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的风物特产教案

合集下载

中国的风物特产教案

中国的风物特产教案

中国的风物特产教案第一章:导言教学目标:1. 了解中国的风物特产的概念和意义。

2. 掌握中国的风物特产的分类和分布情况。

3. 培养学生的爱国情怀和民族自豪感。

教学内容:1. 中国的风物特产的定义和意义。

2. 中国的风物特产的分类和分布情况。

3. 中国的风物特产的价值和作用。

教学方法:1. 讲授法:讲解中国的风物特产的定义和意义,分类和分布情况。

2. 讨论法:引导学生讨论中国的风物特产的价值和作用。

教学资源:1. 图片:展示中国的风物特产的图片。

2. 视频:播放关于中国的风物特产的视频。

教学步骤:1. 引入:引导学生思考什么是中国的风物特产。

2. 讲解:讲解中国的风物特产的定义和意义,分类和分布情况。

3. 讨论:引导学生讨论中国的风物特产的价值和作用。

4. 总结:总结本节课的重点内容。

作业:1. 调查身边的中国的风物特产,了解其特点和价值。

2. 写一篇关于中国的风物特产的短文,表达自己的看法和感受。

第二章:中国的地理标志产品教学目标:1. 了解中国的地理标志产品的概念和意义。

2. 掌握中国的地理标志产品的分类和分布情况。

3. 培养学生的爱国情怀和民族自豪感。

教学内容:1. 中国的地理标志产品的定义和意义。

2. 中国的地理标志产品的分类和分布情况。

3. 中国的地理标志产品的价值和发展现状。

教学方法:1. 讲授法:讲解中国的地理标志产品的定义和意义,分类和分布情况。

2. 案例分析法:分析具体的中国的地理标志产品的价值和发展现状。

教学资源:1. 图片:展示中国的地理标志产品的图片。

2. 视频:播放关于中国的地理标志产品的视频。

教学步骤:1. 引入:引导学生思考什么是中国的地理标志产品。

2. 讲解:讲解中国的地理标志产品的定义和意义,分类和分布情况。

3. 案例分析:分析具体的中国的地理标志产品的价值和发展现状。

4. 讨论:引导学生讨论中国的地理标志产品的价值和发展现状。

5. 总结:总结本节课的重点内容。

作业:1. 调查身边的中国的地理标志产品,了解其特点和价值。

中国的风物特产教案

中国的风物特产教案

中国的风物特产教案第一章:引言教学目标:1. 了解本课程的背景和目的。

2. 激发学生对中国的风物特产的兴趣。

教学内容:1. 介绍中国的风物特产的概念和意义。

2. 强调本课程的重要性。

教学方法:1. 讲解:教师通过讲解介绍中国的风物特产的概念和意义。

2. 提问:教师提问学生对中国的风物特产的了解和兴趣。

教学评估:1. 观察学生的参与度。

2. 收集学生的提问和回答。

第二章:中国的地理和气候教学目标:1. 了解中国的地理和气候特点。

2. 分析地理和气候对中国风物特产的影响。

教学内容:1. 介绍中国的地理特点。

2. 介绍中国的气候特点。

3. 分析地理和气候对中国风物特产的影响。

教学方法:1. 讲解:教师通过讲解介绍中国的地理和气候特点。

2. 图表展示:教师展示相关图表帮助学生理解。

教学评估:1. 观察学生的理解程度。

2. 收集学生的提问和回答。

第三章:中国的风物特产概述教学目标:1. 了解中国的风物特产的种类和分布。

2. 分析中国的风物特产的特点和价值。

教学内容:1. 介绍中国的风物特产的种类和分布。

2. 分析中国的风物特产的特点和价值。

教学方法:1. 讲解:教师通过讲解介绍中国的风物特产的种类和分布。

2. 举例说明:教师举例说明中国的风物特产的特点和价值。

教学评估:1. 观察学生的理解程度。

2. 收集学生的提问和回答。

第四章:中国的水果特产教学目标:1. 了解中国的水果特产的种类和分布。

2. 分析中国的水果特产的特点和价值。

教学内容:1. 介绍中国的水果特产的种类和分布。

2. 分析中国的水果特产的特点和价值。

教学方法:1. 讲解:教师通过讲解介绍中国的水果特产的种类和分布。

2. 举例说明:教师举例说明中国的水果特产的特点和价值。

教学评估:1. 观察学生的理解程度。

2. 收集学生的提问和回答。

第五章:中国的美食特产教学目标:1. 了解中国的美食特产的种类和特点。

2. 分析中国的美食特产的文化意义和价值。

课文《特产》教案范文

课文《特产》教案范文

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能够正确地朗读课文《特产》,理解课文的大意。

(2)学习并掌握课文中的生词和短语。

(3)能够运用所学知识描述自己的家乡特产。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小组合作,提高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和团队协作能力。

(2)运用图片、实物等资源,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记忆课文内容。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热爱家乡、珍惜家乡特产的情感,增强对传统文化的认识和保护意识。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1)正确朗读课文《特产》并理解大意。

(2)掌握课文中的生词和短语。

(3)运用所学知识描述自己的家乡特产。

2. 教学难点:(1)课文中一些描述性词语的理解和运用。

(2)如何引导学生运用所学知识描述自己的家乡特产。

三、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1)向学生介绍本节课的学习内容:课文《特产》。

(2)引导学生关注家乡的特产,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2. 学习课文:(1)让学生自读课文,注意生字的正确读音和词义。

(2)教师讲解课文中的生词和短语,让学生理解并能够运用。

3. 理解课文:(1)教师提问,检查学生对课文内容的理解。

(2)学生之间互相讨论,分享对课文的理解和感受。

四、课堂练习:1. 让学生运用所学知识,描述自己家乡的特产。

2. 学生之间互相交流,分享彼此的特产描述。

1. 教师对学生的课堂表现进行点评,鼓励学生的努力和进步。

六、教学评价:1. 对学生的朗读能力进行评价,看是否能够正确地朗读课文并理解大意。

2. 对学生的词汇掌握情况进行评价,看是否能够正确运用课文中的生词和短语。

3. 对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进行评价,看是否能够运用所学知识描述自己的家乡特产。

七、教学延伸:1. 组织学生进行特产展示,让学生将自己的家乡特产带来展示给其他同学,并进行介绍。

2. 让学生课后采访家人或邻居,了解他们家乡的特产,并将采访结果进行分享。

八、教学资源:1. 课文《特产》的文本。

2. 与特产相关的图片、实物等资源。

综合实践特产教学设计(3篇)

综合实践特产教学设计(3篇)

第1篇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已成为我国基础教育课程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

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旨在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使学生学会学习、学会生活、学会创造。

特产教学作为一种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具有丰富的教育资源和实践价值。

本教学设计旨在通过特产教学,让学生了解我国丰富的特产资源,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创新能力和团队合作精神。

二、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目标:(1)了解我国部分特产的历史、文化、产地和特点;(2)掌握特产的识别、储存和加工方法;(3)学会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2. 过程与方法目标:(1)通过参观、调查、采访等实践活动,提高学生的观察、分析、判断能力;(2)通过小组合作,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精神和沟通能力;(3)通过探究、实验等实践活动,提高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和创新意识。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1)培养学生热爱家乡、热爱祖国的情感;(2)增强学生的环保意识和社会责任感;(3)激发学生对传统文化的兴趣,传承中华民族优秀文化。

三、教学重难点1. 教学重点:(1)了解我国部分特产的历史、文化、产地和特点;(2)掌握特产的识别、储存和加工方法。

2. 教学难点:(1)引导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2)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精神和沟通能力。

四、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1)播放一段关于我国特产的短视频,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2)提问:同学们,你们知道我国有哪些特产吗?它们有什么特点?2. 新课讲授(1)介绍我国部分特产的历史、文化、产地和特点;(2)分组讨论:如何识别、储存和加工这些特产?3. 实践活动(1)参观特产展览,了解各种特产的特点;(2)分组进行特产制作活动,如制作茶叶、豆腐、糕点等;(3)小组合作,完成特产研究报告。

4. 总结与评价(1)学生分享自己的实践活动成果;(2)教师点评,总结学生的优点和不足;(3)引导学生思考:如何将特产资源与当地经济发展相结合?五、教学评价1. 评价方式:(1)学生自评:评价自己在实践活动中的表现;(2)小组互评:评价小组成员在实践活动中的贡献;(3)教师评价:评价学生的知识掌握程度、实践能力和团队合作精神。

中国的风物特产教案

中国的风物特产教案

中国的风物特产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让学生了解中国的风物特产的基本概念和特点;(2)让学生掌握中国各地的主要风物特产,并能进行简单的介绍;(3)培养学生对中国传统文化的认识和热爱。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图片、视频等直观教具,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2)采用小组合作、讨论等方式,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和口头表达能力;(3)引导学生通过调查、研究,深入了解中国各地的风物特产。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培养学生对中国传统文化的尊重和自豪感;(2)培养学生热爱家乡,关爱环境的情感;(3)培养学生珍惜资源,倡导绿色生活的价值观。

二、教学内容第一课时:中国的风物特产概述1. 导入:(1)展示图片:中国的地图;(2)引导学生观察地图,发现中国的地理特点;(3)引出本课主题:中国的风物特产。

2. 教学新课:(1)介绍风物特产的基本概念:指某一地区特有的自然环境和人文背景下的产物;(2)讲解风物特产的特点:地域性、独特性、可持续性;(3)引导学生了解风物特产与地理、文化、民俗的关系。

3. 课堂小结:三、教学内容第二课时:中国主要风物特产介绍1. 导入:(1)展示图片:各地风物特产;(2)引导学生关注图片,激发学习兴趣;(3)引出本课主题:中国主要风物特产介绍。

2. 教学新课:(1)分组介绍各地的风物特产,如:东北的北大仓、山东的烟台苹果、四川的麻辣火锅等;(2)讲解各地风物特产的产地、特点、功效及文化背景;(3)引导学生了解各地风物特产的差异和特色。

3. 课堂小结:四、教学内容第三课时:家乡的风物特产1. 导入:(1)展示图片:学生的家乡;(2)引导学生关注图片,激发学习兴趣;(3)引出本课主题:家乡的风物特产。

(1)学生分组介绍家乡的风物特产,如:江苏的阳澄湖大闸蟹、浙江的龙井茶等;(2)讲解各地风物特产的产地、特点、功效及文化背景;(3)引导学生了解各地风物特产的差异和特色。

3. 课堂小结:五、教学内容第四课时:风物特产调查与研究1. 导入:(1)展示图片:风物特产调查问卷;(2)引导学生关注图片,激发学习兴趣;(3)引出本课主题:风物特产调查与研究。

中国的风物特产教案

中国的风物特产教案

中国的风物特产教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中国的风物特产,增长他们的知识。

2. 通过学习,使学生对中国风物特产产生兴趣,提高他们的爱国热情。

3. 培养学生通过观察、分析、总结的能力,提高他们的综合素质。

二、教学重点1. 让学生掌握中国各地的风物特产。

2. 培养学生对中国风物特产的了解和兴趣。

三、教学难点1. 如何让学生深刻理解中国风物特产的文化内涵。

2. 如何激发学生对中国风物特产的兴趣。

四、教学方法1. 采用讲授法,讲解中国风物特产的相关知识。

2. 采用案例分析法,分析具体的风物特产,让学生更深入地了解。

3. 采用小组讨论法,让学生分享自己了解的风物特产,互相学习。

五、教学内容1. 中国的风物特产概述:介绍什么是风物特产,为什么要有风物特产。

2. 各地风物特产举例:介绍北京、上海、广东、四川等地的风物特产。

3. 风物特产的文化内涵:讲解风物特产背后的历史、文化故事。

4. 风物特产的保护与传承:讲解如何保护风物特产,传承传统文化。

5. 学生分享自己了解的风物特产:鼓励学生分享自己了解的风物特产,互相学习。

六、教学活动1. 让学生通过观察和描述,了解风物特产的外观特征。

2. 引导学生通过品尝,体验风物特产的味道特点。

3. 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分享对风物特产的感悟和体验。

七、教学评价1. 评价学生的课堂参与度,观察他们对于风物特产的兴趣和积极性。

2. 评价学生在小组讨论中的表现,考察他们的分享和合作能力。

3. 评价学生对风物特产的理解和记忆,通过课堂提问和作业完成情况进行评估。

八、教学资源1. 使用多媒体课件,展示风物特产的图片和视频,增强学生的直观感受。

2. 提供风物特产实物样品,让学生观察和品尝,增加他们的实践体验。

3. 利用网络资源,查找相关的风物特产信息,丰富教学内容。

九、教学拓展1. 组织学生进行实地考察,参观风物特产的生产地和销售市场。

2. 邀请风物特产的制作专家或商家,进行课堂讲解和分享。

中国的风物特产教案

中国的风物特产教案

一、中国的风物特产教案二、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使学生了解中国的风物特产,提高学生对我国丰富多样的自然资源的认识。

2. 过程与方法:通过图片展示、实物观察等方法,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想象力。

3. 情感态度价值观:培养学生热爱祖国、珍惜自然资源的观念。

三、教学重点:1. 中国的风物特产的种类及特点。

2. 各地风物特产背后的文化故事。

四、教学难点:1. 风物特产的专业术语解释。

2. 各地风物特产的文化内涵。

五、教学准备:1. 图片、实物等教学资源。

2. PPT课件。

3. 黑板、粉笔等教学工具。

一、教案简介:介绍本节课的教学目标、内容、方法、步骤等。

二、导入新课:通过展示中国地图,引导学生关注我国地域辽阔,物产丰富。

三、教学内容:1. 章節一:介绍中国四大名菜(川菜、粤菜、鲁菜、苏菜)的特点及代表菜品。

2. 章節二:介绍中国的水果特产,如苹果、梨、香蕉、柑橘等。

3. 章節三:介绍中国的茶叶特产,如龙井、碧螺春、铁观音等。

4. 章節四:介绍中国的工艺品特产,如瓷器、刺绣、玉器等。

5. 章節五:介绍中国的地标性特产,如东北大米、新疆棉花、海南椰子等。

四、课堂活动:1. 图片展示:教师展示各地风物特产的图片,学生观察并说出其特点。

2. 实物观察:教师展示实物,学生观察并描述其特征。

3. 小组讨论:学生分组讨论各地风物特产的文化故事,分享给其他小组。

五、课堂小结:教师总结本节课所学内容,强调学生对我国风物特产的认识。

六、课后作业:1. 学生绘制一幅中国风物特产地图,标注各地的特产。

八、教学评价:通过学生课堂参与度、作业完成情况等评价学生的学习效果。

九、拓展活动:组织学生参观当地的特色市场,了解更多的风物特产。

十、教学计划:安排本节课的教学进度,确保教学目标的实现。

十一、教学资源:整理和收集相关的教学资源,为学生提供更多的学习资料。

十二、教学方法:采用讲授法、讨论法、观察法等,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十三、教学步骤:详细设计每个教学环节,确保教学过程的顺利进行。

大班上学期社会教案《祖国各地特产》

大班上学期社会教案《祖国各地特产》

大班上学期社会教案《祖国各地特产》一、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1)能够了解祖国各地的特产;(2)能够通过图片、视频等多种形式认识特产。

2.情感、态度和价值观:(1)培养学生对祖国各地文化的兴趣;(2)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团队精神。

二、教学重难点:1.重点:(1)了解祖国各地的特产;(2)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和创造力。

2.难点:(1)如何通过多媒体材料进行情境化教学;(2)如何培养学生的创造力。

三、教学准备:1.教学资料:图片、视频等多媒体材料,激发学生对特产的认识;2.教学工具:电脑、投影仪等多媒体设备;3.教学环境:宽敞明亮的教室,能够进行讨论和小组活动。

四、教学过程:步骤一:导入新知识(约5分钟)1.教师把图片、视频等多媒体材料展示给学生,让他们猜图片中展示的是什么特产,并谈谈自己对特产的了解和喜欢程度。

步骤二:呈现与讨论(约10分钟)1.教师通过图片、视频等多媒体材料展示祖国各地的特产,引导学生认识特产的多样性和地域特点。

2.教师以问题引导学生进行讨论,如:你喜欢哪种特产?为什么?你吃过哪些特产?你对这些特产有什么感受?步骤三:小组活动(约15分钟)1.教师把学生分成小组,每个小组从不同地方选取一种特产,形成小组特产展示。

2.让小组展示自己选取的特产,并介绍特产的起源、制作方法、口感等。

3.其他小组可以提问或者给予评价,激发学生的创造力和批判性思维。

步骤四:评价(约10分钟)1.教师和学生一起对每个小组的特产进行评价,并给予鼓励和建议。

2.教师通过讨论的方式引导学生总结特产的共同点和差异性。

步骤五:展示成果(约10分钟)1.每个小组选择一名代表,对自己小组的特产进行总结和展示。

2.学生从展示中进一步了解特产的多样性和地域特点,同时也能够展示自己的合作能力和表达能力。

五、教后思考:1.教学过程中,是否能够激发学生的兴趣和积极性?2.是否能够培养学生的创造力和批判性思维?3.如何进一步提升学生对特产的认识和了解?4.是否能够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团队精神?六、教学延伸:1.学生可以通过亲身体验的方式,进一步了解特产的制作过程和鉴赏方法。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国的风物特产教案
标题:
第六章中国的风物特产
教学目标与要求:
1、了解陶瓷器的定义,掌握著名陶瓷器的产地及名称。

2、掌握我国著名丝织品的名称、产地,了解其特点。

掌握我国四大名绣的名称、产地、代表作品。

3、掌握我国著名雕刻品的名称和产地。

4、掌握我国著名漆器及金属工艺品的名称、产地、特点。

5、了解我国著名的编织品的产地及名称,掌握工艺画的名称、产地,熟悉内画壶和木版水印画的工艺。

授课时数:6课时
教学重点:陶瓷器、漆器、金属工艺品、工艺画、年画
教学内容及过程:
复习第五章知识
授新课:
第六章中国的风物特产
中国的风物特产从工艺上划分,大体上可分为陶瓷、织绣、雕刻、编织等等。

第一节陶瓷器
一、陶器
1、定义:陶器是用粘土成型、经过700度——800度的炉温焙烧、无釉或上釉、作为摆设工艺品或
生活日用品的器皿。

2、名品:
(1)宜兴紫砂陶:有“天下神品”之称。

有很强的吸附力,泡茶数日仍能保持茶香,耐热性能好,传热慢。

可作茶具、花盆。

(2)洛阳唐三彩:可作雕塑工艺品及日常生活用品。

(3)钦州坭兴陶:耐酸碱腐蚀,具有良好的透水性,可作茶具、花盆。

(4)淄博美术陶:名品有“雨点釉”、“茶叶末釉”等。

其中,“雨点釉”被称为“中国之奇、陶瓷之谜”,在日本被称为“天目釉”,是日本茶道使用的精品。

(5)东营黑陶:具有很高的观赏价值和使用价值。

二、瓷器
1、定义:瓷器是在陶器的基础上制成的器皿,它以高岭土作为胎料,经过1200度以上的炉温焙烧而成。

2、名品:
(1)景德镇瓷器:具有“白如玉、明如镜、薄如纸、声如磬”四大特点;青花瓷、青花玲珑瓷、粉彩瓷和薄胎瓷是景德镇的四大传统名瓷。

它与北京雕漆、湖南的湘绣并称为“中国工艺美术三长”。

(2)醴陵釉下彩瓷:餐具日用瓷,被誉为“东方艺术的精华”。

(3)德化白瓷:有“中国白”之称,是我国著名的出口工艺品。

(4)龙泉青瓷:具有青如玉、明如镜、声如磬的特点。

(5)绍兴越瓷:著名的有“变色釉瓷器”。

3、我国三大瓷都:江西景德镇、湖南醴陵、福建德化
第二节丝织工艺品
丝织工艺品是以蚕丝等为原料的纺织品和
刺绣品的总称。

丝织工艺品属天然织物,质地柔软、手感滑润,富有光泽,象征高贵、典雅,被誉为“东方绚丽的彩霞”。

三国时期的赵夫人是我国第一个见于史籍的刺绣家,曾有“针绝”之誉。

一、丝织品
(一)织锦 1、当代三大名锦:江苏南京云锦、四川成都蜀锦、江苏苏州宋锦。

2、壮锦:纹饰以几何纹为主要特色,几何形纹和各种植物纹为其装饰主题,装饰图案普遍体现出童真、稚趣和亲切之感,具有一种自然、粗放和纯朴的民间艺术风格,以红、黄、橙或偏暖色为主色调,色彩浓艳,对比强烈,具有较高的艺术价值和浓郁的民族特色。

(二)缂丝
二、刺绣
1、四大名绣:苏州的苏绣、湖南的湘绣、四川的蜀绣和广东的粤绣。

(1)苏绣:被誉为“东方艺术明珠”,代表作——双面绣《猫》。

(2)湘绣:有“超级绣品”之誉,代表作——《鬅毛虎》、《鬅毛狮》。

“双面异色绣”在国际上被誉为“魔术般的艺术”。

(3)蜀绣:代表作——《芙蓉鲤鱼》、《熊猫》。

(4)粤绣:代表作——《百鸟朝凤》
2、顾绣:又称“露香园顾绣”,所绣人物、山水、花鸟等保持了画面原有的艺术效果,有“画绣”之称。

3、苗绣:极富民族特色,充满了神秘、图腾的意味;苗绣色彩艳丽明快,其基调是红、黑两色,意味着光明战胜黑暗。

刺绣 特点 题材 代表作 称誉 苏绣 绣工精细、针法活泼、图案秀丽、色彩素雅 山水人物、花鸟鱼虫 双面绣《猫》 东方艺术明珠 湘构图优美、绣狮、虎、《鬅毛“以针
绣艺精湛、色彩
鲜艳、风格豪
放、神态生动松鼠虎》、《鬅
毛狮》
代笔、经
线景
色”、“超
级绣
品”、“魔
术般的
艺术”
蜀绣构图精巧、刻
画细腻、形神
兼备、色彩明

鱼、熊猫《芙蓉鲤
鱼》、《熊
猫》
粤绣构图饱满、繁
而不乱、色彩
浓郁、垫绣立
体感强
吉祥图
案、花
卉、百鸟
《百鸟朝
凤》
顾绣劈丝纤细、构
图丰满匀称、
色彩鲜艳夺

仿古代
绘画
“画绣”
苗绣苗族特色,立
体感强,色彩
艳丽明快,基
调红、黑两色
日常生
活中的
景物
第三节雕刻品
从材料上区分,雕刻工艺有玉雕、石雕、木雕、竹刻等几大类。

一、玉雕
名品:1、北京玉雕
2、扬州玉雕
3、苏州玉雕
4、上海玉雕
5、东北玛瑙雕
二、石雕
唐朝的“昭陵八骏”是古代浮雕艺术的代表。

1、我国三大佳石:福建的寿山石、浙江的青田石、浙江昌化的鸡血石。

(1)寿山石雕:有“一两黄田一两金”之说,被誉为“印石之王”。

(2)青田石雕:也称图章石。

(3)昌化鸡血石雕
2、浏阳菊花石雕
三、木雕
名品:1、东阳木雕
2、潮州木雕
3、剑川木雕
4、湖北木雕船
5、海南椰雕
6、泉州木偶
四、竹刻
名品:上海留青竹刻、黄岩翻簧竹刻
五、其它雕塑
1、湖北贝雕
2、核雕:被誉为“鬼工神技”。

3、牙雕
4、抚顺煤精雕
5、泥塑:以天津“泥人张”彩塑是为著名;惠山泥塑粗货以“无锡大阿福”为代表,细货也称“手捏戏文”,代表作有《孙悟空大闹天宫》、《丝路花雨》。

第四节漆器及金属工艺品
一、漆器
1、定义:漆器是经过制胎式脱胎,在髹底漆、打磨、推光装饰等工序而制成的一种工艺美术品,具有色泽光亮、防腐、防酸、防碱的特点。

2、名品:
(1)北京漆器
(2)福建脱胎漆器:被誉为“真正的中国民族艺术”。

(3)扬州镶嵌漆器
(4)天水漆器
(5)成都漆器
(6)平遥推光漆器
二、金属工艺品
名品:
1、北京景泰蓝——它与福州脱胎漆器、江西景德镇瓷器并称为中国传统工艺“三绝”。

2、金银花丝镶嵌
3、芜湖铁画
4、龙泉定剑
第五节编织品及工艺画
一、编织品
最为常见的是竹编和草编。

1、竹编:名品有——东阳竹编(东阳既是“木雕之乡”,又是“竹编之都”)、嵊州竹编、傣家竹编。

2、草编:名品有——山东草编、宁波草编、陇上草编、祁阳草席。

二、工艺画
1、木版画
(1)年画的定义:年画是我国传统的民俗艺术品,因在新年(农历年)时张贴,故名年画。

它最早是由门神画发展而来的。

(2)我国著名的木版年画:天津杨柳青木版年画、苏州桃花坞木版年画、潍坊木版年画、朱仙镇木版年画、绵竹木版年画。

(3)中国三大木版年画产地——天津杨柳青、苏州桃花坞、山东潍坊杨家埠
2、软木画
(1)定义:又称木画,是一种以木为纸、雕画结合的手工艺品,是我国独有的民间工艺品。

(2)以福建福州所产的为代表,被誉为“无声的诗、立体的画”。

(3)福州工艺“三宝”——软木画、脱胎漆器、寿山石雕并誉。

3、内画壶
(1)定义:内画壶是因在半透明的玻璃瓶、水晶瓶或玛瑙瓶的内壁作画,故称内画壶。

(2)产地主要有:北京、河北省衡水和山东省博山。

指导学生识记风物特产的方法。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