供应链金融发展背景及研究现状
供应链金融在国外研究的现状

供应链金融在国外研究的现状供应链金融,简而言之,就是通过在供应链中各参与方之间提供资金流动和信用支持,从而优化供应链的运作效率,降低融资成本,提高供应链整体竞争力。
这一概念在国外研究界已经引起了广泛关注,并且取得了丰硕的研究成果。
在理论研究方面,国外学者对供应链金融的内涵、目标、基本原理和运作模式进行了深入探讨。
他们认为,供应链金融的核心目标是通过优化资金流动和信用风险管理,提高供应链的运作效率和整体竞争力。
在这个过程中,金融手段和信用机制起到了关键作用。
国外研究也关注到了供应链金融在实际应用中面临的一系列挑战和问题。
例如,信息不对称、信用风险管理、融资成本、法律法规约束等。
针对这些问题,国外学者提出了许多有效的解决策略,如利用信息技术提高信息透明度,采用信用评估和风险管理模型降低信用风险,通过政府政策支持降低融资成本等。
国外研究还重点关注了供应链金融在不同行业和领域的应用实践。
例如,制造业、物流业、零售业等。
这些研究表明,供应链金融在提高企业融资能力、降低库存成本、优化物流配送等方面具有显著效果。
同时,也有研究表明,供应链金融有助于提高供应链的抗风险能力,降低突发事件对供应链造成的影响。
在实证研究中,学者们采用了多种研究方法,如案例分析、量化模型、实证数据分析等。
这些研究为供应链金融的理论研究与实践应用提供了有力支持。
同时,也为我国供应链金融的研究与发展提供了有益借鉴。
值得注意的是,国外研究不仅在学术领域取得了丰硕成果,还在政策制定和产业实践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
许多国家和地区政府已经认识到供应链金融的重要性,并出台了一系列政策措施,以推动供应链金融的发展。
同时,金融企业和供应链企业也积极参与到供应链金融的实践中,不断创新金融产品和服务,提高供应链金融的运作效率。
供应链金融在国外研究已经取得了丰硕成果。
从理论研究到实践应用,从信用风险管理到政策制定,国外学者和实践界对供应链金融的关注和投入为我国供应链金融的研究与发展提供了有益借鉴。
供应链金融的发展现状

引言:供应链金融是指基于供应链关系的金融服务,通过整合供应链各个环节的信息,有效提高交易效率,降低风险,并提供资金支持。
随着科技和互联网的快速发展,供应链金融正成为金融行业的热门领域。
本文将对供应链金融的发展现状进行详细阐述。
概述:供应链金融的发展对于促进经济增长和实现持续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
它可以加强企业间的合作,优化资源配置,提高供应链的工作效率。
同时,供应链金融也能够满足企业对于流动资金的需求,降低融资成本,提高资金利用效率。
近年来,供应链金融市场得到了快速发展,但仍面临着一些挑战和难题。
正文内容:1.供应链金融市场规模的快速增长近年来,随着供应链金融在全球范围内得到广泛应用,其市场规模呈现出快速增长的趋势。
互联网技术的发展和金融创新的推动使得供应链金融市场不断扩大,尤其是在新兴市场和发展中国家。
目前,供应链金融已成为全球金融业的一个重要领域,市场规模呈现出高速增长的态势。
2.供应链金融的主要模式和创新供应链金融主要包括应收账款融资、存货融资、供应商融资等多种模式。
在创新方面,供应链金融正不断发展着新的模式和工具,如区块链技术的应用、供应链信息共享平台的建设等。
创新模式的出现加快了供应链金融的发展,提高了供应链金融的效率和安全性。
3.供应链金融的挑战和难题尽管供应链金融市场规模不断扩大,但仍面临着一些挑战和难题。
信息不对称、违约风险等问题仍然存在,限制了供应链金融的发展。
监管和法律环境也对供应链金融的发展提出了一定的要求和挑战。
4.政府的支持和推动为了推动供应链金融的发展,政府采取了一系列支持措施和政策。
政府鼓励金融机构创新供应链金融产品和服务,提供优惠政策和资金支持。
同时,政府加强对供应链金融的监管,保障金融市场的稳定和健康发展。
5.未来发展趋势和展望未来,供应链金融有望继续保持快速发展的态势。
随着、大数据等技术的不断发展,供应链金融将得到进一步的推动和创新。
同时,供应链金融仍需解决一些关键问题,如信任机制的建立、风险控制等,以实现可持续发展。
供应链金融的发展现状与未来趋势分析

供应链金融的发展现状与未来趋势分析1. 引言供应链金融是指以供应链为基础,通过金融工具和金融服务,为供应链各参与方提供融资和风险管理的一种金融模式。
在当前经济全球化和产业链延伸的背景下,供应链金融成为了企业的重要需求,其发展现状和未来趋势备受关注。
2. 供应链金融的发展现状2.1 供应链金融市场开拓近年来,供应链金融市场不断开拓,提供了多元化的金融产品和服务。
传统的供应链金融产品如应收账款融资和保理业务仍然占据主导地位,但也出现了以供应链管理为核心的新型金融产品,如供应链债券和供应链保险等。
2.2 技术创新推动发展供应链金融发展中,技术创新起到了重要推动作用。
区块链技术的应用使得供应链金融更加透明和高效,减少了信息不对称和信任问题。
同时,云计算、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技术的融合应用也提升了供应链金融的风控水平和决策效率。
2.3 多元化的资金来源随着供应链金融的发展,资金来源也日益多元化。
传统金融机构如银行仍然是主要供应链金融的提供者,但非银行金融机构的参与度也在逐渐提升,尤其是互联网金融企业和科技巨头,通过自身技术优势和风控模型不断拓展其在供应链金融领域的份额。
3. 供应链金融的未来趋势3.1 强化供应链金融服务未来,供应链金融将更加注重为企业提供全方位的金融服务,从简单的融资到更综合的供应链管理和风险控制。
金融机构需要进一步深入了解企业的供应链运作,基于对供应链的全面了解,为企业提供个性化的金融解决方案。
3.2 推进金融科技创新金融科技将持续在供应链金融中发挥重要作用。
区块链技术的应用将进一步提升供应链金融的透明度和安全性,降低交易成本和时间。
同时,人工智能和大数据分析的应用也将提升供应链金融的决策能力和风控水平。
3.3 扩大资金来源未来,供应链金融的资金来源将更加多元化。
除传统金融机构外,资本市场、风险投资、天使投资等将成为供应链金融的重要资金源。
此外,区块链和加密货币的发展也可能催生新的资金来源和融资工具。
供应链金融的背景与实践

供应链金融的背景与实践供应链金融作为一种新型的金融模式,近年来在国内得到了广泛的关注和拥护。
它是指以供应链上的各个环节作为信用背书,向供应链上下游企业提供贷款、融资、保理等金融服务,以解决企业资金周转难题,促进供应链的融合和升级。
本文将从供应链金融的背景和实践两方面探讨其发展动因、特点以及未来趋势。
一、供应链金融背景1.1 供应链金融的定义及发展历程供应链金融,顾名思义,是一种以供应链为基础的金融服务模式。
它最早源于上世纪80年代中期的海外市场,以欧美等发达国家为代表,主要应用于汽车、化工等生产领域。
2008年全球金融危机爆发后,一些发达国家的银行和保险公司纷纷关门倒闭,传统银行业的信贷模式面临着越来越大的挑战。
此时,以供应链金融为代表的新金融模式开始显示出其巨大的优势。
2013年12月,国务院印发《关于支持实体经济发展的若干意见》,提出“推进供应链金融”,标志着我国正式进入供应链金融的发展阶段。
自此以后,一大批银行、保险公司和第三方供应链金融机构相继进入市场开发,供应链金融逐渐成为一种很受欢迎的金融服务。
1.2 供应链金融的发展动因我国的供应链金融发展既与国际经济大环境、金融风险以及国家政策密不可分,更与中国的实际情况有很大关系。
首先,在国际经济大环境下,我国外贸出口量的不断增长,对于企业来说也意味着资金的不断增加和筹集难度的增加。
而由于传统的企业融资方式受到监管和风险控制的严格限制,对于供应链上下游企业来说,资金周转难题已经成为普遍的现象,这就催生了供应链金融这种新型的金融模式。
其次,我国金融风险的不断加大也对供应链金融的发展产生了巨大的促进作用。
在我国金融风险高企的情况下,传统的信贷模式已经面临着越来越大的挑战,而供应链金融以更强的前瞻性、适应性和风险防范能力,成为金融机构优先选择的一种模式。
最后,我国政府支持实体经济发展的政策措施也为供应链金融的发展提供了有力的推动。
政府的積極扶持使供应链金融更为受到市场的重视,使得供应链金融的发展模式与概念得到更加深入的普及和推广。
供应链金融的发展现状与市场前景

供应链金融的发展现状与市场前景供应链金融是金融业的一个新兴领域,近几年来得到了越来越多的关注。
它通过借助科技手段,以供应链为核心,为中小微企业提供融资服务。
供应链金融的开展推动了金融的转型升级,也成为了国民经济快速发展的推动力之一。
在此背景下,文章将对供应链金融的发展现状和市场前景进行探究。
一、现状分析首先介绍中国供应链金融市场的现状。
目前供应链金融市场的主要玩家有金融机构、供应链平台和第三方支付机构。
金融机构主要致力于提供贷款和信用担保服务,供应链平台则主要负责为企业和金融机构搭建信息对接平台。
第三方支付机构则在金融机构和供应链平台之间扮演桥梁的角色,主要提供支付、结算和信息通信等服务。
随着技术的不断发展,供应链金融也正在不断的升级和变革。
目前,人工智能、物联网、区块链等技术正在广泛应用于供应链金融的各个环节。
其中,区块链技术的引入可以实现金融和物流信息的统一解析,从而加强供应链金融核心环节的安全性和可靠性。
二、市场前景接下来探究供应链金融市场当前的前景以及未来的发展趋势。
以国内市场为例,当前中小微企业的融资需求量巨大,而且在金融风险和信用风险方面表现不佳,这就为供应链金融提供了广阔的发展空间。
据国家统计局数据显示,2018年中国中小微企业数量超过4600万家,占全国企业总数的99%以上。
显然,供应链金融市场容量很大,将成为金融行业的一个新的利润增长点。
进一步来看,疫情也为供应链金融带来了发展的机遇。
疫情期间,很多企业的经营模式受到了影响,因此恰好引发了供应链金融市场的新一轮繁荣。
尤其是疫情后,诸如大数据、AI等技术将应用得更加广泛,促进了供应链金融的不断创新和升级,未来市场前景更值得期待。
三、调整思路,构建合作对于供应链金融发展而言,探讨市场前景和现状分析只是开始。
在实际应用中,还需要考虑如何构建合作。
金融机构、供应链平台和第三方支付机构都需要互相配合,共同建立信息共享、风险共担、利益共享的供应链金融生态圈。
供应链金融调研报告

供应链金融调研报告《供应链金融调研报告:解析现状与挑战》一、调研背景随着全球贸易的不断发展和供应链的日益复杂化,供应链金融作为一种新兴的金融模式,正逐渐受到人们的关注。
供应链金融是指利用供应链各环节的信息和资源优势,通过金融手段和服务,为供应链中的不同主体提供资金融通、风险管理和效率优化的一种金融模式。
然而,当前我国供应链金融市场仍存在一些问题和挑战,需要进行深入的调研和分析。
二、调研内容1. 供应链金融现状分析:调研各类供应链金融产品的发展现状,包括应收账款融资、订单融资、仓单质押融资等,分析其在实际应用中的优势和不足。
2. 供应链金融主体调研:调研包括银行、企业、供应商等在供应链金融中的角色和地位,分析其在供应链金融中的作用和存在的问题。
3. 供应链金融市场调研:调研当前国内外供应链金融市场的格局和竞争状况,分析其发展趋势和前景。
4. 供应链金融风险和挑战调研:调研供应链金融中存在的风险和挑战,包括信用风险、流动性风险、操作风险等,并提出相应的解决方案。
5. 供应链金融政策调研:调研当前国家和地方对供应链金融的政策支持和监管措施,分析其对供应链金融发展的影响。
三、调研结果通过以上内容的调研分析,我们得出了以下结论:1. 当前供应链金融市场存在着产品创新不足、信息不对称、合作机制不完善等问题,需要进一步完善和发展。
2. 供应链金融主体在参与供应链金融过程中,普遍存在信用评估不足、信息披露不够等问题,需要加强合作和信息透明度。
3. 供应链金融市场的发展还需要政府的有效监管和政策支持,以促进其健康发展。
四、调研建议基于以上调研结果,我们提出了以下建议:1. 加强供应链金融产品创新,推动多元化的供应链金融产品发展。
2. 完善供应链金融主体间的合作机制,加强信息披露和信用评估,提高供应链金融的透明度和稳定性。
3. 加大政府对供应链金融的监管力度,制定相关政策,鼓励金融机构加大对供应链金融的支持与投入。
供应链金融:市场现状与发展前景分析

供应链金融:市场现状与发展前景分析在供应链金融的世界里,我作为一名深度参与者,见证了这个行业的蓬勃发展与变革。
在这里,我想从市场现状和未来发展趋势两个维度,分享我对供应链金融的理解和洞察。
一、市场现状供应链金融市场规模的增长,与我国经济的稳步增长息息相关。
据相关数据显示,我国的供应链金融市场规模已经超过了10万亿元大关,并且预计在未来几年,这一数字仍将持续以高速增长。
这一现象不仅反映了中国经济的活力,也显现出供应链金融在经济发展中的重要地位。
政府在政策层面,我国政府对供应链金融的重视程度不断提升。
从《关于积极推进供应链创新与应用的指导意见》,到一系列旨在推动供应链金融健康发展的政策措施,都显示出政府在推动这一行业进步的决心。
这些政策不仅为供应链金融提供了明确的发展方向,也为行业的健康成长提供了有力的保障。
在市场机遇和政策导向的双重作用下,传统的银行、保险、证券等金融机构,纷纷加大对供应链金融的投入。
与此同时,互联网金融企业、电商企业等新兴市场参与者,也纷纷布局供应链金融,试图在这一领域分得一杯羹。
这种多元化的市场参与主体,为供应链金融市场的繁荣注入了新的活力。
尽管供应链金融市场发展迅速,但中小企业融资难、融资贵、信息不对称等问题,仍然是行业发展的瓶颈。
如何解决这些问题,需要行业各方共同努力,寻求创新的解决方案。
二、发展前景分析随着我国经济由高速增长向高质量发展转变,产业结构不断优化,这将有利于供应链金融市场的进一步拓展。
在这个过程中,供应链金融将成为推动产业升级的重要力量。
政府在推动供应链金融创新发展方面仍将发挥重要作用,未来有望出台更多相关政策,为供应链金融市场创造有利发展环境。
这些政策红利的持续释放,将为供应链金融市场带来新的发展机遇。
新兴技术的不断进步,将为供应链金融带来更多创新玩法。
例如,区块链技术在供应链金融领域的应用,有望解决信息不对称、降低交易成本等问题。
金融科技的发展,将为供应链金融带来前所未有的变革。
供应链金融的发展现状分析

供应链金融的发展现状分析供应链金融是一种通过金融工具和服务来支持供应链中企业的资金流动和风险管理的金融模式。
随着全球供应链的复杂性和规模不断扩大,供应链金融作为一种有效的金融工具逐渐受到关注并得到了迅速发展。
一、供应链金融的发展历程供应链金融可以追溯到上世纪70年代的“供应链融通”,但直到近年来才得到广泛的应用和认可。
随着新技术的不断发展,如区块链、人工智能和大数据等,供应链金融逐渐走向数字化和智能化。
这使得资金流转速度更快、风险控制更加精准,为实体经济的发展提供了更大的支持。
二、供应链金融的发展现状1. 金融机构积极参与越来越多的金融机构开始关注和介入供应链金融市场,提供各种金融产品和服务。
传统银行、互联网金融平台、第三方支付机构等纷纷推出供应链金融的解决方案,满足企业的融资需求。
这些金融机构利用自身的优势资源和技术能力,为供应链中的各个环节提供更加灵活和便捷的金融支持。
2. 技术赋能促进发展随着区块链、大数据和人工智能等新兴技术的应用,供应链金融的效率和透明度得到了显著提升。
区块链技术的应用可以实现供应链信息的真实记录和可追溯性,大数据和人工智能则可以对企业的信用和风险进行更加精准的评估。
这些技术的赋能使得供应链金融更具智能化和创新性,有助于降低金融成本和风险。
3. 多元化的金融产品供应链金融市场上出现了各种类型的金融产品,如供应链融资、供应链ABS、供应链保理等。
这些产品不仅满足了企业的不同融资需求,也为投资者提供了多样化的投资方式。
同时,这些金融产品的推出也促进了供应链金融市场的不断创新和完善,为企业和金融机构创造了更多的合作机会。
三、供应链金融的挑战与展望1. 风控问题仍待解决供应链金融的核心问题之一是风险管理。
供应链中的信息不对称和不确定性,使得金融机构在进行融资决策时面临着较大的风险。
如何有效识别和抑制风险,成为供应链金融市场发展的重要挑战之一。
2. 监管政策需进一步完善随着供应链金融市场的不断发展,监管政策也在不断调整和完善。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供应链金融发展背景及研究现状
一、供应链金融发展背景
根据工信部提供的数据,截至2018年底,中国工商注册的中小微企业数量远远超过3000万,个体工商户超过7000万户。
此外,全国一半以上的税收、60%以上的GDP、70%以上的科技成果和80%以上的就业人口都是由中小微企业和个体工商户共同贡献的。
然而,在2019冠状病毒疾病突发事件的影响下,小微企业的融资难又成了热门话题。
2020年2月10日,工信部发布《关于应对新冠肺炎疫情的通知》,帮助小微企业复工复产,渡过难关。
通知中明确指出,要创新融资产品和服务,积极推广运用供应链金融等融资方式,扩大中小微企业融资供给。
与此同时,物流和运输业近年来发展非常迅速。
根据国家统计局的信息,物流运输行业的一个重要指标——快递量从2015年的20666368400增加到2019年的63522909700,增长了五倍;另一个指标——快递业务收入也从2015年的27696465.85万元增加到2019年的74978235.19万元。
截止至2020年1-12月中国社会物流总额达到300.1万亿元,按可比价格计算,同比增长3.5%,整个行业都在积极发展。
供应链金融属于一种新型的融资模式。
它基于供应链管理的概念和供应链上下游企业之间的真实交易或订单。
在采购、生产、物流、销售等环节提供金融服务,实现供应链相关企业的融资需求,协调供应链整体发展。
第一次模拟考试不仅可以有效缓解供应链中小企业的融资困难,而且有助于供应链核心企业的生存和发展。
中小企业由于信用状况不理想、金融体系不完善、缺乏相应的资产抵押等原因,无法达到银行信贷标准,无法从银行获得发展资金。
与以往的银行信贷模式相比,供应链金融可以为中小企业提供更多的帮助,关注核心企业的信用状况,关注核心企业,以整个供应链为对象,对其所有成员进行全面的信用审计,从而减少对中小企业融资的限制。
此外,整个供应链系统中的核心企业是指规模较大、能够完全掌控供应链全局、能够获得较高银行授信额度的企业。
核心企业
可以通过运输、物流等环节的调整获得更多的信息,掌握上下游企业的运营情况。
此外,商业金融机构不能很快放弃担保和抵押的原则,因此其业务对象必须集中在大中型企业。
近年来,中小物流企业的发展尤为迅速。
中小物流企业在物流链中起着核心作用。
在加强物流业多样性的同时,它们还可以解决一些大型物流公司对航空出口的垄断。
从物流示范区分布情况来看,华北地区远低于华东,作为首都空港物流区多以中小型第三方物流企业为主(以下称3PL),受支付期限和预付款等结算方式的影响加上融资成本高、风险高、评估严格等诸多因素,中小企业容易进入资金周转失败或融资瓶颈阶段。
供应链金融的介入可以解决融资难的问题。
通过自身的业务运营模式,可以在一定程度上降低物流企业的贷款门槛,缓解资金链的压力,进而实现金融企业与物流企业的双赢目标。
二、供应链金融研究现状
1、国内研究现状
2016年2月,人民银行等八部委印发《关于金融支持工业稳增长调结构增效益的若干意见》(简称《若干意见》)。
在《若干意见》中,提到了两点与供应链金融有关的内容。
第一,大力发展应收账款融资。
推动更多供应链加入应收账款质押融资服务平台,支持商业银行进一步扩大应收账款质押融资规模。
第二,探索推进产融对接融合。
探索开展企业集团财务公司延伸产业链金融服务试点。
支持大企业设立产业创投基金,为产业链上下游创业者提供资金支持。
随着计算机与互联网思维的普及,近年来,越来越多的学者关注在“互联网+”模式下的供应链金融服务模式。
谢蕾(2014)等通过将供应链金融与互联网金融的比较,得出互联网金融的优势在于平台、数据和信息技术,供应链金融的优势在于资本、信用和风险控制能力,二者是相互借鉴而非取代的关系。
胡跃飞(2014)则探讨了互联网时代的供应链金融的发展趋势:发展平台式供应链金融,多方协同建立“熟客生意”的供应链金融生态圈,并介绍了平安银行推行的互联网供应链金融实践。
颜浩龙,王琳(2015)认为当前国内外学者对“互联网+”时代下的供
应链金融服务模式的研究还缺乏对供应链金融业务与互联网金融融合方面的研究,并对不同层次的商业银行业务融合建立了不同形式的融资平台与融资模式,且不断创新。
伍青桐[2021]从供应链金融的角度出发,分析中小企业融资模式以及其面对的融资困难,并提出构建完善的风险评估机制,建立融资信息服务平台,拓宽抵押担保范围,加快信用体系建设,强化政府政策支持等对策建议,以全面提升中小企业融资能力,促进中小企业持续健康发展。
张继佳,周艾丽[2021]认为供应链金融可以帮助中小出口企业降低融资门槛,提高经营效率;丘永萍、章荩今[2021]在金融科技背景下供应链金融风险分析及防范策略中提出了解决小企业融资问题的关键途径,梳理了应收账款、存货质押和预付款三种供应链金融融资模式的风险,并提出了金融科技防范供应链金融风险的解决方案,对金融科技防范供应链金融风险的难点问题提出了思考与建议王佳琪[2020]从供应链金融的实质、模式及协同运作机制方面进行文献研究,认为供应链金融能够促进整体一致协调发展及增强相关企业的竞争能力。
阮坚、蔡敏容[2021]对某企业的供应链金融的融资信用风险进行了评价,通过主成分分析法提取主成分,建立信用风险评估指标体系,并对融资企业是否违约进行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加入第三方物流和质押物特质的信用风险评估有更高的预测准确性,能为商业银行融资决策提供科学依据。
杨宗翰、陈晓梅、彭薇[2020]探讨了供应链金融发展对航空物流产业的支持问题,还进一步研究了供应链金融对航空物流产业发展的两种具体影响路径,得出结论认为供应链金融对航空物流产业具有明显促进作用。
2、国外研究现状
国外的供应链金融业务融资模式比较丰富,允许的担保品种也比较丰富,应收账款融资、订单融资和存货质押融资业务都发展得较为成熟,其中存货品种的涵盖面包括农产品、原材料、产成品、半成品甚至在制品。
至于融资对象,也从最原始阶段的农户,扩展到了批发零售型的流通型企业,并进而扩展到了供应商和生产型的企业,形成了针对供应链上中小企业的全方位的融资体系。
Guida Michela等学者[2021] 通过SCF的模型将买方和供应商关系结合起来,根据买方与其供应商关系的特点,在议价能力和累积交易价值方面进行了分类。
Ronchini Alessio等人[2021]提出了基于供应链金融的一种新的研究流是资产贷款( Asset-based Lending,ABL ),包括基于库存和基于设备的融资解决方案,方案根据采纳目标和偶然性因素,ABL解决方案被分为质押、高效和租赁三种类型。
类型名字可以作为管理者在决策过程中的指导方针,因为它们提供了采用ABL解时需要考虑的相关变量的详细信息此外,学者们的研究还确定了未来的研究方向,从采纳者的角度通过定量的方法评估各个变量的影响,从而补充研究。
Dan Tang等学者[2021] 提出BCT- SCF值的数学模型来衡量了由一个资金受限的供应商和一个零售商组成的多阶段两级供应链,然后,提出了两种融资渠道,即供应链主体既可以从银行获得应收账款,也可以通过BCT - SCF平台获得融资,将应收账款转化为应收票据并用于支付,同时研究者还考察了两个融资渠道之间所有行动者的偏好。
Fu Hong 等学者[2021]指出SCF技术推动了物流和运输的改善。
Christiaan de Goeij等人[2021] 研究了对如何接近中小企业供应商以避免拒绝具有财务吸引力的反向保理保价,提出了明确的见解。
Chuan Zhang [2020]在分别考察零售商和制造商陷入资金约束时,研究了具有3PL融资服务的供应链金融系统的最优运营策略。
3、研究述评
通过上述文献综述可以得知,目前国内外关于供应链金融服务的模式的研究主要在定性分析阶段,大多是对供应链金融模式进行了流程描述,优势和差异分析;而关于供应链金融服务对于企业绩效的影响主要是针对中小企业和整个供应链的绩效。
虽然已经有相关文献研究了供应链金融对第三方物流企业的绩效影响,但都没有深入到模式对物流企业绩效的影响进行探究;也有相关文献根据供应链金融运作模式进行分类或针对较常见的服务模式分析对企业绩效的影响,但大多都是基于整体供应链和中小企业的视角,截止到目前为止关于供应链金融模式对物流企业的绩效影响的研究很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