运动心理学

合集下载

运动心理学

运动心理学

运动心理学运动心理学运动心理学是研究人类在运动和体育活动中心理过程和行为的学科领域。

它关注运动员的心理状态、动机、注意力、自信心以及心理抗压能力等方面,通过科学的研究方法来帮助运动员提升竞技表现。

心理在运动中的作用是不可忽视的。

运动时的心理状态可以直接影响一个人的表现。

例如,当一个运动员感到紧张或焦虑时,他可能会影响他的专注力和反应速度,从而导致竞技表现下降。

另一方面,当一个运动员感到自信和镇定时,他可能会发挥出更好的技术和战术能力,取得更好的成绩。

动机是运动心理学中一个重要的研究领域。

有很多因素可以激发人们参与运动和体育活动,如个人的兴趣、社会压力、团队合作和自我挑战等。

了解动机对运动表现的影响可以帮助运动员找到适合自己的动力来源,提高他们持续参与运动的意愿和动力。

注意力是运动中另一个重要的心理因素。

在竞技体育中,运动员需要保持专注力,以便能够集中注意力在重要的任务上。

通过训练运动员的注意力控制能力,可以提高他们的反应能力和决策能力,从而改善竞技表现。

自信心是运动心理学中非常关键的因素之一。

运动员对自己能力的信心会影响他们的竞技表现。

当一个运动员缺乏自信心时,他可能会感到紧张和焦虑,从而影响他的表现。

通过培养运动员的自信心,他们能够更好地面对挑战和压力,从而提高自己的竞技水平。

心理抗压能力是运动心理学中一个非常重要的领域。

在运动和竞技中,运动员常常面临各种压力和挑战。

建立良好的心理抗压能力可以帮助运动员应对这些压力,保持冷静和镇定,从而更好地发挥自己的实力。

总之,运动心理学的研究旨在帮助运动员提高竞技表现,达到更好的成绩。

了解运动员的心理状态和行为可以帮助教练员和运动心理学家制定针对性的训练计划和干预措施,从而最大程度地发挥运动员的潜力。

运动心理学的研究对于推动体育事业的发展和提升运动员的竞技水平具有重要的意义。

运动心理学

运动心理学

个性心理特征:能力、气质、性格个性的特征:个性的稳定性和可变性,个性的个别性和其个性的社会制约性。

个性的构成:需要、动机、兴趣、信念、世界观。

心理过程分为认识过程、情感过程和意志过程。

认识过程是形成意识的前提。

奥地利弗洛伊德创建了精神分析学。

德国冯特(第一个专业心理学家)先提出“实验心理学”亚里士多德提出了灵魂与生命肉体的不可分割性的观念。

古希腊柏拉图把灵魂分为:智慧、勇敢、欲望三部分。

法国笛卡尔先提出“反射”概念。

复杂知觉分为空间知觉、时间知觉和运动知觉。

注意是心理活动对一定事物的指向和集中。

气质类型的分类胆汁质、多血质、粘液质、抑郁质、神经质。

各种知觉的活动规律主要表现在选择性、整体性、理解性和恒常性。

心理现象分为心理过程和个性心理两大类。

个性心理包括个性心理特征和个性倾向性。

马斯洛将人的主要需要分为生理需要、安全需要、归属和爱的需要、尊重需要、自我实现的需要。

(最高级的)想象的种类不随意想象与随意想象、在造想象、创造想象和幻想。

(也可是判断)运动知识是以动作表象和动作概念的形式传授给学生。

1879年是心理学成为独立学科的新纪元,冯特是世界上第一个专业的心理学家。

1913年奥运会创始人皮埃尔德顾拜旦在瑞士洛桑举办了第一次运动心理学国际会议。

运动竞赛的一般特点:高度的紧张性、强烈的竞争性、潜能开发性、坏境的适应性。

气质在实践活动中的作用:1、气质类型无好坏之分2、气质不能觉得一个人的社会价值和成就高低3、气质影响活动的效率在起跑反应训练中运动员有两种心理:1、感觉的心理定向2、运动的心理定向反应类型:1、感觉型2、运动型3、中间型反应的种类:简单和复杂反应。

表象的特征:直观性、概括性。

语言的特点:概括性、间接性、社会性。

表象的种类:视觉表象、听觉表象、嗅觉表象、运动表象。

解决问题的四个阶段:发现问题、明确问题、提出问题、验证问题。

七种情绪:喜、怒、忧、思、悲、恐、惊。

坚强意志的基本品质:独立性、果断性、坚持性、自制力。

运动心理学

运动心理学
(1)队员的技术不过硬。 (2)比赛紧张造成队员的视野比较狭窄。 (3)队员之间配合不默契。
二、跳高运动员要做到心中有数
跳高运动员一定要做到心中有数, 才能在比赛中从容不迫,而这个所谓的 “数”,就是心理学的高度知觉。运动 员可以利用客观条件掌握高度,例如身 高,平时训练情景。一名优秀的跳高运 动员必须对高度,特别是本人最佳成绩 或目标成绩高度有比较全面、深入的理 解,才能做到心中有数。
二、运动心理学的研究内容与发展
运动心理学这个术语首先出现于现代奥 林匹克运动会创始人顾拜旦的文章中。在 他的倡议下,国际奥委会于1913年在洛桑 召开运动心理学专门会议,它标志这个学 科进入科学的行列。
1920-1940年,前苏联、德国 等国都 对运动心理学方面的问题展开了一系列研 究。
20世纪60年代以来,运动心理学受到广 泛重视,大多数国家都开展了这方面的研 究工作,成立运动心理学会并召开专门会 议,有关的文章和书籍也大量问世,使这 门科学得到迅速发展。
运动心理学研究的内容十分广泛,如 技能学习、竞赛心理、运动对人的意义 、从事运动的动机,以及运动员之间、 教练员和运动员之间、运动员和观众之 间的相互关系,心理训练和运动心理治 疗方法等等。20世纪初期,研究的问题 多集中在技能学习上,包括学习的分配 、保持和迁移等,而后深入到运动行为 的理论方面。
运动心理学的主要任务是研究人 们在参加体育运动时的心理过程,如 感觉、知觉、表象、思维、记忆、情 感、意志的特点及其在体育运动中的 作用和意义;
研究人们参加各种运动项目时, 在性格、能力和气质方面的特点及体 育运动对个性特征的影响;
研究体育运动教学训练过程和运 动竞赛中有关人员的心理特点,如运 动技能形成的心理特点。赛前心理状 态、运动员的心理训练等。

运动心理学

运动心理学

运动心理学1、运动心理学:是研究体育活动和竞赛活动所涉及的心理特点的科学。

2、3、运动兴趣:是指人们积极地认识、探究或参与体育运动的一种心理倾向,是获得体育与健康知识和技能,促进身心健康的重要动力。

运动兴趣的特征:(1)倾向性(2)广泛性(3)稳定性(4)运动兴趣的效能运动兴趣的分类:(1)按兴趣内容:分为物质兴趣和精神兴趣。

物质:运动用品;精神:运动偏好渴望(2)按兴趣的倾向性:直接兴趣和间接兴趣。

直接:对体育本身需要;间接:对体育活动结果的兴趣(3)按兴趣的广泛性:分为广泛兴趣和中心兴趣。

广泛:多项或多方面感兴趣;中心:某一类或某一方面。

(4)按兴趣的范围、深度、稳定性:有趣、乐趣、志趣(5)4、运动动机:指人们参加体育活动的动力,具有发使人的行为,并使行为以一定强度保持在运动活动中的特征。

一定水平的运动动机使体育活动参加者在体育运动中表现的更加努力,更能集中注意力,练习的时间更长,坚持得时间更长,也可能使其退出体育活动。

体育学习动机:是指推动学生参与体育学习与身体锻炼活动的内部心理动因,是运动动机的一中。

体育学习动机的功能:始动功能、导向功能、强化功能、维持功能。

体育学习动机的分类:(1)根据需要:生物性动机和社会性动机。

生物性动机:生物性需要为基础的动机,包括个体提高身体素质、运动能力、意志品质的需要,受先天影响较大的动机;社会性动机:以社会需要为基础,满足个体成就需要、交往需要的动机,是后天习得的体育学习动机。

(2)根据个体参加的动机来源分类:内部动机和外部动机。

内部动机:以生物需要为基础,来自自身好动、好奇、好胜的心理动因。

外部动机由自身之外的诱因引发的体育学习动机。

如获得表扬,同学赏识。

(3)根据兴趣特点:直接动机和间接动机。

兴趣直接体育活动本身。

间接指向活动结果。

5、体育动机培养和激发可采取的措施:(1)充分重视和利用学生的各种需要(2)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体育学习目标定向和恰当地设置目标(3)培养学生的体育成就动机(4)提高体育学习和锻炼的自我效能感班杜拉:自我效能感是个体对自己能够完成某一行为人为的实际能力的推测,及个体对自己行为的主观评价。

运动心理学

运动心理学

体育心理学概论1.体育心理学侧重研究体育教育教学过程中的心理现象。

2.运动心理学侧重研究竞技运动训练和比赛过程中的心理现象。

3.锻炼心理学侧重研究体育锻炼过程中的心理现象。

4.与广义体育这一概念相对应,体育心理学所研究的问题就涵盖了体育教育教学竞技体育和大众体育领域中的心理学问题。

5.体育学习活动既是一种身体活动,也是一种心理活动。

6.体育心理学的历史大体可分为两个阶段:20世纪50年代前和20世纪50年代后。

7.Triplett于1898年调查了一个今天我们称作“社会促进”现象。

8.Griffith于1925年创建了世界上第一个运动心理学实验室。

9.实验运动心理学家、教育运动心理学家和临床运动心理学家10.1965 年国际运动心理学联合会成立。

11.1942年,吴文忠和肖忠国编译出版了我国第一部体育心理学12.1980 年成立了中国体育科学学会运动心理学会。

1.体育心理学与运动心理学、锻炼心理学是三门 C 学科。

()A. 相同的B. 认知的C.不同的D. 基础的2.体育心理学侧重研究A过程中的心理现象。

()A. 体育教育教学B. 竞技运动和比赛C.体育锻炼D. 娱乐3.本书所指的体育心理学是对体育运动这一特定情境中 C 进行研究的科学。

()A. 情感和意志B. 个性和意志C.心理和行为D. 认知和个性4.体育心理学是一个包含 D 学科的研究和实践领域。

()A. 一种B. 两种C.三种D. 多种5.学习体育心理学是A的需要。

()A. 体育实践工作和体育科学研究B. 体育实践工作C.体育科学研究D. 运动训练6.体育心理学的历史大体可分为两个阶段:A。

()A. 20世纪50年代前和50年代后B. 20世纪40年代前和40年代后C. 20世纪60年代前和60年代后D. 20世纪30年代前和30年代后7.世界上第一个运动心理学的实验是由Triplett于 D 年完成的。

()A. 1901B. 1896C.1905D. 18988. C 建立了世界上第一个运动心理学实验室。

运动心理学文档

运动心理学文档

一、名词解释:1.动机:推动一个人进行活动的心理动因或内部动力,对人的行为具有始发作用、指向作用和强化作用。

2.驱力:也称内驱力,是驱使有机体进入活动、与身体的生理需要相联系的内部激起状态,是从后面对行为的推动。

3.需要:个体因对某种东西的缺乏而引起的内部紧张状态和不舒服感。

4.任务定向:是强调纵向的自己与自己相比、注重个人努力、掌握技能、完成目标的心理定向。

5.自我定向:是强调横向的自己与他人相比,注重社会参照,以超过他人为目标的心理定向。

6.依从方法:指利用外部奖励和惩罚的作用来激发运动动机的方法。

7.认同方法:指利用教练员与运动员之间的关系来激发运动动机的方法。

8.内化方法:指通过启发信念和价值观来激发内部动机的方法。

9.情绪:人对客观事物的态度体验及相应的行为,以个体的愿望和需要为中介,包括主观体验、外部表现和生理唤醒。

10.应激:也称压力,指有机体遇到超越自己应对能力的刺激事件或扰乱自己平衡状态的事件时,表现出的特定的或非特定的反应形态。

11.唤醒:指有机体总的生理性激活的不同状态或不同程度。

12.焦虑:指由于不能克服障碍或不能达到目标,而体验到身体和心理平衡状态受到威胁,形成一种紧张、担忧并带有恐惧的情绪状态。

13.状态焦虑:是一种短暂的情绪状态,特点是由紧张和忧虑所造成的一些可意识到的主观感受,也是高度自主的神经系统的活动。

14.特质焦虑:是一种人格特征,即在各种情境中产生焦虑反应的情绪倾向和行为倾向。

15.归因:对他人或自己的行为进行分析,判断和指出其性质或推论其原因的过程。

16. 习得性无助:指由于无法控制某事件的出现或消除而感到无能为力,是后天形成的。

17.自信:指个人相信自己,对自己所知的事情、能做的事情或已做的事情确信不疑。

18.自我效能:它是指一个人相信自己具备完成一项指定任务、达到一个预设目标或克服一个前方障碍的潜力或能力。

19.特殊能力:在特定情境中完成特殊任务所必需的能力。

运动心理学

运动心理学

运动心理学动作感知(sensation and perception of action):人脑对运动动作的特点和运动情境特征的直接反映。

如感觉到动作的力量、幅度和方向等。

动作表象形成的前提条件。

根据神经传入的内外渠道,可以分成客体运动感知和主体运动感知。

客体运动感知(object sensation and perception of action):亦称“外部运动感知”。

通过眼睛、耳朵等外部感受器,将外界信息和有关技能的外部结构特点信息传入大脑相应区域所形成的动作感知。

主体运动感知(subject sensation and perception of action):亦称“内部动作感知”。

在客体运动感知的基础上,通过肌肉、肌腱、关节等运动觉感受器,将自身动作刺激传递至大脑相应区域所形成的动作感知。

对整体动作的全面概括反映是结合主客体运动感知得以实现的。

运动空间知觉(space perception in sports):人脑对运动中客体的大小、形状、方位、深度等空间特性的反映。

主要通过视觉、听觉、运动觉、肤觉、平衡觉等的联合活动实现。

涉及各种相对静止的客体及各种运动物体的空间关系。

分为客体运动知觉和主体运动知觉。

也可分为运动方位知觉、运动大小知觉、运动深度知觉等。

运动节奏知觉(perception of motion rhythm):亦称“运动时间间隔知觉”、“运动时间节奏感”。

人脑对运动事件中客观上相等的各种时间间隔连续呈现的反映。

主要通过听觉、触觉、视觉等实现,听觉分析器感知运动节奏的能力最强,触觉次之,视觉最差。

运动训练中,以听觉刺激作为训练运动节奏知觉的标记效果最佳。

先利用听觉刺激进行训练,形成准确的运动节奏知觉后,再利用视觉刺激,是训练该知觉的良好方式。

专门化知觉(specialized perception'):亦称“专项运动感知觉”。

在长期的专项运动训练中形成的高度分化的运动知觉。

运动心理学简介

运动心理学简介

运动心理学简介运动心理学是一门涉及运动、身体活动和心理因素的交叉学科。

它探讨了人类在运动、锻炼和竞技比赛中的心理过程、行为和体验。

运动心理学不仅关注运动员和体育爱好者的心理训练,还研究与运动相关的健康问题,包括身体健康和心理健康。

运动心理学的基本概念包括身体自我概念、心理技能训练、动机、应激管理和心理疲劳。

身体自我概念是指个体对自己身体能力和外貌的主观评价和感知。

心理技能训练是指通过心理干预提高运动员的心理素质和应对能力。

动机是指推动个体行动的内部或外部力量。

应激管理是指个体在应对挑战和压力时的心理和行为反应。

心理疲劳是指长期心理负荷导致的心理能量的耗竭。

运动心理学的研究对象包括运动员、体育爱好者、锻炼者和患者。

运动员是运动心理学研究的重要对象,因为他们在竞技比赛中承受着巨大的心理压力。

体育爱好者是运动心理学研究的另一个重要对象,因为他们参与运动的原因多种多样,需要应对不同的心理挑战。

锻炼者是运动心理学研究的新兴对象,因为锻炼在预防和治疗心理问题方面具有重要作用。

患者是运动心理学研究的特殊对象,因为他们需要通过运动康复提高身体和心理健康。

运动心理学的研究方法包括实验法、观察法、调查法和案例研究法。

实验法是最常用的研究方法,通过控制实验条件来检验假设。

观察法是通过观察个体在运动场景中的行为和表现来收集数据。

调查法是通过问卷、访谈和自我报告来收集数据。

案例研究法是通过深入了解个别个体的行为和表现来挖掘背后的原因和机制。

总之,运动心理学是一门涉及多个领域的交叉学科,对于提高运动员和体育爱好者的竞技水平和心理健康具有重要意义。

随着运动心理学研究的深入,我们对于人类在运动中的心理过程的了解将更加深入,从而为提高人类身体健康和心理健康做出更大的贡献。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运动心理学
名词解释:
1、运动表象:通常是指在人的头脑中重现出来的动作表象,
它反映动作在一定的时间、空间和力量的特征。

2、运动知觉:人脑对外界事物和人体自身运动状态的反映,
人脑对外界事物运动状态的反映叫做客体运动知觉,人脑对自身运动状态的反映叫做主体运动知觉。

3、心理训练:就是指训练运动员为完成专项运动所需要的心
理因素得到稳定地加强和提高,并学会调节心理状态的各种方法,以便在训练和比赛中促进身体和战术水平得到正常或超常的发挥。

4、模拟训练:就是针对比赛中可能出现的情况或问题进行实
战的反复练习,为运动员参加比赛做好适应性准备。

5、记忆:是人脑对经验过的事物的反映。

它以记忆、保持、
再认、回忆的方式对经验的反映。

6、战术意识:指运动员在比赛中按照一定的战术目的正确合
理地运用技术和战术的自觉心理的活动。

7、个性:是指具有一定倾向性的比较稳定的心理特征的总
和。

8、思维:是事物的本质属性和内部规律性在人脑中的反映。

AHA12GAGGAGAGGAFFFFAFAF
二、简答
1、常用的战术心理手段有哪些?
(1)、知己知彼,以己之长,攻彼之短
(2)出其不意、攻其不备、先发制人、
(3)诱使对方麻痹大意,给对方以心理负担
(4)消耗对方的精力,保持我方稳定的情绪
(5)通过暗示给我方队员以鼓舞和信心
2、为了使学生获得清晰准确的动作表象
帮助学生获得清晰准确的动作表象,教师在讲解、示范动作时应要注意以下几点:
其一、要突出动作要点进行示范
其二、采用整体示范与分解示范相结合的方法
其三、用言语表示方法巩固示范动作的特点
3反应的心理过程的心理因素:
从心理结构上分为三种因素:
其一、感知条件刺激物(反应的感觉因素)
其二、意识条件刺激物(反应的中枢因素)
其三、完成应答动作(反应的运动因素)
4、如何提高练习的效果
明确练习的目的要求;掌握正确的联系方法;练习要有计划
有步骤的进行;练习时间要分配适当;练习的方式要多样;
AHA12GAGGAGAGGAFFFFAFAF
要使学生知道每次练习的结果。

5、心理训练要遵循的原则
自觉积极性原则;循序渐进和与专项训练相结合的原则;个被对待与重复性训练;
6、常用的调节心理的方法
表象重现法;表情调节法;活动调节法;音乐调节法;呼吸调节法;注意调节法;颜色调节法;暗示调节法;鼓励调节法;排尿调节法
7、竞赛的心理特点:
AHA12GAGGAGAGGAFFFFAFAF
高度的紧张性;强烈的竞争性;潜能的开发性;环境的适应性
8运动员赛前的情绪状态
9、赛前四种情绪状态
赛前过分激动状态;赛前淡漠状态;赛前盲目自信状态;战斗准备状态
10、赛中影响运动员情绪体验的条件
其一、竞赛规模及面临任务;其二、参赛双方成员实力对比;其三、运动员的训练程度和比赛经验;其四、运动员参加比赛时动机的性质;其五、运动员的意志品质、个性特征和道德修养。

11、极点与第二次呼吸
极点表现为消极的,难受的,出现的时间很短。

减里情绪
第二次呼吸是积极的,舒服的,运动状态的恢复伴随而来的是轻松愉快、疲劳消失,运动员表现出正常的运动状态。

增力情绪
12、赛后调整
迅速消除比赛成绩的干扰,正确看待胜负
消除不正确的攻击心理
防止丧失信心
消除比赛后的紧张情绪
AHA12GAGGAGAGGAFFFFAFAF
13、群体的分类
依据群体建立的规则,群体可以划分为正式与非正式;
还可以根据存在的空间特点划分为现实群体与假设群体14、领导者的作风分为
独断性;民主型;放任型
三、论述题
(一)影响竞赛成绩的因素
从多个方面来理解:
其一是运动员的运动技术的专业水平高低(必要基础)
其二是运动员的身体状况制约了运动员技术水平的发挥(生理基础)
其三是心理因素:
1心理能量的促进和抑制作用,运动员在心理能量充足,处于促进状态,在竞赛中就会感到头脑清醒,身体灵活有力,肌肉放松,反应及时,注意集中,这是运动员的竞技力就会明显的得到提高。

相反的运动员的心理能量不足,就会明显的表现出迟缓、反应不及时、缺乏果断力、肌肉紧张、注意力分散,从而使竞技力下降;2要树立适宜的动机水平,运动员充分发挥和获得最佳成绩是在动机水平不高不低即适宜水平是取得的。

这种看法被称为倒u字假说,该假说表示
了伴随动机而产生的兴奋水平高低与运动成绩和竞技力发
AHA12GAGGAGAGGAFFFFAFAF
挥的关系;3克服紧张、焦虑情绪,我们通常指的是环境中的紧张、焦虑,或在特殊环境中才能感到的心理倾向。

如运动员只有在进行重要比赛前才感到紧张、焦虑,而在平时比赛是他就不会产生这样的紧张;4心理饱和和与耐性(意志的坚持性),运动员心理的饱和与耐性是影响竞技力发挥的重要因素,在竞赛中运动员有时要进行长时间的持续拼搏,要付出巨大的心理能量,需要具有高度集中的注意,顽强的一致,锐敏的观察,准确的判断等等,这就要求运动员要有较高的耐性;5对手成绩知否与肌力分配关系。

总结,以上的几点,运动员的成绩受到多方面的影响,只有正确的对待与正确相结合才能更好的发挥运动成绩。

(请适当自己再展开)
(二)影响个体心理发展的因素?
1、遗传:遗传和生理是心理发展的自然前提
AHA12GAGGAGAGGAFFFFAFAF
遗传是一种生理现象,从个体上看,遗传是父母将自己的生
物特征通过遗传物质传递给子女。

遗传素质和生理条件是心理发展的自然前提,没有这个前提则无所谓心理发展,良好的遗传素质和胜利条件是心理正常发展的物质基础。

遗传在心理上的作用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其一通过素质影响能力和智力的发展。

其二是通过高级神经活动的类型或者说气质类型的因素影响儿童的情绪和性格的发展。

2、环境
环境对个体的心理发展起着十分巨大的影响,
3、学校教育与环境
填空与判断
1、学科性质:心理学是综合交叉学科,是应用心理学的范畴
2、心理实质:人脑的机能、人对客观现实的主观能动的反映
二者缺一不可
3、知觉的基本规律:知觉得选择性、知觉的整体性、理解性、
恒常性(知觉是在感觉的基础上形成的,感觉越丰富,知觉越准确。

错觉也是属于感觉到一种,是对客观事物歪曲
的知觉。

我们应当在体育教学中合理的应用)
AHA12GAGGAGAGGAFFFFAFAF
4、想象的种类:不随意想象(做梦也是)和随意想象(还有
再造想象、创造想象、幻想)
5、记忆的种类:瞬时记忆、长时记忆、短时记忆
6、情感的分类:按持续时间长短和发生强度:激情、心境、
应激;按情感与社会内容分道德、美感、理智感
7、意志的品质:(意志与情感是人所特有的,情绪是人和动
物所共有的)独立性、果断性、坚持性、自创性
8、气质的类型:胆汁质、多血质、粘液质、抑郁质
9、性格:是个人对现实的稳定的态度和习惯化了的行为方式
10、性格与气质的区别是:气质是先天的,更多受人的生理特点的制约,而性格主要是后天的,更多的是关注社会环境的制约;气质无好坏之分,而性格有好坏之分;气质表现的范围狭窄而性格是范围宽阔的;气质的可塑性较小,变化较慢,性格反之
11、性格分类:依据智力、情绪、意志何者占优势来确定性格的类型分为,理智型、情绪型、意志型。

按个体心理活动倾向于外部或内部分,外倾型,内倾型。

依据社会生活形式分,理论、经济、审美、权利、宗教型。

按性格的多种特性的结合分,表面特性与根源特性
12、一般能力:在各种活动中都存在和表现出来的人认识能
力,如观察力、记忆力、想象力、思考力、创造力等
AHA12GAGGAGAGGAFFFFAFAF
13、智商:反映的是个人的智商水平
14、反应的种类:简单、复杂
如有侵权请联系告知删除,感谢你们的配合!
26871 68F7 棷21598 545E 呞32591 7F4F 罏20174 4ECE 从39373 99CD 駍40713 9F09 鼉37418 922A 鈪26063 65CF 族36525 8EAD 躭W36694 8F56 轖S28126 6DDE 淞37141 9115 鄕20620 508C 傌
AHA12GAGGAGAGGAFFFFAFAF。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