眉山概况

合集下载

教材-20171203四川眉山地区概况:李华阳

教材-20171203四川眉山地区概况:李华阳

地形地貌 岷江和青衣江贯穿境内,两岸以平原和河流冲积平坝为主。东部龙泉山两翼,西部丹棱、彭 山、洪雅境内大部分地区皆为低山丘陵,海拔大部分处于500-800m之间,中生代红色岩层分 布广泛,丹霞地貌发育,生态环境优良。眉山市境内山峦纵横,丘陵起伏,地势呈西高东低 ,最高海拔3522米,最低海拔335米,自然条件复杂。
三、地理环境
气候特征 眉山海陆季风交替更迭,夏季受西太平洋副热带高压控制,冬季受西北利亚和蒙古冷空气影响,加之太阳 辐射的周年变化,形成区内多种气候类型。 气温由于受地形、地势影响,年平均气温呈东高西低趋势。仁寿年平均气温17.4℃,为全市最高,丹棱年 平均气温16.6℃,为全市最低,最热月为7、8月份,平均气温25.4--26.3℃,极端最高气温38.6℃,最 冷月1月,平均气温6.2--6.8℃,极端最低气温--4.2℃。全年无霜期302--314天。降水雨量丰沛, 降雨量的时空分布不均匀。降雨量随地域的不同而呈东北向西南递增,年均降雨量983--1490mm,彭山 年均降雨最少983mm,洪雅最多1490 mm。5--9月为降雨集中时段,其降雨量占年总降雨量的85%左 右(1996年7月28日,洪雅出现日最大降雨量,为410.8 mm),是全市夏季洪涝的重要原因。 日照年日照时数1060--1202小时,为可照时数的24--28%,比同纬度的地方偏少,属全国低日照区 域之一。 眉山西南山区随着海拔高度的增加,分布有从亚热带--暖温带--寒温带--亚寒带的完整气候带谱。 气候的垂直差异(立体气候)明显。气温随海拔的增高而下降,海拔每增加100米,气温下降0.66℃;降 雨量随海拔的增高而增多;具有海拔越高,气温越低,降雨偏多的气候概念。
一、历史沿革
眉山建政,始于南齐建武三年(496),在犍为郡武阳县南境建齐通左郡。南梁普通时期(520至 527),齐通左郡改称齐通郡,建齐通县郡,县治同在一城。 太清二年(548)设置青州,辖齐通郡,州治齐通县城。 西魏废帝二年(553)改青州为眉州,辖齐通、青城两郡,州治齐通县城。 北周明帝二年(558)撤销齐通郡,新置安乐县,治所当今东坡镇,仍属眉州。建德元年(572) 眉州改青州。大城元年(579)青州改嘉州。 隋开皇三年(583)废郡存州。大业二年(606)复改嘉州为眉州,州治迁通义县城(今东坡镇)。 后撤州建眉山郡,郡治龙游,即今乐山市市中区。 唐武德元年(618)眉山郡改为嘉州。次年,从嘉州分置眉州,辖通义、丹棱、洪雅、南安(今夹 江)和青神5县,属剑南道,州治通义县城。天宝元年(742)撤销眉州,改置通义郡。乾元元年 (758)撤销通义郡,恢复眉州,属剑南道西川。 宋太平兴国元年(976)通义县改称眉山县隶属西川路眉州。州领眉山、彭山、丹棱、青神4县。 元至元十四年(1277)眉州属嘉定路。二十年撤销眉山县,由州治理,同时丹棱县并入眉州。 明洪武九年(1376),眉州降为眉县,归嘉定州管辖。次年,彭山、丹棱并入眉县,青神并入嘉 州。十三年眉县复升为眉州,直隶属四川布政使司,眉山县仍由州治理,领3县:丹棱、彭山、青 神。

眉山旅游资源概况

眉山旅游资源概况

眉山旅游资源概况周绍龙2009-6-18一,眉山概况眉山,别名:中国诗书城。

眉山,东经(102.49`-104.30)北纬(29.30-30.16`),“眉州”、“青州”,是宋代文豪苏洵、苏轼、苏辙三父子(史称“三苏”)的故乡。

物华天宝,人杰地灵,自古有“诗书故里”的美誉。

眉山北邻成都,南瞰乐山,东临资阳,西望雅安,是成都平原通联川南、川西南、川西、云南的咽喉要地和南大门。

经国务院批准,1997年设立眉山地区,2000年撤地建市。

全市辖东坡、彭山、仁寿、洪雅、丹棱、青神六区县,幅员7186平方公里,人口346万。

境内山清水秀,气候宜人,资源充足,物产丰富,通讯发达,交通便利,工农业生产基础牢实,初步建立了与社会经济事业快速发展相适应的全新机制,有利于工农商学各业繁荣。

眉山历史悠久,人杰地灵。

历史文化名人辈出,有“寿星之祖”商代大夫彭祖、道教宗师张道陵、西晋文学家李密,宋代大文豪苏东坡三父子,著名宰相何栗,抗金名将虞允文,良史李焘,清代文学家彭端淑,著名地质学家梁津和一代地质大师、新中国地质事业开拓者和奠基人之一黄汲清,有长安画派创始人,被誉为“东方梵高”、“画坛怪杰”的石鲁,川剧剧作家黄吉安和中国著名书画家、诗人、美术教育家冯建吴。

由唐而宋,眉山与杭州、建阳鼎足而为中国三大刻版印书中心。

这里有东坡文化、长寿文化、道教文化、佛教文化、竹文化、水文化等多种特色文化。

眉山东坡文化节、彭祖寿星节、青神竹编艺术节,橘花节、洪雅台会、瓦屋山杜鹃节、冰雪节、瓦屋山国际道教文化节、仁寿的枇杷节、丹棱的唢呐艺术节、老峨山“六月六”(农历)朝山会……享誉巴蜀,名扬海外。

这里江山秀丽,旅游资源点多面广,东有"成都后花园"之称的四川省风景名胜区“千岛之湖”仁寿黑龙滩、西有“瓦屋寒堆春后雪”的国家级森林公园瓦屋山和省级风景名胜区槽渔滩、南有苏东坡青年时读书的“蜀中名寺”青神中岩、“影入平羌江水流”的平羌小三峡、北有长寿福地彭祖山以及“南州胜迹古祠堂”三苏祠等名胜古迹。

眉山地区经济发展现状及未来趋势分析

眉山地区经济发展现状及未来趋势分析

眉山地区经济发展现状及未来趋势分析在全球经济发展的背景下,中国各地区的经济发展呈现出多样化的特点。

眉山地区作为四川省的一个重要地区,在近年来取得了显著的经济发展成果。

本文将对眉山地区经济发展的现状进行分析,并展望未来的发展趋势。

眉山地区位于四川省中南部,地理位置优越,交通便利,是四川省重要的经济增长极之一。

目前,眉山地区的经济总量逐年增长,已经成为四川省第三大经济体。

眉山地区以农业为主导产业,以农产品的种植和加工为主要经济支柱。

同时,眉山地区还发展了多个重要的产业,包括电力、化工、机械制造和纺织等。

眉山地区的农业发展是该地区经济增长的重要支撑。

眉山地区地形复杂,气候条件适宜,种植业具有得天独厚的优势。

眉山地区的农产品以水果、茶叶和蔬菜为主,品质优良,在国内外市场上有着广阔的销售渠道。

眉山地区积极推动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并大力发展农业科技,提高农业生产效率和质量。

未来,随着人民对农产品质量和安全的需求不断提高,眉山地区在农业领域仍然具有较大的发展空间。

另一方面,眉山地区的电力、化工、机械制造和纺织等产业也取得了显著的发展。

眉山地区地处中国西部经济发达地区,拥有充足的水力资源和煤炭资源,使得眉山成为电力工业的重要基地。

眉山地区还拥有一些大型的化工企业,如石化、化肥和塑料制品企业等。

这些产业的发展不仅为眉山地区带来了经济增长,也为当地居民提供了就业机会。

随着中国经济转型升级的推进,眉山地区在加速产业结构调整和改革创新方面取得了一系列的成果。

眉山地区积极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加大科技创新力度,提高产业链水平。

通过引进高新技术和高新产业,眉山地区逐渐形成了以新材料、新能源、新医药等为代表的新兴产业。

未来,眉山地区将继续加强与全国乃至全球的产业合作,提升产业链的附加值。

另外,眉山地区还在加大基础设施建设方面取得了一定的进展。

眉山地区地理位置优越,是连接四川和重庆的重要节点。

为了加强区域间的交流与合作,眉山地区加大了基础设施建设的力度,修建了一批高速公路和铁路,使得眉山地区与周边地区的交通更加便捷。

眉山的总结

眉山的总结

眉山的总结简介眉山,是位于中国四川省中部的一个地级市,地处川东南腹地,坐落在威远县、洪雅县、东坡区、彭山区、青神县、丹棱县六个县的交界处。

眉山市地理位置优越,自然资源丰富,被誉为“川东南明珠”。

本文将对眉山市的地理、经济、文化等方面进行总结。

地理概况地理位置:眉山位于四川盆地东南边缘的山地-丘陵地貌区,大致纬度为30°05′至30°39′,经度为103°42′至104°52′。

地理特征:眉山地势起伏,由山地和丘陵组成,最高峰为素有“四川屋脊”之称的仙女山,海拔3099米。

眉山市地处四川盆地的外围,地势东高西低,西部山地起伏,东部平原较为平缓。

气候特点:眉山气候温暖湿润,属于亚热带季风气候。

年平均气温约16℃,降水充沛,年降雨量超过1000毫米。

四季分明,春夏多雨,秋冬少雨,无严寒冬季。

经济发展农业:眉山市农业以种养结合、农兼非特色农业为主,以水稻、糖料、油菜、烟叶等农作物种植为主导产业;以生态林果、畜牧业为特色农业;粮食、杂粮、油料、蔬菜、水果、肉禽蛋奶等农产品产量较大。

工业:眉山市工业起步较晚,目前以食品、机械、化工、建材等行业为主,其中食品加工工业为主导产业。

该市的食品加工工业在川东南地区具有较强的竞争力。

旅游业:眉山市是国家级风景名胜区,拥有丰富的自然和人文景观资源。

仙女山、华顶山、三苏祠等景点吸引了大量的游客。

眉山市积极发展旅游业,推动旅游业与农业、工业融合发展,成为该市重要的经济支柱产业。

文化传承文化底蕴:眉山拥有悠久的历史文化传统,是巴蜀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眉山的文化底蕴主要表现在建筑、音乐、美食等方面。

例如,眉山的传统建筑以“四合院”为主要形式,多为朱柱丹梯,风格独特。

眉山的传统音乐以川剧为代表,被誉为“四川的国剧”。

当地的美食以辣味为主,具有浓厚的川菜风格。

传统节日:眉山市有丰富多彩的传统节日,如春节、清明节、端午节、中秋节等。

在这些节日,人们会举行各种庆祝活动,礼仪繁复而古老,充满着浓厚的地域特色和民族文化。

关于四川眉山的介绍

关于四川眉山的介绍

关于四川眉山的介绍四川眉山位于中国四川省中部,是一个历史悠久、自然风景优美的城市。

以下从地理、历史、文化、旅游等多个角度来介绍眉山。

地理角度:眉山地处四川盆地和云贵高原的过渡地带,位于嘉陵江上游,地势起伏,山脉纵横,拥有丰富的自然资源。

眉山市总面积约为6,575平方公里,辖6个区县。

历史角度:眉山历史悠久,早在3000多年前的新石器时代就有人类在此繁衍生息。

古代眉山是巴国的一部分,曾是巴蜀文化的中心之一。

在历史上,眉山还是道教文化的重要发源地之一。

文化角度:眉山是一个充满浓厚文化氛围的地方。

这里有丰富多彩的民俗文化,如川剧、川绣、川菜等,都是眉山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眉山还是中国道教的发源地之一,有着众多的道教文化遗址和庙宇,如青城山、大光明寺等。

旅游角度:眉山拥有众多的自然和人文景观,是一个旅游胜地。

其中最著名的景点是峨眉山,它是中国四大佛教名山之一,也是世界文化和自然遗产。

峨眉山以险峻的山势、秀美的自然风光和悠久的佛教文化而闻名。

此外,眉山还有其他景点如熊猫基地、九龙湖、梓潼古镇等,都吸引着众多游客。

经济角度:眉山是一个以农业为主导的城市,主要农产品有水稻、小麦、玉米、油菜等。

近年来,随着旅游业的发展,眉山的经济也逐渐多元化,旅游、农业、制造业等产业都有不错的发展前景。

总结:眉山是一个历史悠久、文化底蕴深厚、自然风光秀丽的城市。

无论是自然景观还是人文遗产,眉山都有着丰富多样的资源。

无论是探索历史文化,还是欣赏自然风光,眉山都是一个值得一游的目的地。

眉山城市介绍

眉山城市介绍
无影教堂
无影教堂坐落于眉山市彭山区的中法农业科技 园内。其设计灵感来源于美国加利福尼亚的 「博德加湾教堂」,摒弃了玻璃与教堂的组合, 尤其是西方教堂建筑里最为常见的彩绘镶嵌花 窗玻璃。并将一切精简做到极致,还保留了无 以伦比的新哥特风建筑。
04
美食文化
储能项目
食在四川 味在眉山
川人好美食,天下皆知。人们常说“一方水土养一方人”,正是“孕奇蓄秀当此地,郁然千载诗 书城”的天府眉山,养育了一代文豪苏东坡。苏东坡不仅诗词雄视百代,更是中国历史上最负盛 名的美食家。他遍布半个中国的人生轨迹,不仅将家乡眉山的美食传往四面八方,也让眉山美食 有了多姿多彩的变化,开创了延绵至今的东坡美食文化体系——“东坡味道”。 眉山东坡味道独一无二。“食在四川,味在眉山”,苏东坡始创的“东坡肘子”“东坡鱼”“东 坡肉”等香传千年。眉山曾被中央电视台纪录片《一城一味》评为中国七大美食城之一。
眉山城市介绍
东坡故里 天府眉山
中国七大美食城之一眉山市
目录 CONTENTS
01 眉山简介 02 城市概况 03 旅游景点 04 美食文化
01
眉山简介
历史沿革
眉山,古称眉州,位于四川盆地西南边缘,介于岷峨之间,因峨眉山而得名。 眉山建置于南齐建武三年(496年),历史上曾为郡、州、专区治所。1997年5月30日,由乐 山市划出眉山县、仁寿县、彭山县、洪雅县、丹棱县、青神县,建立眉山地区。2000年6月10日, 经国务院批准,撤销眉山地区,设立地级眉山市。同年12月19日正式挂牌。 眉山市辖一区五县(东坡区、仁寿县、彭山县、洪雅县、丹棱县、青神县),眉山市人民政府 驻东坡区。2014年10月20日,彭山撤县建区。至2018年,眉山市辖二区四县(东坡区、彭山区、 仁寿县、洪雅县、丹棱县、青神县),是国家级天府新区、成都经济区和大峨眉国际旅游区的重要 组成部分。 眉山,是宋代大文豪苏洵、苏轼、苏辙三父子(史称“三苏”)的故乡,自然人文旅游资源丰 富,境内东坡文化、长寿文化、道教文化、佛教文化、竹文化、水文化等源远流长。

眉山市区域发展条件分析1

眉山市区域发展条件分析1

眉山市区域发展条件分析一、眉山市概况:眉山古称眉州,历史悠久,有近1500年的州郡建制史,1997年8月,经国务院批准设立眉山地区,2000年12月撤地建市,幅员面积7186平方公里,人口350万,辖东坡、仁寿、彭山、洪雅、丹棱、青神一区五县。

随着国家实施新一轮西部大开发、国务院通过成渝经济区区域规划、省规划建设天府新区等宝贵的历史性机遇接踵而至,眉山,作为距离成都最近的地级市,天府新区的重要组成部分,区位优势更加凸显,发展环境更加优越,正在成为最具吸引力的产业西移首选地。

二、自然条件分析:地理位置:东经(102.49-104.30)北纬(29.30-30.16)位于成都平原西南部,岷江中游和青衣江下游的扇形地带,成都—乐山黄金走廊中段。

南瞰乐山,东临资阳,西望雅安,是成都平原通联川南、川西南、川西、云南的咽喉要地和南大门。

气候条件:眉山属于亚热带气候,湿润特点显著,气候温和,雨量丰沛,四季分明,雨热同季;冬无严寒,夏无酷暑;无霜期长,少霜雪;日照少;光、热、水的时间分布与农作物生长发育期同步,气候适宜性好,作物生长系长,宜种度大,出产富庶。

气温由于受地形、地势影响,年平均气温呈东高西低趋势。

全年无霜期302--314天。

降水雨量丰沛,降雨量的时空分布不均匀。

降雨量随地域的不同而呈东北向西南递增,年均降雨量983--1490mm,。

日照年日照时数1060--1202小时,为可照时数的24--28%,比同纬度的地方偏少,属全国低日照区域之一。

适宜的气候条件,为眉山市的农业发展提供了优越的区位条件,农业基础雄厚,是西南第一大奶业大市。

自古“山川灵秀,物产丰富,甲于西蜀”,是四川乃至全国的粮食、油料、肉类、水果等商品的生产基地,国家级的农副产品基地达19个,荣获“中国脐橙之乡”、“中国优质稻米之乡”、“中国枇杷之乡”、“中国椪柑之乡”、“中国泡菜之乡”、“中国藤椒油之乡”、“中国竹编艺术之乡”和“中国青见之乡”等八个“中国之乡”美誉。

眉山介绍

眉山介绍

《自然地理学》论文三苏故里学院:旅游与城乡规划班级:2011120401学号:************姓名:***指导教师:***日期:2012年5月30日成绩:目录第1章介绍概览........................................................................................... 错误!未定义书签。

1.1地理位置 (1)1.2行政区划......................................................................................................................... 1-2 第2章地质.. (2)2.1地层岩性......................................................................................................................... 2-62.2地质构造 (7)第3章气候 (8)3.1气温特点 (8)3.2降水特点 (8)第4章水资源 (8)4.1水资源概况 (8)4.2岷江 (9)第5章地貌 (9)5.1区域地形地貌特征........................................................................................................ 9-11 第6章土壤类型. (11)6.1紫色土 (11)6.2黄壤 (12)第7章生物与环境 (12)7.1动物 (12)7.2植物 (13)第8章旅游资源 (13)8.1旅游资源 (13)一.介绍概览1.1地理位置眉山位于四川盆地成都平原西南边缘,东经(102.49`-104.30)北纬(29.30-30.16`)位于成都平原西南部,岷江中游和青衣江下游的扇形地带,成都--乐山黄金走廊中段。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1.1 综述眉山位于四川盆地成都平原西南边缘,1997年5月30日经国务院批准设立地区,2000年撤地建市,辖东坡区、仁寿县、彭山县、青神县、丹棱县、洪雅县,幅员面积7186平方公里,人口351万,耕地面积20万公顷。

眉山北接省会成都,南连乐山,东邻内江资阳、自贡,西接雅安,是成(都)乐(山)黄金走廊的中侧面重点地区及“成都平原经济圈”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四川省“一条线”发展战略的重点地区。

眉山中心城市是成都的卫星城,市政府所在地东坡区距成都仅70余公里。

1.1.2 地理气候眉山市位于四川盆地成都平原西南部,地处东经10249’—10430’和北纬2934’—3021’之间,北接省会成都,南连乐山,东邻内江、资阳、自贡,西接雅安,是成(都)乐(山)黄金走廊上的重点地区及“成都平原经济圈”的重要组成部分。

眉山市属中亚热带季风湿润气候,气候温和,降水丰沛,年均气温16.5℃,年总积温6100℃,年日照数1100小时,年均降雨量1050mm,无霜期303天。

市内最高海拔3522米,最低349米。

1.1.3 特色产业岷江、青衣江纵贯全境,土壤肥沃,灌溉条件好,是四川省重要的粮经作物主产区。

粮食作物主要有水稻、小麦、玉米、红苕及部分小杂粮,经济作物主要有油菜、棉花、蔬菜、水果、茶叶、中药材等,2004年粮食总产160.55万吨。

到2004年,全市基本建成了东部丘陵20万亩“南梨北枇”,中部平坝100万亩优质粮油,中部浅丘30万亩优质柑桔,岷江沿岸25万亩优质蔬菜,西部山区15万亩优质茶叶和中药材等5个具有明显资源优势和地方特色的产业化作物带。

仁寿文宫被命名为“中国枇杷之乡”,青神县被命名为“中国椪柑之乡”,东坡区被命名为“中国脐橙之乡”和“中国优质稻米之乡”。

全市有6个区县被命名为全省首批优质稻谷、优质棉花、优质茶叶、优质水果生产基地。

1.1.4 交通交通枢纽:成(都)昆(明)铁路由北至南经彭山、眉山两县,境内有客、货站6个。

高速公路:成(都)乐(山)高速公路纵贯南北,与成(都)雅(安)高速公路在彭山县青龙镇相接;国道213线穿越仁寿全境,省道103线由南向北经眉山、彭山县,省道106线由东向西横贯仁寿、眉山、丹棱、洪雅县,两条干线公路交汇于眉山。

轻轨:正在设计中的绵阳-德阳-成都-眉山-乐山-峨眉山轻轨铁路建成后,眉山到成都仅需要 15-18分钟。

市内由高等级公路形成“一横三纵”交通骨架,从各县到市区只需半个小时。

预计该路线将在2010年试运行,届时预计年客运量将达到3000万人次。

与周边城市距离:北距成都双流机场55公里,南离乐山大件运输码头也只有70余公里,岷江、青衣江流经彭山、眉山和洪雅。

连接绵阳-成都-峨眉的城际铁路客运专线已经定于今年开工建设,铁路客运专线全长276公里,连通绵阳、德阳、成都、眉山、广汉、峨眉、乐山等7个城市,为客运专线双向。

1.2 城市发展1.2.1 眉山市概念规划体系一、城市整体形象--和平鸽规划的各景观片区和景观走廊之间相对独立,而又有机联系,由生态绿地、道路景观系统、水系景观系统及公园、城市街头绿地成为各组团之间的视觉通道、透气廊和开敞空间,使眉山未来的城市发展全局统一、方向明确、脉络清晰。

届时,眉山中心城区将形成以城西工业片区为首,老城区、国际水上度假乐园片区和新区为身,北部眉山经济开发区及以城市北部未来开发片区为翼,城东苏公墓、蟆颐观风景区为尾,尚礼(岷江东岸工业集中开发区)为脚的一只展翅飞翔的和平鸽状城市总体布局。

折射出三苏文化中倡导的以和为贵的和平思想,也昭示着古老而年轻的眉山正在张开腾飞的翅膀,快速奔向新时代。

二、重点景观打造――东坡湖景观塑造塑造东坡湖景观贵在精,沿湖规划建设高档次、高品味、文化气息浓郁的精品景观。

结合国际水上度假乐园的建设,把东坡湖和国际水上度假乐园联合打造成碧波荡漾与小桥流水人家相结合、生态与文化巧妙衔接、娱乐与观光一体、在西南片区极富影响力的精品景点。

1.2.2 发展布局眉山市经济发展的战略布局是:突出一点,发展两线,开发三区。

突出一点:突出发展眉山中心城市经济这一点。

发展两线:一是依托成乐线的公路,铁路,建设黄金经济走廊;二是建设106线经济带。

开发三区:一是“眉彭”经济走廊区;二是西部资源综合开发经济区;三是东部农业产业化经济区。

1.2.3 功能分区东:东坡湖西岸和正在规划的东岸白虎滩片区:新兴餐饮娱乐、旅游休闲长廊,湖岸风景住宅社区。

南:以三苏雕像为中心的老城区:城市商业中心、历史文化中心、民俗风情中心。

西:铁环路沿线二环以西的火车站、高速路入口区域:站前经济的物流仓储中心、交通中心、汽车交易中心。

北:眉州大道以北的科技工业园区与高教产业园区:“工业兴市、科教兴市”的孵化器和助飞跑道。

中:眉州大道以南一环北路以北的新城区:政治中心,商务、体育、会展中心,城市腹地生态居住中心。

1.3 眉山宏观经济状况近年来,眉山市整体宏观经济向好,人均GDP值持续递增,产业结构不断升级。

根据人口变动抽样调查资料测算,2006年末眉山全市共有人口351万人,其中常住人口306.14万人,市区人口22万人。

2006年,是“十一五”规划的开局之年,全市实现生产总值(GDP)280.83亿元,同比增长13.6%。

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到8254元,增加654元,完成计划的109%;农民人均纯收入3567元,增加283元,完成计划的141.5%。

完成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159.72亿元,增长22.5%,完成计划的102.4%;工业生产性固定资产投资完成92.03亿元,同比增长22.1%,完成计划的102.3%。

实际到位内资80.99亿元,同比增长36.46%,完成计划的106.6%;外贸出口1.13亿美元,完成计划的103%;实际利用外资1842万美元,完成计划的115%。

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达到84.82亿元,增长15.5%,增速高于计划0.5个百分点;居民消费价格总水平为102%,低于计划1个百分点。

城镇化率达到27.5%。

旅游总收入20.04亿元,完成计划的117.88%。

表1.1 2003~2006年眉山市宏观经济数据经济指标2003年2004年2005年2006年一、国内生产总值(亿元) 174.05 216.8 245.07 280.83第一产业(亿元) 47.47 58.54 63.7 67.54 第二产业(亿元) 72.83 97.46 112.7 137.09 第三产业(亿元) 53.75 60.8 68.6 76.2 二、固定资产投资总额(亿元) 85.8 113.13 130.33 159.72房地产投资总额(亿元) 15 11.55 11.11 14.44三、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亿元) 55.39 67.4 73.5 84.5四、金融机构存款余额(亿元) 163.29 192.31 222.03 262.84金融机构贷款余额(亿元) ——122.49 127.89 142.89五、城乡居民储蓄存款余额(亿元) 135.06 ——143 214.6六、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元)5956 6646 7360 8254七、人口数量(万人)346.6 346.92 347.49 351数据来源:《眉山市统计公报》1.4 眉山市经济环境国民经济迅猛增长。

2006年眉山全市实现生产总值(GDP)280.83亿元,按可比价格计算,比上年增长13.6%;人均生产总值达到8254元,增长12.14%,跨过1000美元大关。

数据来源:《统计公报》数据来源:《眉山市统计公报》产业结构逐步调整。

三大产业结构由2004年的28:43:29调整为2005年26:46:28,2006年24:49:27。

呈现出第一产业比重下调、第二产业稳步增长、第三产业平稳发展的态势。

06年四大产业集群继续保持强劲发展势头。

市委《关于举全市之力推进工业强市的决定》明确要求,今后三年,“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年增长不低于30% 。

数据来源:《眉山市统计公报》表1.2 2006年眉山四大产业发展情况主要产业铝产业化工产业机械制造产业农副食品加工产业产值(亿元)35.46 31.7 25.7 54.8 增幅56.90% 23.83% 19.53% 10.81%1.4.2 固定资产投资固定资产投资稳步增长。

2006年眉山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完成159.72亿元,比上年增长22%。

数据来源:《眉山市统计公报》房地产开发投资有所回升。

在固定资产投资中,房地产开发投资14.44亿元,比上年增长了近30%。

数据来源:《眉山市统计公报》1.4.3 国内贸易、对外经济消费品市场稳定增长。

2006年眉山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实现84.5亿元,增长15.4%。

数据来源:《眉山市统计公报》对外经济持续发展,招商引资成效明显。

2006年眉山外贸出口总额1.13亿美元,增长15倍;全市招商引资到位资金80.99亿元,增长36%,实际利用外资1842万美元,增长0.16%。

1.4.4 财政金融财政收入大幅增长。

2006年眉山完成地方财政收入8.53亿元,同口径增长20.5%;地方财政支出1.5亿元,增长0.1%。

金融运行平稳。

2006年末,全市金融机构各项存款余额262.84亿元,比上年增长18.4%;金融机构各项贷款余额142.89亿元,比上年增长11.7%;存贷差119.95亿元。

收入现金65.32亿元,支出现金67.20亿元,收支品迭,净投放现金1.89亿元。

数据来源:《眉山市统计公报》1.4.5 人民生活水平人口继续保持低增长。

根据人口变动抽样调查资料测算,2006年末全市共有人口351万人,人口自然增长率仅为1.34‰。

城乡居民生活水平继续提高。

2006年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8254元,增加600元,人均生活消费性支出5393元,增加453元,恩格尔系数由46%下降到43%。

数据来源:《眉山市统计公报》1.5 眉山未来发展趋势通过以上数据分析我们可以看出,眉山在2006年总体发展态势良好,人均收入突破1000美元,全市实现生产总值(GDP)280.83亿元,这为未来眉山的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

眉山政府工作报告中指出,2007年全市经济社会发展的主要预期目标是:生产总值(GDP)增长13%,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增长26%以上,地方财政一般预算收入增长13%以上,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15%,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增长15%,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加600元以上。

未来五年主要奋斗目标是:全面实现“十一五”规划的各项目标,实现“十二五”规划的良好开局。

到2011年,全市生产总值(GDP)突破500亿元,人均GDP 力争翻番,力争达到当年全省平均水平。

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达到248亿元,增长1.8倍,工业化进入中期阶段。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