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究应用新思维:数学5年级
小学数学五年级拓展数学应用的探究教学方法

小学数学五年级拓展数学应用的探究教学方法在小学数学的教学中,拓展数学应用的探究教学方法被广泛运用。
这种教学方法能够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数学知识,并将其应用到实际生活中去。
本文将介绍几种拓展数学应用的探究教学方法,帮助五年级学生更好地学习数学。
一、探究问题首先,教师需要通过提出问题的方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在教学中,可以选择一些有挑战性和实际意义的问题作为起点。
例如,教师可以提出这样的问题:“请设计一个能够利用数学知识解决的实际问题。
”学生可以通过团队合作和头脑风暴的方式,积极讨论并提出自己的观点和思路。
二、引入数学知识在学生思考问题的过程中,教师需要适时引入相关的数学知识。
通过让学生自主发现和探索,教师可以引导他们认识到数学知识在解决问题中的重要性。
例如,在解决关于面积的问题时,教师可以引导学生探究矩形、三角形等图形的面积计算公式,以及不同图形之间的面积比较。
三、实际应用引入数学知识后,教师可以指导学生将所学内容应用到实际问题中去。
例如,在学习关于比例的知识时,可以通过实际生活中的例子,如食谱调整、地图缩放等,帮助学生理解和应用比例的概念。
四、探究过程记录在探究的过程中,教师应鼓励学生记录和整理所学的知识和解决问题的思路。
这有助于学生形成对数学概念的理解,并培养他们的学习习惯和方法。
学生可以使用笔记本、绘图和写作等形式,将自己的想法和解决过程进行记录。
五、合作学习在拓展数学应用的探究教学中,合作学习是非常重要的一环。
学生可以组成小组,共同研究和解决问题。
通过小组合作的方式,学生可以相互借鉴和交流,促进自己的学习成长。
同时,也能培养他们的团队协作和沟通能力。
六、展示成果在探究的最后阶段,学生可以展示自己的成果。
这样不仅能够增强学生对所学知识的自信,也能够让其他同学从中受益。
教师可以组织学生进行展示和交流,从中互相学习。
同时,教师也可以通过评价和反馈的方式,进一步促进学生的学习。
总结起来,拓展数学应用的探究教学方法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具有重要的意义。
新思维小学数学(浙教版)五年级上册知识要点

新思维小学数学(浙教版)五年级上册知识要点一、小数乘法和除法1.小数乘整数的意义:7.8×2表示2个7.8是多少(7.8的2倍是多少)2.向右移动小数点知识点:一个数的小数点分别向右移动一位、两位、三位……这个数分别是原数的10倍、100倍、1000倍……举例:计算2.42×10时,只要把2.42的小数点向右移动一位就可以了,即24.2。
计算10.8×100时,只要把10.8的小数点向右移动两位就可以了,即1080。
(小数部分位数不够的要补“0”)3.小数除以整数的计算方法:小数除以整数,按照整数除法的法则计算。
强调除到被除数哪一位商就写在那一位的上面;商的小数点要和被除数的小数点对齐。
(当被除数比除数小,整数部分不够商1时,要先在商的个位上写0,点上小数点。
如果除到被除数的末尾仍有余数,就在余数后面添0再继续除。
)4.向左移动小数点知识点:一个数的小数点分别向左移动一位、两位、三位……所得的数分别是原数的110,1 100,11000……举例:计算45.2÷10时,只要把45.2的小数点向左移动一位就可以了,即4.52。
计算5.3÷100时,只要把5.3的小数点向左移动两位就可以了,即0.053。
(整数部分位数不够的要补“0”)5.小数乘法的计算法则:计算小数乘法,先按照整数乘法的法则算出积,再看因数中一共有几位小数,就从积的右边起数出几位,点上小数点。
6.除数是小数的除法的计算法则:除数是小数的除法,先移动除数的小数点,使它变成整数,除数的小数点向右移动几位,被除数的小数点也向右移动几位,然后按照除数是整数的除法进行计算。
7.积与商的近似值保留整数(精确到个位);保留一位小数(精确到十分位或者精确到0.1);保留两位小数(精确到百分位或者精确到0.01);保留三位小数(精确到千分位或者精确到0.001)注意:求商的近似值的时候要多除一位。
例如商要求保留两位小数就须除到商的千分位(除到小数点右边第三位)。
《新思维数学》5年级暑假教参-标准版

2750 20 1.6 2731.6
【练习3】 计算: 2.54 2 12.5 8 。 【解答】 原式 2.54 2 12.5 8 5.08 100 508
【练习4】 计算: 55.26 3.2 0.625 。 【解答】 原式 55.26 3.2 0.625 55.26 (0.4 8 0.125 5) 55.26 2 27.63 【练习5】 计算: 3.98 55.5 445 0.398 398 。 【解答】 原式 398 0.555 0.445 398 398 398 0.555 0.445 1
3 1
5
【解析】 图中给了 3 段路的距离,还有 5 段路长度未知。可以把上面的 3 条横边向上平移, 并将右侧内边的一部分向左平移,以组成长方形,如图所示。 (1) 平移后的长方形周长是: 5 3 2 16 (千米) 。 (2) 两条加粗的赛车道没有算,车道一圈的长度是: 16 1 2 18 (千米) 。 答:车道一圈的长度是 18 千米。 在计算不规则图形的周长时,可以按横边和竖边分别进行平移。在平移的过程中, 要注意漏算或重复的部分。
310
2.
3.
四、例题精讲 例题1. 计算: 51.28 22.24 47.72 101.24 。 【解析】 题中有是四个两位小数进行加减运算, 可以使用加法交换律和结合律, 以及减法的 交换性质和结合性质。观察发现:两个加数 51.28 与 47.72 小数部分是互补的,可以先 加求和,而减数 101.24 与加数 22.24 的小数部分相同,可以先减求差。 原式 51.28 47.72 101.24 22.24 99 79
新思维数学培训五年级上

新思维数学培训五年级上第五讲平均数问题(一)1、求32, 18,27,45,63这五个数的平均数?比平均数小的几个数换成平均数,增加值的和是多少?比平均数大的几个数换成平均数,减少值得和是多少?2、七个数的平均数是45,请你写出几个不同的数。
3、五个数的平均数是52.7,请你写出这五个不同的数。
4、求下列各组数的平均数。
(1)37 49 61 73 85 97(2)13.2 14.5 15.8 17.1 18.4 19.7 21(3)250 110 320 460 180 3905、强强跳绳,前四次平均每次跳125下,第5次跳的比5次的平均数还多12下。
强强第5次跳了多少下?6、商场服装柜前三天平均每天售出衣服86件,第四天售出的衣服比4天平均售出的衣服少9件。
第四天售出衣服多少件?7、五个数的平均数是65,如果把这五个数按从小到大的顺序排列,那么前三个数的平均数是48,后三个数的平均数是76.5,问第三个数是多少?8、一辆汽车从A地到B地行驶6小时,平均速度68千米/时,前三小时平均数度为65千米/时,后四小时平均速度为70千米/时。
第3小时的速度是多少?9、一辆客车前2小时的速度是52千米/时。
为了按时到达,后3小时的速度加快5千米/时。
这两客车的平均速度是多少?10、陈叔叔每天跑步的路程和所需的时间如下图:第一天第二天第三天第四天3.5KM/15分5KM/22分3.5KM/13分 4.8KM/?分陈叔叔前三天平均每分钟跑多少米?照这样的速度第四天跑4800米要多少分钟?11、在某市小学生唱歌比赛中,8名评委给一名小歌手的打分如下:去掉一个最高分和一个最低分,这名小歌手最后平均得分多少?如果去掉一个最高分,平均的分多少?如果去掉一个最低分,平均得分多少?12、在某地区的舞蹈比赛中,9名评委给一名演员打分。
如果去掉一个最高分和一个最低分,平均分数是9.79分;如果去掉一个最高分,平均分是9.77分。
五年级数学思维拓展

五年级数学思维拓展全文共四篇示例,供读者参考第一篇示例:五年级数学思维拓展数学思维是一种重要的智力发展方式,它可以帮助孩子们培养逻辑思维、创造性思维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在五年级,孩子们已经具备了一定的数学基础,可以通过拓展数学思维来提高他们的数学能力和兴趣。
在五年级,数学主要涉及整数、分数、小数、几何等内容。
通过拓展数学思维,孩子们可以在这些基础知识的基础上进一步发展自己的数学思维能力。
下面,我们将介绍一些适合五年级的数学思维拓展活动。
一、整数的趣味拓展整数是五年级数学的重要知识点,孩子们需要掌握整数的加减乘除等基本运算。
在拓展整数思维的过程中,可以采用一些趣味的活动来帮助孩子加深对整数的理解。
设计一个整数棋盘游戏,棋盘上标有各种整数,孩子们可以根据规则移动棋子,进行加减运算。
这样一来,孩子们既可以在游戏中巩固整数运算的基础知识,又可以培养他们的逻辑思维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还可以设计一些整数填空题或整数迷宫,让孩子们通过计算找到正确的路径。
这样的活动既能锻炼孩子们的数学运算能力,又能激发他们对数学的兴趣。
二、分数的实际应用在五年级,孩子们开始学习分数的基本概念和运算规律。
分数是一个比较抽象的概念,通过一些实际的应用,可以帮助孩子们更好地理解和掌握分数知识。
设计一个分数烘焙活动。
在这个活动中,孩子们需要按照配方比例,用不同比例的材料做出美味的糕点。
通过这个活动,孩子们既可以感受到分数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又可以加深对分数的理解。
还可以设计一些分数挑战题或分数游戏,让孩子们在比赛或协作的过程中学习分数知识。
通过这样的活动,孩子们可以培养团队合作精神,同时提高他们对分数的认识和运用能力。
三、小数的想象力拓展设计一个小数世界探险活动。
在这个活动中,孩子们需要通过不同难度的关卡,探索小数世界的奥秘。
他们可以在游戏中收集金币、购买装备,运用小数知识解决各种问题。
通过这样的活动,孩子们可以提高对小数的理解和运用能力,同时培养他们的解决问题的能力。
探究应用新思维 数学 pdf

探究应用新思维数学应用新思维数学是指运用创新的思维方式和方法解决数学问题的过程。
传统的数学教学注重基本概念和算法的灌输,强调记忆和机械运算,而应用新思维数学则强调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应用新思维数学注重培养学生的探究精神和创新意识。
传统的数学教学往往将问题的答案给出,学生只需要按照老师的指示进行计算,缺少对问题的深入思考和探索。
而应用新思维数学强调让学生参与到问题的提出和解决过程中,培养学生主动探究、质疑和发现问题的能力。
通过引导学生提出问题、分析问题、寻找解决方法,并通过实际操作、探索和验证来解决问题,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应用新思维数学注重跨学科的融合。
传统的数学教学往往将数学与其他学科割裂开来,学生难以将数学知识应用于实际生活和其他学科中。
而应用新思维数学强调将数学与其他学科相结合,通过跨学科的融合,使学生能够将数学知识应用于实际问题的解决中。
例如,在物理学中运用微积分来解决运动问题,在经济学中运用统计学方法来分析数据,在生物学中运用概率论来研究遗传问题等等。
通过跨学科的融合,学生可以更好地理解数学的应用领域,培养他们的创新能力和综合素质。
应用新思维数学注重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
传统的数学教学往往只强调正确答案的获取,忽视了学生对问题的分析和评价能力。
而应用新思维数学鼓励学生从多个角度思考问题,提出自己的见解并进行论证和验证。
学生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需要分析问题的条件和假设,评估解决方案的可行性和有效性,并对解决过程和结果进行反思和总结。
这样可以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和判断力,使他们能够独立思考和解决复杂问题。
应用新思维数学注重培养学生的合作与沟通能力。
传统的数学教学往往是以个人为中心的,学生独立完成练习和考试,缺少与他人合作和交流的机会。
而应用新思维数学强调培养学生的合作与沟通能力。
通过小组合作、集体讨论和展示等活动,学生可以互相交流和分享思路,共同解决问题。
这样不仅能够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精神和社交能力,还能够拓宽学生的思维视野,从不同的角度理解和解决问题。
五年级上册数学教案:探索数学培养创新思维

五年级上册数学教案:探索数学-培养创新思维数学作为一门独特而又重要的学科,对于学生的发展和未来的职业规划有着不可替代的重要性。
同时,在现代社会快速发展的背景下,创新思维已经成为一种非常重要的能力,对于学生来说,不仅需要学习数学的基础知识,更需要通过数学的学习来培养创新思维。
在这样的大背景下,五年级上册数学教案-探索数学-培养创新思维,就成为了一种非常重要的教学方案。
一、教学目标五年级上册数学教案-探索数学-培养创新思维的教学目标,可以简单总结为以下几点:1. 建立对数学的兴趣,并深入了解数学的基本概念;2. 培养创新思维和加强解决问题的能力;3. 提高数学的应用能力和实际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教学内容五年级上册数学教案-探索数学-培养创新思维的教学内容,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数的认识和运算;2.长度和重量的认识;3.分数的认识和运用;4.时间和温度的认识;5.图形的认识和构造。
通过这些教学内容的安排,可以帮助学生建立数学的基本概念,如数的概念、长度和重量的规定等等,同时还可以通过不断的教学实验和例题训练,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实际问题解决的能力。
三、教学方法五年级上册数学教案-探索数学-培养创新思维的教学方法,需要尽可能地从学生的角度出发,使学生兴趣浓郁,并且能够通过实地训练和例题训练,达到创新思维和实际问题解决的能力提高。
在教学方法上,可以适当采用一些具体的教学方式,如:1.教学游戏,建立兴趣:可以通过一些有趣的数学游戏,如算术四则运算、数学猜谜等,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从而建立起对数学的兴趣。
2.例题分析,加强训练:可以针对教材中的例题进行深入分析,让学生明确其中的解题方法和思维路线,通过这样的实际训练,提高学生的创新思维和问题解决能力。
3.合作学习,加强合作:可以在一定的课堂环境下,建立起比较好的合作学习氛围,让学生相互帮助,相互协作进行学习,这样可以加快学生的思维创新和解决问题的速度。
四、教学体系五年级上册数学教案-探索数学-培养创新思维的教学体系,可以通过以下的几个方面来建立:1.课程内容系统:根据教学内容的安排,建立起完整的系统。
小学五年级下册数学学习中的实践应用与创新思维

小学五年级下册数学学习中的实践应用与创新思维实践应用与创新思维在小学五年级下册数学学习中的重要性数学作为一门基础学科,在小学教育中起着重要的作用。
小学五年级下册数学学习中,实践应用与创新思维是十分重要的,它们不仅能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数学知识,还能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
本文将从实践应用与创新思维两个方面探讨它们在小学五年级下册数学学习中的作用。
一、实践应用实践应用是指将数学知识应用到实际问题中,通过实践操作来加深对数学知识的理解。
在小学五年级下册数学学习中,实践应用起着重要的作用。
首先,实践应用可以帮助学生更深入地理解数学概念。
通过实际操作,学生可以亲身体验数学知识在实际问题中的应用。
例如,在学习面积时,可以让学生通过测量实际物体的面积,体会面积的意义和计算方法,进而加深对面积的理解。
其次,实践应用可以培养学生的实际动手能力。
数学学习并不仅仅是传统的课堂讲解和习题练习,而是需要学生能够在实际生活中应用所学的数学知识。
通过实践应用,学生将面对各种实际问题,需要运用所学的数学知识进行解决,从而培养学生实际动手的能力。
最后,实践应用可以培养学生的问题解决能力。
在实践中,学生可能会遇到各种问题,需要他们自己思考和探索解决方法。
通过实践应用,学生将培养解决问题的能力,提高他们的思考和创新能力。
二、创新思维创新思维是指学生在数学学习中,运用创新的思维方式来解决问题。
在小学五年级下册数学学习中,创新思维的培养是非常重要的。
首先,创新思维可以激发学生对数学学习的兴趣。
通过运用创新的思维方式解决问题,可以让学生感受到数学学习的乐趣和意义,从而更加主动积极地学习数学。
其次,创新思维可以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
在解决数学问题的过程中,学生需要通过创新的思维方式来分析和推理,从而培养他们的逻辑思维能力。
最后,创新思维可以培养学生的问题解决能力。
在解决数学问题时,学生需要通过创新思维来寻找不同的解决方法,培养他们的问题解决能力。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探究应用新思维:数学5年级
一、新思维贯穿数学学习
1、根据形状的相似性来认识:用相似的图形来理解想法,从而创造新的空间。
例如:将长方形拆分为等边三角形,由三角形组建大长方形;将圆形拆分为三等分、求得圆心角;将复杂图形拆分为多边形时,可以分析各边的长度及夹角大小从而认识它。
2、以等差数列的思想:当求解的问题越来越难时,若采用等差思想,可以依次分析每一步,从而解决问题。
3、以问题解决的思路:在学习数学时,遇到问题可以先反思问题,然后采用表格、推理、试验等步骤,以规律性思维来解决问题。
二、实施数学应用新思维
1、堆积游戏:让学生关注堆积材料有多少个面、多少个角,把图形拆开分析一步步构成图形,由此了解不同形状之间的联系性。
2、看图猜谜:学生看着一幅图形后,可以把其拆分为多边形,让学生分析各边的长度与夹角从而得出结论。
3、变形游戏:学生通过尝试不同的变形,探究能否对图形的形状做出改变,从而发现不同图形之间的联系性,如把圆形拆解为三等分来理解圆心角的学习等。
4、构思游戏:由学生先把几何图形变形,然后按照各边或角的特征进行表述,从而让学生能够有效地理解几何图形。
5、绘图游戏:利用图形处理器,学生可以构造出不同形状图形,加深对图形形状及关系的理解,同时能够熟悉计算机绘图程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