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必修三知识点总结

高中必修三知识点总结

第一章:数列与数学归纳法

1.1 等差数列与等差数列的通项公式

在数学中,等差数列是指数列中相邻两项之间的差值是一个固定的常数。等差数列的通项公式可以用来计算数列中任意一项的值。

等差数列的通项公式为:an = a1 + (n - 1)d

其中,an表示数列中的第n项,a1表示数列中的第一项,d表示公差(即相邻两项之间的差值),n表示项数。

1.2 等差数列的前n项和公式

等差数列的前n项和公式可以用来计算等差数列前n项的和。

等差数列的前n项和公式为:Sn = (n/2)(a1 + an)

其中,Sn表示等差数列前n项的和。

1.3 数学归纳法

数学归纳法是一种证明数学命题的常用方法。它分为两个步骤:基础步骤和归纳步骤。

基础步骤:证明当n取某个特定值时,命题成立。

归纳步骤:假设当n取某个特定值时,命题成立,然后证明当n取n+1时,命题也成立。

通过数学归纳法,可以证明一些数学命题的普遍性。

第二章:三角函数与解三角形

2.1 三角函数的定义及其性质

在三角函数中,最常用的三个函数是正弦函数、余弦函数和正切函数。

正弦函数:s inθ = 对边/斜边

余弦函数:cosθ = 邻边/斜边

正切函数:tanθ = 对边/邻边

三角函数具有一些性质,如周期性、奇偶性和单调性等。

2.2 解三角形

解三角形是指通过已知某几个角度或边长,推导出三角形的其他未知量。

根据三角函数的定义和性质,可以利用正弦定理、余弦定理和正切定理来解三角形。

正弦定理:a/sinA = b/sinB = c/sinC

余弦定理:c² = a² + b² - 2abcosC

正切定理:tanA = (b/a), tanB = (a/b), tanC = (a/b)

通过这些定理,可以求解三角形中的未知角度和边长。

第三章:概率与统计

3.1 随机事件与概率

随机事件是指在一次试验中,可能出现也可能不出现的事件。

概率是研究随机事件发生可能性的数学工具。概率的取值范围是0到1之间,表示事件发生的可能性大小。

3.2 事件的并、交和差

事件的并是指两个或多个事件中至少发生一个事件的情况。

事件的交是指两个或多个事件同时发生的情况。

事件的差是指事件A发生而事件B不发生的情况。

3.3 统计与统计量

统计是指对一定数量的数据进行收集、整理、分析和解释的过程。

统计量是从统计数据中得到的、用来描述和度量总体属性的特征值,如均值、中位数和标准差等。

通过统计和统计量,可以对数据进行分析和推断,从而得出结论。

总结

本文主要总结了高中必修三的三个重要知识点:数列与数学归纳法、三角函数与解三角形以及概率与统计。数列与数学归纳法主要涉及等差数列的通项公式和前n项和公式,以及数学归纳法的基础步骤和归纳步骤。三角函数与解三角形主要涉及三角函数的定义及其性质,以及解三角形的方法和定理。概率与统计主要涉及随机事件与概率、事件的并、交和差,以及统计与统计量的概念和应用。

掌握这些知识点对于理解和应用数学具有重要意义。通过学习数列与数学归纳法,可以解决实际问题中的数列计算和证明问题;通过学习三角函数与解三角形,可以解决实际问题中的三角形计算和推导问题;通过学习概率与统计,可以分析和推断实际问题中的统计数据。这些知识点的学习不仅可以提高数学素养,还可以培养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对学生的综合素质发展具有重要作用。

高中生物必修三知识点总结(全)

第一章 人体的内环境与稳态 一、细胞的生存环境: 1、单细胞直接与外界环境进行物质交换 2、多细胞动物通过内环境作媒介进行物质交换 细胞外液主要是血浆、淋巴、组织液,又称内环境(是细胞与外界环境进行物质交换的媒介) 其中血细胞的内环境是血浆 淋巴细胞的内环境是淋巴 毛细血管壁的内环境是血浆、组织液 毛细淋巴管的内环境是淋巴、组织液 3、组织液、淋巴的成分与含量与血浆相近,但又完全不相同,最主要的差别在于血浆中含有较多的蛋白质, 而组织液淋巴中蛋白质含量较少。 4、内环境的理化性质:渗透压,酸碱度,温度等相对稳定 ①血浆渗透压大小主要与无机盐、蛋白质含量有关;无机盐中Na +、Cl - 占优势 细胞外液渗透压约为770kpa 相当于细胞内液渗透压; ②正常人的血浆近中性,PH 为7.35-7.45与HCO 3-、HPO 42- 等离子有关; ③人的体温维持在370C 左右(一般不超过10 C )。 二、内环境稳态的重要性: 1、稳态是指正常机体通过调节作用,使各个器官系统协调活动,共同维持内环境的相对稳定状态。 ①稳态的基础是各器官系统协调一致地正常运行 ②调节机制:神经-体液-免疫 ③稳态相关的系统:消化、呼吸、循环、泌尿系统(及皮肤) ④维持内环境稳态的调节能力是有限的,若外界环境变化过于剧烈或人体自身调节能力出现障碍时内环境稳态 会遭到破坏 2、内环境稳态的意义:机体进行正常生命活动的必要条件 第二章 动物和人体生命活动的调节 一、神经调节: 1、神经调节的结构基础:神经系统 2、神经调节基本方式:反射 反射的结构基础:反射弧 反射弧组成:感受器—传入神经—神经中枢—传出神经—效应器 3、兴奋是指某些组织(神经组织)或细胞感受外界刺激后由相对静止状态变为显著的活跃状态的过程。 4、兴奋在神经纤维上的传导: 以电信号的形式沿着神经纤维的传导是双向的 ;静息时膜内为负,膜外为正;兴奋时膜内为正,膜外为负,

高中数学必修三知识点总结

高中数学必修三知识点总结 一、函数和极限 1、函数 函数是一种特殊的数学关系,即将一个变量与另一个变量的幂次方律或以其他形式表示的函数表达式相关联,使其中一个变量可以通过另一个变量确定。它是将一个数量变化到另一个数量的过程。例如,y=x²定义了函数y与x之间的关系。在数学中,函数的定义一般表示为 f(x)=y。 2、极限 极限是数学理论中的基本概念,它是描述一个函数沿某方向无限接近某一点的过程。 3、函数的运算性质 (1)可加性 如果函数a(x)与函数b(x)定义域上存在,那么a(x) + b(x) = a(x) + b(x), 其中a(x) + b(x)定义域为定义域a(x)与定义域b(x)的交集。 (2)可乘性 如果函数a(x)与函数b(x)定义域上存在,那么a(x) × b(x) = a(x) × b(x), 其中a(x) × b(x)定义域为定义域a(x)与定义域b(x)的交集。 (3)绝对值函数的特性 绝对值函数的定义域为R,其表达式为 f(x)=|x|,该函数为单增函数,其定义域上单调性为单调递增,又有f(-x)=f(x)成立。 二、坐标系 1、什么是坐标系 坐标系又被称为图形坐标系,是一种定义坐标位置的系统,可以用于表示,定位和绘制一个点,线或者面的几何形状。 2、极坐标、直角坐标和笛卡尔坐标 (1)极坐标

极坐标系中只有一个圆形坐标区域,其中x轴和y轴均在同一圆上,整个坐标系定义 在一个圆环内,由一对极坐标来表示任意点的坐标,公式为(ρ,θ),ρ表示从原点到点 的距离,θ表示从x轴正半轴向给点旋转的角度。 (2)直角坐标 直角坐标是一种两个方向平行、正交的坐标系统,它也称为二维坐标系。直角坐标系 均有x轴(横轴)和y轴(纵轴)两个轴来表示,它们垂直于彼此,x轴从原点向右为正向,y轴从原点向上为正向。每个坐标点都可以用两个坐标值(x, y)来描述。 (3)笛卡尔坐标 笛卡尔坐标系是一种基于三个平行、正交的空间坐标系统,也叫三维坐标系,它有x 轴、y轴和z轴,三条轴均正交,x轴、y轴和z轴垂直于彼此,x轴从原点向右为正方向,y轴从原点向上为正方向,z轴从原点朝外为正方向。每个点都有三个坐标值(x, y, z)来 定位,是在三维空间中最常使用的坐标系。 三、微积分 1、概念 微积分是学习数学中一个重要的分支,它是在研究变化量是某个量随其它变量变化而 变化的过程中建立起来的,主要研究变化量与其变化率间的关系。 2、关键概念 (1)基本概念 (1)微分 微分是理解函数变化关系的最基本方法,它是指根据观察函数在某一点的变化率,来 确定一个函数在某一点的大致的变化趋势。 (2)积分 积分是微积分的另一部分,是用来描述函数或者曲线下特定面积的一种计算方法。它 可以用来精确计算某一物体的重量和体积。 (2)应用 微积分在解决物理学、经济学、生物学和电气工程等多领域问题中都有广泛应用,它 一般是用来分析各种函数、圆形曲线、椭圆曲线、抛物线、双曲线及其它复杂曲线的概念,以及分析变量间的关系,建立数学模型,来解决实际的问题。

高中政治必修三知识点总结背诵版

必修三 第一单元文化与生活 第一课文化与社会 1. 文化是什么? (1)文化是一种精神现象:“文化”是相对于经济、政治而言的人类全部精神活动及其产品。其中,既包括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等具有意识形态性质的部分,又包括自然科学和技术、语言和文字等非意识形态的部分。 (2)文化是一种社会现象:文化是人类社会特有的现象。文化是由人所创造、为人所特有的。纯粹“自然"的东西不能称为文化。有了人类社会才有文化,文化是人们社会实践的产物。(社会实践是文化的源泉) (3)一个人文化素养的形成:每个人所具有的文化素养,不是天生的,而是通过对社会生活的体验,特别是通过参与文化活动、接受知识文化教育而逐步培养出来的。 (4)人们的精神活动离不开物质活动,精神产品离不开物质载体。 2. 文化的力量:文化作为一种精神力量,能够在人们认识世界、改造世界的过程中转化为物质力量,对社会发展产生深刻的影响。 这种影响(注意:影响有好有坏),不仅表现在个人的成长历程中,而且表现在民族和国家的历史中。先进的、健康的文化对社会的发展产生巨大的促进作用;反动的、腐朽没落的文化则对社会的发展起着重大的阻碍作用。 3. 经济、政治、文化之间的关系: (1)经济是基础,政治是经济的集中表现,文化是经济和政治的反映。一定的文化由一定的经济、政治所决定。 (2)文化反作用于政治、经济,给予政治、经济以重大影响:不同民族的文化,影响不同民族和国家各具特色的发展道路。不同性质的文化对社会发展的作用不同。(先进的、健康的文化会促进社会的发展,落后的、腐朽的文化则会阻碍社会的发展。) 4. 文化与经济相互交融:在经济发展中,科学技术的作用越来越重要。为推动经济建设,发展教育事业、培养各种高素质人才、提高劳动者素质越来越重要。文化生产力在现代经济的总体格局中的作用越来越突出。 5. 文化与政治相互交融:随着民主和法制建设的发展,人们为了参与政治生活,需要更高的文化素养。文化与国际政治相互交融,成为当代国际政治斗争的重要内容。世界范围内反对文化霸权主义的斗争,成为当代国际政治斗争的重要内容。 6. 文化在综合国力竞争中的地位和作用越来越突出: 如今,各国之间综合国力竞争日趋激烈。文化在综合国力竞争中的地位和作用越来越突出。文化的力量,深深熔铸在民族的生命力、创造力和凝聚力之中,成为综合国力的重要标志。 7. 中国如何应对文化发展上面临的严峻挑战?(从文化角度分析) 答:我国是世界上最大的发展中国家,要想在激烈的国际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必须把文化建设作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重要战略任务,牢牢把握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大力弘扬民族精神,优先发展教育和科技,为经济建设提供正确的方向保证、不竭的精神动力和强大的智力支持。 第二课文化对人的影响 1. 来源:文化对人的影响,来自于特定的文化环境,来自于各种形式的文化活动。 2. 影响:文化影响人们的交往行为和方式。影响人们的实践活动、认识活动和思维方式。 3. 文化对人的影响特点 (1)潜移默化的影响:参加健康向上的文化活动,能够使人得到精神上的愉悦、情操上的陶冶,提高人的审美水平、道德素养。这些文化影响既通过潜移默化的方式发生,又是人们自觉学习、主动感悟文化熏陶的结果。因此,要积极参加健康向上的文化活动。 (2)深远持久的影响:文化对人的交往方式、思维方式、生活方式的影响是深远持久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对人的综合素质和终身发展产生深远而持久的影响。

高中数学必修三重要知识点总结归纳

高中数学必修三重要知识点总结归纳 有很多高中学生在复习高中必修三数学时,因为之前没有做过系统的总结,导致复习时整体效率不高。下面是由编辑为大家整理的“高中数学必修三重要知识点总结归纳”,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本文。 高中必修三数学知识1 一.随机事件的概率及概率的意义 1、基本概念: (1)必然事件:在条件S下,一定会发生的事件,叫相对于条件S 的必然事件; (2)不可能事件:在条件S下,一定不会发生的事件,叫相对于条件S的不可能事件; (3)确定事件:必然事件和不可能事件统称为相对于条件S的确定事件; (4)随机事件:在条件S下可能发生也可能不发生的事件,叫相对于条件S的随机事件; (5)频数与频率:在相同的条件S下重复n次试验,观察某一事件A是否出现,称n次试验中事件A出现的次数nA为事件A出现的频数;对于给定的随机事件A,如果随着试验次数的增加,事件A发生的频率fn(A)稳定在某个常数上,把这个常数记作P(A),称为事件A的概率。 (6)频率与概率的区别与联系:随机事件的频率,指此事件发生的次数nA与试验总次数n的比值,它具有一定的稳定性,总在某个常数附近摆动,且随着试验次数的不断增多,这种摆动幅度越来越小。我们把这个常数叫做随机事件的概率,概率从数量上反映了随机事件发生的可能性的大小。频率在大量重复试验的前提下可以近似地作为这个事件的概率 二.概率的基本性质 1、基本概念:

(1)事件的包含、并事件、交事件、相等事件 (2)若A∩B为不可能事件,即A∩B=ф,那么称事件A与事件B互斥; (3)若A∩B为不可能事件,A∪B为必然事件,那么称事件A与事件B互为对立事件; (4)当事件A与B互斥时,满足加法公式:P(A∪B)=P(A)+P(B);若事件A与B为对立事件,则A∪B为必然事件,所以 P(A∪B)=P(A)+P(B)=1,于是有P(A)=1—P(B) 2、概率的基本性质: 1)必然事件概率为1,不可能事件概率为0,因此0≤P(A)≤1; 2)当事件A与B互斥时,满足加法公式:P(A∪B)=P(A)+P(B); 3)若事件A与B为对立事件,则A∪B为必然事件,所以P(A∪B)=P(A)+P(B)=1,于是有P(A)=1—P(B); 4)互斥事件与对立事件的区别与联系,互斥事件是指事件A与事件B在一次试验中不会同时发生,其具体包括三种不同的情形:(1)事件A发生且事件B不发生; (2)事件A不发生且事件B发生; (3)事件A与事件B同时不发生,而对立事件是指事件A与事件B 有且仅有一个发生,其包括两种情形; (1)事件A发生B不发生; (2)事件B发生事件A不发生,对立事件互斥事件的特殊情形。 三.古典概型及随机数的产生 (1)古典概型的使用条件:试验结果的有限性和所有结果的等可能性。 (2)古典概型的解题步骤;①求出总的基本事件数; ②求出事件A所包含的基本事件数 四.几何概型及均匀随机数的产生 基本概念:(1)几何概率模型:如果每个事件发生的概率只与构成该事件区域的长度(面积或体积)成比例,则称这样的概率模型为几何概率模型;

高考数学必修三知识点大全总结

高考数学必修三知识点大全总结 高考数学必修三知识点同学们总结归纳过吗?如果没有请来小编这里瞧瞧。下面是由小编为大家整理的“高考数学必修三知识点大全总结”,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高考数学必修三知识点大全总结 一、一次函数定义与定义式: 自变量x和因变量y有如下关系: y=kx+b 则此时称y是x的一次函数。 特别地,当b=0时,y是x的正比例函数。 即:y=kx(k为常数,k≠0) 二、一次函数的性质: 1.y的变化值与对应的x的变化值成正比例,比值为k 即:y=kx+b(k为任意不为零的实数b取任何实数) 2.当x=0时,b为函数在y轴上的截距。 三、一次函数的图像及性质: 1.作法与图形:通过如下3个步骤 (1)列表; (2)描点; (3)连线,可以作出一次函数的图像——一条直线。因此,作一次函数的图像只需知道2点,并连成直线即可。(通常找函数图像与x轴和y轴的交点) 2.性质:(1)在一次函数上的任意一点P(x,y),都满足等式:y=kx+b。 (2)一次函数与y轴交点的坐标总是(0,b),与x轴总是交于(-b/k,0)正比例函数的图像总是过原点。 3.k,b与函数图像所在象限: 当k>0时,直线必通过一、三象限,y随x的增大而增大; 当k 当b>0时,直线必通过一、二象限;

当b=0时,直线通过原点 当b<0时,直线必通过三、四象限。 特别地,当b=O时,直线通过原点O(0,0)表示的是正比例函数的图像。 这时,当k>0时,直线只通过一、三象限;当k<0时,直线只通过二、四象限。 四、确定一次函数的表达式: 已知点A(x1,y1);B(x2,y2),请确定过点A、B的一次函数的表达式。 (1)设一次函数的表达式(也叫解析式)为y=kx+b。 (2)因为在一次函数上的任意一点P(x,y),都满足等式y=kx+b。所以可以列出2个方程:y1=kx1+b……①和y2=kx2+b……② (3)解这个二元一次方程,得到k,b的值。 (4)最后得到一次函数的表达式。 高中数学必修3知识点总结篇二 高中数学(文)包含5本必修、2本选修,(理)包含5本必修、3本选修,每学期学**两本书。 必修一:1、集合与函数的概念(这部分知识抽象,较难理解)2、基本的初等函数(指数函数、对数函数)3、函数的性质及应用(比较抽象,较难理解) 必修二:1、立体几何(1)、证明:垂直(多考查面面垂直)、平行(2)、求解:主要是夹角问题,包括线面角和面面角 这部分知识是高一学生的难点,比如:一个角实际上是一个锐角,但是在图中显示的钝角等等一些问题,需要学生的立体意识较强。这部分知识高考占22---27分 2、直线方程:高考时不单独命题,易和圆锥曲线结合命题 3、圆方程: 必修三:1、算法初步:高考必考内容,5分(选择或填空)2、统计:3、概率:高考必考内容,09年理科占到15分,文科数学占到5分必修四:1、三角函数:(图像、性质、高中重难点,)必考大题:15---

高中地理必修三知识点总结(全)

必修三第一章地理环境与区域发展 第一节地理环境对区域发展的影响 一、区域的含义 ⑴概念:区域是地球表面的空间单位,它是人们在地理差异的基础上,按一定的指标和方法划 分出来的。区域既是上一级区域的组成部分,又可进一步划分为下一级区域。 ⑵特征:具有一定的区位特征,以及一定的面积,其内部的特定性质相对一致。(层次性;差异性;整体性) 二、地理环境差异对区域发展的影响 1.总体影响:影响人们的生产生活特点、区域的发展水平、发展方向。 2.长江三角洲和松嫩平原的异同 同:都是平原地区,并都位于我国的东部季风区 异:⑴地理环境的差异: ①地理位置差异:位于30° N 附近,在我国东部沿海地区的中部,长江的入海口;松嫩平 原大致位于 43-48 ° N ,在我国东北地区的中部 ②气候条件差异:长三角在亚热带季风气候区,夏季高温多雨,雨热同期;松嫩平原在温带季风气候区,大陆性稍强,降水较少,温暖季节短,生长期较短,水热条件的组合 不如长三角。 ③土地条件差异:长三角以水稻土为主,耕地多为水田,较为分散,人均耕地面积低于全国平均水平;松嫩平原黑土分布广泛,耕地多为旱地,集中连片,人均耕地面积高于全国平均水平。 ④矿产资源条件差异:长三角矿产资源贫乏,松嫩平原有较丰富的石油等矿产。 ⑵地理环境对农业和商业的影响 ①对农业:长三角在良好的水热条件基础上,发展水田耕作业,主要种植水稻等,一年二熟至三熟;松嫩平原受水热条件的限制,发展旱地耕作业,主要种植小麦等,一年一熟。 长三角河湖水面较广,水产业较为发达;松嫩平原西部降水较少,草原分布较广,适宜发展畜牧业。 ②对工商业:长三角位于我国沿海航线的中枢,长江入海的门户,对内外联系方便,商业贸易发达;依托当地发达的农业基础发展轻工业,从国内外运入矿产资源发展重工业,成为我国重要的综合性工业基地。松嫩平原利用当地丰富的煤铁石油等资源发展工业,成为我国 的重化工业基地。 三、区域不同发展阶段地理环境的影响 1.区域地理环境对人类活动的影响不是固定不变的,而是随着社会、经济、技术等因素的改 变而改变。 第二节地理信息技术在区域地理环境研究中的应用 1.地理信息技术 ⑴概念:获取、管理、分析和应用地理空间信息的现代技术的总称。 ⑵类型:遥感 RS、全球定位系统 GPS、地理信息系统 GIS

高中必修三数学知识点

高中必修三数学知识点 高中必修三数学知识点1 一.随机事件的概率及概率的意义1、基本概念: (1)必然事件:在条件S下,一定会发生的事件,叫相对于条件S的必然事件;(2)不可能事件:在条件S下,一定不会发生的事件,叫相对于条件S的不可能事件;(3)确定 事件:必然事件和不可能事件统称为相对于条件S的确定事件; (4)随机事件:在条件S下可能发生也可能不发生的事件,叫相对于条件S的随机事件; (5)频数与频率:在相同的条件S下重复n次试验,观察某一事件A是否出现,称n 次试验中事件A出现的次数nA为事件A出现的频数;对于给定的随机事件A,如果随着试验次数的增加,事件A发生的频率fn(A)稳定在某个常数上,把这个常数记作P(A),称为事件A的概率。 (6)频率与概率的区别与联系:随机事件的频率,指此事件发生的次数nA与试验总 次数n的比值,它具有一定的稳定性,总在某个常数附近摆动,且随着试验次数的不断 增多,这种摆动幅度越来越小。我们把这个常数叫做随机事件的概率,概率从数量上反 映了随机事件发生的可能性的大小。频率在大量重复试验的前提下可以近似地作为这个 事件的概率 二.概率的基本性质1、基本概念: (1)事件的包含、并事件、交事件、相等事件(2)若A∩B为不可能事件,即A∩B=ф,那么称事件A与事件B互斥;(3)若A∩B为不可能事件,A∪B为必然事件,那么称事件 A与事件B互为对立事件; (4)当事件A与B互斥时,满足加法公式:P(A∪B)=P(A)+P(B);若事件A与B为对立事件,则A∪B为必然事件,所以

P(A∪B)=P(A)+P(B)=1,于是有P(A)=1—P(B) 2、概率的基本性质: 1)必然事件概率为1,不可能事件概率为0,因此0≤P(A)≤1; 2)当事件A与B互斥时,满足加法公式:P(A∪B)=P(A)+P(B); 3)若事件A与B为对立事件,则A∪B为必然事件,所以P(A∪B)=P(A)+P(B)=1,于 是有P(A)=1 —P(B); 4)互斥事件与对立事件的区别与联系,互斥事件是指事件A与事件B在一次试验中 不会同时发生,其具体包括三种不同的情形:(1)事件A发生且事件B不发生; (2)事件A不发生且事件B发生; (3)事件A与事件B同时不发生,而对立事件是指事件A与事件B有且仅有一个发生,其包括两种情形; (1)事件A发生B不发生; (2)事件B发生事件A不发生,对立事件互斥事件的特殊情形。三.古典概型及随机 数的产生(1)古典概型的使用条件:试验结果的有限性和所有结果的等可能性。(2)古典 概型的解题步骤;①求出总的基本事件数; ②求出事件A所包含的基本事件数,然后利用公式P(A)=四.几何概型及均匀随机数 的产生 基本概念:(1)几何概率模型:如果每个事件发生的概率只与构成该事件区域的长度(面积或体积)成比例,则称这样的概率模型为几何概率模型; (2)几何概型的概率公式:P(A)=;(3)几何概型的特点:1)试验中所有可能出现的结 果(基本事件)有无限多个;2)每个基本事件出现的可能性相等. 高中必修三数学知识点2

高中必修三政治知识点总结

高中必修三政治知识点总结 高中必修三政治知识点总结 漫长的学习生涯中,说到知识点,大家是不是都习惯性的重视?知识点就是“让别人看完能理解”或者“通过练习我能掌握”的内容。那么,都有哪些知识点呢?以下是店铺为大家收集的高中必修三政治知识点总结,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高中必修三政治知识点总结篇1 1、中华文化的基本特征: 源远流长;博大精深。 2、中华文化源远流长的见证: 汉字与史书典籍(重点) (1)、汉字:文字是文化的基本载体。文字的发明,标志着人类进入文明时代。汉字为书写中华文化,传承中华文明,发挥了巨大的作用。今天为中华各族人民所通用,是中华文明的重要标识。 (2)史书典籍。 是中华文化一脉相传的重要见证。我国史书典籍的特点:规模之大、存留之丰为世界所罕有。 4、如何再创中华文化新的辉煌? (1) 实践证明:只有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和马克思主义的指引下,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才能创造中华文化新的辉煌。 (2)立足于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实践. (3)着眼于古代能够大人民群众的精神需求. (4)发扬中华民族优秀文化传统,汲取世界各民族文化的长处,在内容和形式上积极创新,努力铸造中华文化更加壮丽的篇章。 5、中华文化博大精深:( 6、 7、8组合)(重点) 6、中华文化的独特性: (1).中华文化中的文学艺术在世界文学艺术宝库中独树一帜。(文学艺术对于反映人们的精神生活、展示人们的精神世界有独特的作用)。 (2).中国的科学技术成就体现了中华文化的博大精深。(科学技术

是一个民族文明程度的重要标志之一。) ①地位:在古代,中国的科学技术成就长期处于世界的前列,对整个人类文明的发展做出了巨大贡献。 ②特点:总的来说,我国古代科学技术注重实际运用,具有行实用性和整体性的特点。 ③意义:中华民族在认识、改造自然的过程中创造的一切科技成就,都是中国人民勤劳、智慧和艰苦奋斗精神的结晶,是中华民族生命力、创造力的生动体现。 7、中华文化的区域性: (1)成因:我国幅员辽阔,各地自然条件千差万别,经济社会发展程度不同,受历史、地理等因素的影响,各地区的文化带有明显的区域特征。 (2)不同区域文化之间的关系: 不同区域的文化,长期相互交流、相互借鉴、相互吸收,既渐趋融合,又保持着各自的特色。 高中必修三政治知识点总结篇2 1、文化是什么(重点) (1)、文化是一种精神现象 内涵:“文化”是相对于经济、政治而言的人类全部精神活动及其产品。其中,既包括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等具有意识形态性质的部分,又包括自然科学和技术、语言和文字等非意识形态的部分。 (2)、文化的特点:A.文化是人类社会特有的现象,是人们社会实践的产物,纯粹自然的东西不能称为文化;B.人的文化素养不是天生的,而是通过对社会生活的体验,特别是通过参与文化活动、接受知识文化教育而逐步培养出来的;C.人们的精神活动离不开物质活动,精神产品离不开物质载体。文化是通过物质活动或物质载体体现出来的。 (3)文化的形式:文化具有非常丰富的形式,如思想、理论、信念、信仰、道德、教育、科学、文学、艺术等属于文化;人们进行文化生产、传播、积累的过程都是文化活动。 2、文化的力量

高中数学必修三知识点总结

高中数学必修三知识点总结 总体和样本 ①在统计学中,把研究对象的全体叫做总体。 ②把每个研究对象叫做个体。 ③把总体中个体的总数叫做总体容量。 ④为了研究总体的有关性质,一般从总体中随机抽取一部分:x1,x2,……,x-x研究,我们称它为样本。其中个体的个数称为样本容量。 简单随机抽样 也叫纯随机抽样。就是从总体中不加任何分组、划类、排队等,完全随。 机地抽取调查单位。特点是:每个样本单位被抽中的可能性相同(概率相等),样本的每个单位完全***,彼此间无一定的关联性和排斥性。简单随机抽样是其它各种抽样形式的基础,高三、通常只是在总体单位之间差异程度较小和数目较少时,才采用这种方法。 简单随机抽样常用的方法 ①抽签法 ②随机数表法 ③计算机模拟法 ④使用统计软件直接抽取。 在简单随机抽样的样本容量设计中,主要考虑:

①总体变异情况; ②允许误差范围; ③概率保证程度。 抽签法 ①给调查对象群体中的每一个对象编号; ②准备抽签的工具,实施抽签; ③对样本中的每一个个体进行测量或调查。 一、直线与方程高考考试内容及考试要求: 考试内容: 1.直线的倾斜角和斜率;直线方程的点斜式和两点式;直线方程的一般式; 2.两条直线平行与垂直的条件;两条直线的交角;点到直线的距离;考试要求: 1.理解直线的倾斜角和斜率的概念,掌握过两点的直线的斜率公式,掌握直线方程的点斜式、两点式、一般式,并能根据条件熟练地求出直线方程; 2.掌握两条直线平行与垂直的条件,两条直线所成的角和点到直线的距离公式能够根据直线的方程判断两条直线的位置关系; 二、直线与方程 课标要求:

1.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结合具体***形,探索确定直线位置的几何要素; 2.理解直线的倾斜角和斜率的概念,经历用代数方法刻画直线斜率的过程,掌握过两点的直线斜率的计算公式; 3.根据确定直线位置的几何要素,探索并掌握直线方程的几种形式(点斜式、两点式及一般式),体会斜截式与一次函数的关系; 4.会用代数的方法解决直线的有关问题,包括求两直线的交点,判断两条直线的位置关系,求两点间的距离、点到直线的距离以及两条平行线之间的距离等。 要点精讲: 1.直线的倾斜角:当直线l与x轴相交时,取x轴作为基准,x轴正向与直线l向上方向之间所成的角α叫做直线l的倾斜角。特别地,当直线l与x轴平行或重合时,规定α=0°. 倾斜角α的取值范围:0°≤α<180°.当直线l与x轴垂直时,α=90°. 2.直线的斜率:一条直线的倾斜角α(α≠90°)的正切值叫做这条直线的斜率,斜率常用小写字母k表示,也就是k = tanα(1)当直线l与x轴平行或重合时,α=0°,k = tan0°=0; (2)当直线l与x轴垂直时,α=90°,k不存在。 由此可知,一条直线l的倾斜角α一定存在,但是斜率k不一定存在。

高中数学必修三知识点总结

高中数学必修三知识点总结 第一章算法初步 算法的概念 算法的特点 (1)有限性: 一个算法的步骤序列是有限的,必须在有限操作之后停止,不能是无限的. (2)确定性: 算法中的每一步应该是确定的并且能有效地执行且得到确定的结果,而不应当 是模棱两可. (3)顺序性与正确性: 算法从初始步骤开始,分为若干明确的步骤,每一个步骤只能有一个确定的 后继步骤,前一步是后一步的前提,只有执行完前一步才能进行下一步,并且每 一步都准确无误,才能完成问题. (4)不唯一性: 求解某一个问题的解法不一定是唯一的,对于一个问题可以有不同的算法. (5)普遍性: 很多具体的问题,都可以设计合理的算法去解决,如心算、计算器计算都要经过 有限、事先设计好的步骤加以解决. 程序框图 1、程序框图基本概念: (一)程序构图的概念:程序框图又称流程图,是一种用规定的图形、指向线及文字说明来准确、直观地表示算法的图形。 一个程序框图包括以下几部分: 1.表示相应操作的程序框; 2.带箭头的流程线; 3.程序框外 4.必要文字说明。

(二)构成程序框的图形符号及其作用 程序框名称功能 起止框 表示一个算法的起始和结束,是任何流程图 不可少的。 输入、输出框表示一个算法输入和输出的信息,可用在算法中任何需要输入、输出的位置。 处理框赋值、计算,算法中处理数据需要的算式、公式等分别写在不同的用以处理数据的处理框内。 判断框判断某一条件是否成立,成立时在出口处标明“是”或“Y”;不成立时标明“否”或“N”。 画程序框图的规则如下: 1、使用标准的图形符号。 2、框图一般按从上到下、从左到右的方向画。 3、除判断框外,大多数流程图符号只有一个进入点和一个退出点。判断框具有超过一个退 出点的唯一符号。 4、判断框分两大类,一类判断框“是”与“否”两分支的判断,而且有且仅有两个结果; 另一类是多分支判断,有几种不同的结果。 5、在图形符号内描述的语言要非常简练清楚。 (三)、算法的三种基本逻辑结构:顺序结构、条件结构、循环结构。 1、顺序结构:顺序结构是最简单的算法结构,语句与语句之间,框与框之间是按从上到下的顺序进行的,它是由若干个依次执行的处理步骤组成的,它是任何一个算法都离不开的一种基本算法结构。 顺序结构在程序框图中的体现就是用流程线将程序框自上而 下地连接起来,按顺序执行算法步骤。如在示意图中,A框和B 框是依次执行的,只有在执行完A框指定的操作后,才能接着执 A B

高中政治必修三知识点总结大全

高中政治必修三知识点总结大全 高中政治必修三知识点总结 第三课文化的多样性文化传播文化交流 1、文化多样性的表现 民族节日,是一个民族历史文化的长期积淀。庆祝民族节日,是民族文化的集中展示。(删除民族情感的集中表达) 文化遗产,是一个国家和民族历史文化成就的重要标志。文化遗产,不仅对于研究人类文明的演进具有重要意义,而且对于展现世界文化多样性具有独特作用,它们是人类共同的文化财富。 2、怎样对待文化的多样性 (1)正确态度。既要认同本民族文化,又要尊重其他民族文化,相互借鉴,求同存异,尊重世界文化的多样性,共同促进人类文明繁荣进步 (2)坚持的原则。必须遵循各民族文化一律平等原则。在文化交流中,要尊重差异,理解个性,和睦相处,共同促进世界文化的繁荣。 (3)反对封闭主义和民族虚无主义。 (4)我们既要热情地欢迎世界各国优秀文化在中国的传播,又要更加主动地推动中华文化走向世界,做中外文化交流的友好使者,增强中华文化国际影响力。 3、为什么要正确对待文化的多样性

(1)文化多样性是人类社会的基本特征,也是人类文明进步的重要动力,也是文化创新的重要基础。(意义) (2)尊重文化多样性是实现本民族文化发展的内在要求,也是实现世界文化繁荣的必然要求(必要性) (3)文化是民族,又是世界的。(关系) 4、文化在交流中传播 (1)文化传播的途径:商业贸易、人口迁徙、教育是文化传播的重要途径; 各国之间互派留学生和访问学者,则是一种更为直接的文化传播方式; 总之,小到亲朋聚会、外出旅游,大到各种经济、政治、文化活动,都可以成为文化传播的途径。 (2)文化传播的媒介: ①传媒的形式(略) ②标志:印刷媒体的推广 ③大众传媒的特点和地位:依托现代信息技术,大众传媒能够最大程度地超越时空的局限,集中来自世界各地的信息,日益显示出文化传递、沟通、共享的强大功能。大众传媒已成为文化传播的主要手段 (3)文化交流的意义(为什么) ①从“走出去”角度讲,有利于推动中华文化走向世界,有利于扩大中华文化在国际上的吸引力和影响力。 (文化在交流中传播) ②从“引进来”角度讲,有利于学习与借鉴其他民族优秀文化成果,促进中华文化文化的创新与发展,,促进本民族文化发展,增强我国文化竞争力,提高国家的文化软实力,增强我国的综合国力。 (实现文化创新,需要博采众长)

2023高中政治必修三重点知识点总结(完整版)

2023高中政治必修三重点知识点总结(完整版) 2023高中政治必修三重点知识点总结(完整版) 高中阶段政治学科体系严谨,交叉密集,所以在学习的过程中需要好好归纳一下重要知识点。学完每个章节号要对重点知识进行总结。店铺整理了人教版必修三的知识点,欢迎阅读! 必修Ⅲ 文化生活知识 第一单元文化与生活 1、文化的内涵: 2、文化的作用 文化作为一种社会精神力量,能够在人们认识世界、改造世界的过程中转化为物质力量,对社会发展产生深刻的影响。先进的、健康的文化对社会的发展产生巨大的促进作用,反动的、腐朽没落的文化则对社会的发展起着重大的阻碍作用 3、文化与经济、政治 经济是基础,政治是经济的集中表现,文化是经济和政治的反映 ①文化与经济相互影响。一定的文化由一定的经济政治决定,又反作用于经济政治,给予经济政治以重大影响。 ②文化与经济相互交融。为推动经济发展,科学技术的作用、发展教育事业、培养各种高素质人才、提高劳动者素质越来越重要。文化生产力在现代经济的总体格局中的作用越来越突出 4、文化在综合国力的竞争中 (1)重要性:①文化越来越成为民族凝聚力和创造力的重要源泉,越来越成为综合国力竞争的重要因素。②对于发展中国家来说,文化是综合国力竞争中维护国家利益和安全的重要精神武器。③提高文化软实力,为经济建设提供正确的方向保证、不竭的精神动力和智力支持。 (2)提高中华文化国际竞争力:①把文化建设作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重要战略任务,②激发全民族文化创造活力③提高文化软实力④牢牢把握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坚持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大力

弘扬民族精神,⑤加强与世界各国的文化交流,充分借鉴、吸收世界优秀文化,增强中华文化的国际影响力。⑥优先发展教育和科技 5、文化对人的影响: ①文化对人的影响,来自于特定的文化环境,来自于各种形式的文化活动。 ②文化影响人们的交往行为和交往方式。影响人们的实践活动、认识活动和思维方式。 ③文化对人的影响,具有潜移默化、深远持久的特点(注意: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对人的综合素质和终身发展产生深远而持久的影响) ④文化塑造人生。优秀文化能丰富人的精神世界、能够增强人的精神力量、促进人的全面发展。 第二单元文化传承与创新 1、文化多样性的表现: ①民族节日,是一个民族历史文化的长期积淀,是民族文化的集中展示,也是民族情感的集中表达。②文化遗产,是一个国家和民族历史文化成就的重要标志,不仅对于研究人类文明的演进具有重要意义,而且对于展现世界文化的多样性具有独特作用,它们是人类共同的文化财富。(申遗利于保护文化遗产,实现中华文化的传承;促进旅游经济发展) __文化多样性是人类社会的基本特征,也是人类文明进步的重要动力 __由于世界各民族的社会实践有其共性,有普遍的规律,在实践中产生和发展的不同民族文化也有共性和普遍规律。 2、尊重文化的多样性 (1)为什么? ①文化既是民族的,每个民族都有自己的文化个性和特征;文化又是世界的,各民族文化都是世界文化中不可缺少的色彩。 ②尊重文化的多样性是发展本民族文化的内在要求。民族文化是民族身份的重要标志,起着维系社会生活、维持社会稳定的重要作用,

最全高中数学必修三知识点总结归纳(经典版)

最全高中数学必修三知识点总结归纳(经典版) 一、初等函数 1、函数基本概念 (1)函数的定义 函数是在一个或多个自变量之间,存在着 if and only if 关系的量的集合。函数f 是由实域上的一个集合D 到实域上的另一个集合F 的一种规律性关系:若x 属于D,则必有y=f(x) 属于F,而且将元素xˆD 与元素f(x)ˆF 间确定起“一一”对应关系,称f 为从D 到F 的函数,表示为f:D→F ,称D 为函数f 的定义域,称F 为值域,f(x) 称为定义在x 处的函数值,D 和F 都是实域,实域外的点及点之间无关; (2)单调性 函数y=f(x) 在定义域D 上单调,若:当x1f(x2) 时,则称函数y=f(x) 在D 上是递减的;当x1≠x2 时,f(x1)=f(x2) 时,则称函数y=f(x) 在D 上是偶函数。 2、指数函数与对数函数 指数函数是指以自然数e 为底数得到的函数,表示为:y=a·ebx,其中a、b 为实数,此函数有加法律:若f1 (x)=a1·eb1 ·x,f2 (x)=a2·eb2 ·x,则有f1 (x)+f2 (x)=(a1+a2)·eb·x,并且有乘法律:若f1 (x)=a1·eb1 ·x,f2 (x)= a2·eb2 ·x,则有f1 (x)·f2 (x)=(a1·a2)·eb1+b2 ·x; (2)对数函数 定义:若y=ax,其中a 为常数,a>0,x>0,则称f (x)=loga x 叫做以a 为底数的对数函数,简称对数函数,这样的函数是满足增函数类型以及幂律。 二、二次函数 若函数f(x)为一关于x的二阶函数,则f(x)=ax^2+bx+c,其中a 不等于0,a 、b、c 均为实数,则称f(x) 为二次函数。 (a)涉及的函数自变量为实数,涉及的函数值也为实数。 (b)当a<0 时,函数在各个定义域处是递减的; (d)当a=0 时,函数可能是递增的(若b>0),也可能是递减的(若b<0); (e)不存在三阶以上次数的函数;

高中数学必修三知识点(5篇)

高中数学必修三知识点(5篇) 高中数学必修三学问点篇1 一、集合有关概念 1、集合的含义:某些指定的对象集在一起就成为一个集合,其中每一个对象叫元素。 2、集合中元素的三个特性: 1.元素确实定性; 2.元素的互异性; 3.元素的无序性 说明: (1)对于一个给定的集合,集合中的元素是确定的,任何一个对象或者是或者不是这个给定的集合的元素。 (2)任何一个给定的集合中,任何两个元素都是不同的对象,相同的对象归入一个集合时,仅算一个元素。 (3)集合中的元素是公平的,没有先后挨次,因此判定两个集合是否一样,仅需比较它们的元素是否一样,不需考查排列挨次是否一样。 (4)集合元素的三个特性使集合本身具有了确定性和整体性。 3、集合的表示:{…}如{我校的篮球队员},{太平洋,大西洋,印度洋,北冰洋} 1.用拉丁字母表示集合:A={我校的篮球队员},B={1,2,3,4,5} 2.集合的表示方法:列举法与描述法。

留意:常用数集及其记法: 非负整数集(即自然数集)记作:N 正整数集N_或N+整数集Z有理数集Q实数集R 关于“属于”的概念 集合的元素通常用小写的拉丁字母表示,如:a是集合A的元素,就说a属于集合A记作a∈A,相反,a不属于集合A记作a?A 列举法:把集合中的元素一一列举出来,然后用一个大括号括上。 描述法:将集合中的元素的公共属性描述出来,写在大括号内表示集合的方法。用确定的条件表示某些对象是否属于这个集合的方法。 ①语言描述法:例:{不是直角三角形的三角形} ②数学式子描述法:例:不等式x-32的解集是{x?Rx-32}或{x x-32} 4、集合的分类: 1.有限集含有有限个元素的集合 2.无限集含有无限个元素的集合 3.空集不含任何元素的集合例:{x x2=-5} 二、集合间的基本关系 1.“包含”关系—子集 留意:有两种可能 (1)A是B的一部分。

高一必修三所有知识点总结

高一必修三所有知识点总结高一必修三涵盖了许多重要的知识点,包括数学、物理、化学和生物等科目。下面是对这些知识点的一个详细总结: 一、数学 1. 基本运算:包括整数、分数、小数的加减乘除运算,以及相应的计算规则和性质。 2. 代数:涉及代数式的展开与因式分解,一元一次方程与一元一次不等式的解法,二次方程的解法等。 3. 几何:主要包括平面图形的性质、角的性质、线段的垂直与平行关系等。 4. 概率与统计:涉及事件的概率计算、频数分布表的制作与分析,以及统计图表的应用等。 二、物理

1. 运动学:研究物体的运动规律,包括速度、加速度、位移等的计算与分析。 2. 力学:涉及牛顿三定律、摩擦力、弹力等力学概念的理解与应用。 3. 力的合成与分解:研究多个力的合成与分解,包括平衡力的计算等。 4. 能量转化与守恒:研究能量的各种形式以及能量转化与守恒的原理。 5. 光学:涉及光的反射、折射等性质,以及镜子、透镜等光学器件的原理。 三、化学 1. 原子结构与元素周期表:研究原子结构、元素周期表的组成与性质,了解各元素的周期趋势。

2. 化学键与化合物:研究电子的共用、转移与离子键的形成, 以及化合物的命名与化学式的写法。 3. 化学方程式:学习平衡化学方程式的编写与计算。 4. 酸碱中和反应与盐的生成:研究酸碱中和反应的原理和条件,以及盐的生成与性质。 5. 氧化还原反应:了解氧化还原反应的基本概念、氧化剂与还 原剂的判定。 四、生物 1. 生物基本知识:研究生物的基本特征、分类与系统发育等基 本知识。 2. 细胞与遗传:涉及细胞的组成与功能,以及基因的结构和遗 传规律。

高中数学必修三知识点归纳(精选4篇)

高中数学必修三知识点归纳(精选4篇) 人教版高中数学必修三目录篇一第一章算法初步 1.1 算法与程序框图 1.2 基本算法语句 1.3 算法案例 阅读与思考割圆术 小结 复习参考题 第二章统计 2.1 随机抽样 阅读与思考一个著名的案例 阅读与思考广告中数据的可靠性 阅读与思考如何得到敏感性问题的诚实反应 2.2 用样本估计总体 阅读与思考生产过程中的质量控制图 2.3 变量间的相关关系 阅读与思考相关关系的强与弱 实习作业 小结 复习参考题 第三章概率 3.1 随机事件的概率 阅读与思考天气变化的认识过程

3.2 古典概型 3.3 几何概型 阅读与思考概率与密码 小结 复习参考题 后记 高中数学必修三知识点 程序框图 程序框图的概念: 程序框图又称流程图,是一种用程序框、流程线及文字说明来表示算法的图形; 程序框图的构成: 一个程序框图包括以下几部分:实现不同算法功能的相对应的程序框;带箭头的流程线;程序框内必要的说明文字。 设计程序框图的步骤: 第一步,用自然语言表述算法步骤; 第二步,确定每一个算法步骤所包含的逻辑结构,并用相应的程序框图表示,得到该步骤的程序框图; 第三步,将所有步骤的程序框图用流程线连接起来,并加上终端框,得到表示整个算法的程序框图。 画程序框图的规则: (1)使用标准的框图符号; (2)框图一般按从上到下、从左到右的方向画; (3)除判断框外,大多数程序框图中的程序框只有一

个进入点和一个退出点,判断框是具有超过一个退出点的唯一符号; (4)在图形符号内描述的语言要非常简练清楚。 几种重要的结构: 顺序结构、条件结构、循环结构。 语句 输入语句: 在该程序中的第1行中的INPUT语句就是输入语句。这个语句的一般格式是: 其中,“提示内容”一般是提示用户输入什么样的信息。如每次运行上述程序时,依次输入-5,-4,-3,-2,-1,0,1,2,3,4,5,计算机每次都把新输入的值赋给变量“x”,并按“x”新获得的值执行下面的语句。 输出语句: 在该程序中,第3行和第4行中的PRINT语句是输出语句。它的一般格式是: 同输入语句一样,表达式前也可以有“提示内容”。 赋值语句: 用来表明赋给某一个变量一个具体的确定值的语句。 除了输入语句,在该程序中第2行的赋值语句也可以给变量提供初值。它的一般格式是: 赋值语句中的“=”叫做赋值号。 算法语句的作用: 输入语句的作用:输入信息。

高中数学必修三重要知识点总结归纳

高中数学必修三重要知识点总结归纳 高中必修三数学知识1 一.随机事件的概率及概率的意义 1、基本概念: (1)必然事件:在条件S下,一定会发生的事件,叫相对于条件S的必然事件; (2)不可能事件:在条件S下,一定不会发生的事件,叫相对于条件S的不可能事件; (3)确定事件:必然事件和不可能事件统称为相对于条件S的确定事件; (4)随机事件:在条件S下可能发生也可能不发生的事件,叫相对于条件S的随机事件; (5)频数与频率:在相同的条件S下重复n次试验,观察某一事件A是否出现,称n次试验中事件A出现的次数nA为事件A出现的频数;对于给定的随机事件A,如果随着试验次数的增加,事件A发生的频率fn(A)稳定在某个常数上,把这个常数记作P(A),称为事件A的概率。 (6)频率与概率的区别与联系:随机事件的频率,指此事件发生

的次数nA与试验总次数n的比值,它具有一定的稳定性,总在某个常数附近摆动,且随着试验次数的不断增多,这种摆动幅度越来越小。我们把这个常数叫做随机事件的概率,概率从数量上反映了随机事件发生的可能性的大小。频率在大量重复试验的前提下可以近似地作为这个事件的概率 二.概率的基本性质 1、基本概念: (1)事件的包含、并事件、交事件、相等事件 (2)若A∩B为不可能事件,即A∩B=ф,那么称事件A与事件B 互斥; (3)若A∩B为不可能事件,A∪B为必然事件,那么称事件A与事件B互为对立事件; (4)当事件A与B互斥时,满足加法公式:P(A∪B)=P(A)+P(B);若事件A与B为对立事件,则A∪B为必然事件,所以 P(A∪B)=P(A)+P(B)=1,于是有P(A)=1—P(B) 2、概率的基本性质: 1)必然事件概率为1,不可能事件概率为0,因此0≤P(A)≤1; 2)当事件A与B互斥时,满足加法公式:P(A∪B)=P(A)+P(B); 3)若事件A与B为对立事件,则A∪B为必然事件,所以P(A∪

相关主题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