鲍莫尔的非均衡增长理论
公共经济学高培勇版重点

公共经济学高培勇版重点第一章:公共部门的经济活动1 . 分析公共物品或服务的三个特性。
1 . ) 效用的非可分割性是指公共物品或服务的效用为一个整体,向整个社会共同提供的,具有共同受益或联合消费的特点。
其效用为整个社会的成员所共享,而不能将其分割为若干部分,分别归属于某些个人或企业享用。
2 . ) 消费的非竞争性是指某一个人或企业对公共物品或服务的享用,不排斥、妨碍其他人或企业同时享用,也不会因此而减少其他人或企业享用该种公共物品或服务的数量或质量。
增加一个消费者不会减少任何一个人对公共物品或服务的消费量,或者说,增加一个消费者,对供给者带来的边际成本等于零。
3 . ) 受益的非排他性指在技术上没有办法将拒绝为之付款的个人或企业排除在公共物品或服务的受益范围之外。
或者说,公共物品或服务不能由拒绝付款的个人或企业加以阻止,任何人都不能用拒绝付款的办法,将其所不喜欢的公共物品或服务排除在其享用品范围之外。
2 . 政府经济活动的范围如何界定?政府的经济活动范围:市场失灵的领域,即是政府经济活动的范围,或政府发生作用的范围,只要有社会公共需要,即为政府的职能范围。
一般为:1 . ) 生产或提供公共物品或服务。
2 . ) 调节收入分配。
3 . ) 促进经济稳定发展。
3 . 公共财政的主要职能及其必要性。
一、资源配置职能公共财政具有资源配置职能的原因:1. ) 公共物品或服务的存在2. ) 外部效应的存在3. ) 不完全竞争状态的存在二 . 调节收入分配职能原因:1. ) 客观上存在分配不公现象2. ) 客观上要求有一种有助于实现公平目标的再分配机制3. ) 市场机制的框架内, 有效的再分配很难完成, 原因:( 1) 市场机制与公平分配机制相悖( 2) 社会上存在的私人慈善机构作用有限, 缺乏统一性, 有时互有冲突.4. ) 公共财政具有收入再分配的手段和条件:( 1) 征税( 2) 转移性支出三.促进经济稳定发展职能原因:1. ) 市场经济不能自动、平稳地向前发展。
《公共经济(财政)学:原理与模型》第06章 公共支出规模扩张 第02节 公共支出规模扩张

《公共经济(财政)学:原理与模型》第6章公共支出规模扩张第6.2节公共支出规模扩张(重点!)统计资料表明,自20世纪以来,各国无论以绝对量表示还是以相对量表示的公共支出规模,都呈不断扩张的趋势。
公共支出不断增长的趋势,引起了经济学家们的关注,他们试图从不同角度对此作出解释,从而形成了各种各样的支出增长理论。
6.2.1 公共支出增长:需求角度的解释(1)政府活动扩张理论—瓦格纳法则19世纪后期,德国著名经济学家瓦格纳(A. Wagner)分析了英、德、法、美、日等国家的统计资料之后,认为随着工业化进程的加快,一国公共支出会不断增长。
后人把这一思想称之为“瓦格纳法则”。
由于瓦格纳以文字叙述的方式表达他的论断,以致人们常常发生争论。
但一般认为,瓦格纳法则是指随着人均GNP的提高,公共支出占GNP的比率相应提高。
如图6.3所示。
图6.3 瓦格纳法则图中纵、横轴分别表示公共支出和GNP,曲线OG表示公共支出与GNP之间的函数关系,a、b是曲线上的任意两点。
不难看出,A AB B Y G Y G // ,即随着工业化经济的发展,公共支出占GNP 的比率逐步上升。
瓦格纳认为,公共支出增长的主要原因是工业化经济对政府活动的需求日益增加。
首先,随着工业化进程的加快,不断扩张的市场与市场中的行为主体之间关系日趋复杂,各种摩擦不断增加,需要建立法律体系和管理制度;其次,经济的不完全竞争日益加剧,需要政府参与资源配置;再次,对那些外部性较强的行业,由于规模和技术等方面的原因,私人部门不愿或无法介入,也要求政府直接经营或管制;最后,教育、文化、保健、福利等服务的收入需求弹性较大,要求政府提供较多的支出。
(2)梯度渐进增长理论英国经济学家皮科克(Peacock)和魏斯曼(Wiseman)在20世纪60年代初对英国公共支出的历史数据进行了经验分析,从而提出了“梯度渐进增长理论”。
11Peacock, A.T., and Wiseman, 1961, The Growth of Public Expenditure in the Kingdom, Princeton UniversityPress .图6.4 公共支出梯度渐进增长所谓“公众可容忍税收水平”皮科克与魏斯曼认为,导致公共支出增长的内在因素是人们“可容忍税收水平”的提高。
公共支出不断增长的一个解释:鲍莫尔非均衡增长模型

上 a g a 学 n n e Un J u a fS海 金 融 ia c iest o r lo h n h iF院 学报 v ri n y
N .. 0 0 o3 2 1
Ap .9 r No9
公 支 不 增 的 个 释:莫 均 增 模 共 出 断 长 一 解 鲍 尔 乍衡 长 型
一
6 — 0
公 共 支 出不 断增 长 的 一个 解 释 : 莫 尔 非 均 衡 增 长模 型 鲍
民素质 和经济福利 。在整个经 济发展 过程 中公共支 出的相对规模是上升 的 ; 第三 , 科克和怀斯曼 的阶梯发 皮
展 理论 : 在非常 时期 , 如战争 、 自然灾害及危急时期 , 为应付 突变 , 政府支 出会 以较 大幅度增加 , 因此就不得 不
力 进人 生产率 提高缓 慢 的部 门 , 则需 要政 府将更 多 的要 素投入 到生 产率偏低 的部 门。因此政府 部 门的负
担 越来越 重 , 同时也会 导致 整体经 济增 长率 的不断降 低 。本 文正是 通过对 鲍莫 尔两部 门非均衡 增长模 型 的分析 给 出公 共支 出不断增 长 的一个解 释 , 结合我 国公共 支 出的迅猛增 长 的实际给 出一些政 策建议 。 并
公 共支 出不断 增长 的趋势 引起 了许 多经 济学家 的关注 , 从而产 生 了诸多公 共支 出增 长理论 。 9 7年 16
美 国经济学 家鲍 莫尔 提 出两部 门非均 衡增 长模 型 , 将 国 民经 济分 为两个 部 门 : 他 生产 率不 断提 高 的部 门
( 即技术 进步部 门) 和生产 率提 高缓慢 的部 门 ( 技术停 滞部 f ) - 。为 了保持 国 民经 济 的均 衡发展 和吸 引劳动 I
财政与金融复习资料及试题及答案

B.出口
C.进出
D.流入
13.社会集团购买力属于()
A.建设性支出
B.消费性支出
C.转移性支出
D.我国特有的经济范畴
14.以下哪面不是消费性支出()
A.基本建设
B.文教科卫
C.行政管理
D.国防
15.财政支出的首要目标是()
A.经济增长
B.物价稳定
C.公平分配
D.国际收支平衡
16.国民经济中最重要的比例关系是()的比例关系。
A.积累与消费
B.农轻重
C.基建与更改
D.工业与农业
17.我国财政最大和最主要的支出类别是()支出。
A.基本建设
B.文教科卫
C.行政管理
D.建设性
18.固定资产再生产的主要方式是()
A.基本建设
B.更新改造
C.住宅建设
D.基础设施
19.非转移性支出是指()
A.社会保障
B.补贴
C.国债利息
D.行政管理
4、()公共产品的核心特征是
A、效用的不可分割性和受益的非排他性
B、受益的非排他性和取得方式的非竞争性
C、取得方式的非竞争性和提供目的的非盈利性
5、()在封建社会末期所产生的财政范畴是
A、捐税B、国家预算C、公债
6、()企业固定资产基本折旧基金的支配主体是
A、国家B、企业C、个人
7、()财政是一个
A、经济范畴B、历史范畴C、历史范畴和经济范畴
(1)政策目标的侧重点不同。货币政策主要是调节货币供求总量,解决通货膨胀问题。而财政政策的侧重点则是解决财政赤字和结构性平衡问题。
(2)透明度不同。财政政策的透明度高,财政的一收一支,是结余还是赤字,都是非常清楚的。银行信贷的透明度差,银行信贷收支和平衡的真实状况是很难一下子看得清楚。
第四章 非均衡增长模型

1
1
1
1
1
1
无论以实际值还是以名义值衡量,服务占GDP比重 都将随收入水平的提高而上升。 无论以实际值还是以名义值衡量,服务占GDP比重 都将随收入水平的提高而下降。 无论以实际值还是以名义值衡量,服务占 GDP比重都将随收入水平的提高而上升。 以实际值衡量,服务占GDP比重随收入水 平的上升而下降,但以名义值衡量,该比 重将上升。
9
第二,如果对停滞部门产出的需求富有价格弹性,则停滞部门相对产出将趋 于零,即该部门在国民经济体系中消失。这是因为,若设两个部门产出的需 求价格弹性均为1,则对这两个部门产出的名义消费支出相对比重不变,而实
际消费相对比重趋于0。
We rt Lst Lst R rt We L pt L pt Yst lim t Y pt aR lim 0 rt t be
y 1 1 s 1 c ( 1)t 1 c ( 1)t c 1 e 1 e c c
y 1 ys c
19
3、三个部门的就业份额及其变化
La La Ya 1 bL b t Ea e Ea 0 e t L Ya L ya L y0
10
第三,如果对停滞部门产出的需求缺乏价格弹性,则劳动力将不断地转移到 该部门,而进步部门的劳动力比重将趋于零。
Yst aLst Lst b * E E E Y pt bLpt e rt L pt e rt a L Lt Lst L pt L Lt lim L pt lim( Lt Lst ) lim lim * rt t t t 1 E * e rt t 1 E e 0
非均衡增长模型

时间
5、服务业就业与工业就业的关系
d d E E m s 1 ( 1 )E E sa (0 1E s) 1 E E ss1 E E s0s0 1
Em
45o V
U W
Es
服务业就业与工业就业的关系
23
实际收入与工业就业之间的关系
E m 1 E a E s 1 E a 0 e t 1 1 E s 1 0e ( 1 ) t 1 E a 0 e t E y s 0 0e t y E s0
✓ 服务业劳动生产率增长相对滞后、 ✓ 服务业就业增长过快、 ✓ 服务价格与服务需求随着收入水平的提高而上升、 ✓ “成本病”(cost disease)问题、 ✓ 生产性服务业发展、 ✓ 总体经济增长并未因服务业扩张而下降或停滞即出现所谓的“服务业
之谜”(service paradox)等。 这些问题或现象是相互关联的,受到理论界的广泛重视。
E aL L aY L a aY L ay 1 ab L L y b 0e t E a 0 e t
E sL L s Y Y sY L Y L s s随 着c时y 1 y 间s 的1 推 移1 ,c 1 农e 业( 和1 ) 工t 业1 的 就1 业E 份s 1 0 额e 趋 ( 1 ) t 于零,而服务业c 的就业份额趋于1。E 但s0工业的
1E*ert
非均衡增长模型表明:在生产率增长非均衡的经济中,由于名义工资 的同水平增加,则停滞部门即服务部门的成本(主要是工资成本)将 不可避免地不断累积、无限上升。其结果是,如果该停滞部门的需求 价格弹性(绝对值)较低,则对其产品即服务的消费的成本将越来越 大,即出现Baumol所说的“成本病”现象。如果该停滞部门具有较 大的价格弹性,则人们将因消费成本越来越高而不得不减少对它们的 消费,致使其市场逐渐萎缩甚至消失。服务部门的“成本病”不仅会 给政府带来严重的财政困难(因为人们无法完全负担得起服务费用, 政府不得不提供财政资助),而且会对服务业自身的发展带来消极影 响,即导致服务质量的下降和服务提供的家庭化与非市场化。
罗斯托的经济增长阶段及经济起飞理论

1、罗斯托的经济增长阶段及经济起飞理论①传统社会阶段,没有科学技术,农业是经济主体;②为起飞创造条件的阶段,转变中,但有限,传统;③起飞阶段,新工业扩张迅速;④成熟阶段,技术改进,工业扩张,对外贸易上升⑤高额群众消费阶段,人均收入大于基本需要;⑥追求生活质量阶段,关注福利安全,大众服务。
经济起飞理论:一个国家能否实现工业化关键在于能否实现腾飞。
2、非均衡增长理论的核心理念与经济含义鲍莫尔将国民经济增长部门分为进步部门(技术起决定作用。
劳动力作为工具使用,技术能提高劳动生产率);非进步部门(劳动起决定性作用。
劳动本生就是最终产品)。
经济含义:公共部门的单位成本将随私人部门生产率的提高而逐步提高,私人部门的单位成本则保持不变(政府部门投资效率偏低导致政府支出规模不断扩大)。
3、新经济理论的主要观点①经济增长不是由外部因素,而是由经济体系的内部力量来决定的,这些因素可以被人们控制;②由于各国的这些内部因素不同,所以各国经济增长没有出现趋同的现象;③上述因素具备的国家,如发达国家,人均产出可以无限期增长,而且增长率可能随时间的变化而递增;④由于技术是内生的,政府也不再是无所作为的实体,它可以通过一系列政策来刺激和促进经济增长。
4、发展中国家有哪些同质性①低下的生活水平;②低下的生产率水平;③人口负担严重;④严重的劳动力不得其用;⑤二元结构明显;⑥出口以低级产品为主;⑦在国际关系中处于劣势。
5、经济增长和经济发展的区别和联系在哪里衡量增长和发展的指标差异区别:经济增长侧重于数量,而经济发展是一个即包含数量又包含质量的多维体系概念。
还包括投入结构变化,产业结构变化与质量改进,居民生活质量提高,分配状况改善和贫困下降。
联系:①没有增长就没有发展;②仅有增长经济不一定能发展;③经济增长为经济发展提供了必要条件,而经济发展也有利与经济进一步增长。
衡量经济增长的指标:人均GNP 或GDP的增长率,优点:简单明了,缺点:有些产品和服务不经过市场交换,地下经济统计项目和价格不够真实;无法反映分配状况,汇率问题(购买力平价)不能反映GDP增长过程中的社会代价等。
非均衡增长模式理论

二、非均衡增长理论与均衡增长理论类似,非均衡增长理论也承认经济活动之间的关联性。
但这两种理论的区别在于,平衡增长理论特别强调各种经济活动之间的相互联系和相互依赖,并把它作为逻辑基础和理论前提;而不平衡增长理论则把经济活动之间的关联看作是理论研究的对象,也就是探索把经济活动联系在一起的经济机制,当然,非均衡增长理论并不否认大规模投资对经济发展的促进作用。
这种方法论上的区别使得二者得出截然不同的结论。
非均衡增长模式的代表性理论有艾伯特•赫希曼的不平衡增长理论、缪尔达尔的循环累积因果理论、佩鲁的增长极理论和弗里德曼的中心-外围理论、威廉姆逊的倒U字形学说等。
1、赫希曼的不平衡增长理论赫希曼是“不平衡增长”理论的创立者。
1958年,赫希曼发表了《经济发展战略》一书,指出了平衡增长战略的不可行性,系统论述了区域发展不平衡增长理论和战略。
他通过对经济活动的前向联系和后向联系、经济增长的极化效应和溢出效应、通货膨胀的瓶颈以及投资的有效顺序等的分析,论证了不平衡增长的合理性与适用性,得出了这一主要观点,即欠发达国家或地区应当集中有限的资本和资源优先发展一部分产业,然后利用优先发展的产业所创造的资本推动其他产业的投资,从而推动所有产业的发展。
赫希曼深入研究了经济增长在区域间和国际间的传导机制,从资源配置的角度阐述了增长点对其他地区的影响。
他认为,经济进步不可能在任何地方同时出现,而且它一旦出现,某些强有力的因素必然使经济增长集中在起点附近发生;增长在国际或区际间的不平衡是增长自身不可避免的伴生物和前提条件。
在对不平衡增长过程的分析中,赫希曼特别强调了产业间的“关联效应”。
所谓“关联效应”就是某个产业部门与其他产业部门之间在投入与产出上的关联作用,包括“前向关联”和“后向关联”两种形式。
“前向关联”是指某个产业与为其提供投入品的产业间的联系;“后向关联”则是某个产业与把其产品作为投入品的产业部门的联系。
他认为,一个国家或地区在选择投资发展项目时,应该利用“关联效应”,优先发展那些能产生最大引致投资的产业,也就是选择那些具有显著的前向联系和后向联系效应的产业;通过这种产业的优先增长来带动国民经济其他产业部门的发展。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鲍莫尔的非均衡增长理论
政府部门的投资效率偏低导致政府支出规模不断扩大。
【例题1·单选题】“政府活动扩张法则”的提出者是()。
A.马斯格雷夫
B.瓦格纳
C.皮考克
D.鲍莫尔
[答疑编号911110118:针对该题提问]
【答案】B
【例题2·单选题】(2007年)根据英国经济学家皮考克和魏斯曼提出的“梯度渐进增长理论”,在正常年份财政支出的最高限度是()。
A.社会财富总量
B.财政支出需要
C.公众可以容忍的税收负担
D.政府举借债务规模
[答疑编号911110119:针对该题提问]
【答案】C
【例题3·单选题】(2006年中级财税试题)经济学家关于财政支出增长的解释中,提出“经济发展阶段论”的是()。
A.瓦格纳
B.皮考克
C.马斯格雷夫
D.魏斯曼[答疑编号911110120:针对该题提问]【答案】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