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成都知识产权发展与保护状况
成都市知识产权发展和保护资助政策措施

成都市知识产权发展和保护资助政策措施
成都市知识产权发展和保护资助政策措施包括:
1. 资金扶持:成都市对于知识产权的创造、运用和保护给予财政资金补贴和奖励。
包括对企业专利申请费用、国际专利申请费用、专利维持费用以及知识产权交易费用等给予一定补贴。
2. 培训和培育项目:成都市开展知识产权培训和技术创新项目,旨在提升企业和个人的知识产权运作和保护能力。
资助培训项目包括知识产权战略培训、专利培训、商标培训等。
3. 知识产权保护行动计划:成都市制定并实施知识产权保护行动计划,加强知识产权的执法力度,打击侵权行为。
包括设立举报电话、加强知识产权培训、开展联合执法行动等。
4. 创新载体建设:成都市加大知识产权保护和创新载体建设力度,建设知识产权运营服务机构、知识产权保护中心等,为企业和个人提供便捷的知识产权保护服务。
5. 国际交流与合作:成都市积极开展国际知识产权交流与合作,加强知识产权国际交流与合作,提升成都市的知识产权保护水平。
这些政策措施旨在促进成都市的知识产权创造、运用和保护,提升成都市的创新能力和竞争力。
《2016年中国知识产权发展状况评价报告》发布

《2016年中国知识产权发展状况评价报告》发布近日,《2016年中国知识产权发展状况评价报告》发布。
报告从知识产权创造、运用、保护、环境等4个方面,对全国及各省级区域2016年知识产权发展状况和2010-2016年知识产权发展状况进行了较为全面的评价和分析。
同时对全球40个科技资源投入和知识产权产出较大的国家,从知识产权能力、绩效和环境等3个维度,进行了国际比较。
报告显示,全国知识产权综合发展水平稳步提升,国际排名进步显著。
一、全国知识产权综合发展水平稳步提升全国知识产权发展状况指数综合利用层次分析法和综合指数法,以2010年为基期年份,设置2010年综合及创造、发展、保护、环境等各分项发展指数为100分,并对2010至2016年的全国数据进行测算。
经测算,2010年以来,全国知识产权综合发展指数稳步上升,2015年达到187.3分,至2016年已达到200.3分。
这种趋势反映出我国知识产权发展状况进入了一个全新的稳步发展阶段。
2010~2016年全国知识产权综合发展指数变化图知识产权创造、运用、保护和环境水平稳步改善,各项指数基本呈现平稳增长。
知识产权创造发展指数创造发展指数自2010年以来稳步上升,由2010年的100分逐年上升至2015年的164.8分,2016年达到189.5分。
具体数据上,2016年各类主要类型知识产权申请、登记、注册数量均有较大幅度增长,共受理发明专利申请133.9万件,同比增长21.5%,连续6年位居世界首位;受理PCT国际专利申请4.1万件,同比增长49.9%。
受理商标注册申请369.1万件,同比增长28.4%,连续15年保持世界第一;我国申请人提交的马德里商标国际注册申请3014件,同比增长29.8%;著作权登记量200.8万件,同比增长22.3%;植物新品种权授权2011件,同比增长35.2%。
专利申请结构进一步优化,发明专利申请比例超过36%,与2015年基本持平,较2010年提升11个百分点。
成都市新经济发展的经验现状和对策

成都市新经济发展的经验现状和对策1. 引言1.1 成都市新经济发展的重要性成都市作为中国西部重要的经济中心,新经济发展的重要性不言而喻。
随着全球经济的持续发展和技术创新的不断涌现,新经济已成为推动城市经济增长、提升城市竞争力的重要引擎。
成都市作为中国西部城市的代表,新经济发展对于推动西部地区经济发展具有重要的战略意义。
新经济具有较高的创新性和科技含量,可以带动相关产业的升级和转型,推动城市产业结构不断优化。
新经济的发展无疑可以提高城市的国际竞争力,吸引更多的国际资金和人才流入成都,推动城市的国际化进程。
新经济发展也可以促进城市的可持续发展,推动城市经济转型升级,实现经济增长和生态环境保护的良性循环。
成都市新经济发展的重要性不仅体现在经济增长和就业创造上,更体现在城市的可持续发展和全面提升上。
只有不断推动新经济发展,才能使成都市在西部地区乃至全国范围内保持经济增长的活力和竞争力,实现经济高质量发展的目标。
1.2 成都市新经济发展的背景成都作为中国西部地区的经济中心和城市副中心,拥有着丰富的资源和广阔的市场空间,是全球知名的创新创业城市之一。
随着中国经济的不断发展和城市化进程的加速推进,成都市新经济发展正成为该市经济增长的重要引擎。
成都市拥有优越的地理位置和交通条件。
作为西部地区的交通枢纽,成都市连接了西南和西北地区,具有辐射整个西部地区的区位优势。
成都市还是中国西部地区最重要的航空枢纽之一,拥有成都双流国际机场,便利了城市的对外联系和国际合作。
成都市具有丰富的人才资源和优质的创新环境。
成都市是中国西部地区的高等教育中心,拥有众多优质高校和科研机构。
成都市政府不断加大对科技创新和高新技术产业的支持力度,为企业和创业者提供了良好的政策环境和创新生态。
成都市新经济发展具备了良好的基础和条件,正朝着更加繁荣和创新的方向迈进。
随着政府的政策支持和企业的持续创新,相信成都市新经济发展将迎来更加美好的明天。
2. 正文2.1 成都市新经济发展的经验现状成都市作为西部地区的经济中心之一,新经济发展取得了显著成就。
成都市知识产权(专利)保护区的工作要求和内容

成都市知识产权(专利)保护区的工作要求和内容一、背景与目标成都市知识产权(专利)保护区是为了提升城市创新能力,保护知识产权,促进经济发展而设立的特殊区域。
该保护区旨在通过加强知识产权保护工作,营造良好的创新环境,吸引和培养更多的创新人才,推动城市经济高质量发展。
二、工作要求1. 强化知识产权保护意识:保护区内的企业和个人应充分认识到知识产权的重要性,尊重和保护他人的知识产权,避免侵犯他人权益。
2. 完善知识产权管理制度:保护区应建立健全的知识产权管理制度,包括专利申请、审查、授权、维权等环节,确保知识产权管理的规范化和高效化。
3. 加强知识产权保护执法:保护区应加强执法力度,打击各类侵犯知识产权的行为,维护良好的市场秩序。
4. 推动知识产权转化运用:保护区应积极推动知识产权的转化运用,促进知识产权向现实生产力的转化,提高创新成果的产业化水平。
三、工作内容1. 宣传教育:开展知识产权宣传教育活动,提高区内企业和个人的知识产权保护意识。
2. 培训与指导:为区内企业和个人提供知识产权培训和指导,帮助他们了解和掌握知识产权保护的相关知识和技能。
3. 专利申请与审查:对区内企业的专利申请进行审查,确保专利申请的质量和合法性。
4. 维权与纠纷处理:对侵犯区内企业和个人知识产权的行为进行维权,处理各类知识产权纠纷,维护良好的市场秩序。
5. 知识产权转化与运用:推动区内企业和个人将知识产权转化为现实生产力,促进创新成果的产业化,提高区域创新能力。
四、结语成都市知识产权(专利)保护区的工作要求和内容是确保保护区健康、稳定、高效运行的关键。
我们应积极落实这些要求,做好相应的工作内容,为提升城市创新能力,保护知识产权,促进经济发展做出贡献。
2013年全国知识产权发展状况报告

《全国知识产权发展状况报告》编写组
组 长 成 员 刘 洋、董 涛 张有立、魏 然、龙三群、张建忠、王晓浒、沙开清、 梁心新、邓仪友、赵 冰、何晓丹、张芬涛、夏 珺、
余 岚、季 节、郭 剑、邵源渊、张慧妍、毛 昊
2013 年全国知识产权发展状况报告
目 录
前言 ......................................................................................................... 1 一、 知识产权发展状况评价指标体系 .............................................. 4 二、 全国知识产权综合发展状况评价 .............................................. 9 三、 地区知识产权创造发展状况评价 ............................................ 20 四、 地区知识产权运用发展状况评价 ............................................ 35 五、 地区知识产权保护发展状况评价 ............................................ 45 六、 地区知识产权环境发展状况评价 ............................................ 55 附件 全国知识产权发展状况评价指标解释....................................... 66 图表目录 ............................................................................................... 71
成都市人民政府关于授予2016年度成都市自然科学奖、成果转化奖、

成都市人民政府关于授予2016年度成都市自然科学奖、成果转化奖、科学技术进步奖和专利奖的决定【法规类别】科技综合规定与体改【发文字号】成府函[2017]206号【发布部门】成都市政府【发布日期】2017.12.11【实施日期】2017.12.11【时效性】现行有效【效力级别】XP10成都市人民政府关于授予2016年度成都市自然科学奖、成果转化奖、科学技术进步奖和专利奖的决定(成府函〔2017〕206号)各区(市)县政府,市政府各部门:为深入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系统推进全面创新改革和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奖励为推动我市科技进步和科技创新做出突出贡献的科技人员和组织,根据《成都市科学技术奖励办法》(市政府令第191号),市政府决定授予“网络信息萃取的基础理论与关键算法”等8项成果成都市自然科学奖;授予“成都西南交大科技园管理有限责任公司”等3家单位成都市成果转化奖;授予“电气化铁路弓网运行状态安全监测装置”等11项成果成都市科学技术进步奖一等奖、“THK卧式螺旋浓缩机”等26项成果成都市科学技术进步奖二等奖、“空中交通服务安全性快速/实时检测和自动报告系统”等62项成果成都市科学技术进步奖三等奖;授予“异面部件接头交点孔精加工的位姿调整系统的调整方法”等8项专利成都市专利奖金奖、“单轴蠕变试验机”等13项专利成都市专利奖银奖、“一种奶油酶解组合物及其制备方法”等39项专利成都市专利奖优秀奖,并对获得科技成果完成单位、主要完成人员以及专利权人、发明人(设计人)予以表扬。
希望全市科技工作者向获奖者学习,继续发扬团结协作、顽强拼搏、求真务实、勇于创新的精神,大力推进自主创新和知识产权保护,加速科技成果转移转化,提升技术和产品的核心竞争力,推动政产学研用协同创新发展,为我市加快构建具有国际竞争力和区域带动力的现代产业体系,建设全面体现新发展理念的国家中心城市做出新的更大贡献。
附件:1.2016年度成都市自然科学奖奖励项目2.2016年度成都市成果转化奖奖励单位3.2016年度成都市科技进步奖奖励项目4.2016年度成都市专利奖奖励项目成都市人民政府2017年12月11日附件12016年度成都市自然科学奖奖励项目附件22016年度成都市成果转化奖奖励单位附件32016年度成都市科技进步奖奖励项目。
《专利密集型产业目录(2016)》(试行)

专利密集型产业目录(2016)(试行)国家知识产权局2016年9月专利密集型产业目录编制说明根据《国务院关于新形势下加快知识产权强国建设的若干意见》(国发〔2015〕71号),在征求相关部门、专家学者意见建议的基础上,研究制定《专利密集型产业目录(2016)》(试行)(以下简称《目录》)。
《目录》包括8大产业,涵盖48个国民经济中类行业。
其中,信息基础产业包含5个中类行业,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包含6个中类行业,现代交通装备产业包含4个中类行业,智能制造装备产业包含7个中类行业,生物医药产业包含7个中类行业,新型功能材料产业包含6个中类行业,高效节能环保产业包含10个中类行业,资源循环利用产业包含3个中类行业。
《目录》对应国民经济行业分类(GB/T 4754-2011)的中类条目(三位码),其中的农药制造(263)涉及稀土农药(稀土生物功能材料),通用仪器仪表制造(401)和专用仪器仪表制造(402)涉及节能控制装置、环保监测设备等的制造,金属表面处理及热处理加工(336)涉及表面处理废液综合利用等。
《目录》包含的产业具备较为明显的专利优势,依赖技术创新与知识产权参与市场竞争。
发布《目录》是《国务院关于新形势下加快知识产权强国建设的若干意见》任务要求的细化落实,有利于更好地引导社会资源的投向,并可作为有关部门及地方开展专利密集型产业培育工作的重要依据。
2专利密集型产业目录表345附录:专利密集型产业目录编制方法专利密集型产业目录(以下简称《目录》)是知识产权密集型产业目录的一项重要组成部分。
《目录》编制参考国际常用认定方法,兼顾我国产业发展特色,确定了以定量测度发明专利密集度、存量规模等指标为主,定性考虑政策引导性等因素为辅的界定方法。
专利密集型产业需满足以下条件:一是产业发明专利密集度和发明专利授权规模均达到全国平均水平以上;二是产业成长性好,与创新发展的政策导向高度契合。
一、发明专利密集度发明专利密集度为5年期间平均每万名就业人员的发明专利授权数,即5年发明专利授权总数除以相应期间的年平均就业人员数。
中国法院知识产权司法保护状况(2017年)

中国法院知识产权司法保护状况(2017年)文章属性•【公布机关】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法院•【公布日期】•【分类】司法白皮书正文中国法院知识产权司法保护状况(2017)目录前言一、依法履行审判职责,发挥司法保护主导作用二、加强审判改革创新,完善知识产权审判体系三、强化审判监督指导,统一司法裁判尺度标准四、大力推进阳光司法,提升司法保护公正公信五、强化审判队伍管理,推动司法审判能力建设结束语前言2017年,人民法院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大和十九大精神,忠实履行宪法法律赋予的职责,牢固树立“四个意识”,按照统筹推进“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和协调推进“四个全面”战略布局要求,紧紧围绕“努力让人民群众在每一个司法案件中感受到公平正义”工作目标,坚持司法为民、公正司法,加强知识产权审判领域改革创新,树立保护知识产权就是保护创新的理念,充分发挥司法保护知识产权的主导作用,不断提高审判质量效率、队伍素质能力和司法公信力,优化科技创新法治环境,推动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为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和建设知识产权强国、世界科技强国提供有力司法保障。
一、依法履行审判职责,发挥司法保护主导作用创新是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是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的战略支撑。
为实现把我国建成知识产权强国和世界科技强国这一宏伟目标,归根到底要依靠创新驱动。
一年来,在知识产权案件数量大幅增加,新类型、重大疑难案件增多,案件审理难度加大的情况下,人民法院始终坚持以执法办案为第一要务,充分发挥司法保护知识产权的主导作用,以民事审判为基础,行政审判和刑事审判并行发展,公正高效地审理大量知识产权案件。
2017年,人民法院共新收一审、二审、申请再审等各类知识产权案件237242件,审结225678件(含旧存,下同),比2016年分别上升33.50%和31.43%(一)充分发挥民事审判职能,遏制知识产权侵权行为一年来,人民法院充分发挥知识产权司法保护对于激发全社会创新动力、创造潜力和创业活力的独特作用,加强知识产权民事审判工作,加大对智力成果的保护力度,着力维护公平竞争的市场经济秩序。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16年成都市知识产权发展与保护状况Chengdu’s Development and Protection of IPR in 2016成都市知识产权办公会议办公室Office of Chengdu Joint Meetings on Intellectual Property Rights2016年成都市知识产权发展与保护状况2016年,成都市深入实施知识产权战略,进一步健全区域创新体系,加强知识产权创造运用和保护,深化知识产权服务,积极创建知识产权强市。
成为副省级城市中唯一获批国家知识产权质押融资和专利保险双示范城市,第一个荣获国家版权领域唯一国际性奖项—“中国版权金奖·管理奖”的副省级城市;获批建设国家级知识产权快速维权中心、设立成都知识产权审判庭和国家工商总局商标局成都商标受理机构。
西部唯一的国家知识产权局专利审查协作四川中心建设有序推进。
全市专利申请98251件,专利授权41309件,拥有有效发明专利25198件,每万人有效发明专利16件;注册商标总量达23万件,其中驰名商标122件,地理标志商标20件,四川省著名商标720件,成都市著名商标712件;地理标志保护产品达41个;作品登记41127件,其中,一般作品登记27330件,计算机软件登记13797件。
一、深入实施知识产权战略,专利事业取得新进展深入推进知识产权强市建设。
编制实施《2016年成都市知识产权(专利)战略推进计划暨成都市知识产权强市建设推进计划》,明确建设国家知识产权强市的目标和任务,第一批向国家知识产权局提出了创建申请。
印发实施《2016年成都市知识产权(专利)要点》,统筹推进知识产权助推创新驱动发展。
高新区在国家知识产权示范园区考核验收中荣获第一,国家知识产权服务业集聚发展试验区建设加快推进。
武侯区、青白江区、新都区、双流区、郫都区、崇州市、新津县、大邑县进一步深化国家知识产权强县工程试点示范工作,温江区和蒲江县申报国家知识产权强县工程试点县建设。
龙泉驿区获批开展国家专利导航产业发展实验区建设。
深化知识产权创造与运用。
全市专利申请量98251件,其中发明专利申请量39500件,居副省级城市第2位,同比分别增长26.71%、32.59%;专利授权量41309件,其中发明专利授权量7202件,同比增长16.05%。
拥有有效发明专利25198件,每万人有效发明专利16件,同比分别增长27.53% 、17.65% 。
印发实施《促进国内外高校院所科技成果在蓉转移转化若干政策措施》及配套的《关于支持在蓉高校院所开展职务科技成果混合所有制改革的实施意见》,在全国首创触及以知识产权为核心的高校科技成果使用权、处置权、收益权的“三权改革”实践,形成了“早分割、早确权、共享制”的改革经验,被央视深入报道并誉为高校知识产权转移转化的“小岗村”试验。
推荐16个专利项目申报中国专利奖,四川大学“分子复合三聚氰胺氰尿酸盐阻燃剂及其制备方法和用途”项目获得中国专利奖金奖,中铁二院工程集团有限责任公司“无砟轨道钢筋混凝土桩网结构路基及其构筑方法”等11个项目获得优秀奖,这是成都市3年来首次获得中国专利奖金奖。
深化知识产权评议,全年共评审23个集群类项目和95个战略性新型产品项目。
深化专利导航产业发展,开展精准医疗专利导航产业发展等研究,完成无人机领域全球专利分析报告等30份。
深化企业贯彻《企业知识产权管理规范》工作,修订《成都市知识产权试点示范资助管理办法》,出台激励政策,设立西部首家企业贯标认证地方- 3 -办事机构,全年开展贯标企业达200家以上,通过第三方认证企业50余家。
修订《成都市技术标准资助管理办法》,对31家企事业单位研制的64项技术标准给予后补助,其中国际标准5项。
加大专利行政保护力度。
开展了中国制造海外形象维护“清风”行动和打击侵犯知识产权和制售假冒伪劣商品专项行动以及知识产权执法维权“护航”专项行动,分别以省市县、市县、片区联合执法形式,开展专利执法检查12次,出动人员126人次,检查商品23000余件,登记专利标识62件,查处假冒专利案36件,处理专利侵权案76件、调解专利纠纷2件,案件结案率97.4%。
加强展会专利行政执法,在第20届中国(四川)新春年货购物节、第94届全国糖酒商品交易会、全国汽车配件展览会、第五届茶博会等大型展会设立知识产权保护工作站,接受知识产权举报投诉和咨询工作。
强化国家级知识产权保护规范化市场培育工作,四川金恒德国际汽车汽配用品城、成都万贯五金机电城通过考核,成为第一批国家级知识产权保护规范化市场。
不断深化知识产权维权援助工作,获批建设中国成都(家居鞋业)知识产权快速维权中心,设立了中国(成都)知识产权维权援助中心菁蓉小镇工作站。
深化知识产权公共服务。
着力建设与成都双创工作全国领先地位相匹配的“3+M+N”知识产权服务体系,重点在成都高新区菁蓉国际广场、天府新区天府菁蓉中心、郫都区菁蓉镇三大双创引领区建设知识产权综合服务平台,实现知识产权综合服务全覆盖。
引导社会资本建设西部首家“知创空间”专利孵化器,以专利商用化为目的,对项目和技术实行精准孵化,- 4 -实现专利链、产业链、资金链“三链”融合。
推进知识产权交易平台建设,推动北京北交所集团、成都技术转移集团等共同出资,建设成都知识产权交易中心,已与电子科技大学、中物院、四川大学、西南交大、成都理工大学等5家单位签订协议,设立了5个子平台。
完善市级知识产权综合托管服务平台建设,中小微企业集聚区托管率达80%以上。
组织开展“中国专利周”等集中宣传活动,举办6场“菁蓉汇—知识产权”专场活动,举办专利布局和专利信息分析利用实战班、企业贯标外审员培训班,为企业和高校院所培训知识产权人员300余人次。
成都市知识产权服务中心被授予“全国专利系统先进集体”荣誉称号。
二、大力实施品牌战略,商标事业取得新成效商标品牌培育持续深化。
制定了全市品牌战略工作实施意见、工业园区品牌工作指导意见、小微企业品牌服务站工作意见等政策措施,积极构建统筹融合工作格局,强化市级各部门的衔接,有效促进了品牌数量的增长。
全市新增商标注册申请7万余件,新增注册商标4.8万件,累计有效注册商标达23万件。
新增中国驰名商标4件。
新认定四川省著名商标90件,成都市著名商标91件。
目前,全市拥有驰名商标122件、四川省著名商标720件、成都市著名商标712件。
成功获批总局在蓉商标受理机构和商标质权登记申请受理点,截止2016年底,获批2个月以来,共接受商标注册咨询3000余人次,受理商标注册申请811件,涵盖四川、贵州、江西、湖北、福建、云南、重庆7省(市),受理业务量在全国商标受理窗口中位居第一,接受注册商标专用权质权登记咨询100余人次,受理注- 5 -册商标专用权质权登记1件,通过商标质押,企业成功融资金额达118万元。
品牌宣传拓展持续优化。
搭建“成都品牌”宣传推广平台,成都市政府新闻办发布了品牌战略发展报告,组织传统媒体与新媒体联动开展“双创成都·品牌榜样”等品牌宣传;搭建品牌市场拓展平台,积极服务参加国际商标品牌节,郫县豆瓣、四川徽记食品股份有限公司分别与上海宝长食品有限公司、苏州博立信贸易有限公司等企业签订1800万元购销合同;充分利用品牌公益展示平台,在春熙路、顺城街、永丰立交等市政点位共展示成都品牌6批次40余户企业。
商标监管履职持续强化。
深入开展“红盾春雷”、“保护迪士尼注册商标专用权”、“保护苹果注册商标专用权”、“中国制造海外形象维护‘清风’行动”及“加强互联网领域侵权假冒行为治理”等一系列专项执法行动。
全年立案查处侵犯商标权案件183件,结案157件,罚没83.837万元,移送司法机关5件;同时,立案查处其他销售假冒伪劣商品案件97件,结案69件,罚没105.857万元。
三、扎实开展版权工作,版权事业取得新突破版权服务能力不断提升。
除天府新区、青白江区、简阳市、彭州市、邛崃市、金堂县外,首批在16个区(市)县设立了29个版权服务工作站,构建了版权公共服务网络。
成立了成都市创意产业联合会,增添了推动创意设计与相关产业发展的平台,编写了《成都市创意产业版权人才培训大纲》,奠定开发系统化培训教材基础。
实施系列分析研究,形成《2015年- 6 -成都市计算机软件著作权登记情况分析报告》、《2015年成都市版权产业统计调查分析研究报告》,编写《成都市版权工作服务于创新型城市和文创中心建设纪实与展望》,探索构建游戏作品版权价值评估指标体系。
编制《成都国际版权交易中心发展规划》,版权交易中心建设有序推进。
改革作品登记政策,建立作品登记数据库,优化计算机软件登记资助审批流程,全年共完成作品登记41127件,其中,一般作品登记27330件,是2015年的11.18倍,计算机软件登记13797件,同比增长61.1%,受理计算机软件登记资助5796件329.09万元,较去年分别增长82.4%、37.2%。
全年开展培训54次,3260人参训,在知识产权宣传周、著作权法实施纪念日、创交会等重大活动期间,现场设置版权登记服务点10余次,宣传报道480余次,点击量达276万余次。
荣获第六届中国国际版权博览会“金慧奖·最佳组织奖”、“金慧奖·优秀设计奖”、“金慧奖·优秀企业奖” 3类奖项5个奖,其中3件优秀设计奖均从“2016金熊猫文创设计奖”获奖作品中产生。
版权创造管理能力不断提高。
全面建立机关单位及国有企业软件正版化考核机制,将党委、政府、人大、政协等机关单位使用正版软件工作纳入目标考核,形成《成都市政府机关使用正版软件管理办法》,全市 40余家国有企业如期完成软件正版化任务,采购正版软件4443套,采购金额933.85万元。
强化版权孵化、培育版权品牌,制定印发了《成都市优秀版权作品和版权示范单位(园区、工作站)奖励管理办法》、《成都市版权示范单位和示范园区(基地)评选管理办法》和《成都市版权服务工作- 7 -站管理办法(试行)》,中国艺库文化产业园获国家版权局批准为全国版权示范园区(基地),成都音像出版社有限责任公司获国家版权局批准为全国版权示范单位,沈容的“甲骨文星座”荣获“2016金熊猫文创设计奖”的“传承与创新特别奖”,并实现了版权价值转化。
版权保护能力不断增强。
积极开展打击侵犯知识产权和制售假冒伪劣商品专项行动、打击网络侵权盗版“剑网2016”专项行动,全年调解6起软件、设计等版权纠纷;办结案件30件,其中网络侵权盗版1件、其他侵权盗版29件。
四、加大侦查力度,严厉打击知识产权违法犯罪全市公安机关在全年工作要点中突出了打击假冒伪劣的重要性,开展了“平安成都,铁拳行动”等专项行动,严厉打击侵犯知识产权和制售假冒伪劣商品犯罪活动,及时侦破了一批党委政府关心、人民群众关注、社会舆论焦点的违法犯罪案件,有力净化了我市的商品市场,切实保障了广大消费者的合法权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