1.价值形式商品的价值表现形式。
商品的价值不能自我表现,必须在两种商品的交换中通过另一种商品表现出来。
2.一般等价物从商品中分离出来的充当其它一切商品的统一价值表现材料的商品,它的出现,是商品生产和交换发展的必然结果。
3.银行券由银行(尤指中央银行)发行的一种票据,俗称钞票。
早期银行券由商业银行分散发行,代替金属货币流通,通过与金属货币的兑现维持其价值。
中央银行产生以后,银行券由中央银行垄断发行,金属货币制度崩溃后,银行券成为不兑现的纸制信用货币。
米什金《货币金融学》(第9版)配套题库 课后习题(第24章 货币与通货膨胀)【圣才出品】

第24章货币与通货膨胀一、概念题1.适应性政策(accommodating policy)答:适应性政策是指根据经济所处的状况,调整总需求,以使产量达到充分就业水平的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
本书中主要是指政府以高就业率为目标的积极干预经济的政策。
积极干预主义者认为由于工资和价格水平的调整过程过于缓慢,且工人对政策的预期不会有太大的作用,因此利用适应性政策可以减少失业。
而非积极干预主义者则认为工资和价格水平的调整是较快的,且工人对政策的预期在工资决定过程中有重要作用,因此采取适应性政策反而有副作用,将会导致价格水平和总产出水平的波动加剧。
2.需求拉动型通货膨胀(demand-pull inflation)图24-6 需求拉动型通货膨胀答:需求拉动型通货膨胀,又称超额需求通货膨胀,是指社会总需求超过社会总供给,所引起的一般价格水平的持续显著上涨。
供给表现为市场上的商品和服务,而需求则表现为用于购买和支付的货币,因此这种通货膨胀又称为“过多的货币追求过少的商品”。
凯恩斯学派的需求拉上说认为货币变动对物价的影响是间接的,影响物价的因素除货币量外,还有成本和就业量等多种因素。
货币数量的增加是否具有通货膨胀性,要视经济体系是否达到充分就业而定。
如图24-6所示。
该图说明:①当社会存在大量闲置资源和失业时(Y2点之前),总供给增加的能力很强,此时总需求的增加可以带来产出的上升而物价并不上涨。
②在Y2点和充分就业分界点Y F之间,总需求的增加将会带来产出和物价水平的同时上升,凯恩斯称为“半通货膨胀”。
③当达到充分就业后,由于各种资源已充分利用,供给无弹性,有效需求增加仅使成本随有效需求同比例上涨,此种情况,可称为“真正的通货膨胀”。
但事实上,通货膨胀既可以是在实现充分就业后,由总需求绝对增长引起,也可以是实现充分就业之前,由总需求较总供给在数量与速度上的相对增长引起。
所以,后来的凯恩斯主义者修正指出,在实现充分就业之前,只要总需求的增长大于总供给的增长,从而物价的上升幅度不能为增加的总供给所吸收,便会出现物价水平的绝对上升,产生通货膨胀。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PART TWO
Overviews of the Textbook Chapters and Teaching Tips
Chapter 1
Why Study Money, Banking, and Financial Markets?
Before embarking on a study of money, banking, and financial markets, the student must be convinced that this subject is worth studying. Chapter 1 pursues this goal in two ways. First, it shows the student that money and banking is an exciting field because it focuses on economic phenomena that affect everyday life. Second, using eight figures, this chapter encourages the student to look at data that bear on the central issues in this field. An additional purpose of Chapter 1 is to provide an overview for the entire book, previewing the topics that will be covered in later chapters, and to indicate how the book will be taught. In teaching this chapter, the most important goal should be to get the student excited about the material. I have found that talking about the data presented in the figures helps achieve this goal. Furthermore, it shows the student that the subject matter of money and banking has real-world implications that the student should care about. The Web appendix to this chapter reviews concepts regarding the definitions of aggregate output, income, and the price level that the student already has seen in an economic principles course. Since these concepts are extremely important, it might be worthwhile to have your students read this appendix outside of class to jog their memories.
The chapter introduces Global boxes, which are sprinkled throughout the text, to get students to recognize the growing importance of the global economy. The Global box in this chapter gets students to think about how the financial system in the U.S. is both similar to and different from financial systems in other countries.
Part Two: Overviews of the Textbook Chapters and Teaching Tips 27
Chapter 3
What Is Money?
Before becoming immersed in the study of money and banking, the student must understand how money is defined and measured. The first half of Chapter 3 discusses the definition of money: how the economist’s definition differs from that of common speech, the functions of money, and a historical view of how what serves as money has changed over time. The second half of the chapter describes the tricky issues involved in applying the definition of money in order to measure it.
28 Mishkin • The Economics of Money, Banking, and Financial Markets, Ninth Edition
Chapter In my years of teaching money and banking, I have found that students have trouble with what I consider to be easy material because they do not understand what an interest rate is—that it is negatively associated with the price of a bond, that it differs from the return on a bond, and that there is an important distinction between real and nominal interest rates.
A second point to emphasize is illustrated in Table 2: We should not pay very much attention to short-run movements in the published money supply numbers, because data revisions can be substantial. Rather, we should focus on longer-run movements, such as growth rates over a year’s time.
The most important point to transmit to the student is that financial markets and financial intermediaries are crucial to a well-functioning economy because they channel funds from those who do not have a productive use for them to those who do. Professors who emphasize financial markets and institutions in their course will want to teach this chapter in detail, and those who focus on international issues will want to spend some time on the section “Internationalization of Financial Markets.” However, those who slant their course to monetary theory and policy may want to give this chapter a more cursory treatment. No matter how much class time is devoted to this chapter, I have found that it is a good reference chapter for students. You might want to tell them that if in later chapters they do not recall what some financial instrument is or who regulates whom, they can refer back to this chapter, especially to summary tables, such as Tables 3 and 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