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近代思想解放.ppt
合集下载
中国近代思想解放潮流

一些开明的知识分子开始认识到中国 的落后,并寻求救国之道,他们成为 推动思想解放的重要力量。
传统观念的束缚
中国传统的儒家思想、封建制度等观 念在当时仍然占据主导地位,对人们 的思想产生束缚。
社会经济背景
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
19世纪末20世纪初,中国的民族资 本主义得到一定的发展,新兴的资产 阶级和无产阶级开始壮大,他们成为 推动思想解放的重要力量。
倡导平等观念
反对阶级压迫和社会不公,追求社会 公正和平等。
04
思想解放的影响与意义
对中国社会发展的影响
推动社会变革
01
思想解放是社会变革的先导,为中国近代的民主化进程和改革
提供了重要的思想基础。
促进民族觉醒
02
思想解放唤醒了民族意识,激发了民众的爱国热情,推动了民
族独立和解放运动。
推动国际交流
03
马克思主义传播
李大钊、陈独秀等人在《新青 年》等刊物上宣传马克思主义。
总结词
民主科学,马克思主义传播
五四运动
1919年,北京学生发起五四运 动,标志着中国进入了新民主 主义革命时期。
中国共产党成立
1921年,中国共产党成立,领 导中国革命走向胜利。
03
思想解放的内容与特点
对传统观念的挑战
挑战封建专制思想
总结词
维新思潮,救亡图存
戊戌变法
1898年,光绪皇帝支持维新派进行变法, 但最终失败。
洋务运动
19世纪60年代至90年代,清政府推行洋务 运动,学习西方科技和军事。
民族资本主义发展
民族资产阶级开始兴起,推动中国的经济和 社会变革。
高潮阶段(1900-1949)
新文化运动
第5单元近代中国的思想解放潮流-PPT课件

从鸦片战争前后开始,先进的中国人开始向
西方寻求强国御侮之道,其主要代表人物有哪 些?他们向西方学习的思想主张是什么? 一、开眼看世界--------向西方学习
代表人物
林则徐、魏源
(1)林则徐 A、主张: 向西方学习 B、表现:
08考点
林则徐
设立译馆,翻译书籍 《各国律例》《四洲志》--近代 中国第一部系统的世界地理志
据此,请结合教材,归纳中国近代学 习西方的几个角度和各自的特点?
自主探究问题
器物(科技) 开眼看世界
洋务运动
地主阶级
制度(资本主义制度)
维新变法(维新派) 辛亥革命(革命派)
资产阶级
思想(民主和科学\马克思主义)
新文化运动(激进派) 马克思主义传播
马克思主义者
是近代中国人向西方学习的渐进过程, 也是近代中国人思想不断解放历程
2.《杂文月刊》曾刊登过一篇名为《中国简 史》的文章,其中有:“林则徐说:我销; 洪秀全说:我反;康有为说:我变;孙中山 说:看我的。”对文中所说的四者认识正确 的是 A.纯属缺乏历史依据的文学夸张 B.都加速了中国的近代化进程 C.反映了近代中国人的救国探索 D.四者的斗争对象和斗争方式基本一致
3、传播意义
①先进知识分子选择了马克思主义 ②为中共成立奠定了思想基础 ③指导了中国革命
即时训练
1、马克思主义在中国传播的最大特点是: A、被中国先进的知识分子接受 B、成为中国共产党的指导思想 C、与中国的具体国情相结合 D、其过程不是一帆风顺
第5单元近代中国的思想 解放潮流
考点要求:
考点26 新思潮的萌发 魏源与《海国图志》,
08考点
林则徐开眼看世界 考点27 维新思想 康有为,梁启超,严复等人学 习西方,寻求变革的思想历程。维新变法思想 在近代中国社会发展进程中所起的作用。 考点28 新文化运动 新文化运动的主要内容,并 举出相应的代表作.新文化运动对近代中国思 想解放的影响。 考点29 马克思主义在中国传播 五四运动前后马 克思主义在中国传播。马克思主义对中国历史 发展的重大意义。
近代中国的思想解放潮流

经济上:民族资本主义经济初步发展
思想上:早期维新思想奠定基础
阶级上:资产阶级的壮大
②主要代表人物及主张
代表人物: 思想观点:
材料:马克思指出:“他们战战兢兢地请出亡灵来给他们 以帮助,借他们的名字、口号、衣服,以便穿着这种久受 崇敬的服装,用这种借用的语言,演出历史的新场面。” 马克思的话体现了康有为思想有什么特点?
性质:资产阶级自上而下的改良运动
目的:政治上:实行君主立宪制度 经济上:发展资本主义经济 失败原因: 资产阶级——软弱性、妥协性(根本原因) 顽固势力——力量强大 结论:走资产阶级改良道路在两半社会行不通
二、仿行制度
2、资产阶级革命派: 民主共和思想
代表人物: 孙中山 时间: 19C末20C初 主张:主张资阶革命推翻君主专制, 建立民主共和国 活动:辛亥革命(1911年) 结局:建立中华民国,但被袁世凯窃取, 中国双半状况依然
第五单元 近代中国的思想解放潮流
鸦片战争爆发后,中国社会各阶层掀起了救亡图存 的运动。从师夷长技以制夷、师夷长技以自强,到维新 变法、追求民主共和、提倡民主科学、接受马克思主义; 从学造器物、仿行制度到提倡思想解放,不断探求强国 之路。这是近代中国人向西方学习的渐进过程,也是近代 中国人思想不断解放的过程
三、思想救国
1、资产阶级激进派: 民主、科学
代表人物: 陈独秀、李大钊、胡适、鲁迅 时间: 1915——1918
主张: 提倡民主科学,思想救国
活动:新文化运动 影响:
三、思想救国
2.无产阶级: 宣传马克思主义
代表人物: 李大钊、陈独秀 时间: 1918——1919
主张: 宣传马克思主义,思想救国
①冲击了封建思想的统治地位,使人们的思想 A、进步性: 获得了空前的解放;
思想上:早期维新思想奠定基础
阶级上:资产阶级的壮大
②主要代表人物及主张
代表人物: 思想观点:
材料:马克思指出:“他们战战兢兢地请出亡灵来给他们 以帮助,借他们的名字、口号、衣服,以便穿着这种久受 崇敬的服装,用这种借用的语言,演出历史的新场面。” 马克思的话体现了康有为思想有什么特点?
性质:资产阶级自上而下的改良运动
目的:政治上:实行君主立宪制度 经济上:发展资本主义经济 失败原因: 资产阶级——软弱性、妥协性(根本原因) 顽固势力——力量强大 结论:走资产阶级改良道路在两半社会行不通
二、仿行制度
2、资产阶级革命派: 民主共和思想
代表人物: 孙中山 时间: 19C末20C初 主张:主张资阶革命推翻君主专制, 建立民主共和国 活动:辛亥革命(1911年) 结局:建立中华民国,但被袁世凯窃取, 中国双半状况依然
第五单元 近代中国的思想解放潮流
鸦片战争爆发后,中国社会各阶层掀起了救亡图存 的运动。从师夷长技以制夷、师夷长技以自强,到维新 变法、追求民主共和、提倡民主科学、接受马克思主义; 从学造器物、仿行制度到提倡思想解放,不断探求强国 之路。这是近代中国人向西方学习的渐进过程,也是近代 中国人思想不断解放的过程
三、思想救国
1、资产阶级激进派: 民主、科学
代表人物: 陈独秀、李大钊、胡适、鲁迅 时间: 1915——1918
主张: 提倡民主科学,思想救国
活动:新文化运动 影响:
三、思想救国
2.无产阶级: 宣传马克思主义
代表人物: 李大钊、陈独秀 时间: 1918——1919
主张: 宣传马克思主义,思想救国
①冲击了封建思想的统治地位,使人们的思想 A、进步性: 获得了空前的解放;
14近代中国的思想解放潮流.ppt

三、维新变法思想 1.早期维新思想(19世纪60年代) (2)代表人物:王韬、郑观应等 (1)产生背景: 经济:发展民族工商业,与外国进行商战; (3)主张 文化:兴办学校,学习西方自然科学知识; 政治:主张革新,实行君主立宪制度。 (4)评价: ①进步:反映民族资级利益和要求,为康、梁维新思想形成奠定基础。 ②局限:没有形成完整的理论、没有付诸实践。 2.康梁维新思想(19世纪90年代)——改革政体的尝试 (1)背景: 政治上:甲午战后,帝国主义瓜分中国,民族危机加深。 经济上:19世纪末,民族资本主义初步发展。 阶级上:民族资产阶级力量壮大。 思想上:西学的传入,早期维新思想奠定基础。 (2)代表人物及主张: 康有为、梁启超、严复等 A.康有为: ①在广州办万木草堂,宣传维新思想。 ②撰写《新学伪经考》和《孔子改制考》,经学外衣和孔子权威否定君 主专制统治,宣传维新变法的必要性和合理性。 ③作用:抨击封建顽固势力,被称为“思想界之一大飓风”“火山大喷 B. 梁启超: 火”。 《变法通议》,抨击封建专制制度、顽固派,宣传伸民权、设议院、变法图存 C.严 复: 封建君主“大盗窃国”,国家属于人民,王侯将相是人民的公
(4)评价: ①进步:反映民族资级利益和要求,为康、梁维新思想形成奠定基础。 ②局限:没有形成完整的理论、没有付诸实践。
三、维新变法思想 1.早期维新思想(19世纪60年代) (1)产生背景: ①洋务运动的展开和中国资本主义的产生 ②西方思想文化和科学文化的传入(理论来源) (2)代表人物:王韬、郑观应等 经济:发展民族工商业,与外国进行商战; (3)主张 文化:兴办学校,学习西方自然科学知识; 政治:主张革新,实行君主立宪制度。
(民主与科学)
马克思主义
近代中国的思想解放潮流
——向世界学习
高考历史 161 近代中国的思想解放潮流课件 新人教版

第二十七页,共39页。
(2)洋务派思想的特点: ①洋务派继承和发展了“师夷长技以制夷”的思想。 ②洋务派提出“中学为体,西学为用”“师夷长技以自强” 的主张,迈出中国近代化的第一步。为西学在中国的传播创造了 良好的舆论环境。 ③没有意识到中国传统的封建体制的落后,在不改变旧制度 (zhìdù)的前提下学习西方,注定要失败。
第六页,共39页。
(2)代表人物:
康有为
梁启超 严复
①发表《新学伪经考》《孔子改制考》,借助经 学的外衣,否定君主专制统治,宣传维新变法的 合理性和必要性
②影响:被称为“思想界之一大飓风”“火山大 发喷表火《 ”变法通议》,抨击封建专制制度,宣传伸 民权、设议院、变法图存的思想
主张国家属于人民,王侯将相是人民的公仆
C.立宪代议
D.三民主义
第二十五页,共39页。
答案 C 解析 A、B项出现在两次鸦片战争时期,再由题干信息“败给日本 和拳乱”是指甲午中日战争和义和团运动,由此可排除A、B项; 由“使统治集团认识到,继续阻止改革将是徒劳无益的……”可排除 D项,因为(yīn wèi)三民主义是资产阶级纲领。故选C项。
【答案】 (1)“师夷长技”就是学习西方的先进技术,“制 夷”就是抵抗西方的侵略(qīnlüè),战胜敌人。
(2)师夷长技以制夷,成为近代中国学习西方的口号,也是 对几千年来传统心态的一次挑战,迈出了近代中国向西方学习的 第一步,促进了洋务运动的开展。
第九页,共39页。
2.康有为的维新(wéixīn)思想有何特点?维新(wéixīn)变法思 想有何意义?
第十六单元 近代中国的思想解放潮流
➢高考调研·单元解读
课标要求
1.了解鸦片战争后中国人学习西方、寻求变 革的思想历程,理解维新变法思想在近代中 国社会发展进程中所起的作用 2.概述新文化运动的主要内容,探讨其对近 代中国思想解放的影响 3.简述马克思主义在中国传播的史实,认识 马克思主义对中国历史发展的重大意义
(2)洋务派思想的特点: ①洋务派继承和发展了“师夷长技以制夷”的思想。 ②洋务派提出“中学为体,西学为用”“师夷长技以自强” 的主张,迈出中国近代化的第一步。为西学在中国的传播创造了 良好的舆论环境。 ③没有意识到中国传统的封建体制的落后,在不改变旧制度 (zhìdù)的前提下学习西方,注定要失败。
第六页,共39页。
(2)代表人物:
康有为
梁启超 严复
①发表《新学伪经考》《孔子改制考》,借助经 学的外衣,否定君主专制统治,宣传维新变法的 合理性和必要性
②影响:被称为“思想界之一大飓风”“火山大 发喷表火《 ”变法通议》,抨击封建专制制度,宣传伸 民权、设议院、变法图存的思想
主张国家属于人民,王侯将相是人民的公仆
C.立宪代议
D.三民主义
第二十五页,共39页。
答案 C 解析 A、B项出现在两次鸦片战争时期,再由题干信息“败给日本 和拳乱”是指甲午中日战争和义和团运动,由此可排除A、B项; 由“使统治集团认识到,继续阻止改革将是徒劳无益的……”可排除 D项,因为(yīn wèi)三民主义是资产阶级纲领。故选C项。
【答案】 (1)“师夷长技”就是学习西方的先进技术,“制 夷”就是抵抗西方的侵略(qīnlüè),战胜敌人。
(2)师夷长技以制夷,成为近代中国学习西方的口号,也是 对几千年来传统心态的一次挑战,迈出了近代中国向西方学习的 第一步,促进了洋务运动的开展。
第九页,共39页。
2.康有为的维新(wéixīn)思想有何特点?维新(wéixīn)变法思 想有何意义?
第十六单元 近代中国的思想解放潮流
➢高考调研·单元解读
课标要求
1.了解鸦片战争后中国人学习西方、寻求变 革的思想历程,理解维新变法思想在近代中 国社会发展进程中所起的作用 2.概述新文化运动的主要内容,探讨其对近 代中国思想解放的影响 3.简述马克思主义在中国传播的史实,认识 马克思主义对中国历史发展的重大意义
课件3:近代中国的思想解放潮流与孙中山的三民主义

动中国资产阶级民主革命中的作用
考纲 要求
(1)维新思想 (2)新文化运动 (3)孙中山的三民主义
02
基础攻关
主干梳理
一、从“师夷长技”到维新变法
1.“师夷长技”
背景
主张
活动
抵 清朝君臣闭关 抗 自守,愚昧无 派知
洋 务 派
中国面临内忧 外患的形势
提出 “_师__夷__长__技__以_ ___制__夷___”
3.康有为和新文化运动代表人物对待孔子的态度不同, 但他们的根本目的是一致的。
在对待孔子及儒家思想的态度上,康有为借用孔子的权威 来宣传变法,新文化运动代表人物则喊出“打倒孔家店”。但 二者的本质都是宣传资产阶级思想文化。
4.新文化运动并没有摧毁封建思想的统治地位。 新文化运动只是冲击了封建思想的统治地位,而没有摧毁 封建思想的统治地位。 5.新文化运动并没有遭到当时北洋军阀政府的严厉压 制。 北洋军阀政府统治时期,军阀混战,对文化领域的控制相 对松弛,这也是新文化运动不断发展的重要原因。
“中学为体, __西__学__为__用__” “师夷长技以 自强”
①林则徐编译 《四洲志》 《各国律例》 等 ②魏源编撰《 海国图志》等
创办一批近代 企业;开设一 批__新__式__学__堂__
影响
引导人们关注世 界形势,对当时 的思想解放有重 要启迪作用,迈 出了向西方学习 的第一步
迈出了中国近代 化历程的第一步
三、三民主义
1.背景 (1)社会:鸦片战争以后,民__族__危__机__不断加深,各种救国主 张和方案屡屡碰壁。 (2)阶级:19世纪末,以孙中山为代表的资产阶级__革__命__派__ 登上历史舞台。
(3)个人:孙中山流亡海外,大大丰富了民主革命思想。 2.提出 (1)提出:1905年,孙中山提出同盟会纲领“驱除鞑虏, 恢__复__中__华__,创立民国,平均地权”。 (2) 阐 发 : 在 《 民 报 · 发 刊 词 》 上 , 纲 领 被 阐 发 为 “ 民 族 ”“民权”“民生”三大主义。
高中历史教学论文 近代中国的思想解放潮流(PPT) 人民版必修1

名 称 民 族 民 权 民 生
旧三民主义
新三民主义
反对民族压迫, 中国民族自求解放,反对 帝国主义侵略,中国境内 反对满洲贵族 各民族一律平等 明确反帝、联俄联共 统治 推翻君主专制 民权为一般平民所共有,凡 普遍 政体,建立国 真正反对帝国主义之个人及团 平等 民的政府,国 体,均得享有一切自由及权利。 民权 民一律平等
【练习5】(2006重庆)在近代中国,将向西方学习的 内容由器物层面扩展到制度层面的较早提倡者是 A.魏源 B.张之洞 C.王韬 D.梁启超
√
二、资产阶级
1.维新派 ——维新变法思想
(2)发展(19世纪90年代)
①民族资本主义初步发展 ②民族危机加深 背景: 康有为: 维新变法,君主立宪
西方资’政治学说+传统儒家思想) (特点: 代表 梁启超:伸民权、设议院、变法图存
• 5、孙中山的新三民主义成为国共两党合作的 政治基础,是因为它: • A 发展了“联俄、联共、扶助农工”的三大政 策 • B 增加了反对帝国主义侵略和平均地权的内容 • C 与中国共产党民主革命纲领的基本原则相一 致 • D 是在中国共产党和共产国际指导下形成的
二、资产阶级
3.激进派 ——民主与科学
• 3、三民主义是比较完整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 纲领,这是因为①它表达了资产阶级在政治、 经济上的利益和要求②它反映了中国人民要求 民族独立和民主权利的共同愿望③它提出了反 帝反封建的口号④它是同盟会的政治纲领 • A ①② B ①②③ • C ①②④ D ①②③④
• 4、与旧三民主义相比,新三民主义中民族主 义的最大特点是: • A 反对帝国主义 • B 反对民族压迫 • C 主张民族平等 • D 反对满洲民族
※之所以说三民主义是比较完整的资产阶级革命纲领, 主要是因为 A.提出了彻底的反帝反封建的革命纲领 B.反映了中国人民要求民族独立和民主权利的愿望 C.表达了资产阶级在政治上和经济上的利益和要求 D.推动了资产阶级民主革命运动的发展
近代中国的思想解放潮流

②都促进了资产阶级民主革命运动的发展,促进了中国近 代化进程;
③都以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为基础。
近代中国思想演变的特点
1、是在侵略与反侵略的特殊背景下展开的,启蒙和救亡是紧密相联的。 2、是在西学影响下进行的,以向西方学习为主要途径。
3、 经历了一个由浅入深、由表及里的渐进过程,从器物层次(洋务运 动)——制度层次(戊戌变法、辛亥革命)——思想层次(新文化运动)。
学习西方政治制度
2、思想主张(政治、经济) 挽救民族危亡,建立资产阶级专政; 发展资本主义
异:
1、具体目标:
(政体)
君主立宪制 民主共和制
2、手段、方式
改良 革命(暴力)
3、结果及 主要功绩
昙花一现,失败;但在社会上起了思想启蒙的作 用
最终失败;推翻了… 结束了 …建立了 … 深入…
1、林则徐和魏源在学习西方的过程中最重要的贡献是 A.翻译了外国书籍 B.提出了建立新式海军的主张 C.对当时知识界解放思想向西方学习有重要的启迪作用 D.主张仿行西方的民主制度
(6 )第三组:异曲同工、殊途同归。
“异曲”:两派的思想主张不同。维新派主张实行君
主立宪制,而革命派实行民主共和制。 “同工”:两派的政治、经济主张相同。都代表民族 资产阶级,都主张挽救民族危亡,实行资产阶级民主 政治,发展资本主义。
“殊途”:两派的手段和实践活动不同。维新派主张
改良,开展了自上而下的维新变法运动;革命派主张 革命,发动了辛亥革命,推翻清朝,建立中华民国。
2、经济 阶级 民族资本主义产生和初步发展,民族 资产阶级力量壮大并登上历史舞台。
3、思想 西方资产阶级民主思想的进一步传入。
启示
先进的中国人对西方的认识不断加深,推动了中国近 代化不断向纵深方向发展。
③都以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为基础。
近代中国思想演变的特点
1、是在侵略与反侵略的特殊背景下展开的,启蒙和救亡是紧密相联的。 2、是在西学影响下进行的,以向西方学习为主要途径。
3、 经历了一个由浅入深、由表及里的渐进过程,从器物层次(洋务运 动)——制度层次(戊戌变法、辛亥革命)——思想层次(新文化运动)。
学习西方政治制度
2、思想主张(政治、经济) 挽救民族危亡,建立资产阶级专政; 发展资本主义
异:
1、具体目标:
(政体)
君主立宪制 民主共和制
2、手段、方式
改良 革命(暴力)
3、结果及 主要功绩
昙花一现,失败;但在社会上起了思想启蒙的作 用
最终失败;推翻了… 结束了 …建立了 … 深入…
1、林则徐和魏源在学习西方的过程中最重要的贡献是 A.翻译了外国书籍 B.提出了建立新式海军的主张 C.对当时知识界解放思想向西方学习有重要的启迪作用 D.主张仿行西方的民主制度
(6 )第三组:异曲同工、殊途同归。
“异曲”:两派的思想主张不同。维新派主张实行君
主立宪制,而革命派实行民主共和制。 “同工”:两派的政治、经济主张相同。都代表民族 资产阶级,都主张挽救民族危亡,实行资产阶级民主 政治,发展资本主义。
“殊途”:两派的手段和实践活动不同。维新派主张
改良,开展了自上而下的维新变法运动;革命派主张 革命,发动了辛亥革命,推翻清朝,建立中华民国。
2、经济 阶级 民族资本主义产生和初步发展,民族 资产阶级力量壮大并登上历史舞台。
3、思想 西方资产阶级民主思想的进一步传入。
启示
先进的中国人对西方的认识不断加深,推动了中国近 代化不断向纵深方向发展。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要帝制不再发生,民主共和可安稳,……非先将 国民脑子里所有反对共和的旧思想,一一洗刷干 净不可。
——陈独秀《旧思想与国体问题》
兴起标志 1915年陈独秀在上海创办《青年杂志》
主要阵地
《新青年》
代表人物 陈独秀、李大钊、鲁迅、胡适等
活动基地
北京大学
着夜几歪我 两,个歪翻 个才字斜开 “字西从洋人。因斜为历拥护德、赛两先生……才渐渐从黑暗中把他 们是救字出我来,的引史到光明世界。我们现在认定,只有这两位先 生黑“吃人可暗缝里看以 。横竖睡救”治每页上中一查,国政治上、道德上、学术上、思想上一切的 今之之”!欲文精出字来,革 学 神不着,仔新。,政 使 日都写着“治 吾 夜这历史没, 人 埋势 不 头不 张 故得目纸不以堆革观中新世,盘界所踞社目于会注运文心用 学 营此 之 者政 趋 ,治 势 不者 , 越精 及 帝神 时 王界 代 , 权贵满,细鬼怪仁,有神仙,与夫个人之穷通利达,以此而求革新 文学本,看革新义政年治,是缚手足而敌孟贲也。
上解决了政权问题。
民生主义(补充)——“平均地权” 购买地主的土地,建立资本主义土地制度。
从三民主义到新三民主义
三民主义
新三民主义
新发展
民族 主义
反对民族压迫, 反对满洲贵族统 治
中国民族自求解放,反 对帝国主义侵略,中国 境内各民族一律平等
突出反帝; 民族平等
推翻君主专制政 民权为一般平民所共有, 主张普遍
誓杀尽天下君主,使流血满地球,以泄万民之恨。势不得 不酌取西法,以补吾中国古法之亡。“各国变法无不从流 血而成,今中国末闻有因变法而流血者,此国之所不倡也, 有之请自嗣同始”!
在……问世以后,“天演”、“物竞”、“天择”、“适 者生存”等新名词很快充斥报纸刊物,成为最活跃的字眼。 有的教师以“物竞”、“天择”为作文题目,有些青少年 干脆以“竞存”、“适之”等作为自己的字号。
代表
思想主张
特点
出版《孔子改制考》,打着 政
资 康有为 孔子的旗号宣传维新变法理 治
产
论。
制
阶 级
梁启超
指出变法是历史发展的必然; 度
抨击君主专制制度。
:
维 新
谭嗣同
批判君主专制政体和纲常 名教 Nhomakorabea君 主
派
翻译《天演论》
立
严 复 宣传物竞天择,适者生存。 宪
救亡图存——激发了国人的爱国情感 变法图强——推动了政治运动;顺应了历史趋势 思想启蒙——冲击了陈腐的旧文化 批判封建——有利于资产阶级革命思想的传播
民权 体,建立国民政 凡真正反对帝国主义之 平等的民
主义 府,国民一律平 个人及团体,均得享有 权
等
一切自由及权力
民生 主义
平均地权
平均地权,节制资本, 关注工农
实行“耕者有其田”的 政策
生活
萌芽:《中国社会各阶级的分析》、《湖南农民运动考察 报告》 解决了中国民主革命同盟军的问题,并开始强调农村革命 的重要性。 诞生:《中国的红色政权为什么能够存在?》《井冈山的 斗争》和《星星之火,可以燎原》 “工农武装割据”的思想,创造性地解决了中国革命的道 路问题,为中国革命指明了方向。 成熟:《中国革命和中国共产党》《新民主主义论》 毛泽东做出了中国革命分民主主义和社会主义革命两步走 的战略部署,创造性地提出了新民主主义革命的概念,他 在政治、军事、经济和思想文化上的思想形成了比较完整 的体系。 新发展:《论人民民主专政》《论十大关系》《关于正确 处理人民内部矛盾问题》
在社会主义建设理论方面发展了马克思主义学说。
前提条件:文革的结束和《解放思想,实事求是, 团结一致向前看》的讲话。
逐步形成: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的召开。
完整体系:“南方谈话”和中共十四大的召开。
“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这个根 本问题,他指出,社会主义的本质就是解放生产 力、发展生产力,消灭剥削,消除两极分化,最 终达到共同富裕;判断各方面工作的是非标准应 是“三个有利于”,即是否有利于发展社会主义 的生产力,是否有利于增强社会主义国家的综合 国力,是否有利于提高人民的生活水平。
都了道代 写半德,
”
材料一:“无论政治学术道德文章,西洋的法子和 中国的法子,绝对是两样,断不可调和迁就的”。 “若是决计革新,一切都应该采用西洋的新法子, 不必拿什么国粹、国情的话来捣乱” ——陈独秀
材料二:新文化运动的倡导者钱玄同认为“惟有 将中国书籍一概束之高阁一法”,才能避免“中 毒”,甚至要“废灭汉文”、采用世界语
——蒋廷黻《中国近代史》
是书何以作?曰为以夷攻夷而作,为以夷款夷而 作,为师夷长技以制夷而作。
“不善师外夷者,外夷制之;善师四夷者,能制 四夷。”“夷之长技三:一战舰,二火器,三养 兵练兵之法。”
“上师尧舜三代,外采东西强国,立宪法,开国会,行三 足鼎立之制,则中国之治强,计日可待”
“万国蒸蒸,大势相逼,变亦变也,不变亦变。变而变者, 变之权操诸己;不变而变者,变之权让诸人。”
3、为了迎接这种潮流,李大钊发表了哪些文章 ①《布尔什维主义的胜利》②《我的马克思主义观》 ③ 《庶民的胜利》④《我之节烈观》 A、 ①②③ B、①②④ C、②③④ D、①③④
民族主义 (前提)——“驱除鞑虏,恢复中华” 以暴力的手段推翻清王朝的反动统治,争取民
族的独立自主。
民权主义(核心)——“创立民国” 推翻封建帝制,建立资产阶级民主共和国理论
学器物技艺→学社会制度→学文化心理
苟利国家生死以, 岂因祸福避趋之。
林则徐
“彼之大炮,远及十里内外,我炮 不能及,是器不良也。彼之放炮, 连声不断,我放一炮后,须转展移 时再放一炮,是技不熟也。”
在闭关时代的封建专制主义统治下,林则徐开始时跟所有 封建官僚一样,有偏狭自大、不合时务的陈腐观念,对中 国以外的世界茫然无知。为了制定战胜敌人的正确策略, 他努力探求西方资本主义的新知识。林则徐探求西方新知 识,主要通过“刺探西事”荷“翻译西书”两个主要途径。
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
“须知一个新生命的诞生,必经一番苦痛,必冒许多危险。 ••••••这新纪元的创造,也是一样的艰难。 ••••••须知这种 潮流,是只能迎,不可拒的。我们应该准备怎么能适应这 个潮流,不可抵抗这个潮流。”——《庶民的胜利》
1、上文中的潮流指的是 A、宣传西方文化 B、提倡民主与科学 C、批判封建主义 D、宣传社会主义 2、这一潮流在中国的广泛传播开始于 A、1917 B、1918 C、1919 D、19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