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五上7桂花雨
新人教版统编版教材小学五年级语文上册《桂花雨》课后习题解答

新人教版统编版教材小学五年级语文上册
《桂花雨》课后习题解答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说说桂花给“我”带来了哪些美好的回忆。
答:桂花给我带来了这些美好的回忆:“闻桂花之乐”,“全年,整个村子都浸在桂花香里”;“赏桂花之乐”,“开花时,在桂花丛里寻找,才看见那些小花”;“送桂花之乐”,“乐善好施的妈妈做好桂花糕饼,让我送一箩给胡家老爷爷,送一家给毛家老婆婆”;“摇桂花之乐”,“这下,我可乐了,我帮大人抱着桂花,使劲地摇”;“用桂花之乐”,母亲用桂花泡茶、做糕饼等;
2.读下面的句子,体会其中蕴含的感情。
(1)桂花盛开的时候,不说香飘十里,至少前后十几家邻居,没有不浸在桂花香里的。
答:这句话写的是桂花的味道。
句子中的“香飘十里”“浸”写出了桂花香气写出了桂花香气浓郁,持久,随风一
(2)这下我可乐了,帮大人抱着桂花树,使劲地摇。
摇哇摇,桂花纷纷落下来,我们满头满身都是桂花。
我喊着:“啊!真像下雨,好香的雨呀!”
答:这句话生动地描写了儿时的“我”摇桂花的情景,“我可乐了”“使劲地摇”“喊着”更是表现了“我”摇桂
3.联系下面的“阅读链接”,说说“这里的桂花再香,也比不上家乡院子里的桂花”这句话的含义。
答:(1)这句话是作者母亲说的,母亲将满觉陇的桂花和家乡的桂花做比较,突出了母亲对家乡桂花的喜爱,表达了对家乡的热爱与怀念。
(2)母亲不是在用嗅觉区分桂花,而是用情感在体味它们。
母亲比的不是香气的浓与淡,而是感情的深与浅。
在母亲看来,桂花是家乡的代名词,闻着他乡桂花的香气,思念着的却是故乡和亲人,从中我们不难看出家乡在母亲心中的分量。
部编人教版五年级语文上册《桂花雨》教案及教学反思

部编人教版五年级语文上册《桂花雨》教案及教学反思一. 教材分析《桂花雨》是人教版五年级语文上册的一篇课文,主要讲述了作者童年时在家乡摇桂花、赏桂花、咏桂花的美好回忆,表现了作者对家乡、对童年生活的怀念之情。
课文语言优美,情感丰富,插图生动,易于学生理解和接受。
本课的教学内容主要包括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欣赏课文语言美、学习生字词等。
二. 学情分析五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阅读理解能力,能够独立阅读课文并理解大意。
但部分学生对一些生字词的掌握还不够熟练,需要加强训练。
此外,学生对家乡的情感认同和怀念之情可能有所不同,需要在教学中引导和激发。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能够正确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大意,掌握生字词。
2.过程与方法:通过朗读、讨论、写作等方法,提高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和表达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感受家乡的美好,培养对家乡的热爱和怀念之情。
四. 教学重难点1.生字词的学习和运用。
2.对课文内容的理解和情感的把握。
五. 教学方法1.朗读法:通过多次朗读,让学生熟悉课文,理解课文内容。
2.讨论法:分组讨论,让学生发表对课文的理解和感受。
3.写作法:让学生运用所学生字词,进行小练笔。
六. 教学准备1.课文课件或黑板。
2.生字词卡片。
3.写作纸张。
七. 教学过程导入(5分钟)教师通过提问方式引导学生回忆起童年时光,激发学生对家乡的怀念之情。
如:“你们的童年有哪些美好的回忆?有没有和家乡有关的趣事?”呈现(10分钟)教师播放课文课件或用黑板展示课文,让学生跟随课文朗读,感受课文语言的美。
朗读过程中,教师适时停顿,引导学生关注生字词的发音和意义。
操练(10分钟)教师将学生分成小组,每组选一个代表进行课文朗读,其他组员听后判断代表是否正确。
然后,组员轮流朗读,最后评选出最佳朗读小组。
巩固(15分钟)教师出示生字词卡片,让学生认读并组词。
学生可以自由发言,也可以抢答。
对于容易错的字词,教师要及时讲解和巩固。
人教版五年级语文上册第二组《07桂花雨》PPT课件[下载并修改]
![人教版五年级语文上册第二组《07桂花雨》PPT课件[下载并修改]](https://img.taocdn.com/s3/m/62b8413b376baf1ffc4fad7d.png)
阅读要求
自由读课文,读准字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想想文中 作者回忆了童年的几件事?
箩筐 杭州 姿态 迷人 至少
邻居 成熟 完整 尤其 提前 浸 香飘十里
想想文中作者回忆了童年的几件事?
1、喜欢桂花; 2、摇桂花; 3、回忆摇花乐和桂花雨。
分别画出描述桂花树和桂花
香气的语句,想一想每句话的
意思,并与同小组的同学交流 感受。
作者表达的思想感情。
这下,我可乐了,帮大人抱着桂花树,使劲地 摇。桂花纷纷落下来,我们满头满身都是桂花。我 喊:“啊!真像下雨,好香的雨啊!”
“摇桂花”对我是件大事, 所以老是缠着母亲问:“妈,怎 么还不摇桂花嘛!”
桂花纷纷落下来,落得我们 满头满身,我就喊:“啊!真 像下雨!好香的雨啊!”
桂花摇落以后,挑去小枝小 叶,晒上几天太阳,收在铁盒 子里,可以加在茶叶里泡茶, 过年时还可以做羔饼。
桂花摇落以后,挑去小枝小 我总是不能忘却旧事,我一辈子最爱写的就是 故乡,亲人,朋友,花草树木。这魂牵梦萦的故土, 叶,晒上几天太阳,收在铁盒 这难以割舍的童年,倘若都能一一地收藏起来,藏 在记忆的花园里,我想那一定是一朵朵常开不败的 子里,可以加在茶叶里泡茶, 花。当我们想起来的时候,会觉得很温馨,那我们 收获的不仅仅是花朵的芬芳,更是美丽的人生。 过年时还可以做羔饼 。
—— 琦君《烟愁》后记
思考: 从这段话中,你觉得 琦君是一个怎样的人呢?
童年是多么的美好,
那一幕幕回忆都将永驻我 们心间……
现在,我们来到了母亲的身边,假如, 我对她说:“ (1)这里的水真甜,她会说:“
(2)这里的橘子真红,她会说:“ (3)这里的人真好,她会说:“ (4)十多年后,作者来到了国外定居,她 打电话给母亲:“国外的生活真好呀!”母 亲一定会说:“
人教版语文五年级上册第7课桂花雨

人教版语文五年级上册第7课《桂花雨》课文原文中秋节前后,正是故乡桂花盛开的季节。
小时候,我无论对什么花,都不懂得欣赏。
父亲总是指指点点地告诉我,这是梅花,那是木兰花……但我除了记些名字外,并不喜欢。
我喜欢的是桂花。
桂花树的样子笨笨的,不像梅树那样有姿态。
不开花时,只见满树叶子;开花时,仔细地在树偷里寻找,才能看到那些小花。
可是桂花的香气,太迷人了。
故乡靠海,八月是台风季节。
桂花一开,母亲就开始担心了:“可别来台风啊!”母亲每天都要在前后院子走一回,嘴里念着:“只要不来台风,我就可以收几大箩。
送一箩给得家老爷爷,送一箩给毛家老婆婆,”他们两家糕饼做得多。
桂花盛开的时候,不说香飘十里,至少前后十几家邻居,没有不浸在桂花香里。
桂花成熟时,就应当“摇”。
摇下来的桂花,朵朵完整、新鲜。
如果让它开过,落在泥土里,尤其是被风雨吹浇,比摇下来的香味就差多了。
摇花对我来说是件大事。
所以,我总是缠着母亲问:“妈,怎么还不摇桂花呢?”母亲说:“还早呢,花开的时间太短,摇不下来的。
”可是母亲一看天上布满阴云,就知道要来台风了,赶紧叫大家提前摇桂花。
这下,我可乐了,帮大人抱着桂花树,使劲地摇。
摇呀摇,桂花纷纷落下来,人们满头满身都是桂花。
我喊着:“啊!真像下雨,好香的雨啊!”桂花摇浇以后,挑去小枝,晒上几天太阳,收在铁盒子里,可以加在茶叶里泡茶,过年时还可以做糕饼。
全年,整个村子都浸在桂花的香气里。
我念中学的时候,全家到了杭州。
杭州有一处小山,全是桂花树,花开时那才是香飘十里。
秋天,我常到那儿去赏桂花。
回家时,总要捧一大袋桂花给母亲。
可是母亲说:“这里的桂花再香,也比不上家乡院子里的桂花。
”于是,我又想起了在故乡童年时代的“摇花乐”、还有那摇浇的阵阵桂花雨。
人教版语文五年级上册第7课《桂花雨》课文解析【课文简说】应该说,课文的题目给人以很多美好的遐想,桂花雨是留在作者记忆中关于故乡最美好、最迷人的一个印象。
作者先写了自己最喜欢桂花,喜欢它的迷人的香气,接着写了摇桂花的事情,最后写了离开家乡后赏桂花,给母亲带桂花,却时时想起故乡童年时代的摇花乐和桂花雨。
人教版小学语文《桂花雨》课文原文及赏析

人教版小学语文课《桂花雨》课文原文及赏析
《桂花雨》课文原文:
“中秋节前后,正是故乡桂花盛开的季节。
小时候,我最喜欢桂花。
桂花一开,我就吵着要摇桂花树。
母亲总是笑着答应我。
摇桂花对我来说是一件大事。
所以,我总是抱着桂花树,使劲地摇。
桂花纷纷落下,像下了一场金色的雨。
我仰头看着,笑着,心里充满了快乐。
桂花落下来,我们把它们收集起来,做桂花糕,泡桂花茶。
那香甜的味道,至今还留在我的记忆里。
每当我在外地闻到桂花香,就会想起故乡的桂花雨,想起母亲的笑容和那香甜的桂花糕。
”
赏析:
《桂花雨》是人教版小学语文教材中的一篇课文,作者通过描绘自己童年时期在故乡中秋节前后摇桂花、赏桂花、品尝桂花美食的情景,表达了对故乡深深的记忆和怀念之情。
课文以“桂花雨”为题,形象生动地描绘了桂花飘落的场景,仿佛是一场金色的雨,给人留下深刻的印象。
作者通过自己的亲身经历,展现了儿童时期的天真烂漫和对自然的热爱,同时也传达了人们对美好事物的向往和追求。
此外,课文中的母亲形象也十分鲜明。
她总是笑着答应孩子的请求,与孩子一起享受摇桂花的乐趣,制作美味的桂花糕和茶,这种母爱的温暖和亲情的温馨深深地打动了读者。
最后,课文以在外闻到桂花香引发的思乡之情收尾,进一步深化了主题,表达了人们对故乡的深深眷恋和思念。
总的来说,《桂花雨》这篇课文以其生动的语言、真挚的情感和深沉的主题,让读者感受到了童年的纯真、故乡的美好和亲情的温暖,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和教育意义。
五年级语文上册第3课

五年级语文上册第3课《桂花雨》课文解析
一、了解桂花雨的概念和特点
桂花雨是一种自然现象,指的是桂花树在秋季开花期间,因其花朵繁多,颜色美丽,而吸引大量游客前来观赏的景象。
同时,桂花雨也具有浓厚的地域特色和文化内涵,常常与人们的思乡之情和儿时的回忆相关联。
二、感受文中表达的思乡之情
在《桂花雨》这篇课文中,作者通过对童年时期桂花的回忆,表达了对故乡深深的思念之情。
这种思乡之情表现在课文中的多个方面,如描述桂花雨时的美丽景象、母亲对桂花的喜爱、以及作者本人对故乡的眷恋等。
三、领悟文中蕴含的文学韵味
《桂花雨》是一篇富有诗意的散文,文中运用了大量的比喻、拟人、象征等修辞手法,使读者能够感受到强烈的文学韵味。
例如,作者将桂花比作小小的金铃铛,形象地描绘了桂花的颜色和形状;同时,通过描写桂花纷纷扬扬飘落的画面,表达了对故乡的思念和怀旧之情。
四、学习运用作者的表达手法
在《桂花雨》这篇课文中,作者运用了多种表达手法,如叙述、描写、抒情等。
在学习过程中,学生可以模仿这些手法进行写作练习,提高自己的写作水平。
例如,可以模仿作者对桂花的描写手法,描绘自己家乡的一种植物或景色;也可以模仿作者抒发思乡之情的表达方式,表达自己对于故乡的感情。
【部编版人教版】五年级语文上册《7.桂花雨》附答案

部编版人教版五年级语文上册
第一部分(第1、2自然段):写“我”最喜欢桂花,喜
欢它那迷人的香气。
第二部分(第3-6自然段):回忆儿时“我”帮大人摇桂 花、收桂花的快乐情景。
第三部分(第7、8自然段):写“我”离开家乡后,给
母亲带桂花,又想起在故乡童年时代的“摇花乐”和桂花雨。
部编版人教版五年级语文上册
串珠问题: 1.“桂花雨”是什么意思?课文写了“我”与桂花的哪
些事情?
“桂花雨”是指好多桂花落下来,就像下雨一样。 课文主要写了“我”小时候爱桂花、摇桂花、收桂花 和读中学时赏桂花、带桂花等事。
2.课文主要写了什么快乐场景?
课文主要写了“我”帮大人摇桂花、收桂花的快
乐场景。
3.课文为什么要写摇桂花的场景?
4.天下有这么多的新鲜事。
( 稀罕的,新奇的 )
四、填写句子。
亲 ,花是故乡的 明 ,人是故乡的_____ 月是故乡的_____ 水 是故乡的_____ 甜 。 香 ,_____ _____
们坐在树下纳凉休息,沐浴着花香,看着星星,拉拉闲呱。这是乡村
最美的季节,四川宜宾的民歌《槐花几时开》唱道:“高高山上一树 槐,手把栏杆望郎来,娘问女儿望啥子,我望槐花几时开。”寥寥数
语,就把一个坠入爱河、伶俐而羞涩的农村姑娘形象栩栩如生地展现
在人们眼前。
在我童年的记忆里,洋槐花也是一种充饥的粮食。每年夏天槐花盛开 的时候,母亲都会让我们拿着竹篮采槐花。不用爬树,只要把镰刀绑 在大竹竿上,钩下几根细树枝就足以捋满一竹篮,然后拎到门口小溪
摇桂花
摇落桂花 一年四季
杭州赏桂花
思桂花 给母亲带桂花 又思故乡桂花 乡思永存
点缕 点缕 桂思 花乡 雨情
最新部编人教版五年级上册语文《桂花雨》字词解析

《桂花雨》字词解析【词句解析】1.“桂花盛开的时候,不说香飘十里,至少前后十几家邻居,没有不浸在桂花香里的。
”“全年,整个村子都浸在桂花的香气里。
”一个“浸”字,形象地写出了桂花的香气,桂花不仅花开时香,晾干了泡茶、做饼也同样香气弥漫。
桂花,永远香在人们的心里。
它的香,已挣脱了季节的束缚,香甜了四季,也香甜了人们的生活。
2.可是母亲说:“这里的桂花再香,也比不上家乡院子里的桂花。
”“这里的桂花再香,也比不上家乡院子里的桂花。
”事实上,是不是像母亲说的这样呢?我们不妨看一看课文中的这些句子:“杭州有处小山,全是桂花树,花开时那才是香飘十里。
”那么,家乡院子里的桂花怎么样呢?“桂花盛开的时候,不说香飘十里,至少前后十几家邻居,没有不浸在桂花香里的。
”显然,从香气上看,是没有区别的,甚至小山上因为树多,更显得浓郁。
那,为什么母亲要这样说呢?“这里的桂花再香,也比不上家乡院子里的桂花。
”母亲这句朴素的话,与“月是故乡明”如出一辙。
母亲每年都闻着桂花的香气,关注桂花,收获桂花,体验着馈赠桂花的快乐,吃着桂花做的食品,喝着桂花茶。
桂花,已充盈她生活的全部空间。
家乡院子里的这棵桂花树,是唯我的,是母亲生活乃至生命的一部分,还会有什么可以替代它呢?桂花是没有区别的,问题是母亲不是在用嗅觉区分桂花,而是用情感在体味它们。
一亲一疏,感觉自然就泾渭分明了。
3.于是,我又想起了在故乡童年时代的“摇花乐”,还有那摇落的阵阵桂花雨。
我们不能无视这个“又”字。
这个“又”字说明作者不止一次地想起故乡童年时代的“摇花乐”和桂花雨,只是这次母亲的话使他又一次想起。
淡淡的一句话,却传递出了作者对故乡桂花深深的怀念。
家乡的桂花,是跟作者童年的快乐连在一起的,那种“摇花乐”和桂花雨已植进了他的生命,成为他幸福童年的最美好、最耐人回味的记忆。
这恐怕是作者难忘家乡桂花的真正原因。
【词语理解】姿态:姿势。
课文中说桂花树不像梅树那样有姿态,是说桂花树的样子笨笨的,不如梅树姿势优雅好看。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桂花树的样子笨笨的,不像 梅树那样有姿态。
不开花时,只见到满树的叶子;开花 时,仔细地在树丛里寻找,才能看到那 些小花。可是桂花的香气太迷人了。
桂花盛开的时候,不说香飘十 里,至少前后十几家邻居,没有不 浸在桂花香里的。
用自己的体会朗读这3个句子: 1.可是桂花的香气,太迷人了。 2.桂花盛开的时候,不说香飘十里,至少前后十几家邻
居,没有不浸在桂花香里的. 3.全年,整个村子都浸在桂花的香气里.
可是母亲说:“这里的桂花再香, 家乡院子里的这棵桂花树是唯我 的,是母亲生活乃至生命的一部 分。桂花是没有区别的,问题是 母亲不是用嗅觉区分桂花,而是 用情感在体味它们。一亲一疏, 感觉自然就泾渭分明了。
❖1、课文主要讲了一件什么事?说一 说课文的写作顺序。
❖2、分别画出描述桂花树和桂花香气的 语句,想一想每句话的意思。
❖3、画出描写摇桂花树和表达 心情的句子,边读边想象课文 描述的情景,体会作者表达的 思想感情。
❖作者先写了自己最喜欢桂花, 喜欢它迷人的香气,接着写了 摇桂花的事情,最后写了离开
这下,我可乐了,帮大人抱着桂花树, 使劲地摇。摇呀摇,桂花纷纷落下来, 我们满头满身都是桂花。我喊着:“啊 !真像下雨,好 香的雨啊!”
这下,我可乐了,帮大人抱着桂花树,使劲地摇。 摇呀摇,桂花纷纷落下来,我们满头满身都是桂花。 我喊着:“啊!啊真!像真下像雨下,雨好,香好的香雨的啊雨!啊”!
我总是不能忘却旧事,我一辈子最爱写的就是故 乡,亲人,朋友,花草树木。这魂牵梦萦的故土,这 难以割舍的童年,倘若都能一一地收藏起来,藏在记 忆的花园里,我想那一定是一朵朵常开不败的花。当 我们想起来的时候,会觉得很温馨,那我们收获的不 仅仅是花朵的芬芳,更是美丽的人生。
桂花摇落以后,挑去小枝小叶,晒上 几天太阳,收在铁盒子里,可以加在 茶叶里泡茶,过年时还可以做糕饼。
全年,整个村子都浸在桂花的香
气里。
一个“浸”字,形象地写出了桂花 的香气,桂花不仅花开时香,晾 干了泡茶,做饼也同样香气弥漫。 桂花永远香在人们的心理。它的 香,已不受季节的束缚,香甜四 季,也香甜了人们的生活。
❖于是,我又想起了在故乡童年时 代的“摇花乐”,还有那摇落的 阵阵桂花雨。
细
细
竞秋
收风
儿 桂淡
童 子淡
花 雨 缤 纷 入
解 得 摇 花 乐
庆烟 丰 年
梦
甜
作业
❖学习文中的表达方法,说一 说你童年难以忘怀的人和事, 或说一说你难忘的家乡的特产。
❖拿起笔,表达自己的感情----把刚才说的,写下来。
桂
花
雨
广州黄埔港湾小学叶丽芳制作
❖桂花,又名木犀、丹桂、 岩桂,属木犀科。果实 为紫黑色核果,俗称桂 子。树冠圆球形。树干 粗糙、灰白色。香气极 浓。 桂花为常绿阔叶灌 木或乔木,高可达15米, 树冠可覆盖400平方米。
阅读提示
❖这是一篇回忆童年生活的文章,包含 着作者对童年往事的无比怀念。读读 课文,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