素描立方体步骤
正方体素描讲解教案

正方体素描讲解教案课程名称:素描周次:一素描正方体画法教学目标1、培养学生仔细观察的好习惯。
2、让学生认识物体的透视关系和明暗关系。
3、培养学生动手能力,表现物体的透视和明暗。
教学重难点认识物体的透视和明暗关系。
教学过程一、导入1、教师出示学生熟悉的几何图形师:有谁知道正方体的边的关系。
师:我们要是想画出正方体的关系。
那么我们画的时候是不是也画相等的边呢?我们这节课就来学习画石膏。
二、新授1、教师出示石膏生观察。
师:你们看了石膏你发现了什么?生:正方体的石膏与我们学过的几何图形正方体的特征是一样的。
师:同学们回答的真好,我们再观察石膏的明暗,看谁的眼睛最亮。
生:有明有暗。
师:这就是物体的明暗,我们这节课就来学习素描。
师:我们先来学习物体的透视近大远小、近长远小,近实远虚。
师:我们画石膏是就是利用这一透视来画,我们先来观察石膏的边,哪条边离我们最近,哪条画时就画长些、实些,哪条远就画短些、虚些。
分析物体后师开始示范。
生:看完师构图后生画师:我们构图好,就开始画出石膏的明暗。
1、我们现在再来观察石膏的明暗。
物体有最暗的地方叫明暗交界线,我们先分出交界线,然后再画灰面和暗面还有投影。
2、教师边说边示范。
生模仿,师巡视指导。
三、总结我们这节课画石膏,用素描来表现物体的立体感。
我们用透体近大远小,近长远短,近实远虚的知识来表现物体。
板书设计:正方体近大远小透视近长远短近实远虚正方体的教学过程图解1:形体与点线面① 图中A、B、; C、D; E、F、G、H均是立方体的点,它们既表现空间的位置,也表示轮廓线的转折处。
根据空间位置,我们自然能判断出基点、顶点、近点与远点了。
② ②立方体的所有竖线是垂直于基面且相互平行。
水平线相互平行于基面,斜线最后交于一点,这三组线是立方体造型的关键。
另外被遮住的线就成为辅助线了,你完全可以体会到辅助线对于画出这个立方体的作用。
③ 这个角度中的立方体,只有一个面是正方形,其余的面看上去均不是正方形,但是综合起来看,这个立方体的每个面给我们的感觉都应该是正方形。
立体素描画法步骤图解

立体素描画法步骤图解立体素描画法步骤图解要学好立体素描可以考虑从正方体素描着手,正方体是最基本的几何体,也是初学素描时最好的写生对象。
那么如何画好立体素描呢?店铺为你收集了立体素描画法步骤及图解供大家参考。
首先介绍一下要用到的工具:素描纸炭笔或铅笔石膏几何体或几何体照片画板步骤:1、起稿:用硬炭笔或小B数的铅笔。
先用直线轻轻标出上、下、左、右大概位置,拉出长直线连结起来,确定出正方体基本的形状。
2、添加暗面、投影:用6B铅笔或软炭笔快速画上正方体的暗面、投影。
3、进一步拉开关系:加深正方体的底部,才能拉开暗面和投影的虚实关系。
画出正方体的灰面。
在背景排一些线。
4、调整画面:调整整个画面,拉开黑白灰,加深背景。
用小B数的铅笔或硬炭表现亮面5、刻画细节:把正方体上面一些破损的地方刻画一下。
这个时候要削尖笔头,选用小B数的铅笔或炭笔。
可以加深正方体与底部之间的线,加强正方体的实体感。
注意事项注意投影要画得透气,不能是一团死黑。
注意亮面不能画得太灰,要足够亮。
用硬炭轻轻排上一些线即可素描的立体观念和对面的理解(一)立体观念可以用两种观念去认识对象:一种是用立体观念去观察和表现对象;一种是用平面观念去观察和表现对象。
两种观念两种方法,两种不同的视觉反应。
这里只谈立体观念。
写生和临摹是不同的。
写生不但要求在观察对象时,首先要在观念上确立对象的立体观,要立体的、空间的、透视地去认识对象,而且要在平面的纸上,把对象画成有立体感的视觉效果。
一个立体物具有结构上的体面关系,空间上的透视关系,形体上的重叠关系和造型上的具体性和独特性。
因此,我们所看到的对象的形都是立体形、透视形、重叠形、特殊形。
(二)面的理解立体物是通过无数的“面”表现出来的。
没有面就没有体积。
面是体积的最基本的组成单位。
1.初学者为什么要从方块、圆球模型画起?为树立面的观念,首先把任何一种立体物都要理解为不同形状的立方体或多面体。
体积通过面表现出来,明暗变化实际上是反映面的变化。
素描长方体的画法步骤

素描长方体的画法步骤素描长方体的画法步骤素描,简而言之就是单色画,素描过程是同一时间要考虑许多问题的。
以下是素描长方体的画法步骤,欢迎与阅读。
1、长方体的结构画法1、首先确定好构图,长方体的构图首先看长方体的摆放方式,如果是横放,那么构图一般采取横构图,而竖放一般就采用竖构图,单个立方体在画面中的构图居中偏上即可。
2、充分确定好物体与画面的大小关系,目测量出它的长宽比例,注意:在平视的角度下在勾勒正面侧面的时候无需多考虑,直接勾勒垂直线条即可(有些目测会认为有一定的透视角度),在带一点俯视角度的时候,注意长方体上宽下窄的透视变化,如下图;3、通过透视变化的角度,勾勒出物体的内结构线,如下图:4、强调刻画外结构线,找出明暗交界线和投影的位置,着重刻画明暗交界线和暗部,铺上一遍暗调子后,将投影的位置也铺上一遍调子,同时,加深物体暗部和投影交接出的整体调子,注意,投影位置越往外走,暗色的调子应该越浅,呈渐变的效果。
在暗部的刻画中,注意接近于桌面的暗面应该有一些反光。
2、长方体的明暗画法1、按照结构画法部分起形,不需要画内结构线,找出投影位置和投影的形状。
2、用笔的侧锋画长线条将暗面与投影一起铺一遍调子,然后再分别加重投影与暗面。
注意投影的颜色要暗面的颜色重,暗面中左上角是最重的部分,它的对角线的位置是反光,也是暗面中最亮的部分。
3、用擦笔或者纸巾将上了调子的.部分轻轻的擦一遍,不要太过用力,避免将铅粉揉进纸里,造成画面反光,不能深入。
4、用长线条铺出画面中的背景和台面,同样不要一步到位,不要一次性画的太重,第一遍要用侧锋,确定大的黑白关系:背景暗,台面亮。
5、对画面进行全面深入。
最重要的部分是正对我们的这条棱,也是长方体的明暗交界线,它是画面中最实,明暗对比最强烈的部分,它的对角线的位置则是最虚,明暗对比最弱的部分。
对于画面中最重的部分,我们再上调子时一定要分几次画,而不是一遍画到最重,每画一遍都要整体比较一遍,部分的调子要跟上,以保持画面黑白灰关系的正确与准确。
[素描立体图形]立体素描
![[素描立体图形]立体素描](https://img.taocdn.com/s3/m/d7ec06acdc3383c4bb4cf7ec4afe04a1b071b0c0.png)
[素描立体图形]立体素描立体素描篇(1):素描教学计划素描教学计划1素描教案教学目标:通过素描几何形体、石膏像、静物的练习,对各种不同形状,不同颜色,不同质感,不同难度的物体进行描绘,目的在于提高造型能力,表现能力,在具备了基本形体塑造技巧的基础上,对素描的其他造型因素进行研究,如写生训练,从而逐步完善素描的造型技巧,提高艺术修养,为将来人物头像打下良好基础。
课程内容提要:(1)素描几何形体(2)素描静物(3)素描石膏像的结构表现(4)素描石膏像的全因素表现重点、难点分析:形体塑造,认识基本形体的结构特点和固有色、质感、光线、空间的结合。
重点:形体的塑造。
难点:固有色、形体塑造、质感的结合。
原则和方法:为了很好的执行教学大纲的要求,实现素描的教学目的,根据艺术教育的规律,拟定如下教学程序:素描的训练遵循由浅入深,从简到繁的原则展开。
教学过程中学生的实践与理论知识的讲授相结合。
了解学生的基础造型能力和表现能力,确定训练的内容和难异程度。
在提高学生绘画表现力的同时,还要提高学生分析问题的能力、训练概括的手法和归纳组织的能力,为了让学生明白时间长短与所表现内容的关系,最好是长期和短期作业相结合。
第一章:素描几何形体、素描石膏像教学目的:通过几何形体和石膏人物模型的写生训练,使学生对构成立体形象的最基本的因素有所了解,掌握人物的形体结构、比例关系。
并在写生训练中掌握基本形体的结构特点、透视关系、明暗变化规律和基本的造型方法。
为今后真人写生打下基础。
教学重点:认识基本形体的结构特点,以及对人的特征的认识表现。
教学难点:1、掌握基本形体的造型方法。
2、人物和重心问题、动势和比例关系。
教学场所:1、专业画室 2、教室授课方式:课堂讲授、写生实践教学用具:几何模型、石膏人物模型教学内容提要:1、几何形体结构、空间结构的分析和理解 2、结构的表现方法3、线的表现方法4、全因素的表现方法复习思考题:整体感在素描写生中的作用。
圆柱体、圆锥体、球体、正方体画法步骤共6页word资料

学习素描应遵循由浅入深、循序渐进的原则,石膏几何体概括了自然界各种不同的形体。
从研究石膏几何体和静物着手,是素描入门的开始。
研究几何体,便于理解物体的形体结构和在空间中的透视原理,便于理解物体的明暗调子和立体感。
素描这些最基本的规律,也贯串在其它一切复杂的形体中间,几乎包含了素描造型的各种关系。
通过对几何形体的理解和描绘,可以培养表现各种复杂形体的概括能力,为进一步学习素描打下基础。
我们今天先画一下石膏几何体的结构素描!首先我们来认识一下这些几何体吧!球体的描绘圆球体与立方体相比较两者有着强烈的反差,圆球体的结构特征与立方体刚直的形态对立。
完全是由弧形构成的,给人以柔美、圆润、含蓄而灵动的感觉。
自然界中的一切物象均可以概括成立方体和圆球体这两种基本形态,也可以说立方体和圆球体是自然界中两种最基本的形态,两者的对立关系也完全符合“世界上的一切事物都是处于矛盾着的统一体之中”的这一基本规律。
矛盾着的事物在一定的条件下又是可以相互转让,方中寓圆,圆中有方,这两种视觉形象为我们认识世界提供了符号化的客观依据。
下面我们来认识一下圆球体的形体结构。
如图1是概括了的圆的形体结构。
图1圆球体圆球体的结构关系,要比方体复杂得多了,为了便于了解我们还是要对圆球体的结构关系加以概括,便于理解其形态构造。
如图2所示,是圆球体基本构造。
图2 圆球体的形体结构圆球体的绘画步骤① 首先画一个正方形,画出对角线,找出一个交点为圆球体的圆心点,通过此圆心点作水平线和垂直线,找出圆球体外轮廓线与正方形相切的四个切点,(图3)。
图3-1 圆球体的绘画步骤一② 然后用“切”的方法渐次地把这个方形由方的形态变为圆的形态。
如图3-2所示,先用短直线逐渐的画出圆形的大体轮廓,再调整成圆形。
图3-2 圆球体的绘画步骤二③ 调整线条,用圆滑曲线将圆修整一下。
用橡皮反复调整,直到感觉圆形画圆了为止,(图3-3)。
图3-3 圆球体的绘画步骤三这样,圆球体的外轮廓就画出来了。
素描第三课单个几何体的画法

素描第三课单个几何体的画法在我们学会了透视关系和打形的诀窍之后,健康老师带同学们学习认识下几何体的画法。
几何体的学习是对物体立体感的先前认识,世间万物都可以用几何体来概括,所以学会画好几何体也是非常关键的!几何体的分类立方体多面体球体柱体锥体穿插体立方体【正方体长方体】健康老师的经验:正方体是验证透视是否学到位的基本几何体,画好正方体一定要记住素描第一课的透视原理,不记得或不扎实的同学可再搜之前的文章温故一下。
所有的几何体都建立在透视之上,所以第一课非常重要▲正方体多面体【四面体六面体八面体十二面体二十面体】健康老师的经验:多面体的形体可由内往外打形,当然也可先打好外围的大形,再确定内部形体。
像下面是十二面体可先画内部的五边形,再画外围。
▲十二面体另一种方法就好比下面的二十面体,先画出整体外轮廓,再瓜分内部结构线条,并不断调整。
▲二十面体球体【球体】健康老师的经验:球体就是画圆,圆的画法就是先画十字,再画正方形,最后四个角的切线,再八个角的切线,就能画出很正的圆。
然后再找明暗交界线,上黑白灰调子。
黑白灰调子我们会在下节课开始讲,同学们先把每个几何体的打形方法记住。
柱体【棱柱圆柱体】健康老师的经验:棱柱注意好透视并拉直线,切勿把线条拉弯。
圆柱要注意的是学会画圆和椭圆。
圆的画法即利用十字画法,并注意近大远小,近处弧度圆润饱满些,远处弧度瘦小些。
▲八棱柱(竖着)▲八棱柱(躺着)▲圆柱(站立)▲圆柱(躺着)锥体【棱锥圆锥】健康老师的经验:椎体是有一个交汇的顶点,画棱锥和圆锥一定要注意定好竖着的中线,很多同学都会画歪。
中线就是顶点到底面中心点的连线,并且是垂直于底面的,定好中线才能把椎体画正。
▲六棱锥▲圆锥穿插体【棱柱穿插椎体柱体穿插】健康老师的经验:穿插体一定要控好十字线的位置。
棱柱穿插体是两个柱体或四棱锥和柱体的十字穿插,注意好透视和拉直线,切勿把线条拉弯。
▲两个六棱柱的十字穿插体(站立)▲两个六棱柱的十字穿插体(平躺)▲两个长方体的十字穿插体▲四棱锥和长方体的十字穿插体(站立)▲四棱锥和长方体的十字穿插体(躺着)▲圆锥与圆柱的穿插体圆锥穿插体是圆锥和圆柱的十字穿插,要注意的是学会画圆和椭圆。
素描几何形体――长方体

素描几何形体――长方体教学目标:让学生明白素描存在的光影关系,黑白灰三个层次要拉开,投影的虚实关系要明确。
教学重难点:长方体的黑白灰关系,每个面的虚实处理,投影的近实远虚。
教学准备:素描纸、绘画铅笔、橡皮、刀子。
教学过程:1、构图,首先确定好构图,长方体的构图首先看长方体的摆放方式,如果是横放,那么构图一般采取横构图,而竖放一般就采用竖构图,单个立方体在画面中的构图给投影留出位置。
2、起稿,要大胆的多拉长直线,充分确定好物体与画面的大小关系,目测量出它的长宽比例,注意:在平视的角度下在勾勒正面侧面的时候无需多考虑,直接勾勒垂直线条即可(有些同学目测会认为有一定的透视角度),在带一点俯视角度的时候,注意长方体上宽下窄的透视变化3、上调子,要注意上色调的先后顺序,先画黑,再画灰,最后是白找出明暗交界线和投影的位置,着重刻画明暗交界线和暗部,铺上一遍暗调子后,将投影的位置也铺上一遍调子,同时,加深物体暗部和投影交接出的整体调子,注意,投影位置越往外走,暗色的调子应该越浅,呈渐变的效果。
在暗部的刻画中,注意接近于桌面的暗面应该有一些反光。
4、调整,把黑白灰关系拉开,层次鲜明最重要的部分是正对我们的这条棱,也是长方体的明暗交界线,它是画面中最实,明暗对比最强烈的部分,它的对角线的位置则是最虚,明暗对比最弱的部分。
对于画面中最重的部分,我们再上调子时一定要分几次画,而不是一遍画到最重,每画一遍都要整体比较一遍,其他部分的调子要跟上,以保持画面黑白灰关系的正确与准确。
5、完成。
学生展示作品,学生互评,老师点评。
6、课时小结:指出本节课出现的问题。
素描几何形体――圆柱体教学目标:针对椭圆在不同位置透视的变化,引导学生去理解圆柱体透视的特征。
认识圆柱体的变化及素描的明暗关系和表现效果。
教学重点:了解圆柱体的透视现象,使学生掌握圆柱体的透视画法。
教学难点:圆柱几何形体绘画各阶段的具体要求。
教学方法:讲授、观察、示范;教学原则:直观性原则、实践性原则、审美性原则等;教学准备:1、写生物圆柱、易拉罐。
素描画酸奶盒(方体静物)方法、技法、理论知识(超经典)

素描画酸奶盒(方体静物)的方法、技法、理论知识一、纠正立方体的错误透视观点这个立方体的透视是很多教材中的透视图,称之为“一点透视”。
只要有最基本的常识,就知道这样的立方体在现实生活中是根本不存在的,是错觉把我们蒙蔽了。
其实,这个立方体的透视关系是三点透视,图中忽略了左余点透视和地点透视。
(一般而言,立方体能看到三个面的就是三点透视)①如果能看到B面,那么A面绝不可能是正方形,只有在心点透视的情况下,A面才有可能是正方形。
② 立方体不在视中线上,那么线条1 2 3 不可能是水平的,其延长线必然会消失在视平线的左余点上。
③ 立方体不在视平线上,那么线条4 5 6 不可能是垂直的,其延长线必然会消失在视中线的地点上。
二、立方体的三种透视一点透视:即立方体的中心与心点重合时呈现的透视关系,也叫平行透视。
此时,我们只能看到立方体的一个面,这个面属于平面,没有透视,是一个规规矩矩的正方形,侧边的四条棱延长线相交于心点上。
两点透视:即立方体的中心点处于视平线或视中线上时呈现的透视关系,也叫成角透视。
此时我们只能看到立方体的两个面,两个面分别消失于视平线上的左余点和右余点上,或者消失于视中线上的天点和地点上。
三点透视:即立方体三个面都能被看到时所呈现出来的透视关系。
此时的视角是最能表现其三维空间的,在画任何静物时都要选择能最好表现物体的视角。
透视是相对于空间而言的,且与空间成正比例关系,即空间越深透视越强烈,反之越微弱,图中B面的空间比A面深,因此透视2 比透视3 更强烈。
透视1 属于地点透视,我们可以很清楚地看到近大远小的透视效果,即黄色的四条线越往下越向中间靠近,最终消失在地点上。
如果这个透视不表现出来,从上到下俯视的空间感就体现不出来。
很多同学都画成垂直线,甚至很多教材都忽略了竖线的透视。
三、正方体的明暗关系深度解析把一个物体塑造得有立体感是离不开光影关系的,只有在光线的照射下物体才会呈现出不同的黑白灰关系。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规范制约下,画出立方体底面的透视缩形;其次是穿透性地画出四
条垂直棱边的透视缩形比例和立方体顶面的透视缩形,这里,重要 的是准确表现透视缩形状态下,立方体对称、规范的结构特征;最 后以轻重有别的线条画出立方体的形体结构。 为了检验立方体透视、比例及形体结构的准确性,可以运用以下方 法:检查立方体的中心轴线是否垂直,立方体相对垂直体面对角线 交叉点连线是否在中心轴线上相交,立方体上下体面透视缩形椭圆 的长轴是滞呈水平状态。如果是,即说明立方体的结构造型是规范 的、准确的。
正方体又称六面体,所有几何体重最基础的形体前要多观察和理解正方体12条边缘之间在不同角度下的 不同透视关系变化
定出正方体上下左右的边缘线,确定在画面中的位置
绘画之前要多观察和理解正方体12条边缘之间在不同角度下的 不同透视关系变化
连接正方体顶面边缘线,并用其作为参考依据,分析出地面 看不见的边缘线
连接最后一条垂线,加深前面的明暗交界,并用画笔轻轻的带 出少许调子增加其空间感
连接每个面的对角线,顶面与地面对角线中心要保持垂 直。立方体相对垂直体面对角线交叉点连线是否在中心轴线上 相交,保留辅助线,以不同轻重、虚实的线条,强化造型的结 构表现
(1) 提倡严谨的造型。 (2) 运用整体的观察方法。 (3) 各部份比例关系要正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