素描石膏正方体画法步骤
正方体明暗素描教案

正方体明暗素描教案
正方体绘画步骤:
1、构图
确定立方体在图中的位置,根据立方体的空间和透视(近大远小)关系,用淡长线画出基本形状。
2、上明暗调子
在光线的作用下,清除光线的明面和背光的暗面。
从立方体的明暗边界开始,铺上暗面和阴影,让画面呈现出大的明暗关系。
3、深入刻画
在掌握整体黑白灰的前提下,深入刻画立方体的各个部分,画出背景的色调,使画面的黑白灰层次更加丰富,虚实关系和空间感要清晰。
这一步一定要慢慢上色,整体推进。
4、调整大关系
观察整体(黑白灰的大关系)和(五大色调的对比关系),看整体色调判断将铅笔慢慢切换到灰色调和明亮部分,使整体色调和谐统一。
最后,黑白灰关系要打通,结构和造型要准确,透视要合理,近实的主次要分清。
素描第三课单个几何体的画法

素描第三课单个几何体的画法在我们学会了透视关系和打形的诀窍之后,健康老师带同学们学习认识下几何体的画法。
几何体的学习是对物体立体感的先前认识,世间万物都可以用几何体来概括,所以学会画好几何体也是非常关键的!几何体的分类立方体多面体球体柱体锥体穿插体立方体【正方体长方体】健康老师的经验:正方体是验证透视是否学到位的基本几何体,画好正方体一定要记住素描第一课的透视原理,不记得或不扎实的同学可再搜之前的文章温故一下。
所有的几何体都建立在透视之上,所以第一课非常重要▲正方体多面体【四面体六面体八面体十二面体二十面体】健康老师的经验:多面体的形体可由内往外打形,当然也可先打好外围的大形,再确定内部形体。
像下面是十二面体可先画内部的五边形,再画外围。
▲十二面体另一种方法就好比下面的二十面体,先画出整体外轮廓,再瓜分内部结构线条,并不断调整。
▲二十面体球体【球体】健康老师的经验:球体就是画圆,圆的画法就是先画十字,再画正方形,最后四个角的切线,再八个角的切线,就能画出很正的圆。
然后再找明暗交界线,上黑白灰调子。
黑白灰调子我们会在下节课开始讲,同学们先把每个几何体的打形方法记住。
柱体【棱柱圆柱体】健康老师的经验:棱柱注意好透视并拉直线,切勿把线条拉弯。
圆柱要注意的是学会画圆和椭圆。
圆的画法即利用十字画法,并注意近大远小,近处弧度圆润饱满些,远处弧度瘦小些。
▲八棱柱(竖着)▲八棱柱(躺着)▲圆柱(站立)▲圆柱(躺着)锥体【棱锥圆锥】健康老师的经验:椎体是有一个交汇的顶点,画棱锥和圆锥一定要注意定好竖着的中线,很多同学都会画歪。
中线就是顶点到底面中心点的连线,并且是垂直于底面的,定好中线才能把椎体画正。
▲六棱锥▲圆锥穿插体【棱柱穿插椎体柱体穿插】健康老师的经验:穿插体一定要控好十字线的位置。
棱柱穿插体是两个柱体或四棱锥和柱体的十字穿插,注意好透视和拉直线,切勿把线条拉弯。
▲两个六棱柱的十字穿插体(站立)▲两个六棱柱的十字穿插体(平躺)▲两个长方体的十字穿插体▲四棱锥和长方体的十字穿插体(站立)▲四棱锥和长方体的十字穿插体(躺着)▲圆锥与圆柱的穿插体圆锥穿插体是圆锥和圆柱的十字穿插,要注意的是学会画圆和椭圆。
学前教育美术教程(结构素描)

第二节 静物结构素描写生 三、静物单体结构素描写生步骤 (三)静物结构素描作品范例
第二节 静物结构素描写生
技能训练
练习一: 选择范画进行临摹练习。
练习二: 完成静物结构素描写生练习。
第二节 静物结构素描写生 三、静物单体结构素描写生步骤 (二)瓶罐
第二节 静物结构素描写生
技能训练
练习一: 范画临摹练习。
练习二: 参照书中所提供的实物照片或实际静物,完成写生 练习(见图2-91至图2-94)。
第二节 静物结构素描写生 三、静物单体结构素描写生步骤 (三)玻璃杯
第二节 静物结构素描写生
第二节 石膏几何体结构素描写生
二、石膏几何体组合结构素 描写生步骤
(三)圆柱体、圆球体和正 方体组合结构素描写生步骤
第二节 石膏几何体结构素描写生
技能训练
练习一: 按步骤完成临摹练习。
练习二: 结合实物变换角度完成写生练习。
第二节 石膏几何体结构素描写生
二、石膏几何体组合结构素 描写生步骤
(四)锥柱贯穿体、六棱锥 体和斜切圆柱体组合结构素 描写生步骤
技能训练
练习一: 范画临摹练习。
练习二: 结合实际静物,完成写生练习。
第二节 静物结构素描写生 三、静物单体结构素描写生步骤 (四)静物单体结构素描范例欣赏
第二节 静物结构素描写生 三、静物单体结构素描写生步骤 (四)静物单体结构素描范例欣赏
第二节 静物结构素描写生 技能训练 临摹两三幅范画。
第二节 石膏几何体结构素描写生
技能训练
练习一: 按步骤完成临摹练习。
练习二: 结合实物变换角度完成写生练习。
第二节 石膏几何体结构素描写生 二、石膏几何体组合结构素描写生步骤 (二)圆球体、圆柱体组合结构素描写生步骤
素描基础必看,素描三步曲

素描三步曲:关于画素描的步骤,因人而异。
有人分六七步,有人分二三步,还有的人没有步骤,随心所欲。
基于对素描的理解不同,步骤自然就不一样。
可见,步骤只是过程,最终呈现的画面效果才是关键。
然而,对于一个初学素描的人来说,步骤却至关重要,不然就无从下手。
在不断地总结中,我把自己画素描的过程分为三步,也可以用盖房子的比喻来理解。
第一步:构图与打形,好比地基与骨架,地基决定上层建筑,骨架决定房子形状;第二步:铺大色调,好比垒砖块,形转色变;第三步:深入刻画与调整,好比内外装饰,让画面更加有视觉效果和艺术美感。
第一步:构图与打形口诀:整体先行、眼观六路、长线切形、准确肯定、宁方勿圆。
需要解决的问题:方位、线造型。
铅笔的使用:一般用3—4B的铅笔,软硬适中。
需要注意的问题:比例、透视、结构。
常出现的问题,局部打形,死扣边线。
构图原则:普遍情况下为天薄地厚、左右均衡,一般把画面的中心和重心的中点作为画心。
附:打形三步走方法:第一步:整体的形状,即物体最高、低、左、右的连线。
第二步:单个物体的雏形,即高、低、左、右的连线,确定其位置和大小。
第三步:单个物体具体的形状,包括结构线、明暗交界线、投影线以及衬布的形状。
观察与比较是把形打准的真理。
如何避免人的直觉、错觉和感觉,请一定要作辅助线。
一,水平线定高低;二,垂直线定宽窄;三,关联线定相互之间的联系。
总结:这一步客观性强,主要是解决“形”的问题。
俗话说“根基不牢地动山摇”、“好的开始是成功的一半”。
个人的艺术感受,天赋皆尽于此。
细心的人会在打完形后再认真检查,近观远观,正观侧观。
认真检查物体之间的比例和透视问题。
另外还要注意衬布的形状,衬布尽量做到简化、准确。
打形的过程没有必要把形体的任何细节都呈现出来,但一定要做到心里有数。
第二步:铺大色调口诀:整体着手、大刀阔斧、胆大心细、亮暗分开、色调拉开。
需要解决的问题:素描关系、色调。
铅笔的使用:从软到硬。
需注意的问题:虚实、空间、对比、结构、整体感。
素描石膏立方体详细示范全过程(图文)

文档收集于互联网,已重新整理排版.word版本可编辑.欢迎下载支持.素描石膏立方体详细示范全过程(图文)1.原图的要求:1,必须看到立方体的三个面,三个面得大小要有区别,这是比较理想的角度,能很好的表现立方体的形体特征。
2.单侧光源照射,使得三个面呈现黑(背光面)白(受光面)灰(测光面)有明显色调差异的三个面,这样不仅一目了然的认识三大面,而且在用调子塑造三个面的时候清晰简单。
3.衬布的色调应该区别于立方体三个面的色调,免得冲突,其次衬布摆放要有平面和立面的关系,这样使得画面有空间感,再次,衬布的布纹尽量简洁一些,不然就会显得碎。
1-1步骤一:经营位置,模糊定形。
面对一张白纸,如何把物体画在最恰当的位置必须先得有一个模糊的定位,类似于草图。
构图的原则遵循“天薄地厚,左右均衡”。
通过整体的观察方法,用4B的铅笔轻轻地把物体的上下左右及大体的形状画出来,可能不准确,不过没有关系,这一步为下一步提供的参照。
1-2步骤二:认真观察,精确定线。
根据人的视觉习惯,视线很容易抓住竖直的线条,其次是接近水平的线条,再次是空间倾斜的线条。
所以先把立方体的三条竖线画出来,先画左右两边,再通过观察加比较的方法确定中间的线条,一定要注意三条竖线的透视,竖线透视问题很明显,但是很容易被忽略,很多教科书在此问题上都存在问题,如果你认识观察的话,竖线的透视是最明显的。
方法:侧锋用笔,小指轻抵画质,手腕固定,用整个胳膊的力量来回的画,保持线条粗细大小基本一致。
1-3步骤三:用理性观察方法,先确定接近水平的线条,用视线假设该线条下方有一条水平线,这样就知道了这条线的倾斜度,还可以手执铅笔进行比较,先确定中间这条,在画出另外两条,一定要注意这三条线的透视关系,在画这三条线的同时,可以相应的把最后三条线也画出来,这样相互之间就能进行比较,直到形体最终确定。
1-4步骤四:为了使得形体更加严谨,我们可以用透析想象的观察方法把我们看不到的那一面的三条线条画出来,一定要注意,一般而言,作为结构素描,把看不到的结构表现出来是结构素描的表现形式,但是要注意看不到的这三条线不是为了证明你画的是结构素描而画的,而是用这三条线衡量其他的线条,使其成为一个整体,最终的目的是形体更加严谨,这才是这三条线存在的意义。
组合石膏体结构素描步骤

组合石膏体结构素描步骤宝子们,今天咱们来唠唠组合石膏体结构素描的步骤哈。
第一步呢,咱得先观察。
你就像个小侦探一样,把组合石膏体的各个部分都看个遍。
看看它们是怎么摆放的呀,哪个石膏体在前面,哪个在后面,各个石膏体之间的大小比例是啥样的。
这时候眼睛可得瞪大喽,别放过任何小细节,就像找宝藏一样,每个小特征都是宝藏的线索呢。
观察完了就开始构图啦。
在画纸上大概定一下各个石膏体的位置。
这就好比给每个石膏体在纸上找个小窝,可不能让它们挤成一团或者离得老远,要让它们在纸上舒舒服服地待着。
简单地用轻线条画个大概形状就行,就像给它们画个小草图打个底。
接下来就是画大轮廓喽。
这时候要把每个石膏体的形状认认真真地画出来。
比如说正方体就方方正正的,圆柱体就圆润润的。
线条可以稍微重一点,但也别太重啦,因为咱还可能会修改呢。
这个时候要一边画一边对比,看看画出来的和看到的石膏体形状是不是差不多。
要是有点歪或者形状不对,就赶紧调整调整,就像给它们做个小整形手术一样。
再然后呀,就是找结构线啦。
这可是个关键步骤哦。
结构线就像是石膏体的骨架,把它们内部的结构都展现出来。
比如说正方体的棱呀,圆柱体的中轴线呀。
这些结构线能让你的素描看起来更立体,更有那种骨感美呢。
画结构线的时候要注意线条的虚实变化,离我们近的地方实一点,远的地方虚一点,这样就有空间感啦。
最后一步呢,就是整体调整。
把整个画面再仔细看一遍,看看有没有哪里不协调的地方。
比如说线条的粗细呀,某个石膏体的比例是不是又有点走样啦。
如果有问题就再修改修改,让整个画面看起来和谐又舒服。
就像给这个组合石膏体素描做个最后的美容一样,让它漂漂亮亮地出现在画纸上。
立体几何及静物的素描画法

立体几何及静物的素描画法立体几何篇立体几何是素描学习者接触素描学习的第一步,也是美术专业基础入门的第一步,想要画出优秀的作品必须要掌握扎实的石膏几何基本功。
练习石膏几何可以从线条,结构,明暗,透视等方面充分了解物体的结构、光影关系和绘画表现,为后期的美术学习打好坚实的基础。
一、石膏立体几何分类正方体、长方体、三角体、圆锥、棱锥、棱柱、多面体、不规则多面体、组合几何体、球体等。
二、素描五要素受光、背光、明暗交界线、反光、投影、(高光)绘画任何立体几何都应包含上述五要素,缺一不可。
1、受光:物体的受光面2、背光:物体的背光面3、明暗交界线:(以正方体为例,正方体的明暗交界线为受光面与背光面的交界处,高光为受光正对的外棱。
球体可清楚的看见一条颜色较重的受背光面分隔线。
)4、投影:光线投射物体,在周围环境所形成的阴影。
5、反光:素描的反光是暗部的一部分,一般明度不超过亮部。
6、(高光):指画面调子最亮的一个点,表现的是物体直接反射光源的部分。
三、构图三角构图——三角形构图由三个视觉中心组成构图,比较稳定。
s型构图——S型构图是指物体以S的形状排列,这样画面比较生动。
圆形构图——圆形构图是指画面中的主体形成一个圆形,圆形构图能集中视觉中心。
梯形构图——梯形构图即画面形成一个梯形,是比较稳定的构图形式。
四、起形物体起形要在确定好构图的前提下,从主体物开始确定位置,把握形态,为防止造型不准,注意宁方勿圆原则。
透视:一、透视的类型透视有三种:平行透视、成角透视、散点透视.1、平行透视:平行透视也叫一点透视,即物体向视平线上某一点消失.2、成角透视:成角透视也叫二点透视,即物体向视平线上某二点消失.3、散点透视:散点透视也叫多点透视,即不同物体有不同的消失点,这种透视法在中国画中比较常见.二、透视在绘画中应注意的一些特性1、近大远小:近大远小是视觉自然现象,正确利用这种性质有利於表现物体的纵深感和体积感,从而在二维的画面上来表现出三维的体积空间.2、近实远虚:由於视觉的原因,近处的物体感觉会更清晰,而远处的物体感觉会有些模糊,这一现象在绘画中也经常用来表现物体的纵深感.事实上,在绘画过程中,往往会对近实远虚更加以强调.(另外应注意的是:并非在所有的绘画过程中都遵守"近实远虚"这一规则,在一幅作品中主与次的关系往往更为重要,主体物的实和次体物的虚是更好的视觉导向,这也是艺术优於现实的取舍和区别.)五、排线排线又称之为上调(diao)子排线的方向,通常由右上方向左下方往返进行排列。
素描石膏几何体-正方体画法总结教程

资料二 正方体的绘画过程 100414第1步,选择纸张的大小。
通常一两个物体用8开,多于两个用4开。
正方体用8开。
第2步,选择横幅还是竖幅构图。
对象扁长或近似正方就用横幅,瘦高则用竖幅。
正方体一般用横幅。
图一:第3步.选角度位置,距对象总高度2.5-3倍距离。
观察总高度与总宽度的比例。
注1:基准在确定后不能修改。
因为,基准前后不一致会导致全盘错。
注2:即“整体观察”:不是日常看事物时眼睛聚焦地看,直到看清晰的用眼方式;而是作画时有意识地把眼睛焦点散开,同时看到视野中所有事物的用眼方式。
虽然使视野模糊,但看到所有东西有利于进行比较。
第4步,按构图规则用轻淡的线条画出正方体的上下左右四点。
在第8步前都用轻淡的线条以便修改。
构图规则:正方体在纸上的位置是上部留空少、下部留空多(下部空间多,能托起物体使稳定);左右留空差不多;大小是正方体与背景的面积比约1:1(不能太大或太小)。
参看图一。
拉线技法:要整个手臂拖动笔杆才能画直。
两头尖中间重。
第5步,观察并画出正方体关键点,即最近棱边的顶点D 。
在平面上确定一点,必须知一点的高、宽。
具体观察过程如下:第6步,从顶点D 拉垂直线与最低点B 连结,接着观察并画出顶点两侧的斜线DC 与DE 。
在整体观察下,眼中拉垂直线靠近偏垂直的斜线、拉水平线靠近偏水平的斜线以形成角度。
通过观察角度,估计30度?45度?从而确定斜线的斜度。
可用笔比划,如下图:跟着延长斜线与两边相交,得左上C 、右上E 顶点。
最后从顶点分别拉垂直线下来。
第7步,余下斜线要比较着同侧已画斜线DC 或DE 来画,如BH 、EA 比较着DC 来画;CA 、BF 比较着DE 画。
需同时看到三条斜线以便比较。
并用透视规律来检查。
基本透视规律:近大远小C 1 ABDHE首先,正方体的ABC 点已确定为基准(注1)。
然后,同时看到整个正方体的情况下(注2),在眼中将AD 与AB 作比较以确定D 高;在眼中把宽度CD 竖起来与AB 重合进行比较以确定D 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