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然保护区景观生态开发研究

合集下载

九宫山自然保护区生态旅游开发初步研究

九宫山自然保护区生态旅游开发初步研究


九 宫 山自 然保 护 区地 理 位 置 为架 经 1 4 2 3 14 3 1 3 5 1 9


北纬 2 。 1 2 ’9 7 0 .地 处黄 山 .庐 山 、蛾 眉 9 7 2 。2 8 9
意并及时调整的问题。 生 态 资 源 保 护 力 度 不 够 .环 境 破 坏 严 重 九 宫 山 自 然 保 护 区
二 .生态旅游开发现 状与存在问题
1 生 态旅 游 资 源 开 发 现 状
九宫山自然保护区自 1 8 1年筹建 以来 开发经营旅游业已经 9 2 0余年 经过 当地主管部门以及保护区管理处的努力 区内的部 分旅游资源 得到 了不 同程度 的保护和市场经营 目前 保护区已 开发的景点可 以归纳成 :一怪 ( 怪松坡 ) ,二瀑 ( 木瀑云瀑 ) 三 涧 I 陶姚 洞 赤 蛇洞 青猿 洞 J 四峰 { 峰 五 老 峰 .拔 云 峰 . 三 慧鹅峰) ,五岭 ( 凤凰 岭.宝陀岭 骆驼岭 清风 岭 白石岭 ) . 六峪七岩和八景 《 泉崖飞雪 云湖夕照 青松迎客 .云关古寺 . 虎伏天门,陶姚仙洞 真君 石殿 云海波涛 ) 。 依 托 区 内 丰 富 的 自然 景 观 九 宫 山 自 然 保 护 区每 年 可 吸 引 4 0 万人攻的国内游客和 2 0人次 的国际游客 旅游收入折算为旅游 0 价 值约 1 6亿 /年 。 近 年 来 .保 护 区 管 理 部 门和 旅 游 开 发 部 门积 极 创 新 拓 宽思
有广蔺的开发前景 .经过开发 .将形成以生恚旅游 避 署度假 为 路.紧抓武 汉周边大城市 圈建设的机遇 使保护 区的旅游资源实 主的格局 .产生 良好的经济效益和社 会效益 在自然保护 区内如 现 充分台理地开 发和利用.也 带动 了周边社 区经济领域各方面 的 何开展生态旅游 处理好旅游与环境保 护的关系 成 为人们面临 长 足 进 步 的重 大 课 题 本 文 拟 以 九 宫 山 国 家级 自 然保 护 逸 为 研 究 区 域 对 2 生 态 旅 游 开 发 中存 在 的 问题 自然保护区生态旅游资源及其开发作初步研 究。 虽然九富山 自然保护区旅游产业一直在 建设规 划的范围以内 发展,但就 目前开发和 管理方面来看 保护区仍 存在一些应 当注 生态旅游资源特点

自然遗产地旅游设施景观生态化建设实证研究—以喀纳斯自然保护区为例

自然遗产地旅游设施景观生态化建设实证研究—以喀纳斯自然保护区为例

自然遗产地旅游设施景观生态化建设实证研究—以喀纳斯自然保护区为例一、前言旅游设施不仅承担着满足旅游需求的服务功能,其本身也是景区景观的重要组成部分。

旅游设施视觉环境质量对游客的审美和感受有重要的影响。

杂乱无章的旅游设施景观影响游客审美体验的同时,一定程度上还会使人产生厌烦的情绪。

而与自然景观和生态环境相协调的旅游设施,在发挥旅游服务功能的同时,还能彰显甚至增强景区的地域特色,发挥补景添景的作用,乃至成为景区的目标吸引物。

当前,因大量不和谐旅游设施建设而造成的景观破坏及视觉污染问题,已成为自然遗产地旅游开发中较为突出的问题。

有些自然遗产地已经出现了景区城市化现象,一些建筑毁景障景,导致自然和人文景观极不协调,破坏了景观的整体性,威胁到遗产资源的价值以及旅游业的可持续发展。

目前,关于旅游设施生态化建设的研究主要涉及:旅游设施设计的原则与要点、旅游设施规划设计方法、旅游设施生态的规模与舒适度、旅游设施生态设计与地域环境和谐融洽的关系等方面。

同时,一些学者针对某种特定类型的旅游设施,如住宿设施、购物设施、解说设施、食宿设施等的生态化设计与建设进行了专项研究。

尽管当前关于旅游设施的生态化建设的理论研究有了一定的积累,但针对典型地区的实证研究尚显不足,一定程度上制约了理论体系的进一步完善。

本文以喀纳斯自然保护区为例,针对旅游设施建设引起的景观视觉污染问题,探讨旅游设施景观生态化建设的途径,以期为喀纳斯自然保护区及其它自然遗产地的旅游业可持续发展提供借鉴和指导。

二、旅游设施景观生态化建设的内涵旅游设施主要指景区内为满足游客的旅游活动而建造的人工设施。

旅游设施大致可分为三大类,即旅游基础设施、服务设施和游憩设施等。

旅游设施的具体类别非常丰富,从影响景观视觉的角度看,笔者将重点研究旅游区内存在于特定地域空间,具有特定形态而又能为游客共同感知的旅游设施类型,并对其进行相应分类(表1)。

表1旅游设施类型旅游设施类型基本类型具体设施旅游基础设施交通设施道路、停车场、交通工具管线设施供排水、电力电线环卫设施公共厕所、垃圾收集站、垃圾桶其它设施通讯塔、医院旅游服务设施建筑设施住宿、餐饮、商业、医疗、其它标牌系统解说牌、指示牌、宣传牌游憩设施休憩设施观景平台、休憩桌椅、景观小品游乐与体育设施场地及设备景观泛指自然和人工的地表景色,是客观存在于一定时间空间的事物、景物、景象的综合,即自然要素,人文要素、环境要素的综合体。

景观生态学 景观的分类

景观生态学 景观的分类

景观生态学景观的分类
景观生态学是研究自然景观和人工景观的相互作用和影响的学科。

它关注如何优化和管理景观,以提高生态系统的功能和健康。

景观可以根据其特征和属性进行分类。

以下是几种常见的景观分类方式:
1. 自然景观vs 人工景观:自然景观指由自然因素塑造的景观,如山脉、河流和湖泊等;人工景观是人类活动创造的景观,如城市、农田和公园等。

2. 开放景观vs 封闭景观:开放景观指没有明显边界或障碍物,可以自由流动和穿越的景观,如草原和海洋等;封闭景观有明显的边界和限制,如森林和山脉等。

3. 原生景观 vs 异质景观:原生景观指基本植被类型相对一致
的景观,如原始森林和草原等;异质景观由不同类型的植被或地貌组成,如混合林和农田等。

4. 城市景观 vs 农村景观:城市景观指由城市化过程产生的景观,包括建筑物、交通网络和人造绿地等;农村景观指由农田、自然资源和农业设施组成的景观。

5. 自然保护区景观 vs 开发景观:自然保护区景观指为保护生
物多样性和自然生态系统而设立的区域,如国家公园和自然保护区等;开发景观指受到人类活动干扰和开发的景观,如工业
区和城市中心等。

这些景观分类方式可以根据研究需求和目的进行组合和细分,从而更好地了解和管理不同类型的景观。

扎龙自然保护区生态旅游景观环境通用设计改造研究

扎龙自然保护区生态旅游景观环境通用设计改造研究

扎龙自然保护区生态旅游景观环境通用设计改造研究王威 郭丽萍(齐齐哈尔大学美术与艺术设计学院 黑龙江齐齐哈尔 161006)摘要:扎龙自然保护区是我国AAAA级生态旅游景区,是丹顶鹤等珍禽活动的栖息地,每年都吸引大量游客到此观赏和旅游。

但是由于残疾人、老年人和体弱的伤病人的客观存在和数量上的持续增长,使现有扎龙自然保护区生态旅游景观环境难以满足所有人的需要。

在当今环境下,扎龙自然保护区生态旅游景观存在功能缺失的现象,具体表现为轮椅使用者的功能缺失、拄拐杖者的功能缺失和视觉残疾者的功能缺失。

功能缺失远远不适应生态旅游景观环境新的需求,因此,以保护湿地鹤类等生态系统稳定和发展为中心,对扎龙自然保护区生态旅游环境进行通用设计改造,是有效改变扎龙自然保护区生态旅游景观环境的行之有效的方法。

通过对景观区域内的轮椅行进过道、存在高差的台阶、提示与行进型盲道、公共环境座椅与视觉识别符号和通用型卫生间等进行设计改造,使扎龙自然保护区生态旅游景观环境真正而切实地达到通用设计原则,从而打造一个碧水蓝天、人鹤共享、环境优美、全民通用的生态景观文旅结合的乐园。

关键词:扎龙自然保护区 生态旅游 景观环境 通用设计改造中图分类号:TU986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3791(2023)14-0240-05Research on General Design Transformation of the Ecotourism Landscape Environment in Zhalong Nature ReserveWANG Wei GUO Liping(College of Art and Design, Qiqihar University, Qiqihar, Heilongjiang Province, 161006 China) Abstract:Zhalong Nature Reserve is a AAAA-level ecotourism scenic spot in China and is a habitat for rare birds such as red-crowned cranes, and it attracts a large number of tourists to watch and travel here every year. However, due to the objective existence and the continuous increase of the number of the disabled, the elderly and infirm in‐jured patients, it is difficult for the existing ecotourism landscape environment in Zhalong Nature Reserve to meet the needs of all the people. In today's environment, there is a lack of function in the ecological tourism landscape in Zhalong Nature Reserve, which is specifically manifested as the functional loss of wheelchair users, functional loss of crutch users and functional loss of vision impaired people. The lack of function can not meet the new demand of the基金项目:2019年度黑龙江省省属高等学校基本科研业务费科研项目“扎龙自然保护区旅游景观生态性保护策略研究”(项目编号:135409335)。

自然保护区生态旅游开发与规划研究

自然保护区生态旅游开发与规划研究

自然保护区生态旅游开发与规划研究作者:李美霖来源:《旅游纵览·行业版》2016年第12期近年来,各地景点管理部门在自然保护区推行的生态旅游活动越来越受欢迎。

我国地域辽阔,气候类型多样加上拥有多个大型的森林保护区,这些为旅游业的发展提供了契机。

当然,事物的发展都有其不完善的一面,在自然保护区推行的生态旅游也不例外。

这一举措在推动经济发展的同时,也带来了一些问题。

本文将对我国自然保护区生态旅游开发与规划进行论述,并提出合理的建议,希望对旅游行业日后的可持续发展有所帮助。

引言当今社会,旅游业作为一项充满活力的新兴产业,其发展势头迅猛。

经过长时间的努力,我国也已经成为世界上第五大客源目的地。

所谓在自然保护区实行生态旅游就是指在具有特殊意义的陆地、森林或者海域等自然景观发展旅游业。

但是由于相关部门被强大的经济利益所吸引,导致自然保护区的旅游产业的超负荷运转,这在很大程度上不利于保护我们赖以生存的环境。

为了能够实现自然保护区旅游业和生态环境两者的双赢,发展生态旅游业成为必经之路,以下将对在自然保护区的生态旅游开发的现状和日后的规划进行详细的探讨。

一、自然保护区生态旅游开发现状我国的旅游产业发展速度迅速,在自然保护区生态旅游方面也取得了许多成就。

目前,我国存在吉林长白山、四川九寨沟、湖北神农架、青海青海湖等多处具有自身特色的生态旅游景区,并且均得到了可观的经济效益。

但是,这些旅游景点由于缺乏科学的管理机制和游客环保意识薄弱等原因使生态旅游出现了一些问题。

(一)环境问题日益突出有些保护区为了吸引大量游客增加经济收入,大兴土木来建造宾馆和酒店,在景点修建索道、移植、仿制等项目,使得原来的自然景观被充满商业化气息的建筑所取代,美学价值大幅度下降,破坏了景点自身可持续发展的潜力。

此外,环境问题也包括游客严重超载,大量捕杀野生动物和对当地民族文化的冲击,以及游人在游览的过程中乱丢垃圾不爱护公共环境等等。

(二)经费不足目前绝大多数的自然保护区都存在缺乏投入相应经费的情况,我国对于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实行的办法是先编制分期可行性的调研报告,然后再经过省级和国家相关部门批准后才拨款和实施。

临沧澜沧江自然保护区生态旅游开发与管理研究

临沧澜沧江自然保护区生态旅游开发与管理研究
关键词:澜沧江自然保护区;生态旅游;意义;资源优势;规划;管理
中图分类号:
F592 文献标识码:
A
1 临沧 澜 沧 江 自 然 保 护 区 发 展 生 态 旅 游
的意义
临沧澜沧江自 然 保 护 区 是 云 南 省 重 点 建 设 的 自 然
保护区,但由于多种 因 素 限 制,自 然 保 护 区 的 生 态 保 护
觉自愿的遵守各项环保约定,促进保护区生态保护的全
民参与等,总之,发展生态旅游,是促进澜沧江自然保 护
区长远可持续发展的重要道路,必须高度重视 [2].
2 临沧 澜 沧 江 自 然 保 护 区 生 态 旅 游 开 发
资源优势
澜沧江自然保护区是西南地区重要的省级保护区,
发展生态旅游具有较强的资源优势和区位优势:① 区位
行了重新规划与适当调整,促进了风景名胜区和自然 保
护区的有效衔接 [6].
4.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3 加强重点资源开发,实行统一管理
澜沧江自 然 保 护 区 内,可 发 展 生 态 旅 游 的 资 源 很
多,比如双江勐库万 亩 野 生 古 茶 树 群 落 旅 游 区、凤 庆 小
湾镇旅游度假区、临 翔 五 老 山 国 家 级 森 林 公 园、临 翔 南
眼未来,与国际接轨,但 也 要 讲 求 实 效,精 简 节 约,采 用
展原则.澜沧江自然保护区发展生态旅游,必须坚持 保
护第一,生态效益第 一,兼 顾 社 会 效 益 和 经 济 效 益 的 基
本原则,实现生态、社 会、经 济 效 益 的 共 赢,促 进 区 域 的
长远发展 [4].
4 澜沧江生态旅游开发规划与管理
现多种自然景观,能 满 足 游 客 不 同 的 观 赏 需 求. 另 外,

景观生态学原理在自然保护区中的应用

景观生态学原理在自然保护区中的应用

景观生态学原理在自然保护区生物多样性中的应用摘要本文讨论了应用景观生态学原理保护自然保护区生物多样。

本文以三江源自然保护区为例,首先对自然保护区的作用及三江源自然保护区的概况做了简述;其次,应用景观生态学原理阐述生物多样性保护的意义,及三江源自然保护区生物多样性减少的原因及保护需求;最后应用景观生态学原理,规划设计三江源自然保护区中的基底、斑块、廊道和景观最优格局,以保护三江源自然保护区生物多样性。

关键词景观生态学原理;生物多样性;自然保护区前言中国自然保护区分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和地方级自然保护区,地方级又包括省、市、县三级自然保护区。

此外,由于建立的目的、要求和本身所具备的条件不同,而有多种类型。

我国自1956年建立了第一个自然保护区一鼎湖山(广东)自然保护区后,截至2005年底,中国自然保护数量已达到2349个(不含港澳台地区),总面积14994.90万hm2,约占中国陆地领土面积的14.99%。

在现有的自然保护区中,国家级自然保护区243个,占保护区总数的10.34%,地方级保护区中省级自然保护区773个,地市级保护区421个,县级自然保护区912个,初步形成类型比较齐全、布局比较合理、功能比较健全的全国自然保护区网络。

自然保护区是各种生态研究的天然实验室,是自然的博物馆,不仅能有效保护我国丰富的野生动植物、湿地、文化、风景等资源,还能大大促进对自然资源、文化的研究,同时能拯救濒危动生物,使物种得以保留,也保留了自然的美学价值。

我国三江源自然保护区是目前中国面积最大的自然保护区,也是世界高海拔地区生物多样性最集中的地区和生态最敏感的地区。

青海三江源地区地处青藏高原腹地,是长江、黄河、澜沧江三大河流的发源地,拥有独特的地貌类型、丰富的野生动物类型、多姿多彩的森林与草原植被类型和秀美的水体类型,曾被称为“生态处女地”。

但是,由于自然、地理以及人类活动的影响,三江源区生态环境日趋恶化,致使雪线上升、草地退化、湿地萎缩、湖泊干涸、植被日少、沙漠化面积扩大、鼠虫害严重,已对上中下游地区的经济发展和人民的生产生活产生了日趋严重的负面影响。

洪泽湖湿地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生态旅游开发研究

洪泽湖湿地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生态旅游开发研究
中 图分 类 号 : 5 2 9 F9+9 文 献 标 识 码 : A 文 章 编号 : 6 3— 9 9 2 0 ) 3— 0 9 3 1 7 5 1 ( 0 8 0 0 0 —0
Re e r h o o —t urs v l m e fH o z k el n f Na i na t e Re e v s a c fEc — o im De eop nto ng e La e W ta d o t tr s u c s n ma e o c sa h u h o h a e tte s o e fo d l i , t a d c pe ih i l n e o r e ,a i lr s ure tt e mo t ft e lk ,a h h r l o p a n a te a e r ca to n Ho z k ta d.As we la n tr c in o e p o e i h ta d e h l k e l ma in i ng e La e we ln l s ma y ata to s t x l r n t e wel n —
维普资讯
20 0 8年 5月
中 国林 业经 济
CHI NA ORES RY ON F T EC OMY
Ma . 0 y 2 08
第 3期 ( 总第 9 0期 )
・ 决策论 坛 ・
N . T tl 0 o 3( o ) a9
洪泽湖湿地 国家级 自然保护 区 生 态旅 游 开发 研 究
c o— turs r s u c sd v lpme tt e f l we ,d v l p n h ta t t n r tc in a h o im e o r e e e o n o b o l o d e eo i g t e we lnd wi we l d p o e t tt e h a o s me tme p a i g a e d a d e o y e oo ia a u e mi i m n e v n i n c lu en t r , h ma a i ; l n n h a n mb d c lgc ln t r , n mu i t r e to , u t r a u e u n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适宜性评价相结合的方法, 对福建省峨嵋峰自然保护区景观生态开发 的关键内容进行 了探讨, 结果表 明: 该区域森林 景观面积大, 斑 块数也多, 是主导景观类型; 但是, 由于受到人类的干 扰, 森林景观出现一定程度的非连续性。居民 点、 农田景观破碎度较大, 不利于 自然保护区内物种的繁殖、 扩散、 迁移和保护。景观的类型面积多样性指数为 0 . 817 25, 类型斑块 数多样性指数为 0 922 34, 类型周 长多样性指数为 0 962 58 , 该区域须在有效保护的基础上, 进 行适度的 景观改造 和利用, 提 高景观多 样性。通过 景观生态 适宜性评 价, 确定该区域景观生态保护核心区的面积 1 771 33 hm , 占保护区总面积的 32 69 % ; 景观生态保护缓冲区的面积 2 874 06 hm , 占 总面积的 53 05 % ; 景观生态开发区的面积 772 77 hm , 占总面积的 14 26 % 。最后提出了该区域景观生态化设计意见。 关键词 自然保护区; 景观; 生态格局; 生态功能分区; 峨嵋峰 X36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2- 2104( 2011) 01- 0155- 05 do: i 10 . 3969 /j . issn. 1002- 2104 . 2011 . 01 . 026 中图分类号
中的生态功能作用。 3 3 景观破碎度分析 景观破碎度是指景观被分割的破碎程度 , 它直接影响 自然保护区内物种的繁殖、 扩散、 迁移和保护 , 景观破碎度 的空间分布与人类活动强度的空间分布是相似的。研究 区内的居民点景观破碎度最大 , 农田、 山地灌丛景观破碎 度较大 , 针阔混交林景观的破碎度最小, 说明人类活动强 度越大的地方, 景观破碎程度越大。采取居民点外迁、 对 农田等景观进行优化配置措施 , 达到减少景观破碎化 , 提 高景观的价值。 3 4 景观多样性分析 景观的类型多样性是景观异质性的度量 , 决定了景观 空间格局和斑块的多样性。景观的类型多样性包括类型 面积的多样性、 类型周长的多样性和类型斑块数的多样性 三个方面, 峨嵋峰自然保护区景观的类型面积多样性指数 为 0 817 25, 类型斑块数多样性指数为 0 922 34, 类型周
2 2
, 优化自然保护管理方式, 降低人为干扰进而达到对
自然保护区的生物多样性及其生态环境加以高效保护的 最终目的 ; 对维持自然保护区景观的完整性和特色性, 充 分发挥自然保护区生态系统的功能, 充实自然保护区研究 理论, 实现自然保护区的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2 研究方法
2 1 文献资料调查方法 通过中国期刊网、 图书馆、 自然保护区管理部门等, 查 阅国内外自然保护区景观生态开发研究的相关文献资料 , 进行 整 理 和 分析 研 究 , 全 面 地 了 解 本领 域 的 研 究 现 状
3 1 景观总体特征分析 从景观的斑块数量分布及百分比来看, 研究区内各个 景观所拥有的斑块数不均匀, 存在 2 种情况 : 一是斑块数 与景观类型面积相对应 , 面积大 , 斑块数也多 , 如针阔混交 林、 竹林、 暖性针叶林、 温性针叶林和常绿阔叶林等; 面积 小斑块数也少, 如湿地、 草甸等 ; 二是景观类型面积小 , 而 斑块数较多 , 如居民点、 农田等。从景观类型的面积、 周长 分布看, 针阔混交林、 竹林、 暖性针叶林、 温性针叶林和常 绿阔叶林景观是研究区的主导景观类型 , 其面积之和为 4 816 12 hm , 占 总 面 积 的 88 89% ; 周 长 之 和 为 381 91 km, 占总周长的 59 86 % ; 各景观类型拥有的面积、 周长极不均衡, 景观类型的周长分布与面积分布相一致。 研究区以森林景观为主, 保持森林生态系统的完整性 , 发 挥森林生态功能与价值对于研究区景观生态开发具有重 要的意义; 研究区内的居民点和农田景观斑块数量多 , 面 积小 , 景观分散 , 在景观生态开发过程中应充分考虑人为 因素的影响 , 采取居民点外迁、 退耕还林等措施。 3 2 景观分维数和伸长指数分析 研究区内的河流、 道路、 农田、 居民点 景观的分维数 大, 说明这些景观受到人类活动的影响大; 湿地、 落叶阔叶 林景观的分维数小 ; 常绿阔叶林、 温性针叶林、 针阔混交 林、 暖性针叶林、 竹林景观的分维数在 1 23左右; 草甸、 山 地灌丛景观的分维数在 1 16左右。研究区内的伸长指数 分析的结果与分维数基本相似, 表明景观斑块形状的复杂 程度与景观所受到的人为干预程度有密切关系。由于受 到人类的干扰, 研究区内的森林景观出现一定程度的不连 续性 , 在景观生态开发中 , 通过构建大型的森林景观斑块 , 保证森林景观的完整性和连续性, 发挥森林景观在研究区
A rea P eri m eter di m ens ion 27 15 185 81 93 03 12 81 14 92 55 3 47 92 2 39
1 314 63 2 863 41 1 320 98 4 056 87 1 366 63 4 968 27 1 087 15 0 667 76
108 89 112 01 1 473 32 10 734 03 0 036 73 554 08 97 14 47 65 8 35 1 208 86 2 024 31 1 108 87 0 847 2 0 030 68 0 030 88 0 011 77 0 041 64 0 030 65 0 064 6 0 151 35 0 034 09 0 043 93
破碎度 fragm entation 1 767 96 0 242 18 0 021 5 0 078 06
2
数 , A i 为第 i 评价单元适宜性等级值即阻力参数, K i 为第 i 评价单元的高程限制因子, M i 和 N i 分别为第 i 评价单元 的坡度等级和地表覆盖类型 ) 。景观生态适宜性评价主要 考虑通过多个限制因子量化图层的空间叠加, 为自然保护 区景观生态功能分区提供科学依据。
[ 1]
热带天然林区之一, 地貌类型以中山为主 , 山间盆地呈串 珠排列, 海拔 400 m - 1 714 m; 保护区为闽江的发源地之 一, 是泰宁县西北部重要的水源 涵养区, 介于 117 00 117 06 E, 26 56 - 27 03 N, 总面积 5 418 16 hm , 其中林 地面积 5 137 20 hm , 占总面积的 94 81 %。 1 2 资料来源 研究资料主要包括研究区 1 1 万地形图、 1 1 万土地 利用现状图、 1 1万林相图、 泰宁县 1 5 万林相图等相关 图件, 福建省泰宁县峨嵋峰省级自然保护区总体规划和综 合考察报告等相关资料。其中 1 1 万地形图、 1 1 万林相 图、 泰宁县 1 5万林相图、 福建省泰宁县峨嵋峰省级自然 保护区总体规划和综合考察报告从泰宁县林业局获得 ; 1 1万土地利用现状图从泰宁县新桥乡土地所获得。
1 202 83 108 8
5 418 16 637 98 1 345 45 8 667 24
156
陈传明 : 自然保护区景观生态开发研究
长多样性指数为 0 962 58 。在有效保护的基础上, 进行适 度的景观改造和利用, 增加研究区的景观多样性。
4 3 景观生态适宜性评价的过程 对研究区的 1 1万地形图进行数字化, 得到数字化等 高线图层 , 把等高线图在 ARCG IS 的 3D 模块中通过线性 内插建立研究区的 T I N, 再把 T I N 转化为 G rid, 生成研究区 的数字高程模块 ( DEM ), 在此基础上依据评价的限制因 子和景观分级标准, 分别生成研究区景观高程分级图和坡 度分级图; 将坡度分级图和地表覆被类型图 ( 土地利用现 状图 ) 进行叠加 , 生成以坡度和类型两项指标为标识的空 间单元 ; 基于评价的原则, 按发展林地的优先程度分别对 每一个空间单元进行差别分析和类型归并、 排序, 得到按 优先级排序的空间单元 ; 将合并后的图层与高程分级图以 乘积的形式进行叠加, 得到以发展林地的相对优先级为属 性的空间单元, 以此优先级系数作为各评价单元的阻力参 数, 形成景现阻力表面。
[ 2- 11]
1 研究区概况和资料来源
1 1 研究区概况 福建省峨嵋峰省级自然保护区属森林生态系统类型, 主要保护对象为森林植被和生物资源 , 是福建省重要的亚
收稿日期 : 2010- 11- 16
; 通过实地调查广泛收集研究区域 ( 福建省峨嵋峰
作者简介 : 陈传明 , 副研究员 , 主要研究方向为自然保护、 景观生态和区域规划。 * 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规划基金项目 ( 编号 : 10Y JA 840002) ; 福建省社会科学 规划项目 ( 编号 : 2007B018 ) ; 福建省省 属公益类科研院 所基本科研专项项目 ( 编号 : 2010R 1037 4) ; 福建师范大学地理科学学院科研创新团队项目。
1 784 02 105 99 1 219 96 2 509 37 720 48 554 71 30 96 46 25 70 23 49 24 5 85 9 33 1 237 88 2 616 45 1 212 99 2 090 67 1 152 87 1 051 37 1 188 97 1 371 91 1 252 67 3 137 09
155
中国人口 资源与环境
2011 年
第 1期
自然保护区 ) 的背景资料和相关图件。 2 2 景观生态格局分析法 利用野外调查收集到的自然保护区的背景资料和相 关图件 , 在 G IS 软件支持下 , 将自然保护区有关图件数字 化 , 并提取景观斑块信息, 统计各类景观斑块的数量、 面积 和周长 , 运用景观分维数、 伸长指数、 破碎度和景观多样性 等对景观生态格局进行分析。通过定量描述景观生态格 局与异质性分析景观结构、 功能, 从而对景观内在规律性 进行分析和描述。 2 3 景观生态适宜性评价方法 景观生态适宜性评价的模型为 : A i = K i ( i = 1, 2, 3, (M i + N i ) n, 式中 : i 为第 i 评价单元 , n 为评价单元个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