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高中地理必修一常见地貌类型同步练习含答案

合集下载

高中地理(新人教版)必修第一册课后习题:风沙地貌与海岸地貌(课后习题)【含答案及解析】

高中地理(新人教版)必修第一册课后习题:风沙地貌与海岸地貌(课后习题)【含答案及解析】

第四章地貌第一节常见地貌类型风沙地貌与海岸地貌课后篇巩固提升合格考达标练图甲、图乙为两种地貌景观图。

读图,完成1~2题。

1.图甲所示地貌是()A.雅丹地貌B.黄土地貌C.喀斯特地貌D.丹霞地貌2.图乙所示地貌的形成原因是()A.流水侵蚀B.流水堆积C.海浪侵蚀D.风力侵蚀1题,据图示,图甲中有大量独立而残存的小丘,说明景观所在地气候干旱,风力强劲,属于雅丹地貌。

第2题,图乙所示地貌为海蚀崖和海蚀柱,是由海浪侵蚀形成的,故选C。

2.C下图中等高线(单位:米)示意一种堆积地貌。

读图,完成3~4题。

3.图示地貌为()A.三角洲B.风蚀蘑菇C.江心洲D.沙丘4.图示地貌区盛行风向为()A.东南风B.西北风C.西南风D.东北风3题,根据等高线形态并结合所学知识判读,图示地貌为沙丘。

第4题,图示地貌为沙丘,是风力堆积形成的,在迎风坡一侧,坡度缓。

结合指向标,图示区域盛行风向为西北风。

4.B读图,完成5~6题。

5.图中地貌景观主要分布在干旱地区的是()A.①B.②C.③D.④6.关于图中地貌景观的叙述,正确的是()A.①岩石具有成层性B.②地势起伏很大C.③所在地四季分明D.④岩层弯曲显著5题,读图并根据图中信息可知,丹霞山位于湿润地区,海南南天一柱是海岸侵蚀地貌,路南石林是流水溶蚀地貌,均不在干旱地区,A、C、D错误。

风蚀柱是风力侵蚀地貌,主要分布于我国西北干旱地区,B正确。

第6题,读图可知,①丹霞山岩石具有成层性,A正确。

6.A下图示意河北省秦皇岛南部的海岸沙丘地貌。

据此完成7~8题。

7.该地海岸沙丘地貌形成时期受到的主要外力作用是()A.风力堆积作用B.河流堆积作用C.海浪堆积作用D.风化作用8.古地质时期形成该地区海岸沙丘地貌的主导风向可能是()A.南北风B.东西风C.西北—东南风D.东北—西南风7题,根据材料可知,海岸沙丘中新月形沙丘链最多,主要是风力堆积作用形成的。

第8题,从图中看,该地区新月形沙丘链主要呈西北—东南走向排列,说明古地质时期当地的主导风向可能为东北—西南风。

新人教版高一地理必修1课后练习题:常见地貌类型

新人教版高一地理必修1课后练习题:常见地貌类型

常见地貌类型一、选择题(每小题3分,共30分)(2019·北京高一检测)喀斯特地貌是水对可溶性岩石(大多为石灰岩)进行化学溶蚀作用形成的地表和地下形态的总称。

读“我国某地喀斯特地貌示意图”,完成1、2题。

1.喀斯特地貌的主要特点是( )A.奇峰林立,地表崎岖B.冰川广布,河流众多C.千沟万壑,支离破碎D.地势平坦,土壤肥沃2.塑造喀斯特地貌的主要外力作用是( )A.冰川侵蚀B.风力侵蚀C.海浪侵蚀D.流水侵蚀【解析】1选A,2选D。

第1题,喀斯特地貌在地表会形成石芽、石林、孤峰、溶沟等地貌,导致地表奇峰林立,崎岖不平,故选A。

第2题,喀斯特地貌区主要分布在湿润地区,因此塑造喀斯特地貌的主要外力作用是流水侵蚀。

下图示意长江下游镇江和畅洲汊道河势。

右汊是主航道,船舶日流量峰值高达2 700艘次,水上交通事故频发。

近40年来,上游来水的右汊分流比由75%下降至25%。

读图完成3、4题。

3.图中和畅洲的形成原因是( )A.流水的侵蚀作用B.流水的堆积作用C.海水的堆积作用D.流水的搬运作用4.目前,右汊仍作为主航道的原因是 ( )A.左汊水速较快B.右汊径流量较大C.右汊水深较深D.左汊有江豚栖息【解析】3选B,4选D。

第3题,和畅洲是由流水的堆积作用形成的。

第4题,上游来水的右汊分流比由75%下降至25%,右汊径流量小;从图中看出,左汊有江豚栖息区,不宜作航道。

下图是我国某地景观照片。

据此完成5、6题。

5.该地最可能位于( )A.黄土高原B.云贵高原C.柴达木盆地D.四川盆地6.塑造该地貌景观的主要外力作用是( )A.流水沉积B.冰川侵蚀C.风力沉积D.风力侵蚀【解析】5选C,6选D。

第5题,图片显示的是干旱地区的风蚀城堡,故选柴达木盆地。

第6题,风蚀城堡属于风力侵蚀。

(2019·天津高一检测)下图为甘肃省张掖市境内合黎山一处地貌景观图,完成7、8题。

7.形成这一景观的主要地质作用是( )A.风力侵蚀B.河流堆积C.岩层挤压D.火山喷发8.这一景观所在地区的环境特点是( )A.植被茂盛B.草原广阔C.湿润多雨D.干燥少雨【解析】7选A, 8选D。

人教版(2019)地理必修1常见地貌类型课后练习含答案

人教版(2019)地理必修1常见地貌类型课后练习含答案

人教版(2019)地理必修一常见地貌类型一、单选题下图示意某河流上游河段的单侧断面。

该河段两岸依次分布着海拔不同的四个平坦面T0、T1、T2、T3,平坦面上均堆积着河流沉积砾石。

砾石的平均砾径T3>T0>T2>T1。

洪水期河水仅能淹没T0。

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最先形成的平坦面是()A.T0B.T1C.T2D.T32.该断面河流流速最慢的时期为()A.T3形成时期B.T2形成时期C.T1形成时期D.T0形成时期下图为我国江汉平原某河段平面图,读图完成下面小题。

3.顺河流流向左侧为左岸,右侧为右岸。

下列河段河岸侵蚀作用明显的是()A.①左岸B.①左岸C.①左岸D.①左岸4.关于图中河段的叙述,正确的是()A.以向下的侵蚀为主B.河道曲折多河漫滩平原C.以溯源侵蚀为主D.凸岸有利于建河港灌丛沙堆发育的增长期称为风影沙丘。

不同植被形成的风影沙丘的长度、宽度、高度不同。

下面左图示意我国西北地区某灌木形成的风影沙丘,右图示意灌木植株高度与沙丘体积的相关性。

据此回答下面小题。

5.该地主导风向最可能是()A.东南风B.西北风C.西南风D.东北风6.风影沙丘()A.体积与植株高度成正比B.长度与植株高度成反比C.高度受灌丛叶片大小影响大D.宽度受灌丛迎风面积影响大7.随着风影沙丘数量的增加,当地()A.风蚀作用不断加强B.荒漠扩张速度加快C.风积地貌趋于稳定D.大气降水显著增加七百弄位于广西大化瑶族自治县西北部,由5000多座峰丛深洼地的山弄组成,是典型的喀斯特地貌区。

图中为“七百弄峰丛洼地形成过程示意图”,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8.峰丛洼地形成的地质过程,顺序正确的是()A.①①①B.①①①C.①①①D.①①①9.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深洼地两侧坡度较缓B.石笋形成于溶洞的顶部C.溶洞属于喀斯特沉积作用D.裂隙水可以增加地下河的流量青藏高原南侧的雅鲁藏布大峡谷是地球上最深的峡谷,全长504.6千米,最深处6009米,平均深度2268米。

人教版高中地理必修一4.1 常见地貌类型练习(解析版)同步练习

人教版高中地理必修一4.1 常见地貌类型练习(解析版)同步练习

第四章地貌第一节常见地貌类型同步练习如图为我国南方喀斯特地区一处地貌,读图回答1~2题。

1.图中石林的形成原因是()A.风力侵蚀作用B.岩浆作用C.流水溶蚀作用D.变质作用2.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①岩石的透水性越好,喀斯特地貌发育越典型②气候越湿润,喀斯特地貌的发育程度就越好③气温愈高,愈有利于喀斯特地貌的发育④喀斯特地貌与生物活动没有关系A.①②④B.②③④C.①②③D.①③④【答案】1. C2. C【解析】1.我国西南地区有大量的石灰岩分布,长期受流水的溶蚀作用而形成喀斯特地貌。

2.水的溶蚀作用不仅取决于水中二氧化碳的含量,而且与水中有机酸与无机酸的浓度有关,而水中酸性物质含量与生物的活动密切相关。

河流形态万千,让人产生无限遐想,从古至今描写河流的诗句数不胜数,下图中蜿蜒在内蒙古草原上的河流弯曲景象,被称为”蛇曲”。

据此回答下列各题。

3. 图中河流形态形成的主要因素是()A. 褶皱起伏B. 断裂下陷C. 流水侵蚀D. 风沙堆积功能4. 下列侵蚀类型与作用对应正确的是()A. 向下侵蚀要要使河床加宽,河流向纵深方向发展B. 向下侵蚀要要使河谷不断向下游方向伸长C. 向河谷两岸侵蚀要要谷底后退,谷坡展宽,形成”V”形河谷D. 向源头侵蚀要要使河谷不断向源头方向伸长【答案】3. C4. D【解析】3.河流在凹岸侵蚀、凸岸侵蚀,使河流更为弯曲,图示河流形态形成的主要因素是河流的侧蚀,C 正确。

4.向下侵蚀使河床加深,河流向纵深方向发展;向河谷两岸侵蚀,河谷拓宽,横剖面呈宽而浅的槽型;向源头侵蚀使河谷不断向源头方向伸长,D正确。

读图甲和图乙两幅景观图,完成下列各题。

5. 游客在桂林看到的图甲景观,其形成的主要外力作用是()A. 风力侵蚀B. 流水侵蚀C. 冰川侵蚀D. 褶皱隆起6. 关于图乙显示的地貌成因和分布的说法,正确的是()A. 内外力共同作用的结果,内力作用为主B. 该地貌的形成与植被覆盖率无关C. 高温多雨的气候加快了该地貌的形成D. 在我国多分布在西北地区【答案】5. B6. D【解析】5. 图甲为桂林地区的峰林、峰丛景观,属于喀斯特地貌,峰丛和峰林是石灰岩遭受强烈溶蚀而形成的山峰集合体,因此形成原因是流水的溶蚀(侵蚀)作用,故选B;该景观受风力作用影响小,A 错;桂林地区纬度低,气温高,且地势较低,没有冰川作用,C错;褶皱隆起为内力作用,D错。

人教版高中地理必修一 常见地貌类型(含答案)

人教版高中地理必修一 常见地貌类型(含答案)

4.1常见地貌类型考点基础练考点一喀斯特地貌“桂林山水甲天下”是赞美桂林及其周边地区喀斯特山水风光的一句名言。

桂林山水北起兴安,南到阳朔,有100多千米的山水风光,是中国乃至世界罕见的喀斯特地貌区。

这里山奇水秀,风光绚丽,人们将其自然景观总结为“四绝”,即簪山、带水、幽洞、奇石。

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簪山”地貌类型指的是()A.石钟乳B.石笋 C.石芽 D.峰林2.地面喀斯特地貌的成因是()A.流水的搬运作用B.流水的冲积作用C.流水的溶蚀作用D.冰川的刨蚀作用3.典型的喀斯特淀积地貌形态有()A.石芽、漏斗、落水洞B.石钟乳、石笋、石柱C.天生桥、石林、洼地D.溶洞、地下河、峰丛【答案】1.D2.C3.B【解析】1.峰林是基部断续相连,群峰林立的石灰岩地区的地貌形态,“簪山”地貌类型是峰林,D正确;石钟乳和石笋是地下喀斯特地貌,一般分布在溶洞中,AB错;石芽指可溶性岩石表面沟壑状溶蚀部分和沟间突起部分,C错。

故选D。

2.地面喀斯特地貌主要有石芽→石林→峰林、峰从→孤峰→残丘,溶沟→洼地→溶蚀谷地,落水洞,成因是流水溶蚀作用;,C正确、ABD错。

故选C。

3.喀斯特地貌中的溶沟、洼地、峰丛、峰林、孤峰、残丘及地下暗河、溶洞是流水侵蚀作用形成的,而溶洞中的石钟乳、石幔或石帘、石笋、石柱等是流水的淀积作用形成的,B正确、ACD错。

故选B。

电望远镜(FAST),它建于贵州平塘县大窝凼,是喀斯特地貌所特有的一大片漏斗天坑群。

它就像一个天然的“巨碗”,刚好盛起望远镜如30个足球场面积大的巨型反射面。

下图为FAST景观图。

读图回答下列小题。

4.“中国天眼”选址大窝凼的主要原因是()A.基础稳定,地下水不易下渗B.环境优美,大气能见度好C.地形独特,开挖工程量小D.人口稠密,基础设施完善5.该地区喀斯特地貌()A.形成的最基本条件是可溶性岩石广布B.溶蚀作用形成的浑圆状石灰岩山峰成片分布形成石柱C.淀积作用形成从地面向上长高的堆积体是石钟乳D.不易形成水土流失,有利于农业发展【答案】4.C5.A【解析】4.由材料可知,“中国天眼”主要用于天文观测,选址大窝凼主要原因是该地是喀斯特地貌,多天坑、溶洞,地下水容易下渗,A错误;四周高,中间低的地形便于安置射电望远镜,建设工程量小,人烟稀少,电磁波干扰小,C正确,D错误;环境优美与“中国天眼”选址无关,B错误。

【高中地理人教版(2019)必修第一册同步练习】第一节常见地貌类型(含答案)

【高中地理人教版(2019)必修第一册同步练习】第一节常见地貌类型(含答案)

【高中地理人教版(2019)必修第一册同步练习】第一节常见地貌类型一、单选题1.(2013高一上·应县月考)冲积扇常常形成于()A.河源地带B.滨海地带C.山麓地带D.河流中下游2.(2015高一上·河东期末)冲积扇常常形成于()A.滨海地带B.河源地带C.河流中下游D.山麓地带3.读图,回答题。

有关河曲地貌、弯道速度、外力作用和沿岸人类活动的组合正确的是A.甲-a-侵蚀-兴建深水港B.甲-c-沉积-兴建仓库C.乙-a-沉积–种植农作物D.乙-c-侵蚀-修建防护堤(2021高一上·浙江期中)读下面我国部分省级行政区域石漠化土地面积统计图,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4.我国土地石漠化问题严重的地区主要是()A.南方丘陵地区B.西南地区C.青藏高原D.西北地区5.贵州省土地石漠化问题严重的主要自然原因有()①植被破坏严重②石灰岩广泛发育,多喀斯特地貌③人口多、耕地少④降水较多,地表侵蚀作用强A.①②B.①③C.③④D.②④6.(2020高一上·义乌期中)拉大沙丘是欧洲最大的海岸沙丘,该沙丘全长2 700 米,宽500 米,高114 米,160 年前只有35 米高,现在仍在不断增大。

读图,完成下列小题。

(1)比拉大沙丘形成的主要地质作用是()A.风力侵蚀B.流水沉积C.海浪侵蚀D.风力沉积(2)根据比拉大沙丘的发展趋势判读该地盛行风向()A.偏东风B.偏南风C.偏西风D.偏北风7.(2020·浙江模拟)草原地区河流多蜿蜒曲折,形成蛇曲,下图为我国内陆某草原地区河流的卫星图片(甲图)和该河流某段河岸景观示意图(乙图,箭头表示河流流向)。

据此完成下列小题。

(1)造成乙图河流两岸差异的原因是()A.受地球自转影响,左岸陡峻,右岸平缓B.受农业耕作影响,左岸平缓,右岸陡峻C.凹岸侵蚀,左岸陡峻,右岸平缓D.凸岸侵蚀,左岸平缓,右岸陡峻(2)蛇曲多出现于地势相对平坦地区的原因是()A.土壤硬度适中,适合河流蛇曲发育B.植被根系坚韧,阻挡河流侵蚀、切割C.地转偏向力较大,加剧侵蚀D.地势平坦,水流平缓,河流侧蚀显著二、判断题8.(2017高二下·南京会考)河流一般在凹岸侵蚀、凸岸堆积。

新人教版地理必修一地貌测试题含答案

新人教版地理必修一地貌测试题含答案

第四章《地貌》测试题一、单选题受流水作用影响,河床形态不断地发生变化。

下图为我国某河床的横截面示意图,甲、乙、丙表示不同时期的河床横截面线。

完成下列小题。

C .诗中描述的情境一般发生在河流的上游D .河流流向为自南向北 4.在AB 线上的地质构造类型为 A .背斜B .向斜C 地堑D .断层牛轭湖,在平坦地区流淌的河流,河曲发育,随着流水对河面的冲刷与侵蚀,河流愈来愈曲,最后导致河流自然截弯取直,河水由取直部位径直流去,原来弯曲的河道被废 弃,形成湖泊,因这种湖泊的形状恰似牛轭,故称之为牛轭湖。

牛轭湖又称河迹湖,是由于 河流的变迁或改道,曲形河道自行截弯取直后留下的旧河道形成的湖泊,其形成过程如 下图所示。

A .甲、乙、丙B .乙、甲、丙C 丙、乙、甲2.这种河床演变现象一般发生在( ) A .山谷B .冲积平原,三角洲D .丙、甲、乙D .冲积扇“莫问桑田事,但看桑落洲。

数家新住处,昔日大江流。

古岸崩欲尽,平沙长未休。

想应百年后,人世更悠悠。

”读唐朝诗人胡玢的诗。

结合下图和所学知识,完成下面小题。

3. A . 曲流的西岸是侵蚀岸 B . “数家新住处”应位于甲地 1.符合该地河床一般发展过程的是( ) 下列叙述正确的6.在牛轭湖的形成过程中,通过人工“裁弯取直”,能加快水流速度,减少泥沙淤积,缩 短航运里程,但不少地方又开始恢复河流的弯道,不属于其主要目的是 A .降低河流流速和洪水峰值 B .增加生物多样性 C 增强河流对污染的净化能力D .减轻洪涝灾害下图示意雅鲁藏布江某段(自西南流向东北)夏季分布状况,该段河流所在河谷 年降雨量仅140mm ,冬季盛行偏北风。

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7. PQ 、QR 两段河谷地形差异显著,形成差异的主要因素有() A .地质构造、河流落差 B .河流径流、岩石类型 C .岩石硬度、河流流速D .岩层厚度、河流长度8. QR 河段沙洲形成的主要外力作用是() A .流水的侵蚀作用 B .风力的搬运作用 C .流水的沉积作用D .风力的沉积作用9. 图中甲地的大面积沙丘,其泥沙的主要来源地是( ) A .冬季裸露的河滩 B .河流以南的山地 C .河流以北的山地D . PQ 河段的上游米堆冰川位于米堆河上游,是我国境内海拔最低的冰川。

高中地理必修第一册4.1常见的地貌类型 同步练习-人教版(2019)

高中地理必修第一册4.1常见的地貌类型 同步练习-人教版(2019)

地貌同步练习河流地貌同步练习(答题时间:40分钟)读某地区河谷发育过程示意图,完成下面问题。

1. 图中该河谷发育过程是()A. abcB. bcaC. cabD. bac2. 图示b阶段时,甲河湾南北两岸的主要外力作用分别是()A. 南岸侵蚀,北岸堆积B. 南岸堆积,北岸侵蚀C. 南岸堆积,北岸堆积D. 南岸侵蚀,北岸侵蚀读下面两幅图,据此完成下列问题。

3. 图示河流地貌形成的原因,主要是河流的()①侵蚀作用②搬运作用③溶蚀作用④堆积作用A. ①②B. ②④C. ②③D. ①④4. 乙图所示地形剖面对应甲图中的()A. ①④B. ②④C. ①③D. ③④沙丘干旱地区的一种微地貌类型。

下图为沙丘剖面示意图,读图回答下列问题。

库赛湖位于藏北高原,库赛河是其接纳的最主要的地表径流。

冬季湖面结冰,冰上多布有风沙活动带来的砂砾。

湖床沉积物中发育有粗细颗粒相间分布的连续、规则纹层。

研究发现,细颗粒层具有流水搬运沉积特征,而粗颗粒层不具此特征。

下图为库赛湖地形及取样点沉积层垂直剖面示意图。

读图,完成5~6题。

*5. 湖床沉积层颗粒粗细相间反映出()A. 湖区风力变化B. 湖盆升降变化C. 湖区干湿变化D. 湖水湿度变化*6. 同一年份的粗颗粒层位于细颗粒层下部,粗颗粒层形成季节是()A. 春季B. 夏季C. 秋季D. 冬季下图为“某河漫滩剖面示意图”。

河漫滩是指河谷底部在洪水期才被淹没的部分,位于河床一侧或两侧,由河流的横向迁移和洪水的沉积作用形成。

据此,完成7~8题。

7. 容易形成河漫滩的河段是()A. 河流落差大的河段B. 流量季节变化大,崎岖峡谷河段C. 水位季节变化小的河段D. 流量季节变化大、地势平坦河段8. 若图中河床各处岩性相同,图中水流侵蚀作用最明显的位置是()A. 甲B. 乙C. 丙D. 丁沙波是河流浅水区河床中的砂砾堆积地貌,下图示意某常见的沙波形成过程。

在浅水区,水面受河床底部起伏影响呈波形,水流流速受上坡和下坡影响存在差异,进而导致沙波背水坡泥沙被侵蚀,而被侵蚀的泥沙会在下一个沙波的迎水坡堆积。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四章第一节常见地貌类型
一、填空题
1.喀斯特地貌
⑴概念:组成地壳的岩石有一部分是可溶性岩石,如石灰岩等。

在适当条件下,这类岩石的物质溶于水并被带走,或重新______ ,从而在地表和地下形成形态各异的地貌。

⑵分布:广西、贵州、。

2.分类
3.河流地貌
4.风沙地貌的分类
5.海岸地貌
二、判断正误,正确的画“J”,错误的画“X”。

1.我国的喀斯特地貌广布,其峰林、溶洞、石钟乳等地貌都是由流
水侵蚀作用形成的。

()
2.“桂林山水甲天下”。

桂林景区的形成与可溶性石灰岩、湿热的气候有着密切的关系,像象鼻山、芦笛岩(洞穴)等景区的地貌都是石灰岩受到流水侵蚀作用形成的。

()
3.我国的溶洞众多,在溶洞中发育很多石钟乳、石笋、石柱等,其形成过程一般是:石柱一石笋一石钟乳。

()
4.河流上游一般以侵蚀作用为主,中下游则以堆积作用为主,其主要的原因是河流上游径流量较小,而下游径流量较大。

()
5.我国黄土高原的形成和现在千沟万壑的地表形态,都与流水作用有关:其高原形态是由流水堆积作用形成,其千沟万壑的地表形态是由流水侵蚀作用形成的。

()
6.在河流上游一般形成V形谷,在中下游一般形成槽形谷,之所以形成不同的河谷形态,主要是由于地形不同水流速度不同。

()
7.在降水比较多的地方,由于河流较多,河流地貌发育;而在干旱地区,则只有风沙地貌,没有河流地貌。

()
8.在石质海岸主要以海浪侵蚀作用为主,在砂质海岸主要以海浪堆积作用为主。

()
三、读“某洞穴剖面景观示意图”,回答下列问题。

卜河水面
⑴图示地貌称为地貌。

我国以这类地貌成为旅游胜地的是
(举一例)。

(2)下面两组化学方程式可表示此种地貌的形成原理:
A:r:一「7"
其中石钟乳①的形成可用方程式(填A或B)表示,为流水的作用;溶洞②的形成可用方程式(填A或B)表示,
为流水的作用。

⑶图中地貌在我国分布最广泛的地区是云贵高原,其主要原因是
()
①海拔较高②降水丰富
③植被稀少④石灰岩广布
A.①②
B.③④
C.②③
D.②④
四、选择题
下图是新疆准噶尔盆地著名的乌尔禾魔鬼城景观图。

回答下列问题。

1.形成魔鬼城四面壁立,怪石嶙峋特征的主要地质作用是()
A.流水侵蚀
B.流水溶蚀
C海浪侵蚀D.风力侵蚀
2.与乌尔禾魔鬼城地区地貌形成的自然环境关系最密切的是()
A.海拔高,气温年较差小
B.山高谷深,水流湍急落差大
C.深居内陆,降水少风力强
D.冬暖夏热,降水季节变化大
读四幅景观图,据此完成下列问题。

①6
3.上图所示景观中,主要由风力侵蚀作用形成的是()
A S B.②
C.③
D.④
4.形成②图所示千沟万壑地貌景观的外力作用是()
A.海浪侵蚀
B.流水侵蚀
C.风力堆积
D.流水堆积
答案
一、1.⑴沉淀(2)云南
2.①溶蚀②溶洞③侵蚀④堆积
3.①侵蚀②V③冲积平原④槽⑤三角洲⑥农耕
4.风蚀柱
5.侵蚀陡峭堆积沙坝平缓
二、1.X 峰林、溶洞等是由流水侵蚀作用形成的,但溶洞中的石钟乳等地貌则是由流水堆积作用形成的。

2.J
3.X在溶洞中发育的石钟乳、石笋、石柱等,其形成过程是:先形成石钟乳和石笋,石钟乳和石笋上下连接起来,就形成了石柱。

4.X河流上游和中下游所受的外力作用不同,上游一般以侵蚀作用为主,中下游以堆积作用为主,之所以表现为不同的作用,主要是由于在河流上游,一般是山地地形,坡度陡,水流速度快;而在中下游,水流速度较慢,从而形成了堆积地貌。

5.X黄土高原的形成是风力堆积的结果,而黄土高原现在千沟万壑的地表形态,则是由于流水的侵蚀作用形成的。

6.J
7. X湿润地区多河流地貌,干旱地区多风沙地貌,但在干旱地区,有河流的地方也有河流地貌,如我国新疆就有很多洪积扇。

同样,在湿润地区也有风沙地貌。

8.J
三、(1)喀斯特(或岩溶)广西桂林山水或云南路南石林
⑵B 沉淀或沉积 A 溶蚀
⑶D
解析⑴由图中石钟乳、地下河等可知图示地貌为喀斯特地貌(或岩溶地貌)。

我国喀斯特地貌主要分布于云贵高原,代表景点有广西桂林山水、云南路南石林等。

⑵CaCO滩溶于水,而Ca( HCO/可溶于水。

石钟乳因流水的沉积作用日积月累而成,因此应用化学方程式B 表示。

溶洞②因流水的溶蚀作用而成,因此应用化学方程式A表示。

⑶云贵高原喀斯特地貌分布广泛的原因是石灰岩广布、降水丰富。

四、1. D乌尔禾魔鬼城位于我国新疆,降水稀少,风力较强,故形成魔鬼城四面壁立,怪石嶙峋特征的主要地质作用是风力侵蚀,D选项正确。

2.C结合新疆的自然环境特点,可知这里降水少,风力较大,C选项正确。

3.D图中所示景观中,①为桂林山水,是由流水侵蚀作用形成的;②为黄土高原,其沟壑纵横的地貌是由流水侵蚀作用形成的;③为沙丘地貌,是由风力堆积作用形成的;④为风蚀蘑菇,是由风力侵蚀作用形成的。

4.B由上题分析得知,②图为黄土高原沟壑纵横的地貌景观,最主要的外力作用是流水侵蚀作用。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