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民间美术复习资料整理

合集下载

中国美术史复习资料(名词解释)

中国美术史复习资料(名词解释)

中国美术史复习资料(名词解释)名词解释1.彩陶彩陶是指在橙红色的器壁上用赤铁矿与氧化锰颜料绘制图案,烧成呈黑色或者褐色,具有热烈明快的格调的陶器。

2.岩画:岩画是古代描绘或者摩刻在崖壁石块上的图画,被称为是古代先民们记录在石头上形象的史书。

3.饕餮纹:是青铜器上最具特色的装饰纹样。

也称兽面纹,是一些被夸张了的或幻想中的动物头部的正面形象。

4.画像石(砖):是指汉代豪族祠堂和陵墓地面建筑阙、享祠、碑的壁面上以及壁室表面的装饰绘画性雕刻。

5.“迁想妙得”:“迁想”指画家艺术构思过程中的想象活动,把主观情思“迁入”客观对象中,掌握对象的精神状态和性格特征以及与外形的关系,取得艺术感受,“妙得”为“迁想”的结果。

即通过艺术家的情感活动,审美观照,使客观之神与主观之神融合为“传神”的、完美的艺术形象。

6.顾恺之:字长康,小字虎头,无锡人,出身世族家庭。

少年时以其天才的、多方面的艺术才能闻名,并为上层人士所器重。

他是一个典型的士大夫专业画家,他在绘画及文学方面艺术方面才华横溢。

有绘画作品《洛神赋》《女史箴》,在艺术上提出了塑造人物形象的要求—“传神写照”7.张僧繇:江苏人,生于南齐时期,主要艺术活动在整个梁代。

他所创造的绘画风貌,对南北朝后期和隋唐两代的绘画艺术,起着积极深远的影响。

他在我国绘画艺术发展过程中具有继往开来的巨大作用。

8.“畅神说”:宗炳在《画山水序》中提出的“畅神说”,认为自然山水形象能给人精神的愉悦和美的享受。

“畅神说”使中国画“以神写照”的理论又前进了一步。

9.“比德说”:是春秋战国时期出现的关于自然美的美学理论观点。

其基本涵义是:自然美之所以为美,在于作为审美客体的自然物象,可以与人“比德”既从其中可以意会到审美主体的一些品德美。

10.《五牛图》:是中唐专写农村风俗的画家韩滉的作品。

在这幅横卷上,画家用粗笔描绘了五头不同形态的黄牛,其中有所谓“步者、者、纵而鸣者、顾而舐者,翘首而驰者”。

中国美术史学习笔记整理(完整版)

中国美术史学习笔记整理(完整版)

中国美术史第一章:原始美术名词解释:彩陶:繁荣于新石器时代中期。

多为以矿物颜料绘画的泥质红陶,装饰绘画于烧造之前,题材以各种几何形为主。

黄河中上游地区的仰韶文化和马家窑文化最为发达,其著名彩陶类型有半坡、庙底沟、马家窑、半山、马厂等。

黑陶:黑陶工艺是我国工艺美术取得的杰出代表成就之一,其烧制工艺是在烧制结束时,从窑顶慢慢加水,木炭熄灭后产生浓烟,使陶器渗透而成,表面漆黑光亮且较为致密。

其中,山东龙山文化黑陶中的蛋壳陶以黑,光,亮,薄而著称于作品:人面鱼纹彩陶盆半坡遗址是中国黄河流域新石器时代仰韶文化的村落遗址典型代表。

其中最代表的是人面鱼纹彩陶。

此盆由细泥红陶制成,敞口卷唇,盆内壁用黑彩绘出两组对称的人面鱼纹。

人面概括成圆形,额的左半部涂成黑色,右半部为黑色半弧形,可能是当时的文面习俗。

人面鱼纹彩陶盆上的人与鱼题材,可能与古代半坡人的图腾崇拜和经济生活有关。

这种鱼纹装饰正是他们生活的写照,也象征着人们期盼富足的美好愿望。

人头上奇特的装饰,大概是在进行某种宗教活动时的化妆形象。

而稍作变形的鱼纹很可能代表了"鱼神"的形象,表达出人们以鱼为图腾的崇拜主题。

C型玉龙1971年,内蒙古赤峰市翁牛特旗三星他拉村出土,属于红山文化玉器的杰出代表。

玉龙为墨绿色软玉制成,龙身光泽,蜷曲如沟,;龙首作猪嘴形。

长吻修目。

是目前发现体型最大,制作最精,形态最为逼真,年代也最为久远的碧玉龙形象。

舞蹈彩陶盆中国原始美术马家窑文化彩陶文化的杰作。

青海大通出土以极强烈的绘画性和浓郁的生活气息,成为举世公认的原始时代最有代表的艺术作品。

陶盆内壁口沿下绘出每组五人的三组人物,他们手拉手随着原始乐器的节拍,侧着头,伸着腿,步调一致地跳舞,如同将野兽赶入圈内,有强烈的节奏感和欢快的气氛,生动地再现了涉猎舞蹈的场面。

第二章先秦美术名词解释:青铜礼器青铜礼器是奴隶主贵族用于祭祀、宴飨、朝聘、征伐及丧葬等礼仪活动的用器,用以代表使用者的身份等级和权力,是立国传家的宝器。

中国民间美术复习资料2

中国民间美术复习资料2

中国民间美术复习资料224.三国时期,吴国赵夫人“三绝”:针绝、丝绝、机绝。

25.汉朝出现了三种绣:长寿绣、信期绣、乘云绣。

长寿绣:是以茱萸纹、如意云纹为主,气势磅礴、粗犷。

绣地为绢。

信期绣:绣品的图案中有云彩、花草、写意的燕子,使人联想到明媚的春光和万物的生长,表达了汉人祈求幸福生活与健康长寿的美好愿望。

“信期绣”线条细密,轻云舒展,枝蔓卷草,连绵不断,很有后世缠枝花纹的艺术风格。

乘云绣:主要是以五彩祥云变幻造型为饰,因而得名:“乘云绣”,寓意宝贵吉祥。

26.四大名绣:苏绣、湘绣、粤绣、蜀绣。

①苏绣具有图案秀丽、构思巧妙、绣工细致、针法活泼、色彩清雅的独特风格,地方特色浓郁。

绣技具有“平、齐、和、光、顺、匀”的特点:“平”指绣面平展;“齐”指图案边缘齐整;“细”指用针细巧,绣线精细;“密”指线条排列紧凑,不露针迹;“和”指设色适宜;“光”指光彩夺目,色泽鲜明;“顺”指丝理圆转自如;“匀”指线条精细均匀,疏密一致。

苏绣皇后:第一代沈寿,创立“仿针绣”;第二代李娥英,创立“双面绣”;第三代姚建萍,创立“写真秀”。

②湘绣“双面异色绣”和“双面全异绣”,堪称“世界绝技”。

湘绣做到“平、齐、密、匀、细、短、亮、洁”。

湘绣色彩艳丽,图案纹饰的装饰性较强。

手法上通过针法与丝绒线交错使用,来表现物象的真实性和立体感③蜀绣严谨细腻、光亮平整、构图疏朗、浑厚圆润、色彩明快的独特风格。

用线工整厚重,设色典雅,其针法是针脚整齐、线法光亮、紧密柔和、车拧到家。

有套针、晕针、斜滚针、族流针、参针、棚参针、编织针等。

④粤绣特点一是用线多样,除丝线、绒线外,也用孔誉毛捻楼作线,或用马尾缠绒作线。

二是用色明快,对比强烈,讲求华丽效果。

三是多用金线作刺绣花纹的轮廓线。

四是装饰花纹繁缛丰满,热闹欢快。

粤绣构图丰满,繁而不乱;图案工整,富于夸张;常用百鸟朝凤、海产鱼虾、佛手瓜果一类有地方特色的题材。

五是绣工多为男工所任。

27.古朴的甘肃民间刺绣;实用与审美结合的陕西民间刺绣;色彩璀璨、针法多样的山西年间刺绣。

民间美术知识点总结高中

民间美术知识点总结高中

民间美术知识点总结高中一、定义民间美术是指在特定历史时期、特定社会环境下,由一般百姓创造并广泛流传的美术形式,它反映了人们的日常生活、工作、信仰、娱乐和审美活动。

民间美术是一种丰富多彩的艺术形式,包括绘画、雕刻、剪纸、刺绣、陶瓷、木器、竹编等多种艺术形式。

二、形式1. 绘画:绘画是民间美术的重要表现形式之一,包括壁画、书画和年画等。

壁画是指在建筑物的墙壁上绘制的艺术作品,它常常出现在寺庙、宫殿、民居等建筑中,反映了当时社会的文化和信仰。

书画是指用毛笔、墨汁在纸张或绢布上作画,其中年画是中国传统的节日绘画形式,常常用来迎新年。

2. 雕刻:雕刻是一种广泛存在于中国传统民间工艺美术中的艺术形式,包括木雕、石雕、泥塑等。

木雕是指在木材上进行雕刻,常见的作品有佛像、宗教器物、家具等。

石雕是指在石头上进行雕刻,常见的作品有神圣雕像、石碑、石碾等。

泥塑是指用黏土或泥土塑造形象或器物,常见的作品有面人、泥塑娃娃等。

3. 剪纸:剪纸是中国传统手工艺美术,是用剪刀剪出各种花鸟鱼虫等形象,然后贴在明信片上,也可用剪纸的方式为窗花等提供素材。

剪纸艺术在中国非常普及,且各具特色,如北方的窗花、南方的泥金金工、南京的剪纸、山东的龙波等。

4. 刺绣:刺绣是一种以丝线、棉线、金银丝线为材料,在织物上刺绣出各种花鸟鱼虫、山水人物等图案和文字的工艺艺术。

刺绣在民间美术中有着悠久的历史和丰富的文化内涵,常常被用来装饰衣服、鞋帽、挂毯、帷幕、抱枕等。

5. 陶瓷:陶瓷是一种在土胚上施釉、并烧成器皿的艺术形式,它是中国传统工艺美术的瑰宝,具有悠久的历史和丰富的文化内涵。

中国民间陶瓷工艺丰富多样,包括青瓷、白瓷、彩绘陶瓷等。

6. 木器:木器是指用木材制作的家具、工艺品和建筑装饰等。

中国的民间木工艺在不同地域有不同的特色,如北京的榫卯结构、江南的雕花工艺、四川的硬木家具等。

7. 竹编:竹编是指用竹子制作器物、家具和工艺品等的传统民间手工艺。

中国的竹编工艺源远流长,常常用来制作篮筐、竹椅、竹板凳、竹屏风、竹帘子等。

民间美术复习提纲

民间美术复习提纲

民间美术复习提纲1、何谓民间美术(FOLK ART)①美术的范畴:造型艺术、观念艺术②存在于民间:人类创造的各种艺术形式在民间的形态;民众创作、应用、欣赏、流传、改进、传播传承。

③朴素、自由;粗犷、率真。

是美术之根、文化之母、大众的百科全书。

2. 简要列举现代设计在民间美术中的运用•企业形象设计(联通、凤凰卫视中文台标)•展示设计(奥运五环、福娃;祥云火炬;春晚舞蹈·俏夕阳)•包装设计(服装设计)•广告设计(麦当劳、广州黑马公司广告)•书籍装饰设计(《天涯》)•海报设计(河南印象)•网页设计(海火火网络有限公司)•动漫设计(三个和尚,大闹天宫,鹬蚌相争)3、举例说明现代设计与民间美术的关系•中国民间剪纸造型中的意象表现和西方立体主义绘画风格具有相似之处。

创作思维有着极大的一致性,相通性。

即注重直觉思维,采用散点透视,即将不同视角的同一事物的各个部分或不同事物,组合于同一画面,进行多维空间的意象表现。

•毕加索、马蒂斯的作品大胆采用民间美术剪纸的艺术表现形式:用主观观念看待事物,摒弃描绘客观事物的具体细节,流露出最原始的人本精神和东方艺术的韵味。

如马蒂斯的《舞蹈》描绘了五个携手绕圈的女性舞蹈人体,朴实而具有幻想深度。

这幅画描绘了一种轻松、欢快,又充满力量的场面。

色彩及其简约,只有三种颜色,但却具有极大的精神力度。

非常有趣的是,这幅作品和我国青海马家窑文化出土的新石器时代《舞蹈纹彩陶盆》惊人的相似:两者在构图、线条和色彩运用、作品体现的动势上,都有异曲同工之妙。

•中国联通的标志:直接采用了民间寓意吉祥的“中国结”纹样。

司标:由回环贯通的中国古代民间美术吉祥图形“盘长”纹样演变而来。

迂回往复的线条:象征着现代通信网络,寓意着信息社会中联通公司的通信事业井然有序而又迅达畅通,同时也象征着联通公司的事业无以穷尽,日久天长。

四个方形:四通八达,事事如意。

六个圆形:路路相通,处处顺畅。

标志中的十个空穴:有完完满满和十全十美之意。

中国民间美术复习资料整理

中国民间美术复习资料整理

中国民间美术复习资料整理一、民间美术的特点:P 51地域性:地域性是民间美术形成和发展的空间特征。

2群众性:群众性特点是民间美术区别于专门艺术的重要标志,是民间美术产生、消费和传播形式的外部特征。

3自娱性:自娱性亦可称“自用性”,指民间美术品在制作与消费关系上的特征。

4传承性:传承性是民间美术发展的时间特征。

二、吉祥图形的文化内涵:P 131生存与繁衍 2纳福求吉 3辟邪禳灾三、多元(民间美术)的造型方式:P 181图形造型的完美性:中国民间美术图形追求圆满、美观、美满和谐的内在本质,构图充实丰满,具有独特的造型方式。

2.表现题材的装饰行:中国民间美术及它所继承的原始艺术,在造型方法上受图层崇拜、实用功利和工艺制作的支配与制约,制作者不自觉的以意象或象征的装饰变形手法处理,创造了合适纹样、单独纹样、二方连续、四方连续等装饰造型模式,并总结出了装饰造型的审美原理与法则。

3去粗取精的概括性:去粗取精就是尽可能的抛开具体,延伸想象,以一种独特的角度去观察分析这一过程,不仅仅是简单的发现,而且是体验包含在该形象内的形式美,是客观事物的自然形象升华、变异、提炼、概括,去粗取精,去伪存真,使之表现出一种特定的视觉效果。

4装饰纹样的抽象性:装饰纹样的抽象性代表了民间美术审美意蕴中一种独特的风貌,有的以纯几何形式表现出艺术的主题,而有的却在自然形态的基础上抽出对象的典型特征,所表现出的形象既有几何的特征,有没有完全脱离客观对象的形态。

四、和合的名词解释:P 29和合是中国民间传说中象征吉祥如意之神。

原为一神,相传为堂屋厚实的高僧,叫“万回”,以后衍为二神,叫寒山与拾得,俗称“和合二仙”。

举例清代天津杨柳青年画和合二圣五、钟馗名词解释:P 29钟馗在民间被视为镇邪之神,是民间传说中辟邪降福的偶像。

相传唐明皇于病中梦见一大鬼捉吃一小鬼。

大鬼自称钟馗,生前曾应武举不中,死后决心除尽天下妖孽。

明皇醒后命画工吴道子绘钟馗像。

中国美术史全面复习

中国美术史全面复习

1.原始是时代的美术类别大致有石器、陶器、雕塑、绘画以及建筑和编织工艺等。

2.原始美术具有混沌性特征。

3.艺术起源说有以下观点模仿说:、巫术说、游戏说、心灵表现说以及“季节变化的符号说”、“投射说”等。

4.仰韶文化彩陶的早、中、晚期分别以半坡类型、庙底沟类型和马家窑类型为代表。

5.西安半坡村遗址出土彩陶的代表作品有人面鱼纹盆、鱼纹盆、鹿纹盆。

马家窑遗址出土彩陶的代表作品有舞蹈纹彩陶盆等。

6.青海大通孙家寨出土的舞蹈纹彩陶盆正是原始时代“击石拊石,为兽率舞”的形象反映。

7.彩陶纹饰的描绘手法有三种类型:线描型、平涂型、综合型。

8.如果说彩陶是以其造型和纹饰的有机结合而光彩夺目的话,那黑陶则是以质地精美和丰富的造型取胜。

9.黑、光、薄、棱、鼻是黑陶的基本特征,它给人以庄重、肃穆的审美感受。

10.原始黑陶以距今四千年左右的龙山文化类型为代表。

11.目前发现最早的玉器是辽宁省阜新查海七八千年前原始村落遗址中的一批玉器。

12.我国重要的岩画有内蒙阴山岩画、江苏连云港将军崖岩画、广西花山崖岩画、云南沧源岩画、四川珙县岩画、新疆天山岩画等。

13.迄今已发现的我国绘画最早的实物资料是甘肃秦安大地湾仰韶文化时期居址的地画。

14.希腊雕塑是在肯定人性的基础上高扬“神性”,青铜礼器是在极端地贬抑人性的基础上高扬“神性”的。

15.河南安阳武官出土的司母戊大方鼎,标志着我国公元前14世纪前后对于青铜器铸造的最高水平。

16.青铜礼器在各种场合使用,主要在祭祀活动中使用.17.青铜的造型具有端庄凝重、纹饰富丽而怪异的特色。

18.三代青铜器的纹样装饰,常常采用三层重叠的组织原则。

19.商代古城湖北盘龙城殿堂遗址中宫殿建筑前堂后室的布局,奠定了直到封建社会末期中国宫殿建筑前朝后寝的基本结构。

20.瓦的发明是西周在建筑上的突出成就。

21.我国传统的民族形式的木构建筑基本形制确立于西周。

22.汉代的美术创作队伍由宫廷画家、民间画工、文人画家三个方面构成。

民间美术知识点总结归纳

民间美术知识点总结归纳

民间美术知识点总结归纳一、民间美术的特点1. 民间艺术的根源民间美术是源自中国传统文化的艺术表现形式,在中国悠久的历史和文化传统中得以传承和发展。

民间美术具有浓厚的民间特色,是普通民众生活中的艺术创作和表现,以及其对自然、社会和文化的认知和表达。

2. 民间美术的表现形式民间美术包括了民间工艺、装饰艺术、绘画艺术等多种形式。

它们在中国的各个地区都有着不同的表现形式和特色,凸显了不同地域的文化传统和历史背景。

3. 民间美术的创作特色民间美术在创作时常常以手工艺为主,注重手工技艺和民间技法的传承和发展。

在传统的工艺品制作中,民间技艺的工匠们通过手工操作,将传统文化和艺术元素传承下来,使这些工艺品具有了浓厚的文化气息和审美价值。

4. 民间美术的传承方式民间美术的传承方式主要是通过师徒制的方式,即由长辈传授给后辈的方式进行。

在中国的各个地区,仍然有许多传统工艺品和技艺是通过这种方式得以传承和发展的。

5. 民间美术的社会功能民间美术在社会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不仅是民间文化的载体和表现,还承载了丰富的历史和文化内涵。

它在社会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能够丰富人们的生活,弘扬传统文化,传递社会价值观念。

二、民间美术的艺术表现形式1. 民间工艺民间工艺是中国传统工艺品的统称,其制作技艺源远流长,具有悠久的历史和文化传统。

在中国的各个地区,都有着不同种类的民间工艺,如剪纸、刺绣、陶瓷、木雕等。

这些工艺品多以日常生活用品和装饰品为主,具有浓郁的地方风格和文化内涵。

2. 装饰艺术装饰艺术是中国传统文化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它在民间生活中起到了装饰和美化的作用。

中国的传统建筑、家具、服饰、饰品等都融入了丰富多彩的装饰艺术,如雕刻、绘画、图案等。

这些装饰艺术不仅在材料、工艺和造型上具有特色,还弥漫着浓厚的文化氛围和审美价值。

3. 绘画艺术民间绘画艺术在中国历史上有着悠久的传统,它在表现形式、题材和内容上都具有独特的民间特色。

在农村地区和民间庙会上,常常能见到一些以历史传说、民间传统和生活故事为题材的绘画作品。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国民间美术复习资料整理一、民间美术的特点:P 51地域性:地域性是民间美术形成和发展的空间特征。

2群众性:群众性特点是民间美术区别于专门艺术的重要标志,是民间美术产生、消费和传播形式的外部特征。

3自娱性:自娱性亦可称“自用性”,指民间美术品在制作与消费关系上的特征。

4传承性:传承性是民间美术发展的时间特征。

二、吉祥图形的文化内涵:P 131生存与繁衍 2纳福求吉 3辟邪禳灾三、多元(民间美术)的造型方式:P 181图形造型的完美性:中国民间美术图形追求圆满、美观、美满和谐的内在本质,构图充实丰满,具有独特的造型方式。

2.表现题材的装饰行:中国民间美术及它所继承的原始艺术,在造型方法上受图层崇拜、实用功利和工艺制作的支配与制约,制作者不自觉的以意象或象征的装饰变形手法处理,创造了合适纹样、单独纹样、二方连续、四方连续等装饰造型模式,并总结出了装饰造型的审美原理与法则。

3去粗取精的概括性:去粗取精就是尽可能的抛开具体,延伸想象,以一种独特的角度去观察分析这一过程,不仅仅是简单的发现,而且是体验包含在该形象内的形式美,是客观事物的自然形象升华、变异、提炼、概括,去粗取精,去伪存真,使之表现出一种特定的视觉效果。

4装饰纹样的抽象性:装饰纹样的抽象性代表了民间美术审美意蕴中一种独特的风貌,有的以纯几何形式表现出艺术的主题,而有的却在自然形态的基础上抽出对象的典型特征,所表现出的形象既有几何的特征,有没有完全脱离客观对象的形态。

四、和合的名词解释:P 29和合是中国民间传说中象征吉祥如意之神。

原为一神,相传为堂屋厚实的高僧,叫“万回”,以后衍为二神,叫寒山与拾得,俗称“和合二仙”。

举例清代天津杨柳青年画和合二圣五、钟馗名词解释:P 29钟馗在民间被视为镇邪之神,是民间传说中辟邪降福的偶像。

相传唐明皇于病中梦见一大鬼捉吃一小鬼。

大鬼自称钟馗,生前曾应武举不中,死后决心除尽天下妖孽。

明皇醒后命画工吴道子绘钟馗像。

举例钟馗镇宅图六.门神的名字:P 29古代门神有:神荼、郁垒、秦叔宝、尉迟恭、关公、钟馗、天官、赵公明、燃灯道人、庞涓、孙膑和焦赞等等。

七、什么是剪纸:P36剪纸,又叫刻纸,是中国汉族最古老的民间艺术之一,它的历史可追溯到公元6世纪。

窗花或剪画。

区别在创作时,有的用剪子,有的用刻刀,虽然工具有别,但创作出来的艺术作品基本相同,人们统称为剪纸。

剪纸是一种镂空艺术,其在视觉上给人以透空的感觉和艺术享受。

其载体可以是纸张、金银箔、树皮、树叶、布、皮、革等片状材料。

中国剪纸的发明是在公元前的西汉时代(公元前3世纪),当时人们运用薄片材料,通过镂空雕刻的技法制成工艺品。

八、中国民间剪纸的区域特色:P 43山东民间剪纸:胶东剪纸河北民间剪纸:蔚县剪纸以窗花见长吉林民间剪纸:吉林通化地区江苏民间剪纸;南京剪纸、扬州剪纸、江苏剪纸九、民间剪纸的审美特征:P501简练概括,夸张写神 2善用比喻,谐音寓意3构思大胆,幽默取巧 4富于装饰,应物赋形十、什么叫做皮影?P 54皮影又称灯影,是一种“借灯传影配声以演故事”的傀儡艺术,是皮影道具与皮影表演的笼统称谓。

皮影道具一般用牛皮、驴皮雕刻而成,人物造型与戏剧人物一样,生、旦、净、丑角色齐全。

皮影是中国独有的古老民间艺术,最早起源于陕西,后来流传到全国各地而形成许多流派。

元代时曾传到国外,外国人称其为“中国灯影”。

皮影道具是地道的工艺品,其制作工艺考究,题材广泛,图案精美,肢体灵活,用竹棍操纵表演,看得人眼花缭乱十一、民间版画的历史P 67木版画是一种古老的、独特的民间艺术形式,是在漫长的历史岁月中,随着年节风俗的演变而衍生形成的。

唐代开始出现以钟馗为题材的门神画。

唐宋以后,门神的主体形象有逐渐演变为秦琼、敬德二将军了。

北宋时,市民阶级的物质和精神生活的丰富都刺激了年画的发展,从而使木版画达到了鼎盛的局面。

到了南宋时期,门神的题材不再是单一的武门神了,已经开始有了文相门神。

元代木板年画发展有所低落。

明清时期,社会生产和经济的发展导致了人们的观念意识的改变,年画复兴。

人们对门神的的作用有了更高的要求,门神的题材得以拓展。

清代是民间木版年画繁荣发展的时期。

民国以来,年画仍有所发展。

新中国成立后,有以解放军和边防战士形象作为新的年画。

十二、民间年画的地域特色:P 731.天津杨柳青年画:始于明代崇祯年间。

盛于清代清雍、乾至光绪初年。

杨柳青年画产量大,制作精细,手法大多是在木板上先雕刻出形象的线条,然后复印。

杨柳青年画具有笔法细腻、人物秀丽、色彩明艳、内容丰富、形式多样、气氛祥和、情节幽默、题词有趣等特色。

2.江苏桃花坞年画:桃花坞位于江苏省苏州市以北。

始于明代,盛于清代雍正、乾隆年间,手法有手绘和木板套印两种。

桃花坞年画色彩鲜明雅致,以大红、桃红、黄绿及灰色为主,特别善于用粉红、粉绿灰等色。

构图完整饱满画面精细、秀美、和谐,后期受西洋画的构图透视和明暗等表现方法,特色风格增强,并出现了装饰意趣的变形。

3.山东杨家埠木版年画:山东潍坊杨家埠木版年画始创于明末,清代光绪年间达到鼎盛期。

其主要特点是表现手法粗狂、不拘小节,形象简化,线条简劲有力,构图饱满热闹,色彩鲜艳明快,重用原色,风格纯朴。

4.四川绵竹年画:始于清初,以光绪帝年间最为兴盛。

绵竹年画造型质朴、粗狂,色彩对比强烈,以浓艳见长,富有浓厚的地方特色。

掭水脚年画是绵竹年画的一大特色,简练精致、粗狂泼辣、挥洒自如、奔放流畅是其艺术特色。

5.河南朱仙镇年画:始于宋代,明代中期至清初为盛期。

主要分为三类:辟邪赐福类,喜庆民俗类,戏曲、历史故事类。

色彩以暖色为主,用红和棕、黄和紫的对比色形成强烈的艺术效果。

人物的脸部多数采用白脸、红眼皮,用透明的水色进行套版印刷,色彩上微显木纹,使其具有构图严谨、主题突出、奔放、粗犷、浑厚、明朗的特色。

十三、刺绣的名词解释:P 78刺绣又名针绣、扎花、绣花,是用彩色丝、绒、棉线,在绸、缎、麻葛、布帛等底布上借助针的运行穿刺,从而以绣迹构成花纹、图像或文字。

刺绣以覆盖面料形成花纹为特点,绣成高花,有凹凸感,由于多为妇女所作,古籍中称为“女红”。

十四、四大名绣的艺术特征:P 831.苏绣:产于中国东部江苏省,是我国四大名绣之中最具有盛名的传统刺绣工艺品。

至今苏绣具有2000多年的历史文化,以色彩淡雅、绣品精细、针脚细密而闻名于世,通常人们常常以平、光、齐、匀、顺、和、细、密等八个字来概括中国四大名绣—苏绣特点。

2.粤绣:在艺术上,粤绣构图繁密热闹,色彩富丽夺目,施针简约,绣线较粗且松,针脚长短参差,针纹重叠微凸。

常以凤凰、牡丹、松鹤、猿、鹿以及鸡、鹅为题材。

粤绣的另一类名品是用织金缎或钉金衬地,也就是著名的钉金绣,尤其是加衬高浮垫的金绒绣,更是金碧辉煌,气魄浑厚,多用作戏衣、舞台陈设品和寺院庙宇的陈设绣品,宜于渲染热烈欢庆的气氛。

3.蜀绣,亦称“川绣”,指以成都为代表的四川刺绣,蜀绣用针工整、平齐光亮、丝路清晰、不加代笔,花纹边缘如同刀切一般过于齐整,色彩鲜丽。

4.湘绣也多以国画为题材,形态生动逼真,风格豪放,曾有“绣花花生香,绣鸟能听声,绣虎能奔跑,绣人能传神”的美誉。

湘绣人文画的配色特点以深浅灰和黑白为主,素雅如水墨画;湘绣日用品的色彩艳丽,图案纹饰的装饰性较强。

十五、宋锦、宋代丝织物:P 94宋锦是在唐代织锦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织锦到了宋代,宋锦色泽华丽,图案精致,被赋予中国“锦绣之冠”。

宋代丝织物,吸收了当时成熟的花鸟写生花的特点,将摘枝花卉变成织锦纹样,并发展了遍地锦纹图案,形成宋锦设色典雅、纹样繁复,倾向于宫廷贵族和文人审美趣味的特点。

十六、元代织金锦的名词解释:P 94织金锦是以金缕或金箔切成的金丝作纬线织制的锦。

中国古代丝织物加金约始于战国十六国时已能生产织金锦。

织金锦的鼎盛期则在元代,织丝锦,元代称纳石失,是加金的丝织物,一般以片金线或圆金线为纬线织花。

十七、建窑的特征:建窑:以黑瓷窑著名,胎质厚重坚致,胎色紫黑,釉面多条状结晶纹,细如兔毛,称“兔毫盏”。

十六、吉州窑的特征:P 125吉州窑是南方著名的民间瓷窑,吉州窑有青釉、绿釉、白釉、黑釉和彩绘等。

吉州窑胎质粗松,呈黄白色,产品种类丰富,有黑瓷、青瓷,也烧白釉釉下彩瓷。

其釉白中泛黄,釉彩酱褐或黑褐。

还有釉下剔花、贴花,均具有磁州窑装饰特点。

纹饰多花草、鱼虫、鸟兽、山水,边饰以各种回纹为多。

十八、磁州窑的特征:P124磁州窑是北宋最有特色的民间瓷窑,磁州窑大量使用在胎上用笔画釉的方法,烧成白釉黑花瓷。

磁州窑胎质坚细,呈灰白色,釉色白中微带黄,产品风格朴实健美。

十九、建盏的特征:建盏(天目瓷),黑瓷代表。

是中国宋代八大名瓷之一。

建窑黑瓷的胎质基本特征为:截面色黑或灰黑、黑褐,此为含铁量较高所致;胎骨厚实坚硬,)。

造型古朴浑厚,手感普遍较沉,建盏多是口大底小,有的形如漏斗;且多为圈足且圈足较浅,足根往往有修刀(俗称倒角),足底面稍外斜;少数为实足(主要为小圆碗类)。

二十、宋代燕几图是后世七巧板的原形。

P 139二十一、清末天津泥人张的作品以其高度写实的技巧驰名海内外。

P 140泥人张的名词解释:天津泥人张始于清道光年间,创始人张明山。

“泥人张”彩塑创作题材广泛,或反映民间习俗,或取材于民间故事、舞台戏剧,或直接取材于《水浒》、《红楼梦》、《三国演义》等古典文学名著。

所塑作品不仅形似,而且以形写神,达到神形兼具的境地。

“泥人张”彩塑用色简雅明快,用料讲究,所捏的泥人历经久远,不燥不裂,栩栩如生,在国际上享有盛誉。

二十二、曹雪芹的著作《南鹞北鸢考工志》P 148二十三、风筝主要有北京风筝、天津风筝、潍坊风筝、南通风筝P 148二十四、宋代李诫的《营造法式》有关于木雕的详细介绍。

P 157。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