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息安全概论-张雪锋-习题答案

信息安全概论-张雪锋-习题答案

信息安全概论--课后习题参考答案

主编:张雪锋

出版社:人民邮电出版社

第一章

1、结合实际谈谈你对“信息安全是一项系统工程”的理解。

答:该题为论述题,需要结合实际的信息系统,根据其采取的安全策略和防护措施展开论述。 2、当前信息系统面临的主要安全威胁有哪些,

答:对于信息系统来说,安全威胁可以是针对物理环境、通信链路、网络系统、操作系统、应用系统以及管理系统等方面。通过对已有的信息安全事件进行研究和分析,当前信息系统面临的主要安全威胁包括:信息泄露、破坏信息的完整性、非授权访问(非法使用)、窃听、业务流分析、假冒、网络钓鱼、社会工程攻击、旁路控制、特洛伊木马、抵赖、重放、计算机病毒、人员不慎、媒体废弃、物理侵入、窃取、业务欺骗等。

3、如何认识信息安全“三分靠技术,七分靠管理”,

答:该题为论述题,可以从人事管理、设备管理、场地管理、存储媒介管理、软件管理、网络管理、密码和密钥管理等方面展开论述。

第二章

1、古典密码技术对现代密码体制的设计有哪些借鉴,

答:一种好的加密法应具有混淆性和扩散性。混淆性意味着加密法应隐藏所有的局部模式,将可能导致破解密钥的提示性信息特征进行隐藏;扩散性要求加密法将密文的不同部分进行混合,使得任何字符都不在原来的位置。古典密码中包含有

实现混淆性和扩散性的基本操作:替换和置乱,这些基本操作的实现方式对现代密码体制的设计具有很好的借鉴作用。 2、衡量密码体制安全性的基本准则有哪些, 答:衡量密码体制安全性的基本准则有以下几种:

(1) 计算安全的:如果破译加密算法所需要的计算能力和计算时间是现实条件

所不具备的,那么就认为相应的密码体制是满足计算安全性的。这意味着强力破解证明是安全的。

(2) 可证明安全的:如果对一个密码体制的破译依赖于对某一个经过深入研究

的数学难题的解决,就认为相应的密码体制是满足可证明安全性的。这意味着理论保证是安全的。

(3) 无条件安全的:如果假设攻击者在用于无限计算能力和计算时间的前提

下,也无法破译加密算法,就认为相应的密码体制是无条件安全性的。这意味着在极限状态上是安全的。

3、谈谈公钥密码在实现保密通信中的作用。

答:基于对称密码体制的加密系统进行保密通信时,通信双方必须拥有一个共

享的秘密密钥来实现对消息的加密和解密,而密钥具有的机密性使得通信双方如何获得一个共同的密钥变得非常困难。而公钥密码体制中的公开密钥可被记录在一个公共数据库里或者以某种可信的方式公开发放,而私有密钥必须由持有者妥善地秘密保存。这样,任何人都可以通过某种公开的途径获得一个用户的公开密钥,然后与其进行保密通信,而解密者只能是知道相应私钥的密钥持有者。用户公钥的这种公开性使得公钥体制的密钥分配变得非常简单,目前常用公钥证书的形式发放和传递用户公钥,而私钥的保密专用性决定了它不存在分配的问题,有效解决了保密通信中的密钥管理问题。公约密码体制不仅能够在实现消息加解密基本功能的同时简化了密钥分配任务,而且对密钥协商与密钥管理、数字签名与身份认证等密码学问题产生了深刻的影响。

4、验证RSA算法中解密过程的有效性。

,()b证明: 数论中的欧拉定理指出,如果两个整数a和b互素,那么。

ab,1mod

在RSA算法中,明文必与两个素数和中至少一个互素。不然的话,若与和mmpqp都不互素,那么既是的倍数也是的倍数,于是也是的倍数,这与矛盾。mn,mmnqpq

由可知存在整数k使得。下面分两种情形来讨论: dekn,,,()1den,1mod(), 情形一:仅与、二者之一互素,不妨假设与互素且与不互素,那么存在mmpqpq 整数使得,由欧拉定理可知 amaq,

knkpqpkq,,,,,()()()()() mpmpmppmodmod()mod1mod,,,

kn,()kn,()于是存在一个整数使得。给两边同乘以得到 mtp,,1mtp,,1tmaq, kn,()1, mtapqmtanm,,,,

dedkn,()1,由此得。 cmmtanmmn,,,,,mod

情形二:如果与和都互素,那么也和互素,我们有 mmnpq

dedknkn,,()1(),cmmmmmn,,,,,mod。

第三章

1、评价Hash函数安全性的原则是什么,

答:对于Hash函数的安全要求,通常采用原像问题、第二原像问题、碰撞问题这三个问题来进行判断。如果一个Hash函数对这三个问题都是难解的,则认为该Hash函数是安全的。 2、公钥认证的一般过程是怎样的,

答:发信方Alice用自己的私有密钥加密消息,任何人都可以轻易获得Alice

的公开mskA

秘密,然后解开密文,由于用私钥产生的密文只能由对应的公钥来解密,根据公私钥cpkA

一一对应的性质,别人不可能知道Alice的私钥,如果收信方Bob能够用Alice的公钥正确地还原明文,表明这个密文一定是Alice用自己的私钥生成的,因此Bob可以确信收到的消息确实来自Alice,同时Alice也不能否认这个消息是自己发送的;另一方面,在不知道发信者私钥的情况下不可能篡改消息的内容,因此收信者还可以确信收到的消息在传输过程中没有被篡改,是完整的。

3、数字签名标准DSS中Hash函数有哪些作用,

答:通过对消息进行Hash计算,可以将任意长度的消息压缩成固定长度的消息摘要,从而提高签名算法的效率,也可以实现对消息完整性的鉴别。

4、以电子商务交易平台为例,谈谈PKI在其中的作用。

答:该题为论述题,可以从证书管理、证书应用、安全性等方面展开论述。

5、在PKI中,CA和RA的功能各是什么,

答:CA指认证中心,在PKI体系中,认证中心CA是整个PKI体系中各方都承认的一个值得信赖的、公正的第三方机构。CA负责产生、分配并管理PKI结构下的所有用户的数字证书,把用户的公钥和用户的其他信息捆绑在一起,在网上验证用户的身份,同时CA还负责证书废止列表CRL的登记和发布。

RA指注册中心,注册中心RA是CA的证书发放、管理的延伸。RA负责证书申请者的信息录入、审核以及证书的发放等任务,同时,对发放的证书完成相应的管理功能。RA

一般都是由一个独立的注册机构来承担,它接受用户的注册申请,审查用户的申请资格,并决定是否同意CA给其签发数字证书。RA并不给用户签发证书,只是对用户进行资格审查。

第四章

1、结合实际应用,谈谈你对数字水印脆弱性和鲁棒性关系的认识。

答:该题为论述题,可以从鲁棒性要求水印信息对变换不敏感,而脆弱性要求

水印信息对变换具有敏感性的角度展开论述。

2、评价隐藏效果的指标有哪些,性能如何,

答:评价隐藏效果的指标有很多,从性能上分,包括以下几个方面:透明性,要

求隐藏后的结果图像与原始数据没有明显差别;鲁棒性,要求隐藏的结果数据具有

很好的抗变换处理的性能;安全性,要求隐藏算法具有良好的想安全性等。

第五章

1、操作系统安全机制有哪些,

答:操作系统安全的主要目标是监督保障系统运行的安全性,保障系统自身的

安全性,标识系统中的用户,进行身份认证,依据系统安全策略对用户的操作行为进行监控。为了实现这些目标,在进行安全操作系统设计时,需要建立相应的安全机制。常用的安全机制包括:硬件安全机制、标识与认证机制、存取控制机制、最

小特权管理机制、安全审计机制等。 2、Windows XP操作系统的安全机制有哪些, 答:在Windows XP操作系统中,安全机制主要由本地安全认证、安全账号管理

器和安全参考监督器构成。除此之外,还包括注册、访问控制和对象安全服务等,它们之间的相互作用和集成构成了该操作系统的安全子系统。

3、实现数据库安全的策略有哪些,

答:数据库安全策略是指如何组织、管理、保护和处理敏感信息的原则,它包

含以下方面:最小特权策、最大共享策略、粒度适当策略、开放和封闭系统策略、

按存取类型控制策略、与内容有关的访问控制策略、与上下文有关的访问控制策略、与历史有关的访问控制策略。 4、库内加密和库外加密各有什么特点, 答:库内加密指在DBMS(Data Base Management System 数据库管理系统)内部

实现支持加密的模块。其在DBMS内核层实现加密,加密/解密过程对用户和应用是透明的。数据进入DBMS之前是明文,DBMS在对数据物理存取之前完成加密/解密

工作。库内加密通常是以存储过程的形式调用,因为由DBMS内核实现加密,加密密钥就必须保存在DBMS可以访问的地方,通常是以系统表的形式存在。库内加密的优点是加密功能强,并且加密功能几乎不会影响DBMS的原有功能,这一点与库外加密方式相比尤为明显。另外,对于数据库来说,库内加密方式是完全透明的,不需要对DBMS做任何改动就可以直接使用。

库外加密指在DBMS范围外,用专门的加密服务器完成加密/解密操作。数据库加密系统作为DBMS的一个外层工具,根据加密要求自动完成对数据库数据的加密/解密处理。加密/解密过程可以在客户端实现,或者由专业的加密服务器完成。对于使用多个数据库的多应用环境,可以提供更为灵活的配置。

第六章

1、基于角色的访问控制有哪些技术优点,

答:基于角色的访问控制是指在应用环境中,通过对合法的访问者进行角色认证来确定访问者在系统中对哪类信息有什么样的访问权限。系统只问用户是什么角色,而不管用户是谁。角色可以理解成为其工作涉及相同行为和责任范围内的一组人。该访问控制模型具有以下特点:便于授权管理、便于赋予最小特权、便于根据工作需要分级、责任独立、便于文件

便于大规模实现。分级管理、

2、PKI与PMI的联系和区别是什么,

答:PMI负责对用户进行授权,PKI负责用户身份的认证,两者之间有许多相似之处。

AA和CA在逻辑上是相互独立的,而身份证书的建立可以完全独立于PMI的建立,因此,整个PKI系统可以在PMI系统之前建立。CA虽然是身份认证机构,但并不自动成为权限的认证机构。

PKI与PMI的主要区别如下:

(1) 两者的用途不同:PKI证明用户的身份,PMI证明该用户具有什么样的权限,而且PMI需要PKI为其提供身份认证。

(2) 两者使用的证书不同:PKI使用公钥证书,PMI使用属性证书。

(3) 两者的工作模式不同:PKI可以单独工作,而PMI是PKI的扩展,PMI开展工作时依赖PKI为其提供身份认证服务。

第七章

1、防火墙的主要类型有哪些,

答:根据防火墙的工作原理,可以将防火墙分为三种:包过滤防火墙、应用级网关和状态检测防火墙。

2、IDS的组成部分各有哪些功能,

答:入侵检测系统分为四个组件:事件产生器、事件分析器、响应单元和事件数据库。

事件产生器:入侵检测的第一步就是信息收集,收集的内容包括整个计算机网络中系统、网络、数据及用户活动的状态和行为,这是由事件产生器来完成的。入侵检测在很大程度上依赖于信息收集的可靠性、正确性和完备性。因此,要确保采集、报告这些信息软件工具的可靠性,即这些软件本身应具有相当强的坚固性,能够防止被纂改而收集到错误的信息。否则,黑客对系统的修改可能使系统功能失常但看起来却跟正常的系统一样,也就丧失了入侵检测的作用。

事件分析器:事件分析器是入侵检测系统的核心,它的效率高低直接决定了整个入侵检测系统的性能。事件分析器又可称为检测引擎,它负责从一个或多个探测器处接受信息,并通过分析来确定是否发生了非法入侵活动。分析器组件的输出为标识入侵行为是否发生的指示信号,例如一个警告信号,该指示信号中还可能包括相关的证据信息。另外,分析器还能够提供关于可能的反应措施的相关信息。根据

事件分析的不同方式可将入侵检测技术分为异常入侵检测、误用入侵检测和完整性分析三类。

事件数据库:事件分析数据库是存放各种中间和最终数据地方的统称,它可以是复杂的数据库,也可以是简单的文本文件。考虑到数据的庞大性和复杂性,一般都采用成熟的数据库产品来支持。事件数据库的作用是充分发挥数据库的长处,方便其他系统模块对数据的添加、删除、访问、排序和分类等操作。通过以上的介绍可以看到,在一般的入侵检测系统中,事件产生器和事件分析器是比较重要的两个组件,在设计时采用的策略不同,其功能和影响也有很大的区别,而响应单元和事件数据库则相对来说比较固定。

响应单元:当事件分析器发现入侵迹象后,入侵检测系统的下一步工作就是响应。而响

应的对象并不局限于可疑的攻击者。

3、VPN的工作原理是什么,

答:VPN的基本原理是:在公共通信网上为需要进行保密通信的通信双方建立虚拟的专用通信通道,并且所有传输数据均经过加密后再在网络中进行传输,这样做可以有效保证机密数据传输的安全性。在虚拟专用网中,任意两个节点之间的连接并没有传统专用网所需的端到端的物理链路,虚拟的专用网络通过某种公共网络资源动态组成。

4、病毒有哪些基本特征,

答:所谓计算机病毒是指一种能够通过自身复制传染,起破坏作用的计算机程序。它可以隐藏在看起来无害的程序中,也可以生成自身的拷贝并插入到其他程序中。计算机病毒程序是一种特殊程序,这类程序的主要特征包括:、非授权可执行性、隐蔽性、传染性、潜伏性、表现性或破坏性、可触发性等。

第八章

1、风险评估的基本过程是什么,

答:信息安全风险评估是依照科学的风险管理程序和方法,充分的对组成系统的各部分所面临的危险因素进行分析评价,针对系统存在的安全问题,根据系统对其自身的安需求,提出有效的安全措施,达到最大限度减少风险、降低危害和确保系统安全运行的目的。风险评估的过程包括风险评估准备、风险因素识别、风险程度分析和风险等级评价四个阶段。 2、信息安全管理的指导原则有哪些, 答:信息安全管理的基本原则包括:

1)以安全保发展,在发展中求安全 (

(2)受保护资源的价值与保护成本平衡

(3)明确国家、企业和个人对信息安全的职责和可确认性

(4)信息安全需要积极防御和综合防范

(5)定期评估信息系统的残留风险

(6)综合考虑社会因素对信息安全的制约

(7)信息安全管理体现以人为本

3、身份管理模型中,IdP的作用是什么,

答:IdP指身份提供方,在身份管理模型中,用户的身份信息是由IdP统一管理和认证,各个SP的身份服务器负责转发实体的身份标识信息并从IdP接收确认信息和临时管理用户相关的身份信息。IdP与各个SP的身份服务器共同组成了一个信任域(COT:Circle of Trust),身份信息在该信任域内能自由互通。

4、简要说明等级保护的重要性。

答:要实现对信息和信息系统的有效防护,最有效和科学的方法是在维护安全、健康、有序的网络运行环境的同时,以分级分类的方式确保信息和信息系统安全既符合政策规范,又满足实际需求。对信息和信息系统进行分级保护是体现统筹规划、积极防范、重点突出的信息安全保护原则的重大措施。

第九章

1、CC由哪几部分构成,

答:信息技术安全性评估通用准则(CC:Common Criteria),通常简称通用准则,CC由一系列截然不同但又相互关联的部分组成,定义了一套能满足各种需求的IT安全准则,整个标准分为三部分:

第1部分—简介和一般模型,正文介绍了CC中的有关术语、基本概念和一般模型以及与评估有关的一些框架,附录部分主要介绍保护轮廓(PP)和安全目标(ST)的基本内容。

第2部分—安全功能要求,按“类-子类-组件”的方式提出安全功能要求,每一个类除正文外,还有对应的提示性附录做进一步解释。

第3部分—安全保证要求,定义了评估保证级别,建立了一系列安全保证组件作为表示TOE保证要求的准则方法。第3部分列出了一系列保证组件、族和类。第3部分也定义了PP和ST的评估准则,并提出了评估保证级别。

2、SSE-CMM的模型结构是什么,

答:SSE-CMM的结构被设计以用于确认一个安全工程组织中某安全工程各领域过程的成熟度,这种结构的目标就是将安全工程的基础特性与管理制度特性区分清楚。为确保这种区分,模型中建立了两个维度——“域维”和“能力维”,“域维”包含所有集中定义安全过程的实施,这些实施被称作“基础实施”。“能力维”代表反映过程管理与制度能力的实施。这些实施被称作“一般实施”,这是由于它们被应用于广泛的领域。“一般实施”应该作为执行“基础实施”的一种补充。

3、我国计算机信息系统安全保护等级划分的基本原则是什么,

答:我国计算机信息系统安全保护等级划分的基本原则是:

1) 组织级别与等级保护的关系:组织的行政级别越高,相应的等级保护级别也越(

高。

(2) 敏感程度与保护等级的关系:信息系统及其信息的敏感程度越高,相应的等级保护级别也越高。

(3) 敏感信息量与保护等级的关系:相对集中的敏感信息量越大,相应的等级保护级别也越高。

(4) 履行职能与保护等级的关系:职能与国家安全、国计民生、社会稳定的关系越大,相应的等级保护级别也越高。

信息安全概论习题之名词解释

三、名词解释题: 1、数字证书? 答: 数字证书是一种权威性的电子文文件,由权威公正的第三方机构,即CA中心签发的证书。它以数字证书为核心的加密技术可以对网络上传输的信息进行加密和解密、数字签名和签名验证,确保网上传递信息的机密性、完整性。 2、防火墙?P181 答: 防火墙是置于两个网络之间的一组构件或一个系统,具有以下属性: (1)防火墙是不同网络或网络安全域之间信息流通过的唯一出入口,所有双向数据流必须经过它; (2)只有被授权的合法数据,即防火墙系统中安全策略允许的资料,才可以通过; (3)该系统应具有很高的抗攻击能力,自身能不受各种攻击的影响。 3、数字签名技术? 答: 4、入侵检测?P157 答: 入侵检测(Intrusion Detection)是对入侵行为的发觉。它从计算机网络或或计算机系统的关键点收集信息并进行分析,从中发现网络或系统中是否有违反安全策略的行为和被攻击的迹象。 5、分组密码?P22 答: 分组密码是将明文消息编码后表示的数字(简称明文数字)序列x0,x1,x2,…,划分成长度为n的组x=(x0,x1,x2,…xn-1)(可看成长度为n的向量),每组分别在密钥k=(k0,k1,k2,…kn-1),其加密函数是E:Vn×K→Vn,Vn是n维向量空间,K为密钥空间。 6、序列密码 答: 序列密码也称为流密码(Stream Cipher),它是对称密码算法的一种。流密码对明文加解密时不进行分组,而是按位进行加解密。流密码的基本思想是利用密钥k产生一个密钥流:z=z0z1…,并使用如下规则加密明文串x=x0x1x2…,y=y0y1y2…=ez0(x0)ez1(x1)ez2(x2)…。密钥流由密钥流发生器f产生:zi=f(k,σi),这里的σi是加密器中的存储元件(内存)在时刻i的状态,f是由密钥k和σi产生的函数。 7、DES?P26 答: DES,Data Encryption Standard,数据加密标准,是分组长度为64比特的分组密码算法,密钥长度也是64比特,其中每8比特有一位奇偶校验位,因此有效密钥长度是56比特。DES算法是公开的,其安全性依赖于密钥的保密程度。DES加密算法为:将64比特明文数据用初始置换IP置换,得到一个乱序的64比特明文分组,然后分成左右等长的32比特,分别记为L0和R0;进行16轮完全类似的迭代运算后,将所得左右长度相等的两半L16和R16交换得到64比特数据R16L16,最后再用初始逆置换IP-1进行置换,产生密文数据组。 8、AES?P36 答: AES,Advanced Encryption Standard,高级加密标准,是一个迭代分组密码,其分组长度和密钥长度都可以改变。分组长度和密钥长度可以独立的设定为128比特、192比特或者256比特。AES加密算法框图如下:

信息安全概论期末复习题

信息安全概论期末复习 第一章:概述 1、信息技术简单来说就是3C,那么3C是computer/计算机、communication/通信、control/控制 2、信息安全属性中信息安全三原则(或三要素):完整性、机密性、可用性 3、从整个网络信息处理角度来看,信息涉及哪几部分环节:信息处理的系统、通过网络线路(有线、无线)进行信息传输的路径 第二章:信息保密技术 1、密码学是研究编制密码和破译密码的。 2、早期密码学被称为古典密码/传统密码。 3、现代密码学里常用的有分组密码、公钥密码、流密码。 4、密码学是一门综合性的交叉学科。(对) 5、密码学的发展依次分为:古典、私钥、公钥三个阶段。 6、密码体制的基本要素有:密码算法、密钥两个。 7、密码算法分为两种:加密算法、解密算法。 8、如果X表示明文,K表示对称加密密钥,Y表示加密后的密文,那么加密公示可以写为:Y=Ek(X)。 如果密文为EK(X),那么得到的明文的解密公式为:X=Dk(Ek(X))。 说明:E代表加密,D代表解密。 9、密码学其他术语有:密码员、加密算法、解密算法、发送者、接收者、加解密密钥、截收者、密码分析、密码分析者、密码编码学、密码分析学、被动攻击、主动攻击。 10、分组密码的特点是:用固定长度的密钥对分组为等长长度的明文段进行加密。 11、现代密码学中,最早最著名的分组加密算法简称是:DES

DES算法入口参数,除了密钥、明文之外,还有模式\mode参数,用于区分加密还是解密。 DES算法入口参数的初始密钥的位数是64位。 DES算法需要把明文分组,每个分组64位。 DES算法实际有效密钥位数为56位。 DES算法对每个明文分组的第一步处理要经过按换位表进行初始换位/初始换位的处理。 DES算法对明文分组进行处理的轮数是16轮。 DES算法每轮参与对明文分组进行处理的字密钥是48位。 12、根据密钥特点对密码体制进行分类为:对称/单钥/私钥、非对称/双钥/公钥两种密钥体制。 13、私钥密码体制中,按加密方式分类为:分组密码、流密码。 14、密码编制方法按照编码原理划分为:移位、代换/替换、置换三种基本方法。 15、公式: y=x+k(mod 26) x=y-k(mod 26) y——密文字符 x——明文字符 k——密钥 这样的密码属于代替密码中的移位密码。 ●公式:y=x+k(mod 26); x=y-k(mod 26) Y——密文字符 x——明文字符 k——密钥 ●解释: -数学基础:如果a,b为正数,m是正整数,如果m整除b-a,意味着a mod m = b mod m,那么“a与b模m同余”,记作:a≡b(mod m). -A B C D E F G H I J K L M N O P -0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Q R S T U V W X Y Z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5 ●移位加密举例 -例如,取k=3,明文字母和密文字母的对应关系为 -明文M:caser cipher is a shift substitution -2 0 18 4 17 2 8 15 7 4 17 7 8 18 0 18 7 8 5 19 18 20 1 18 19 8 19 20 19 8 14 13 -2+3(mod 26)=5,5对应密文为F,以此类推。。。 -密文C:FDVHDU FLSHU LV D VKLIW VXEVWLWXWLRQ -密文解密:F=5,5-3(mod 26)=2,2对应明文c。 16、以实现数据加密和解密的是替换密码。

《信息安全概论》课后习题及答案

信息安全概论课后习题及答案 第一章: 1、请说出平时在使用计算机的时候遇到的各种安全问题,以及当时的解决方案。 答:略。 2、什么是信息安全? 答:信息安全是指信息网络的硬件、软件及其系统中的数据受到保护,不受偶然的或者恶意的原因而遭到破坏、更改、泄露,系统连续可靠正常地运行,信息服务不中断。信息安全是一门涉及计算机科学、网络技术、通信技术、密码技术、信息安全技术、应用数学、数论、信息论等多门学科的综合性学科。 3、什么是P2DR2动态安全模型? 答:P2DR2动态安全模型研究的是基于企业网对象、依时间及策略特征的(Policy,Protection,Detection,Response,Restore) 动态安全模型结构,由策略、防护、检测、响应和恢复等要素构成,是一种基于闭环控制、主动防御的动态安全模型,通过区域网络的路由及安全策略分析与制定,在网络内部及边界建立实时检测、监测和审计机制,采取实时、快速动态响应安全手段,应用多样性系统灾难备份恢复、关键系统冗余设计等方法,构造多层次、全方位和立体的区域网络安全环境。 4、信息系统的安全威胁有哪些? 答:信息系统的安全威胁有物理层安全威胁,网络层安全威胁,操作系统层安全威胁,应用层安全威胁,管理层安全威胁等。 5、信息安全实现需要什么样的策略? 答:信息安全的实现需要有一定的信息安全策略,它是指为保证提供一定级别的安全保护所必须遵守的规则。实现信息安全,不但靠先进的技术,也得靠严格的安全管理、法律约束和安全教育。 6、信息安全的发展可以分为哪几个阶段? 答:信息安全在其发展过程中经历了三个阶段:第一阶段: 早在20 世纪初期,通信技术还不发达,面对电话、电报、传真等信息交换过程中存在的安全问题;第二阶段: 20 世纪60 年代后,半导体和集成电路技术的飞速发展推动了计算机软硬件的发展,计算机和网络技术的应用进入了实用化和规模化阶段;第三阶段: 20 世纪80 年代开始,由于互联网技术的飞速发展,信息无论是对内还是对外都得到极大开放,由此产生的信息安全问题跨越了时间和空间。

信息安全概论习题答案

信息安全概论习题参考答案 第1章概论 1.什么是信息技术? 答:笼统地说,信息技术是能够延长或扩展人的信息能力的手段和方法。 本书中,信息技术是指在计算机和通信技术支持下,用以获取、加工、存储、变换、显示和传输文字、数值、图像、视频、音频以及语音信息,并且包括提供设备和信息服务两大方面的方法与设备的总称。 也有人认为信息技术简单地说就是3C:Computer+Communication+Control。2.信息安全的基本属性主要表现在哪几个方面? 答:(1)完整性(Integrity) (2)保密性(Confidentiality) (3)可用性(Availability) (4)不可否认性(Non-repudiation) (5)可控性(Controllability) 3.信息安全的威胁主要有哪些? 答: (1)信息泄露 (2)破坏信息的完整性 (3)拒绝服务 (4)非法使用(非授权访问) (5)窃听 (6)业务流分析 (7)假冒 (8)旁路控制 (9)授权侵犯 (10)特洛伊木马 (11)陷阱门 (12)抵赖 (13)重放 (14)计算机病毒 (15)人员不慎 (16)媒体废弃 (17)物理侵入 (18)窃取 (19)业务欺骗等第2章信息保密技术 1.密码学发展分为哪几个阶段?各自的特点是什么? 答:第一个阶段:从几千年前到1949年。 古典加密 计算机技术出现之前 密码学作为一种技艺而不是一门科学 第二个阶段:从1949年到1975年。 标志:Shannon发表“CommunicationTheoryofSecrecy System” 密码学进入了科学的轨道 主要技术:单密钥的对称密钥加密算法 第三个阶段:1976年以后 标志:Diffie,Hellman发表了“New Directions of Crypto graphy” 开创了公钥密码学的新纪元。 2.设计分组密码的主要指导原则是什么?实现的手段主要是什么? 答:a.为了保证密码的安全性,Shannon提出的混乱原则和扩散原则。 b.针对实现的设计原则,分组密码可以用软件和硬件来实现。基于软件和硬件的不同性

信息安全概论习题之计算题

五、计算题: 1、设通信双方使用RSA 加密算法,接收方的公开密钥是(5,35),接收的密文是10,求明文。 解:已知公开密钥{e ,n}是(5,15) ∴e=5,n=25 已知密文C=10 由n=35=5×7 ∴p=5,q=7 Φ(n)=(p-1)(q-1)=(5-1)(7-1)=24 ∵e=5 de=1 mod Φ(n) ∴5d=1 mod 24 由5×5=1 mod 24 得d=5 明文M=C d mod n= 105 mod 35=5 mod 35 ∴明文M=5 2、DES 密码体制S 盒,对该S 盒,设某次输出二进制1001计算S 盒输入。 解:输出二进制1001对应的十进制数为9 由S 盒可知,9对应的行\ 用二进制表示行\列: 因为6比特输入中的第1和第6比特组成的二进制数确定输出所在的行,中间4位二进制数用来确定输出所在的列。 所以S 盒的输入有四种:101011,110100,011001,011010。 用十进制数表示S 盒的输入为:43,52,25,26。 3、明文为:We will graduate from the university after four years hard study(不考虑空格),试采用传统的古典密码体系中的凯撒密码(k=3),写出密文。

Zh zloo judgxdwh iurq wkh xqlyhuvlwb diwhu irxu bhduv kdug vwxgb。 4、给定素数p=3,q=11,用RSA算法生成一对密钥。 (1)计算密钥的模n和欧拉函数φ(n)的值。 (2)若选公钥e=3,计算私钥d的值。 (3)计算对于数据m=5进行加密的结果,即计算密文c的值。 解:已知:p=3,q=11 则n=pq=3×11=33 Φ(n)=(p-1)(q-1)=(3-1)(11-1)=20 已知e=3 由de=1 mod Φ(n) ∴3d=1 mod 20 ∵3×7=1 mod 20 ∴d=7 已知明文m=5 则密文c=me mod n= 53 mod 33=125 mod 33=26 综上可得: (1)私钥为:{p,q,d}={3,11,7};公钥为{e,n}=a{3,33};Φ(n)=20。 (2)d=7。 (3)c=26。 5、凯撒(Caesar)密码是一种基于字符替换的对称式加密方法,它是通过对26个英文字母循环移位和替换来进行编码的。设待加密的消息为"UNIVERSITY",密钥k为5,试给出加密后的密文。 6、对给定二进制明文信息“0011010101000101001111010010101110010101”进行两次加密。第一次,采用8位分组异或算法,用密钥“01010101”对明文进行加密运算。第二次,采用“1→4(读作:位置l的数据移到位置4,以下类推),2→8,3→1,4→5,5→7,6→2,7→6,8→3”对第一次加密后的密文进行8位分组换位加密运算。请写出两次加密的密文。 注:异或运算的规则如下表所示。 解:(1)第一次加密:

信息安全概论-张雪锋-习题答案

信息安全概论--课后习题参考答案 主编:张雪锋 出版社:人民邮电出版社 第一章 1、结合实际谈谈你对“信息安全是一项系统工程”的理解。 答:该题为论述题,需要结合实际的信息系统,根据其采取的安全策略和防护措施展开论述。 2、当前信息系统面临的主要安全威胁有哪些? 答:对于信息系统来说,安全威胁可以是针对物理环境、通信链路、网络系统、操作系统、应用系统以及管理系统等方面。通过对已有的信息安全事件进行研究和分析,当前信息系统面临的主要安全威胁包括:信息泄露、破坏信息的完整性、非授权访问(非法使用)、窃听、业务流分析、假冒、网络钓鱼、社会工程攻击、旁路控制、特洛伊木马、抵赖、重放、计算机病毒、人员不慎、媒体废弃、物理侵入、窃取、业务欺骗等。 3、如何认识信息安全“三分靠技术,七分靠管理”? 答:该题为论述题,可以从人事管理、设备管理、场地管理、存储媒介管理、软件管理、网络管理、密码和密钥管理等方面展开论述。 第二章 1、古典密码技术对现代密码体制的设计有哪些借鉴? 答:一种好的加密法应具有混淆性和扩散性。混淆性意味着加密法应隐藏所有的局部模式,将可能导致破解密钥的提示性信息特征进行隐藏;扩散性要求加密法将密文的不同部分进行混合,使得任何字符都不在原来的位置。古典密码中包含有实现混淆性和扩散性的基本操作:替换和置乱,这些基本操作的实现方式对现代密码体制的设计具有很好的借鉴作用。 2、衡量密码体制安全性的基本准则有哪些? 答:衡量密码体制安全性的基本准则有以下几种: (1)计算安全的:如果破译加密算法所需要的计算能力和计算时间是现实条件所不具备的,那么就认为相应的密码体制是满足计算安全性的。这意味着强力破解证明是安全的。 (2)可证明安全的:如果对一个密码体制的破译依赖于对某一个经过深入研究的数学难题的解决,就认为相应的密码体制是满足可证明安全性的。这意味着理论保证是安全的。 (3)无条件安全的:如果假设攻击者在用于无限计算能力和计算时间的前提下,也无法破译加密算法,就认为相应的密码体制是无条件安全性的。这意味着在极限状态上是安全的。 3、谈谈公钥密码在实现保密通信中的作用。 答:基于对称密码体制的加密系统进行保密通信时,通信双方必须拥有一个共享的秘密密钥来实现对消息的加密和解密,而密钥具有的机密性使得通信双方如何获得一个共同的密钥变得非常困难。而公钥密码体制中的公开密钥可被记录在一个公共数据库里或者以某种可信的方式公开发放,而私有密钥必须由持有者妥善地秘密保存。这样,任何人都可以通过某种公开的途径获得一个用户的公开密钥,然后与其进行保密通信,而解密者只能是知道相应私钥的密钥持有者。用户公钥的这种公开性使得公钥体制的密钥分配变得非常简单,目前常用公钥证书的形式发放和传递用户公钥,而私钥的保密专用性决定了它不存在分配的问题,有效

信息安全概论课后答案

信息安全概论课后答案 信息安全概论课后答案 四45五3六57十4十一34十二47没做“信息安全理论与技术”习题及答案教材:《信息安全概论》段云所,魏仕民,唐礼勇,陈钟,高等教育出版社 第一章概述(习题一,p11) 1.信息安全的目标是什么? 答:信息安全的目标是保护信息的机密性、完整性、抗否认性和可用性;也有观点认为是机密性、完整性和可用性,即 CIA(Confidentiality,Integrity,Availability)。机密性(Confidentiality)是指保证信息不被非授权访问;即使非授权用户得到信息也无法知晓信息内容,因而不能使用 完整性(Integrity)是指维护信息的一致性,即信息在生成、传输、存储和使用过程中不应发生人为或非人为的非授权簒改。 抗否认性(Non-repudiation)是指能保障用户无法在事后否认曾经对信息进行的生成、签发、接收等行为,是针对通信各方信息真实同一性的安全要求。 可用性(Availability)是指保障信息资源随时可提供服务的特性。即授权用户根据需要可以随时访问所需信息。 2.简述信息安全的学科体系。 解:信息安全是一门交叉学科,涉及多方面的理论和应用知识。除了数学、通信、计算机等自然科学外,还涉及法律、心理学等社会科学。 信息安全研究大致可以分为基础理论研究、应用技术研究、安全管理 研究等。信息安全研究包括密码研究、安全理论研究;应用技术研究包括安全实现技术、安全平台技术研究;安全管理研究包括安全标准、安全策略、安全测评等。 3. 信息安全的理论、技术和应用是什么关系?如何体现? 答:信息安全理论为信息安全技术和应用提供理论依据。信息安

信息安全概论习题答案

信息平安概论习题参考答案 第1章概论 1.谈谈你对信息的理解. 答:信息是事物运动的状态和状态变化的方式。 2.什么是信息技术? 答:笼统地说,信息技术是能够延长或扩展人的信息能力的手段和方法。 本书中,信息技术是指在计算机和通信技术支持下,用以获取、加工、存储、变换、显示和传输文字、数值、图像、视频、音频以及语音信息,并且包括提供设备和信息效劳两大方面的方法与设备的总称。 也有人认为信息技术简单地说就是3C:Computer+Communication+Control。 3.信息平安的根本属性主要表现在哪几个方面? 答:〔1〕完整性〔Integrity〕 〔2〕保密性〔Confidentiality〕 〔3〕可用性〔Availability〕 〔4〕不可否认性〔Non-repudiation〕 〔5〕可控性〔Controllability〕 4.信息平安的威胁主要有哪些? 答: 〔1〕信息泄露 〔2〕破坏信息的完整性 〔3〕拒绝效劳 〔4〕非法使用〔非授权访问〕 〔5〕窃听〔6〕业务流分析 〔7〕假冒 〔8〕旁路控制 〔9〕授权侵犯 〔10〕特洛伊木马 〔11〕陷阱门 〔12〕抵赖 〔13〕重放 〔14〕计算机病毒 〔15〕人员不慎 〔16〕媒体废弃 〔17〕物理侵入 〔18〕窃取 〔19〕业务欺骗等 5.怎样实现信息平安? 答:信息平安主要通过以下三个方面: A 信息平安技术:信息加密、数字签名、数据完整性、身份鉴别、访问控制、平安数据库、网络控制技术、反病毒技术、平安审计、业务填充、路由控制机制、公证机制等; B 信息平安管理:平安管理是信息平安中具有能动性的组成局部。大多数平安事件和平安隐患的发生,并非完全是技术上的原因,而往往是由于管理不善而造成的。平安管理包括:人事管理、设备管理、场地管理、存储媒体管理、软件管理、网络管理、密码和密钥管理等。 C 信息平安相关的法律。法律可以使人们了解在信息平安的管理和应用中什么是违法行为,自觉遵守法律而不进行违法活动。法律在保护信息平安中具有重要作用对于发生的违法行为,只能依靠法律进行惩办,法律是保护信息平安的最终手段。同时,通过法律的威慑力,还可以使攻击者产生畏惧心理,到达惩一警百、遏制犯罪的效果。 第2章信息保密技术 1.为了实现信息的平安,古典密码体制和现代密码体制所依赖的要素有何不同? 答:古典密码体制中,数据的保密基于加密算法的保密。 现代密码体制中,数据的平安基于密钥而不是算法的保密。 2.密码学开展分为哪几个阶段?各自的特点是什么?

张雪峰对通信工程的评价

张雪峰对通信工程的评价 通信工程作为现代信息社会的重要组成部分,扮演着连接人与人、人与物的桥梁作用。在这个信息时代,通信工程的发展对于社会的进步和经济的发展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张雪峰对通信工程的评价可以从多个角度来看。 张雪峰认为通信工程的发展为人们的生活带来了诸多便利。随着通信技术的不断进步,人们可以通过手机、电脑等设备随时随地进行通信,实现即时消息的传递。这使得人们的生活更加便捷高效,无论是商务交流、社交活动还是家庭联系,都可以得到更好的满足。同时,通信工程的发展也极大地促进了信息的传播与共享,让人们能够更加广泛地获取到各类信息,丰富了人们的知识储备,推动了社会的进步。 张雪峰认为通信工程的发展对于经济的繁荣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通信工程的发展使得信息的传递和交流变得更加高效便捷,为商务活动的开展提供了有力的支持。无论是企业之间的合作、跨国贸易还是电子商务的兴起,都离不开通信技术的支持和应用。通信工程的发展不仅提升了企业的竞争力,也带动了相关产业的发展,为国家的经济繁荣做出了重要贡献。 张雪峰指出通信工程的发展对于社会的稳定和安全也具有重要意义。在现代社会,各种安全威胁和风险不断涌现,而通信工程的发展为

社会的安全提供了有力支撑。通过通信工程的应用,人们可以及时获取到各类安全信息,以便采取相应的措施。同时,通信工程的发展也为社会治理提供了新的手段和思路,通过信息的采集、整合和分析,可以更加高效地对社会问题进行治理,维护社会的稳定和安全。 张雪峰还强调通信工程的发展对于科技创新和人才培养的重要意义。通信工程的发展离不开科技的支持和创新,而通信工程的应用也为科技创新提供了广阔的空间。通过通信工程的应用,人们可以更加方便地获取到各类科研成果和创新成果,推动科技的快速发展。与此同时,通信工程的发展也对相关人才的培养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需要培养具备通信技术和创新能力的专业人才,为通信工程的可持续发展提供强有力的支持。 张雪峰对通信工程的评价是积极的。他认为通信工程的发展为人们的生活带来了便利,对于经济的繁荣起到了重要推动作用,对于社会的稳定和安全具有重要意义,对科技创新和人才培养起到了积极影响。然而,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和技术的不断进步,通信工程也面临着新的挑战和机遇,需要不断创新和发展,以适应日益变化的社会需求。相信在未来,通信工程将继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为社会的进步和发展做出更大的贡献。

张雪峰说的30道逻辑题原题

张雪峰说的30道逻辑题原题 中国著名的演说家、职业培训师张雪峰,曾为我们收集了30道逻辑题,并经过他的审阅和完善而发布出来。这30道题旨在检测人们的思维能力,可以考察分析能力、观察能力、推理能力以及创造力等等,让我们有机会突破思维定势,习得新思维,成长个人智慧。 今天,我们就来看看张雪峰精心准备的30道逻辑题吧! 第一题:有一个婴儿,它天真无邪,从来没有受过任何形式的教育,而它的认知是怎样的? 第二题:有一个知识渊博的人,他有着丰富的学习经历,但他的心中却只留存着一点点知识,为什么? 第三题:如果一个人从小在植物的世界里长大,那么他们会拥有什么样的认知? 第四题:不论一个人是否知识渊博,在经历过不同的认知体验后,最终他们都会有怎样的认识? 第五题:四个圆圈,有不同的颜色,但每一个颜色的都经历了同样的处理过程,观察它们的反应,可以得出什么样的结论? 第六题:一个理解能力低下的小孩收到了一个机器人,这个机器人会讲故事,小孩子会有怎样的反应? 第七题:一群孩子们都模仿一个受欢迎的孩子,这可能会带来哪些影响? 第八题:一个小朋友收到了一本书,他若不懂得阅读文字,那么他会怎么做?

第九题:一个处于不良和缺乏安全感的环境中的孩子会有怎样的反应? 第十题:一群孩子的对抗情绪很强,该如何帮助他们改变? 第十一题:一个孩子在游戏中体验到了成功和自豪,这会对他有何影响? 第十二题:在日常生活中,孩子们的认知能力会受哪些因素的影响? 第十三题:孩子是如何消化、处理知识的,如何提升他们的认知能力? 第十四题:由于教学方法单一,孩子们往往会感到学习无趣,如何让教育变得更有趣? 第十五题:一个孩子在家庭生活中受到无穷无尽的爱,他们会有怎样的反应? 第十六题:一个孩子遭受到了虐待,这会对他的认知能力产生什么影响? 第十七题:一个孩子在活动中有所突破,这会给他带来什么影响? 第十八题:孩子们在同龄人中受欢迎,但可能受到来自他人的批评,如何让他们坚持自我? 第十九题:一个孩子拥有过多的思想定势,应该如何帮助他展开思维? 第二十题:一个孩子做出了一个错误的决定,如何帮助他改正这

信息安全概论复习题

信息安全概论复习题 名词解释题 1.PKI:PKI是一种标准的密钥管理平台,它为网络应用透明地提供加密和数字签名等 密码服务所必须的密钥和证书管理。它由证书颁发机构CA、注册认证机构RA、证书库、密钥备份及恢复系统、证书作废系统、PKI应用接口系统等组成. 2.访问控制:访问控制是指主体依据某些控制策略或权限对客体本身或是其资源进行 的不同授权访问。访问控制包括三个要素,即:主体、客体和控制策略。 3.密钥托管:密钥托管是指用户在向CA申请数据加密证书之前,必须把自己的密钥 分成t份交给可信赖的t个托管人。任何一位托管人都无法通过自己存储的部分用户密钥恢复完整的用户密码。只有这t个人存储的密钥合在一起才能得到用户的完整密钥. 4.入侵检测:入侵检测是指对入侵行为的发觉。它从计算机网络或计算机系统的若干 关键点收集信息并进行分析,从而判断网络或系统中是否有违反安全策略的行为和被攻击的迹象。入侵检测系统则是是完成入侵检测功能的软件、硬件及其组合它试图检测、识别和隔离“入侵"企图或计算机的不恰当未授权使用。 5.防火墙:一般是指在两个网络间执行访问控制策略的一个或一组系统,是一种广泛 应用的网络安全技术,它用来控制两个不同安全策略的网络之间互访,从而防止不同安全域之间的相互危害。 6.数字签名:是以电子签名形式存储消息的方法,所签名的消息能够在通信网络中传 输,它能提供不可否认、防抵赖、防仿造、可自行验证或由第三方验证的机制,从而保证签名的有效性. 7.RBAC:(Role Based Access Control,RBAC)是基于角色的访问控制模式,用户是以 一定的角色访问系统,不同的角色被赋予不同的访问权限,系统的访问控制只看到角色而看不到用户。 8.IPSec:是一个工业标准网络安全协议,为IP网络通信提供透明的安全服务,保护 TCP/IP通信免遭窃听和篡改,可以有效抵御网络攻击,同时保持易用性。 选择题 1.美国国防部安全标准定义了4个安全级别,其中最高安全级提供了最全面的安全支 持,它是( A ) A 。a级 B。b级 C.c级 D.级 2.基于网络低层协议、利用协议或操作系统实现时的漏洞来达到攻击目的,这种攻击方 式称为( B ) A.服务攻击 B.拒绝服务攻击 C。被动攻击 D.非服务攻击 3.特洛伊木马攻击的威胁类型属于( B ) A.授权侵犯威胁B。植入威胁C。渗入威胁D.旁路控制威胁 4.如果发送方使用的加密密钥和接收方使用的解密密钥不相同,从其中一个密钥难以推 出另一个密钥,这样的系统称为( C ) A.常规加密系统 B.单密钥加密系统C。公钥加密系统D.对称加密系统 5。用户a通过计算机网络向用户b发消息,表示自己同意签订某个合同,随后用户a 反悔,不承认自己发过该条消息。为了防止这种情况发生,应采用(A)

信息安全概论-张雪锋-习题答案

信息安全概论-张雪锋-习题答案(共 6页) --本页仅作为文档封面,使用时请直接删除即可-- --内页可以根据需求调整合适字体及大小--

信息安全概论--课后习题参考答案 主编:张雪锋 出版社:人民邮电出版社 第一章 1、结合实际谈谈你对“信息安全是一项系统工程”的理解。 答:该题为论述题,需要结合实际的信息系统,根据其采取的安全策略和防护措施展开论述。 2、当前信息系统面临的主要安全威胁有哪些 答:对于信息系统来说,安全威胁可以是针对物理环境、通信链路、网络系统、操作系统、应用系统以及管理系统等方面。通过对已有的信息安全事件进行研究和分析,当前信息系统面临的主要安全威胁包括:信息泄露、破坏信息的完整性、非授权访问(非法使用)、窃听、业务流分析、假冒、网络钓鱼、社会工程攻击、旁路控制、特洛伊木马、抵赖、重放、计算机病毒、人员不慎、媒体废弃、物理侵入、窃取、业务欺骗等。 3、如何认识信息安全“三分靠技术,七分靠管理” 答:该题为论述题,可以从人事管理、设备管理、场地管理、存储媒介管理、软件管理、网络管理、密码和密钥管理等方面展开论述。 第二章 1、古典密码技术对现代密码体制的设计有哪些借鉴 答:一种好的加密法应具有混淆性和扩散性。混淆性意味着加密法应隐藏所有的局部模式,将可能导致破解密钥的提示性信息特征进行隐藏;扩散性要求加密法将密文的不同部分进行混合,使得任何字符都不在原来的位置。古典密码中包含有实现混淆性和扩散性的基本操作:替换和置乱,这些基本操作的实现方式对现代密码体制的设计具有很好的借鉴作用。 2、衡量密码体制安全性的基本准则有哪些 答:衡量密码体制安全性的基本准则有以下几种: (1)计算安全的:如果破译加密算法所需要的计算能力和计算时间是现实条件所不具备的,那么就认为相应的密码体制是满足计算安全性的。这意味着强力破解证明是安全的。 (2)可证明安全的:如果对一个密码体制的破译依赖于对某一个经过深入研究的数学难题的解决,就认为相应的密码体制是满足可证明安全性的。这意味着理论保证是安全的。 (3)无条件安全的:如果假设攻击者在用于无限计算能力和计算时间的前提下,也无法破译加密算法,就认为相应的密码体制是无条件安全性的。这意味着在极限状态上是安全的。 3、谈谈公钥密码在实现保密通信中的作用。 答:基于对称密码体制的加密系统进行保密通信时,通信双方必须拥有一个共享的秘密密钥来实现对消息的加密和解密,而密钥具有的机密性使得通信双方

大数据时代下的教育信息化数字资源建设与应用

大数据时代下的教育信息化数字资源建 设与应用 摘要:本文旨在研究大数据时代下的教育信息化数字资源建设与应用。随着大数据技术的日新月异,教育信息化逐渐渗入教育行业的每个角落。有效地建设和利用数字资源将可以优化教育过程,促进教师教学和学生学习的效率。本文结合理论探讨和实例分析,探索教育信息化数字资源的建设和应用策略。 关键词:大数据,教育信息化,数字资源,资源建设,应用策略 引言:教育信息化是21世纪教育技术的重要发展趋势。在大数据时代下,数字资源的建设和利用在教育信息化过程中扮演着重要角色。如何有效地建设和利用数字资源,对于推动教育信息化的进程具有重要意义。本文旨在通过理论探讨和实例分析,研究大数据时代下的教育信息化数字资源建设与应用。 一、大数据时代教育信息化的挑战与机遇 随着社会信息化的进程不断加快,大数据已经对许多领域产生了深远而广泛的影响。教育行业也不例外,描述、预测、优化和连接学习者与知识的大数据应用已经成为教育信息化进程的重要任务。但与此同时,大数据时代也带给教育信息化新的挑战。 1.对教育信息化带来的挑战 首先,数据收集、处理和分析的复杂性是直接面临的挑战。大数据本身具有“大”、“散”、“多”、“快”的特性。在教育信息化中,这些特性使得数据的收集、存储、处理、使用和保护变得更为复杂。首先,在大数据的背景下,如何有效收集并实时处理数据,是教育信息化中必须面临的挑战之一。其次,在大规模的数据收集和利用过程中,如何保护学生的隐私,也是缺乏明确解决方案的

问题。还有就是数据的分析挑战。大数据在量上的增长意味着传统的数据分析方法可能无法满足需求,需要开发新的数据分析工具和方法。 其次,教育公平问题。虽然大数据在一定程度上降低了获取信息的门槛,但由于技术、资源等的限制,也可能加大教育的区域、城乡、学校等的差距。如何在推进教育信息化的同时保障教育的公平性,也是一项挑战。 2.大数据时代为教育信息化提供的机遇 尽管大数据给教育信息化带来了挑战,但其也提供了机遇。大数据时代,通过对大量教育数据的收集和分析,可以为教师提供个体化教学的依据,从而提高教学质量。比如,通过对学生的学习行为、测试成绩等数据的分析,教师可以更准确地了解学生的知识掌握程度、学习习惯等,以此为依据进行更有效的教学设计。 此外,大数据还能促进教育管理的现代化。通过对人员、设施、财政、教学等方面的数据整合分析,教育管理者可以更科学地进行决策。例如,通过对学生出勤、成绩、消费等数据的分析,可以早期发现学生可能存在的问题,及时进行干预和指导。 总的来说,大数据时代的到来,为教育信息化带来了无法回避的挑战,也带来了前所未有的机遇。如何处理和应用大数据,如何建立有效的数据分析模型,如何提高大数据的教学应用能力,已经成为教育信息化发展的关键。 二、教育信息化数字资源的建设 随着信息化技术的不断发展和普及,以及大数据时代的到来,教育信息化数字资源的建设已经成为教育改革和发展的必然选择。教育信息化数字资源建设主要包括教育资源的数字化,建设数字资源库以及教育数据的整合与分析。 1.教育资源的数字化 教育资源数字化是指将纸质教材、实体媒体等教育资源转化为数字化资源,打破了传统的时间和空间限制,学生和教师可以根据自己的需求,随时随地获取

烟草行业信息安全保障体系建设指南

烟草行业信息安全保障体系建设指南

前言 烟草行业信息安全保障体系是行业信息化健康发展的基础和保障,是行业各级数据中心的重要组成部分。为推进行业信息安全保障体系建设,提高信息安全管理水平和保障能力,国家烟草专卖局制订了《烟草行业信息安全保障体系建设指南》(以下简称《指南》)。行业各单位要结合本单位实际情况认真落实《指南》的各项要求,构建“组织机制、规章制度、技术架构”三位一体的信息安全保障体系,做到信息安全工作与信息化建设同步规划、同步建设、协调发展。 《指南》按照《国家信息化领导小组关于加强信息安全保障工作的意见》(中办发[2003]27号)的要求,依照《信息系统安全保障评估框架》(GB/T 20274—2006)等有关国家标准,运用目前信息安全领域广泛应用的思想和方法,明确了烟草行业信息安全保障体系建设的总体原则和建设内容,对行业信息安全策略的制订,以及信息安全管理、技术和运维三大体系的建设工作提出了指导性意见和要求。由于水平所限,对《指南》中的不足之处,望各单位在应用过程中提出宝贵意见。 《指南》由国家烟草专卖局烟草经济信息中心和中国信息安全产品测评认证中心共同组织编写。《指南》编写组组长:高锦;副组长:陈彤;主要成员:张雪峰,王海清,耿刚勇,张利,孙成昊,黄云海,耿欣,刘辉等。

目录 1范围 (3) 2引用和参考文献 (3) 2.1国家信息安全标准、指南 (3) 2.2国际信息安全标准 (4) 2.3行业规范 (5) 3术语定义和缩略语 (5) 3.1安全策略 (5) 3.2安全管理体系 (5) 3.3安全技术体系 (5) 3.4安全运维体系 (6) 3.5信息系统 (6) 3.6缩略语 (6) 4信息安全保障体系建设总体要求 (7) 4.1信息安全保障体系建设框架 (7) 4.2信息安全保障体系建设原则 (9) 4.3信息安全保障体系建设基本过程 (10) 5信息安全保障体系建设规划 (11) 6安全策略 (12) 6.1总体方针 (13) 6.2分项策略 (14) 7管理体系 (15)

自考信息安全概论习题及答案

信息安全概论习题及答案 第1章概论 1.谈谈你对信息的理解. 答:信息是事物运动的状态和状态变化的方式。 2.什么是信息技术? 答:笼统地说,信息技术是能够延长或扩展人的信息能力的手段和方法。 本书中,信息技术是指在计算机和通信技术支持下,用以获取、加工、存储、变换、显示和传输文字、数值、图像、视频、音频以及语音信息,并且包括提供设备和信息服务两大方面的方法与设备的总称。 也有人认为信息技术简单地说就是3C:Computer+Communication+Control。 3.信息安全的基本属性主要表现在哪几个方面? 答:(1)完整性(Integrity) (2)保密性(Confidentiality) (3)可用性(Availability) (4)不可否认性(Non-repudiation) (5)可控性(Controllability) 4.信息安全的威胁主要有哪些? 答: (1)信息泄露 (2)破坏信息的完整性 (3)拒绝服务 (4)非法使用(非授权访问) (5)窃听 (6)业务流分析 (7)假冒 (8)旁路控制 (9)授权侵犯 (10)特洛伊木 马 (11)陷阱门 (12)抵赖 (13)重放 (14)计算机病 毒 (15)人员不慎 (16)媒体废弃 (17)物理侵入 (18)窃取 (19)业务欺骗 等 5.怎样实现信息安全? 答:信息安全主要通过以下三个方面:

A 信息安全技术:信息加密、数字签名、数据完整性、身份鉴别、访问控制、安全数据库、网络控制技术、反病毒技术、安全审计、业务填充、路由控制机制、公证机制等; B 信息安全管理:安全管理是信息安全中具有能动性的组成部分。大多数安全事件和安全隐患的发生,并非完全是技术上的原因,而往往是由于管理不善而造成的。安全管理包括:人事管理、设备管理、场地管理、存储媒体管理、软件管理、网络管理、密码和密钥管理等。 C 信息安全相关的法律。法律可以使人们了解在信息安全的管理和应用中什么是违法行为,自觉遵守法律而不进行违法活动。法律在保护信息安全中具有重要作用对于发生的违法行为,只能依靠法律进行惩处,法律是保护信息安全的最终手段。同时,通过法律的威慑力,还可以使攻击者产生畏惧心理,达到惩一警百、遏制犯罪的效果。 第2章信息保密技术 1.为了实现信息的安全,古典密码体制和现代密码体制所依赖的要素有何不同? 答:古典密码体制中,数据的保密基于加密算法的保密。 现代密码体制中,数据的安全基于密钥而不是算法的保密。 2.密码学发展分为哪几个阶段?各自的特点是什么? 答:第一个阶段:从几千年前到1949年。 古典加密 计算机技术出现之前 密码学作为一种技艺而不是一门科学 第二个阶段:从1949年到1975年。 标志:Shannon发表“Communication Theory of Secrecy System” 密码学进入了科学的轨道 主要技术:单密钥的对称密钥加密算法 第三个阶段:1976年以后 标志:Diffie,Hellman发表了“New Directions of

信息安全概论课后答案解析

_ 四45五3六57十4十一34十二47没做 “信息安全理论与技术”习题及答案 教材:《信息安全概论》段云所,魏仕民,唐礼勇,陈钟,高等教育出版社 第一章概述(习题一,p11) 1.信息安全的目标是什么? 答:信息安全的目标是保护信息的机密性、完整性、抗否认性和可用性;也有观点认为是机密性、完整性和可用性,即CIA(Confidentiality,Integrity,Availability)。 机密性(Confidentiality)是指保证信息不被非授权访问;即使非授权用户得到信息也无法知晓信息内容,因而不能使用 完整性(Integrity)是指维护信息的一致性,即信息在生成、传输、存储和使用过程中不应发生人为或非人为的非授权簒改。 抗否认性(Non-repudiation)是指能保障用户无法在事后否认曾经对信息进行的生成、签发、接收等行为,是针对通信各方信息真实同一性的安全要求。 可用性(Availability)是指保障信息资源随时可提供服务的特性。即授权用户根据需要可以随时访问所需信息。 2.简述信息安全的学科体系。 解:信息安全是一门交叉学科,涉及多方面的理论和应用知识。除了数学、通信、计算机等自然科学外,还涉及法律、心理学等社会科学。 信息安全研究大致可以分为基础理论研究、应用技术研究、安全管理研究等。信息安全研究包括密码研究、安全理论研究;应用技术研究包括安全实现技术、安全平台技术研究;安全管理研究包括安全标准、安全策略、安全测评等。 3. 信息安全的理论、技术和应用是什么关系?如何体现? 答:信息安全理论为信息安全技术和应用提供理论依据。信息安全技术是信息安全理论的体现,并为信息安全应用提供技术依据。信息安全应用是信息安全理论和技术的具体实践。它们之间的关系通过安全平台和安全管理来体现。安全理论的研究成果为建设安全平台提供理论依据。安全技术的研究成果直接为平台安全防护和检测提供技术依据。平台安全不仅涉及物理安全、网络安全、系统安全、数据安全和边界安全,还包括用户行为的安全,安全管理包括安全标准、安全策略、安全测评等。这些管理措施作用于安

信息安全概论课后答案

四45五3六57十4十一34十二47没做 “信息安全理论与技术"习题及答案 教材:《信息安全概论》段云所,魏仕民,唐礼勇,陈钟,高等教育出版社 第一章概述(习题一,p11) 1.信息安全的目标是什么? 答:信息安全的目标是保护信息的机密性、完整性、抗否认性和可用性;也有观点认为是机密性、完整性和可用性,即CIA(Confidentiality,Integrity,Availability)。 机密性(Confidentiality)是指保证信息不被非授权访问;即使非授权用户得到信息也无法知晓信息内容,因而不能使用 完整性(Integrity)是指维护信息的一致性,即信息在生成、传输、存储和使用过程中不应发生人为或非人为的非授权簒改。 抗否认性(Non—repudiation)是指能保障用户无法在事后否认曾经对信息进行的生成、签发、接收等行为,是针对通信各方信息真实同一性的安全要求. 可用性(Availability)是指保障信息资源随时可提供服务的特性.即授权用户根据需要可以随时访问所需信息。 2.简述信息安全的学科体系。 解:信息安全是一门交叉学科,涉及多方面的理论和应用知识.除了数学、通信、计算机等自然科学外,还涉及法律、心理学等社会科学. 信息安全研究大致可以分为基础理论研究、应用技术研究、安全管理研究等。信息安全研究包括密码研究、安全理论研究;应用技术研究包括安全实现技术、安全平台技术研究;安全管理研究包括安全标准、安全策略、安全测评等. 3. 信息安全的理论、技术和应用是什么关系?如何体现? 答:信息安全理论为信息安全技术和应用提供理论依据。信息安全技术是信息安全理论的体现,并为信息安全应用提供技术依据。信息安全应用是信息安全理论和技术的具体实践.它们之间的关系通过安全平台和安全管理来体现。安全理论的研究成果为建设安全平台提供理论依据.安全技术的研究成果直接为平台安全防护和检测提供技术依据.平台安全不仅涉及物理安全、网络安全、系统安全、数据安全和边界安全,还包括用户行为的安全,安全管理包括安全标准、安全策略、安全测评等。这些管理措施作用于安全理论和技术的各个方面。 第二章密码学概论(习题二,p20) 杨越越 1.概念解释: 分组密码、流密码、对称密码、非对称密码 答:分组密码:对明文的加密有两种形式,其中一种是先对明文消息分组,再逐组加密,称之为分组密码。 流密码:对明文的加密有两种形式,其中一种 是对明文按字符逐位加密,称之为流密。 对称密码:密码系统从原理上分为两大类,即单密钥系统和双密钥系统,单密钥系统又称为对称密码系统或秘密密钥密码系统,单密钥系统的加密密钥和解密密钥或者相同,或者实质上等同,即易于从一个密钥得出另一个。 非对称密码:双密钥系统又称为非对称密码系统或公开密码系统。双密钥系统有两个密钥,一个是公开的,用K1表示,谁都可以使用;另一个是私人密钥,用K2表示,只由采用此系统的人自己掌握。 2.设a~z的编号为1~26,空格为27,采用凯撒(Kaesar)密码算法为C=k1M+k2,取k1=3,k2=5,M=Peking University,计算密文C. 答:M=Peking University C=ztketzentqtehekz (ovhuykomtiyerhuywcshoanrdh) 3.设a~z的编号为1~26,空格为27,采用Vigenere方案,密钥长度与消息相同,给出密文: ANKYODKYUREPFJBYOJDSPLREYIUNOFDOIUERFPLUYTS 分别找出对应下列两组明文的密钥: (a)MR MUSTARD WITH THE CANDLESTICK IN THE HALL (b)MISS SCARLET WITH THE KNIFE IN THE LIBRARY 答:(a)owklulrxcnetxquyvbzsmkdamdbufctoigeyyklmxhg (b)oesfolfxctewfntdgjdhgruqioioxkopmersgjcxbt 4.构造一个用选择明文破译Hill算法的例子。 第三章对称密码体制(习题三,p49) 高会贤 1。证明DES解密过程是加密过程的逆过程。 证明:由于DES算法是在Feistel网络结构的输入和输出阶段分别初始置换IP和初始逆置换IP-1而

相关主题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