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传统政治文化对当代政治文化的影响
中国传统文化对当代社会的影响

中国传统文化对当代社会的影响在当代社会日益发展的今天,中国传统文化对人类的影响越来越受到关注。
中国传统文化源远流长,包括道教、儒教、佛教、文学、艺术、哲学等方面。
中国传统文化中的智慧、价值和人文精神,对当代社会的经济、政治、文化、道德等多个方面都具有深刻而广泛的影响。
1. 传统文化对经济发展的影响中国传统文化对当代社会的经济发展具有重要的作用。
传统中医学、中药等传统医疗文化不仅对健康具有较好的调理作用,而且对经济发展也具有积极的意义。
随着人们对传统医疗文化的重视,中药、针灸等传统医疗技术得到了充分地重视和推广,成为经济发展的一个重要支柱。
此外,中国传统文化对食品、茶叶、文化遗产等领域的传承和保护也具有积极的意义。
文化遗产作为一个地区运动的重要组成部分,可以提升当地经济活力与文化软实力。
2. 文化对政治的影响传统文化对当代社会的政治发展也具有深刻而广泛的影响。
它通过传授传统的政治信仰、观念、思想、理论,培育出一批高素质的人才,这些人才将传统的政治文化注入到现代政治中,形成一个强大的政治人文环境。
同时,传统文化的家族观念、社会道德规范等传统文化观念保护了现代社会的政治生活,提高了社会的稳定性。
3. 文化对文化的影响传统文化对当代社会的文化生活也是极为深刻的。
中国传统文化中的文学、艺术、哲学等方面具有独特的美学意义,成为了现代文化生活中的重要组成部分。
例如,在当代社会,中国传统文化的传统京剧、昆曲、藏戏等传统艺术形式得到了广泛的推广和传承,成为文化交流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传统文化中的思想、哲学和人文精神也成为了当代社会很多文化现象的基础和思想引导。
4. 文化对道德的影响当代社会的道德水平日益降低,人们对道德的忽视和漠视越来越多。
传统文化对当代社会的道德建设起着关键的作用。
中国传统文化中的各种道德规范、操行准则等都是当代社会道德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
传统文化亦保留了许多“待人接物”、“孝”、“忠诚”、“友情”、“信誉”等价值观念、道德规范和公德心态,这种文化意识成为现代社会正常秩序运转的一部分。
中国传统政治文化及其对当代中国政治的影响

中国传统政治文化及其对当代中国政治的影响摘要:伴随着中国政治体制改革的逐步展开和深入,当代的中国的政治文化也在不懈努力着。
中国传统文化博大精深,研究并认清中国传统政治文化对于我们构建先进的当代中国政治文化,推进经济社会的发展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政治文化对政治行为支配政治行为。
我们应该坚持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客观地评价中国传统政治文化,构建当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民主政治文化。
关键词:传统政治文化道德伦常儒家政治文化政治文化是一种特殊的社会政治现象历史现象和文化现象。
政治文化是一种主观意识领域,政治文化必然与社会对政治活动的态度、信仰、情感和价值有关,具体讲,则包括社会政治意识、民族气质、民族政治心理、政治思想、政治概念、政治设想、政治道德等各个方面。
传统政治文化是在中国几千年的历史中沉淀下来的文化精髓。
一、中国传统政治文化的主要特征中国几千年封建专制制度在历史上延续不断的传承,离不开中国传统政治文化的牢固支撑。
中国传统政治文化有这批判的一面,但同样也有应该坚持与传承学习的一面。
中国传统政治文化的主要特征:(一)、重民的民本思想1、民本思想是中国传统政治文化的一大特点。
在先秦时期周武王伐纣时提出‘敬天保民’的口号。
管仲提出富以养民是治国为政者的首要任务。
到了春秋战国时期,各诸侯王提出‘无民孰战,无民孰农’的口号。
从孟子提出的民贵君轻到唐朝魏征的载舟覆舟及唐太宗有感于君主的地位依赖于国家的存亡,国家的盛衰系与民众的苦乐。
纵观中国历史上的这些思想都体现了:‘人心向背’是统治者政权存亡的基础。
统治阶级夺取政权后要想取得长久的政治稳定,一定要考虑到百姓的利益,让人民休养生息。
所谓得民心者得天下,历史上重民的君主,其统治的时间内都是政治稳定,社会繁荣的。
2、重民不是民主。
古代所倡导的重民与当代所说的民主是有所区别的,重民只是强调君主重视百姓的疾苦,只需要人民俯首帖耳。
而民主是人民当家做主参与国家事务的管理。
传统民本思想中的民只是统治者维护统治的工具,与现代民主思想相差甚远。
浅析中国古代政治文化及其当代价值

浅析中国古代政治文化及其当代价值政治文化在当今政治体系发展中具有重要的意义,而对中国这样一个历经千年,源远流长,从未出现过历史断层的国家来说更是如此。
中国古代的政治文化以其独特的形成过程与特点,影响着中国古代乃至当代政治体系的运作。
应清楚地认识到,古代传统的政治文化也有其两面性,对传统政治文化进行扬弃,使之与当代的世纪情况相契合,促使我国政治文化现代化,也是现代政治学研究的一个重要课题。
【关键词】政治文化;历史样态;价值一、政治文化的内涵(一)政治文化的概念政治文化这一概念一经提出,立即在国内外政治学界受到重视,但是,国内学者与国外学者对于这一概念的定义存在明显的差别。
1.国内学者的定义(1)政治文化应包含三个层次。
政治文化在国内的一些学者看来政治文化应该包括政治思想、政治心理和政治制度三个层次的主要内容。
在20世纪80年代,朱日耀认为传统政治文化有三个层次:第一,支配和规范人的政治行为的政治思想,这是政治文化的主要内容,也是精华部分;第二,在社会政治运行过程中起着潜在作用的社会政治心理;第三,传统的政治制度和政治行为方式。
①(2)政治文化包含政治思想和政治心理。
与第一类观点不同,一些学者主张只有政治思想与政治心理两个层次的内容包含在政治文化之中。
这些学者认为政治文化的概念特指观念的政治文化,与政治文化有密切的联系,但又不是政治和文化的简单组合。
(二)中国古代政治文化的内涵在封建社会中长久以来形成的以儒家思想为核心的政治文化作为中国古代传统政治文化的主体,包括从一个中心点(君主)出发的单项辐射型的政治意识形态;天、君、国、家合而为一体的政治认识;以忠、孝为核心的伦理之上的政治评价模式;丧失主体性的政治依附情感;小康、大同的千年政治思想;名教精神的政治思维内核,等等。
②对于传统的中国政治文化,政治思想是透视其内涵的窗口,传统的政治心理、政治体制都可以从政治思想中体现出来,要想全面的透析中国政治文化,就离不开古代的政治思想。
论中国传统政治制度对当今中国政治发展的影响

的。比如 , 大家都知道中华 民族是 一个 礼仪之邦 。这 包括我们说 的尊尊 思想 , 这是 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 。尊敬长辈、 孝顺父母是被历代歌颂赞扬
的, 也需 要 我 们 继 续 去 发 展 。
三、 民、 重 养民、 教民的观念对 中国的影响 儒家以宣传仁爱 、 礼仪著称。然而 , 只要论述到政 治, 他们几乎都能 把能否得 民视为兴败关键与根本。我国传统 的重 民思想 , 一切为民, 有民 心所 向才会统 治天下 。朝 代更 替 , 变 的是爱 民。“ 为邦本 , 固邦 不 民 本 宁 ” 天下 之 乱 , 在 一 姓 之 兴 亡 , 在 万 民之 忧 乐 。 这 一 些 列 的 名 言 。“ 不 而 ”
都说 明了人 民在政治中的作用 。这种传 统的政治思想 一直延续 到今天。 虽然 当今发展的是 中国特 色 的社 会主义 , 人 民依 旧在最重 要的位 置。 但
毛主席也曾说过“ 为人 民服务” 。现在的 中国就是从 推翻 了封建统治 的 清王朝开始过渡到新 民主主义革命 , 又经历了抗 E战争 、 t 解放战争。这些 战争 之 所 以 能 胜 利就 是 民心 所 向。 最 典 型 的就 是 抗 日战 争 的 胜 利 。 当 时 我们面对的敌人是 日本先进 的武器和残忍 的侵略 , 我们 的军 队是小米加 步枪 , 但我们最终取得了胜利 。我们的军队是人 民的军队 , 代表的是人民 的利 益 。经过 了长 期 的努 力 后 , 我们 取 得 了辉 煌 的胜 利 。 总之 , 统 的重 传 民思想一直跟随着中国的发展而不断的发展 。当代我国实行的人 民代表 大会 制 度 也 是 一 切 为 人 民 , 人 民 出发 。 作 为 领 导 阶 级 不 能 一 意 孤 行 的 从 处理 国家事务 , 那样 只会被人 民抛弃 , 国家必将走 向衰落。传统的重民思 想潜移默化的在加强 , 也在不断的随着 中国发展而发展 , 为当代中国政治 的发展起到了 良好的引导作用 。 中国传统 的政治制度有很多方面, 每一个方面都对现代中国政治的发 展有一定的影响 , 积极的或 是消极 的。我 只从传统 的伦 理政治 、 尊君尊尊 思想 、 等级制度 、 道德观念 以及重 民轻君等观念简单 的谈 了下 传统政治对 现代政治的影响。从这些简单的几点可以认定 的是 , 中国传统政治在 当今 高速发展 的中国政治中, 并没有随着 时间的推进 而被遗忘。与之相反, 我 们做到了“ 取其精华 , 取其糟粕 ,把传统 和当 ” 今更好的结合在一起 。
政治文化对当代中国政治发展的影响

政 治 文化是 一个 民族 在 一定 生产方 式 的基础 上 , 一定 的政 治 、 济和 文 化环境 中形成 的关于 国 于 经 家政 治生 活的政 治 思想 、 治心 理和政 治 价值取 向的 总和 。 政 它主要 包括 人们 对 政治 的认 识 、 感 、 价 情 评 和理 想 , 社会 意识 形 态的重 要 组成 部分 。政 治文化 一经形 成 , 以其特 殊的 结构 形态 作 用于社会 政 是 便
多重 影响 。
一பைடு நூலகம்
、
社会主义政治文化对当代中国政治发展的影响
中 国社会 主 义政 治 文化 是我 国社 会 主义实 践的 历史产物 。它是 以马 列主 义 、 毛泽东 思 想 、 邓小 平
理 论 和“ 个代 表 ” 三 重要 思 想 为指导 , 以社会 主 义政治 价值 观 为核 心 , 以社 会 主 义 民主 、 参政 意识 和 法 制 观念 为基本 内容的新 型政 治 文化 。 为我 国的主流 政治 文化 , 作 它为 当代 中 国政 治的发 展确 定 了基 本 的政治 价值 观和 发展方 向 , 已成为 我 国综 合 国力 中文化 力的最 核心要 素 。近些 年 来 , 随 着 中国社 会 伴
代 以后 , 对 国际局 势的风 云 变幻 以及我 国改 革开 放 和现代 化建 设进 入攻 坚 阶段 和关 键 时期 , 坚持 面 党 与 时俱 进 , 用发 展的 马克 思主 义指导 新 的社会 实 践 , 断推 动理论 和 实践 创新 。在 这 一进 程 中 , 中国 不 “ 共 产 党对 于社 会 主义 的创 造性 诠 释取 得 了突破 性 的 进展 : 市场 经 济 、 依法 治 国 、 治 文 明被 纳入 创 新 政 性 的社会 主 义 的本质 含义 当中 。 [针对 我 国进入 社 会发 展 的 转 型期 , 落 实如 何 实现 人 民当家 作 主 ”2 ] 为 的政 治原 则 , 用好 人民赋 予的 权 力 , 出了“ 党 为公 , 提 立 执政 为 民” 政治 思 想 , 确立 了 以“ 个代表 ” 的 并 三 重要 思 想的基 本点构 成 的衡 量 中国政 治文 明的客 观标 准 ; 在借鉴 人 类历 史政 治文 明成 果 的基础 上 , 高 度 重视 民主政 治和 依法 治 国的价值 取 向和政 治诉 求 , 逐步 “ 扬弃 在革 命 战争 年代 和建 国初 期行 之有 效 的‘ 政策 治 国’ 范式 , 向 ‘ 治 国’ 转 法 范式 ”3, L 确立 了依 法治 国的方 略 。在 国 家政 治生 活 中 , 方 面在 全 ] 一
探究中国历史文化对当代中国的影响

探究中国历史文化对当代中国的影响中国历史文化源远流长,几千年的历史沉淀造就了丰富的文化遗产,这些遗产深刻影响着当代中国的各个领域。
本文将从政治、经济、人文等多个方面探究中国历史文化对当代中国的影响。
一、政治方面中国历史文化中的君臣文化和礼制文化是中国传统政治文化的重要体现。
在当代中国,政治文化已经有了新的发展,但传统文化中的君臣关系和礼制思想仍然产生着影响。
中国传统政治文化认为,君主应该尊重群众的感受和需要,做出公正合理的决策。
这种“天下为公”的思想也在当代政治文化中体现。
例如在中国的基层政府中,官员需要密切关注民生问题,关注百姓的利益,这种政治文化是中国历史文化中“君为臣纲”的思想的延续和演化。
另外,中国的传统政治文化注重“道德立国”,将道德标准放在国家治理的核心位置,这在今天的中国依然有着广泛的影响。
例如在当代中国,政府积极倡导“诚信”和“勤奋”,这种道德主义思想体现了中国传统文化中“仁爱”、“天下为公”、“尊师重道”等价值观。
二、经济方面中国传统的农耕文化和经商文化在当代中国的经济中仍然有着广泛的影响。
中国传统经济文化中的农耕文化重视耕作技艺,崇尚勤俭持家、尊重自然的生活方式;经商文化注重诚实守信、商业道德,包容互惠等理念。
这种传统经济文化对于当代中国的经济文化产生深远的影响。
在中国,一些传统的手工技艺如针织、编织等仍然得到广泛传承和发展,这种农耕和手工技艺文化是中国传统经济文化中不可缺少的组成部分。
同时,中国的市场经济中也注重商业道德的培养和市场信誉的构建,这种经商文化是中国传统经济文化中的重要传承。
三、人文方面中国历史文化中的文化自信、儒家文化、道教文化等仍然对当代中国的人文事业产生着深刻的影响。
中国传统文化中的儒学思想是中国人文历史上的重要组成部分,儒家文化中崇尚家庭伦理、尊重知识文化、推崇道德教化等观念在当代中国的教育、文化建设中得到广泛的应用。
中国的传统道教文化注重对自然的敬畏和中道之谓道的思想,这种文化特征在当代中国的生态环保和哲学思想中仍然占有不可替代的位置。
论传统文化在当代思想政治教育中的作用

当代价值 , 必须在建立 民族 自尊心的基础上 , 通过 对传统文化
进行借鉴与改造 、 批判与继承 、 摒弃与创新 的方式 , 用科学 的方 法“ 去粗取精 、 旧赋新 、 去 去伪存真 ” 。
二 、 统文 化在 当代思想 政治 教育 中的具体 体现 传
第一 , 仁” 将“ 作为人文价值观的核心。传 统文化 中包含着 强烈的人文精神 , 传统文化中所体现的人 文精 神在许多古籍 中
【 职业教育 】 cu ainE u ain O c p t d ct o o
21 02年 第 6鞘 ( 总第 3 8期 )上 9
论传统文化在当代思想政治教育中的作用
万 红
( 河南大学 , 学生处 , 河南 开封 45 0 ) 7 0 1 摘 要: 中国的传统文化是在 中华民族 千年 的生息繁衍 中形成的 , 呈现 出稳定的共 同心理状态、 精神意志 、 价值取 向
中国 的传 统 文化 是在 中华 民族 千 年的 生息 繁衍 中形成 的, 具有理论 化及非理 论化体 系 , 是影 响整个 社会 , 现 出稳 呈 定 的共 同心理状态 、 精神 意志 、 值取 向及思维 方式等精神成 价
果的总和 。而儒家文化 的发 展及演变更是 贯穿 中国传统 文化 的主线 。就 内容 上而言 , 儒家倡导 的仁政 王道 , 道家 因循 的清 静无为 、 以退为守 , 法家主张 的循 名责实 、 信赏必罚 , 三者共 这
同组 成 了 中国传统 文 化 中最重 要也 是最 基本 的三位 一体 要
素, 并深深浸透在 民族 的性格 和心理之中 。 其基 本价值体系是
都有记载。《 尚书》 中有言 :民之所欲 , “ 天必从之。” 左传》 《 中也
有记载 :夫 民, “ 神之 主也 。” 也就是说 即使是上天 , 也必须顺从 人 民的意愿 , 只有民心 、 民意 , 才是神灵希望君主始终重视的事 物 , 办好 人的事 , 先 然后再去致力 于神 的事 , 足以见得古时已将
中国传统政治文化对当今的影响2

中庸思想对构建社会主义 和谐社会的影响 • 积极影响
• 首先,体现在对公民个体自身的影响方面 • 其次,在经济领域,中庸思想中“执中知 权” 的思想对处理贫富差距过大这方面的 问题有重要的启示意义。 • 再次,在治国方略上,中庸思想提倡“德 刑并用”
• 最后,在文化领域,中庸思想也有其自身 的积极影响。
行政级别等级森严
• 从某种程度上看,国内高校俨然就是一个 等级分明的官场。在一些人看来,高校地 位的高低,主要以行政级别来划分,有“ 副部级大学” 、 “正厅级大学” 、“处级 大学” 。与此相关,高校里也随处可见处 、委、办、科等部门,其主管人员也都有 相应的行政级别,从塔基到塔尖循序渐进 、森然有序,活脱脱一个衙门化的金字塔
中国传统政治文化对 当代,由美国著名政治学家G .A.阿 尔蒙德首次提出的,但其定义在学术界尚无统一 定论。 • 阿尔蒙德将政治文化解释为政治系统成员的行为 取向或心理因素,即政治制度的内化。 • 著名政治学家派伊认为政治文化就是某一特定模 式的政治行为取向,是政治体系里一种有秩序的 、主观性的领域,它构成政体的内容、机构的规 范以及个人行为之间的社会联系
中庸之道有助于教育工 作者的自我完善 • 第一、在经济转轨时期教育工作者 要自觉抵制各种诱惑。 • 第二、中庸之道为教育工作者提供 了道德修养的准则和方法。
委婉词语与中庸思想
• 贵和尚中是中国文化的一个基本精神, 。 中国人在人际交往中很注重保持和谐的人 际关系,就是受中庸思想的影响,不喜欢直 截了当是中国人不同于西方人的一个特点 • 谦虚谨慎、含蓄优雅、敬重他人被认为是 良好个人修养的表现。
“官本位”意识影响人的职业价值观 • “官本位” 意识指导下的职业价值观 主要体现为对金钱和名利的追求, 这种 对功名孜孜以求的态度有着广泛的社 会基础, 得到大众文化和社会舆论的广 泛支持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论传统政治文化对当代政治文化的影响王梦华(河北师范大学法政与公共管理学院河北石家庄050011)摘要:中国传统政治文化源远流长,无论是对人性的栽培,还是对当代政治文化
宣传都起着重要的导向作用。
随着经济、政治体制改革的深入,当代政治文化也由传统向现代转型。
本文通过研究中国传统文化的特点及其对当代政治文化的影响,以期对构建社会主义文明和谐的政治文化贡献力量。
关键词:传统政治政治文化特点双面影响
以一定的生产方式和政治、经济、文化环境为基础而形成的,关乎一个国家政治思想、心里与价值观的总和的就是一个国家的政治文化[1]。
一旦政治文化产生出来,就会与一个社会的政治生活产生不可分割的关联。
中国也有自己的传统政治文化,其对中国当代政治文化的影响具有双面性的特点,深入探析传统政治文化所具备的特点,并搞清楚其为当代政治文化所带来的影响,将会为促进我国现代政治文化发展产生很重要的意义。
中国传统政治文化的特点
中国封建专制制度存在几千年,在历史长河中不断传承,这离不开中国传统政治文化的支撑。
当今社会的发展速度飞快,改革的力度在不断加强,但是传统政治文化依然对现代政治文化产生着极其深刻的影响。
传统政治文化主要有以下内容:
1.权威主义和等级制[2]
因受儒家政治文化,以及社会经济的双重影响,权威主义和严苛的等级思想已经在人们的思想中深深的扎根。
数千年以来,中国的传统生产方式是,以家庭为生产单位,并将农业与手工业紧密结合,这样的生产方式为以家长制为主要管理方式的封建主义打下了根基,另外,“君权神授”的迷信思想更是为皇权的合法性做出了合理的解释[2],而儒家的学说则为皇权的合法性起到了极大的推动作用。
儒家以血缘关系为基本出发点,推出了严苛的,等级分明的等级制度,这一
制度被统治者很好的运用到国家的管理之中,推动了严厉的政治伦理准则的形成,让整个政治环境充满了宗法化的意味[3],令整个中华大地都被严森的等级制度覆盖。
2.人性和道德
中国传统社会的政治理想包括“圣君”、“贤相”、“清官”、“顺民”,充分体现了儒家政治文化和道德特点。
儒家提倡“仁”,提出“仁政”的政治理念。
对于“仁”的理解更多是以“人性”为出发点,“仁者爱人”[4],“人皆有不忍人之心”[4],“性本善”,“人皆可以为尧舜”[4],我们可以看出儒家强调人的主观能动性。
人的精神都有一种向善的冲动,正是这种向善精神形成了中国传统政治和社会思想中的人性和道德。
把人性关怀和道德准则融入到政治生活中,是中国传统政治文化非常显著的特性,这种特征,让中国的传统政治文化具备了人格主义和道德主义的氛围。
在政治伦理关系中,把家庭的关系和政治关系衔接在一起,是政治道德主义主的重要表现,这种关系是从家庭关系中的善衍生出来的,儒家又利用人内心的“善”作为伦理政治的依靠,使用道德的力量来维系政治秩序。
3.均平思想[3]
均平思想在中国传统中有着具大影响。
“打土豪”是中国历代封建王朝中都会发生的一个有意思的现象。
在王朝建立的开始阶段都会进行“打土豪”的斗争,以期达到“分田地”的目的,然后通过打土豪分得田地的农民就会将情绪稳定下俩,服从新王朝的统治。
但是,在经历一段时间之后,社会经济经过较为稳定的发展后,新的霸占土地的行为又会再次上演,农民又将面对新的灾难。
农民和手工业者的生存空间会随着土地的兼并而被不断的挤压,最终走向破产,难以继续生存的百姓就开始造反,于是新一轮的社会动荡又开始了。
农民再次在政治和历史中掀起巨大的波澜,为了求得生存而与暴虐的统治者宣战。
从现象可以看出,均平思想是在小农经济这块茁壮的土壤上成长,当均平思想被严重侵犯的时候,农民就会发起战争,以求和统治者达到均平的
目的。
然而,只有政治集权才能实现经济上的均平要求,所以,中国人陷入无法得到均平,又极度渴望均平的矛盾中,这种矛盾的状态影响深远。
中国传统政治文化积极影响当代政治文化
传统政治文化的影响深远,对现代政治文化建设产生了极大的推进作用。
传统政治文化中的主要思想有以下几种:
1.中庸思想
中庸思想由孔子提倡,作为儒家的一种政治主张,它强调的是做人做事要有一种“折中”的态度。
对于当代政治文化来说,中庸思想也发挥着十分重要的作用。
我国始终坚持的是独立自主,自力更生的方针政策,这样的政策蕴含了很浓厚的中庸思想,还有,改革开放和一国两制等、都是我国运用中庸思想的表现。
保持平衡,不走极端,追求中庸之道的思维方式使我们成了一种稳健的民族性格,对实现中国梦起着重要作用。
2.务实思想
中国传统政治文化的另一重要思想就是务实思想。
这种务实思想衍生出了实事求是的工作态度和治国理念。
传统政治文化中,“实事”即为国家大事,是关乎国计民生的。
在现代政治文化的建设过程中,毛泽东同志将实事求是的精神和唯物主义的思想贯穿在一起,这样就让实事求是的思想到达了一个全新的高度,对传统政治文化向现代化发展非常有利。
当代政治文化受传统政治文化的消极影响
中国传统政治文化是把双刃剑,具有两面性的特点,它不带蕴含着很多精华的,值得学习和借鉴的思想,还存在着很多必须摒弃的弊端,这些弊端,严重阻碍着我国当代政治文化的发展。
1.消极的权本位思想
在当今社会中,人们的意识中仍然有很深刻的“权本位”思想,仍然有很多人,狂热的追名
逐利,对权力表现出了绝对的服从和向往,尤其在意的就是自己的社会地位,还有他人对自己的评价,而且,人们所追求的这种好评价不是以对社会的贡献为依据的,而是依靠权力的大小和金钱的多少。
在这样的思想下,社会风气极差,人们都秉持着“学而优则仕”的思想,都希望“入仕”,以便获得权力来提高自己的地位,这样的思想极易造成官员的腐败。
所以说,“权本位”的思想对我国的现代政治文化有极大的阻碍,不利于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建设。
2.消极的宗法制观念
中国古代经历过宗法制社会时期,在这个时期中,人们注重的是伦理道德,而轻视法制建设;注重维护家庭利益,而轻视社会利益。
这样的重视血缘关系的社会制度是不值得学习的,但是它对中国现代的政治文化产生了难以抹去的深刻影响。
在这样的宗法制观念影响下,社会上产生了很多不良的社会风气,甚至是贪污腐败的恶劣行为,严重阻碍了我国的法制化建设。
如何正确对待传统政治文化
1.坚持马克思主义的指导
沿袭数千年之久的中国传统政治文已经深深的融入了国人的骨髓,融在国人的思想、心理、情感、态度中,并且产生了巨大的影响力。
所以,对待传统政治文化,我们应该学习其中的精华,并将其与我国的国情结合起来,打造出与现代社会想匹配的的政治文化;我们也应该摒弃传统政治文化中的糟粕,并且紧跟时代的步伐,坚持马克思主义的指导,不断学习先进的、科学的政治思想,冲破禁锢思想的传统政治思想的牢笼。
2.科学的将传统政治文化转变为现代政治文化
加快社会现代化的进程,是中国政治所要达到的目标,而做好政治文化的建设工作,对发展现代化政治文化有极大的帮助。
传统政治文化虽然有许多精华可以继承,但是传统政治文化中有许多思想与现代政治文化发展不适应。
因此,我们要寻找结合点来实现并完成传统政治文化向现
代政治文化的转变,才能使传统政治文化为现代政治建设服务,推动中国先进政治文化的发展。
结语
虽然传统政治文化具有双面性的特点,而且有些传统政治文化已经不符合飞速发展社会的需求,但是,传统政治文化是中华民族流传下来的珍贵财富,其中包含的很多优秀的精华需要我们去学习、汲取,并进行合理的运用。
要持有一个正确的态度,摒弃传统政治文化中的糟粕,吸去其中优秀的文化成果,在这样的理念带领下,虚心学习,才能够打造出具有中国特色的现代政治文化,才能让中国现代政治文化发扬光大。
参考文献:
[1]王邦佐.新政治学概要[M].上海:复旦大学出版社,1998:332.
[2]曹德本.中国政治思想史[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4:29-106.
[3]戴长征.论中国传统政治文化的主要特征[J].新视野.2002(2):69-71.
[4]张艳国.中国传统政治文化的基本内容与文化特征[J].湖北大学学报,1998(6):77-80.
[5]万丽华,蓝旭译注.孟子[M].北京:中华书局,2006:50-28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