调研报告:元阳哈尼梯田保护与开发问题探究

合集下载

哈尼梯田发展现状及未来趋势分析

哈尼梯田发展现状及未来趋势分析

哈尼梯田发展现状及未来趋势分析哈尼梯田是中国云南省的一个独特的农耕景观,以其壮丽的自然美景和千年的耕作传统而闻名于世。

本文将分析哈尼梯田的发展现状,并探讨未来的趋势。

首先,哈尼梯田是一个独特的农业生态系统,受到地理和气候条件的限制。

哈尼人通过耐劳和智慧,创造出了一套独特的水利系统,使得梯田能够充分利用山泉水资源,保证稻田的灌溉和排水。

这一系统为哈尼梯田的发展提供了坚实的基础,使其成为农业生产的重要基地。

然而,近年来,哈尼梯田面临着一些挑战。

首先是农业劳动力的流失。

随着城市化和工业化的进程,越来越多的年轻人选择离开农村寻找更好的就业机会。

这导致了农田耕作技术的传承受到威胁,对哈尼梯田的持续发展构成了一定的压力。

其次,旅游开发对哈尼梯田的影响也不可忽视。

哈尼梯田的壮丽景观吸引了大量的游客,给当地带来了经济收益。

然而,大规模的旅游开发也会给梯田生态环境带来一定的压力。

过度的人流和建设活动可能会对耕作环境产生负面影响,需要采取措施保护梯田的生态系统。

面对这些挑战,哈尼梯田的未来发展趋势应该是多方面的。

首先,加强农业技术的传承和创新。

政府和相关机构可以提供培训和技术支持,帮助农民了解最新的农耕技术和管理方法。

此外,利用现代科技手段,如无人机和农业大数据分析,优化农田管理和生产效益,提高农民的收入。

其次,加强生态保护和可持续发展。

保护哈尼梯田的生态环境是确保其长期发展的关键。

政府应该加强对生态保护区的管理和监督,严禁破坏性的开发活动。

同时,鼓励农民采取可持续的农耕方式,如有机农业和水土保持措施,保护梯田的生态系统。

另外,旅游业的发展也需要更加注重可持续性。

旅游开发应该与当地农民和社区合作,共同保护和发展梯田景区。

减少对梯田景区的人流量,设置限制和规定,避免过度开发和环境破坏。

同时,政府也应该推动文化传统和保护梯田的教育,提高游客的文化意识和环保意识。

最后,合理规划和管理梯田的经济发展是确保其可持续发展的关键。

综合整治元阳县哈尼梯田核心区箐口村 提升旅游环境

综合整治元阳县哈尼梯田核心区箐口村 提升旅游环境

342 有 机 样 品 ..
根 据 监测 结果 统 计 ,执 行 《 土壤 环 境 质 量 标 准》 B 5 1— G 1 68 19 95中的 Ⅱ类标准 , 六六 六 ≤05 /gD T O5 gk , . k , D  ̄ . /g 评价 , mg < m 六 六 六 的 四 种 异 构 体 三 个 类 型 土 壤 中水 平 一 致 , 低 于 标 准 ;
综合整治元阳县哈尼梯 田核心区箐 口村 提升旅游环境
赵 建 忠
( 云南省红河州环境监测站)
摘Hale Waihona Puke 要: 综合整治是提 升品牌 、 知名度 , 优雅近景, 长远食品安全 , 充分利用箐 I村特殊 的地 理位置、 = I 人文、 地质、 特色梯 田景点和清晰 的
环 境 空 气 , 净 的 水源 , 干 安全 的土 地 , 色 食 品 , 景 如 画 , 旷 神 怡 。 绿 远 心
34 1 无 机 样 品 ..
根 据 监测 结果 统 计 ,执 行 ( ( 环 境 质 量 标 准》 B 5 1— 土壤 G 1 6 8 19 95中 的 Ⅱ类 标 准 ,H6 .,对 应 标 准 中 的项 目进 行 评 价 , D . 7 5 5 铜 、 、 、 、 、 、 、 的浓 度 均 低 于 Ⅱ类 标 准 , 个 类 型 铅 锌 镍 铬 汞 硒 砷 三
中的镉都略有超标 , 宅居地的超标倍数为 02 .8 , . 03 倍 平均超 9 标 0 5倍 , 地 超 标 范 围 06 ~ 09 . 3 菜 . 3 .1倍 , 均 超 标 0 4倍 , 平 . 7 水 田 的超 标 范 围 01 - . .104 5倍 , 平均 超 标 03 . 3倍 , 体重 金 属 含 量 总 是铜 、 、 : 铅 锌 宅居地> 菜地> 田, 水 而镉 、 、 、 、 铬 汞 砷 硒是 : 菜地> 宅 居 地 > 田 , 致 三 个 类 型 中 的 镉 略 超 标 的 原 因 与施 用化 肥 、 水 导 农药相关 。

梯田研究报告

梯田研究报告

梯田研究报告梯田是一种古老而普遍存在的农耕方式,主要用于有限土地资源条件下的农作物种植。

梯田通过修建一系列等高的平台来利用山坡上的土壤,有效减少水土流失,增加土地利用率,并提供了一种有效的灌溉系统。

梯田在中国、菲律宾、印度、日本等亚洲国家和地区广泛存在。

梯田的研究主要涉及以下几个方面:1. 土壤保护和水土流失控制:梯田对于保护土壤,减少水土流失具有重要作用。

研究表明,梯田能够有效防止土壤被冲刷和侵蚀,保持土壤的肥力和结构稳定。

研究者通过观察梯田土壤质量的变化,分析梯田的水土流失情况,以及对比梯田和非梯田地区的土壤质量差异来评估梯田的土壤保护效果。

2. 水资源利用和灌溉管理:梯田通过修建水渠、水坝和堤坝等设施来调节水流,实现水的充分利用和有效分配。

对于梯田灌溉系统的研究主要包括水源供应、水流量调控、配水方案和灌溉效果等方面。

研究者通过监测和分析梯田的水资源利用状况,评估梯田的水资源利用效率,并提出一些改进措施和管理策略。

3. 农作物种植和产量增加:梯田为农作物的种植提供了合适的土壤和充足的水源,对于提高农作物产量具有重要作用。

研究者通过对比不同种植方式和管理措施下的农作物产量,分析梯田的农作物种植效果,并探索提高农作物产量的方法和技术。

4. 可持续发展和农村经济:梯田的保护和管理对于实现可持续农业和促进农村经济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研究者通过评估梯田的生态效益和经济效益,推动当地农业的可持续发展和农村经济的繁荣。

梯田研究的结果和成果对于推动农业的可持续发展、提高农作物产量、保护土壤和水资源,以及促进农村经济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这些研究为梯田的保护和管理提供了科学依据和理论基础,为农业生产和农村发展提供了有益的借鉴和启示。

哈尼梯田

哈尼梯田

梯田成因
自然因素
1,首先是大自然特殊地理结构所造成的。
2,其次,哀牢山特定的地形、气候等自然条件 也决定了元阳哈尼梯田必然形成为最壮丽、独特 的奇观。
人文因素
哈尼族居住的上半山,气候温和,雨量充沛,年均气温在 15度左右,全年日照1670小时,非常适宜水稻生长,故 哈尼族先民自隋唐之际进入此地区就已开垦梯田种植水稻, 在此1200多年间,哈尼族倾注了数十代人的心力,发挥 了惊人的智慧和勇毅垦殖梯田。同时,哈尼族等民族还发 挥了巨大的天才和创造力,在大山上挖筑了成百上千条水 沟干渠,已建成骨干沟渠4653条,其中,灌溉面积达50 亩以上的有662条。条条沟渠如银色的腰带,将座座大山 紧紧缠绕,大大小小沟箐中流下的山水被悉数截入沟内, 这样就解决了梯田稻作的命脉——水利问题。哈尼族以数 十代人毕生心力,垦殖了成千上万梯田,将沟水分渠引入 田中进行灌溉,因山水四季长流,梯田中可长年饱水,保 证了稻谷的发育生长和丰收。哈尼族垦殖梯田的想象力令 人惊绝,其随山势地形变化,因地制宜,坡缓地大则开垦 大田,坡陡地小则开垦小田,甚至沟边坎下石隙之中,无 不奋力开田,因而梯田大者有数亩、小者仅有簸箕大,往 往一坡就有成千上万亩。这一景观构成了千奇百态变幻莫 测的天地艺术大交响乐,成为举世瞩目的梯田奇观。
生态特色
元阳梯田哈尼族梯田生态系统呈现着以下特点:每一个村 寨的上方,必然矗立着茂密的森林,提供着水、用材、薪 炭之源,其中以神圣不可侵犯的寨神林为特征;村寨下方 是层层相叠的千百级梯田,那里提供着哈尼人生存发展的 基本条件:粮食;中间的村寨由座座古意盎然的蘑菇房组 合而成,形成人们安度人生的居所。这一结构被文化生态 学家盛赞为江河——森林——村寨——梯田四度同构的人 与自然高度协调的、可持续发展的、良性循环的生态系统, 这就是千百年来哈尼人民生息繁衍的美丽家园。元阳的梯 田景观是有最佳观赏拍摄时间的。一年中最好的季节是11 月至次年4月间,这时候田中无稻谷,水平梯田层层透亮, 光影效果极佳,其中春节前后更是经常可见云海,元宵前 后,野樱花、野木棉花、野桃花和棠梨花开得满山的红、 白色,极为壮观。

云南元阳哈尼梯田湿地生态旅游的SWOT分析及发展策略

云南元阳哈尼梯田湿地生态旅游的SWOT分析及发展策略
2S O W T分 析步 骤
的机遇和威胁 ,并在此 基础上提 出 了哈尼梯 田湿地相应 的生态旅游可持续 发展 策略。
[ 关键 词 】哈 尼 梯 田湿地
哈尼族主要分布在云南省南部红河与澜沧江之间的哀牢 山和 无量 山地 区 哈尼梯田湿地 是以哈尼族 为主体 的各兄弟民族的梯
田湿地的统称 。云南省红河哈尼族彝族 自治州是云南哈尼梯 田湿 地 的集 中分布区 而最 有代 表性 的是红河州元 阳县的哈尼 梯田湿 展的各种 内部 因素 ( 包括优势因素和劣势 因素 )和外部因素 ( 包 地 。近年来 . 元阳哈尼梯 田湿地蜚声海 内外 . 其生态旅游红红火 括机 会因素和威胁 因素 ) 。
() 2 国内外知名度很高 (2 。 s ) 自元阳县开展哈尼梯 田湿地 生态 旅游以来 , 特别是 20 00年红河 州把 ” 红河哈尼梯 田“申报世界遗
0 4年 6 ~7月苏州举行的第 2 届世界遗产大会上 , 8 20 00年 , 接待 7 万余人次 ,旅游收入不到 10 万元;20 年 ,接 产 ,并且在 2 0 00 03
发 的有 坝 达 、 多依 树 和 老 虎嘴 三 大 景 区 。这 三大 景 区就 是 “ 河 三 大 景 观 最 为 闻 名 退 迩 。 红
哈尼梯 田” 申报世界遗产的核心 区所在地。 据元阳县旅游局统计 , 1 9 年 ,接待中外游客不到 1 7 9 万人次 ,旅游收入不足 1 0 0 万元 ;
二.S T分析原理 WO
1S O .W T分 析 简介
2 劣势分析 . ( ) 济 贫 困 ( 1 。元 阳 县 是 国 家级 特 困 县 所 以县 财政 无 1经 W )
待 1 万人 次 ,旅 游 收入 近 50 万 元 ;2 0 年 ,接待 2 1 人 ” 1 00 05 40 万 红河哈尼梯 田”被联合 国教科文组织世界遗产 中心正式列入 中 次 ,旅游收入达 9 3 .2 90 4 万元 ,2 0 年 ,接待 3 .3 06 1O 万人次 ,旅 国世界遗产 申报预备 名单 以来 ,更进一步扩大了哈尼梯 田的影响 游 收 入达 16 亿 元 。元 阳 县旅 游 业 呈 现 出蒸 蒸 日上 的 发展 势 头 。 力 和 吸 引 力 ,元 阳哈 尼梯 田湿 地 的知 名 度 越 来 越 大 。 .5

元阳哈尼族梯田生态村寨研究

元阳哈尼族梯田生态村寨研究
成 了良 ^ 环 的 农 业 生 态 体 系 , 生循 在 生 产 生 括 中维 护 着 良 好 的 生 态 环 境 . 现 了资 源 的可 持续 利用 , 人 实 是
【. 留 着完 整 的原 始状 态 的 森林 , 侏 这 里气 候 寒冷 , 虽不适 宜 人居住 , 却
是一 个 涵养 水源 的大 水库 这 些 林
f一o , i i (/ l v rn k “ c & r O _ I  ̄Ⅲl eb a , g \ I l e}
类 生 态 与 自然 生 态 的 和 喈共 存 , 变 自然 生 态为 农业 生 态的 完美 范例l “ 。 黄 土 高 原 是 中 国 农 业 的 发 源 地 . 是 多山地 区 。 也 但在 黄 土高 原的
万 风 税 和 民 旌特 征 . 出村 寨 的建 设 厘 放 在 整 梯 田 生 各体 系 中连 作 . 平 破 坏 J嵌 丘 硅 柠 落 景观 的 前提 下 . 建 筑 谊 硅进 行 琏造 进 提 在 , 对 资 源 的 可持 蛙 利 用 与保 护 姜 键 词 农 业 生 态 : 哈 . : e/ a. I  ̄ 中 图 分 类 号 : 1 8 1 9 6 持 棼 发展 文章 编 号 10 — 6 4 2D20 一X2 2 00 6 6 ( t )3 {)9 0 . 文 献 标 识 码 :B
晴 尼梯 嘲 文化 遗 产 保护 区 主 要
分 布 干云 南 的南 部 哀 牢 山 南段 . 红 河 _ 西南 部 。这 里世 代 生括 着 勤 劳 州 的哈 族 人 ,他 f在 山 坡地 带 挥 地 f - 。 ,
鹅 掌 楸 、木 瓜红 ( e drd n R / eoe ~ v
土高 原 长期坎水 , 水土流 失 。与之 相 比 .哈 I族 梯 田是 人 与 自然 高度 协 } 己 调的 、 持续 发展 的生 态系统 。 可

云南元阳梯田的农耕文化考察

云南元阳梯田的农耕文化考察

云南元阳梯田的农耕文化考察云南元阳梯田是中国乃至世界上最著名的梯田之一,被誉为“活地理教科书”。

这里绵延数百年的农耕文化,是这片土地上农民们的辛勤劳动和智慧的结晶。

元阳梯田位于云南省红河哈尼族彝族自治州元阳县,是哈尼族人民创造的一项世界性的农业遗产。

梯田地区的山坡被划分成一块块大小不一的梯田,整齐地排列在山间,宛如一幅壮丽的画卷。

梯田的美丽和实用性并存,通过利用山地资源,优化土地利用,哈尼族人民成功地解决了农业生产中的水土流失和种植面积不足的问题。

我们的考察团队来到了元阳梯田,第一眼见到的是如诗如画的梯田景观。

阳春三月,梯田里的稻苗正绿油油地长势喜人。

镶嵌在山间的一片片翠绿色,仿佛让人进入了一个童话世界。

这些梯田不仅为哈尼族人民提供了丰富的农产品,也成为了吸引游客的一大亮点。

在农耕文化考察中,我们发现哈尼族人民有着独特的耕作方式和传统的农耕知识。

他们巧妙地运用了梯田的自然资源,如水源、太阳能等,实现了农作物的优质生长。

例如,哈尼族人民会在梯田底层修建水塘,通过灌溉的方式使稻田得到足够的水源,这样即可在干旱季节也能顺利种植水稻。

另外,哈尼族人民还在整个农耕过程中孕育出了丰富的民间农耕文化、节日和习俗。

他们相信一些神秘的自然力量,并将其融入到农耕中。

例如,每年的农历二月二,哈尼族人会举办盛大的田龙节,祈求丰收和风调雨顺。

这是一个显示农民生活态度的节日,也是一个流传千年的农耕文化的见证。

在元阳梯田,农耕并不止于种植作物。

哈尼族人民将农耕视为一种生活方式,更是一种审美方式。

他们善于利用山水构建梯田,让自己的家园更加美丽。

沿着梯子走过,你可以看到每个家庭都有自己独特的花园和庭院,种植着五彩斑斓的花朵和各类绿植。

这些精心布置的庭院彰显出哈尼族的生活品味和农耕文化。

元阳梯田的农耕文化不仅是哈尼族人民的宝贵财富,也是世界农耕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通过长期的农耕实践,哈尼族人民形成了一套完整的农耕知识体系,并将其传承了数代。

哈尼族梯田文化的探究

哈尼族梯田文化的探究
是 “ 江河一森林一村寨一梯 田 这个四维循环系统的中心所在 ,这样一个人与 自 然高度协调的 良性系统给
现代社会的发展带来不少启 示。梯 田的存在体现 出了哈尼人民的智慧。 【 关键词 】哈尼族 梯 田文化
【 中图分类号 】 C 9 5 2
【 文献标识码 】 A
【 文章编号 】1 6 7 4 — 4 8 1 0( 2 0 1 5 )2 9 —0 0 9 9 — 0 2
水沟犹如人体的血脉 ,形成沟渠纵横的灌溉网络 ,是功
能强 大 的水 循 环 系统 。一 般 的水 渠 长达 数公 里 ,有 些水
生产习惯而形成 的。因为居住在半山 ,在管理梯 田的作
物时 比较省时省力 ,也便于把村寨 的肥水顺沟渠送入到 梯 田中。 梯田的设计使得现代机械无法作业 ,因而哈尼人仍 然是采用牛耕法犁地耙 田 农家肥是作物生长的主要肥 料来源 。每到需要施肥时 ,人们会先将能够通往 自家水
哈尼人 的村寨多建于山峦环合、古木环抱的山坡地 上 ,水源充足 ,村寨下边连着梯 田。在选定寨址之前 ,
人们就必须要考虑这块土地能养活多少人、可以发展成
止 。元阳哈尼族开垦的梯 田依山势地形而变化 ,因地制
宜 ,坡缓 地 宽则 开 垦大 田 ,坡 陡地 窄则 开 垦小 田 ,甚 至 在 一些 细 小 的石 缝 中也 开垦 出了梯 田 ,因此 梯 田大者 有
其实哈尼梯 田本身就是一个 良性的生态循环系统 。
哈 尼梯 田一 般分 布 在半 山腰 以下 ,半 山腰 至 山顶 大多 是
收, 人们会在十月年进行两项大型活动 , 一个是荡秋千 ,
另一个 则 是举 行全寨 的长街宴 。
田也不例外 。水是梯 田农业 的生命线 ,哈尼人在长期的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元阳哈尼梯田保护与开发问题探究
在XX南部,哀牢山南段,红河南岸的元阳县,生活着一个古老的民族——哈尼族。

目前,在XX省境内的哈尼族人口总数已达120多万人,其中红河哈尼族彝族自治州70万余人,元阳有22万多人。

元阳哈尼先祖,利用当地的自然条件, 经过长期的生产生活实践,与周围的彝族、汉族、傣族、苗族、瑶族和壮族人民一道,共同创造了逶迤连绵、雄奇壮观的19万亩梯田,绵延整个元阳境内的山山岭岭,铸就了红河哈尼梯田的元阳核心区。

X年X月,XX委、州政府采纳了有关专家的建议,决定以红河哈尼梯田的名义申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世界文化遗产”,并开展相关工作:出台《红河哈尼梯田保护区管理暂行办法》对元阳哈尼梯田核心区依法进行保护管理,并在有效保护的基础上开展了卓有成效的开发利用工作。

如今,随着哈尼梯田申报世界文化遗产进程的不断推进,对于处于核心区的元阳哈尼梯田保护与开发问题的进一步探究,显得十分必要和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一、元阳哈尼梯田保护与开发的重要价值
元阳是中国XX省红河哈尼族彝族自治州的一个属县,有哈尼梯田面积19万亩,至今养育着元阳42万多人口。

高山上6400多公顷森林至今仍在供给全县各族人民生产生活用水,全县4653条水沟干渠,仍在灌溉着千山万岭之上的梯田。

元阳梯田是哈尼族和共居一山的其他6个民族共同开垦的,由于在申报世界文化遗产过程中的定位,统称为“哈尼梯田”。

元阳哈尼梯田,作为世界农耕文明史上的“世界奇迹”,具有不可替代的研究、保护和开发价值。

它所蕴涵的人与自然高度和谐发展,民族与民族、人与人和睦相处的古老文化特征,正是21世纪人类所追求的一种文明和谐精神。

元阳哈尼梯田作为世界梯田文化的最佳代表、作为保护完好的文明成果进入“世界文化遗产”势所必然。

同时,哈尼梯田作为世界农耕史上具有特殊意义的“劳动杰作”,作为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人类文明典范”,其意义和价值也越来越得到中外人士的认同。

元阳哈尼梯田被法国报刊评为“1993年度新发现的世界七大人文景观之一”,哈尼梯田开始具有了一定的国际影响力。

2004年,红河哈尼梯田便被列入中国5个
申报世界文化遗产预备项目。

2007年又作为XX省唯一一个申遗项目被列入中国35个预备项目,同年10月,经国家林业部批准,红河哈尼梯田成为了XX省第一个国家湿地公园。

2009年7月在人民网旅游频道推出“最具民俗文化特色旅游目的地评选”活动中,元阳被评为全国20家最具民俗文化特色旅游目的地之一;同年11月在香格里拉“2009年全球旅游度假论坛”上,红河哈尼梯田被论坛组委会授予“国际最具特色旅游胜地”荣誉。

2010年6月接受了联合国粮农组织把“哈尼梯田稻作系统”列为“全球重要农业文化遗产”保护试点的授牌。

被国家文物局列入“2013年申遗”候选名单之一。

这些评选、申报活动获得的殊荣,使元阳哈尼梯田的世界知名度得到迅速提升,并逐渐成为外界认识元阳的一张文化名片。

哈尼梯田是元阳人民与哀牢山大自然天人合一的伟大创造,是文化与自然巧妙结合的产物。

哈尼梯田从古至今始终是一个充满生命活力的大系统,今天它仍然是元阳各族人民物质和精神生活的根本。

元阳哈尼梯田所拥有的历史价值、美学价值、科学价值、经济价值、社会价值、文化价值、保护价值等已经引起中外专家学者的重视和研究。

哈尼梯田独特的魅力,其实更多地在于它跨越时空的多重价值展示。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