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章水环境规划(必修)
第5章 环境规划的原理和方法

• 环境规划是协调经济社会发展与环境保护的 重要手段
• 环境规划是实施环境保护战略的重要手段 • 环境规划是实施有效管理的基本依据
4、特点
综合性 区动域态性性 信息密集 政策性强
n
污染物总量 Qak Qaki i 1
Qaki
Aki
n
Si S
S Si
i 1
S----总量控制面积
Si----第三功能区面积 aki----第三功能区某污染物的总量控制系数, Qaki----第三功能区某污染物一年允许的排放总量, n----功能区总数 a-----总量下标 i -----功能区编号 k-----某污染物下标
Lt LR La expKn / Q
Lt —有机污染物总量,kg/s ; LR —难降解的有机污染物量, kg/s ; La —易降解的有机污染物量,kg/s ; K —降解系数; Q —流量,m3/s ;
n —比例常数。
②水质模型法——水环境污染预测最基本的问题就是要 找出污染排放的变化与水质控制点处污染物浓度之间 的相互关系,以此预测区域未来的水环境质量。
exp(
y2
2 y2
) exp
(z H )2
2 z2
exp
(z H )2
2 z2
3)水污染预测
水污染物的排放状况 污染物的迁移转化规律及水质未来变化的趋势
(1)水污染源的预测 ① 工业废水排放量
W W0 (1 rw )t
多元回归预测方法
《环境规划》第五章 水环境规划-1

– C、定量计算阶段
1、确定设计条件;2、选择水质模型及计 算;3、计算混合区范围;4、优化模拟。
– D、综合决策阶段
1、通过综合评价,确定切实可行方案; 2、拟定分期实施方案。
二、水污染控制单元
– 在水环境规划中,水污染控制单元是由源和水域两部分组成的可 操作实体。
• 水域是根据水体不同的使用功能并结合行政区划而定;
2.依据研究尺度的不同,可将水环境规划分为:区域、流域以及城市等层次。
• 区域水环境规划 强调区域的综合协调和整治。如《珠江三角洲水污染防治规 划》。
• 流域环境规划 以水环境子系统为核心,将与其密切相关的其他子系统纳入规 划的范畴,以保障水质达标和水生态系统健康,以及流域社会经济的可持续发 展。
• 城市水环境规划 以城市水环境改善和水资源优化配置为目标,以水质改善、 水生态修复、水生态及生态景观建设以及水资源开发利用为核心。
1、设计条件的类型和内容
平均化过程是设计条件的主要过程,即在稳态条件下平均化,或在概 率分布条件下平均化。由此构成了两类设计条件:随机(或概率分布) 设计条件和稳态(或定常)设计条件。
A、设计条件的内容:主要包括自然条件、排污条件、目标条件和约 束条件等。
B、时期、时段和保证率是建立这些条件必不可少的三要素。
二 、水环境规划的类型及尺度
– 1.根据水环境规划研究的对象,可将其分为两大类型:
– 水污染控制系统规划(或称水质控制规划)以实现水体功能要求为目标,是水环境 规划的基础;
– 水资源系统规划(或称水资源利用规划)强调水资源的合理开发利用和水环境保护, 它以满足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需要为宗旨,是水环境规划的落脚点。
备; • F、通过多个可行方案的优化决策,确定最优化方案; • G、为政策协调和管理决策,确定环境保护目标和方案。
28528环境规划与管理自考资料(绝密)

28528环境规划与管理第一章绪论【1】环境规划的基本任务p13(1)全面掌握地区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基本资料,编制地区发展的规划纲要(2)搞好地区内工农业生产力的合理布局(3)合理布局污染工业体系,形成“工业生产链”(4)充分合理的利用资源,提高资源利用率(5)搞好环境保护,建立区域生态系统的良心循环(6)制定环境保护技术政策,采取综合的环境工程措施以保证规划区域内社会协调发展【2】环境管理的基本任务p15(1)转变人类社会的一系列基本观念和调整人类社会的行为。
观念的转变是根本。
(2)环境文化的建设是环境管理的一项长期的根本任务。
【3】环境规划与管理的基本特征p8(1)整体性(2)综合性(3)区域性(4)动态性(5)信息密集(6)政策性强(7)环境规划与管理的自适性(8)广泛性和群众性【4】环境规划的类型p16一.按长期规划分:1.长远环境规划 2.中期环境规划 3.年度环境保护计划二.按环境与经济的辩证关系划分:1.经济制约性 2.协调型的环境规划 3.环境制约型的环境规划三.按环境要素划分:1.大气污染控制规划 2.水污染控制规划 3.固体废物污染控制规划4.噪声污染控制规划四.按照行政区划和管理层次划分:国家环境规划、省(区)市环境规划、部门环境规划、县区环境规划、农村环境规划、自然保护区环境规划、城市综合整治环境规划、重点污染源(企业)污染防治规划五.按性质划分:1.生态规划 2.污染综合防治规划(污染控制规划)3.自然保护规划4.环境科学技术与产业发展规划【5】环境管理的类型p19一.按管理范围分类:1.资源环境管理内容包括:水资源的保护与开发利用、土地资源的管理与可持续利用、森林资源的培育,保护,管理与可持续发展、海洋资源的可持续开发与保护、矿产资源的合理开发与保护、草地资源的开发利用与保护、生物多样性保护、能源的合理开发利用与保护等。
2.区域环境管理内容包括:城市环境管理;流域环境管理;地区环境管理;海洋环境管理;自然保护区建设和管理;风沙区生态建设和管理等。
水环境功能区划标准

水环境功能区划标准水环境功能区划是指根据水环境的水质特征、水体功能及水环境保护的要求,将水域划分为不同的功能区,并对每个功能区的水质、水体功能和保护要求进行规范管理。
水环境功能区划标准是指在实际工作中,根据水域的具体情况和管理需求,制定的水环境功能区划的技术标准和管理规范。
水环境功能区划标准的制定,对于保护水环境、合理利用水资源、实现水环境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一、水环境功能区划的基本原则。
1. 生态优先原则,水环境功能区划应以保护和恢复水生态系统功能为重点,保障水生态系统的健康和稳定。
2. 分区管理原则,根据水域的水质特征、水体功能和管理要求,将水域划分为不同的功能区,实施差异化管理。
3. 综合考虑原则,水环境功能区划应综合考虑水域的水质、水量、水生态系统、水文地质条件等因素,科学确定功能区划标准。
4. 可操作性原则,水环境功能区划标准应具有可操作性和可实施性,能够指导实际管理工作。
二、水环境功能区划标准的内容。
1. 水质标准,根据水域的水质状况,确定不同功能区的水质标准,包括水体的主要污染物限制、水质目标、水质评价指标等。
2. 水体功能要求,根据水域的功能需求,确定不同功能区的水体功能要求,包括保持水体的自净能力、维护水域生态系统功能、保障水资源供给等。
3. 保护要求,根据水域的保护需求,确定不同功能区的保护要求,包括水域的保护目标、保护措施、保护管理要求等。
三、水环境功能区划标准的制定程序。
1. 调研评估,对水域的水质、水体功能、生态环境等进行调研评估,为功能区划标准的制定提供科学依据。
2. 划分功能区,根据调研评估结果,确定水域的功能区划分,包括一级功能区、二级功能区等。
3. 制定标准,根据不同功能区的特点和管理要求,制定相应的水环境功能区划标准,包括水质标准、水体功能要求、保护要求等。
4. 审议批准,经过专家评审和相关部门审议,确定水环境功能区划标准,进行批准并公布实施。
四、水环境功能区划标准的应用。
水环境化学 第五章 水环境中的界面过程

M
(OH
)n
(S
)
MO(OH
) n1
(S
)
H
M(OH)n-1(H2O)+的数目=MO(OH)n-1-的数目
在该pH值发生的情况称为等电点或零电荷点 (Zero Point of Charge,ZPC)。
pHZPC对于不同金属氧化物有不同数值,而且每种 氧化物均是固定常数。
表5-1 典型矿物的等电点(pHZPC)
大多数情况下,天然水中有机胶体或无机胶体微 粒都带有负电荷。
但一些胶体如水合氧化铁、铝等矿物在水pH值偏 酸下也可以带正电荷。
胶体表面电荷的来源???
(1)表面电荷可来自表面的化学反应 (2)离子置换 (3)离子吸附
(1)表面电荷可来自表面的化学反应
• 此类电荷的产生是由于无机胶体表面上的羟基或 有机质胶体的一些基团如-OH,-COOH,-C6H4OH,-NH2 等获得或失去质子所致。
胶体种类 气溶胶 液溶胶 固溶胶
分散剂状态 气体 液体 固体
实例 雾、云、烟、霾 Fe(OH)3胶体、牛奶、豆浆 烟水晶、有色玻璃
天然水体中的胶体一般可分为三大类: (按分散质分类) 无机胶体,包括各种次生粘土矿物和各种
金属水合氧化物; 有机胶体,包括天然的和人工合成的高分
子有机物、蛋白质、腐殖质等; 有机无机胶体复合体。
如气-液、气-固、液-液、液-固和固-固等界面。
5.1 天然水体中的胶体物质 5.2 固液界面的吸附过程 5.3 水-固体系中的分配过程 5.4 挥发作用
5.1 天然水体中的胶体物质
胶体是分散质的大小介于1~100nm之间的分散系。 胶体有丁达尔效应,能发生布朗运动,有电泳和聚
沉现象。
第五章水环境保护

第五章水环境保护69.施工期施工废水和地表径流及其特征(1)临时施工场、站的施工废水。
临时施工场地内,因施工产生的施工废水,其水质特征为含砂量大、悬浮物多,主要污染物是SS(悬浮固体)。
(2)施工机械和车辆的维修、冲洗废水。
主要是指运输车辆定期维护时冲洗车辆的废水,机械维修站、油料储存供应点在日常操作过程中产生的含油废水,其主要污染物为石油类、SS。
在施工过程中施工场地地表径流所含污染物以泥沙颗粒物为主。
70.水体自净的过程大致分为三类,物理净化、化学净化和生物净化。
71.各种杂质按它们在水中的存在状态可以分为三类:悬浮物、胶体和溶解物。
水质指标项目繁多,可以分为三大类。
(1)物理性水质指标:悬浮固体(SS);(2)化学性水质指标:一般的化学性水质指标,如pH、碱度、硬度、各种阳离子、各种阴离子、总含盐量、一般有机物质等。
有毒的化学性水质指标:如重金属、氰化物、多环芳烃、各种农药等。
有关氧平衡的水质指标:如溶解氧量(DO)、化学需氧量(COD)、生化需氧量(BOD5)、总需氧量(TOC)等。
(3)生物学水质指标72.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Ⅰ类:主要适用于源头水和国家自然保护区。
Ⅱ类:主要适用于集中式生活饮用水地表水源地一级保护区、珍稀水生生物栖息地、鱼虾类产卵场、仔稚幼鱼的索饵场等。
Ⅲ类:主要适用于集中式生活饮用水地表水源地二级保护区、鱼虾类越冬场、洄游通道、水产养殖区等渔业水域及游泳区。
Ⅳ类:主要适用于一般工业用水区及人体非直接接触的娱乐用水区。
Ⅴ类:主要适用于农业用水区及一般景观要求水域。
73、排入GB 3838中Ⅲ类水域和排入GB 3097中二类海域的污水,执行一级标准;排入GB 3838中Ⅳ、Ⅴ类水域和排入《海水水质标准》(GB 3097-1997)中三类海域的污水,执行二级标准;排入设置二级污水处理厂的城镇排水系统的污水,执行三级标准。
排入未设置二级污水处理厂的城镇排水系统的污水,必须根据排水系统出水受纳水域的功能要求,分别执行相关的规定。
环境规划管理知识点整理

环境规划管理知识点整理第一节环境规划概述1、环境规划概念:环境规划是指为使环境与社会经济协调进展,把“社会-经济-环境”作为一个复合生态系统,根据社会经济规律、生态规律与地学原理,对其进展变化趋势进行研究而对人类自身活动与环境所做的时间与空间的合理安排。
2、环境规划的作用▪1、促进环境与经济、社会可持续进展▪2、保障环境保护活动纳入国民经济与社会进展计划▪3、合理分配排污削减量、约束排污者行为▪4、以最小的投资获取最佳的环境效益▪5、实行环境管理目标的基本根据第二节环境规划的基本特征与原则1、环境规划的原则▪经济建设、城乡建设与环境建设同步原则(是环境规划编制的最重要的基本原则)▪遵循经济规律,符合国民经济计划总体要求原则▪遵循生态规律,合理利用环境资源的原则▪预防为主,防治结合的原则(“防患于未然”是环境规划的根本目的之一)▪系统优化与依靠科技的原则▪强化环境管理,促进可持续进展的原则第三节环境规划的基本任务与类型1、环境规划的基本任务▪①全面掌握地区经济与社会进展的基础资料,编制地区进展的规划纲要▪②搞好地区内工农业生产力的合理布局▪③合理布局污染工业体系,形成“工业生产链”▪④充分合理地利用资源,提高资源利用率▪⑤搞好环境保护,建立区域生态系统的良性循环▪⑥制定环境保护技术政策2、环境规划的类型(1)按规划期划分长远环境规划:通常跨越10年以上,着重对长远环境目标与战略措施的制定。
中期环境规划通常跨越时间为5-10年,5年环境规划通常称五年计划,便于纳入国民经济社会进展计划并同步实施。
(由于我国国民经济计划体系是以五年计划为核心的计划体系,因此五年环境规划也是各类环境规划的核心)年度环保计划是五年计划的年度安排,是分年度实施的具体部署,也能够对五年计划进行修正与补充。
是每一个措施、工程、项目与任务的具体安排(2)按环境与经济的辩证关系划分经济制约型:环境保护服从经济进展的要求协调型:促进经济与环境的协调进展环境制约型:经济进展目标建立在环境许可基础之上,受到环境保护要求的制约。
中华人民共和国水污染防治法

中华人民共和国水污染防治法(1984年5月11日第六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五次会议通过根据1996年5月15日第八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十九次会议《关于修改〈中华人民共和国水污染防治法〉的决定》第一次修正2008年2月28日第十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三十二次会议修订根据2017年6月27日第十二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二十八次会议《关于修改〈中华人民共和国水污染防治法〉的决定》第二次修正)目录第一章总则第二章水污染防治的标准和规划第三章水污染防治的监督管理第四章水污染防治措施第一节一般规定第二节工业水污染防治第三节城镇水污染防治第四节农业和农村水污染防治第五节船舶水污染防治第五章饮用水水源和其他特殊水体保护第六章水污染事故处置第七章法律责任第八章附则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了保护和改善环境,防治水污染,保护水生态,保障饮用水安全,维护公众健康,推进生态文明建设,促进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制定本法。
第二条本法适用于中华人民共和国领域内的江河、湖泊、运河、渠道、水库等地表水体以及地下水体的污染防治。
海洋污染防治适用《中华人民共和国海洋环境保护法》。
第三条水污染防治应当坚持预防为主、防治结合、综合治理的原则,优先保护饮用水水源,严格控制工业污染、城镇生活污染,防治农业面源污染,积极推进生态治理工程建设,预防、控制和减少水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
第四条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应当将水环境保护工作纳入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
地方各级人民政府对本行政区域的水环境质量负责,应当及时采取措施防治水污染。
第五条省、市、县、乡建立河长制,分级分段组织领导本行政区域内江河、湖泊的水资源保护、水域岸线管理、水污染防治、水环境治理等工作。
第六条国家实行水环境保护目标责任制和考核评价制度,将水环境保护目标完成情况作为对地方人民政府及其负责人考核评价的内容。
第七条国家鼓励、支持水污染防治的科学技术研究和先进适用技术的推广应用,加强水环境保护的宣传教育。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二节 水环境规划基础
一 、水环境容量 二、水环境功能区划分 三、水污染控制单元 四、水环境污染控制规划模型
第二节 水环境规划基础
一 、水环境容量——定义 、影响要素*、基本特征
水环境容量是指某水体在特定的环境目标下所能容纳污染物的 量。在理论上,水环境容量是环境的自然规律参数与社会效益参
第三节 水环境规划的技术措施
水环境污染整治的途径大致有两种: 1. 减少污染物排放负荷 包括清洁生产工艺、污染物排放浓度控制和总量控制
(容量总量控制、目标总量控制、行业总量控制)、污水处理等。
2. 提高或充分利用水体的自净能力
包括河流流量调控、河内人工复氧和污水调节等。
第四节 规划方案的综合评价
Qp——上游来水设计水量,m3/s;Qw——污水流量, m3/s;
K——衰减系数,d-1; Cs——控制河段水质标准,mg/L; U——河流平均流速,m/s,取实测值0.05m/s; x——稀释混合区的长度,m;由于流量较小,稀释混合区取5000m。
总 量 控 制 方 案
水环境规划方案
工业点源污染主要分布在控制单元Ⅰ和Ⅱ内,城镇生活点源主要集 中在控制单元Ⅱ内,水土流失及农村和农业面源污染在3 个单元内均有 分布。 控制单元污染特点及其景观格局决定了污染控制方案的实施级 别。首先根据国内外在流域水污染防治中采用的技术,结合区域内具 体情况进行初步筛选,得到备选技术方案。 a. Ⅰ级:水土流失防治。多采用顺水坝、拦砂坝、谷坊和潜坝等工程措 施,结合退耕还林、封山育林和低效林改造等森林生态恢复措施。 b. Ⅱ级:点源和面源污染控制。点源污染控制措施有工业清洁生产, 污水管网系统的完善,建设污水处理厂和人工湿地,城镇固体废物收 集与处置等;面源污染控制措施有平衡施肥、保护性耕作、等高耕作、 条状种植、植物覆盖、保护性作物轮作、营养物管理、有害物质综合 管理、生态农业、植草水道、人工湿地、多水塘系统、农村固体废物 处置以及畜禽养殖业废物综合利用和资源化等。 c. Ⅲ级:河道生态修复与污染控制。生态堤岸、缓冲带、前置库等。 d. Ⅳ级:河道内源疏浚。河道清淤、人工增氧和水生植被恢复等。
资源性、区域性、系统性、客观性、社会性……
一 、水环境容量 ——分类
水环境容量可根据应用机制的不同进行分类
自然 水环境容量
耗养 有机 物水 环境 容量 有毒 有机 物水 环境 容量
稀释 容量
可更 新容量
可分配 容量
按水 环境
按污 染物 分类
按降解 机制 分类
按可 再生 性分类
按可 分配
性分类
目标 分类
是排入相应受纳水域的所有污染源的集合。
水污染控制单元作为可操作实体,既可体现输入响应关系 时间、空间与污染物类型的基本特征,又可以在单元内与单 元间建立量化的输入响应模型,反映出源与目标间、区域与 区域间的相互作用;优化决策方案可以在控制单元内得以实 施;复杂的系统问题可以分解为单元问题来处理,以使整个 系统的问题得到最终解决。 举例
管理 水环境容量
重金 属水 环境 容量
自净 容量
不可更 新容量
不可 分配 容量
一 、水环境容量 ——计算步骤
1. 水域概化。将天然水域(河流、湖泊水库)概化成计算水域。 天然河道可概化成顺直河道,复杂的河道地形可进行简化处理, 非稳态水流可简化为稳态水流等。水域概化的结果,是能够利 用简单的数学模型来描述水质变化规律。支流、排污口、取水 口等影响水环境的因素也要进行相应概化。若排污口距离较近, 可把多个排污口简化成集中的排污口。 2. 基础资料调查与评价。调查与评价水域水文资料、水域水质 资料,收集水域内的排污口资料(废水排放量与污染物浓度)、 支流资料(支流水量与污染物浓度)、取水口资料(取水量, 取水方式)、污染源资料等(排污量、排污去向与排放方式), 进行数据一致性分析,形成数据库。
1. 系统分析
水环境保护功能区划分的目的,就是提出明确的水质保
护目标并最终加以实现。确定该水质目标的过程是一个系统 分析过程。确定环境保护目标的系统分析过程图 2. 划分步骤
水环境功能区划分可分为 4个阶段:
技术准备、定性判断、定量决策、综合评价。
三、水污染控制单元
水污染控制单元是由源和水域两部分组成的可操纵实体。 水域是根据水体不同的使用功能并结合行政区划而定,源则
二、水环境功能区划分——原则
1. 集中式饮用水源地优先保护
2. 不得降低现状使用功能
3. 统筹考虑专业用水标准要求 4. 上下游、区域间互相兼顾,适当考虑潜在功能要求 5. 合理利用水体自净能力和环境容量 6. 与陆上工业合理布局相结合
7. 对地下饮用水源地污染的影响
8. 实用可行,便于管理
二、水环境功能区划分——方法与步骤
四、水环境污染控制规划模型
在水污染控制系统规划中,规划方法的选择是决定规划
成败的关键,也是规划的核心内容。根据解决水污染问题
的途径,可将水污染控制系统规划分为两大类: 1. 系统的最优化问题 2. 规划方案的模拟选优问题
四、水环境污染控制规划模型
1. 最优化问题 所谓水污染控制系统的最优化问题,就是利用数学规划方
二 、水环境规划的类型及层次
根据水环境规划研究的对象,可将其大体分为两大类型:
1. 水污染控制系统规划*(或称水质控制规划)
以实现水体功能要求为目标,是水环境规划的基础。 ①流域水污染控制规划;②城市(区域)水污染控制规划; ③水污染控制设施规划; 2. 水资源系统规划(或称水资源利用规划)
强调水资源的合理开发利用和水环境保护,以满足国民经济
题的矛质越来越尖锐。 水环境规划作为解决这一问题的有效手段,因而受到了 普遍的重视,并在实践中得到了广泛的应用。
第一节 水环境规划的内容和类型
一 、水环境规划的内容
水环境规划是对某一时期内的水环境保护目标和措施所作
出的统筹安排和设计。目的是在发展经济的同时保护好水质, 合理地开发和利用水资源,充分地发挥水体的多功能用途,在 达到水环境目标的基础上,寻求最小(或较小)的经济代价或 最大(或较大)的经济和环境效益。 水环境规划是区域规划和城市规划的重要组成部分,在规 划中必须贯彻经济建设与环境保护协调发展的原则。在水环境 规划时,首先应对水环境系统进行综合分析,摸清水量水质的 供需情况,合理确定水体功能和水质目标,进而对水的开采、 供给、使用、处理和排放等各个环节作出统筹的安排和决策。 水环境规划过程简图
水环境容量研究
为便于水环境容量的计算,将排污口的位置概化为各控制单元 起点控制断面处,则各河段水环境容量值就等于各控制单元起点 控制断面处的最大允许排放量,根据对水文和污染排放特征的分 析,假定在排污口断面完成均匀混合,可按一维问题简化计算条 件,选取的水环境容量模型如下:
W——河段环境容量,g/s; Cp——上游来水设计水质浓度,mg/L;
一 、水环境容量 ——设计条件
水环境容量的设计条件是根据已出现过的各种环境条件和
污染条件,如水文、水温、流速、流量、水质、排污浓度和排 污量等,考虑各种可预测到的未来变化范围,寻求最不利于控 制污染的自然条件,并提出这种自然条件下的环境目标条件及 其他约束条件。 平均化过程是设计条件的主要过程,即在稳态条件下平均 化,或在概率分布条件下平均化。由此构成了两类设计条件: 随机(或概率分布)设计条件和稳态(或定常)设计条件。 设计条件的内容主要包括自然条件、排污条件、目标条件 和约束条件等。时期、时段和保证率是建立这些条件必不可少 的三要素。具体内容包括:设计自然条件;设计排污条件;设 计目标条件;设计约束条件。
河总量分别为2300 t/a 和131 t/a。牛栏江的水质近年来基本保持在
Ⅲ类,枯水期降为Ⅳ类。在现状调查的基础上预测污染负荷,由 于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污染负荷呈大幅增加之势,到2010 年,
CODCr 和NH3-N 的入河总量分别上升为2967.2 t/a和196.6 t/a ,对
应的水质降为Ⅳ~Ⅴ类,无法满足水环境功能区划的要求。
环境规划课程讲义
第五章 水环境规划
第五章 水环境规划
水环境规划是协调人类社会经济发展与水环境保护之间
关系的重要途径和手段。它是在水资源危机纷呈的背景下
产生和发展起来的,特别需求越来越高;但另一方
面,水资源日益枯竭、水环境污染日趋严重,使水环境问
水污染控制单元划分
牛栏江小流域及其水污染控制单元划分
根据牛栏江小流域系统特征,在污染负荷分析的基础上,将牛
栏江划分为3个水污染控制单元。 控制单元I(工业污染重点控制区):牛栏江上游流入该单元的 天然径流较小,且该段河床的渗透性较强,根据城市功能分区, 寻甸县的工业绝大部分都分布在该单元的集水区内,该单元特 征为天然水量小、河床渗透强、未来污染强度大。 控制单元II(生活点源污染重点控制区):该单元流经县城任德 镇,城镇人口较多,县城的工业和生活污水主要汇入该单元内, 从而大大增加了牛栏江的污染负荷。 控制单元III(水质恢复区):单元内产业结构以农业为主,基 本无工业,可考虑作为牛栏江的自净河段,充分利用河段水体 自净作用,以便减轻牛栏江出水水质对下游带来的不利影响。
肥沃,是寻甸县粮烟的主产区之一,也是寻甸县政治、经济、
文化和交通中心。2003 年牛栏江流域内人口共217 409人,国民 生产总值7 ×108 元,是寻甸县经济文化最为发达的区域。
小 流 域 水 环 境 规 划 框 架
水环境现状分析及发展趋势预测
牛栏江小流域内集中了寻甸县主要的工业企业,是工业污水的 纳污水体。由于城市污水处理设施建设的严重滞后和管网设施的 不配套,城镇生活污水大量排入水体,加上严重的水土流失以及 畜禽养殖等农业面源污染,牛栏江小流域水环境质量受到严重威 胁。 根据污染负荷分析,2003 年小流域内CODCr 和NH3-N 的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