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考语文专题复习:散文阅读【精选】

合集下载

中考专题复习散文阅读(附散文诗阅读).docx

中考专题复习散文阅读(附散文诗阅读).docx

中考专题复习一一散文阅读(附散文诗阅读)一、散文含义和特点:散文是一种作者把自己对生活的感悟或至深的生活经验,通过状物、记人、写景等方式表达出來的文学样式。

这种体裁,要求篇幅短小、形式自由、収材广泛、写法灵活、语言优美, 能够比较迅速地反映生活。

散文主要特点:1、形散而神不散。

文章文笔随意(行文自由,结构灵活)但字字句句都与主题中心有关。

2、意境深邃,注重表现作者的生活感受,抒情性强,情感真挚。

它通常以个人抒情为主,把抒情、叙述、议论熔为一炉。

3、语言优美凝练,富于文釆。

4、从细处落笔,小中见大;二、散文的分类和写作手法:1、散文的分类根据散文的内容和性质可分为以下几类:(1)叙事散文:写人记事为主。

这类散文对人和事的叙述和描绘较为具体、突岀,同时表现作者的认识和感受,也带有浓厚的抒情成分,字里行间充满饱满的感情。

例如: 鲁迅的《藤野先生》《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等。

(2)抒情散文:注重表现作者的思想感受,抒发作者的思想感情的散文。

这类散文有对具体事物的记叙和描绘,但通常没有贯穿全篇的情节,其突出的特点是强烈的抒情性。

例如《背影》(3)哲理散文:借助生动形彖的事例描述、景物描绘和感情的抒发,从而阐述白己的观点, 揭示事物的哲理。

女山张抗抗《地下森林断想》冰心《谈生命》(4)写景散文:以描绘景物为主的散文这类文章多是在描绘景物的同时抒发感情,或借景抒情,或寓情于景。

如:《济南的冬天》。

2、散文常见的写作手法即表现手法有:象征、联想、对比、衬托又称烘托、渲染和托物言三、散文考查的重点及趋向中考散文阅读,一般有这样几个考点:1、理解字词的含义及表达作用;2、理解字词的感情色彩和准确运用;3、分析关键句的含义及表达作用;4、分析散文的线索及常用表现手法;5、分析散文所蕴含的哲理,领会散文所表现的思想感情(概括散文的主旨);概括散文的主旨不能仅凭感觉,而要抓住文中的中心句或关键句。

散文的中心句或关键句往往在文章的开头、结尾或过渡的地方,而形式上多为议论句或抒情句。

中考语文复习考点16记叙文阅读散文重点难点(原卷版)

中考语文复习考点16记叙文阅读散文重点难点(原卷版)

记叙文阅读(散文)关于“散文阅读”的要求为:(1)能够区分写实作品与虚构作品,了解诗歌、散文、小说、戏剧等文学样式。

(2)欣赏文学作品,有自己的情感体验,初步领悟作品的内涵,从中获得对自然、社会、人生的有益启示。

对作品中感人的情境和形象,能说出自已的体验;品味作品中富于表现力的语言。

一、散文阅读综合【考点讲解】一、知识点讲解1.散文的概念散文是泛指那些侧重于直接表达作者对生活的感受,注重于主观抒写的,不讲究骈偶押韵的文体。

狭义的散文,专指用凝练、优美、生动的文学语言写成的叙事、记人、状物、写景的短小精悍的文章。

2.散文的特点散文最突出的特点是:形散而神不散。

所谓“形散”,指的是散文的取材十分的广泛自由,不受时间和空间的限制。

在同一篇文章中,可以从一个人物的某个侧面或者一个先进事迹的片段谈起,上下几千年,纵横几万里,作者可以根据中心思想的需要,随意选择,精心安排。

“形散”还体现为表达方式的灵活多样,叙事、描写、抒情、议论和说明都能在中心思想的统率下,得到尽情的发挥。

所谓“神不散”,指的是散文的立意高远,主题集中。

无论散文的内容如何广泛,表现方式多么灵活,都应围绕文章的中心展开,为文章的中心思想服务。

3.散文的分类(1)叙事散文:以写人叙事为主的散文,通过写人叙事抒发作者特定的感受和情思。

特点:通过某些生活片段,场景和细节描写以及人物最突出的性格特点,表现人物的精神风貌,揭示事件的审美意义。

如:朱自清的《背影》,鲁迅的《藤野先生》。

(2)抒情散文:主要是抒发作者对现实生活的感受、激情和意愿等。

特点:寓情于景,寓情于物,借物抒情,托物言志。

包含较多含蓄和象征的成分。

如:张晓风的《行道树》,茅盾的《白杨礼赞》。

(3)哲理散文:以议论为主,借助某种形象的说理,直接发表议论。

特点:议论、抒情和描写三者相结合,近似于杂文,但比一般的杂文更具有文艺性。

如:周国平的《落难的王子》。

4.散文的线索线索,是贯穿文章始终的脉络。

中考语文散文阅读专题专题训练及答案

中考语文散文阅读专题专题训练及答案

中考语文散文阅读专题专题训练及答案中考语文散文阅读专题专题训练及答案一、中考语文散文阅读专题练习1.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小题。

废园外巴金①晚饭后出去散步,走着走着我又走到这里来了。

②从墙的缺口望见园内的景物,还是一大片欣欣向荣的绿叶。

在一个角落里,一簇深红色的花盛开,旁边是一座毁了的楼房的空架子。

屋瓦全震落了,但是楼前一排绿栏杆还摇摇晃晃地悬在架子上。

③我看看花,花开得正好,大的花瓣,长的绿叶。

这些花原先一定是种在窗前的,我想,一个星期前,有人从精致的屋子里推开小窗眺望园景,赞美的眼光便会落在这一簇花上。

也许还有人整天倚窗望着园中的花树,把年轻人的渴望从眼里倾注在红花绿叶上面。

④但是现在窗没有了,楼房快要倾塌了。

只有园子里还盖满绿色,花还在盛开。

倘使花能够讲话,它们会告诉我,它们所看见的窗内的面颜,年轻的面颜,可是,如今永远消失了。

花要告诉我的不止这个,它们一定要说出8月14曰的惨剧。

精致的楼房就是在那天毁了的,不到一刻钟的工夫,一座花园便成了废墟了。

⑤我望着园子,绿色使我的眼睛舒畅。

废墟么?不,园子已经从敌人的炸弹下复活了。

在那些带着旺盛生命的绿叶红花上,我看不出一点被人践踏的痕迹。

但是耳边忽然响起一个女人的声音:“陈家三小姐,刚才挖出来。

”我回头看,没有人。

这句话就是在惨剧发生后的第二天听到的。

⑥那天中午我也走过这个园子,不过不是在这里,是在另一面,就是在楼房的后边。

在那个中了弹的防空洞旁边,在地上或者在土坡上,我记不起了,躺着三具尸首,是用草席盖着的。

中间一张草席下面露出一只瘦小的腿,腿上全是泥土,随便一看,谁也不会想到这是人腿。

人们还在那里挖掘。

远远地在一个新堆成的土坡上,也是从炸塌了的围墙缺口看进去,七八个人带着悲戚的面容,对着那具尸体发愣。

这些人一定是和死者相识的罢。

那个中午妇人指着露腿的死尸说:“陈家三小姐,刚才挖出来。

”以后从另一个人的口里我知道了这个防空洞的悲惨故事。

⑦一只带泥的腿,一个少女的生命。

初中语文中考现代文阅读专题:散文阅读专题(共20张)

初中语文中考现代文阅读专题:散文阅读专题(共20张)
含义,挖掘深层含义。 • 2.品评词语的表达作用,要结合语境、作品的
主题思想、作者的思想感情、景物意境、人物性格、 特殊的表达效果(即运用了某种修辞手法的词语)或 在结构上起到独特作用。 • 方法指导:坚持“词不离句,句不离文”的原则, 联系上下文,推知其语境义。
揣摩含义
锤炼词语
结合语境 生动明确
散文阅读
一、整体感知内容,概括文章主题。
1.概括某一段落(或全文)的内容要点。 • 解题钥匙 • 分三步走:第一步划分本段(全文)的
层次,第二步提取要点词语,第三步整 合答案。
概括文章内容要点,关键在于找准中心句、 主旨句、点题句、警策句、议论抒情句。这些句 子一般都表明了作者的写作目的,揭示文章的中 心思想,是文章思想感情高度浓缩的结晶,含义 非常丰富深刻。当然,还可利用题目或利用开头、 结尾、过渡、照应,并联系全文,筛选信息,把 有关的要点提炼出来,组合在一起,概括成中心 内容。
答题思路: 1.能准确读懂原文的含义和作者思想 感情。 2.有明确的观点和态度。 3.语言要流畅,不能出病句。
2、谈评价感悟类
考题形式:
1)评价:“是不是”,“同意不同意”,“好不好” 等。
2)感悟:请你谈阅读文章后的心得(启示等)。
答题思路: 1.评价应表明态度,阐述理由,前后一致; 2.启示应从原文中引出来; 3.特别注意是否让举例或结合实际,把题目
B、句式之美——如骈句、长短句、对偶 句、也有排比句、反问句,还有运用一组关 联词语的句子等等。
C、用词之美——找精美的富有表现力的 动词、形容词、叠词及成语等。
几种修辞方法的分析与表述
答题模式:修辞手法+修辞本身的作用+结合句子语境
比喻,拟人:生动形象地表现出了(

中考语文复习散文专项阅读考点整理

中考语文复习散文专项阅读考点整理

中考语文复习散文专项阅读考点整理 考点1:抓住文章标题,分析含义作用考点2:把握文章内容,概括文章主旨★设问形式:❶通读全文,请简要概括××表现在哪些方面?❷结合××段内容,请概括出××。

❸本文的主旨是什么?请结合文本简要分析。

考点3:理清文章脉络,把握行文线索★设问形式:❶文章的线索是什么?❷围绕××,将文章内容补充完整。

❸文章的标题有什么作用。

(标题就是线索)考点4:品味语言特色,体会词句含义★设问形式:❶赏析划线句中的加点词语/赏析文中的划线句子。

❷文中的加点词/划线句子好在哪里?(加批注) ❸文章开头和结尾都写道了“××景物”有什么好处?❹理解加点词语/××句话的含义。

词语赏析1.从修辞手法的角度赏析。

2.从描写的角度赏析。

(1)描写句:根据语境分析描写对象的特征和意义。

(2)抒情句:联系全文情感,结合语境,分析句子表达的情感。

(抒情性散文常考)(3)议论句:联系全文主旨,结合语境,分析句子所表达的意思。

(议论性散文常考)【答题规范】运用了……的表达方式,点明了(写出、抒发或交代)……4.从句子的表现手法角度赏析。

对比、衬托、抑扬、铺垫、伏笔、照应、借景抒情、托物言志、动静结合、虚实结合、联想想象、正侧面描写相结合、(欲扬先抑、以小见大)5.从词语运用的角度赏析。

6.从句式特点的角度赏析。

(1)长短句短句:简洁凝练,增强语句气势,形成画面感。

长句:叙述清楚完整,给人以较深的印象。

长短句搭配,使整段句子错落有致,富有变化,读起来朗朗上口。

(2)整散句整句指整齐匀称、句子结构相类似的句式,常构成对偶、排比。

散句指字数不等,参差错落的句式。

整散句结合,使得句式富于变化,生动活泼,句式整齐中见变化,语气气流中有舒缓,整散相间,使文章语势激荡而又意味绵长。

句子含义注意:如果所给句子是总起句,需从下文搜索关键信息;如果所给句子是总结句,需从上文寻找相关信确定答案要点;如果所给句子是过渡句,就要密切关注上下文段中的相关内容。

2024中考散文阅读经典题归纳

2024中考散文阅读经典题归纳

散文阅读经典题归纳(一)阅读下面文章,完成各题。

啊,黄河母亲①孩提时代,就听大人们唱“风在吼,马在叫,黄河在咆哮……”,那气势壮怀激烈,铿锵雄浑,耳边犹如响起黄河澎湃的浪涛。

后来又听老人们常说“不到黄河不死心”,心中窃想,黄河一定是一条非常大的河流,一定比我邻近的运河还要长,还要宽,如若不然,怎么不唱运河在咆哮呢?黄河也一定离我家很远,不然为什么说不到黄河不死心呢?②偶然的一个机会,我到了山西吉县。

朋友告诉我,这里离壶口瀑布不远了,劝我去看看。

我想,不就是瀑布么,有什么好看的?庐山瀑布,“疑是银河落九天”;诺日朗瀑布,千溪万壑争风流;云台山瀑布,水落银丝绣碧潭。

黄河,以它那混浊的面目,难道瀑流还能比得上这些地方的壮观和神奇么!③怀着这种疑问和不屑,我来到了壶口。

一下车,便触到了黄河的气息。

静静的鹅卵石,静静的大山,不规则地排列在河床上,排列在蓝空中,像是守卫着黄河母亲,又像是随时接受母亲的洗礼。

④黄河,我们的母亲河,一路风尘从青海高原走来,经过九九八十一曲,磨过九九八十一难,终于来到了陕晋相交的一处峡谷。

⑤但见两岸苍山竞秀,巍峨峥嵘,在两山夹持下,黄河那宽大的臂膀突然被聚拢起来,收束为一个拳头,仿佛砸开一个豁口,汹涌的洪流,像一条庞大的黄龙,鼓舞澎湃,奔腾呼啸,一头扎进深潭!那气势,那声色,真有万夫莫挡、千军难阻之雄,吞星衔月、遮天蔽日之概!⑥我沿着新修的扶梯下到谷底,只见河道至此形成30多米的落差,向上仰望,一线蓝天,人如在一个巨大的壶中,显得格外渺小,飕飕凉风不寒而栗。

黄河巨浪凌空而落,撞击在石床上,又飞溅在半空中,激起一团团云雾,霏微霞雯,红黄蓝绿,斑斑驳驳,恍惚中,晴空现出道道彩虹。

水珠迸在脸上,清凉如洗,让人怀疑:这就是那混浊的黄河水么?谷底如飞壶倒悬,真不知天公什么时候煮开了一壶沸汤,热浪冲腾,未曾饮,每个人的心扉已然升腾了,飘飘欲仙。

唯有此时,你才能真正懂得“黄河之水天上来”的神来之笔!冲浪发出隆隆巨响,像晴天霹雳,像隆隆战鼓,又把人从梦幻中唤回人间,催人奋进,催人猛醒,如饮醍醐,一切都变得那么高昂、那么振奋、那么热烈。

部编版中考语文专题:现代文阅读散文8篇

部编版中考语文专题:现代文阅读散文8篇

现代文阅读散文1.访兰父亲喜欢兰草,过些日子就要到深山中去一趟,带回些野兰来栽培。

几年之间,家里庭院就有了百十个品种,像要做一个兰草园圃似的。

方圆十几里的人都跑来玩赏。

父亲不但不以此得意,反而倒有了几分愠怒。

此后进山去,便不再带回那些野生野长的兰草了。

这事很使我奇怪,问他,又不肯说,只是又一次进山的时候,特意招呼我说:“访兰去吧!”我们走了半天,到了山的深处。

那里有道瀑布,十几丈高地直直垂下,老远就听到了轰轰隆隆地响,水沫扬起来,弥漫到半空,日光在上面浮着,晕出七彩迷离的虚幻。

我们沿谷底走,便看见有很多野兰草,盈尺高的,都开了淡淡的兰花,像就地铺了一层寒烟。

香气浓极了,气浪一冲,站在峡谷的任何地方都闻到了。

我从未见过这么清妙的兰草,连声叫好,便动手要挖起一株来。

我想,父亲会培育这仙品的——以前就这么挖回去,经过一番栽培,就养出了各种各样的品种、形状的呢。

父亲却把我制止了,问道:“你觉得这里的兰草好呢,还是家里的那些好?”我说:“这里的好。

”“怎么个好呢?”我却说不出来。

家里的的确比这里的好看,这里的却远比家里的清爽。

“是味儿好像不同吗?”“是的。

”“这是为什么?一样的兰草,长在两个地方就有两个味?”父亲说:“兰草是空谷的幽物,得的是天地自然的灵气,长的是野山水畔的趣姿,一栽培了,便成了玩赏的盆景。

”“但它确实叶更嫩,花更繁更大了呀。

”“样子似乎是,但美得太甜、太媚,格调也就俗了。

”父亲的话是对的,但我却不禁惋惜了:这么精神的野兰,在这么个空谷僻野,叶是为谁长的,花是为谁开的,会有几个人知道而欣赏呢?“这正是它的不俗处。

它不为被欣赏而生长,却为着自己的特色而存在着。

所以它才长得叶纯,开得花纯,楚楚的有着它的性灵。

”我再也不敢去挖野兰了。

高兴着它的这种纯朴,悲叹以前喜爱着它却无形中毁了它。

父亲拉着我坐在潭边,我们的身影就静静地沉在水里。

他看兰,也在看我,说:“做人也是这样啊,孩子,人活在世上,不能失了自己的真性,献媚处事,就像盆景中的兰草一样,降低了品格。

2024年中考语文【散文】专题复习考点+答题思路考试必考

2024年中考语文【散文】专题复习考点+答题思路考试必考

2024年中考语文【散文】专题复习考点+答题思路考试必考01中考散文阅读考点1、整体感知文章的主要内容,理清文章思路,准确概括文章的要点。

2、通过对文章中词句的理解、品味,感受语言丰富的表现力,受到思想情感的启迪和熏陶。

3、能领悟作品的情感和内涵。

02散文阅读题型01关于标题这篇文章标题的含义是什么?文章标题的作用是什么?作者为什么拟这个标题?1、标题的含义揣摩标题含义需要从表面含义和深层含义入手。

表面含义:标题的字面含义、文中内容;深层含义:引申义、比喻义、象征义。

深层含义需要联系文章中心解答。

2、标题的作用标题常见作用有以下几种:概括文章的主要内容;作为文章展开情节的线索;交代文章写作情感;具有象征义;语带双关;是全文的文眼,提示文章中心;吸引读者兴趣。

02关于情节内容把握全文情节结构概括文章内容概括人物形象归纳概括故事内容及主旨答题思路:从整体上把握行文的思路:先写什么,再写什么,最后些什么。

注意前后联系。

解答技巧:读——解题的基础1、读懂标题2、读懂题干(弄清要求)3、读懂原文(写了什么人?什么事?什么景?)理——梳理文章段落层次,整理出主要事件找——根据题意,确定范围文段。

思——提取哪些信息?围绕哪些关键词进行思考答题?方法归纳:明题意;理层次;定范围;精表达。

03关于文章主题主题,也叫“主题思想”。

读完一篇散文,要能够整体把握作品主题,这样才算读懂了作品。

有时题目不直接考查主题,但必须借助对主题的理解,才能解答。

解题方法:1、先读,了解相关信息读题目、读文章:了解主要观点、主要内容、主要事件、主要材料2、抓住中心句,概括段意,分析主旨3、重点读“五句”:开头句、结尾句、过渡句、抒情句、议论句这些地方往往是作者比较直接表达观点态度、情感的地方,通过它们可以找到文章主旨。

4、分析人、事、物的特点,把握作者感情倾向5、抓住景物描写,理解文章中心精当的景物描写能烘托人物性格、情感,交代人物活动背景,渲染特定气氛,揭示中心。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主题)
明确
集中
表达方式—灵活多样 景物—时间—地点
开拓 深化
语言 (凝练优美 质朴、自然、 生动、形象、 深刻、隽永)
方法— 寓情于事 托物言志 借景抒情
联想 (丰 富)
• 整体感知文章内容,归纳主题思想,概括文意或感情等。 • 理解关键语句、中心句在文中的作用;理解词语在具体语
境中的深刻含义。
• 五种表达方式的识别及其在文中的作用。 • 某句、段在结构或内容上的作用。 • 描写的各种类型及其在文中的表达效果。 • 表现手法的区分及其作用。 • 自选角度鉴赏文章的艺术技巧。 • 结合相关材料谈感悟说启示。
1.要了解有关散文的基本知识。掌握关于散文文体和写作的 一些基本知识,才能从容应对文题中所出现的“术语”。如 果连题目的内容都无法看懂,阅读欣赏就要大打折扣,更谈 不上准确答题了。 2.要认真细腻地品析作品。散文重在情味,不管是叙事、写 人,还是写景、抒情,总是讲究意味深长。它的一词一句, 都是为着“意味”、为着“情感”。我们在赏析阅读中,在 应试阅读中,要善于“品”,善于“析”,注重从字里行间 深切的体味出作品内涵的情、理、意、味,即作品对人生或 自然的特殊感悟。
整体感知
考点1.写什么(文章的主要内容) 考点2.为什么写(写作意图,即 文章要表达的情、理、观点) 考点3.怎么写(作者的行文思路,先 写什---再写什么---后写什么)
• 1.直接概括全文内容。 • 2.回答某一段落内容或全文的主题
以及作者的思想感情等。
• 1.概括文章内容尽量利用原文语句。 • 2.没有原文语句可利用时,要注意概括得全


其实,散文多是用以抒情的,
散 单列一种“抒情散文”,是因为这
文 一类散文在表达方式上以直接抒情
的 为主,传达感情不像叙事、写景、
阅 读
咏物类散文那样含蓄,读者比较容 易把握文中的思想情感。

哲理性散文带有人生感悟性质,
理 这类作品从一点入手,入题较小,
散 对生活的积累和感悟尤为重要,表
文 现上点到为止,不过于直白,留咀
表现力强。
6. 散文的意境 意境是客观生活、景物与主观思想、情感相熔铸的产
物,具有含蓄深邃的美。
7. 散文的写作手法 常见的写作手法有:象征、托物言志、对比烘托、
欲扬先抑、寓情于景、借物喻人、联想想象、设置悬 念、借景抒情、渲染等。
8. 散文的思想内容 散文中深刻的意蕴是依附于含有一定象征意味的具体
写景散文的阅读
①要注意作者是如何抓住景物特征来绘形状物的。特征即此 事物与彼事物的区别,既有形状、色彩等外在的方面,又有 气质、神韵等内在的方面。抓特征的目的不但是要求其形似, 更要求达到本质上的神似。 ②要注意作者是如何安排描写的顺序的,一般地说,这类散 文都以空间的转换为顺序。 ③ 还要注意作者的观察点与被观察景物之间的关系,注意观 察角度的变化。 ④最重要的,是把握融注于景中的作者的思想感情,只有做 到这一点,才能正确地领会作品的主题。
的 阅
嚼回味的空间,水到渠成地引发出 对人生对生活的慨叹感喟,写出人 人心中有笔下无的个体感受。


散文的主题
散文的主题归根结底就是 作者对自然、社会或人生的感 悟,把握住了作者融会在文章 内容中的主观感受,就能挖掘 出文章的深刻意义。
散文知识点汇总表
~形 散~
表现方法—不拘一格 选材—广泛自由
线索— 人—事物—感情
(议论性散文)
叙事散文的阅读
叙事散文所记之事一般来说都比较 平凡,讲究以小见大;叙事散文很少有 单一、完整、曲折的故事情节,常以若 干零碎、琐屑之事来反映一个主题,这 是散文“形散而神不散”的特点在叙事 中的体现;叙事散文取材于真人真事, 而不是借助虚构,因而更加重视行文的 技巧,其构思之精妙,结构之严谨,感 情之细微,尤其耐人寻味。
知识梳理:
1. 散文的概念 散文,是同诗歌、小说、戏剧并列的一种文学体裁。
2. 散文的分类 按照内容和表达方式的不同,可以分为:叙事散文、
抒情散文、议论散文。
3. 散文的特点 (1)形散神聚 (2)意境深邃 (3)语言凝练,优美 灵动
4. 散文的线索 线索是散文组织安排材料的“纲”。
5. 散文的语言 散文的语言感情色彩浓厚,委婉含蓄,声调和谐,
准确把握文章的立意。 • 注意散文表现手法的特点,深入体会
文章的内容。 • 注意展开联想,领会文章的神韵。 • 品味散文的语言。
散文的线索
• 散文线索就是文章结构的红线。
• 抓住线索,也就抓住了作者的思路。
• 根据文章中心需要,可以以物为线, 以事为线;可以以人为线,以情为 线;也可以以时间为线,以地点为 线。
• 找线索的方法:
• 一要注意文章标题(有的标题直接揭 示线索,有的标题包含线索的因素);
• 二要注意文中反复出现的词语、句子;
• 三要特别注意文中的议论抒情,因为 散文中的“情”通常是文章组织材料 的重要线索。
叙事散文 写景
景语
(状物) 情语
散 文
抒情散文 抒情
叙述(交
直抒胸臆 待)语
哲理散文
面、准确,不要漏掉答题点。
• 明确主题的方法:看题目、人物(事物)、事件, 进行综合、概括。
• 答题形式:此文记叙了(描写了)……,表现了(赞美 了、揭示了)……。
如何“把握主旨”?
①抓标题与文体
1.从重点句 段上找突破
事物。
理解特点: 形散神聚
• 形散:
1. 取材自由:写人,记事,绘景,状物 2.表现手法灵活多样:象征、衬托、对 比...... 3.表达方式不拘一格:往往以抒情为把叙述、 描写、议论、抒情融为一炉。
• 神聚:主题集中鲜明
散文鉴赏注意点
• 读散文要识得“文眼”。 • 读散文要抓住线索,理清作者思路,
咏物散文的阅读
咏物散文最鲜明的特点是托物言志,借某个事物 来表明某种意愿,抒发某种感情。托物言志,所 托之物大都被赋予象征意义,阅读时要把握象征 这种表现手法。有的作品,其象征意义是直接点 明的;有的作品,其象征意义含而不露。对后者 须尽可能多了解一些写作背景,如作者的生平、 思想倾向、写作时间 等,但必须注意,联系背 景不等于对号入座,不能把象征意义理解得太具 体、太狭窄。咏物类散文蕴义含蓄,因而对文中 的一字一句都要认真揣摩体会,尽可能理解其深 层含义。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