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马原矛盾分析法在分析题中的应用

合集下载

考研政治马原分析题万能答题模板

考研政治马原分析题万能答题模板

考研政治马原分析题万能答题模板考研政治马原分析题万能答题模板一、唯物论部分(一)实践是自然存在与社会存在区分和统一的基础【原理内容】实践是使物质世界分化为自然界与人类社会的历史前提,又是使自然界与人类社会统一起来的现实基础。

人在实践活动中创造了人类社会,人类社会的存在和发展,又反过来影响和制约自然界,不断改变着自然界。

【方法论】马克思认为,应当合理地调节人与自然之间额物质变换,在最无愧于和最适合人类本性的条件下进行这种物质交换。

(二)主观能动性和客观规律性的统一【原理内容】尊重客观规律是发挥主观能动性的前提,只有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才能正确认识规律和利用规律。

【方法论】想问题、办事情,既要尊重客观规律,按规律办事,又要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把尊重客观规律和发挥主观能动性有机地结合起来。

二、辩证法部分(一)事物联系的普遍性原理【原理内容】事物是普遍联系的,任何事物内部的不同部分和要素是相互联系的,任何事物都不是孤立存在的,整个世界是相互联系的统一整体,世界的普遍联系是通过中介实现的。

【方法论】要求人们要善于分析事物的具体联系,确立整体性、开放性的观念,从动态中考察事物的普遍联系。

(二)事物联系的条件性原理【原理内容】事物的联系是有条件的,条件是可以改变的。

人们经过努力可以创造出事物发展所需要的条件,但改变和创造条件不是任意的,必然尊重事物发展的客观规律。

【方法论】要立足现实,既要尊重事物发展的客观规律,又要善于利用有利条件,化不利条件为有利条件,创造事物发展的条件。

(三)事物发展的过程原理【原理内容】事物的发展是一个过程。

一切事物只有经过一定的过程才能实现自身的发展。

【方法论】坚持事物发展是过程的思想,用历史的眼光看问题,把一切事物如实地看做是变化、发展的过程,既要了解它们的过去、观察它们的现在,又要预见它们的未来。

(四)现象和本质辩证关系原理【原理内容】现象是事物的外部联系和表面特征,本质则是事物的内在联系和根本性质。

考研政治马原分析题万能答题模板

考研政治马原分析题万能答题模板

考研政治马原分析题万能答题模板 考研政治马原材料分析题答题时采⽤原理+⽅法论+结合材料,三者相结合,才是⼀个完整答案。

⼩编为⼤家提供考研政治马原分析题万能答题模板,希望⼤家喜欢! 考研政治马原分析题万能答题模板 ⼀、唯物论部分 (⼀)实践是⾃然存在与社会存在区分和统⼀的基础 【原理内容】实践是使物质世界分化为⾃然界与⼈类社会的历史前提,⼜是使⾃然界与⼈类社会统⼀起来的现实基础。

⼈在实践活动中创造了⼈类社会,⼈类社会的存在和发展,⼜反过来影响和制约⾃然界,不断改变着⾃然界。

【⽅法论】马克思认为,应当合理地调节⼈与⾃然之间额物质变换,在最⽆愧于和最适合⼈类本性的条件下进⾏这种物质交换。

(⼆)主观能动性和客观规律性的统⼀ 【原理内容】尊重客观规律是发挥主观能动性的前提,只有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才能正确认识规律和利⽤规律。

【⽅法论】想问题、办事情,既要尊重客观规律,按规律办事,⼜要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把尊重客观规律和发挥主观能动性有机地结合起来。

⼆、辩证法部分 (⼀)事物联系的普遍性原理 【原理内容】事物是普遍联系的,任何事物内部的不同部分和要素是相互联系的,任何事物都不是孤⽴存在的,整个世界是相互联系的统⼀整体,世界的普遍联系是通过中介实现的。

【⽅法论】要求⼈们要善于分析事物的具体联系,确⽴整体性、开放性的观念,从动态中考察事物的普遍联系。

(⼆)事物联系的条件性原理 【原理内容】事物的联系是有条件的,条件是可以改变的。

⼈们经过努⼒可以创造出事物发展所需要的条件,但改变和创造条件不是任意的,必然尊重事物发展的客观规律。

【⽅法论】要⽴⾜现实,既要尊重事物发展的客观规律,⼜要善于利⽤有利条件,化不利条件为有利条件,创造事物发展的条件。

(三)事物发展的过程原理 【原理内容】事物的发展是⼀个过程。

⼀切事物只有经过⼀定的过程才能实现⾃⾝的发展。

【⽅法论】坚持事物发展是过程的思想,⽤历史的眼光看问题,把⼀切事物如实地看做是变化、发展的过程,既要了解它们的过去、观察它们的现在,⼜要预见它们的未来。

马原复习思考题答案

马原复习思考题答案

马原答案一、辨析题1、工人阶级的历史使命是埋葬资产阶级,马克思主义政党是工人阶级的先锋队,吸收资产阶级分子或私营企业主入马克思主义政党,将改变党的性质。

P216答: 错误。

无产阶级政党是开放的,只要接受马克思主义政党的思想价值观,均可以改造成为马克思主义政党的一部分,并不影响党的先进性,更不会改变党的性质,反而可以使党吸收民族先进思想进而壮大自身的力量。

2、哲学是关于世界观的学问,而世界是由自然和人组成的。

所以,哲学的基本问题就是研究人与自然的关系问题。

答:错误。

世界观是人们对整个世界的总体看法和根本观点,哲学是系统化理论化的世界观,是对自然知识、社会知识和思维知识的概括和总结,是世界观和方法论的统一。

自然和人分为物质现象和精神现象,人类活动可以归纳为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

这两大类现象和人类的这两大活动,都不能不涉及思维和存在、精神和物质的关系问题。

这两者的关系问题即为哲学的基本问题。

所以哲学的基本问题是物质和意识谁是第一性的问题,这是划分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的标准。

物质和意识的关系问题,是一切哲学都必须回答的问题。

研究和解决物质和意识的关系问题是研究和解决其他一切哲学问题的前提和核心。

物质和意识关系问题是一切哲学派别都无法回避的问题,在全部哲学中具有不可超越性,是区分不同哲学派别的唯一标准。

P24、253、如果意识或精神没有独立性,精神文明便无法传承。

答:正确。

马克思主义哲学基本观点认为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社会意识有相对独立性。

社会意识不是消极地被社会存在决定的,它作为不同于社会存在的特殊领域,有它自己独特的发展规律。

社会意识的相对独立性不仅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必要性奠定了哲学基础,而且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可能性提供了科学依据。

社会意识相对独立性,最突出的表现在它对社会存在具有能动的反作用。

先进的社会意识可以促进社会存在的发展;落后的社会意识则阻碍社会存在的发展。

这一哲学观点为我们认识加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必要性提供了重要的理论依据。

分析题答题模版

分析题答题模版

分析题答题模版一一、是什么?(阐述原理)联系原理:该材料联系的是?原理,该原理认为?照抄方法:**原理要求我们(原理包含的方法论)二、怎么讲?(过渡部分)联系材料:这个材料告诉我们,,,解释说明:如果有错误观点要批驳(以上观点具有完全的欺骗性,是毫无根据的,有着不可告人的政治目的。

是把xx 问题政治化)三、怎么干?(行动性的语言)提出行动建议措施:调动三个积极性:人+自然条件+科技(主体、客体、媒介)分析题可能之形式34-38 题:10×5=50 分34. 马原(哲学)35. 中特+马原(政经)36. 毛概+近现代史37. 思修法基(思修)38. 世界经济与政治分析题:马原(哲学)1.实践(人与自然,主观能动性与客观规律)2.矛盾的对立统一规律(辩证法的核心)3.必然性和偶然性4.感性认识和理性认识的关系(认识中的理性因素和非理性因素)5.真理的绝对性和相对性(具体问题具体分析)分析题模版一:马原(哲学)——实践、人与自然关系问题一、是什么必背1.实践的定义:是人们能动地改造世界的客观物质性活动。

客观性=物质性=无条件性=绝对性2.范畴①生产②处理社会关系③科学实验3.基本特征①物质性(直接现实性);②是人类有意识的活动;③社会历史性(受历史条件制约)4.实践是形成社会关系的基础(发源地)①人与自身意识②人与人(思想道德修养)③人与自然(马哲)二、怎么讲必背1.正确理解人与自然的关系①人是自然界的一部分,但实践使人从自然界分化出来②由于人在改造自然地过程中发挥主观能动性时,首先要遵循客观规律,所以人和自然需要和谐相处③人类社会与自然在发展过程中,应该协调共同发展2.发挥人的主观能动性与遵循客观规律①自然界有其自身的客观规律,人类能够认识和遵循自然规律,合理利用自然资源达到自己的目的;②但人类不能不顾自然规律,为所欲为,否则,最后受伤害的还是人类自身。

3.在处理人与自然关系时,坚决践行科学发展观①中国坚持贯彻以人为本、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的科学发展观;②积极推动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③走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的文明发展道路。

2020考研政治:马原矛盾分析法

2020考研政治:马原矛盾分析法

2020考研政治:马原矛盾分析法下面我们从历年命题的角度来复习一下马原矛盾分析法:一、历年命题总结(1999文-35(3))通过材料3,说明该企业是怎样运用辩证法分析、解决矛盾,来增强产品的市场渗透力的?(4分)(2008-34(3))你在现实生活中遇到类似医患关系的矛盾,按照矛盾辩证法该如何对待和处理?(4分)(2011-34(2))运用矛盾分析方法说明“没有退路就多想出路”。

(5分)考点归纳:①题目明确了考查范围——“矛盾分析法”;②作答以上试题重在理解矛盾分析法,不能生搬硬套矛盾分析法的5种具体体现;③解题的关键在于“矛盾”——同一性与斗争性、普遍性与特殊性。

二、模板原理(1)态度:矛盾普遍性。

矛盾是普遍存在的,矛盾是事物的普遍本质。

我们要正视矛盾、承认矛盾,应该全面而客观地分析事物的矛盾。

(2)方法:同一性;矛盾特殊性。

矛盾双方具有同一性。

矛盾双方可以相互依存、相互贯通以实现共同发展,在条件具备的情况下,矛盾双方能够实现协调统一从而推动事物的发展。

矛盾具有特殊性。

要如实地分析矛盾的特殊性,具体问题具体分析,采取针对性的方法有效地解决不同问题。

三、真题考证(1)(2008-34)结合材料回答问题:最近,四川省搞了一次“医患换位体验”活动,让医生以患者的身份挂号、排队、看病、拿药……结果,医生跑前跑后,既受累又受气,一名全程体验了“患者”的医生感慨道:“医生就像拿着个遥控器,把患者指挥得团团转,当患者确实很苦。

”美国医生爱德华·罗森邦行医50年,忽然患上了喉癌,当他重新审视医学、医院和医生时,感慨地说:“站在我病床边和躺在病床上所看到的角度完全不同”。

他后来在《亲尝我自己的药方》一书中写道:“如果我能从头来过的话,我会以完全不同的方式行医,很不幸的是,生命不给人这种重新来过的机会。

”多年前,有位年轻医生患上甲状腺病,当中国医学科学院著名头脑外科专家屠规益为他主刀。

当手术结束时,屠教授低下身来说:“对不起,让您受苦了!”这是屠教授术后经常对病人说的一句话,虽然简短,却让这位年轻医生深感震撼。

马原复习思考题 期末答案

马原复习思考题  期末答案

马原复习思考题一、辨析题1、工人阶级的历史使命是埋葬资产阶级,马克思主义政党是工人阶级的先锋队,吸收资产阶级分子或私营企业主入马克思主义政党,将改变党的性质。

错,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产生了大量新的社会阶层。

这些新的社会阶层包括民营科技企业的创业人员和技术人员,受聘于外资企业的管理技术人员,个体户,私营企业主,中介组织的从业人员,自由职业人员等。

虽然不能将这些人员简单地列入工人阶级范畴,但是,在我国社会主义制度和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条件下,他们也绝不是社会主义的异己力量。

这些人得益于党的富民政策,适应市场经济的需要而产生和逐步壮大,成为先富起来的群体。

他们通过诚实劳动和工作,通过合法经营,总体上推进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促进了社会主义社会生产力的发展和综合国力的提高,为国家和社会做出了贡献。

从这一点上说,他们和工人、农民、知识分子一样,也是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

把他们中的优秀分子吸收到党内来,只会巩固、而不会削弱党的执政基础,只会加强、而不会削弱党的执政地位。

因此,我们党不应对其他阶级、阶层中的优秀分子采取拒绝态度。

任何人只要承认党的纲领和章程,愿意为实现党的目标而奋斗,就可以申请加入党的组织。

对来自社会各阶层、群体中符合党员条件的优秀分子,我们党要通过培养、教育,把他们锻炼成中国工人阶级的有共产主义觉悟的先锋战士。

这是我们党能始终充满朝气和活力,保持蓬勃向上的吸引力、凝聚力、战斗力的重要保证、2、哲学是关于世界观的学问,而世界是由自然和人组成的。

所以,哲学的基本问题就是研究人与自然的关系问题。

答:错误。

世界观是人们对整个世界的总体看法和根本观点,哲学是系统化理论化的世界观,是对自然知识、社会知识和思维知识的概括和总结,是世界观和方法论的统一。

自然和人分为物质现象和精神现象,人类活动可以归纳为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

这两大类现象和人类的这两大活动,都不能不涉及思维和存在、精神和物质的关系问题。

马原论述题

马原论述题

绪论1.什么是马克思主义的基本立场,基本观点和基本方法?对马克思主义的基本立场和基本方法举例说明。

(1)基本立场:始终站在无产阶级和人民大众的立场上,一切为了人民,一切依靠人民,全心全意为人民谋利益。

(2)基本观点:马克思主义的基本观点是关于自然,社会和人类思维发展的一般规律的科学认识,是对人类思想成果和社会实践经验的科学总结。

(3)基本方法:马克思主义的基本方法是建立在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世界观和方法论基础上的知道我们正确的认识世界改造世界的思想方法和工作方法。

(4)举例:基本方法:实事求是的方法,辩证分析的方法,社会基本矛盾分析法,历史分析法,阶级分析法,群众路线的方法。

2.用马克思主义理论的鲜明特征看当前我国的理论创新与实践创新(创新发展)。

(1)实践基础上的科学性和革命性的统一是马克思主义理论鲜明的特征。

(2)马克思主义的科学性体现在它实现了辩证唯物主义与历史唯物主义的有机统一,是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

提高创新能力是唯物辩证法的基本要求,故辩证唯物主义要求我们不断地进行理论创新与实践创新。

(3)马克思主义的革命性体现在马克思主义内在的批判精神,它是指导人们认识世界改造世界的工具。

实践基础上的理论创新是社会变革的的先导。

其内在的批判精神要求我们必须立足于我国实践,进行理论创新,正确的认识世界改造世界。

(4)马克思是革命的,批判的,提高创新能力也是其内在的基本要求。

第一章1.为什么既要尊重客观规律,又要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1)世界是物质的,物质是有规律的,物质决定意识。

客观物质的规律性要求我们必须立足于客观规律的基础上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去认识与改造世界。

(2)意识具有能动作用,能够能动的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

只有充分发挥意识的能动作用,才能正确的认识与利用客观规律。

(3)世界的物质性,物质的规律性和意识的能动作用要求我们必须尊重客观规律的同时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将二者辩证统一于日常的实践中。

论文 浅论马克思主义矛盾分析法在社会中的普遍应用

论文 浅论马克思主义矛盾分析法在社会中的普遍应用

论文浅论马克思主义矛盾分析法在社会中的普遍应用论文: 浅论马克思主义矛盾分析法在社会中的普遍应用任何事物的矛盾,既有与其他矛盾相联系的共同本质,即共性,又有与其他事物矛盾相区别的特殊本质,即个性。

这就要求我们在认识事物时,必须坚持在普遍性指导下,对具体事物进行具体分析。

具体分析的方法是马克思主义活的灵魂。

比如在讲“如何看待奴隶社会”时,有同学说奴隶社会是人类历史上最野蛮、最残暴的剥削社会,它不如原始社会好;又有同学说奴隶社会代替原始社会是历史的一大进步。

那么如何看待这个问题呢,首先,必须明确判断一个社会进步与否的标准,其次,就要具体分析,一方面要看到奴隶社会取代原始社会是历史的进步。

如人类自从进入奴隶社会后,生产各个领域都取得了长足的进步,科学文化也取得巨大成就;另一方面又要看到奴隶社会也是人类历史上最野蛮、最残暴的社会,奴隶主不断强化军队、法庭、监狱等国家机器,对奴隶进行政治上统治,又利用宗教迷信思想欺骗、威吓奴隶,对奴隶进行精神上统治,最惨无人道的是奴隶主还常常利用奴隶作人祭、人殉,用奴隶充当角斗士等对奴隶的人身摧残和迫害。

由此可见,评价奴隶社会不能一概而论,要具体分析。

又如讲封建社会的“行会”时,也要具体分析,既要看到它在建立初期的积极作用,如行会的建立,有利于保护比较脆弱的城市手工业,有助于传授生产技术,促进手工业的巩固和发展。

又要看到在封建社会的晚期,随着生产力水平的提高,商品经济的发展,行会的种种规定限制了自由竞争,限制了从业人员的数目,限制了新式工具的应用等,从而阻碍了生产的发展。

其它像资本主义的民主、自由、平等,在讲解的过程中也都必须具体分析,既看其进步的一面,又要看其局限的一面,不能一概而论。

矛盾的同一性和斗争性是互相联结,不可分割的,同一中有对立,对立中有同一,因此,在处理矛盾双方的关系时,应坚持在统一中把握对立,在对立中把握统一。

比如在讲“人类社会的发展”时,就要坚持“同中有异”。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论马原矛盾分析法在分析题中的应用一、历年命题总结(1999文-35(3))通过材料3,说明该企业是怎样运用辩证法分析、解决矛盾,来增强产品的市场渗透力的?(4分)(2008-34(3))你在现实生活中遇到类似医患关系的矛盾,按照矛盾辩证法该如何对待和处理?(4分)(2011-34(2))运用矛盾分析方法说明“没有退路就多想出路”。

(5分)考点归纳:①题目明确了考查范围——“矛盾分析法”;②作答以上试题重在理解矛盾分析法,不能生搬硬套矛盾分析法的5种具体体现;③解题的关键在于“矛盾”——同一性与斗争性、普遍性与特殊性。

二、模板原理(1)态度:矛盾普遍性。

矛盾是普遍存在的,矛盾是事物的普遍本质。

我们要正视矛盾、承认矛盾,应该全面而客观地分析事物的矛盾。

(2)方法:同一性;矛盾特殊性。

矛盾双方具有同一性。

矛盾双方可以相互依存、相互贯通以实现共同发展,在条件具备的情况下,矛盾双方能够实现协调统一从而推动事物的发展。

矛盾具有特殊性。

要如实地分析矛盾的特殊性,具体问题具体分析,采取针对性的方法有效地解决不同问题。

三、真题考证(1)(2008-34)结合材料回答问题:最近,四川省搞了一次“医患换位体验”活动,让医生以患者的身份挂号、排队、看病、拿药……结果,医生跑前跑后,既受累又受气,一名全程体验了“患者”的医生感慨道:“医生就像拿着个遥控器,把患者指挥得团团转,当患者确实很苦。

”美国医生爱德华·罗森邦行医50年,忽然患上了喉癌,当他重新审视医学、医院和医生时,感慨地说:“站在我病床边和躺在病床上所看到的角度完全不同”。

他后来在《亲尝我自己的药方》一书中写道:“如果我能从头来过的话,我会以完全不同的方式行医,很不幸的是,生命不给人这种重新来过的机会。

”多年前,有位年轻医生患上甲状腺病,当中国医学科学院著名头脑外科专家屠规益为他主刀。

当手术结束时,屠教授低下身来说:“对不起,让您受苦了!”这是屠教授术后经常对病人说的一句话,虽然简短,却让这位年轻医生深感震撼。

著名医学家袁法祖早年从医,曾在老师的带领下,为一名中年妇女进行开腹手术。

术后没几天,那名妇女就去世了,经解剖发现,患者的死亡与手术并无关系,当时,袁法祖的老师轻轻说地了句,“她是4个孩子的妈妈”,就是这句简单的话,让袁法祖至今念念不忘,他知道这句话包含了多少情感,懂得了医生的责任有多重大:医生不仅要看到人身上的病,更要看到生病的人。

——根据人民日报有关文章整理(3)你在现实生活中遇到类似医患关系的矛盾,按照矛盾辩证法该如何对待和处理?(4分)【解题思路】第一步:定向与定点。

根据题目关键词——“矛盾辩证法”,答题考点直接定位于辩证法中的“矛盾分析法”,“对待和处理”的设问也佐证了这一分析。

第二步:理解题干,明确所问。

类似医患关系的矛盾普遍存在、不可否认,“对待和处理”矛盾要求我们要在承认矛盾普遍性的前提下找到解决矛盾的不同方法,因而必然需要分析矛盾的特殊性,即具体问题具体分析。

【标准答案】矛盾是客观、普遍存在的,要正视矛盾,不要回避矛盾;矛盾具有特殊性,要全面地具体地分析矛盾;用不同方法解决不同矛盾是辩证法的基本要求,要用正确的方法去化解矛盾。

(4分)【新大纲拔高】矛盾普遍存在,类似医患关系的矛盾客观存在,因而不可避免,这就要求我们首先承认矛盾问题。

(2分)矛盾又具有特殊性,类似的矛盾虽有共性,但也必然存在着差异,要处理不同的矛盾问题,必须客观具体地分析矛盾的特殊性,具体问题具体分析,找到行之有效的针对性方法解决矛盾。

(2分)(2)(2011-34)结合材料回答问题:人类每天都在产生垃圾,垃圾总量一天比一天多,由此带来的问题非常棘手。

不产生垃圾是不可能的。

既然如此,那就退而求其次,倡导大家减少垃圾。

然而,减到多少才是少?这里并没有一个标准。

而且从总体上看,生产和消费必然产生垃圾,减少垃圾很可能会抑制生产和消费。

接着往后退,把垃圾收集起来填埋或者焚烧。

但填埋只是把垃圾从地上转移到地下,既与人争地,也有再次污染土壤和水源的隐患。

焚烧不过是把污染从地上移到空中,产生二恶英等有害物质。

于是,人们进一步追问:还有没有比填埋、焚烧更好的出路?这时候,一句“垃圾是放错地方的资源”让人茅塞顿开,垃圾可以回收利用,乃再生资源。

但变废为“宝”的前提是垃圾的分类投放——别把垃圾放错了地方。

何谓放错?到处乱扔是放错,收集时搅混在一起也是放错。

不同的垃圾只有往不同的地方放,才能实现资源的价值。

即使还免不了要填埋、焚烧那些没有利用价值的垃圾,也得把它们分出来。

垃圾分类举手之劳换出绿色,好处多多不言而喻,但如何让人们乐而为之?2009年5月起,上海开始普遍推广新的垃圾分类概念,开展以“换出更绿色的上海”为名义的“绿色账户”活动。

何为绿色账户?就是居民对垃圾进行分类回收,积分换取环保小礼品:再生纸笔记本、绿色小植物、环保手电筒……上海推出“绿色账户”的实践说明,办法是可以想出来的,关键是愿不愿意琢磨。

中国的垃圾问题不比哪个国家小,我们只能“没有退路就多想出路”。

——摘编自《人民日报》(2)运用矛盾分析方法说明“没有退路就多想出路”。

(5分)【解题思路】第一步:定向与定点。

题目考点非常明确——“矛盾分析法”。

理解“矛盾分析法”的思路在于掌握与矛盾相关性质对应的方法论。

第二步:理解并转化题干。

“没有退路”说的是矛盾普遍存在,不可避免;“多想出路”意在寻找解决矛盾问题的方法,分类处理和垃圾利用都是有效的方法。

第三步:结合材料,说明考点。

“没有退路”说的是垃圾问题不可能不出现,“多想出路”指的是要根据垃圾本身的特点进行分类处理,从而有效地解决垃圾问题。

同时,结合题目第一问“垃圾是放错地方的资源”可以看到,在材料中,解决垃圾问题也利用了矛盾同一性的作用。

【标准答案】矛盾是普遍存在的,生产生活中出现垃圾是不可避免的。

我们要正视矛盾,只有在正确认识和解决矛盾当中才能推动事物的发展。

(2分)矛盾又具有特殊性,不同事物的矛盾要用不同的方法来解决。

把垃圾“变废为宝”可以有多种办法,垃圾分类就是一种有效的“出路”。

(3分)【新大纲拔高】矛盾普遍存在,不产生垃圾是不可能的,垃圾问题“没有退路”表明我们不仅要正视垃圾问题,而且要找到解决垃圾问题的更好方法。

(2分)“多想出路”要求我们善于解决垃圾问题。

矛盾双方具有同一性,垃圾处理并非简单废弃,将垃圾转化为资源也是解决垃圾问题的有效出路。

(1分)矛盾又具有特殊性,利用垃圾要根据垃圾的特点分类投放,上海根据当地实际情况推出“绿色账户”就是成功的尝试。

(2分)四、沙场点兵结合材料,回答问题:地处河北香河县城郊的前套村共有村民450人,家家有人在县城打工、经商。

这些年富起来的前套村面临“富裕的烦恼”——“村民人均收入早已过万元,可‘屋内现代化,屋外脏乱差’,环境问题一直是村里的‘老大难’。

”前套村这样的“垃圾围村”难题,主要是因为垃圾没出路,卫生没人管,靠村里自身解决力不从心,当了38年的村支书彭士发说。

变化来自一场“环境革命”。

今年年初,河北省全面实施农村环境综合治理,香河县推行垃圾“村收集、乡转运、县处理”,每天镇上的垃圾车进村清运,将垃圾统一送到县里垃圾场,保证村里的垃圾不过夜;县里还出台了“以奖代补”政策,若评上环境精品村,则给予8万~10万元奖金。

“变‘给钱’为‘奖钱’,政府推这一把很关键。

”彭士发说,前套村乡亲们劲头十足。

农村环境卫生主角是农民,如果只是干部积极,难免出现“一头热一头冷”。

尊重农民意愿,前套村村干部充分征集村民们的意见。

“一下雨就污水横流,冲得垃圾遍地”,“前几年修的路都是大坑”,针对村民反映突出的道路问题,村里通过“一事一议”筹集资金,财政补贴加上村集体、村民集资,累计投入100多万元,对村里13条大小街全部进行硬化。

村里的项目村民监督,每分钱都花在刀刃上。

作为监督员,63岁的彭跃天天盯在工地上,“水泥厚度要15厘米,标号不能差,不符合要求,就得返工。

”“村民自治”调动了村民自建、自创的积极性。

农民当上了主角,农村环境整治热情高涨。

全县累计投入资金1.3亿元,其中村街自筹2 450万元,形成“财政补一点、村集体经济挤一点、群众出一点、政策优惠省一点”的多元投入机制。

如今走进前套村,道路宽敞整洁,两侧树木林立,路边的垃圾桶摆放整齐,路面看不到一点垃圾。

村里变美了,彭士发又有了新的想法:筹划改水、改厕,虽然离污水处理厂只有1.5公里,但村民的生活污水还是靠沟排或渗水井,厕所还都是旱厕,要是有一天能解决这些问题,咱农村人就真过上城里人的生活了!(2)用矛盾分析法说明前套村消除“富裕的烦恼”的合理性。

(4分)【解题思路】第一步:定向与定点,转换关键词。

“矛盾分析法”体现了矛盾同一性、普遍性与特殊性。

第二步:整合考点,组织答案。

【标准答案】矛盾是客观、普遍存在的。

前套村“垃圾围村”的难题客观存在,前套村村民和干部正视、积极致力于解决问题。

(2分)矛盾又具有特殊性,要用合适的方法解决矛盾问题,前套村借势政府、发动群众,从当地的实际情况出发内外借力,形成“村——乡——县”的垃圾处理方式,并重点解决村民反映的突出问题,找到了解决垃圾困扰问题的有效方法,从而消除“富裕的烦恼”。

(2分)。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