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中考语文专项复习散文阅读(一)
2023年中考语文写景散文阅读理解专项复习试题

(本试题共100分,时间120分钟)【一】清凉山的声音(15分)■陶晓跃①我是在一个偶然的机会走近南京清凉山的。
原先,清凉山于我而言只是一个词、一个区域的名号,当我走进清凉山、走向它的一草一木,我却听到了一种声响,这样的声响缠绕着我的脚步,使我无法轻松地游走。
②清凉山实在算不了什么山,海拔65米的高度远不及现在的高楼,但正是这毫不起眼的高度,却有着不同于一般的长度。
这长度的一端远远连接着三国,连接着一代枭雄曹操的浑厚声响:“生子当如孙仲谋!”当年,孙权就是在这里临水筑墙,硬生生地将挥师南下势如破竹的曹操,挡在了石头城外,不可一世的曹操也只能徒然长叹。
那声响撞击着坚如磐石的岩壁,在水天中回旋,也回旋在宋人辛弃疾的词中:“天下英雄谁敌手?曹刘。
生子当如孙仲谋。
”不同的时代、同样的声音,蕴含的意蕴也就完全两样。
如果说曹操喊出的是英雄辈出的时代强音,辛弃疾应和的则是时无英雄的无奈和叹惋。
③走在清凉山上,那些散落在泥土深处、隐匿在岩石缝隙间的声音碎片,总是明晰地震动着耳膜。
“山围故国周遭在,潮打空城寂寞回。
淮水东边旧时月,夜深还过女墙来”,潮水拍打着刘禹锡《石头城》的声响,粘连着越过女墙的月影,不时在清凉山传响。
不知当年的唐后主李煜在此建避暑行宫,是否听到过这样的声音。
也许,他只是一味地陶醉于花光月影下,浸沉在艳词丽句中,乃至忽略了飞逸的云霞、东逝的流水。
直至身陷囹圄,一国君主颜面扫地时,他才恍然悟觉:春花、秋月,雕栏、玉砌,已在东风的吹拂中,成为无法再现的往事。
“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他问天地,他问自己,可是天地不语,他自己也无言以对。
然而,这样的“问”却淤积在清凉山的台阶上,踏上那一级级台阶,它便融进你的足音,传入心里,产生重重的回响。
④沧海桑田,东流江水的声响已远远消失在清凉山之外,似乎只有“南唐古井”伸出的破裂头颅还在与后人对视,讲述着属于南唐的旧事。
这样的旧事,明末清初的诗人、画家戴贤一定听说过。
2023年中考语文现代文阅读专题真题及答案

2023年中考语文现代文阅读专题真题及答案第一篇:小说阅读1、鲁迅先生是中国现代文学史上的重要作家之一,他的小说作品给人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请阅读以下鲁迅先生的一篇小说,并回答问题。
《狂人日记》......2、根据上述短篇小说的内容,回答以下问题:问题一:故事中的主人公是谁?问题二:主人公的精神状态如何?问题三:主人公为什么被认为是疯子?答案:问题一:故事中的主人公是任天辉。
问题二:主人公的精神状态非常紊乱,他在日记中不断地表达自己与世界格格不入的感受。
问题三:主人公被认为是疯子,是因为他对现实世界的不满和愤怒,导致他行为异常。
第二篇:散文阅读1、散文是一种文体形式,它以散文的方式表达情感、抒发作者的心情。
请阅读以下散文,并回答问题。
《雨巷》......2、请回答以下问题:问题一:散文中的“雨巷”有什么特别之处?问题二:散文中所表达的情感是什么?问题三:散文中的写景手法有哪些?答案:问题一:散文中的“雨巷”是一个狭窄的巷子,它经常被雨水所淹没,因此给人一种潮湿、阴暗的感觉。
问题二:散文中所表达的情感是对生活中的孤独、寂寞以及对过去美好时光的思念。
问题三:散文中运用了比喻、拟人等手法来形容雨巷的景象,使读者更加深入地感受到其中的凄凉和寂寞。
第三篇:诗歌阅读1、诗歌是一种以抒发思想、情感为主要目的的文学形式,请阅读以下诗歌,并回答问题。
《登鹳雀楼》......2、请回答以下问题:问题一:诗歌中的鹳雀楼是什么意象?问题二:诗歌中所表达的情感是什么?问题三:诗歌中有哪些修辞手法?答案:问题一:诗歌中的鹳雀楼是一种象征,它代表着壮丽、高远的景色,同时也可以理解为人们追求卓越的向往。
问题二:诗歌中所表达的情感是对壮丽自然景色的赞叹和对江山历史的思考。
问题三:诗歌中运用了比喻、拟人等修辞手法来形容鹳雀楼的壮丽景色,使读者产生强烈的视觉感受。
总结:通过对以上三篇文本的阅读和理解,我们可以感受到不同文体的特点和风格。
2023年中考语文阅读专题复习:散文阅读

2023年中考语文阅读专题复习:散文阅读本文旨在为学生提供2023年中考语文阅读专题复的相关内容,重点关注散文阅读。
以下是一些重要的知识点和复建议:散文概述散文是一种以平实的语言表达思想感情的文学形式,在中考语文阅读中占有重要的位置。
散文的内容多样,常常涉及社会生活、自然景观、人物描写等。
散文阅读技巧* 全面理解:阅读散文时,要注重对文章整体内容的把握,理解作者的观点和意图。
全面理解:阅读散文时,要注重对文章整体内容的把握,理解作者的观点和意图。
* 细节把握:注意捕捉文章中的关键细节,包括人物形象、事件发展和情节转折等。
细节把握:注意捕捉文章中的关键细节,包括人物形象、事件发展和情节转折等。
* 备选答案:在选择题中,建议先通读全文,再根据问题和选项进行逐一对比和排除。
备选答案:在选择题中,建议先通读全文,再根据问题和选项进行逐一对比和排除。
复要点1. 散文的定义和特点;2. 不同类型散文的解读方法;3. 多读经典散文作品,如《红楼梦》、《史记》等,理解其中蕴含的思想;4. 练阅读理解题,熟悉常见的题型和解题技巧;5. 做真题和模拟题,了解中考散文阅读的考点和难点。
复建议1. 制定合理的研究计划,安排每天的复时间,并坚持执行。
2. 多与同学讨论散文阅读的问题和答案,互相研究和纠错。
3. 多做真题和模拟题,提高解题速度和准确率。
4. 遇到难题时,不要放弃,可以寻求帮助,向老师或同学请教。
对于中考语文阅读专题复习,尤其是散文阅读部分,合理的复习计划和坚持不懈的努力是至关重要的。
希望以上内容能为同学们的学习提供一些帮助。
祝愿大家在中考中取得优异的成绩!。
2023 中考 散文 试题

2023年中考语文一轮复习:散文阅读习题精炼1.阅读下面文本,完成下列各题。
生机勃勃的太阳花一天清晨,太阳花开了,在一层滚圆的绿叶下边,闪出三朵小花。
一朵红,一朵黄,一朵淡紫色。
乍开的花儿,像霞那么艳丽,像宝石那么夺目。
在我们宁静的小院里,激起一阵惊喜,一片赞叹。
三朵花是信号。
号音一起,跟在后边的便一发而不可挡。
大朵、小朵,单瓣、复瓣,红、黄、紫、蓝、粉一齐开放。
一块绿色的法兰绒,转眼间,变成缤纷五彩锦缎。
连那些不爱花的人,也经不住这美的吸引,一得空暇,就围在花圃跟前欣赏起来。
从初夏到深秋,花儿经久不衰。
一幅锦缎,始终保持着鲜艳夺目的色彩。
起初,我们以为,这经久不衰的原因,是因为太阳花喜爱阳光,特别能经受得住烈日的考验。
不错,是这样的。
在夏日暴烈的阳光下,牵牛花偃旗息鼓,美人蕉慵倦无力,富贵的牡丹,也早已失去神采。
只有太阳花对炎炎赤日毫无保留,阳光愈是炽热,它开得愈加艳丽,愈加热情,愈加旺盛。
但看得多了,才注意到,作为单独的太阳花,其生命却极为短促。
朝开夕谢,只有一日。
因为开花的时光这么短,这机会就显得格外宝贵。
每天,都有一批成熟了的花蕾在等待开放。
日出前,它包裹得严严紧紧,看不出一点要开的意思,可是一见阳光,就即刻开放。
花瓣像从熟睡中苏醒过来了似的。
徐徐地向外伸张,开大了,开圆了……这样一个开花的全过程,可以在人注视之下,迅速完成。
此后,它便贪婪地享受阳光,尽情地开放。
待到夕阳沉落时,花瓣儿重新收缩起来,这朵花便不再开放。
第二天,迎接朝阳的将完全是另一批的、成熟了的花蕾。
这新陈交替多么活跃,多么生动!也许正是因为这一点,太阳花在开花的时候,朵朵都是那样精神充沛,不遗余力。
尽管单独的太阳花,生命那么短促,但从整体上,它们总是那样灿烂多姿,生机勃勃。
开完的太阳花并不消沉,并不意懒。
在完成开花之后,它们将腾出空隙,把承受阳光的最佳方位,让给新的花蕾,自己则闪在一旁,聚集精华,孕育后代,把生命延续给未来。
2023届中考语文专题练现代文阅读(散文):散文的结构和线索问题(含答案)

现代文阅读(散文):散文的结构和线索问题(共16题)一、复合题(共16题)1.阅读《半碗月亮》,回答下列四小题。
半碗月亮顾晓蕊①我去参观画展,在一幅画前驻足,仰头久久凝望——淡墨勾染出矮墙,院内繁花似锦,墙外一条弯曲的土路仲向远方,一轮皎洁温润的圆月斜挂天上。
这是一轮乡下的月亮,细看果然题名:乡间月色。
②这幅画将我的记忆带回遥远的童年,那样明晃晃、清亮亮的月亮是来自乡村的,是从吟诵千年的《诗经》中走出来的,脚步轻盈,姿态清朗。
不似城里的月光,隔着灰蒙蒙的云层,躲躲闪闪,晦暗不明。
③那是上世纪七十年代末,有月亮的晚上,乡下是不用点灯的。
在田间劳作了一天的村民踏着月光归来,烧火做饭,而后端起碗聚在路边树下。
在月光的映衬下,每张清秀的、粗粝的、沧桑的、褶皱的年轻或年老的脸上都泛着光亮,吃着聊着,扯谈着田间的活计。
④一群孩子在月光下疯跑玩耍,我很少参与其中,尤其金枝、银枝两姐妹在时。
我那时六岁,性格内向孤僻,经常或倚或坐在矮墙上,一个人看月亮。
我觉得他们是一伙的,我跟月亮是一伙的,要不怎么我笑它也笑。
一缕缕饭香钻入鼻中,我不停地朝路上张望。
待到母亲披着银白色的月光,扛着锄头缓步走来,我便跳下墙飞奔上前。
⑤那年初春,我患了病,咳嗽得很厉害。
母亲骑着自行车,带我去十几里外的乡医院看病。
药吃了不少,病却不见好转。
那天母亲又带我去乡里看病,回来天色已晚。
站到院墙外,我捂着心口剧烈地咳嗽着,一只鸟惊飞在月色中。
⑥柴门突然开了,门里站着位身穿军装的清瘦男人,是父亲。
他挟带着海风的气息风尘仆仆地归来,听邻居说母亲带我看病去了,下厨把饭做好,等候我们回来。
母亲惊喜..,目光温..又慌张柔而甜蜜地缠绕在父亲身上,看他进灶间把汤盛好,端到院中石桌上。
⑦我冷冷地看着父亲,心里说不出是怨是恼。
他常年不在家,把地里的活撂给母亲,偶尔回来住几天又走了。
我恨隔壁家的金枝、银枝,她们的眼睛很大,可心是盲的,脑袋里装满了恶作剧,不时爆出一串嘲笑,但我羡慕她们有个壮如黑塔般强悍的爹,俩人经常骄傲地跟随其后。
2023年中考语文二轮专题真题专项练——散文专题(含解析)

散文专题2022年【湖南省邵阳市】(二)文学类作品阅读(19-22题,共14分)蜷在角落里的父亲徐风那时我们家的理发店还没安上空调,到了夏天,只有一台破风扇在头顶“呜呜”地转着,我不止一次向父亲提议——买台空调吧,摆在店里又洋气又实用。
而父亲只是抬头望一眼头顶嗡嗡转着的破风扇,又低下头去忙手中的活儿。
每到这时,我就会产生从头顶蔓延到脚趾的窒息感。
父亲很少发出声响,就像那台破风扇,只有在干活的时候才会有点儿响动,他沉默地给客人理发,沉默地打扫店面,沉默地迎接一天又送走一天。
正是这种沉默,让我在与他相处时,脑子里总是循环着鲁迅先生的那句话:“我们之间已经隔了一层可悲的厚障壁了”。
那天我去父亲那里,瞧见他坐在柜台里的身影,个子那么高的男人坐在柜台后,竟像是蜷在角落里,几乎要与深灰色的墙壁融为一体。
我的少年时代从未给父亲留下一席之地,“徐尤志”对我而言,只是一个不会发出声音、快被我遗忘的一直蜷在角落里的配角。
我也从未想过去深入了解这个配角,我觉得这无关痛痒。
日子不会因为这些变得更好,也不会因此变坏。
在我大二的时候,我第一次收到父亲的短信,他告诉我祖父去世的消息,问我能否请假回家参加葬礼。
我说我知道了。
放下电话,我才惊觉自己没有泪意,竟不大能想起祖父的容貌,只是一片茫然。
我突然有些惶恐——许多年以后,当我有了白发,我回忆自己的父亲,会不会也像今天回忆祖父一般,只觉一片大雾弥漫?这是我离开后第一次回来。
看到父亲时,我愣了一下,他不再是虽木讷但身姿挺拔的徐尤志了,我可以看见他头顶黑白掺杂的头发。
这时我才发现,我已经比父亲高了半个头。
时近傍晚,我和父亲坐在地毯上,父亲把蜡烛芯挑亮,放在我面前。
蜡烛熏人,我刚一眯眼,父亲又不动声色地把蜡烛移远了些。
“还记得你祖父长什么样子吗?”父亲突然开口,声音很轻,我甚至觉得还没有烛花爆裂的声音大。
但我听清了。
“很瘦,矮矮的,胡子特别长。
”我回答。
父亲深吸了一口气,慢慢说道:“不对,你祖父特别高,身上有把子力气,一天能赶几十里路。
2023 浙江中考语文 一轮复习 阅读 专题一 文学作品阅读 文学作品链接材料比较探究

(1)《春》:以写景为特色,除了写景,还有抒情,并 蕴含哲理,景、情、理三者有机统一。作者通过写景来抒 写作特点 情,各处都是情景交融的语句,哲理贯穿全文。 (表现 (2)《济南的冬天》:①情景交融(融情于景)是本文 手法) 写作的重要特点,作者一方面深入细致地写景状物,另一 方面自然而然地流露出欣喜、热爱的情感。②虚实结合, 展开想象,抒发热爱之情。
文学作品链接材料比 较探究
编者按:近两年浙江的现代文阅读有时候会出现链接材料比较探 究的考题,从全国范围来看,江西、广西、贵州等地也都出现过。可见 中考试题回归教材的特点尤为突出。这就启示我们要将教材所涉及的每 一个知识点都复习到位,只有将教材知识掌握扎实,备考时才能以不变 应万变。
一、抒情类散文(14篇)
(2)《散步》:关于本课的主旨有以下几种不同的看法:①营
造了一家人互敬互爱、互相谦让的和谐氛围。②赞美了儿女对
父母孝心的可贵,弘扬了中华民族尊老爱幼的美德。③表现了
中年人在家庭中的特殊身份和担当。④旨在表达一种生命感
主要 内容
悟。⑤蕴含着“人生无处不在选择”的感悟。 (3)《回忆我的母亲》:文章主要回忆了母亲勤劳的一生,赞 颂了母亲的优秀品质,抒发了自己对母亲的深深怀念和无比崇
写作 (1)《壶口瀑布》:采用定点换景的写法,立足点是“河 特点 心”,先写水,后写石,视角反复转换。 (表 (2)《在长江源头各拉丹冬》:①采用移步换景的写法,详略
现 得当。②作者对身体状况、内心体验与景物描写融为一体,让 手 读者感受到作者的乐观与坚强,也让文章显得更亲切、真实、 法) 可信。
写作 (3)《登勃朗峰》:①散文笔法和小说笔法相结合,在游记中 特点 略带戏剧化的写人记事技法。②制造幽默的技法:突出细节、制 (表 造反差、适当夸张、反常归因。 现 (4)《一滴水经过丽江》:①虚构了一个旅游者兼讲述者—— 手 “一滴水”。②不拘泥于详细描写具体景物,而是着力表现景物 法) 背后的丽江的人文精神,采用的是全景呈现、突出内涵的写法。
(名师整理)最新部编人教版语文冲刺中考《散文阅读》专题复习精讲精练(含答案)

中考散文阅读专题复习一、知识清点散文,是指同诗歌、小说、戏剧并列的一种文学体裁。
散文的重要特点是“形散而神不散”;根据表达方式侧重点的不同,散文可分为叙事散文、抒情散文、议论散文。
散文的主要考点:词句理解、文意把握、要点概括、内容探究、作品感受。
二、典型剖析(一)叙事散文为我唱首歌吧……〔英〕安德里安⑴柔和的阳光暖洋洋地洒进小小的病室,绿色的藤蔓爬上窗合,探头探脑地打量着病室里的7个孩子。
⑵在伦敦儿童医院,这7个小病人,除伊丽莎白外,全都患了不治之症。
⑶伊丽莎白热爱音乐,热爱唱歌,她的歌声圆润舒缓,婉转动听。
但她耳朵后面做了一个复杂的手术,一个月后听力就会完全消失,再也听不见任何声音了,这将使酷爱音乐的她前景更加悲惨。
不过,在伙伴们面前,她从不唉声叹气,只是当她以为没有人看见她时,沉默的泪水偶尔才会渐渐地、渐渐地充满两眼,扑簌簌【注】地流在苍白的脸蛋儿上。
⑷伙伴们为伊丽莎白的境况焦急不安,他们决定做一些事情使她快活。
一天傍晚.孩子们带著一个秘密去见他们喜欢的朋友——护士柯尔比。
⑸“你们想为伊丽莎白举办11岁生日音乐会?还有3周的时间,来得及吗?”⑹这时候,她看见了孩子们渴望的神情,不由自主地感动了:“好吧,我来帮助你们!”⑺柯尔比找到了全市最著名的音乐辅导老师玛丽,玛丽老师感动地说:“我去,我去!”⑻在玛丽老师娴熟的指导下,孩子们每天练习唱歌,当然是在伊丽莎白接受治疗的时候。
真是不可思议,仅仅3周的时间,柯尔比和玛丽老师就把6个快要死去的孩子组成了一支优秀的合唱队,尽管他们中没有一个具有出色的音乐天赋。
⑼同样出色的是,这个秘密的保守十分成功,在伊丽莎白生日的这天下午,当她坐在一辆手摇车里,被推进医院的礼堂时,她的惊奇显而易见,激动使她苍白、漂亮的面庞涨得绯红。
她身体前倾,一动不动,聚精会种地听着。
⑽尽管我们都坐在离舞台仅3米远的地方,却仍然难以清楚地看见每一个孩子的面孔,因为泪水遮住了我们的视线;但是,我们能够毫不费力地听见他们的歌唱。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专题二文学类文本阅读
散文阅读(一)(一)塑料花(2023镇江)
路明
①上午最后一节课,班主任说,中午大家回家,换白衬衫、白球鞋,
每人带一束塑料花来,下午有外宾。
②我们都欢呼起来。
外宾的到来意味着停课。
那几年,合资、独资企
业一家接一家入驻小镇,每年总有一两次,有重量级外宾来我们小学访问,我们穿上整齐的服装,挥舞着手中的花束,在校门口列队欢迎。
③和九十年代所有的家庭一样,我爸妈卧室里挂着一幅结婚照。
我妈
身披婚纱,捧一束白色马蹄莲。
这束马蹄莲,就插在照片底下的花瓶里。
④我抓起马蹄莲,有一支脱落了。
我哇哇大叫,妈,花坏了。
⑤我妈
皱眉说,要不,用胶带粘一下?
⑥我大声抗议。
身为中队学习委员,两条杠的班干部,怎么可以带一
支伤兵一样的花去学校?
⑦我妈为难地说,那怎么办?
⑧办法肯定有。
问题是,让我妈拿出近十分之一的月工资,去买一束
不能吃不能穿的玩意,她要是同意,那就是本年度最大的童话。
⑨我妈灵机一动说,你去隔壁照相馆借借看,他们一定有。
⑩我忐忑不安地走到振国照相馆,很不幸,道具花已经被另一个小学
生借走了。
老板娘去仓库翻了半天,总算又找出一束来。
我向老板娘行了
个队礼,捧着花,喜笑颜开地去学校了。
学校后边是一片农田,可以抄近路。
我走在田埂上,风吹动我的头发。
春天,油菜花盛开,望去一片金黄。
我看见咸菜瓶蹲在地里,我就喊,咸菜瓶,咸菜瓶,你在干嘛?
咸菜瓶挥挥手,朝我走过来。
她的左手攥着一把鲜花,有野菊,有
蒲公英,有牵牛,有太阳花,还有几支我叫不上名字,用橡皮筋箍在一起,五彩斑斓的。
她的右手提着几支油菜。
咸菜瓶不好意思地说,我在找最好
看的油菜花。
她松开橡皮筋,把油菜插进花束,调整好位置,再重新扎起来。
我说,老师不是讲要塑料花吗?
咸菜瓶小声说,我家没塑料花……她结结巴巴地解释,全村只有两
户人家有塑料花,不巧的是,这两家都有小学生,所以,她就只好采一些
野花来代替了。
我说,咸菜瓶,老师会骂你的。
我的同学显然被吓到了。
我不满地说,你这样做,是给我们的班级
抹黑。
?咸菜瓶看看手里的花束,又看看我的,可怜兮兮地问,是不是……也差不多??差多了,我摇摇头,一点都不像。
?我不再理会咸菜瓶,自顾自走了。
21黄潇潇也没带塑料花。
黄潇潇声称,她家里的花是在上海南京路
买的,拿出来容易○
弄脏。
她大摇大摆地走到我们跟前,用不容置疑的口吻说,喂,你,
抽一支给我。
不行,要这支。
22我们乖乖照做了,○黄潇潇一下子拥有了一束最大最好看的花。
黄潇潇有资格这么做
她是班上最好看的女生,还是大队长、三条杠,级别比我还高。
何况
这一回,本来安排黄潇潇给外宾献红领巾的,临时换成高年级的两个女生。
此刻,黄潇潇正憋着一肚子的火,谁还敢惹她?
23我们列队集合,咸菜瓶小心地把花藏在身后,成功地躲开了班主
任的眼睛。
大家在○
校门口集合完毕。
外宾快到了,教音乐的小周老师走过来,指挥大家
最后的练习。
她用好听的声音告诉我们,什么时候该举起花束,什么时候
放下,什么时候喊口号。
突然,小周老师快步走到咸菜瓶身边,严彩萍同学,你手里拿的是什么?给老师看看。
24操场一下子安静了,所有的目光都聚焦在咸菜瓶手上。
咸菜瓶涨
红了脸,嘴巴扁啊○
扁,像要哭出来。
25哇!小周老师叫起来,好美的花!○
26小周老师高高举起花束,○眯起眼睛,欣赏那含苞的牵牛、怒放
的野菊和饱满的油菜。
她的脸上荡漾着春天般的笑容。
这是老师今天看见的最漂亮的花了,
她大声地问咸菜瓶,一会结束后,可以送给老师吗?可以吗?
27可以的,咸菜瓶用力地点头。
然后她蹲了下去,紧紧捂住自己的脸。
○
(选自2023年5月5日《文汇报》,有删改)
1.根据文章内容,补全故事情节。
班主任要求带塑料花→我借塑料花→严彩萍采摘野花→黄潇潇索要同学的塑料花→小周老师赞美野花
2.第③段在文中有什么作用?
交代事件发生的时间(或“交代事件发生的时代背景”“突出时代风尚”);写出了塑料花在当时的贵重,为下文“借花”作铺垫。
21段画线的句子。
3.根据句式特点赏析第○
喂,你,抽一支给我。
不行,要这支。
一连贯的短句,呈现命令的语气,表现了黄潇潇对同学傲慢无礼的态度(或“既要同学的塑料花,又不屑与同学说话的心理”)。
4.小周老师为什么说严彩萍的花“最漂亮”?从中可以看出她是一位怎样的老师?严彩萍的花是充满生机的真花,富有自然美,其他的花是塑料的假花(答出“真花”即可,若只答“其他的花都是假花”也可);小周老师为了鼓励严彩萍。
____小周老师具有正确的审美观(或“善于发现真正的美”“是一个爱美的人”);尊重学生(或“爱护学生”“平等对待学生”);富有教育艺术(或“善于通过赞美使学生树立正确的审美观”“善于抓住时机对学生进行美的启蒙教育”)。
5.文末严彩萍“蹲了下去,紧紧捂住自己的脸”,请具体分析她此刻的复杂心情。
严彩萍本来担心带野花会被批评,现在竟然得到赞扬,倍感惊讶;自己认为很漂亮的野花,却无人认同,此刻得到赞赏,内心充满了对小周老师的感激;因无塑料花受到指责,在得到小周老师的赞赏后,压力顷刻释放,激动不已;不想让人看见自己的失态。
(二)葵花有籽,瓜子一枚
①春日的暖阳里,母亲坐在阳台上嗑瓜子,她突然就停了下来,盯着花盆里的泥土不语,良久后抬起头和我商量:“马上清明了,我们回老院子里种几粒葵花籽吧。
”为了满足母亲的心愿,我转遍了小城的花店,也没有找到葵花种子。
经过护城河,不经意与钓鱼的老人闲聊起来,他走向不远处的小木屋里拿出一个鼓囊囊的小布包送给我。
打开来,粒粒饱满的瓜子像睡在光阴深处的小虫,等待着惊蛰的雷声将它喊醒,在黑暗里寻找重生的光明。
②母亲接过种子,双手捧着,深深地吸了一口,仿佛捧着一束盛开的花朵。
葵花籽也称生瓜子,有着植物的天然芬芳,每一粒里都住着一瓣花的灵魂,你扣响紧闭的门,它就爆裂出嘎嘣脆响的呐喊。
再到亭亭玉立托玉盘,直至供奉出生命的果实,葵花走过了春天,又在夏天的蓬勃中饱满丰盈,金秋飒爽里它再也没有理由昂扬在枝头,纷纷飞舞进宽敞的扁筛,在阳光里由流窜的风滤尽最后心事,从此后沦落红尘。
③葵花籽从姹紫嫣红的大观园里四散,颠沛流离,不再是闲风弄月的妙人儿,一个个束
起绿罗裙,褪去锦绣袍,安心做起俗世烟火里的芸芸众生。
跳进命运的大锅,哪分得清丑俊胖瘦,高雅低俗,一股脑儿用铁铲子翻来覆去地折腾,直到修炼出属于自己的味道,才算尘埃落定。
粗盐霸道,就算沾上一丁点,就再也不会去渴盼西瓜瓤心那一点甜,豁达通泰总是错不了,但若是吹胡子瞪眼过了头,就再难下咽,面临着被遗弃的命运,要知道适当的咸味是正好的香醇。
可倘若运气不好,撞见了七荤八素的际遇沾染上五味杂陈就再也分不清自己,可偏有推崇此味者,美其名曰五香,这样的人即
使经历过沧桑,举止谈笑间仍令人生出敬畏。
也有好命的,直接就掉进蜜
罐里,皮也甜瓤也甘,甜到极致衍生出忧伤,说到底并非人生最好的滋味。
④概括起来,所有的口味总不如咸瓜子越嚼越香,令人欲罢不能。
老
辈人常说,人生苦短,吃了咸盐才有力气往前走,年轻人总是万般挑剔,
任何东西都不入口,怎样的浓淡都不能相宜,唯有走过大半生才会不再计较,酸甜苦辣都尝遍,就会无比珍惜眼前,咸了吃起来更香,淡了味道正好,不再奢求甜的滋腻、酸的润爽、辣的畅快,仅握住手心里的一杯清水
也就能了却余生。
嗑瓜子,吃进嘴里的是丰腴,吐落尘埃的是渣滓,所有
的琐碎和喜怒哀乐,都剥了沉重的壳只留一抹香,得以妥善安放。
⑤母亲说焦糖味的瓜子,是甜蜜又爱闹脾气的女子,身在福中不知福,每日里胡搅蛮缠伤了别人的心,自己也觉得累,一不小心就上了火焦灼不安,与这甜味倒是相得益彰,过日子就是清楚不了糊涂了,打打闹闹,吵
吵跳跳,生活说到底就是这焦糖味儿。
人的一生不正是原味葵花籽吗?当
初沉甸的分量以为是理想,经历岁月光阴淘洗之后,只留下轻飘飘的现实
骨感,如今把瘦巴干筋的生命脉络填进嘴巴,品尝起来别有一番滋味在心头。
没有人能永远做一株青青园中葵,徜徉在蜂飞蝶舞里安享盛世太平的
自在欢喜,四季各有千秋,唯有历练方是一枚果实的真谛。
⑥葵花有籽,瓜子一枚,原来生命并非金碧辉煌的盾牌,而是镶满钉
铆的铠甲。
1.分析第③段中,瓜子束起绿罗裙,褪去锦绣袍后各有怎样
的命运?
经过粗盐浸染的瓜子,不会再渴求甜味,变得豁达通透;吹胡子瞪眼
的瓜子,会被遗弃;__沾染上五味杂陈的瓜子,看不清自己;掉进蜜罐里
的瓜子,会甜出忧伤。
2.阅读下面句子,回答括号中的问题。
(1)母亲接过种子,双手捧着,深深地吸了一口,仿佛捧着一束盛开的花朵。
(体会句子..中加点字的表达效果)
“捧”是用双手托的意思,是指母亲小心翼翼地用手托着葵花籽,这一动作描写突出了母亲对葵花籽的重视和珍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