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职语文2022学年第一学期月考试卷(高一)
中职基础板块高一语文月考试题

七部高一语文月考试题一、填空题(每空1分,共20分。
)1、我国第一部诗歌总集是,共收录诗歌305篇,又称“”,分为、、、三部分。
这本诗集的主要表现手法有、、三种。
2、静女其姝。
爱而不见,。
3、昔我往矣,。
今我来思,。
4、故不积跬步,;,无以成江海。
,不能十步;驽马十驾,。
锲而舍之,;锲而不舍,。
5、故木受绳则直,。
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
二、选择题(每题2分,共20分)6、下列词语中加点字读音全正确的一组是()A.蓼(liǎo)蓝靛(diàn)青其曲中(zhǒng)规参省(xǐng) B.跂(qì)而望埃(āi)土金就砺(lì) 骐骥(jì)C.跬(kuǐ)步舆(yú)马槁暴(pù) 金石可镂(lǚ) D.用心躁(zào)也须臾(yú)句读(doù) 参(cēn)省乎己7、下列四组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组是()A.望风披糜忧心忡忡即来之,则安之世外桃园B.糜糜之音纵横驰聘弥天大谎人才辈出C.兵荒马乱戍马倥偬仓遑逃窜箭拔弩张D.寻物启事莫名其妙沧桑巨变山清水秀8、对下列句子加点的词语解释最恰当的一组是()A.虽有槁暴.,不复挺者暴:露B.不如须臾..之所学也须臾:指长者C.故不积跬.步跬:半步D.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省:忽略9、下列加点词语解释有误的一项是()A.采薇采薇,薇亦作止.:句尾语气助词,无实义。
B.我戍未定,靡使归聘.:问候C.行道迟迟..:很晚D.戎马既驾,四牡业业..:高大的样子10、下列句子没有词类活用的一项是()A.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 B.上食埃土,下饮黄泉C.假舟楫者,非能水也 D.臂非加长也,而见者远11、下列各句中没有通假字的一项是()A.则知明而行无过矣 B.虽有槁暴不复挺者C.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 D.君子生非异也12、找出与“蚯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的句式相同的一项是()A.微斯人,吾谁与归 B.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C.马之千里者,一食或尽粟一石 D.我孰与城北徐公美?13、下列选项中加点词的古今意义相同的一项是()A.君子博学..,无以至千里..而日参省乎己 B.故不积跬步C.非蛇鳝之穴无可寄托..之利,筋骨之强..者,用心躁也 D.蚯无爪牙14、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A.《静女》是一首爱情诗歌,在诗人心里,自己喜爱的女子既温柔娴静又美丽无比。
2022-2023学年高一语文月考试卷及答案解析

2022-2023学年高一(上)月考素质测试语文试题一、现代文阅读(35分)(一)现代文阅读1(本题共5小题,1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5题。
材料一:先秦儒家在考量人与动物的关系时,强调和谐、仁爱。
如何实现此种理想?路径就是“尽物之性”,即万物向荣,各尽其性。
董仲舒在总结儒家的仁爱思想时所说的“质于爱民,以下至于乌兽昆虫莫不爱。
不爱,奚足谓仁?”实质上不过是对儒家天人合一思想下处理人与物之关系的态度的延伸表达而已。
不过,在先秦儒家看来,对动物的爱与对人的爱还是有区别的。
这种有区别的爱源于儒家的差等之爱理念。
这种差等之爱循着“亲亲-仁民-爱物”的路径递减。
对人的爱尚且为差等之爱,对动物的爱自然又次之。
那么,在利用乃至食用动物方面,先秦儒家如何做到与其天人合一的哲学思想相一致的呢?他们的做法是:制天命而用之,杀伐以时。
荀子认为人有气、有生、有知,亦且有义,故最为天下责,而动物“有父子而无父子之亲,有北牡而无男女之别”,其道德地位自然低人一等,因此动物可以为人所用。
不过他并不主张对动物随便利用和过度利用。
而是主张遵循自然规建而同,即“杀伐以时”。
他说:“圣王之制也:草木荣华滋硕之时,则斧斤不入山林,不天其生,不培其长也。
鼋悬、鱼鳖、鳅鳢孕别之时,罔苦、毒药不入泽,不天其生,不绝其长也。
春耕、夏耘、秋收、冬藏,四者不失时,故五谷不绝,而百姓有余食也。
”从实践层面讲,这种做法至少始于禹王时代。
材料二:(摘编自王云岭《儒家视野中人与动物的关系与启示》)我们之所以要坚持人与自然和谐共生,将其作为坚持与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基本方略和新时代生态文明建设的首要原则,乃是因为人与自然是一个生命共同体。
地球上本无人类,后来才有人类-地球形成已有45亿年,产生生命已有42亿年,出现人类不过短短的300万年,这是科学事实。
地球可以没有人类,人类却不可以没有地球,地球是至今为止被发现唯一有生命存在、适合人类生存的星球,这也是科学事实。
中职高一语文月考试卷

一、基础知识(每题2分,共20分)1. 下列词语中字形、字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A. 融会贯通息息相关震耳欲聋B. 震慑人心惊心动魄惊天动地C. 妄自菲薄谈笑风生眉飞色舞D. 风和日丽蹉跎岁月纵横捭阖2. 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A. 近年来,我国在科技领域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这充分显示了我国科技工作者的聪明才智。
B. 由于他的辛勤工作,他得到了上级的表扬,这使他感到十分荣幸。
C. 为了响应国家的号召,我校组织了一次义务植树活动,参加的学生达数百人。
D. 他不仅在学术上有很高的成就,而且对体育也很有兴趣。
3. 下列句子中,使用成语正确的一项是()A. 他的演讲深深地吸引了听众,使得他们如痴如醉。
B. 他的行为与他的身份极不相称,真让人忍俊不禁。
C. 她的学习成绩一直名列前茅,这是她勤奋努力的结果。
D. 他在会议上发表了长篇大论,引起了与会者的热烈讨论。
4. 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A. 漫步人生路脚踏实地B. 鸡飞蛋打鸡犬升天C. 雅俗共赏意气风发D. 落花流水水落石出5. 下列句子中,标点符号使用正确的一项是()A. “你叫什么名字?”他问道,“我姓张。
”B. 他的成绩一直很好,但这次考试却出乎意料地失败了——他竟然得了零分。
C. 他在课堂上讲了一个笑话,引得大家哄堂大笑,连老师都忍不住笑了。
D. 他的论文发表在《语文报》上,得到了许多读者的好评。
二、阅读理解(每题3分,共30分)阅读下面的文章,回答问题。
《背影》朱自清我看见他戴着黑布小帽,穿着黑布大马褂,深青布棉袍,蹒跚地走到铁道边,慢慢探身下去,尚不大难。
可是他穿过铁道,要爬上那边月台,就不容易了。
他用两手攀着上面,两脚再向上缩;他肥胖的身子向左微倾,显出努力的样子。
这时我看见他的背影,我的泪很快地流下来了。
我赶紧拭干了泪,怕他看见,也怕别人看见。
我再向外看时,他已抱了朱红的包裹走了。
过铁道时,他先将书包儿放在车上,然后自己慢慢爬下,再抱了儿子向上走。
中职语文高一月考试卷

一、选择题(每题2分,共20分)1. 下列词语中,加点字的注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A. 精神(jīng shén)精彩(jīng cǎi)精神焕发(jīng shén huàn fā)B. 悲观(bēi guān)悲壮(bēi zhuàng)悲从中来(bēi zhōng cóng lái)C. 愤怒(fèn nù)愤慨(fèn kǎi)愤世嫉俗(fèn shì jí sú)D. 剧烈(jù liè)剧本(jù běn)剧毒(jù dú)2. 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A. 由于他工作认真负责,因此得到了领导和同事的一致好评。
B. 通过这次活动,使同学们增强了团结协作的精神。
C. 她把教室打扫得干干净净,受到了老师和同学们的表扬。
D. 学校要求每个学生都要积极参加体育锻炼,以提高身体素质。
3. 下列词语中,与“海纳百川”意思相近的一项是:A. 滴水穿石B. 艰苦卓绝C. 博览群书D. 鹏程万里4. 下列诗句中,描绘了春天景象的一项是:A. 江山如此多娇,引无数英雄竞折腰。
B. 春风又绿江南岸,明月何时照我还?C. 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
D. 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
5. 下列句子中,运用了比喻修辞手法的一项是:A. 他跑得像兔子一样快。
B. 这本书内容丰富,像一座宝库。
C. 他的成绩一直名列前茅。
D. 雨过天晴,彩虹挂在天空。
6. 下列词语中,字形、字音、字义完全正确的一项是:A. 赋闲(fù xián)静谧(jìng mì)振奋人心(zhèn fèn rén xīn)B. 奔腾(bēn téng)悠然自得(yōu rán zì dé)欣喜若狂(xīn xǐ ruò kuáng)C. 翱翔(áo xiáng)琳琅满目(lín láng mǎn mù)胸怀壮志(xiōng huái zhuàng zhì)D. 融会贯通(róng huì gòu tōng)息息相关(xī xī xiāng guān)雕梁画栋(diāo liáng huà dòng)7. 下列句子中,使用了拟人修辞手法的一项是:A. 花儿在微笑。
中职高一学年语文试题

2022-2023学年度第一学期2022级语文试题本试卷分基础知识、语段阅读和写作三部分,满分120分,考试时间120分钟。
一.基础知识(30分)1.根据古诗联句。
(6分)(1)---------------------,我们共享雾霭、流岚、虹霓。
(2)---------------------,我爱你红梅品格。
(3)指点江山,激扬文字,---------------------。
(4)春蚕到死丝方尽.---------------------。
(5)--------------------,只缘身在此山中。
(6)羌笛何须怨杨柳,--------------------。
2.下列加点字的注音全部正确的一项是()(2分)A.慰藉.(jiè)淙淙..(cóng)遒劲.(jìn)坐窠.(kē)B.甜蔗.(zhē)嗥.叫(háo)訇.然(hōng)凫.水(fú)C.漫溯.(sù)廿.四桥(niàn)褶.皱(zhě)打烊.(yàng)D.菡.萏(hàn)狭仄.(sè)推搡.(sǎng)寒伧.(chen)3.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2分)A.混混沌沌瞋目结舌毛骨耸然兴高采烈B.喜气洋洋江河日下憾天动地面面相觑C.惶惶不安怨天忧人藕断丝连忸怩温顺D.陈词滥调有的放矢无动于衷积重难返4.依次填入下列各句横线处的词语,最恰当的是()(2分)①职校学生要实现美好的青春梦想,从一开始就得良好的意志品质。
②做一个有有品位的人,我们才能真正享受人生。
③在实现民族伟大复兴的道路上,我们守候在静止的岸,做飞速行驶的舟。
A.塑造修养不但而且 B.锻造修养与其不如C.锻造涵养不但而且 D.塑造涵养与其不如5.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2分)A.我国宏观经济年均增速约7.3%左右,对全球经济增长贡献率超过30%。
中职语文考试卷高一第一次月考

高一第一次月考一、选择题(每题2分,共20分)1. 下列词语中,字形、字音都正确的是:A. 沉鱼落雁雕梁画栋B. 美轮美奂雅俗共赏C. 惟妙惟肖悠然自得D. 狐假虎威指鹿为马2. 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是:A. 随着科技的进步,我们的生活水平越来越高,环保意识也越来越强。
B. 他不仅学习好,而且热爱劳动,是我们班上的优秀学生。
C. 为了保护环境,我们应该减少使用一次性塑料制品。
D. 通过这次活动,使我们对环保有了更深刻的认识。
3. 下列词语中,属于近义词的是:A. 严谨严格B. 坚定坚强C. 热烈热情D. 和谐和顺4. 下列句子中,修辞手法使用正确的是:A. 星星像眼睛,月亮像弯弓。
B. 这座城市的夜晚,灯火辉煌,犹如白天。
C. 春风拂面,吹醒了沉睡的大地。
D. 他的歌声像百灵鸟一样动听。
5. 下列文学常识表述错误的是:A. 《红楼梦》的作者是曹雪芹。
B. 《三国演义》的作者是罗贯中。
C. 《水浒传》的作者是施耐庵。
D. 《西游记》的作者是吴承恩。
二、填空题(每空1分,共10分)1. “青青园中葵,_______。
”(出自《长歌行》)2. “_______,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
”(出自《望庐山瀑布》)3. “_______,春风又绿江南岸。
”(出自《泊船瓜洲》)4. “_______,举世皆浊我独清。
”(出自《渔父》)5. “_______,不亦说乎?”(出自《论语》)三、阅读题(每题5分,共20分)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题目。
孔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曾子曰:“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子曰:“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
”1. 解释下列词语:(1)学而时习之(2)有朋自远方来(3)人不知而不愠(4)为人谋而不忠乎2. 翻译下列句子:(1)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2)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3. 根据文章内容,概括孔子的人生观。
中职语文高一考试题目及答案

中职语文高一考试题目及答案一、选择题(每题2分,共20分)1. 下列各组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组是:A. 旁骛恣意恣肆恣意妄为B. 斟酌斟酒斟满斟酌损益C. 瞠目结舌瞠目而视瞠目以对瞠目结舌D. 恣意妄为恣意妄行恣意妄言恣意妄动答案:B2. 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A. 通过这次学习,使我对语文有了更深的理解。
B. 他不仅学习好,而且品德也优秀。
C. 这个问题的答案,我们还需要进一步研究。
D. 他因为迟到了,所以受到了老师的批评。
答案:C(以下选择题略)二、填空题(每题2分,共10分)1. “青青子衿,悠悠我心。
”出自《诗经》中的______。
答案:《郑风·子衿》2. “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
”是宋代文学家______的诗句。
答案:苏轼3. “不以物喜,不以己悲。
”出自《岳阳楼记》,作者是______。
答案:范仲淹4. “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
”是唐代诗人______的名句。
答案:李白5. “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
”出自唐代诗人______的《送杜少府之任蜀州》。
答案:王勃三、阅读理解题(共30分)阅读下面的文章,回答下列问题。
《荷塘月色》(节选)朱自清这几天心里颇不宁静。
今晚在院子里坐着乘凉,忽然想起日间看的一本书里说的“荷塘月色”。
便觉得荷塘的月色一定很好。
月亮渐渐地升高了,墙外马路上孩子们的欢笑,已经听不见了;妻在屋里拍着闰儿,迷迷糊糊地哼着眠歌。
我悄悄地披了大衫,带上门出去。
沿着荷塘,是一条曲折的小煤屑路。
这是一条幽僻的路;白天也少人走,夜晚更加寂寞。
荷塘四面,长着许多树,蓊蓊郁郁的。
路的一旁,是些杨柳,和一些不知道名字的树。
没有月光的晚上,这路上阴森森的,有些怕人。
今晚却很好,虽然月光也还是淡淡的。
问题:1. 作者在文中提到“心里颇不宁静”,这反映了作者怎样的情感状态?答案:反映了作者内心的烦躁和不安。
2. 文中“荷塘月色”一词,具有怎样的意象和象征意义?答案:荷塘月色象征着宁静、纯净和美好的自然景象,同时也反映了作者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内心的平静。
2022年浙江省宁波市职业中学高一语文月考试题含解析

2022年浙江省宁波市职业中学高一语文月考试题含解析一、现代文阅读(35分,共3题)1. 现代文阅读(9分,每小题3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京剧,城市的一条文化经脉尚长荣京剧艺术,其诞生至今已有200多年的历史了。
1790年,江南安徽戏班应召进京为乾隆皇帝祝寿,从此在北京、天津安顿下来。
经过十几年的演变,成为一个由汉剧、徽剧、秦腔、昆曲、京腔和民间曲艺综合而成的崭新剧种。
它以西皮、二黄为主,字正腔圆,当时人们根据这一新兴剧种的唱腔,直呼其名为:西皮二黄。
西皮二黄第一次进入上海是在1867年,当时引得全城轰动,市民争相观看,一睹为快。
京剧这一称谓也正是来自上海,1876年,上海《申报》正式刊出京剧之名,意思是来自北京的戏剧剧种,从此这一称谓取代了“西皮二黄”而一直沿用到今天。
随着京津名家谭鑫培、四大名旦、四大须生相继到上海演出,上海本地同样涌现出大量的名角。
其中周信芳先生成为当仁不让的领军人物。
正是他使上海成为海派京剧的发祥地,与北方京剧形成双峰并立的良性竞争局面。
北京、上海南北呼应,开启了长达近百年的京剧鼎盛时期。
与许多戏剧剧种相比,京剧的历史并不长,究竟是什么原因令它成为国剧、国粹呢?成为民族文化的代表性艺术,中华民族的象征之一呢?首先,京剧吸收、汇聚、熔铸了众多地方戏曲乃至其他各类艺术的精华,可谓融众家之长于一身,集中华艺术之大成,拥有博大深厚的历史积淀和文化底蕴。
这种兼收并蓄,融汇创造的精神正是京剧始终保持活力、不断发展壮大的重要基因。
特别值得一提的是京剧既由多个地方剧种升华而来,又以深厚的思想性和精湛的艺术性回馈地方剧种,使许多地方剧种得到滋养和提高。
从而推动了整个中华民族戏曲艺术的多样化进步和繁荣。
其次,京剧云集了众多大师级人物以及他们用心血浇铸的大量经典作品,在数量上远远超过了其他剧种。
其三,由于京剧的艺术语汇突破了地域的限制,于是能够通行全国。
凭借精湛的演艺和优秀的剧目,拥有最广泛的观众群体和最深厚的群众基础。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22学年第一学期苍南二职第二次月考试卷高一语文满分:100分考试时间:120分钟一、基础知识(每小题3分,共24分)1.下面加点字的读音,全部正确的一项是()A.睿.智(ruì)大抵.(dǐ)自诩.(xǔ)残羹冷炙.(jiǔ)B.冠冕.(miǎn)孱.头(càn)刮痧.(shā)生吞活剥.(bāo)C.廿.位(niàn)惦.念(diàn)撮.土(cuō)前仆.后继(pū)D.陶冶.(yě)譬.如(bǐ)上溯.(sù)有的.放矢(dì)2.下面句子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A.我常想读书人是世间幸福人,因为他除了拥有现实世界之外,还拥有另一个更为浩瀚更为丰富的世界。
B.“闭塞眼睛捉麻雀”,“瞎子摸鱼”,粗枝大叶,夸夸奇谈,满足于一知半解,这种极坏的作风,这种完全违反马克思列宁主义基本精神的作风,还在我党许多同志中继续存在着。
C.“推”可以无声,“敲”就不免剥啄有声,惊起了宿鸟,打破了岑寂,也似乎凭添了搅扰。
D.每逢接到家信,我总不敢马上拆看,我怕,怕,怕,怕有那不详的消息。
3.下面句子中,标点符号使用正确的一项是()A.植物学家、科普达人、援藏干部、教育专家等……哪一个身份都可以以一种完整的人生角色在他身上呈现,在生命的高度和广度上,他一直在探索自己的边界。
B.“我要去学校,”他坚定地说:“我的生命只能在讲台上结束,不能在床上。
”C.他叫什么名字?是哪里人?为什么会这么落魄?我们都不知道。
D.据王粲的《英雄记钞》说,诸葛亮与徐庶、石广元、孟公威等人一道游学读书,“三人务于精熟,而亮独观其大略”。
4.下面对句子中运用的修辞手法说明有误的一项是()A.墙上芦苇,头重脚轻根底浅;山间竹笋,嘴尖皮厚腹中空。
(对偶、比喻)B.各种蠢事,在每天阅读好书的影响下,彷佛被烤在火上一样渐渐熔化。
(比喻)C.那榆荫下的一潭,不是清泉,是天上虹,揉碎在浮躁间,沉淀着彩虹似的梦。
(拟人)D.大山原来是这样的!月亮原来是这样的!核桃树原来是这样的!香雪走着,就像第一次认出养育她长大成人的山谷。
(排比)5.下列句子中,加点的礼貌用语使用不恰当的一项是()A.阁下..,我深感荣幸。
..光临寒舍B.咱们分别时你送我的礼物,我一直惠存..着。
C.回到老家,务必代我问候双亲大人....。
D.非常感谢贵校..。
..师生给我的热情款待6.下面句子中,加点成语使用正确的一项是()A.社会上出现的制假贩假现象,并不是一些不法商人的孤立的行为,它往往与社会各方面有着千头万绪....的联系。
B.有些同学在写作议论文时,遇到理论的阐发便感到理屈词穷....,无话可说。
C.5.7级地震给江西瑞昌、九江带来了巨大损失。
地震发生时,人们的惊叫声、呼救声,房塌楼倒的轰鸣声,声声振聋发聩....。
D.作为学生和语文知识之间的一座桥梁,中学语文教师如果能够充分运用兴趣原理,提高教学过程中的趣味性,必然可以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7.下面有关文学常识的解说有误的一项是()A.《诗经》是我国最早的一部诗歌总集,内容上,分为“风”“雅”“颂”,手法上,有“赋”“比”“兴”。
B.老舍,原名舒庆春,字舍予,现代著名作家,代表作有《骆驼祥子》《四世同堂》《茶馆》等。
C.《史记》是我国历史上第一部国别体通史,同时也是一部优秀的文学著作,被鲁迅誉为“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
D.先秦散文主要分为诸子散文与历史散文两大类,诸子散文如《论语》《老子》《墨子》等,历史散文如《左传》《国语》《战国策》等。
8.对下面这段文字的中心意思的概括最准确的一项是()中国共产党的二十年,就是马克思列宁主义的真理和中国革命的具体实践日益结合的二十年。
如果我们回想一下,我党在幼年时期,我们对于马克思列宁主义的认识和对于中国革命的认识是何等肤浅,何等贫乏,则现在我们对于这些认识是深刻得多,丰富得多了。
灾难深重的中华民族,一百年来,其优秀人物奋斗牺牲,前仆后继,摸索救国救民的真理,是可歌可泣的。
但是直到第一次世界大战和俄国十月革命之后,才找到马克思列宁主义这个最好的真理,作为解放我们民族的最好的武器,而中国共产党则是拿起这个武器的倡导者、宣传者和组织者。
马克思列宁主义的普遍真理一经和中国革命的具体实践相结合,就使中国革命的面目为之一新。
抗日战争以来,我党根据马克思列宁主义的普遍真理研究抗日战争的具体实践,研究今天的中国和世界,是进一步了,研究中国历史也有某些开始。
所有这些,都是很好的现象。
(节选自毛泽东《改造我们的学习》)A.说明中国共产党的二十年是马列主义真理和中国革命具体实践日益结合的二十年。
B.对比说明中国共产党现在比幼年时期进步了很多。
C.说明一百年来中华民族优秀人物探索救国救民真理的艰难过程。
D.说明抗战以来,中国共产党在许多方面都有了长足进步,值得肯定。
二、现代文阅读(共16分)(一)阅读下面文字,完成文后题目。
(共10分)①生我的时候,母亲已四十一岁,大姐二姐已都出了阁...。
可是,我,我给家庭带来了不幸:我生下来,母亲晕过去半夜,才睁眼看见她的老儿子...——感谢大姐,把我揣在怀里,致未冻死。
②一岁半,我把父亲“克”死了。
兄不到十岁,三姐十二三岁,我才一岁半,全仗母亲独力抚养了。
父亲的寡姐跟我们一块儿住,她吸鸦片,她喜摸纸牌,她的脾气极坏。
为我们的衣食,母亲要给人家洗衣服,缝补或裁缝衣裳。
在我的记忆中,她的手终年是鲜红微肿的。
白天,她洗衣服,洗一两大绿瓦盆。
她做事永远丝毫也不敷衍,就是屠户们送来的黑如铁的布袜,她也给洗得雪白。
晚间,她与三姐抱着一盏油灯,还要缝补衣服,一直到半夜。
她终年没有休息,可是在忙碌中她还把院子屋中收拾得清清爽爽。
桌椅都是旧的,柜门的铜活久已残缺不全,可是她的手老使破桌面上没有尘土,残破的铜活发着光。
院中,父亲遗留下的几盆石榴与夹竹桃,永远会得到应有的浇灌与爱护,年年夏天开许多花。
③……与母亲相依为命的是我与三姐。
因此,她们做事,我老在后面跟着。
她们浇花,我也张罗着取水;她们扫地,我就撮土……从这里,我学得了爱花,爱清洁,守秩序。
这些习惯至今还被我保存着。
④有客人来,无论手中怎么窘,母亲也要设法弄一点东西去款待。
舅父与表哥们往往是自己掏钱买酒肉食,这使她脸上羞得飞红,可是,殷勤的给他们温酒作面,又给她一些喜悦。
遇上亲友家中有喜丧事,母亲必把大褂洗得干干净净,亲自去贺吊..——份礼也许只是两吊小钱。
到如今为我的好客的习性,还未全改,尽管生活是这么清苦,因为自幼儿看惯了的事情是不易改掉的。
⑤姑母时常闹脾气。
她单在鸡蛋里找骨头。
她是我家中的阎王。
直到我入中学,她才死去,我可是没有看见母亲反抗过。
“没受过婆婆的气,还不受大姑子的吗?命当如此!”母亲在非解释一下不足以平服别人的时候,才这样说。
是的,命当如此。
母亲活到老,穷到老,辛苦到老,全是命当如此。
她最会吃亏。
给亲友邻居帮忙,她总跑在前面:她会给婴儿洗三..——穷朋友们可以因此少花一笔“请姥姥”钱——她会刮痧,她会给孩子们剃头,她会给少妇们绞脸……凡是她能做的,都有求必应。
但是,吵嘴打架,永远没有她。
她宁吃亏,不斗气。
当姑母死去的时候,母亲似乎把一世的委屈都哭了出来,一直哭到坟地。
不知道哪里来的一位侄子,声称有继承权,母亲便一声不响,教他搬走那些破桌子烂板凳,而且把姑母养的一只肥母鸡也送给他。
(节选自老舍《我的母亲》)9.下面对文中加点词语的解释,有误的一项是()(3分)A.出了阁:指女儿出嫁B.老儿子:即最小的儿子C.贺吊:别人家有人去世,去吊唁D.洗三:旧时小孩出生后第三天洗澡的俗称10.简要赏析文中划线的两个句子。
(4分)(1)她的手终年是鲜红微肿的。
(2)这使她脸上羞得飞红。
11.根据选文,简要概括“母亲”的性格特点。
(3分)(二)阅读下面文字,完成文后题目。
(共6分)①中国一向是所谓“闭关主义”,自己不去,别人也不许来。
自从给枪炮打破了大门之后,又碰了一串钉子,到现在,成了什么都是“送去主义”了。
别的且不说罢,单是学艺上的东西,近来就先送一批古董到巴黎去展览,但终“不知后事如何”;还有几位“大师”们捧着几张古画和新画,在欧洲各国一路的挂过去,叫作“发扬国光”。
听说不远还要送梅兰芳博士到苏联去,以催进“象征主义”,此后是顺便到欧洲传道。
我在这里不想讨论梅博士演艺和象征主义的关系,总之,活人替代了古董,我敢说,也可以算得显出一点进步了。
②但我们没有人根据了“礼尚往来”的仪节,说道:拿来!③当然,能够只是送出去,也不算坏事情,一者见得丰富,二者见得大度。
尼采就自诩过他是太阳,光热无穷,只是给与,不想取得。
然而尼采究竟不是太阳,他发了疯。
中国也不是,虽然有人说,掘起地下的煤来,就足够全世界几百年之用,但是,几百年之后呢?几百年之后,我们当然是化为魂灵,或上天堂,或落了地狱,但我们的子孙是在的,所以还应该给他们留下一点礼品。
要不然,则当佳节大典之际,他们拿不出东西来,只好磕头贺喜,讨一点残羹冷炙做奖赏。
④这种奖赏,不要误解为“抛来”的东西,这是“抛给”的,说得冠冕些,可以称之为“送来”,我在这里不想举出实例。
(节选自鲁迅《拿来主义》)12.下面没有运用到反语修辞的一项是()(3分)A.别的且不说罢,单是学艺上的东西,近来就先送一批古董到巴黎去展览,但终“不知后事如何”。
B.还有几位“大师”们捧着几张古画和新画,在欧洲各国一路的挂过去,叫作“发扬国光”。
C.总之,活人替代了古董,我敢说,也可以算得显出一点进步了。
D.当然,能够只是送出去,也不算坏事情,一者见得丰富,二者见得大度。
13.第③段运用了什么论证方法?简要说明论证的目的。
(3分)三、古诗文阅读(共17分)(一)阅读下面诗歌,完成文后问题。
(共5分)蜀相杜甫〔唐代〕丞相祠堂何处寻?锦官城外柏森森。
映阶碧草自春色,隔叶黄鹂空好音。
三顾频烦天下计,两朝开济老臣心。
出师未捷身先死,长使英雄泪满襟。
14.诗中的“锦官城”即现在的(地名),“三顾频烦天下计”这句诗里包含一个典故是(2分)15.下面对这首诗有关内容的解说,有误的一项是()A.首联以反问开头,写诗人专程探访丞相祠堂,初步表现出诗人对诸葛亮的强烈景仰和缅怀之情。
B.颔联描写祠堂里美好的春色,“自”“空”二字又表现出春色无人欣赏,说明此处少有人来。
C.颈联既表现出诸葛亮雄才伟略,又表现出诸葛亮尽忠蜀汉,死而后已的精神。
D.尾联“出师未捷”指诸葛亮六次伐魏未能成功,“英雄”既指历史上有志之士,也是诗人自指。
(二)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文后题目。
(共6分)高祖置酒洛阳南宫。
高祖曰:“列侯诸将无敢隐朕.,皆言其情。
吾所以有天下者何?项氏之所以失天下者何?”高起、王陵对曰:“陛下慢.而侮人,项羽仁而爱人,然陛下使人攻城略.地,所降下者因以予之,与天下同利也,项羽妒贤嫉能,有功者害之,贤者疑之,战胜而不予人功,得地而不予人利,此所以失天下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