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际经济学 案例分析
《国际经济学》教案

《国际经济学》教案一、引言国际经济学是一门研究全球范围内经济活动和国际经济关系的学科。
本教案旨在帮助学生全面了解国际经济学的基本概念、原理和国际经济政策,并培养他们的分析和应用能力,以应对全球化时代面临的经济挑战。
二、教学目标本课程的主要目标是:1. 使学生了解国际经济学的基本概念,包括贸易、汇率、国际投资等;2. 培养学生分析国际经济现象和问题的能力;3. 启发学生关注国际经济政策对经济发展的影响;4. 帮助学生认识到全球化的挑战和机遇,并提高其应对能力。
三、教学内容本课程的内容将包括以下主题:1. 国际贸易理论与政策- 比较优势与绝对优势理论- 国际贸易的机会成本与相对价格- 贸易限制与保护主义政策- 自由贸易与区域贸易协定2. 汇率与国际金融市场- 汇率的决定与浮动- 汇率制度与外汇市场- 汇率政策与汇率风险管理- 国际资本流动与国际金融危机3. 国际投资与跨国公司- 直接外国投资与外国直接投资- 国际投资的动因和影响因素- 跨国公司的全球化战略与运营- 跨国公司对国家和全球经济的影响4. 全球化与发展经济体系- 全球化的定义、动力和影响- 发展经济体系的问题与挑战- 国际合作与全球经济治理- 区域经济一体化与一带一路倡议四、教学方法为了达到上述目标,将采用以下教学方法:1. 授课与讲解:通过课堂授课和案例分析,引导学生掌握理论框架和基本概念。
2. 学生讨论与互动:组织学生讨论和小组活动,培养学生的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 视频和多媒体资源:借助多媒体资源和实例,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复杂的国际经济现象。
4. 实践案例分析:通过真实的案例分析,让学生将理论知识应用于实际问题,并进行经济政策分析。
五、教学评估为了评估学生对国际经济学的理解和能力发展,将采用以下评估方式:1. 课堂小测验:通过课堂小测验考察学生对基本概念和理论知识的掌握情况。
2. 个人或小组项目:要求学生进行个人或小组项目,包括实证研究、政策分析等,评估其分析和应用能力。
案例教学法在《国际经济学》中的应用

案例教学法在《 国际经济学》 中的应用
胡 帮 勇
( 重庆 三峡 学 院 经 济与 管理 学 院 , 重庆 4 0 4 1 2 0 )
摘要 : 《 国际 经济 学》 是 经 济类 专 业的核 心课 程 , 其 特 点在 于理 论 性 强 、 知识 点 多和教 学难度 大。 本文 以笔者 多年 的教 学 经验 为基 础 , 探 讨 案例 教 学在 《 国际 经济 学》 中的 应 用 , 以期提 高学 生分析 问题 和 解 决 问题 的 实际能 力 。 关 键词 : 案 例教 学法 ; 国 际经 济学 ; 改革 中图分 类号 : G 6 4 2 . 4
一
文 献标 志码 : A
文章编 号 : 1 6 7 4 — 9 3 2 4 ( 2 0 1 3 ) 3 5 — 0 0 9 3 — 0 2
、
国际经 济 学的 教学 目的及 学 习难度
‘
在世 界 经济 一体 化 和经 济全球 化 的今 天 ,越来 越多 的 人关 注 国际 经济 问题 。能 够用 所 学理论 解 释纷 繁复 杂 的 国
问题的能力 , 提高学生学习理论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 同时通 过案例 讨论 提 高学 生 的语 言表 达力 和逻 辑 思维 能力 。在 国 际经济 学 中实施 案 例教 学法 , 主要 能起 到 以下 几点 作用 : 首 先, 减 少 课程 的枯 燥性 和 提升 学生 的学 习 兴趣 。 国际 经济 学 知 识点 繁 多 、综 合性 很 强 ,需要 用 到微 观和宏 观 的 分析 方 法, 对数学、 函数 及 图形 要求 较 高 。如果 按照 纯理 论 的教学 方式 , 很 多 知 识 晦涩 难 懂 , 学生 也 只是 热 衷 于 记结 论 , 知其 然不知其所 以然 。 而案例教学 , 让晦涩的知识变得更有立体 感, 有利 于降低课程难度 , 丰富教学方式 , 调动学生 的主动 参 与意识 。其次 , 案例 教学 有益 于 学生 的 “ 学” , 提 升教 学质 量。 案 例教 学不 同于传 统 的教学 方式 , 教师 不再 是 填鸭 式教 学 的主体 , 而是 根据 国际经 济 中的热 点或 特殊 的现象 , 创 建 现实 经济 生 活情境 ,用 贴 近生 活 的经济 现 象来 引导 学 生 自 动融 入积 极讨 论 的课程 教 学 中 。 在这 一过 程 中 , 教 师不再 仅 仅是知识传播者 , 简单地告诉学生一些枯燥的理论知识, 而 是 让 学 生 自己去 讨论 、 分析 、 总 结和 思 考 , 以得 出开 放式 的 结论。事实上 , 很多国际经济现象并没有唯一 的解释方式 , 可以引导学生从多个角度去理解 同一个经济现象,让各种 解 释相 互竞 争 ,不要 简 单地 下结 论 ,授 人予 鱼不 如 授人 予 渔, 重要 的不 仅仅 是学 生 学到 了什 么 , 更 重要 的是 让 学生 如 何 学 习 。总之 , 案 例教 学在 国际经 济学 中的应用 , 可 以提 高 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和语言组织能力 ,提升学生查询资料 和整理资料 的能力 ,增强学生独立分析问题的能力 和协调 组织能力, 有利于学生综合能力 的全面培养 。最后 , 案例教 学有 益 于教 师 的“ 教” , 提升 教师 教 学水 平 。在案 例教 学 中 , 虽然 教 师起 的是 引导 作用 ,但 是 如何 引导 好学 生对 国际经 济现象的探讨并非容易。 传统教学中, 教师只知道可能理论 就够 了 , 但 是在 案 例 教学 中 , 教 师必 须 提前 准备 案 例 , 对 国 际经济的热点和特殊现象要有高度的灵敏感。教师需要关 注学 术前 沿 , 不 断完 善 和更新 知专 业 学生必 须 掌握 的基 本 能力 之一 。 传统 的教 学模 式 重理 论轻 实践 , 教 学效 果 差 , 因此 对 国 际经 济学 的教 学改 革 势在 必行 。 国际经 济学 是 以 国际经 济关 系 为研 究对 象 的学科 , 主要 由两 部分 内容 构 成 : 第一 部 分是 国 际贸 易理 论及 政策 ,主要探 讨各 国之 间的商 品 贸易 和服 务 贸易产 生 的原 因 、 利益 分 配 以及 由此诞 生 的 国际贸 易政 策 。 第 二部 分是 国际金 融部 分 ,主要 探讨 由于贸 易而 导致 的 国 际资本 的 流动 、 国际投 资 、 汇 率 以及 国际 收支 等 。该 门课 程 的知识 点众 多 , 需 要 良好 的微 观和宏 观 经济 学基 础 , 这 就 降 低 了教 学 的趣 味性 和学 生学 习 的积极 性 。学 生缺 乏将 理论 知识 用 于实 践 的能力 。案 例 教学 法在 很多 课程 的 教学 中起 到 了 良好 的效果 , 因此 , 如 何将 案 例教 学法 应用 于 国际经 济 学 的教学 当中是 本文 探讨 的 重点 。 二、 案 例教 学 法在 国 际经济 学 中的 意义 案 例 教 学 法 由美 国 的 科 普 兰 博 士 ( C o p e l a n d , D . ) 于 1 9 1 0 年 率先 在 哈佛 大 学商 学 院 中应 用 于实践 , 最 早 的案 例 教学 法应 用 于工 商管 理专 业 。科 普 兰博 士邀 请 了很 多优 秀 工商 管理 的从 业人 员走 进课 堂 ,向学生 展示 在管 理过 程 中 遇到 的各 种实 际 问题 ,科普 兰博 士要 求 学生 利用 管理 学 的 理论知识结合实际问题 ,写出案例分析和解决问题的各种 可 能方 案 。案 例教 学法 取得 了 良好 的效果 ,该教 学方 法 由 于其 良好的效果很快在其他学科开始推广。根据哈佛大学 商 学 院的定 义 , 案 例 教学法 是 指学 生和 教师 互动 , 共 同参 与 对 某学 科 的案 例或 疑难 问题 进行 探讨 的教 学方 法 。在 案例 教 学法 中 , 学 生不 再是 被动 地接 受知 识 , 老 师也 不仅 仅 是现 有 知识 的传 播 者 , 教师 与学 生成 为平 等 的主 体 , 共 同参 与课 堂 的教 与学 。案 例教 学法 着 眼于 学生 的创 造力 和解 决 实际
国际经济学课程中案例教学应用探析

、
必 须 考 虑 学生 的适 应 性 及接 受 能力 ,因 此 必须 要 在 课 堂 讲 授与 案 例 教 学 间 有所 平衡 。如 何 将 有 限 的课 时 合 理地 分配 在 课 堂 讲授 、 讲 解 与 案 例教 学实 施 所 需 的 讨论 、辩 论 、 交流 上 ,将 两 者 组 织成 个有 机 整体 ,这 是 我们 必须 面对 的问题 。
活运用,重视总结与反 思,更大限度发挥案例教学的优势,促进教学 目的达成。 【 关键词 】国际经济学;案例教学;应用
国 际 经 济 学 是 教 育 部 认 定 的 高 等 院校 经 济 类 核 心 课 程 ,其 主 要 内容 可 分 为 微 观 与 宏观 两部 分 ,前 者 主 要 讨 论 贸 易 的起 因、 利 益 及 贸 易政 策 的 制 定 ,后 者主 要 说 明 国际 经 济 活 动在 各 国 国 民 收入 决 定 中 的作 用 , 以及 国 内 经济 活 动 对 国际 经 济 关 系 的影 响 。 通 过学 习 国 际经 济 学 ,能 够 掌握 关于 国际 经 济 的 基 本 知 识 ,把 握 经 济 学 思维 方 式 和 研 究 范 式 ,这 对 于 应 对 全 球 化 竞 争 ,培 养 应 用 性 、国 际化 人才 至 关重 要 。 国际 经济 学课 程理 论 体系 庞大 ,有 一 定 的学 习难度 。在教 学 中 只依 靠传 统 教 学模 式 ,易形 成 老师 为主 、 学生 被动 的局 面 。学 生主 体 地 位 、 自我 意识 、 自主 能力得 不 到肯 定 ,最 终其 理解 多 停 留在肤 浅 的层面 ,不 能形 成独 立分 析 并解 决经 济 学 问题 的能力 。因此 ,应 该在 教 学实 践 中探索 引进 多种 教 学模 式 ,案例 教学 即 是其 中之 一 。 案例 教学 及其 特 点 所 谓 案 例 教 学 ,主 要 指 教 师 根 据 课 堂 教 学 目的 和 要 求 ,通 过 组织 学生 对 案 例 的 调 查 、 阅 读 、 思考 、分 析 、讨 论 和 交流 等 活 动 ,加 深 学 生 对 基 本 概 念 和 原 理 的理 解 和 运 用 ,进 而 提 高学 生 分 析 问题 和 解 决 问 题 的 能 力 的 教 学 方 法 。 案 例 教 学 由 美 国 哈 佛 法 学 院 前 院 长 克 里 斯 托 弗 ・哥 伦 布 ・朗 代 尔 ( C . c . L a n g d e l 1 )1 8 7 0 年 首 创 , 较早 主 要 在 法 学 、 工 商 管 理课 程 教 学 中运 用 ,而 后扩 展 运 用 于 其 他 学 科 。 作 为 一 种 力 图将 实 践 与 理 论 有 效 结 合 的 教 学 模 式 ,案 例 教学 主要题 设 计 出 合 适 的 案 例 是 教 学 成 败 的 关 键 。好 的 案 例 应 当 有 现 实 的 背 景 , 能够 让学 生 在 设 置 的情 境 中描 绘 、反 映相 关 的 经 济 问题 及 其 产 生 原 因 、存 在 背 景 和解 决方 案 。同 时它 们 难 易度 要 适 当又 能 凝 练 教 学 主 题 , 过 于 简 单 则 学 生 难 以 产 生 兴 趣 : 过 于 复 杂 , 则 工 作 量 大 易 给 学 生 造 成 挫 折 感 , 同 时 无 法 及 时 完 成 。 对 于 教 师 而
外汇与汇率 案例

(外汇与汇率)案例案例一:20世纪七八十年代西方国家对美元汇率的两次联合干预1973年美国开始实行浮动汇率制度。
到20世纪70年代后半叶,由于美国经济处于高通货膨胀、高失业率和低经济增长率的处境,卡特政府为了刺激经济,决定采取扩张性的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外汇市场因此开始不断抛售美元,使美元的汇价一路下跌。
面对美元跌势,卡特政策决定干预外汇市场。
1978年10月底,卡特政府宣布了一项反通货膨胀计划,但对美国未来的货币政策并没有明确的表示,因此,美元反而在外汇市场上狂泻。
面临马克和日元升值的巨大压力,德国和日本两国的中央银行被迫进行不改变自己政策为前提的大规模干预,买美元抛本国货币,但收效甚微。
1978年11月1日,卡特总统宣布美国财政部和中央银行将直接对外汇市场进行干预,稳定美元汇率。
由于前一星期的反通货膨胀、计划使外汇市场大失所望,卡特这次宣布的干预包含两项重要的政策转变。
第一,货币政策将紧缩。
第二,美国中央银行将调用300亿美元干预外汇市场,平衡美元的外汇价格。
计划宣布后,外汇市场果然受到震动,对其货币紧缩政策更是十分警觉。
在11月1日上午9:13,美元对马克的汇价立刻从前一天的最低点上升37.25%,达到1.83马克;几分钟后,随着中央银行抛出6900万马克、1900万瑞士法郎后,美元对马克的汇价又上升1%,对瑞士法郎的汇价也上升到1.567瑞士法郎。
在针对日元动用了500万美元之后,美元对日元的汇价也升至187.5日元。
在这一天外汇市场收市时,美元对主要外汇的汇价平均上升了7%—15%。
在以后的两个星期内,外汇市场仍有抛美元风,以试探美国等中央银行干预外汇市场的决心,但美国联邦储备委员会联合德国、日本和瑞士中央银行,一次又一次地在市场上干预。
到11月底,美国干预市场的总额达350亿美元,使美元明显回升。
但是,在12月初,外汇市场开始怀疑美国是否真正采取倾向紧缩性政策,又开始抛美元,使美元再度下跌。
案例教学法在《国际经济学》课程中的应用探讨

是 国际 贸易理 论 与政策 ;二是 国际金 融 理论
和开 放经 济下 的宏观 经济 理论 ;三是 国 际间 的
要素流动 。可以说 , 国际经济学是建立在西方 经济学的基本原理基础之上 , 研究各国经济活
动之 间关 系的经 济学科 分支 。 通过 本课 程 的学 习 , 求学 生 能 够 比较 系 要
济 社会 生 活 中的 一 些热 点 问题 和 现 实经 济 生 活 中 的一 些现 象来 展 开讨论 , 一般 来说 能 够将 复杂 的理 论 以一种 轻松 活 泼 的方 式展 示 出来 , 降 低 了理 论 课 程 的难 度 从 而 激 发 学 生学 习 积 极性 。这 样有 助 于学 生加 深对 基 础概 念 、 基本 理论 的掌握 与理解 。 其次 , 过案 例教 学, 以培 养 和锻炼 学 生 通 可 分析 问题与解 决 问题 的能力 。案例教 学是一 种 培养 分 析 问题 、 决 问题 能力 和提 高全 面 素质 解 的有 效方法 。学 生可 以在某个专业 知识 点 的学 习结 束后 , 对案 例所 提 出 的各种 问题 查 阅 大 针 量 的 资料 , 进行 归 纳 总结 , 得 解 决 案 例所 提 获
案例 教学 (aetd ) 在学 生掌 握 了有关 css y是 u 基本 知识 和 分 析技 术 的基 础 上 , 据教 学 目的 根 和教 学 内容 的要求 , 在教 师 的精 心 策 划 和指 导 下 , 学生 带人 典 型 案例 的特定 事 件 中进 行 案 将 例分 析 ,通 过 学 生 的独立 思 考 或集 体 协作 , 进
作者 简 介 : 涛( 9 3 , , 士 , 西 财 经 学 院 国 贸 系教 师 , 究方 向 为 国 际 贸 易 、 谢 18 一) 男 硕 广 研 区域 经 济 。
世界的物质性及其发展规律

第一章世界的物质性及其发展规律案例分析案例1:喜为人母的“猪孩”“猪孩”王显凤当妈妈了!十余年前,这个曾和世界各地的“猴孩”、“狼孩”等“兽孩”一样引起世人关注的在猪圈里被发现的东北女孩子,如今又再次成为人们关注的焦点。
“猪孩”的发现大概是十几年前的事。
据其家人介绍,1974年12月23日,王显凤出生在辽宁省台安县高力房镇锅柽子村一个特殊的家庭中。
她的母亲因早年患大脑炎而导致痴呆,属中度残疾;她的父亲是聋哑人。
小显凤出生后,父亲忙于每天的生活,根本没有时间照顾她,小显凤整天饥一顿饱一顿的,经常饿得哇哇大哭。
当王显凤会爬以后,为了能够填饱肚子,便开始摸摸索索地四处找东西吃。
有一天她从炕上摔下来,不分东南西北的小显凤不知不觉爬进一窝刚出生不久的猪崽儿中间,她本能地与小猪崽儿一起拱在母猪肚皮下吃起奶来。
老母猪似乎并不讨厌这个外来的“孩子”。
小显凤吃饱喝足后,和小猪崽儿一起,偎在母猪的怀抱中睡着了。
晚上,劳累了一天的父亲在猪身边发现了小显凤。
他扒拉开猪崽儿,将小显凤抱回了炕上。
谁知,第二天小显凤又回到了母猪身边……就这样,王显凤正式开始了她与猪为伴的生活。
她终日与猪为伍,看到的是猪的形象,听到的是猪的声音,自然模仿的也是猪的行为。
1982年,王显风的母亲改嫁了,王显风跟随母亲来到同村农民王文乾家。
王文乾是一个老实厚道的庄稼人,心地善良。
继父无数次地试图让她回到人的生活中,却因显凤积习难改,一直未能成功。
1984年夏,王显凤的一位在村小学教书的本家叔叔偶然来她家办事,谈话间,他忽然听到厨房里有异样的哼哼声。
当晚,小学教师怀着复杂的心情写了一篇《锅柽子村发现猪孩》的文章,寄给了当地的媒体,希望能得到社会的帮助,为王显凤寻一条出路。
此事一经报道,立即引起了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
“猪孩”王显凤实在是一个太特殊的孩子。
11年关键的生长发育期都是在与猪为伴的极为特殊的环境里度过,造成了她心理的严重畸形。
当时,对她进行的一系列科学检验和心理测量的结论令人沮丧。
浅谈《国际经济学》案例教学

坝 代 教 胄
浅谈 《 国际经济学 》案例教学
李 淑 艳 ( 州大 学松 田学 院 广 东 增城 广 5 17 1 3 0)
摘 要 :针 对 《 际经 济 学 》教 学效 果 不理 想 的现 象 ,本 文提 出 国 际经 济 学案 例 教 学 的 方法 。文 章从 运 用 案 例教 学的 必要 性 入 手 ,介 国 绍 三 种 适 合 国际 经 济 学 案 例 教 学 的 方 法 ,最后 提 出在 实 施 案 例教 学 中应 该 注 意 的 问题 。 关键 词 :国 际经济 学 案例 教 学 ‘ 。
一
、
二 、《 际经 济 学 》案 例 教 学 的 方 法 国 案 例 教 学法 改变 了传 统教 学 方 法 教 学 内容 死 板 、教 学 方 式 单 和 教 学效 果 不 佳 的缺 点 ,从 对学 生 进 行 素质 教 育 和 培养 创 造 能 力 的角 度 ,弥补 了传 统 教学 方法 的不 足[ 案 例教 学 内容丰 富 ,应 2 ] 。
一
相 互关 联 的几 章 讲授 后 ,可 以 安排 综 合 性 案 例 ,并 组 织 学生 讨论 分 析 。例 如 学 习 国际 收 支 、汇 率 、货 币危 机 理 论 和货 币金融 体 系等 理论 后 ,向学 生 介 绍有 关 东南 亚金 融 危机 的 资料 :19 9 7年 7月 2 日从 泰 铢 贬值 开 始 ,历 时 两 年 之 久 ,危 机 重 心从 东 南 亚 的 泰 国转 移 到 台 湾 ,再 转 移 到韩 国 ,最 后 又重 新 回到 东 南 亚 的印度 尼 西 亚 ,经 历 四波 。仅 19 97年 7 到 19 年 1 月 98 月半 年 时间 ,东南 亚 绝 大 多 数 国 家 和 地 区 的 货 币贬 值 达 3 % ~ 0 ,股 市 跌 幅达 0 5% 3 % 0 0 6 %。接着 ,学 生 围绕 任课 教 师提 出 的问题 展 开热 烈 的讨 论 , 背 景 做 出 特 殊 的要 求 ,但 把 教 学 本 身 看作 一 项 实 践 活动 ,强 调专 业 实 训 在 其 中 的重 要 作 用 ,要 求 教 师 首 先要 参 加 一个 由 国际 劳工 组 织 和 中 华青 年 联 合 会认 可 的师 资 培训 课 程 并 获得 合格 证 书 ,以 提 高 教 师在 实施 创新 教 学 方 法的 能力 。然后 完 成 至少 两 次 K B的 A 教 学 任 务 后 ,提 交 课 程报 告 ,并 被 评估 合 格 后 颁 发 资格 证书 。这 些 都值 得 我 们 的学科 教 育 去认 真 借鉴 ,加 快 中 国教 育 变革 的进 程 。 『 论 文得 到 天 津 工 业 大学 高等 教 育教 学 改革 研 究 项 目的 资 本
《国际经济学》课程思政教学案例

《国际经济学》课程思政教学案例一、教学目标1. 知识目标:让学生了解国际经济学的相关知识,包括国际贸易、国际金融、国际投资等领域的概念、原理和政策。
2. 能力目标:培养学生的国际视野和跨文化交流能力,能够运用所学知识分析国际经济现象,解决实际问题。
3. 德育目标: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国际经济观念,增强国家意识和民族自豪感,培养爱国主义精神。
二、教学内容与步骤1. 导入新课:通过展示国际经济现象的图片或视频,引导学生思考国际经济学的相关问题,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2. 讲解基础知识:教师详细介绍国际经济学的相关概念、原理和政策,注重理论与实际的结合,让学生能够理解国际经济现象背后的规律和机制。
3. 案例分析:选取一些具有代表性的国际经济案例,引导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进行分析和讨论,加深学生对理论知识的理解和应用能力。
4. 课堂互动:鼓励学生提出自己的观点和看法,开展小组讨论或辩论,增强学生的主动性和参与性。
5. 知识拓展:介绍国际经济学领域的最新研究成果和发展趋势,拓宽学生的视野和知识面。
6. 课堂小结:总结本节课的重点和难点,强调德育目标,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国际经济观念。
7. 课后作业:要求学生结合实际,运用所学知识分析一个具体的国际经济问题,培养其独立思考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教学评价1. 课堂表现: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表现,包括参与度、讨论积极性、表达能力等,给予及时的反馈和指导。
2. 作业完成情况:检查学生课后作业的完成情况,了解学生对知识的掌握程度和应用能力。
3. 测验:进行一次小测验,检验学生对国际经济学知识的掌握情况,为下一节课做好准备。
4. 教学反思:根据测验结果和学生的反馈,总结教学中的优点和不足,为今后的教学提供改进方向。
四、思政元素融入方法1. 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国际经济观念:在教学中注重培养学生的国家意识和民族自豪感,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国际经济观念,增强爱国主义精神。
2. 培养跨文化交流能力:通过案例分析、课堂互动等方式,让学生了解不同国家的文化背景和经济发展情况,培养其跨文化交流能力。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一、古典的国际贸易理论
1.1重商主义
重商主义是文艺复兴时期在欧洲掀起的经济思想,重商主义主张货币金银是一个国家财富的证明,货币金银及贵重金属,所以对于一个国家来说,贵重金属的流入可以增强国家的国力,流出则是国家的损失,主张对贵重金属的流动进行经济干预以增加贵重金属存量。
重商主义前期,重商主义这较为注重限制贵重金属的流出,而在重商主义流行的后期,重商主义更加注重重金属的顺差,此时的重商主义也被称为是贸易差额理论。
1.2亚当斯密的绝对优势理论
亚当斯密的绝对优势理论对于国际贸易的看法是,国际贸易产生的原因是由于劳动生产率的差别,从而产生国际分工,导致国与国之间的商品交换,从而产生了国际贸易。
上图表示两个国家生产两种产品分别所需的时间,及他们生产两种产品的劳动生产率为时间的倒数,分析出英国在生产棉布上有绝对优势,葡萄牙在生产酒上具有绝对优势,在此情况下,如果两国在生产上进行分工,分别生产其生产率较高生产成本较低的产品,同时向对方国家进口比国内原来生产的产品更为便宜的同类产品,这样两国的综合生产率就得以提高,同时资源也得到的更加合理的配置利用,两国的福利水平也得到了改善。
然而这样的绝对优势在实际的国际贸易中并不是普遍存在的,如果一个国家的两种产品相对于另外一个国家的产品都具有绝对优势的话,亚当斯密的绝对优势理论不能解决这个问题,存在一定的局限性,但是它对于重商主义的否定,提出绝对优势理论,划下了历史新的一页,重商主义的没落,世界走向了自由贸易的时代。
1.3大卫李嘉图的比较优势理论
比较优势理论在一定程度上弥补了绝对优势的局限性,解释了在一个国家两种产品都有绝对优势的情况下的国际贸易。
比较优势理论的假设
(1)世界上只有两个国家
(2)在一国范围内生产要素可以再各个部门之间自由流动,但是在国与国之间不能自由流动。
(3)商品在两个国家内可以自由流动,不存在人为障碍
(4)假定没有运输成本
(5)两个国家都只生产两种产品
(6)产品的夹着仅由其生产过程中投入的劳动数量决定
(7)两国的劳动数量是给定的,而且是被充分利用的,既不存在资源的闲置和剩余(8)当劳动力在两个部门之间相互转换时不存在机会成本
(9)一个国家在生产两种产品时相对于另外一个国家都具有比较优势
Bastiat(1801—1851年),通过以子之矛攻子之盾的方法压倒了保护主义者。
巴斯底持在1845年虚构的法国蜡烛工人请愿的故事中,最成功地打击了贸易保护主义。
现摘录如下:我们正在经受着无法容忍的外来竞争,他看来有一个比我们优越得多的生产条件来生产光线,因此可以用一个荒谬的低价位占领我们整个国内市场。
我们的顾客全都涌向了他,当他出现时,我们的贸易不再与我们有关,许多有无数分支机构的国内工业一下子停滞不前了。
这个竞争对手不是别人,就是太阳。
我们所请求的是,请你们通过一条法令,命令关上所有窗户、天窃、屋顶宙、帘子、百叶宙和船上的舷窗;一句话,所有使光线进入房屋的开口、边沿、裂缝和缝隙,都应当为了受损害的工厂而关掉。
这些值得称赞的工厂使我们以为已使我们的国家满意了,作为感激,我们的国家不应当将我们置于一个如此不平等的竞争之中……仅仅因为或部分因为进口的煤、钢铁、奶酪和外国的制成品的价格接近于零,你们对这些商品的进口就设置了很多限制,但为什么,当太阳光的价格整天都处于零时,你们却不加任何限制,任它蔓延? 如果你们尽可能减少自然光,从而创造对人造光的需求,哪个法国制造商会不欢欣鼓舞?如果我们制造更多的蜡烛,那就需要更多的动物脂,这样就会有更多的牛羊,相应,我们会见到更多人造草场,肉、毛、皮和作为植物生产基础的肥料。
案例评价:比较优势原理指一国可以专门生产、出口它的绝对劣势相对小一些的商品(这是其有比较优势的商品),同时进口其绝对劣势相对大的商品(这是其有比较劣势的商品)。
通过专业化分工,各国生产其具有比较优势和较高生产率的产品,提高了有限资源的利用率,使世界福利增大。
通过贸易使得各国获利。
案例中当时盛行贸易保护主义,认为进口产品会威胁本国产业,进口限制可以保护国家利益。
因此政府应当鼓励出口,不主张甚至限制商品的进口。
而比较优势理论有力的压倒了贸易保护主义者。
巴斯底持在1845年虚构的法国蜡烛工人的故事更有力的打击了贸易保护主义。
太阳可以看作是能高效生产太阳光的厂商,生产成本为0。
由于有了这个“厂商”使得国内“太阳光”厂商失去了国内市场,倘若没有太阳,国内会生产并出口人造光。
根据贸易保护主义,太阳光威胁到了国内人造光市场,应该禁止使用太阳光。
但事实上没有一个国家会禁止使用太阳光,而自己进行生产。
原因就在于根据比较优势理论,该国应该进口其具有比较劣势的太阳光。
一国的资源是有限的,该国停止生产“太阳光”会节约资源生产具有比较优势的其他商品。
从而提高整个国家的福利。
二、要素禀赋理论
2.1 要素禀赋理论
要素禀赋指的是一国所拥有的生产要素的相对比例,这是相对概念,而不是指生产要素的绝对数量。
2.2 赫克歇尔-俄林定理
A、B两国在贸易前由于要素禀赋的不同,导致供给能力的差异,进而引起商品相对价格的不同。
根据比较优势,一国出口改过使用其丰富要素的产品,进口密集使用其稀缺要素的产品。
H-O定理人为各国的相对要素丰裕度即要素禀赋是国际贸易中各国具有比较优势的基本原因和决定因素。
案例:中美贸易
赫克谢尔—俄林理论:中美贸易
上表为中美1990年的贸易数据,这些数据来自于一项旨在验证赫克谢尔—俄林理论的研究。
研究者根据技术密集度将131个样本产业分为10组。
第一组中的产业技术含量最高,而第十组的产业技术含量最低。
美国对中国的出口集中在高技术产业;第1组至第3组占美国对中国出口的77.8%。
相反,中国对美国的出口集中在低技术产业,中国对美国出口的40.7%集中在第9组和第10组。
根据劳动力的熟练程度,可以分为熟练劳动力和非熟练劳动力,美国的熟练劳动力较为丰裕,非熟练劳动力稀缺,中国恰恰相反。
所以根据要素禀赋理论,美国应当向中国出口熟练劳动力产品,
2.3 要素价格均等化定理
该定理表述为:即便生产要素不具备国际流动的条件,只要商品自由贸易得到充分的发展,那么各国同质生产要素的相对价格会趋于相等。
要素价格均等化可以用诶奇渥斯盒状图来证明。
2.4 斯托帕-萨缪尔森定理
某一商品相对价格的上升,将导致生产该商品所密集使用的生产要素的实际价格或报酬提高,而生产其他商品所密集使用的生产要素的实际价格或报酬下降。
也就是说,一个国家丰裕要素的所有者从贸易中获利,而稀缺要素的所有者则因贸易而受损。
案例:美国的农业生产者以及技术资本密集型产业的生产者分别拥有土地,技术和资本这三种要素,而对于劳动者来说这几类生产要素即为稀缺要素,而对于中国来说,这几类要素主要集中在制造业,所以由斯托帕萨缪尔森定理可以分析出,在开放条件下,美国的资本技术土地这些生产要素的所有者的实际收入将会提高,而在中国制造业部门的实际收入会增加,所以不同丰裕度要素的所有者对于贸易的态度是不一样的。
2.4罗伯津斯基定理
当一种要素数量增加时,密集使用该中生产要素的产品的产量将大幅度提高,而其他产品的产量将会下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