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际经济学案例分析 绝对珍藏版

合集下载

国际经济法案例_法律(2篇)

国际经济法案例_法律(2篇)

第1篇一、案件背景随着全球化进程的不断推进,跨国公司越来越多地参与到国际经济活动中。

然而,在追求经济效益的同时,跨国公司对环境的影响也日益凸显。

本案涉及一家跨国公司在我国某地区投资建厂,由于环保措施不到位,导致环境污染,引发了当地居民和政府部门的强烈抗议。

以下是本案的详细情况。

二、案情简介1. 跨国公司背景本案中的跨国公司为某外国知名企业,主要从事化工产品的研发、生产和销售。

该公司在我国某地区投资建厂,占地面积约500亩,项目总投资达10亿元人民币。

2. 环境污染情况该跨国公司投产以来,由于环保设施不完善,排放的废气、废水和固体废物超过了国家规定的排放标准。

具体表现为:(1)废气:公司废气排放口位于居民区上风向,排放的废气中含有大量有害物质,导致周边居民出现咳嗽、喉咙痛等症状。

(2)废水:公司废水处理设施简陋,部分未经处理直接排放,对周边河流造成严重污染,导致水质恶化。

(3)固体废物:公司固体废物处理设施不完善,部分固体废物露天堆放,影响周边环境。

3. 当地居民和政府部门的抗议在环境污染问题日益严重的情况下,当地居民和政府部门纷纷向该公司提出抗议。

居民要求公司采取措施改善环境污染,政府部门则要求公司立即停止违法排污行为,并依法进行处理。

三、法律依据1. 《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是我国环境保护的基本法律,规定了国家、企业和个人在环境保护方面的权利和义务。

根据该法,企业应当采取措施防治环境污染,保护生态环境。

2. 《中华人民共和国大气污染防治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大气污染防治法》规定了大气污染防治的基本要求、排放标准和监管措施。

根据该法,企业应当采取有效措施,减少大气污染物排放。

3. 《中华人民共和国水污染防治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水污染防治法》规定了水污染防治的基本要求、排放标准和监管措施。

根据该法,企业应当采取有效措施,减少水污染物排放。

四、案件处理结果1. 跨国公司整改在政府部门和居民的强烈抗议下,该公司不得不采取措施进行整改。

2023年国际经济学案例

2023年国际经济学案例

2023年国际经济学案例
2023年国际经济学案例分析如下:
1. 甲国A公司和乙国B公司签订了进口100吨白糖的协议,选用了《2023年国际贸易术语解释通则》的FOB术语,并约定付款方式为托收。

A公司
与承运人C公司签订了海上货品运送协议,并向D保险公司投保了平安险。

承运人的“希望”号轮准时到达乙国装货,B公司提供了符合协议规定的货品。

在“希望”号轮驶向甲国目的港的途中,因遇台风使部分白糖受损。

B
公司委托银行向A公司收取款项,A公司却以货品已经发生损失为由拒绝付款。

2. 美国A公司与我国B公司签订了购买一批月饼的协议,交货期为当年中
秋前一星期,以便卖给在美国的华人过中秋节之用。

但是,由于我国当年中秋节月饼市场火爆,B公司货源紧张,中秋节已过了一个星期尚未交货。

而美国的实际情况是由于中秋节已过,月饼难以销售。

A公司于是告知B公司宣告协议无效。

以上案例仅供参考,如需更多案例,建议查阅相关资料或咨询国际经济学家。

《国际经济学》案例选编 共66页PPT资料

《国际经济学》案例选编 共66页PPT资料

但是人民币2%的 升幅几乎不会对 美国对中国商品 的需求产生重要 影响,因为中国 的劳动力成本仅 为美国的3-5%。
中国货才贵了这么点 我还要买中国货!!
国库债券
人民币汇率变动 的最直接、可能也是 最重要的结果就是迫 使美国债券的收益率 上升。
随着中国人民币 和美元比价下跌,中 国可能觉得买进美元 以压低人民币汇率的 需要不那么大了。这 会限制中国购买美国 国库债券,使债券价 格下跌、收益率上升。
进口商:从表面看, 人民币升值会使沃 尔玛百货公司以及 购买中国生产的部 件和制成品的摩托 罗拉等电子制造商 成本升高。
实际上,情况很复杂。沃尔玛等大进口商可能 迫使较小的供货商吸收货币升值造成的部分影响, 以压低价格。部分采购可能转向其他国家。但如果 中国的汇率变动引起美元对亚洲其他货币比价普遍 下跌,美国的进口商将难以避开其影响。
《国际经济学》 案例选编
辽宁大学国际关系学院
案例学习之一
亚洲金融危机
2019-2019
东亚奇迹
政府主导 出口导向 儒家文化的影响
亚洲奇迹的迷思
Paul Krugman 亚洲奇迹不是建立在它们
有效运用资源的能力之上 这种重视要素总量却忽视 脑力的经济投入,最后终 将招致失败。 所谓东亚之虎其实不过是 纸老虎而已。
金融危机一年后股指的变化
Index Malaysia Thailand Singapore Hongkong Indonesia Japan
1-Jun-97 1078.9 527.3 1981.3 15196 731.6 20195
1-Aug-98 455.6 267.3 1066.7 8543 445.9 15830
The Alchemy of Finance 金融炼金术

国际经济法经典案例分析12道

国际经济法经典案例分析12道

国际经济法案例分析1.甲国和乙国都是《联合国国际货物销售合同公约》的缔约国。

甲国A公司与乙国B公司签订了从B公司进口100吨白糖的合同。

合同选用了((2000年国际贸易术语解释通则)的 FOB术语,并约定付款方式为托收。

此后,A公司与承运人C公司签订了海上货物运输合同 (运输合同受《海牙规则》的约束),并向D保险公司投保了平安险。

承运人的“希望”号轮按时抵达乙国装货,B公司提供了符合合同要求的货物。

在“希望”号轮驶向甲国目的港的途中,因遇台风使部分白糖受损。

B公司委托银行向A公司收取款项,A公司却以货物已经发生损失为由拒绝付款。

请回答下列问题:(1)本案中的保险公司是否应对该批白糖的损失进行赔偿为什么(2)本案中的承运人是否应对该批白糖的损失进行赔偿为什么(3)本案白糖损失的风险在哪一方当事人答:(1)本案中的保险公司不应赔偿。

因为本案A公司投保的是平安险,本案货损是因为台风引起,台风属于自然灾害,本案台风引起的是货物的部分损失,而不是全损,平安险不包括自然灾害造成的部分损失,因此保险公司不承担赔偿责任,如果货主希望得到此种情况下的赔偿,应当投保水渍险,因为水渍险对自然灾害引起的部分损失是赔偿的。

(2)承运人也不赔。

因为本案货损是由于天灾引起的,依《海牙规则》的规定,承运人对于因此而引起的货物损失是可以免责的。

(3)由于本案选用了FOB术语,货物的风险是在装货港船舷转移的,因此途中的风险是由买方承担的,即风险由A公司承担。

2、美国A公司与我国B公司签订了购买一批月饼的合同,交货期为当年中秋前一星期,以便卖给在美国的华人过中秋节之用,但是,由于我国当年中秋节月饼市场火爆,B公司货源紧张,中秋节已过了一个星期还未交货。

而美国的实际情况是由于中秋节已过,月饼难以销售。

A公司于是通知B公司宣告合同无效。

问:(1)A公司宣告无效是否有法律依据(2)A、B两公司约定在中国国际经济贸易仲裁委员会仲裁,哪一方败诉如果败诉方不履行仲裁裁决,另一方当事人应该怎样做答:(1)A公司宣告合同无效的依据是B公司的行为构成根本违约。

西方经济学的案例分析

西方经济学的案例分析

西方经济学的案例分析在西方经济学的案例分析中,我们经常会遇到各种经济现象和问题,通过对这些案例的深入研究,可以更好地理解经济学理论在实际中的应用。

以下是对几个典型案例的分析。

1. 沃尔玛的全球扩张沃尔玛作为全球最大的零售商,其成功的商业模式对经济学中的规模经济和市场结构理论提供了生动的例证。

沃尔玛通过大规模采购、高效物流和低成本运营策略,实现了商品的低价销售,从而在竞争激烈的零售市场中占据了优势。

这种规模经济的实现,使得沃尔玛能够在全球范围内扩张,同时也对当地小型零售商造成了巨大的压力,引发了关于市场集中度和反垄断法的讨论。

2. 苹果公司的创新战略苹果公司以其创新的产品和独特的商业模式,成为现代经济学中创新和知识产权保护的典型案例。

苹果通过不断的技术创新,推出了iPhone、iPad等革命性产品,引领了消费电子市场的潮流。

同时,苹果通过专利保护和版权管理,确保了其创新成果的商业价值。

这一案例展示了知识产权在现代经济中的重要性,以及创新对于企业竞争力的决定性作用。

3. 2008年全球金融危机2008年的全球金融危机是宏观经济学中的一个重要案例,它揭示了金融市场的脆弱性和宏观经济政策的重要性。

危机的根源在于房地产市场的泡沫、金融衍生品的过度创新以及监管的缺失。

这场危机导致了全球范围内的经济衰退,对各国经济政策和金融监管体系提出了严峻的挑战。

通过分析金融危机的成因和影响,可以更好地理解宏观经济的稳定性和风险管理的重要性。

4. 欧洲债务危机欧洲债务危机是国际经济学中的一个重要案例,它涉及到国际金融市场、货币政策和财政政策等多个方面。

危机的爆发揭示了欧元区内部经济差异和财政纪律的缺失。

为了应对危机,欧洲各国采取了一系列救助措施,包括财政紧缩、债务重组和欧洲中央银行的量化宽松政策。

这一案例展示了国际经济合作的重要性,以及在全球化背景下,各国经济政策的相互影响和协调的必要性。

5. 中国的经济增长模式中国在过去几十年里实现了快速的经济增长,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

国际经济法律案例(3篇)

国际经济法律案例(3篇)

第1篇一、背景近年来,随着全球经济的快速发展,国际经济贸易关系日益密切。

然而,由于各国在知识产权保护、市场准入等方面存在差异,导致国际贸易摩擦不断。

2018年,中美贸易战爆发,双方在知识产权、市场准入等领域展开激烈交锋。

本文将以中美贸易战中的一起知识产权纠纷案例为切入点,分析国际经济法律问题。

二、案例简介某中国科技公司(以下简称“中国公司”)在研发过程中,投入大量资金和人力,成功研发出一项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新产品。

该产品在国内外市场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

然而,在产品推向市场之际,美国某科技公司(以下简称“美国公司”)却声称该产品侵犯了其一项专利权,并向美国法院提起诉讼,要求中国公司停止侵权行为,并赔偿巨额经济损失。

三、案例分析1. 知识产权保护差异中美两国在知识产权保护方面存在一定差异。

美国实行较为严格的知识产权保护制度,而中国则处于不断完善阶段。

在案例中,美国公司能够迅速将侵权行为诉诸法律,体现了美国在知识产权保护方面的优势。

然而,中国公司在应对过程中,由于对国际知识产权法律缺乏深入了解,导致应对策略不当,陷入被动局面。

2. 市场准入壁垒在贸易战中,美国对中国企业实施了一系列市场准入壁垒,如提高关税、限制投资等。

这导致中国企业在国际市场上面临巨大压力。

在案例中,美国公司利用知识产权纠纷,试图阻止中国公司产品进入美国市场,进一步加剧了市场准入壁垒。

3. 国际经济法律应对策略针对上述问题,中国公司可以采取以下国际经济法律应对策略:(1)深入了解国际知识产权法律,寻求专业律师团队支持。

在应对知识产权纠纷时,中国公司应充分了解国际知识产权法律,寻求专业律师团队的支持,确保在法律层面维护自身权益。

(2)积极沟通,寻求和解。

在纠纷过程中,中国公司可以与美国公司进行积极沟通,寻求和解。

在沟通过程中,中国公司可以强调自身产品的创新性,争取对方的理解和支持。

(3)加强自主创新,提升核心竞争力。

面对知识产权纠纷,中国公司应加强自主创新,提升核心竞争力,降低对外部因素的依赖。

国际经济学案例分析讲解学习

国际经济学案例分析讲解学习

案例名称:蜡烛工的请愿案例适用:比较优势理论案例内容:在重商主义哲学盛行时期,保护主义蔓延,被激怒的法国经济学家Frederic Bastiat(1801—1851年),通过以子之矛攻子之盾的方法压倒了保护主义者。

巴斯底持在1845年虚构的法国蜡烛工人请愿的故事中,最成功地打击了贸易保护主义。

现摘录如下:我们正在经受着无法容忍的外来竞争,他看来有一个比我们优越得多的生产条件来生产光线,因此可以用一个荒谬的低价位占领我们整个国内市场。

我们的顾客全都涌向了他,当他出现时,我们的贸易不再与我们有关,许多有无数分支机构的国内工业一下子停滞不前了。

这个竞争对手不是别人,就是太阳。

我们所请求的是,请你们通过一条法令,命令关上所有窗户、天窃、屋顶宙、帘子、百叶宙和船上的舷窗;一句话,所有使光线进入房屋的开口、边沿、裂缝和缝隙,都应当为了受损害的工厂而关掉。

这些值得称赞的工厂使我们以为已使我们的国家满意了,作为感激,我们的国家不应当将我们置于一个如此不平等的竞争之中……仅仅因为或部分因为进口的煤、钢铁、奶酪和外国的制成品的价格接近于零,你们对这些商品的进口就设置了很多限制,但为什么,当太阳光的价格整天都处于零时,你们却不加任何限制,任它蔓延? 如果你们尽可能减少自然光,从而创造对人造光的需求,哪个法国制造商会不欢欣鼓舞?如果我们制造更多的蜡烛,那就需要更多的动物脂,这样就会有更多的牛羊,相应,我们会见到更多人造草场,肉、毛、皮和作为植物生产基础的肥料。

案例评析:比较优势原理指一国可以专门生产、出口它的绝对劣势相对小一些的商品(这是其有比较优势的商品),同时进口其绝对劣势相对大的商品(这是其有比较劣势的商品)。

通过专业化分工,各国生产其具有比较优势和较高生产率的产品,提高了有限资源的利用率,使世界福利增大。

通过贸易使得各国获利。

案例中当时盛行贸易保护主义,认为进口产品会威胁本国产业,进口限制可以保护国家利益。

因此政府应当鼓励出口,不主张甚至限制商品的进口。

《国际经济学》(第四版)教学案例与答案详细版-第13章

《国际经济学》(第四版)教学案例与答案详细版-第13章

《国际经济学》(第四版)教学案例与答案详细版-第13章《国际经济学》(第四版)教学案例与答案详细版-第13章(p218)案例13—1 世界银行的国际比较项目【基本案情】2014年4月,世界银行国际比较项目(International Comparison Program,ICP)发布了《购买力平价与实际经济规模——2011年国际比较项目结果摘要报告》。

以购买力平价法(PPP)计算,2011年1美元与3.506元人民币的购买力相当。

据此计算得出,2011年中国的GDP为13.5万亿美元,已相当于美国的87%,全球GDP总量为90.6万亿美元,我国占比14.9%。

而按汇率法计算的当年全球GDP为70.3万亿美元,我国为7.3万亿美元,相当于美国的47%,占世界的比重为10.4%。

参考2011—2014年中美两国的经济增速,有机构预计:在2014年,中国经济的体量将超过美国。

国家统计局相关负责人表示,按照现有的购买力平价测算方法所得出的结果,高估了中国GDP 的规模。

【国际经济问题】世界银行国际比较项目的概念、特点及对中国的适用性。

【案例分析】国际比较项目法,英文缩写为ICP(International Comparison Program),也可以称为购买力平价法,是以国内商品价格同基准国家同种商品价格比率的加权平均值作为购买力平价计算的。

ICP是由联合国统计局、世界银行等组织主持的一项旨在提供GDP及其组成部分的国际一致价格和物量的跨国比较体系。

ICP经历了由双边到多边,再到分区域比较(区域内多边比较,再联合成全球性比较)的发展过程,但其研究的基本思路就是通过价格调查并利用支出法计算的GDP作为基础,测算不同国家货币购买力之间的真实比率(以PPP 为货币转换系数),从而取代汇率,把一国的GDP转换成以某一基准货币或国际货币表示的GDP。

世界银行国际比较项目的特点:用购买力平价法进行了多轮全球国际比较,但统计专家们都认为,购买力平价法的比较方法还在不断的探讨、改进和完善过程中。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