轨道安装检测报告

合集下载

轨道精调工作作业指南

轨道精调工作作业指南
(六)轨道复测
现场轨道调整完毕后应对调整结果进行复测
1、复测前,对调整区段的扣件、垫板进行全面检查,确认安装正确,扣压力达到设计标准。
2、对调整区段采用轨道小车进行逐根轨枕连续测量,测量数据经监理确认后存档备查。
3、复测数据不满足精度要求的地段应重新调整,重新调整的地段应再次复测,直至精度满足要求为止。
①轨向:用10m、2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m弦线检查钢轨,逐根轨枕连续测量;
②轨距:用轨距尺检查,逐根轨枕连续测量;
③水平:用轨距尺检查,逐根轨枕连续测量;
④三角坑(基长2.5m):根据水平测量值,每隔三根轨枕计算水平变化率;
高低:用10m弦线检查,逐根轨枕连续测量;
⑤焊缝:用1m直钢尺检查,塞尺测量钢轨顶面、工作边和圆弧面,检查所有焊接接头。
2、高程调整
接收WJ-8B扣件高程调整量表
2.1根据设计要求,WJ-8B扣件系统的高程调整范围为
+30/-0mm。
2.2高度调整方式:松开扣件,取出轨距挡板,用起道器抬起钢轨,分别通过嵌入轨下调整垫、铁垫板下调节板实现。2.310mm以下高程范围内的高度调节通过增加轨下微调垫板组合调整-10mm至+0mm。-10mm以上时增加铁垫板下调高垫板并和轨下微调垫板组合调高。高度调节量大于15mm时应选择S3型加长轨枕螺栓。
1、轨距、轨向调整(轨道平面调整),区间轨道通过更换轨距块来实现,车站道岔通过更换偏心锥来实现。
2、高低、水平调整(轨面高程调整),区间轨道、车站道岔均通过更换轨底垫板来实现。
(五)轨道调整
1、轨距调整
1.1根据设计要求,WJ-8B扣件系统的轨距调整范围为±10mm
1.2轨距调节是通过更换不同宽度的轨距挡板及绝缘块,实现±8mm范围内的横向调节,调节级差1.0mm,调节轨距的轨距挡板和绝缘块规格系列如下表。

轨道施工监测实施方案范本

轨道施工监测实施方案范本

轨道施工监测实施方案范本一、前言。

轨道施工监测是轨道交通建设中至关重要的环节,它直接关系到施工质量和工程安全。

因此,制定科学合理的施工监测实施方案对于保障轨道施工质量和工程安全具有重要意义。

本文档旨在提供一份轨道施工监测实施方案范本,以供相关单位参考和借鉴。

二、监测目标。

1. 监测轨道施工过程中的地质变化情况,及时发现地质灾害隐患,确保施工安全;2. 监测轨道施工中的地表沉降情况,及时采取补救措施,保证线路平稳;3. 监测轨道施工过程中的环境影响,保护周边生态环境;4. 监测轨道施工中的施工质量,确保施工符合规范要求。

三、监测内容。

1. 地质监测,包括地下水位、地下水压力、地下岩层情况等;2. 地表监测,包括地表沉降、地表裂缝、地表变形等;3. 环境监测,包括噪音、振动、扬尘等环境影响;4. 施工质量监测,包括轨道几何尺寸、轨道平整度、轨道弯曲度等。

四、监测方法。

1. 地质监测方法,采用地下水位监测仪、地下水压力监测仪、地质雷达等设备进行监测;2. 地表监测方法,采用全站仪、GPS测量仪等设备进行监测;3. 环境监测方法,采用噪音监测仪、振动监测仪、扬尘监测仪等设备进行监测;4. 施工质量监测方法,采用轨道几何测量仪、轨道平整度测量仪、轨道弯曲度测量仪等设备进行监测。

五、监测频次。

1. 地质监测,根据地质条件和施工进度,制定监测频次,一般不少于每周一次;2. 地表监测,根据地表沉降情况,制定监测频次,一般不少于每日一次;3. 环境监测,根据施工活动和周边环境情况,制定监测频次,一般不少于每日一次;4. 施工质量监测,根据轨道施工进度和质量要求,制定监测频次,一般不少于每日一次。

六、监测报告。

1. 地质监测报告,包括地下水位、地下水压力、地下岩层情况的监测结果及分析;2. 地表监测报告,包括地表沉降、地表裂缝、地表变形情况的监测结果及分析;3. 环境监测报告,包括噪音、振动、扬尘等环境影响的监测结果及分析;4. 施工质量监测报告,包括轨道几何尺寸、轨道平整度、轨道弯曲度等施工质量监测结果及分析。

轨道检测技术及其应用20190326

轨道检测技术及其应用20190326

三、轨道动态几何不平顺容许偏差管理
2.区段均值管理。 (1)区段均值评价指标为轨道质量指数(TQI)。
速度等级
左高低mm 右高低mm 左轨向mm 右轨向mm 轨距mm 水平mm 三角坑mm TQI值
V≤80km/h
2.2~2.5 2.2~2.5 1.8~2.2 1.8~2.2 1.4~1.6 1.7~1.9 1.9~2.1 13~15
20 —
8 —
12 —
20 24 12 16 24 26 — —————
轨向(mm)
1.5~ 42m 1.5~ 70m
5 6
7 10 12 5 8 12 16 8 10 16 20 10 14 20 23 8 12 — — — — — — — — — — — — —
轨距(mm)
+4-3
+8-4
+12-6 +15-8
正线
线
υmax≤80 km/h正线
项目
Ⅰ级
Ⅱ级
Ⅳ级
Ⅲ级
(限速 160km/
Ⅰ级
h)
Ⅱ级
Ⅳ级 Ⅲ级 (限速 Ⅰ级
120km/h)
Ⅱ级
Ⅲ级
Ⅳ级 (限 速 Ⅰ级 80km/ h)
Ⅱ级
Ⅳ级 (限 Ⅲ级 速 45km/ h)
高低(mm)
1.5~ 42m 1.5~ 70m
5 6
8 12 15 6 10 15 10 15 — — — —
三、轨道动态几何不平顺容许偏差管理
二、线路动态检查
(5)水平 指轨道上左右两股钢轨面的水平状态。在直线地段,钢轨顶 面应保持同一水平,在曲线地段,应满足外轨设置超高的要求。 水平正负:顺轨检车正向,左轨高为正,反之为负。

轨道有障碍物检测报告

轨道有障碍物检测报告

轨道有障碍物检测报告
报告内容如下:
1. 问题描述:
在轨道上存在障碍物,可能对运行中的列车或其他交通工具造成安全风险。

本报告旨在对障碍物检测进行评估,并提供必要的解决方案。

2. 检测方法:
为了检测轨道上的障碍物,我们采用了多种方法和技术。

其中包括:
- 视觉检测:利用摄像机或雷达等传感器,对轨道进行实时监测,以识别障碍物。

- 红外线检测:通过红外线传感器,检测轨道上的热点或异常温度,判断是否存在障碍物。

- 惯性导航系统:结合惯导传感器和地图数据,对轨道进行精确定位,并识别潜在的障碍物。

3. 检测结果:
通过对轨道上障碍物的检测,我们得出以下结果:
- 障碍物种类:我们发现在轨道上存在各种类型的障碍物,包括人、动物、杂物等。

- 障碍物位置:通过精确的检测技术,我们确定了障碍物的准确位置,并结合地图数据进行标记。

4. 解决方案:
为了解决轨道上的障碍物问题,我们提出以下解决方案:
- 实时监测系统:建立一个实时监测系统,利用传感器和相应的算法,对轨道进行持续监测,并及时报警。

- 视频监控系统:在关键位置安装摄像机,实时监测轨道上的情况,以便及时发现障碍物,并采取相应措施。

- 教育宣传:通过教育和宣传活动,增加公众对于不在轨道上行走的意识,减少人为障碍物的出现。

- 清理措施:定期清理轨道上的杂物,保持轨道通畅,减少障碍物的出现。

5. 结论:
通过对轨道障碍物的检测和解决方案的提出,我们可以减少意外事故的发生,保障轨道交通的安全性。

然而,为了有效执行解决方案,需要确保监测系统和清理措施的可行性,并积极开展教育宣传工作。

地铁轨道检查工作总结

地铁轨道检查工作总结

地铁轨道检查工作总结
地铁轨道检查工作是保障地铁运行安全的重要环节,经过一段时间的检查工作,我们对地铁轨道的运行情况有了更清晰的了解。

在此,我将对这段时间的地铁轨道检查工作进行总结,以便更好地改进和提高我们的工作效率。

首先,我们对地铁轨道进行了全面的检查,包括轨道的平整度、变形情况、轨
道连接处的紧固情况等。

通过这些检查,我们发现了一些问题,例如部分轨道出现了变形,连接处的紧固螺丝松动等情况。

这些问题可能会对地铁的安全运行造成潜在的威胁,因此我们及时对这些问题进行了修复和处理。

其次,我们还对地铁轨道的轨距进行了检查,以确保轨道之间的距离符合标准。

经过检查,我们发现了一些轨距不符合标准的情况,这可能会导致列车在行驶过程中出现偏移或者脱轨的情况。

因此,我们立即对这些问题进行了调整和修正,以确保地铁的安全运行。

此外,我们还对地铁轨道的轨道道岔进行了检查,以确保道岔的通畅和安全。

通过检查,我们发现了一些道岔存在卡滞、转向不灵活等情况,这可能会导致列车在通过道岔时出现故障或者事故。

因此,我们及时对这些问题进行了处理和维护,以确保道岔的安全运行。

总的来说,这段时间的地铁轨道检查工作取得了一定的成果,我们及时发现了
一些存在的问题并进行了修复和处理,确保了地铁的安全运行。

但同时,我们也发现了一些不足之处,例如检查工作的频率不够、人员配备不足等问题,这需要我们进一步改进和提高。

希望在今后的工作中,我们能够更加严谨、细致地进行地铁轨道检查工作,为地铁的安全运行保驾护航。

轨道交通设备验收规范

轨道交通设备验收规范
详细描述
可能的原因包括设备机械故障、电气 故障、控制系统故障等。解决方案可 能涉及对设备进行维修、更换部件、 调整控制参数等技术措施,以确保设 备稳定可靠地运行。
07
CATALOGUE
结论与展望
验收工作总结
验收流程优化
通过本次验收工作,对验收流程 进行了全面梳理和优化,提高了 工作效率和准确性。
标识和铭牌
设备的标识和铭牌应清晰、完整,符合相关规定 。
3
紧固件
设备的紧固件应无松动、脱落等现象。
设备性能测试
测试方法
01
按照相关规定和标准,采用适当的测试方法对设备性能进行测
试。
测试数据
02
测试数据应准确、可靠,符合设计要求和相关标准。
测试报告
03
测试完成后应编制测试报告,记录测试过程、数据及结论。
电磁环境
设备应能抵抗电磁干扰的影响,确保通信和信息系统 的稳定性。
03
CATALOGUE
验收流程
验收准备
成立验收小组
成立专业的验收小组,负责轨道交通设备的验收工作。
制定验收计划
根据设备的技术规格和合同要求,制定详细的验收计划。
验收文件准备
准备相关的验收文件,包括验收标准、验收程序、验收表格等。
初步验收
稳定性测试
对设备进行长时间运行测试,检查设备的稳定性 和可靠性。
最终验收
验收报告
根据验收情况编写验收报告,汇总各项检查 结果。
验收结论
根据检查结果,给出是否通过验收的结论。
后续工作安排
根据验收情况,制定后续的维护和保养计划 。
04
CATALOGUE
验收标准
设备外观检查

轨道测量实践报告幼儿园

轨道测量实践报告幼儿园

轨道测量实践报告幼儿园1. 引言轨道测量是一种通过测量和记录物体的运动轨迹来研究物体运动规律的实验方法。

对幼儿来说,轨道测量是一项有趣而且有教育意义的实践活动。

本次实践报告将介绍我们在幼儿园进行的轨道测量实践活动。

2. 实验目的本次实验的目的是让幼儿们通过观察和实践,理解物体在直线运动中的轨道,培养其观察力和动手能力。

3. 实验材料和器材- 直线轨道板- 小车- 各种小球(包括小球、高尔夫球等)- 相机4. 实验过程步骤一:引导观察轨迹首先,我们引导幼儿们观察不同物体在直线轨道上的运动轨迹。

我们使用小车和不同的小球,让幼儿们在轨道板上推动物体,然后观察物体的运动轨迹。

步骤二:记录观察结果在观察过程中,我们鼓励幼儿们用语言描述他们观察到的现象,同时用相机记录下物体在轨道上的运动轨迹。

步骤三:讨论和总结在观察和记录完毕后,我们组织幼儿集体讨论所观察到的现象和轨迹。

我们鼓励幼儿们分享他们的观察结果,并尝试总结出一些规律和结论。

5. 实验结果和分析通过实验,我们观察到以下现象和规律:- 不同物体在直线轨道上的运动轨迹各不相同。

有些物体轨迹是一条直线,有些则是弧线或曲线。

- 物体的重量和形状对轨迹有一定影响。

重的物体通常会有较直的运动轨迹,而轻的物体可能更易受到外部干扰产生弯曲的轨迹。

- 轨道的摩擦力也会对轨迹产生一定影响。

轨道光滑且没有阻力的情况下,物体运动轨迹更加平直。

6. 结论通过这次轨道测量实践活动,幼儿们通过观察和实践,加深了对物体运动轨迹的理解。

他们学会了用观察和记录的方式记录下物体的运动轨迹,培养了良好的观察力和动手能力。

此外,通过实验,幼儿们也发现了物体的重量、形状和轨道的摩擦力对轨迹产生的影响。

7. 改进意见针对本次实践活动,我们也意识到了一些可以改进的地方:- 可以增加更多的观察点,使用不同的轨道板和物体进行实验,以得出更准确的结论。

- 可以通过比较不同材质的轨道板,研究材质对轨迹的影响。

轨道交通工程质量专项检查表

轨道交通工程质量专项检查表

轨道交通工程质量专项检查表1. 总体情况1.1 项目名称填写轨道交通工程的项目名称。

1.2 项目位置填写轨道交通工程的具体地址。

1.3 工程建设单位填写轨道交通工程的建设单位。

1.4 工程监理单位填写轨道交通工程的监理单位。

1.5 总包单位填写轨道交通工程的总包单位。

1.6 分包单位填写轨道交通工程的分包单位。

1.7 轨道交通工程类型填写轨道交通工程的项目类型,如地铁、轻轨等。

2. 轨道交通工程基础设施检查表2.1 轨道道床工程编号检查内容是否符合要求备注2.1.1 轨道道床铺筑√ / X检查结果2.1.2 轨道道床水平度、高程、平整度√ / X检查结果2.1.3 轨道道床厚度√ / X检查结果2.2 轨道道轨工程编号检查内容是否符合要求备注2.2.1 轨道道轨基础设施√ / X检查结果2.2.2 轨道道轨质量√ / X检查结果2.2.3 轨道道轨长度、弯度√ / X检查结果2.2.4 轨道道轨焊缝√ / X检查结果2.3 轨道接触网工程编号检查内容是否符合要求备注2.3.1 安装设施√ / X检查结果2.3.2 铺设安全√ / X检查结果2.3.3 绝缘件安装质量√ / X检查结果2.4 车站建筑及设备工程编号检查内容是否符合要求备注2.4.1 车站建筑质量√ / X检查结果2.4.2 车站道岔及设备安装质量√ / X检查结果2.4.3 车站设备运行可靠√ / X检查结果3. 轨道交通工程安全检查表3.1 安全管理工程编号检查内容是否符合要求备注3.1.1 安全计划编制√ / X检查结果3.1.2 安全防护设施设置√ / X检查结果3.1.3 防火、消防设施完好√ / X检查结果3.1.4 紧急救援设施设置√ / X检查结果3.2 人员安全工程编号检查内容是否符合要求备注3.2.1 工作人员持证上岗√ / X检查结果3.2.2 工作人员安全设备穿戴√ / X检查结果3.2.3 工作人员过程安全√ / X检查结果3.3 设备安全工程编号检查内容是否符合要求备注3.3.1 设备运行安全√ / X检查结果3.3.2 设备定期检修√ / X检查结果3.3.3 设备故障处理及维修√ / X检查结果4. 轨道交通工程施工质量检查表4.1 工作质量工程编号检查内容是否符合要求备注4.1.1 工作标准符合规定√ / X检查结果4.1.2 合格材料使用√ / X检查结果4.1.3 合格工具使用√ / X检查结果4.2 环境质量工程编号检查内容是否符合要求备注4.2.1 现场卫生保持√ / X检查结果4.2.2 噪声、震动控制√ / X检查结果4.2.3 污染物处理√ / X检查结果4.3 节能环保工程编号检查内容是否符合要求备注4.3.1 节能标准符合规定√ / X检查结果4.3.2 确保绿色施工√ / X检查结果4.3.3 推广低碳环保理念√ / X检查结果5.本文档是针对轨道交通工程质量专项检查的文档,分为轨道交通工程基础设施检查表、轨道交通工程安全检查表、轨道交通工程施工质量检查表三个部分。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桥式起重机轨道修理




使用单位:
设备名称:QDZ电动双梁抓斗桥式起重机
维修单位:
检测日期:二〇一三年五月一十八日
一、验收依据:
1.GB/T3811-2008起重机设计规范;
2.GB/5972/2009/ISO4309.2009起重机保养,维护规范
3.TSGQ7016-2008起重机安装改造,大修检验标准。
两轨道相对标高偏差
<10mm
用水平仪测量
8.5
2
轨道纵向倾斜度
1/1500
0.000625
3
轨道接头处高低偏差
<2mm
用钢直尺和塞尺测量
1.02mm
4
轨道接头处左右错位偏差
<2mm
用钢直尺和塞尺测量
1.0m
5
平行两条轨道接头错开
≥500mm
用钢卷尺测量
500-1000
6
轨道跨距偏差
S≤10m,△S=±3mm;S>10m,△S=±[3+0.25(S-10)]mm,最大≤15mm
测量统一高度处一侧导轨外侧面与另一侧导轨外侧面的距离,测量3次取平均值
S平均=12.8mm
7
轨道接头间隙
通常1-2mm;温差20℃的地区或冬季安装时,4-6mm
用塞尺测量
2mm
8
扭度
≤1.5mm
1.5mm
9
轨道弯曲偏差
≤3mm
2.2mm
10
轨道实际中心线和梁的实际中心线偏差
≤10mm,且小于梁腹板厚度50%
二、验收数据与内容:
1.相关内容:
维修地点
燃料车间
相关设备
双梁抓斗起重机
轨道跨距
22500 mm
轨道型号
43kg/m
轨道长度
156×2=312m
维修长度
102×2=204m
2.起重机轨道安装标准及验收结果
日期:2013-5-18
序号
安装项目
额定标准
检验方法
结果
—大车轨道,钢轨标准长度:12.5mm
1
身份证号
身份证号
15
测量结果
各项数值在国家标准范围以内,结果各项指标合直线性,可以用拉钢丝的方法进行检查,即在轨道两端车挡上拉一根0.5mm的钢丝,然后用吊线锤的方法逐点测量,间隔2m左右。
2.轨道标高,可用水平仪测量。
3.钢轨的跨度用钢卷尺检查,尺一端用卡板固紧,另一端拴一个弹簧秤,其拉力对于跨度10-19.5m的起重机拉力取98N,22-31.5m的起重机拉力取147N,间隔5m测量一次,测量前在钢轨中间打一冲眼,各测量点弹簧秤拉力一致。
用钢卷尺测量
8.5mm
11
轨顶面和侧面磨损量(单侧)
≤3mm
1.8mm
12
轨道产生较小横向裂纹时,用鱼尾板连接,鱼尾板连接螺栓一般4-6个;纵向裂纹和斜裂纹报废。
13
水平高低差实际测量数值
东边
1
2
3
4
5
6
626
620
622
618
612
615
西边
1
2
3
4
5
6
616
615
620
620
620
618
14
实测人员签字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