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细胞生物体的组成(教学设计)
多细胞生物体的组成

多细胞生物体的组成
一、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1、描述多细胞植物体的结构层次:细胞、组织、器官、个体。
2、描述人体的结构层次:细胞、组织、器官、系统、个体。
能力目标:
1、培养学生科学地进行观察的能力。
2、培养学生在情景表演中的表达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
3、培养学生在实验探究中的合作交流能力、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
情感目标:
1、热爱大自然,珍爱生命。
2、乐于探究生物世界的奥秘。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
重点:描述植物体和人体的结构层次。
难点:描述人体的结构层次。
四、教学准备:
教师准备:
1、自制课件。
2、FLASH:〔1〕多细胞植物体的结构层次;〔2〕人体的结构层次。
3、学生观察及教师展示所用的花生植株,番茄果实足量,黄杨叶假设干。
学生准备:
1、预习课本观察活动内容。
2、查询书籍或网站,搜集有关器官、系统及生命活动协调统一等方面的资料。
五、教学设计
本节课从学生所熟悉的花生入手,引出多细胞生物的组成。
通过让学生观察、解剖番茄植株及其果实,从而明确绿色开花植物体的结构层次;并通过小组表演的形式让学生理解植物体各个器官的作用。
以人体消化系统为例,通过播放动画,让学生掌握人体的结构层次,从而有效的到达教学目标。
多细胞生物体的组成说课稿

多细胞生物体的组成说课稿尊敬的各位评委老师:大家好!今天我说课的题目是“多细胞生物体的组成”。
下面我将从教材分析、学情分析、教学目标、教学重难点、教学方法、教学过程以及教学反思这几个方面来展开我的说课。
一、教材分析“多细胞生物体的组成”是初中生物学中的重要内容,它是在学生学习了细胞的结构和功能的基础上,进一步探讨细胞如何形成组织、器官以及生物体的结构层次。
通过对多细胞生物体组成的学习,学生能够更好地理解生命的复杂性和整体性,为后续学习生物学的其他知识奠定基础。
本节课在教材中的地位十分重要,它不仅是对细胞知识的延伸和拓展,也是学生理解生物体生命活动的关键。
同时,这部分内容对于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思维能力和科学探究精神具有重要的意义。
二、学情分析在知识储备方面,学生已经了解了细胞的基本结构和功能,但对于细胞如何形成组织、器官以及生物体的结构层次还缺乏系统的认识。
在能力方面,初中学生具备一定的观察能力和分析问题的能力,但对于抽象概念的理解和综合运用知识的能力还有待提高。
在心理特点方面,学生对新鲜事物充满好奇心,喜欢通过实验和观察来探索未知,但注意力容易分散,需要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不断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三、教学目标基于以上的教材和学情分析,我确定了以下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1)描述多细胞植物体的结构层次:细胞、组织、器官、个体。
(2)描述人体的结构层次:细胞、组织、器官、系统、个体。
2、能力目标(1)通过观察植物和人体的结构,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分析问题的能力。
(2)通过小组讨论和交流,培养学生的合作学习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
3、情感目标(1)让学生体会生物体是一个统一的整体,培养学生的整体观念。
(2)激发学生对生物学的兴趣,培养学生热爱生命、珍惜生命的情感。
四、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1)多细胞植物体和人体的结构层次。
(2)器官和系统的概念。
2、教学难点(1)理解组织、器官和系统之间的关系。
(2)认同生物体是一个统一的整体。
多细胞生物体的组成-苏教版七年级生物上册教案

多细胞生物体的组成-苏教版七年级生物上册教案
学习目标
1.了解多细胞生物体由细胞、组织、器官、系统等组成。
2.掌握不同类型的多细胞生物体的组织、器官特点及其作用。
教学过程
1. 引入
让学生观察课堂缸中的海葵体,引导学生从观察海葵体的外部结构谈起,初步认识海葵体的构成。
2. 讲解
1.细胞是多细胞生物体的基本组成单元。
细胞组合在一起,就形成了多细胞生物体的各种组织和器官。
让学生通过课堂演示,了解细胞的结构和功能。
2.组织是由一组相同或相似的细胞结合在一起,共同完成某些特定功能的结构。
让学生在演示体验中,了解多种不同类型的细胞组织。
3.器官是由几种不同的组织构成,在空间上形成一个具有独立功能的整体。
让学生在实验中了解一些器官的构成和作用。
3. 实践
1.让学生自行分组进行实验,观察和描述各自所选多细胞生物的组织结构和器官特点。
2.要求学生结合实验中的观察和自己的经验,总结不同类型多细胞生物的组成和特点,并描述它们的主要功能。
4. 拓展
让学生在扩展阅读过程中了解更多不同类型多细胞生物的构成和生物功能,进一步加深对生物世界的认识和理解。
总结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了解了多细胞生物体由细胞、组织、器官、系统等构成。
学生通过观察实验和探究,了解到不同类型的多细胞生物体的组织、器官特点及其作用,同时,也应该明白各种不同类型多细胞生物的构成各不相同,完成的生物功能也各有不同。
1.2.3多细胞生物体的结构层次教学设计济南版生物七年级上册

6. **家庭互动任务**:与家人一起讨论生物体的结构层次,向家人解释所学内容,并尝试一起完成一个生物体结构层次的模型制作。此作业旨在增强学生的沟通能力,同时也能让家人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促进家校互动。
3.运用比较法、归纳法等方法,分析不同生物体的结构特点,培养逻辑思维和分析问题的能力。
4.参与课堂讨论,积极提问,提高表达和沟通能力。
5.完成课后实践作业,巩固所学知识,提高实践操作能力。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增强对生物科学的兴趣和好奇心,激发学习生物的热情。
2.树立正确的生态观念,尊重生命,关爱生物多样性。
1.2.3多细胞生物体的结构层次教学设计济南版生物七年级上册
一、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描述多细胞生物体的基本组成单位是细胞,理解细胞分化形成组织的过程。
2.列举并解释不同类型的动物和植物组织的结构和功能,如动物的肌肉组织、神经组织和植物的输导组织、保护组织等。
3.掌握并运用生物体的结构层次,包括细胞、组织、器官、系统和生物体,并能够用实例进行说明。
3. **课堂练习册**:完成课后练习册中与本章节相关的练习题,包括判断题、选择题和填空题。这些练习题旨在检验学生对基础知识的掌握情况,并及时发现并纠正错误。
4. **小组研究任务**:小组合作,选择一个生物体的结构层次为主题,进行深入研究。通过查阅资料、讨论分析,撰写一篇小研究报告,内容包括该结构层次的定义、功能、在生物体内的作用等。此作业旨在培养学生的合作能力和科学研究精神。
4.2多细胞生物体的组成教学设计初中生物七年级上册(苏教版)

-鼓励学生之间互相交流、讨论作业,分享观察实例和小论文的写作经验。
4.作业评价:
-评价作业时,关注学生的思考过程、创新能力和实践操作能力。
-对学生在观察、分析、论述等方面表现出的优点给予肯定和鼓励,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针对不同学生的作业,提出有针对性的建议,指导学生提高作业质量。
(一)导入新课
1.教师以生活中的实例引入新课,如一颗种子发芽、生长成为参天大树的过程,引导学生思考生物体是如何由小长大,由简单到复杂的。
2.通过展示多细胞生物体(如植物叶片、动物肾脏)的图片,让学生观察并描述其结构特点,激发学生对多细胞生物体组成的兴趣。
3.提出问题:“生物体是由什么组成的?它们之间有什么关系?”引发学生思考,为新课的学习做好铺垫。
-撰写一篇小论文,探讨多细胞生物体结构与功能相适应的生物学原理,以及在生活中的应用。
2.作业要求:
-练习题要认真完成,确保对基础知识的掌握。
-观察实例时,要仔细、全面,注意记录生物体的细节特点。
-小论文要观点明确,论述清晰,结合实际案例进行分析。
3.作业批改与反馈:
-教师要认真批改作业,及时给予学生反馈,指出错误和不足,帮助学生改进。
-学生能够分析生物体结构与功能相适应的生物学原理。
(二)过程与方法
1.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通过观察多细胞生物体的实例,让学生自主发现和总结生物体的组成规律。
-教师提供丰富的实例,如植物叶片、动物肾脏等,引导学生观察并描述其结构特点。
-学生通过观察、讨论,培养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2.采用小组合作、讨论交流的学习方式,提高学生的合作能力和表达能力。
《第三节 多细胞生物体》教学设计(河北省县级优课)

第二章生物体的结构层次第三节多细胞生物体一.教学目标【知识目标】:1、描述多细胞植物体的组成:细胞、组织、器官、个体。
2、描述人体的结构层次:细胞、组织、器官、系统、个体。
【能力目标】:通过分组实验形成基本的实验操作能力、观察能力,初步学会运用所学的知识分析和解决某些生产和生活问题,在科学探究中发展交流与合作能力、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1、通过了解多细胞植物体的组成、人体的组成等相关知识,激发起热爱生命的情感。
2、让学生体验科学探究获取知识的快乐,形成生物体是一个统一的整体的生物学观点和珍爱生命的观点让学生乐于探究生物世界的奥秘。
二.学情分析对于七年级的学生们,还是需要老师耐心细致的引导和讲解。
七年级的学生好奇心强,学习的积极性高,思维敏捷,喜欢动脑;在小学自然中,已初步学习了绿色植物和动物的一些知识,例如绿色植物的光合作用,根能从土壤中吸收水分,茎能进行输导……,前面学习了细胞的结构、分裂、生长、分化等知识为本节课的学习奠定了基础。
从知识上来讲,这节课对学生不算太难,前面有动植物细胞、组织的内容做基础来学习本节课水到渠成。
前面学到的基本知识再一次在本节课得到巩固,培养学生学会正确观察和研究的方法,同时增强学生的合作意识。
三.教学重点难点【教学重点】描述植物体和人体的结构层次。
【教学难点】描述人体的结构层次,器官和系统等概念的归纳总结。
四.教学过程4.1教学活动【导入】温故知新1、什么叫组织?组织是怎样形成的?2、动物、植物的组织主要有那些类型?细胞分裂→细胞生长→细胞分化→组织小组充分讨论,相互交流:细胞分裂能使细胞数目增多,细胞生长能使细胞体积增大,细胞分化能形成组织。
引入新课教师提问:一座座高楼是由一块块砖石砌成的,一棵棵大树是由什么组成的呢?学生回答:细胞。
教师导入:那么,细胞是怎样构建这座“生命大厦”的?是不是许许多多的细胞堆砌在一起就形成了。
七年级生物上册《多细胞生物体的结构层次》教案

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理解多细胞生物体的结构层次,包括细胞、组织、器官、系统和个体。
2. 使学生掌握生物体各结构层次的功能和相互关系。
3. 培养学生的观察、分析和推理能力。
二、教学重点:1. 多细胞生物体的结构层次。
2. 各结构层次的功能和相互关系。
三、教学难点:1. 理解生物体各结构层次之间的联系。
2. 应用所学知识分析生物体的结构与功能。
四、教学方法:1. 采用问题驱动的教学方法,引导学生主动探究多细胞生物体的结构层次。
2. 利用图表、模型等教学辅助工具,帮助学生直观地理解各结构层次。
3. 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培养学生的合作能力和口头表达能力。
五、教学准备:1. 准备相关的图表、模型等教学辅助工具。
2. 设计问题探究活动,准备讨论题目。
六、课时安排:本节课时安排为45分钟。
七、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展示多细胞生物体的图片,引导学生关注生物体的结构。
2. 讲解:详细讲解多细胞生物体的结构层次,包括细胞、组织、器官、系统和个体。
3. 案例分析:分析具体生物体的结构层次,如植物和动物。
4. 小组讨论:学生分组讨论生物体结构层次的特点和功能。
八、课后作业:1. 绘制多细胞生物体的结构层次图。
2. 选择一个生物体,分析其结构层次及其功能。
九、教学评价:1. 课堂参与度: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积极参与程度和表现。
2. 作业完成情况:检查学生对课后作业的完成质量。
3. 知识掌握程度:通过测试或提问,了解学生对知识的掌握情况。
十、教学反思:在课后对自己的教学进行反思,考虑是否有需要改进的地方,以便更好地满足学生的学习需求。
六、教学内容:1. 细胞:介绍细胞的基本结构和功能,包括细胞膜、细胞质、细胞核等。
2. 组织:讲解不同类型的组织,如上皮组织、肌肉组织、神经组织和结缔组织等。
3. 器官:介绍器官的概念和功能,举例说明植物和动物的主要器官。
4. 系统:解释系统是由多个器官组成的,共同完成一种或多种生理功能,如消化系统、呼吸系统、循环系统等。
多细胞生物体的结构层次教学设计

多细胞生物体的结构层次教学设计本教学设计适用于高中生物课程,旨在帮助学生理解多细胞生物体的结构层次,包括细胞、组织、器官、系统和生物体五个层次。
以下是详细的教学设计步骤:一、教学目标1.理解细胞、组织、器官、系统和生物体的概念和层次关系。
2.掌握多细胞生物体各层次的结构和功能。
3.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二、教学内容与过程1.导入新课通过展示人体结构图和简单介绍人体的各个组成部分,引出本节课的主题——多细胞生物体的结构层次。
2.细胞层次(1)介绍细胞的概念和基本特征,包括细胞膜、细胞质和细胞核。
(2)展示不同类型的细胞图片,例如肌肉细胞、神经元和肝细胞等,并简单讲解它们的特性和功能。
3.组织层次(1)介绍组织的概念和分类,包括上皮组织、结缔组织、肌肉组织和神经组织。
(2)通过图片展示同一组织内的细胞形态和排列方式,帮助学生理解组织的形成和作用。
4.器官层次(1)介绍器官的概念和形成,器官是由同种或不同种组织按照一定的排列顺序构成的。
(2)通过展示人体各个器官的示意图,简要介绍器官的功能。
5.系统层次(1)介绍系统的概念和分类,包括运动系统、消化系统、呼吸系统和循环系统等。
(2)通过动画演示各个系统的工作过程,帮助学生理解系统之间的相互作用和整体性。
6.生物体层次(1)介绍生物体的概念,即由多个层次的结构组成的具有生命的有机体。
(2)通过展示人体全身解剖图或模型,引导学生观察并理解人体各层次之间的关系。
7.总结与巩固(1)总结多细胞生物体的结构层次,从细胞到生物体,每个层次的概念和特征进行概括性回顾。
(2)通过练习题进行巩固,包括填空题、选择题和思考题等,以检测学生对知识点的掌握情况。
8.拓展与延伸(1)介绍其他类型的生物体结构层次,例如植物体、真菌等,拓宽学生的视野。
(2)引导学生思考不同生物体结构层次之间的异同点,培养学生的比较和归纳能力。
9.作业布置(1)要求学生绘制多细胞生物体的结构层次图解,包括各个层次的名称、组成和功能。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4-2 多细胞生物体的组成(教学设计)
教学分析:
本节内容主要讲述绿色开花植物体和动物体的结构层次,生物的结构是它们进行各项生命活动的基础,对于今后学习生物学知识至关重要。
在课前教师可以指导学生采集一些绿色开花植物(要教育学生注意保护花草树木),观察、辨认植物体的器官。
利用小实验引导学生观察、探索组织构成器官,利用自己身体说出系统的概念。
在学生主动参与学习的过程中,教师引导学生利用前面学过的细胞和组织的有关知识以及这节课学的器官和系统,进行知识整合,描述植物体和动物的结构层次。
可以布置学生进行调查人们吃的植物性食物分别属于植物的什么器官,以及我们平时见到的植物具有哪些器官,在课堂上进行表达交流,培养学生合作能力和实践能力。
教学目标:
1、描述绿色开花植物体和人体的结构层次
2、说出器官和系统的概念
3、在进行小实验的过程中,初步培养学生观察、概括能力,初步学会运用所学的知识分析和解决某些生产和生活问题,在科学探究中发展合作能力、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
4、让学生体验科学探究获取知识的快乐,形成生物体是一个统一的整体的生物学观点和珍爱生命的观点。
教学重点:
绿色开花植物体和动物体的结构层次
教学难点:
器官和系统的概念的归纳总结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
课前准备:番茄、开水及解剖刀(或水果刀),课前生物兴趣小组采集的绿色开花植物标本,常见的一些蔬菜或水果等。
教学程序:
一、情景激疑
1、呈现一座高楼大厦,及建筑工地的场景,创设问题情境:①构成高楼大厦的基本单位什么?②砖瓦简单的堆积在一起就形成了高楼大厦?
2、学生充分发表意见,认识到建筑工人按照图纸设计把砖有规律的砌成一个个房间,逐渐盖成高楼大厦。
教师启发学生,构成生物体的结构和功能的基本单位是细胞,是不是细胞简单的堆积在一起就构成了生物体?从而引入课题。
二、温故而知新:
学习回顾上一节课所学的知识:细胞分裂→细胞生长→细胞分化→组织小组充分讨论,相互交流:细胞分裂能使细胞数目增多,细胞生长能使细胞体积增大,细胞分化能形成组织。
三、实验探究:
1、教师出示实验材料:番茄、解剖刀(或水果刀)、开水等。
引导学生分组讨论,自己设计方案:可能有的学生直接用解剖刀把番茄切开观察它的构成;有的学生先用开水烫一下番茄,剥下表皮,然后在剖开看它的横切面有哪些结构。
学生分组讨论制定方案后,引导学生进行实验观察。
然后每小组选出代表在全班同学面前交流观察到的现象:有的小组可能会说番茄主要有果肉构成;有的小组说番茄由表皮和果肉构成;有的小组说还有输导组织。
最后得出结论:番茄果实是由保护组织(表皮)、营养组织(果肉)和输导组织等构成的,并且不同的组织按照一定的次序联合起来等的。
从而总结归纳出器官的概念。
学生积极参与设计并亲自动手实验,有利于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观察能力及表达交流能力。
2、拓展:引导学生利用其他的材料来设计实验探讨器官的构成,小组讨论后进行交流。
这样使学生不局限于教师提供的材料,充分发挥自己的发散思维,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3、(上课前讲桌上摆几盆绿色开花植物,教室四周的墙壁上贴几张开花的苹果树、枝叶茂盛的苹果树、结果的苹果树或开花的油菜挂图,为学习“植物体的结构层次" 创设教学环境)课前生物课外兴趣小组采集了一些绿色开花植物(教育学生注意保护花草树木),引导学生观察自己采集的植物标本,思考以下几个问题:
(出示问题)
1、你采集的植物标本是由哪些器官组成的?
2、你采集的植物标本是否都具有根、茎、叶、花、果实、种子六种器官,为什么?
3、你认为植物体的各种器官分别有什么作用?
4、根、茎、叶、花、果实、种子之间是怎样联系在一起的?
学生观察采集的植物标本,进行讨论交流。
(学生采集的植物有的由根、茎、叶组成,有的还可能有花或花和果实,还有的具有花、果实、种子)
教师利用课件动画显示种子萌发,幼苗的根从土壤中吸收水分和无机盐,叶片从空气中吸收二氧化碳能够进行光合作用制造有机物,同时茎对这些物质进行输导,幼苗由小长大,然后开花,结出果实和种子。
学生根据看到的内容积极思维,小组充分讨论,进行交流。
生1:我们认为根、茎、叶主要与植物的营养的获取和运输有关,是植物体能够由小长大。
只有当这棵植物成熟后,才会开花、结出果实和种子,繁殖后代。
所以我们可以把绿色开花植物的六大器官分成营养器官和生殖器官两类。
营养器官包括根、茎、叶,生殖器官包括花、果实和种子。
生2:在根、茎、叶、花、果实、种子六大器官之间有输导组织起到运输水、无机盐和有机养料,从而把它们联系成一个整体。
4、归纳总结:
通过组织学生相互交流,相互启发,相互补充,对探索的结论进行总结,从而归纳出植物体的结构层次:细胞→组织→器官→植物体。
5、教师利用课件显示食物在人体内的消化情况,引导学生结合自身的经验思考食物是如何被消化和吸收的,组织学生相互交流,相互启发,相互补充,从而总结出系统的概念。
进而相互交流归纳出人体的结构层次:细胞→组织→器官→系统→个体。
6、创设学习情境:
下课铃声响了……午饭时间到了!你匆匆走出教室,直奔食堂。
食堂散发出的香味使你感到饥肠辘辘。
你选了一份饭菜,接着掏钱付帐,然后小心翼翼的端着饭盒,在拥挤的食堂中找到你的朋友,在他们身边坐下,开始吃饭。
想一想,从听到下课铃声、走到食堂、买饭到吃饭这一简单过程中,你身体的哪些系统参与了,紧靠消化系统能够完成吃饭这一过程吗?
学生积极思维,小组充分讨论,进行相互交流:
生1:走到食堂,吃饭要通过运动系统。
生2:听到了铃声决定去吃饭要通过神经系统。
生3:运动加快,要消耗氧气,通过呼吸系统。
生4:运输氧气需要循环系统。
……
由于学生对自己的身体结构比较熟悉,而且比较感兴趣,教师可以引导通过学生相互交流、相互启发,相互补充的基础上说出人体的八大系统的名称、组成和功能,进一步归纳总结出八大系统彼此既有分工,又相互协调,密切配合,共同完成各种复杂的生命活动,从而使每个哺乳动物都成为一个完整统一的生物个体。
7、小结:
教师利用板书提纲小结本节课所学内容,学生通过自己看书进一步梳理,使所学的知识进一步系统化、条理化。
四、相关练习
⑴我们吃掉的胡萝卜、白菜、甘蔗、黄花菜、西瓜、绿豆各属于植物的什么器官?
⑵观察你家或邻居家的一只家养动物如猫或鹦鹉以栽培植物如月季,想一想这些动物或植物的结构层次是什么?
(3)马铃薯、莲藕、葱我们吃的部分都是根吗?
(4)西瓜子和葵花籽是否都属于种子?
(5)我们在长跑的时候为什么会心跳加快、呼吸变得急促?
(6)我们在通常情况下只能用肉眼观察到植物体的根、茎、叶、花、果实、种子等器官。
怎样才能观察到这些器官是由什么组织构成的呢?请你利用下列材料用具设计一个实验,观察叶片中的输导组织、保护组织和营养组织。
材料用具:显微镜、刀片、盖玻片、载玻片、清水、镊子、滴管、新鲜的菠菜叶子等。
提示:
⑴先要看一看所提供的材料用具有哪些,在你做过的实验中,它们分别用来干什么?
⑵菠菜叶不透明,直接放到显微镜下观察,不能看清楚叶片内部的细胞结构,要考虑怎样使它变得透明而能够用显微镜来观察。
⑶保护组织一般分布在叶的表皮,营养组织分布在叶片内,表皮可以撕下来,而叶片内部的结构需要切开来。
请同学们在相互讨论、相互交流的基础上设计出实验方案,并在课下开放实验室,请感兴趣的同学亲自动手操作。
教学反思 :
出示实验步骤,引导学生积极主动地对实验步骤进行质疑和解答,体现了《标准》提出的注重提高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的能力,为学生独立准确地完成实验操作奠定了知识基础。
在实验完成之后又通过组织学生们互相交流,互相启发,互相补充,对探索的结论进行归纳总结,相互讨论,合作学习,归纳总结,确保每一个学生都参与学习、参与讨论,有效的培养了学生的创作性思维。
通过联系生活实际,前后知识的比较类化,让学生进一步思考体会,经历一个在认识的深化过程,从而全面深刻地掌握知识,并过渡到形成能力。
★
习题:
1.在细胞的器官中,属于生殖器官的是()
A、月季的种子
B、柳树的茎
C、玉米的种子
D、小麦的根
2、下列属于器官的是()
A、番茄的果肉
B、洋葱的表皮
C、血液
D、蚕豆的叶
3、不属于消化系统的器官是()
A、胃
B、肝
C、喉
D、肛门
4、不同的按照一定的次序联合起来,形成具有一定
的结构叫做器官。
5、绿色开花植物由六种器官构成,其中
是营养器官,是生殖器官。
6绿色开花植物体的结构层次是。
7、人体具有
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