曼昆经济学案例

曼昆经济学案例
曼昆经济学案例

曼昆《经济学原理》(第5版)

北京大学出版社2009年5月倾力推出

[美] 曼昆(N. Gregory Mankiw)著梁小民梁砾译

“我尽力地把自己放在经济学初学者的位置上。我的目标就是强调学生应该而且也会发现学习经济学的兴趣所在。”——曼昆

【第5版更新】好在哪里,新在何处?

形式上:

较之前面几版,第5版中文版的封面色彩更加鲜亮,更具视觉冲击力,从而更好地彰显了该书经典性与时代感相融合的独特魅力。

内容上:

第5版在以下方面显著优于前面几版:

全面更新的“新闻摘录”紧跟最近经济形势的变化,甚至这次影响全球的“金融海啸”爆发后美国政府所采取的各项应对措施等目前人们普遍关心的热点话题都已包含在内。例如:第29章的新闻摘录“2008年的金融危机”,对金融危机爆发前后美国政府试图调控金融市场、平息危机的一系列政策措施进行了评析;第33章的新闻摘录“200 8年的财政刺激”,介绍了1680亿美元退税刺激计划对经济的影响。

全书习题更换了约1/4,每章的习题都有变化。大量新增的“复习题”和“问题与应用”,更加贴近现实,有助于学生对所学知识的理解和运用,同时也为教师考察学生的真实学习情况提供了便利。

第5版的教学用PPT在内容上更加清晰、详细,外观设计也更加清新、明快。重新组织和扩充了“垄断”和“垄断竞争”两章的内容,从而使学生更易于掌握和应用其中的重要概念。

许多章节中引入的新内容更好地解释了相关的重要思想,有助于使学生更有效地进行学习。

【名师推荐】

从1999年任教迄今十年,从曼昆《经济学原理》最早的第1版一直用到现在出的第5版,这本书使我真正领会了经济学的无穷魅力,也帮助我将这一感悟“传染”给更多的学生。它简明的内容,贴近生活和时代的案例,以及生动、诙谐的语言风格,都是我所见过的其他教材所不能具其一的。它正是经济学入门者最为合适的读物:既轻松,又不失严谨;既让学生窥见经济学思想的深邃,又没有用繁复的术语拒人于千里之外。深入浅出的完美平衡,其难度犹如杂技演员走钢丝一般,并不是轻易可以达到的。而曼昆却能做到,使得我们无数的经济学教育者有坐收渔翁之利的庆幸,而又心生自叹不如的愧疚。——钟笑寒,清华大学经济管理学院副教授、经济系副主任、经济学原理授课教师

曼昆的《经济学原理》是一本很优秀的教材,我个人认为在讲授基础经济学的课堂能有这样好的教材可供选择是值得庆幸的。仅就个人采用这本教材多年的经验而言,这本书有两个特点。第一,作者的写作风格清晰明了、生动活泼,能激发初学者的兴趣,也能给初学者带来收获。第二,作者将经济学的内容精炼为十大原理,这不仅突出了这些基本经济学内容的重要性,更重要的是向所有学习经济学的同学传达了一个信息,经济学的基本思想非常少、非常简单,但如果将这些原理用活了,可以构成一个洋洋大观的经济学大厦。为了强调这些基本的经济学原理,作者自始至终在全书中反复应用这些原理,这于加深初学者对基本原理的了解是很有裨益的。——胡涛,北京大学经济学院经济学原理授课教师

【经济学家推荐】

这本书的最大特点是它的“学生导向”,如作者自己指出的,他要写的是一本学生喜欢的经济学教科书。与其他同类教科书相比,本书强调得更多的是经济学原理的应用和政策分析,而不是正式的经济学模型。为此,作者在大部分章节里都提供了案例,以说明经济学原理如何应用于现实经济问题的分析。此外,作者在书中还提供了大量的“新闻摘录”,以使读者懂得什么是生活中的经济学。——张维迎

曼昆的东西让你觉得,学经济学原来也是一种享受。——梁小民

第5版精彩新闻摘录

新闻摘录:日新月异的国际贸易(David Barboza)

十年前,没有一个人会问,哪个国家在杀死吃人魔兽上有比较优势。但是,技术正迅速改变着国家之间交易的物品与劳务。

要杀吃人魔兽?外包给中国人!

中国福州——在一家旧仓库的地下室有中国最新派的工厂之一。在电脑游戏的招贴画下,一帮年轻人好像长在计算机上一样,拼命地敲键盘挣大钱。

在这个密室工作的年轻人是“黄金农夫”。每天以12小时轮班,这些人“玩”电脑游戏,在屏幕上杀魔兽、打赢战争,获取人工金币和其他虚拟物品作为奖励,而这些东西都可以换来真金白银。

这一切是因为全世界大量的在线游戏玩家没时间也没有耐心去一级级地通关,所以从汉城到旧金山,都有人愿意花钱雇这些中国年轻人替他们先赢上几轮。

“我和我的同事们每周工作7天,每天12个小时玩杀魔兽,”在这间轮班工厂工作、网名为Wandering的23岁的年轻玩家说,“我每个月大约挣250美元,比我过去所有的工作都挣得多,而且我还可以天天打游戏。”

这位小伙子和他的同仁们从事的是中国廉价劳动力的新行当。他们所从事的是高速增长的“大规模多角色网络游戏”,这种网络游戏有角色扮演,经常是发生在中世纪王国和遥远星系中的幻想或战争题材。

不过对于这些游戏工厂的年轻人来说,这一切可不仅仅是打电游的乐趣。在这些地方工作的工人们有严格的工作量配额,并受老板的监督,老板为工人们配备了电脑、软件和互联网,让他们可以痛打巨人、小矮人和吃人魔兽。

通过玩游戏,这些人积蓄起虚拟货币,而这些虚拟货币对于世界各地的玩家来说是有价值的。游戏规定了玩家间可以相互交易,玩家也可以用这些虚拟货币换来更好的盔甲、护身符、魔咒和其他装备,因此可以通更高的关或者创造出更有魔力的人物来。

互联网上现在充斥着小公司的分类广告——很多公司是中国公司——拍卖那些在虚拟世界中的强大人物(称为“战神”),以此来换得真正的金钱。

陈宇, 27岁,在福州雇了20个全职玩家,他说:“这个市场大得无法想象。据说在很多很流行的游戏里,40%到50%的玩家实际上都是中国农民。”

资料来源: New York Times, December 9, 2005.

新闻摘录:自然灾害之后物价上升(John Stossel)

当飓风这种自然灾害袭击某个地区时,汽油和瓶装水这类基本商品会出现需求增加和供给减少的情况。需求曲线和供给曲线的这种移动引起物价上升,使一些人抱怨“价格欺诈”。但是,正如记者John Stossel在他的评论文章中说的,灾害袭击之后的高价格也有其好处。

赞扬价格欺诈

政治家和媒体对卡特里娜飓风之后的物价上涨极为愤慨。他们要求惩罚加油站和水供给商。

如果你想打倒那些卑鄙、贪婪的奸商,那么制定一系列的反“欺诈”规则就是一件好事。但是,如果你是反“价格欺诈”的法律所针对的人群之一,那么你的日子就不好过了。

我们假设这样一个场景:你口干舌燥——担心自己的孩子会脱水。你找到一家开门的商店,而且店主人认为乘人之危是不道德的,因此,他不会比上一周多收你一毛钱。但是,你无法从他这里买到水。水卖完了。

你继续当你的顾客,并最终发现了面目狰狞的价格欺诈者。他上周卖1美元的一瓶水现在是“可耻”的价格——比如说20美元。为了在灾害中活下去,你支付了这个价格。

你对这个价格欺诈者非常不满。但是如果他不要价20美元,他的水早就卖完了。正是这个价格欺诈者的“趁火打劫”救了你的孩子。

孩子之所以得救,是因为人们关注自己的利益。在你去水供给商那里时,其他人已经去过了。在1美元一瓶时,他们把水囤积起来了。在20美元一瓶时,他们更谨慎地购买。通过要价20美元,价格欺诈者确信他的水卖给了真正需要它的人。

那些被愚蠢的政治家认为是最残酷的人正在做对人们最有帮助的事。由于预期瓶装水的需求将增加,他们去购买了大量瓶装水,并计划以惊人的利润再出售。如果他们没有这样做,那些最需要水的人就得不到水。

可以由志愿者提供水吗?肯定有一些人会出于仁慈帮助其他人。但是我们不能指望仁慈之心。正如亚当?斯密所写的:“我们每天所需的食物和饮料,不是出自屠户、酿酒师或面包师的恩惠,而是出于他们利己的打算。”

从店主的角度考虑一下:如果他不想获得高利润,他为什么要开商店?留在灾区是危险的,而且意味着为了满足陌生人的需要而放弃与家人在一起的机会。他为什么要承担这种风险?

在灾难发生之后,许多服务——比如修屋顶、木匠活或移树——的需求都是巨大的。当重建新奥尔良的时刻来临时,可以大胆地预料当地木匠存在短缺:这个城市自己的木匠人数是不够的。

如果这是一个集权主义的国家,政府可以命令一群匠人到新奥尔良来。但在自由社会中,必须说服这些匠人离开他们的住所和家庭,离开他们的雇主和客户,并从其他地方(比如说威斯康星州)来新奥尔良工作。如果他们在路易斯安那州赚的钱并不比在威斯康星州多,他们为什么要来?

一些人可能会受成为英雄的愿望的激励而来到这里,但我们不能指望有足够的英雄来满足人们的需求。一周又一周,大多数来灾区工作的人的目的和大多数美国人工作的目的一样:为了赚钱。任何一个愿意到灾区的匠人都必须得到比他在家乡更高的工资,否则他就不会来。如果非要把其收入限制在暴风前新奥尔良同事的收入水平,即使是一个想要成为英雄的人也会说:“真该死!”

如果他的收费与他的冒险是相当的,他也可能受到他想帮助的那些人道德上和法律上的谴责。但是这些人并不懂基本的经济学。强迫价格下降,你就会把供给者赶走。让市场发挥作用,供给者就来了。而且,竞争会使价格下降到灾难挑战所允许的水平。即使是穷人也可以得到供给短缺的物品。

正是“价格欺诈者”们带来了水,运来了汽油,修缮了屋顶,重建了城市。“价格欺诈者”们拯救了生命。

新闻摘录:2008年的金融危机

2008年的前几个月,美联储就警觉房贷违约和家庭丧失抵押品赎回权事件的增多,曾努力平息金融市场。

伯南克的创新

美联储主席本?伯南克是美国最优秀的货币经济学家之一,在2002年作为理事进入联邦储备委员会之前,他花了25年的时间研究大萧条时期美联储的作用。在2002年1 1月庆祝米尔顿?弗里德曼90岁诞辰的纪念会上,他就大萧条和弗里德曼对这桩划时代事件的分析作了如下总结性的学者式发言:“作为一名联储官员,让我用有点辱骂我这种官方身份的方式来结束我的演讲。我想对米尔顿和安娜?施瓦茨(经典书籍《美国货币史:1863—1960年》的作者之一)说:‘说到大萧条,你们是对的,我们错了,我们很抱歉。但是感谢你们,我们不会再犯错了。’”

自去年夏天以来,伯南克先生和他的美联储同事们已经非常坚定地认为“我们再也不会犯错”,以至于他们所采取的那些前所未有的行动,即使是再冷静的商业出版物也要常常最大限度地来描绘美联储近来的革命性政策。针对美联储颁布的这一决策,《金融时报》3月11日告知其读者:“美联储迈出了最为激进的一步来增加金融市场的流动性。”6天以后,随着美联储做出的更重要的决策,《华尔街日报》也如实报道说:“美联储宣布了20世纪30年代以来最为宽泛的借贷放权,以努力阻止要吞噬金融系统并且带来严峻衰退威胁的信贷危机。”

为了体会美联储所采取行动的强度,让我们重温一下伯南克先生和他的同事们是如何随着信贷危机的恶化层层推进政策创新的。请牢记这些一贯革命性的举措都是远远超出了美联储用传统货币政策渠道所能做出的反应,6个月以来,联储已经把经通货膨胀调整过的联邦基金隔夜拆借利率降低了难以置信的5个百分点(从9月份的3.25%到今天的-1.75%)。

去年仲夏时节金融和信贷市场开始面临沉重负担。但是基于经济报告所言,去年第二季度以来经济以3.4%的年增长率扩张,而且前三个月创造了超过40万个就业岗位,美联储在8月7日的会议上决定不降低联邦基金利率,也就是商业银行彼此为大量隔夜贷款收取的利率。市场反应强烈。美联储竭力平稳市场紧张,于8月10日发布消息邀请“托管机构”(也就是商业银行)直接从联储的贴现窗口借贷……

商业银行由于贴现窗口的弊端而避免这样做。所以12月12日,美联储宣布了一项不同寻常的政策[短期标售],这样商业银行可以通过抵押可接受担保,在贴现窗口每个月竞投两次28—35天的贷款……

3月11日,美联储建立了另一项突破传统的短期证券借贷机制,为重负之下的金融市场注入流动性。通过这项前所未有的举措,美联储开始借给初级市场交易商(也就是投资银行)28天的2 000亿美元国库券,这可以用所谓的第一计划中的证券作为抵押。

3月14日,联储采取了大萧条以来从未有过的行动,它同意给摩根大通28天的贷款,用于贷款给现金匮乏的贝尔斯登投资银行。

两天以后,3月16日,周日,为防止贝尔斯登迫在眉睫的破产,美联储批准摩根以每股2美元收购贝尔斯登,后来价格上涨到每股10美元。(去年贝尔斯登的出售价格曾是每股150美元以上。)为促成收购,美联储同意消化贝尔斯登持有的290亿美元的问题证券,这使纳税人的资金卷入风险之中。还有一项创纪录的举措就是美联储开放了它的贴现窗口,向初级市场交易商投资银行开放贷款业务。

这不是和平时期,美联储很清楚要依形势行事。至于它前所未有的举措是不是足以改善信贷危机、阻止严重衰退还有待观察。伯南克先生“我们不会再犯错”的诺言倒是不会因为努力或者创造力不够而被打破。

资料来源:Washington Times, March 29, 2008.

新闻摘录:一份面对经济灾难的处方

第一步,印大量的钱;第二步,试图通过控制物价来阻止通货膨胀;第三步,等着看经济规律奏效。

冻结工资是津巴布韦减轻通货膨胀的最后一招

周五津巴布韦政府尝试了冻结工资、租金以及服务费6个月,这被一些分析家称作一场为维护高通货膨胀经济的、愈发疯狂的战役的最后一招。

在穆加贝总统(Robert G.Mugabe)宣布冻结之后,津巴布韦报纸评论说,这样缩小政府运转所需要的税收与2个月以来政府反通货膨胀的努力事与愿违。

新的冻结命令是由政府控制的报纸周五发布的,本意是要对付政府所说的超过7 6 00%的年通货膨胀率,不过非官方的经济学家认为实际的年通货膨胀率是这个数字的两倍。这项冻结政策禁止企业通过按通货膨胀调整的指数工资或者费用,这是很多工资合同通常采用的方法。

现在所有的提高都必须由某个政府委员会批准,这是政府经营的《先驱报》报道的。

6月底,在冻结令之后政府又宣布了另一项法令,强制商家和批发商把所有的价格至少降50%。该项法令发布之后,买东西的人买光了货架上的衣服、肉食和其他一些基本物品,而生产者普遍无法再续新货,因为售价还不够生产成本。

大部分商品现在只有黑市上才有,而且价格在继续高涨。随着工厂里和市场上最后的存货消耗殆尽,津巴布韦很快就会面临让今天的价格看来都很便宜的螺旋上升式通货膨胀。首都哈拉雷的经济学家John Robertson在访谈中是如此说的。

“由于商品稀缺,价格还会走得更高——几周后同样的东西价钱会是现在的10倍。”

Robertson先生说闲置的生产者只得解雇工人来降低成本,这样政府的工资税收入减少了,而销售税收入也直线下滑,因为商店没东西可卖。

哈拉雷的《金融公报》是由政府的储备银行主席Gideon Gono控制的,这周报道说自从价格禁令开始以来,增值税收入已经减少了90%。

《津巴布韦独立报》是少数几家不被政府控制的报纸之一,它报道说价格禁令已经造成政府13万亿津巴布韦元的税收损失。依照现在的黑市汇率,这差不多是5 500万美元,这可是一笔足以让政府破产的巨款。

政府通过印钞票来付账,继续运转,但是由于货币的价值缩水,政府雇员日益要求经常加薪。津巴布韦的10万名教师都是政府雇员,声称再不加薪就要罢课。

穆加贝先生最可靠的支持者之一军队,也要求为军人加饷。议会的国防和家庭事务委员会这周发布了报告,警告说军队无钱支付国外的供应商以及维持其基础设施。

资料来源:New York Times, September 1, 2007.

新闻摘录:分解生产链

一些物品是在很多国家而不是在某个国家生产的。

iPod具有全球价值,去问问那些生产它的国家吧。

苹果iPod是谁制造的?给你个提示:它不是苹果公司制造的。苹果公司把所有的生产都外包给了一系列亚洲企业,比如华硕、英华达和富士康。

但是这一系列公司名单也还不是令人满意的答案。它们仅仅是最后的组装厂。iPod 的451个零部件是怎么回事呢?它们是在哪以及由谁生产的呢?

加州大学Irvine分校的三位研究人员——Greg Linden, Kenneth L.Kraemer和Ja son Dedrick——利用调查成本会计的方法和Portelligent公司的报告,检测了iPod 的所有部件。

由斯隆基金会资助的这项研究呈现了一幅全球经济复杂性的美好图画,并且说明了仅用通常的贸易统计数字来理解这种复杂性是多么不易。

研究人员用的30G iPod的零售价格是299美元。这里面最昂贵的部件是硬盘,由东芝生产,成本约为73美元,其余贵的部件依次是屏幕显示模块(约20美元)、视频/多媒体处理芯片(8美元)和控制芯片(5美元)。他们估计最后在中国的组装成本是每件约4美元。

描述供应链布局的一个方法是把组件的成本归于其生产者所在的国家。这样,iPod 73美元的成本归日本,因为东芝是一家日本公司;13美元的芯片成本归美国,因为其供应商Broadcom和PortalPlayer都是美国公司,如此这般排列下去。

但是这种方法隐藏了一些非常重要的细节。东芝算是个日本公司,但是它大部分的硬盘是在菲律宾和中国生产的,所以我们也许应该把硬盘的部分成本配给这两国。Broa dcom生产的芯片也有同样的问题,因为其大部分产品在中国台湾生产。这样,如何才能以有效的方法将iPod部件的成本在其部件生产国进行分配?

为了回答这个问题,让我们把生产过程视为一系列步骤,每一步由不同的公司在不同的国家完成。每一步中芯片和裸电路板作为投入,以集成电路板作为产出。投入与产出的价值差异是每一步的“附加值”,这就可以作为生产国的价值。

一般配件比如螺丝帽和螺丝钉之类的边际利润很低,因为这些东西都是激烈竞争行业生产的,而且哪里都可以生产,所以它们几乎没有增加iPod的最终价值。而硬盘和控制芯片这些特殊的部件具有更高的附加值。

根据研究人员的估算,iPod 73美元的东芝硬盘含有54美元的部件和劳务,所以东芝给硬盘增加的价值是19美元加上它自己的直接劳务成本。由于东芝是日本公司,所以这19美元归日本。

研究人员用这种方法查验了iPod的主要零部件,努力计算出在生产过程中的不同阶段增加的价值,然后把这些价值分配给创造出这些价值的国家。这不是一件容易的工作。不过按照最初的估算,显然iPod里最多的附加值来自美国企业,特别是在美国出售的那些iPod。

研究人员估算出,iPod在美国299美元的零售价值中有163美元是由美国公司和工人获取,其中75美元是配送和零售成本,80美元归苹果公司,还有8美元归各个国内的零件生产商。日本有26美元的附加值(大部分是东芝的硬盘),而韩国低于1美元。

这样制造iPod涉及的部件和劳务中未计算的约为110美元。研究人员希望能把这部分成本分配到合适的国家去,但是正如硬盘的例子所描述的,这可不容易。

这个附加值计算说明了用传统的贸易统计数字来概述如此复杂的制造过程是徒劳的。即使中国工人只贡献了iPod价值的1%,出口到美国的每一件iPod成品直接造成美国与中国的双边贸易逆差约为150美元。

最终来看,对于谁或者哪里制造的iPod这个问题是没有一个简单答案的。iPod和其他许多产品一样,是由几个国家的很多公司制造的,生产中的每一个阶段都对最终价值有不同数量的贡献。

iPod的真正价值不在那些部件中,也不在于把这些部件组装在一起。iPod的价值主要体现在iPod的概念和设计上。这是为什么苹果公司每卖出一部iPod就能得到80美元。迄今为止,这80美元是整个供应链中最大的一笔附加值。

苹果公司那些聪明的家伙们有办法把大部分都很普通的451个零件组合成一件有价值的产品,他们可能确实没有制造iPod,但是他们创造了它。这才是归根结底真正重要的东西。

资料来源:New York Times, June 28, 2007.

新闻摘录:2008年的财政刺激

2008年,美国经济正在经历下滑,许多经济学家担心这种下滑会变成衰退。为提高总需求,国会通过了退税法案。

1 680亿美元退税刺激计划开始到达银行账户

国会发言人南希?波洛西(Nancy Pelosi)说,你的支票在邮寄中。

772根据1 680亿美元的刺激经济计划,联邦政府周一开始电子退税。

布什总统和国会希望该项计划能够增加人们手里的钱,从而增加开支、启动经济。

经济学家一直在争论刺激计划的影响有多大。在2001年,密歇根大学的经济学教授Joel Slemrod和Matthew D.Shapiro做过关于类似争论的研究,他们发现纳税人主要是把钱存了起来或者是偿还了债务。

财政部发言人Andrew DeSouza说,财政部计划在这周末前给770万人发送电子退税。政府打算在5月9日开始邮寄支票,期望把约13亿退税支票寄出……

退税计划提供给每个人600美元,夫妻合报的不超过1 200美元,家庭户是每个孩子另有300美元。

对于Phylishia White来说,退税支票是这个艰难时期的有效帮助。White小姐26岁,洛杉矶人,她家租的房子现在已经丧失了回赎权。她们面临着被赶出,不得不准备随时搬走,White小姐说这笔退税能帮忙应付些开销。

“这笔钱得花在重要事情上,”White小姐是一位行政助理,她说,“用于搬家、买衣服、买食物,可能大多数要用于搬家。”

密歇根研究人员Slemrod教授周一说,由于退税计划本意是迅速增加消费,如果消费者更倾向于用这笔钱储蓄或者减少债务,那么计划的作用就减弱了。

他认为把这笔退税用于任何购买——无论是日常杂品还是新洗衣机——对于经济

的影响差别不大。重要的是,这笔钱确实进入了经济体系内。

资料来源:New York Times, April 29, 2008.

新闻摘录:联邦公开市场委员会诠释自己的政策

联邦公开市场委员会每次做出关于货币政策的决定时,通常都会发表声明解释一下。最近的例子是,由于房市问题引起经济下滑,联邦公开市场委员会宣布要降低利率。

新闻发布:2008年3月18日

联邦公开市场委员会今天决定把联邦基金利率目标降低75个基准点,达到2.25%。

近来的信息表明经济活动的前景更为不佳。消费者支出的增长已经放缓,并且劳动市场已经变弱。金融市场仍在相当的重压之下,信贷状况趋紧,房屋市场紧缩加剧,这些都会给未来几个季度的经济增长带来重负。

通货膨胀已经加剧,而且一些通货膨胀预期的指标也已经上升。委员会预期通货膨胀在未来的季度里会有所缓和,反映在能源和其他商品价格达到计划的水平以及资源使用上压力的缓解。但是,未来通货膨胀前景的不确定性还是增加了。继续仔细监测通货膨胀的发展是必要的。

今天的政策行动和以前所采取的政策(包括促进市场流动性的举措)结合起来,应当有助于促进未来经济的温和增长,并降低经济活动的风险。尽管如此,不利于增长的风险依然存在。委员会将根据需要适时采取行动,促进可持续的经济增长并稳定价格。

赞同联邦公开市场委员会货币政策行动的有:主席本?伯南克,副主席蒂莫西?盖特纳(Timothy F.Geithner),Donald L.Kohn, Randall S.Kroszner, Frederic S.Mishki n, Sandra Pianalto, Gary H.Stern和Kevin M.Warsh。投反对票的有Richard W.Fis her和Charles I.Plosser,他们在会议上倾向于采取不太激进的行动。

采取的相关行动是联邦公开市场委员会一致同意,贴现率降低75个基准点到2.5%,并核准了波士顿、纽约和旧金山三地的联邦储蓄银行董事会递交的申请。

资料来源:The Federal Reserve.

新闻摘录:滞胀会回来吗?

2008年,杰出的经济学家和货币史学家Allan Meltzer担心美联储正在重复20世纪70年代的错误。

70年代的事

美联储是独立的货币管理机构还是政治和市场玩家眼里的侍女?它是不是在重复2 0世纪70年代的错误行为?近来的政策行动和公开承诺,包括美联储主席本?伯南克昨天在国会的证词——当时他警告说会有更严峻的下滑并且建议进一步降低利率——对

这两点几乎都毫无疑义。

独立的中央银行应当保持通货价值并防止通货膨胀。在20世纪70年代以及现在,美联储官员们反复承诺他们会降低通货膨胀。但是只要失业率上升一点,他们就忘了这些诺言。

人们很快就意识到避免可能发生的衰退胜过对通货膨胀的担忧。很多人的结论是随着时间的推移通货膨胀会提高,联储也就是说说,什么也做不了。在衰退期间价格和工资下降得很少,结果就是通货膨胀和增长的停滞,即滞胀。

滞胀又要开始了。与20世纪90年代低通货膨胀时期工资和价格的反应不同,通货膨胀提高的预期现在延缓或者阻止了价格和工资的调整,抑制了经济增长。

20世纪70年代通货膨胀的教训是:如果一个国家不愿意接受轻微衰退的可能,最终当政府应付公众对于通货膨胀的抱怨时会等来一个大的衰退。公众付出的是持续通货膨胀和更为严重的衰退的更大代价,而不是相对小一些的衰退的代价。而忍受更严重的衰退是说服公众相信美联储最后下决心降低通货膨胀的唯一办法。……

伯南克先生和他的同事们当然记得20世纪70年代发生了什么。他们安慰自己说一旦通货膨胀出现,他们就能够及时提高利率,这也恰恰是在重复20世纪70年代美联储的承诺,后来美联储也没能践约。赤裸裸的事实是总是难以找到提高利率的良机。而随着国内民主党日渐其盛,要找到这样的时刻就更难了。

美联储最近的行动和欧洲中央银行恰恰相反。欧洲中央银行紧盯两个目标——增长和低通货膨胀,它不在两个目标之间摇摆,而是两者并重。美联储应该也这样。在20世纪70年代,由于美联储不断地从一个目标转移到另一个目标,结果一个也没有实现,通货膨胀和失业平均而言都上升了,然后在80年代又齐落——在美联储控制通货膨胀之后。

1985年以后,美联储的政策使通货膨胀和失业走低,结果是20年的增长,以及不时被短期衰退打断的三个较长的和平扩张期。

我们不应该抛弃这样的政策。美联储的独立性是不应该抛弃的珍贵权力。美联储应该坚持防止通货膨胀、保持增长的法定职责,而不应该在大选前牺牲通货膨胀来降低失业。

资料来源:The Wall Street Journal, February 28, 2008.

公共经济学 经典案例分析

1.材料:2004年开始出现的以“民工荒”为表现形式的劳动力短缺现象,已经从沿海地区蔓延到中部地区甚至劳动力输出省份,并且推动了普通劳动力工资的上涨:2004年以前,珠三角地区的民工工资10年间仅涨了60元,而2005年一年就涨了100元。2010年以来,江苏、浙江、广东、福建、上海、天津、山西、山东等地陆续调整最低工资标准,调整幅度都在10%以上,一些省份超过20%。用工企业更是带头提高工资,加之今年出现的“民工荒”,企业工资的提高幅度已超过以往水平。对此,众多学者判断,刘易斯拐点已经到来。 问题:(1)什么是“刘易斯拐点”? (2)你是否认同“我国刘易斯拐点已到来”这一判断?理由是什么? (3)你认为珠三角地区解决民工荒问题的关键措施是什么? 刘易斯拐点,即劳动力过剩向短缺的转折点,是指在工业化过程中,随着农村富余劳动力向非农产业的逐步转移,农村富余劳动力逐渐减少,最终枯竭。 第一,现在我们讨论“刘易斯拐点”都是从目前既定的城乡两分的户籍制度、土地制度和社会保障制度作为基础的,设想一下,中国如果没有户籍制度,或者户籍制度可以取消,土地制度的产权界定和交易也可以做到城乡统一运行,即农民可以根据全国统一的土地市场、住房市场和金融市场的原则,处理他们所拥有的农村住房、宅基地和耕地,城乡所有生产要素可以按照提高市场效率的方式进行配置,与此同时,农民还享有全国统一的社会保障制度、住房保障制度和教育制度,那么农民工向城市的转移速度还会像现在这样处于下降通道吗?很显然,现有的户籍、土地、住房、教育制度和社会保障制度是劳动力进一步转移的制约,尽管近年来农村劳动力的年龄结构已经呈现出很大的变化,但是劳动力供给总量不足还不是主要原因。 根据中国改革的现实和劳动力迁移的情况,在真正的刘易斯拐点到来之前,中国还存在一个劳动力迁移的制度拐点。制度拐点到来之前,劳动力在原来的城乡分割的制度空间下进行局部的、不完整的、随着危机的到来可以撤销的迁移。在这个过程中,农村的剩余劳动力得到迅速释放,迁移速度增长比较快。当劳动力迁移进行到拐点附近以后,劳动力进一步迁移所涉及的各项制度内容就变得越发重要,尚未改变的城乡分割制度空间成为了劳动力进一步迁移的瓶颈。 第二,在中国目前的经济结构中,第一产业的产值占 GDP的比重为10%,但是第一产业所占的就业比重是39%。从世界经济历史的角度看,第一产业的产值比重和就业比重不断下降是一个国家经济走向现代化的基本规律和趋势。在亚洲国家,如日本和韩国等国,即便是强调土地的精耕细作,还有土地的长子继承制等传统文化因素的影响,在第一产业比重没有下降到5%、劳动力就业比重没有下降到10%之前,还是农村劳动力向城市的快速转移时期。 基于此,我们认为中国目前仍然处于农民工向城市转移的高速时期。除了 前面说的制度性因素,近年来影响农民工转移速度的还有其他一些原因。一是,

计量 第四章 (1) 案例分析

第四章 案例分析(1) 一、研究的目的要求 近年来,中国旅游业一直保持高速发展,旅游业作为国民经济新的增长点,在整个社会经济发展中的作用日益显现。中国的旅游业分为国内旅游和入境旅游两大市场,入境旅游外汇收入年均增长22.6%,与此同时国内旅游也迅速增长。改革开放20多年来,特别是进入90年代后,中国的国内旅游收入年均增长14.4%,远高于同期GDP 9.76%的增长率。为了规划中国未来旅游产业的发展,需要定量地分析影响中国旅游市场发展的主要因素。 二、模型设定及其估计 经分析,影响国内旅游市场收入的主要因素,除了国内旅游人数和旅游支出以外,还可能与相关基础设施有关。为此,考虑的影响因素主要有国内旅游人数2X ,城镇居民人均旅游支出3X ,农村居民人均旅游支出4X ,并以公路里程5X 和铁路里程6X 作为相关基础设施的代表。为此设定了如下对数形式的计量经济模型: 23456123456t t t t t t t Y X X X X X u ββββββ=++++++ 其中 :t Y ——第t 年全国旅游收入 2X ——国内旅游人数 (万人) 3 X ——城镇居民人均旅游支出 (元) 4X ——农村居民人均旅游支出 (元) 5X ——公路里程(万公里) 6X ——铁路里程(万公里) 为估计模型参数,收集旅游事业发展最快的1994—2003年的统计数据,如表4.2所示: 利用Eviews 软件,输入Y 、X2、X3、X4、X5、X6等数据,采用这些数据对模型进行OLS 回归,结果如表4.3: 表4.3

由此可见,该模型9954.02 =R ,9897.02 =R 可决系数很高,F 检验值173.3525,明 显显著。但是当05.0=α时776 .2)610()(025.02=-=-t k n t α,不仅2X 、6X 系数的t 检验不显著,而且6 X 系数的符号与预期的相反,这表明很可能存在严重的多重共线性。 计算各解释变量的相关系数,选择X2、X3、X4、X5、X6数据,点”view/correlations ”得相关系数矩阵(如表4.4): 表4.4 由相关系数矩阵可以看出:各解释变量相互之间的相关系数较高,证实确实存在严重多重共线性。 三、消除多重共线性 采用逐步回归的办法,去检验和解决多重共线性问题。分别作Y 对X2、X3、X4、X5、X6的一元回归,(quick- Estimate Equation)(求变量间的相关系数则选中如x2 x3然后右键鼠标)结果如表4.5所示: 表4.5

发展经济学案例分析-珠三角

发展经济学案例分析 在发端于美国的金融海啸席卷全球的情况下,以加工贸易为鲜明特色的珠三角地区经济成为我国受金融危机影响的重灾区。在此背景下,珠三角经济转型面临着更加复杂的背景和新的挑战,同时也给我县的经济发展及招商工作带来新的机遇和挑战。 一、珠三角地区产业集群特点及现状 目前,广东省已形成了一批以专业镇为特色的民营产业集群区域。在1145个县市辖镇中,产值超过10亿元的有300多个,超过20亿元的有120多个,超过100亿元的有24个。在珠三角的404个建制镇中,以产业集群为特征的专业镇占1/4,其中包括佛山、中山、东莞以纺织和服装产业为主的集聚区和佛山、潮州、云浮以陶瓷和建材产业为主的集聚区。 珠江东岸的深圳、东莞、惠州、广州已形成了我国著名的电子信息产业走廊,经济规模近4000亿元,是全国规模最大的电子信息产业集群区,尤其是在深圳建成的高科技园区产业集群,有多家大型企业进驻,如联想、华为、IBM、TCL等。在珠江西岸,形成涵盖佛山、中山、江门、珠海等地的电器机械产业集群,经济规模达1000多亿元,也在全国处于首位。以广州为中心的珠三角汽车产业集群是中国重要的汽车产业集群,汽车消费市场占了全国市场的 1/4;珠三角的彩电产量占全国1/2强,家用电冰箱产量占1/3,纺织业居全国第二。由于地理位臵的优越、改革开放初期的优惠政策和低成本的优势,珠三角地区吸引了众多的外商直接投资,主要集中在广州、东莞、深圳、佛山等四个主要城市,以港澳台投资商为主。从企业规模来看,以200万美元到500万美元的中小型企业居多。 目前珠三角地区主要的产业还集中在第二产业中,服务业发展水平较低,特别是高附加值服务业,如金融、保险、电信、物流等部门,与发达国家的水平差距较大。国际金融危机对珠三角的外向型经济带来了沉重打击,导致企业陷入困境,出现了大量加工贸易型企业破产和非正常撤资现象。总的来说,珠三角地区仍然处于国际产业链中的低端,低技术含量、

国际经济学 案例分析

一、古典的国际贸易理论 1.1重商主义 重商主义是文艺复兴时期在欧洲掀起的经济思想,重商主义主张货币金银是一个国家财富的证明,货币金银及贵重金属,所以对于一个国家来说,贵重金属的流入可以增强国家的国力,流出则是国家的损失,主张对贵重金属的流动进行经济干预以增加贵重金属存量。重商主义前期,重商主义这较为注重限制贵重金属的流出,而在重商主义流行的后期,重商主义更加注重重金属的顺差,此时的重商主义也被称为是贸易差额理论。 1.2亚当斯密的绝对优势理论 亚当斯密的绝对优势理论对于国际贸易的看法是,国际贸易产生的原因是由于劳动生产率的差别,从而产生国际分工,导致国与国之间的商品交换,从而产生了国际贸易。 每单位所需的劳动(小时) 酒棉布 英国 4 2 葡萄牙 2.5 5 两个国家的社会生产情况 上图表示两个国家生产两种产品分别所需的时间,及他们生产两种产品的劳动生产率为时间的倒数,分析出英国在生产棉布上有绝对优势,葡萄牙在生产酒上具有绝对优势,在此情况下,如果两国在生产上进行分工,分别生产其生产率较高生产成本较低的产品,同时向对方国家进口比国内原来生产的产品更为便宜的同类产品,这样两国的综合生产率就得以提高,同时资源也得到的更加合理的配置利用,两国的福利水平也得到了改善。 然而这样的绝对优势在实际的国际贸易中并不是普遍存在的,如果一个国家的两种产品相对于另外一个国家的产品都具有绝对优势的话,亚当斯密的绝对优势理论不能解决这个问题,存在一定的局限性,但是它对于重商主义的否定,提出绝对优势理论,划下了历史新的一页,重商主义的没落,世界走向了自由贸易的时代。 1.3大卫李嘉图的比较优势理论 比较优势理论在一定程度上弥补了绝对优势的局限性,解释了在一个国家两种产品都有绝对优势的情况下的国际贸易。 比较优势理论的假设 (1)世界上只有两个国家 (2)在一国范围内生产要素可以再各个部门之间自由流动,但是在国与国之间不能自由流动。 (3)商品在两个国家内可以自由流动,不存在人为障碍 (4)假定没有运输成本 (5)两个国家都只生产两种产品 (6)产品的夹着仅由其生产过程中投入的劳动数量决定 (7)两国的劳动数量是给定的,而且是被充分利用的,既不存在资源的闲置和剩余(8)当劳动力在两个部门之间相互转换时不存在机会成本 (9)一个国家在生产两种产品时相对于另外一个国家都具有比较优势 (10)国家之间的贸易不存在货币之间的交换,只有物物交换 劳动数量(小时/ 年)劳动生产率(单位/1小时) 酒棉布 英国1000 0.1 0.2 葡萄牙1000 0.5 0.25

政府经济学经典案例分析

财政案例 案例资料财政预算,是国家机关、团体和事业单位等对于未来一定时期内的收入和支出的计划。每年“两会”,财政部部长所作的预算报告,都是代表们锁定的“焦点”。政府预算是一本政府公开的“财务大账”:过去的一年收了多少钱?钱投到哪里去了?今年的钱该怎么用?这些钱是不是“取之于民,用之于民”,每年都要接受人大代表的监督和审查。然而,长期以来,由于财政预算编制较粗,“外行看不懂,内行看不清”,预算的透明度不高,造成了很多部门预算游离在人大监督范围之外。同样,在预算执行方面也不尽如人意,缺乏有效的监督制约办法。对每年人代会批准的财政预算,执行随意性大。由于预算资金没有落实到具体的项目上,造成了执行难的问题。往往部门申请多、找领导批条子多、临时性支出多,变成“一年预算,预算一年”,然后再报人大常委会做出调整预算的决议。为此,在近年各地的人代会上,代表对财政预算的监督力度明显加大。如广东省十届人大二次会议上,代表们对预算中“拨2000万元给机关幼儿园”、“事业单位的行政编制外人员每人每年补贴3.2万元”等提出了质疑。浙江、四川等省的预算报告也明显加厚,列支项目也更加详尽,以利于人大代表的监督。问题分析:1.政府预算的本质什么?2.为保证政府预算的科学性应坚持什么原则? 解答1、政府预算的本质是关于民众赞同和监督国家财政活动的法律制度。政府预算反映着政府的职能与政策的方向,预算过程是政治的和决策的过程。概括而言,政府预算是具有法律效力的财政计划,即用法律形式表现,反映和规定政府在一定时期内财政收支活动的预期收支指标与平衡关系的一览表以及管理制度。它是政府分配集中性财政资金的重要工具和调节、控制、管理社会经济活动的重要经济杠杆。一般而言,政府预算的功能主要有两个方面:首先是反映政府的财政收支状况;其次是对政府支出的控制。2、为保证政府预算的科学性,政府预算必须符合统一性、预测性、年度性,法律性和公开性等要求。这些特征体现了政府预算的技术性和政治性两个层面的内涵。统一性、预测性和年度性等特征可以理解为技术方面,法律性和公开性等方面则主要体现了政治内涵。3、应对措施(附送)我国要提高政府预算的民主性,一方面要形成有效的预算分权和制衡,另一方面要扩大预算程序的公众参与度。首先是预算分权与制衡。预算权力是国家公共权力的核心之一,也是国家利益矛盾最集中的地方。预算分权就是要将预算权力在立法机关、政府、政府财政职能部门及内部各组织机构以及独立审计机关之间进行合理分配,以形成一个相互制约的运作体系。如建立预算的编制、执行、监督三者相互分离的制度,并形成三套相互制约的机构;建立资金的使用权、支付权、审核权相互分离的制度;实行财政集中支付和政府采购制度;还可以建立一套独立于政府、直接对人大负责的审计监督系统,并独立行使监督权。其次扩大预算程序的公众参与度。公众对程序的参与,特别是普通公民对政治决策程序的参与,是程序内在价值得以体现的重要保障,也是现代民主社会的显著标志。政府预算收支的多与少都将实质地影响到每一个公民或者企业,让公众参与预算程序,让相对人对自己将要承担的纳税义务与将要获得的公共服务发表看法,与政府沟通,这本身就有其价值所在:它不仅仅有利于预算决策的科学化和民主化,而且也便于预算通过后的有效执行和政策的顺利推进。

曼昆-经济学原理1章

1 - Ten Principles of Economics The word economy comes from the Greek word for “one who manages a household.”At first, this origin might seem peculiar. But, in fact, households and economies have much in common. A household faces many decisions. It must decide which members of the household do which tasks and what each member gets in return: Who cooks dinner? Who does the laundry? Who gets the extra dessert at dinner? Who gets to choose what TV show to watch? In short, the household must allocate its scarce resources among its various members, taking into account each member’s abilities, efforts, and desires. Like a household, a society faces many decisions. A society must decide what jobs will be done and who will do them. It needs some people to grow food, other people to make clothing, and still others to design computer software. Once society has allocated people (as well as land, buildings, and machines) to various jobs, it must also allocate the output of goods and services that they produce. It must decide who will eat caviar and who will eat potatoes. It must decide who will drive a Porsche and who will take the bus. The management of society’s resources is important because resources are scarce. Scarcity means that society has limited resources and therefore cannot produce all the goods and services people wish to have. Just as a household cannot give every member everything he or she wants, a society cannot give every individual the highest standard of living to which he or she might aspire. Economics is the study of how society manages its scarce resources. In most societies, resources are allocated not by a single central planner but through the combined actions of millions of households and firms. Economists therefore study how people make decisions: how much they work, what they buy, how much they save, and how they invest their savings. Economists also study how people interact with one another. For instance, they examine how the multitude of buyers and sellers of a good together determine the price at which the good is sold and the quantity that is sold. Finally, economists analyze forces and trends that affect the economy as a whole, including the growth in average income, the fraction of the population that cannot find work, and the rate at which prices are rising. Although the study of economics has many facets, the field is unified by several central ideas. In the rest of this chapter, we look at Ten Principles of Economics. These principles recur throughout this book and are introduced here to give you an overview of what economics is all about. You can think of this chapter as a “preview of coming attractions.” HOW PEOPLE MAKE DECISIONS There is no mystery to what an “economy” is. Whether we are talking about the economy

发展经济学小论文!!!

《发展经济学——从贫困到富裕》评述 简介:本文是对速水佑次郎和神门善久的《发展经济学—从贫困到富裕》一书的评述。 关键词:发展中国家 脱贫 技术进步 制度机制 一、 主要内容介绍及该书的组织 发展经济学的主要任务是探索发展中国家摆脱贫困的可能性,它着重研究贫困特别严重的低收入发展中国家。当今世界上的低收入经济体如何才能进入经济持续发展的轨道,实现脱贫减困的近期目标和赶上富有的发达经济体的长期目标呢?发展经济学的最终目标就是获得这一问题的答案。这也是发展中经济的视野——脱贫减困,实现经济可持续发展。 当今世界是以国家之间非常大的收入不平等为特征的。通过经济发展摆脱贫困和苦难是低收入国家的共同目标。而本书也旨在阐述发展中国家在新千年面临的新问题,重点探讨低收入国家追赶高收入经济体的发展问题。该书基本围绕着“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总结问题”的思路构思,具体组织如下: 第一章 经济发展的理论框架 第一章旨在建立全书的理论框架。按照这个理论框架,社会体制的发展是经济子系统和文化——制度子系统辩证的相互作用的过程。在本书中,考察的是消除当今世界上低收入的发展中国家和高收入的发达国家之间极大的人均收入差距所需的经济发展,如果不考察社会组织和人的价值体系必不可少的重大变化,是无法领悟如此广泛的经济增长的。理解经济变量(诸如资本和劳动力)数量扩张与文化、制度相互作用进而产生出一种有利于人均收入增长的社会制度的过程,应该是发展经济学的最终目标。作为达到该目标的第一步,这章提出了一种分析经济、文化和制度变化之间的复杂关系的理论框架。 文化——制度 子系统 经济子系统 上图即是一个有关社会体制发展的广义的概念性框架。该图是阐述社会体制如何在经济和文化——制度变量之间辩证的相互作用的过程中演进的模型。 之后本章又阐述了经济增长来源于三方面的因素:生产要素的增加、技术进步和效率提高。第三节用这种理论框架观察发展中经济,指出,当今发展中国家的主要问题是资源禀赋(人口爆炸性增长,土地资源稀缺性加剧)和技术变化的速度缓慢,即所谓的“提出问题”。进而提出其核心思想,发展中国家和发达国家在技术和制度上存在巨大的差距,但这些差距同时可能是发展中国家经济文化 (价值系统) 制度 (规则) 资源 (生产要素) 技术 (生产函数)

国际经济学案例分析教学文案

案例名称:蜡烛工的请愿 案例适用:比较优势理论 案例内容: 在重商主义哲学盛行时期,保护主义蔓延,被激怒的法国经济学家Frederic Bastiat(1801—1851年),通过以子之矛攻子之盾的方法压倒了保护主义者。巴斯底持在1845年虚构的法国蜡烛工人请愿的故事中,最成功地打击了贸易保护主义。现摘录如下: 我们正在经受着无法容忍的外来竞争,他看来有一个比我们优越得多的生产条件来生产光线,因此可以用一个荒谬的低价位占领我们整个国内市场。我们的顾客全都涌向了他,当他出现时,我们的贸易不再与我们有关,许多有无数分支机构的国内工业一下子停滞不前了。这个竞争对手不是别人,就是太阳。 我们所请求的是,请你们通过一条法令,命令关上所有窗户、天窃、屋顶宙、帘子、百叶宙和船上的舷窗;一句话,所有使光线进入房屋的开口、边沿、裂缝和缝隙,都应当为了受损害的工厂而关掉。这些值得称赞的工厂使我们以为已使我们的国家满意了,作为感激,我们的国家不应当将我们置于一个如此不平等的竞争之中……仅仅因为或部分因为进口的煤、钢铁、奶酪和外国的制成品的价格接近于零,你们对这些商品的进口就设置了很多限制,但为什么,当太阳光的价格整天都处于零时,你们却不加任何限制,任它蔓延? 如果你们尽可能减少自然光,从而创造对人造光的需求,哪个法国制造商会不欢欣鼓舞?如果我们制造更多的蜡烛,那就需要更多的动物脂,这样就会有更多的牛羊,相应,我们会见到更多人造草场,肉、毛、皮和作为植物生产基础的肥料。 案例评析: 比较优势原理指一国可以专门生产、出口它的绝对劣势相对小一些的商品(这是其有比较优势的商品),同时进口其绝对劣势相对大的商品(这是其有比较劣势的商品)。通过专业化分工,各国生产其具有比较优势和较高生产率的产品,提高了有限资源的利用率,使世界福利增大。通过贸易使得各国获利。 案例中当时盛行贸易保护主义,认为进口产品会威胁本国产业,进口限制可以保护国家利益。因此政府应当鼓励出口,不主张甚至限制商品的进口。而比较优势理论有力的压倒了贸易保护主义者。巴斯底持在1845年虚构的法国蜡烛工人的故事更有力的打击了贸易保护主义。太阳可以看作是能高效生产太阳光的厂商,生产成本为0。由于有了这个“厂商”使得国内“太阳光”厂商失去了国内市场,倘若没有太阳,国内会生产并出口人造光。根据贸易保护主义,太阳光威胁到了国内人造光市场,应该禁止使用太阳光。但事实上没有一个国家会禁止使用太阳光,而自己进行生产。原因就在于根据比较优势理论,该国应该进口其具有比较劣势的太阳光。一国的资源是有限的,该国停止生产“太阳光”会节约资源生产具有比较优势的其他商品。从而提高整个国家的福利。 案例名称:埃尔切事件 案例适用:贸易的收入分配效应 案例内容: 位于西班牙东南部阿利坎特省,人口约20万的埃尔切市,一直为欧洲的鞋业中心之一,鞋业作坊有六七百家之多,依靠发展制鞋业一度富庶。中国鞋商1998年才正式进入埃尔切市,由于中国产的鞋子款式、设计制作美观新颖,再加上价廉物美,在欧美很受普通百姓的欢迎。该市由华侨华人开的鞋业公司、制鞋工厂和仓库式批发零售商店已增至60多家。在西华人鞋商的销售额占当地的20%左

政治经济学_经典案例分析

案例1: 在2002年的最后一个周日,中国为电力行业的垄断画上了句号。拥有占全国46%发电资产和90%输电资产的原国家电力公司被拆分重组为11家独立的公司,这些公司在12月29日同时宣布正式成立。从1987年持续至今的中国民航业改革在2002年也有突破性进展。随着6大民航集团10月11日的成立,中国民航总局与下属的民航企业彻底脱钩。以中国国际航空公司、中国东方航空公司、中国南方航空公司为基础组建的三大航空运输集团,其资产总和将占据中国民航总资产的80%。 问题:政府对市场失灵的纠正。 分析:市场失灵的主要表现: (1)竞争失效 (2)外部性 (3)市场不完全 (4)公共产品 (5)信息不对称 为弥补市场失灵需要政府介入,政府介入的手段和领域为: (1)对效率的介入 ①财政支出②财政补贴③政府采购④限制垄断(2)对收入再分配的介入 ①税收和转移支付 ②公共事业投资 ③特别征税 (3)对经济稳定的介入 ①财政制度内在的自动稳定器 ②相机抉择的财政政策 ③金融政策 ④紧急行政措施 ⑤道义上的劝告 本案例中,政府通过限制垄断,恢复市场机制的作用,实现可操作的竞争。 案例2: 1998年5月18日,美国司法部和20个州向最高法院递交诉状,控告微软公司利用其“视窗”操作系统来迫使消费者使用它的其它软件产品——其中最重要的是“网络探索者”Internet浏览器。1999年,该案做出了一审判决,在长达270页的判决中,法官杰克逊列举了微软一系列反竞争,保护垄断势力的行为。微软一直在努力拓展其势力范围,使其超越软件行业,而进入日趋有利可图的电子商务和网络连接行业,他们已经投资数以百亿计的资金在通讯和科技公司中(如AT&T)。由于微软的“视窗”操作系统具有垄断状态,把Internet浏览软件“网络探索者”(InternetExplorer)与“视窗”捆绑在一起也就相当于垄断了消费者和与电子商务有关的厂商上网的交通通道。问题: 1、结合该案例分析垄断和反垄断对社会造成什么样 的影响? 2、美国的反垄断法对我国市场经济建设有何借鉴意 义? 分析:垄断市场会带来效率损失,影响市场作用的 正常发挥,主要体现在:垄断使产量减少,价格增 加;垄断造成社会无谓损失;垄断造成企业不思进 取。 有必要通过反垄断措施纠正这种市场失灵,使价格 降低,增加消费者和社会的福利水平。 1890年,美国通过了美国的第一部反托拉斯法—— 谢尔曼法。1914年,美国又制定了克莱顿法和联邦 贸易委员会法。这三个法案基本形成了美国的反垄 断法律体系。 美国反托拉斯法所规范的反竞争行为包括:联合限 制竞争行为、滥用经济优势的行为、价格歧视行为、 垄断与企业兼并行为、其他反竞争行为(股份保有、 董事兼任、瓶颈垄断、商业贿赂)、损害消费者的行 为(欺骗性定价、欺骗性广告宣传、虚假不实的标 签)。 美国反托拉斯法的特点是以限制造成垄断的不公平 竞争行为为主,而不反对现有的垄断企业。所以, 一个行业中垄断企业的存在本身并不违法,只有垄 断企业应用其垄断力量不公平地竞争时才算违法。 这使得美国的反托拉斯法具有很强的“行为法”特 点,即一切以企业行为是否违背公平竞争为判断依 据。 案例3: 中国电信改制的历史可以追溯到1994年中国联通 公司的成立。当时联通的总资产虽然只有中国电信 的1/260。但此举使邮电部独家垄断国内电信市场 的局面开始改变。1999年2月,信息产业部决定把 中国电信的寻呼、卫星和移动业务剥离出去。原中 国电信被拆分成中国电信、中国移动和中国卫星通 信三个公司,寻呼业务并入联通公司。2001年12 月,国务院批准了新的电信体制改革方案,对现有 的电信企业进行重组。中国电信现有资产划分为南 北两个部分。华北地区、东北地区和河南、山东共 10个省(自治区、直辖市)的电信公司归中国电信 北方部分;其余归中国电信南方部分。 问题:1.垄断和市场失灵。2.政府对垄断的态度和 措施。 分析: 1.垄断市场的效率损失。 (1)垄断使产量减少,价格增加; (2)垄断造成社会无谓损失; (3)垄断造成企业不思进取。 垄断市场的非效率导致市场机制不能正常发挥作 用,是导致市场失灵的情况之一。 2.现今世界各发达国家限制垄断、促进竞争的政策 措施,基本上是根据上述标准把促进“可操作竞争” 作为政策目标。 在各主要发达国家,基本上都制定了有关禁止垄断、 维持公正交易的法律。具体措施主要是通过限制垄 断的立法,由行政机构加以监督,由司法机关加以 执行。各国政府的反垄断政策就是以这些法律为依 据展开的。 我国的反垄断和不正当竞争应在学习国外经验的基 础上,结合本国国情。 案例4: 在小镇上,该镇的人从事的经济活动中最重要的一 种是养羊。镇上的许多家庭都有自己的羊群,并出 实用以做衣服的羊毛来养家。大部分时间羊在镇周 围土地的草场上吃草,这块地被称为镇共有地。没 有一个家庭拥有土地。相反,镇里的居民集体拥有 这块土地,所有的居民被允许在这块地的草场上放 羊。集体所有权很好地发挥作用,因为土地很大。 只要每个人都可以得到他们想要的有良好草场的土 地,镇共有地就不是一种竞争性物品,而且,允许 居民在草场上免费放羊也没有引起问题。时光流逝, 镇上的人口在增加,镇共有地草场上的羊也在增加。 由于羊的数量日益增加而土地是固定的,土地开始 失去自我养护的能力。最后,土地变得寸草不生。 由于共有地上没有草,养羊不可能了,而且,该镇 曾经繁荣的羊毛业也消失了。许多家庭失去了生活 的来源。 问题:什么原因引起这种悲剧? 分析:实际上,共有地悲剧的产生是因为外部性。 当一个家庭的羊群在共有地上吃草时,它降低了其 他家庭可以得到的土地质量。由于人们在决定自己 有多少学时并不考虑这种负外部性,结果羊的数量 过多。 如果预见到了这种悲剧,镇里可以用各种方法解决 这个问题。它可以控制每个家庭羊群的数量,通过 对羊征税把外部性内在化,或者拍卖有限量的牧羊 许可证。这就是说,中世纪小镇可以用现代社会解 决污染问题的方法来解决放牧过度的问题。 但是,土地的这个例子还有一种较简单的解决方法。 该镇可以把土地分给各个家庭。每个家庭都可以把 自己的一块地用栅栏圈起来,并使之免于过分放牧。 用这种方法,土地就成为私人物品而不是共有资源。 在17世纪英国圈地运动时期实际就出现了这种结 果。 共有地悲剧是一个有一般性结论的故事:当一个人 用共有资源时,他减少了其他人对这种资源的享用。 由于这种负外部性,共有资源往往被过度使用。政 府可以通过管制或税收减少共有资源的使用来解决 这个问题。此外,政府有时也可以把共有资源变为 私人物品。数千年前人们就知道这个结论。古希腊

经济学原理总结曼昆

曼昆经济学原理总结 第一章经济学十大原理个人做出决策的四个原理: 1)人们面临权衡取舍(做出决策的时候人们不得不在不同的目标之间做出取舍) 2)某种东西的成本是为了得到它而放弃的东西(比如读大学,要考虑到不能工作带来的工资损失)3)理性人考虑边际量(比如应该读到什么时候才能拿到最好的工资,博士,硕士呵呵)4)人们会对激励做出反应(比如去超市买东西很便宜,于是我们去买,结果买了很多的不需要的东西,反倒花了更多的钱) 经济相互交易的三个原理: 5)贸易能使每个人的状况更好(想想如果没有贸易,我们还处于自然经济的状况,那 么我们需要做所有的事情,需要去做冰箱,彩电……不可能吧。没有贸易就没有竞争了,那么我们就可能在某一领域被人们垄断,想想封闭的中国,我们可能不能得到很多的先进的科 技,但是我们现在和很多的国家贸易,这样我们可以享用更多的先进的技术) 6)市场通常是组织经济活动的一种好方法(这个东西从我学过的邓小平理论当中可以 反复地看到,无形的手,价格!) 7)政府有的时候可以改善市场结果(我们需要政府来维持这个社会的治安……,抄一 句:促进效率和促进公平〈尽管很多的时候他们是一对矛盾,有的时候政府也不一定能做到 这一点〉市场失灵)整体经济如何运行的三个原理: 8)一国的生活水平取决于它生产的物品与劳务的能力(就是劳动生产率,你工作一个小时,那么你能够创造出多少的财富。那么我们要提高生活水平,我们就需要去得到良好教育,现在我就在这么做,呵呵,拥有生产工具一一我现在需要一台电脑,速度要快些,屏幕要液晶的更好,以及获取最好技术的机会一一这我需要向导师和图书馆,师兄多多请教了, 还要自己去争取机会!) 9)当政府发行了过多的货币时,物价上升(这个好理解,不就是通货膨胀么) 10)社会面临通货膨胀与失业之间的短期权衡取舍(菲利普斯曲线一一增加货币的供应量,可以至少短期的失业率〈其实我还是不懂为什么?〉,但是会造成通货膨胀) 第二章像经济学家一样思考第一节作为科学家的经济学家 为什么我们会把经济学家作为一个科学家来看待呢? 经济学家同样的需要去观察世界,冷静地建立并且检验有关世界如何运行的各种理论。但是我们可以看到,经济学家更多的是关注历史提供的自然实验一一因为你不可能为了去验证一些数据去影响国家的经济运行,所以说经济学里的“实验”不是那么好做的。 那么如何去做呢? 我们可以用科学的方法去观察世界,建立理论,再去进一步的观察(检验!)…… 在观察世界的时候我们可以做出一定的假设,这些假设会有利于我们的观察。当然,假设并不是永远的成立。比如我们去买东西,如果商店就在门口,我们可以假设买东西所花费的时间为零,如果是在3站地以外的话,这个假设就不能成立。 建立起经济模型。 两个模型:循环流向图,生产可能性边界 定义一下宏观经济学和微观经济学的概念。 这两个家伙基本上可以见名见意。 前者,研究整体经济现象。后者,研究家庭和企业如何做出决策,以及它们在某个市场 上如何相互交易。 或者这么说吧。如果你关心的是货币和失业率的关系,那么你所关心的话题应当是宏观经济学。而如果你看到的是一个公司如何在生产某种产品上决策,你所关心的应当是微观经

经济学案例分析

经济学是研究人类社会在各个发展阶段上的各种经济活动和各种相应的经济关系及其运行、发展的规律的学科。经济学核心思想是物质稀缺性和有效利用资源,可分为两大主要分支,微观经济学和宏观经济学。下面是本站为大家带来的经济学案例分析,希望能帮助到大家! 经济学案例分析 失业率与宏观经济政策 最近,美国失业率持续一种相对稳定状态,而欧洲的失业率却急剧上升而且持续在30年前的水平之上。 如何解释两地劳动力市场的差别呢,部分原因在于两国的宏观经济政策不同。美国只有一个中央银行,即联邦储备系统。他严格监控着美国经济。当失业率提高影响到居民对经济的信心时,美联储会放松银根,实行用心的货币政策,刺激总需求和提高产出,并防止失业率的进一步提高,实际上这是透过提高通胀率来降低失业率的方法。 而这天的欧洲还不存在这样的机构,欧洲是个国家联盟,它的货币政策由欧洲中央银行统一制定,由于思考到各国状况的复杂性,欧洲中央银行的目标主要是持续物价的稳定,奉行强有力的货币政策,全力持续低利率和低通胀。在这样的状况下,就无法利用通货膨胀政策来降低失业率。 问题 1、什么是失业问题造成失业率高的原因有哪些 2、说明失业和通货膨胀之间的关系。 答案要点 1、(1)失业问题就是由失业所引起的一系列问题。失业不仅仅仅是个经济问题,而且是个政治问题,失业是经济问题,因为失业意味着浪费有价值的资源,不利于经济的迅速发展;失业是个政治问题,是因为它使成千上万的人失去工作,收入减少或丧失收入的来源,使人们整天无所事事,生活在痛苦和无奈中,会引起社会的动荡。 (2)失业的原因概括起来主要有三种 ①摩擦性失业,是指人们在各地区之间、各种工作职位之间变动所构成的失业。 ②结构性失业,是指因劳动力的供给和需求不匹配所构成的失业。 ③周期性失业,是由于经济周期的变化而产生的对劳动总体需求不足所构成的失业。

中国著名故事经济学案例分析

身边的经济学 --经典案例分析 (一)中国古典故事中的经济学 1.1吴三桂“冲冠一怒为红颜”——选择 我们知道在清朝入关之前,在中国的历史上曾经发生了这样一个十分有意思的故事。1644年李自成率大顺军浩浩荡荡攻入北京城,明朝的崇祯皇帝万般无奈之下在景山选择了自缢。但是李自成心里清楚,并不是占据了北京城就可以高枕无忧了,因为此时的山海关还被明朝将领吴三桂所占据。于是李自成决定派人去游说吴三桂投降于他,并且答应给予许多优惠条件,以此来拉拢吴三桂,并声明要犒赏吴三桂及其驻守在出海关的部队。此时的吴三桂被李自成的诚意打动,已有降意。 就在吴三桂准备投诚李自成的前夕,吴三桂先后接到来自北京城的两个消息:其一是吴三桂的父亲被李自成的大将刘宗敏抓捕追赃,并且遭到非难;其二是吴三桂最爱的小妾陈园园也被刘宗敏所强占。得此消息之后,吴三桂勃然大怒,一气之下,拔剑斩杀一名来使,决定一要为父报仇,二要抢回爱妾陈园园,三要与李自成势不两立。 吴三桂态度的180度大转变,引起大顺朝的一片非议。这时候占据北京的 李自成就面临着如下选择:其一是继续招降吴三桂,但是招降吴三桂可能会影响到占有陈园园的刘宗敏,进一步影响到大顺军的团结;其二是征伐吴三桂,但毕竟其是一股不可小觑的力量,又没有人愿意去征战。对李自成来说真的是左右为难,但最后还是决定要与吴三桂一战。 吴三桂得知大顺朝前来讨伐一事之后,大为震惊。他十分清楚,以自己的 这点兵力是无法抵挡大顺军的,甚至很有可能会命丧黄泉。吴三桂冥思苦想,到底是就这样投降于李自成呢?还是奋起力量与他们拼死一搏呢?万般无奈之下,昊三桂决定向满清多尔衮借兵抗衡李自成。 多尔衮闻讯窃喜,因为清军的志向在于问鼎中原,一直苦于没有出路, 得知吴三桂借兵的消息后,当然欣喜若狂。聪明的多尔衮提出了借兵的条 件,那就是吴三桂必须诚服于清军,当然清军也不会亏待吴三桂。此时的 吴三桂已经是热锅上的蚂蚁——团团转了,再一想自己的爱妾还在敌军之 手,于是决定与多尔衮合作,共同抗击大顺军。就这样吴三桂选择了“冲 冠一怒为红颜”。 【故事中的经济学】 我们可以明显地看出在吴三桂“冲冠一怒为红颜”这个故事里存在着许多选择,例如,崇祯皇帝在被逼无路的情况下选择了自缢而亡;李自成在对吴三桂的立场上是战是和也左右摇摆不定,难以做出选择;同样吴三桂也面临着这样的选择——是投降李白成还是为了心爱的女人与李自成为敌。在这么多的选择里,主人公们都做出各自不同的选择。 首先我们看崇祯皇帝,他因为觉得自己对不住列祖列宗给他传下来的基业,无地自容,而走上了不归路。其次是李自成,他认为自己创立的大顺军重于一切,不希望因吴三桂而影响了他与刘宗敏的关系。最后是吴三桂在靠自己力量夺回陈园园无望的时候,选择了借兵对抗李自成,这对他来说也是一个不错的选择。从这些历史人物的身上我们发现,他们做出的选择都是有

曼昆-经济学原理-概念归纳

曼昆《经济学原理》名词解释归纳——上下册 一、经济学十大原理 1、稀缺性:社会资源的有限性。 2、经济学:研究社会如何管理自己的稀缺资源。 3、效率:社会能从其稀缺资源中得到最多东西的特性。 4、平等:经济成果在社会成员中公平分配的特性。 5、机会成本:为了得到某种东西所必须放弃的东西。 理性人:系统而有目的地尽最大努力实现起目标的人。 6、边际变动:对行动计划微小的增量调整。 激励:引起一个人做出某种行为的某种东西。 7、市场经济:当许多企业和家庭在物品与劳务市场上相互交易时,通过他们的分散决策配 置资源的经济。 8、市场失灵:市场本身不能有效配置资源的情况。 9、外部性:一个人的行为对旁观者福利的影响。 10、市场势力:一个经济活动者(或经济活动者的一个小集团)对市场价格有显著影响的能 力。 11、生产率:一个工人一小时所生产的物品与劳务量。 12、通货膨胀:经济中物价总水平的上升。 13、菲利普斯曲线:通货膨胀与失业之间的短期权衡取舍。 14、经济周期:就业和生产等经济活动的波动(就是生产这类经济活动的波动。) 二、像经济学家一样思考 15、循环流向图:一个说明货币如何通过市场在家庭与企业之间流动的直观经济模型。 16、生产可能性边界:表示一个经济在可得到的生产要素与生产技术既定时所能生产的产量 的各种组合的图形。 17、微观经济学:研究家庭和企业如何做出决策,以及它们在市场上的相互交易。 18、宏观经济学:研究整体经济现象,包括通货膨胀、失业和经济增长。 19、实证表述:企图描述世界是什么的观点。 20、规范描述:企图描述世界应该如何运行的观点。 三、绝对依存性与贸易的好处 21、绝对优势:根据生产率比较一种物品的生产者。 22、比较优势:根据机会成本比较一种物品的生产者。 23、进口:国外生产而在国内销售的物品。 24、出口:国内生产而在国外销售的物品。 四、供给与需求的市场力量 25、市场:由某种物品或劳务的买者与卖者组成的一个群体。 26、竞争市场:有许多买者与卖者,以致于每个人对市场价格的影响都微乎其微的市场。 27、需求量:买者愿意而且能够购买的一种物品量。 28、需求定理:认为在其他条件相同时,一种物品价格上升,该物品需求量减少的观点。 29、需求表:表示一种物品价格与需求量之间关系的表格。

发展经济学案例分析

原因:近年,经历“瘦肉精”、“红心鸭蛋”、“大头娃娃”等食品安全事件后,“三鹿奶粉”事件再次把中国的食品安全问题推向风口浪尖。当前,食品安全是一个全球性的问题,也是中国当前面临的挑战之一。早前热议的《食品安全法》。是中国食品安全体制改革的一个重要步骤,食品安全的监管方式成为核心话题。处于经济快速发展阶段的发展中国家,我国的食品安全问题具有自身的特点。然而,我国食品安全问题的产生,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的因素:1、食品安全问题是经济处于发展阶段的国家所共有的社会经济现象;2、我国食品安全立法工作滞后;3、食品安全的管理机构分散、职能不统一;4、缺乏正常的食品安全监督公众渠道;五是社会整体诚信资本的缺失。措施:食品安全具有较强的公共性和社会性,与社会公共利益息息相关。因此,鉴于我国食品安全问题比较突出的现状,1、建立健全食品安全综合监管机制。创新食品安全综合监管机制,构建食品安全工作新格局。加快质量电子监管网建设,不断改进监管手段。建立严密的食品监管网络,对种植养殖、生产加工、包装、储运、销售各环节实行全过程监管,确保食品安全。2、集中整治食品生产加工小作坊。严厉打击“黑窝点”,坚决取缔无证无照生产加工食品行为,取缔无卫生许可证、无营业执照、无生产许可证的生产加工企业。3、构建食品安全评估评价体系和食品安全信息体系。以国家级食品质检机构和食品安全专家为专业技术支持,对监测结果进行对比分析和评估,形成风险评估报告,对可能造成的危害进行预测,及时发布预警公告。 4、完善食品安全相关标准和相关认证。进一步加大食品安全标准的制订修订工作的力度;推动我国食品安全标准采用国际标准和国外先进标准的进程。 5、加强食品安全突发事件和重大事故应急体系建设。完善食品安全应急反应机制,建立实施食品安全快速反应联动机制;全面加大食品安全重大事故的督查督办力度,健全食品安全事故查处机制,建立食品安全重大事故回访督查制度和食品安全重大事故责任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