低渗油藏开发中确定井距的方法
低渗透油藏合理井距的确定方法

低渗透油藏合理井距的确定方法
1.渗透率法:该方法是根据油藏的渗透率进行计算。
根据渗透率和井
底压力,可以计算出有效井距。
有效井距应该保证储层能够有效被利用,
即根据地质条件和储层性质确定最优的有效井距。
2.井间干扰法:该方法是通过实际井网动态监测和分析,确定合理的
井距。
通过对存在的井网进行动态监测和干扰分析,可以判断不同井距下
的井间干扰情况,从而确定合理的井距。
3.水驱试井法:该方法是通过进行水驱试井,确定合理的井距。
通过
在水驱试井区进行不同井距下的试采,观察试采效果,评估油藏的水驱过程,进而判断合理的井距。
4.数值模拟法:该方法是通过建立数学模型,模拟油藏开发过程,确
定合理的井距。
通过建立数学模型,可以模拟不同井间距离下的生产情况,评估油藏开发效果,从而确定合理的井距。
5.试井法:该方法是通过进行试井,确定合理的井距。
试井是指在已
有的井网中选择一部分井进行试井,通过观察试井的结果,可以判断不同
井距下的采收率和产能,从而确定合理的井距。
总的来说,确定低渗透油藏合理井距的方法有很多种,可以根据具体
的情况选择适合的方法进行确定。
综合应用不同的方法,可以更准确地确
定低渗透油藏的合理井距,提高油田开发的效益和经济效益。
低孔低渗油藏合理井距确定方法与优化调整

79油田位于坳陷南部储层砂体属于辫状河道沉积,平均有效孔隙度为10.8 %,平均有效渗透率0.4×10-3μm2,为低孔、超低渗、低丰度的致密砂岩岩性油藏。
启动压力梯度大,油井技术极限井距小是影响油田区的致密砂岩油藏储量提高的重要阻碍,这使得储层压裂改造亟不可待。
储层普遍发育裂缝,天然裂缝、压裂人工缝的综合作用,使得确定油井井距的工作变得愈加困难。
本文首先是通过实验测定启动压力梯度,接着得出了启动压力梯度与渗透率的关系,在此基础上本文进一步确定了储层油井技术极限井距。
本文认为,为更有效更准确地确定油井的井距,在工作中应该测量储层裂缝发育程度。
一、启动压力梯度1.实验方法低渗透油藏的启动压力梯度与地层平均渗透率的关系满足幂函数。
n K αλ= (1)式中:λ一启动压力梯度,MPa/m;K一地层平均渗透率,mD;α、n—回归系数,采用油藏实测岩心启动压力梯度实验数据回归获得。
2.数据处理对11块储层岩心进行室内单相流体渗流实验。
实验时根据启动压力梯度的非线性渗流公式得到启动压力梯度。
通过对实验数据进行回归分析,得到启动压力梯度与渗透率的关系曲线,和回归关系式为:383.0050.0−=K λ (2)由资料分析可知,对于低渗透油藏,渗透率对启动压力梯度的影响显著。
岩心的渗透率越小,流体流动所需要的启动压力梯度越大,而且当渗透率降低到一定的程度后,其启动压力梯度急剧增大。
二、技术极限井距在一定技术极限条件下,油井周围处在拟达西流或接近拟达西流状态下的径向距离叫技术极限生产(泄油)半径。
常规油田开发中,技术极限生产(泄油)半径的2倍看作为技术极限井距。
技术极限生产(泄油)半径处的驱动压力梯度为:d r d P d r d P w2l n ⋅∆= (3)式中:ΔP—生产压差,MPa;d一技术极限生产(泄油)半径,m;rw一井筒半径,m。
若要实现技术极限生产(泄油)半径处的油流动,驱动压力梯度至少应等于该点处的启动压力梯度,结合式(2)(3),可以确定技术极限生产(泄油)半径:383.0050.02l n −=⋅∆K d r d P w(4)油田储层平均渗透率为0.4mD,原始地层压力为20.0 MPa,初期生产压差为8.0 MPa~10.0 MPa,根据式(4)计算得技术极限生产(泄油)半径为38 m~46 m,技术极限井距为76 m~92 m。
动态分析法确定低渗透砂岩油藏合理井距

收稿日期:2006-05-22;改回日期:2006-07-30 作者简介:杨小平(1967-),男,高级工程师,1990年毕业于西安石油学院测井专业,现为中国石油大学(华东)石油地质专业在读硕士研究生,主要从事油气田开发研究工作。
文章编号:1006-6535(2006)06-0064-03动态分析法确定低渗透砂岩油藏合理井距杨小平1,2,唐 军2(11中国石油大学,山东 东营 257061;21中石化胜利油田分公司,山东 东营 257015)摘要:低渗油田开发方案设计必须同时考虑经济合理井距和技术极限井距。
现场可进行几种不同井距下的注采试验,然后根据各种井距下采油井的动态情况来定性判断低渗透砂岩油藏技术极限井距。
如果技术极限井距大于或等于经济合理井距,则该井距就是低渗透砂岩油藏的合理井距,油藏工程方案就可据此部署井网。
如果技术极限井距小于经济合理井距,则该油藏必须经改造后才能进行开发。
关键词:低渗透砂岩油藏;方案设计;技术极限井距;合理经济井距;动态分析中图分类号:TE324 文献标识码:A引 言在中、高渗透砂岩油藏开发过程中,由于井距对开发效果的影响不很突出,故开发方案井距设计中更多的是考虑开采速度、稳产期、储量控制程度、最终采收率以及如何取得较好的经济效益等,而较少关注技术井距问题,无论在哪种设计井距下,注采井间都能够建立起有效驱替体系。
而低渗透砂岩油田油藏不同,开发实践表明,井距设计是否合理是低渗砂岩油田开发成功的关键[1]。
低渗透砂岩油藏开发方案设计(实施)必须考虑技术井距问题。
为了取得一定的经济效益,一般采用稀井网,大井距(大于300m )使采油井控制较多的地质储量。
但低渗油藏开发过程中存在的一个最大问题就是:大井距条件下,注水井注不进水,采油井采不出油,注入水难以形成有效驱替,造成难注难采的局面。
为解决这一矛盾,近几年国内开展了加密井网试验,取得了初步效果,使一些原来陷于瘫痪的低渗透油田得以继续开发[2]。
低渗透油藏极限井距的确定

1 启 动压 力 梯 度
1 1 实验方 法 .
对1 2块人 造岩 心进 行室 内单 相 流体渗 流实 验 , 其实 验 数据 见 表 1 验 时 根据 启 动 压力 梯 度 的非 线 .实
性渗 流公 式 , 过改 变岩 心两 端 的驱替 压差 , 到不 同 驱替压 差 下 的体 积 流量 , 理得 到 的实验数 据 , 通 得 处 得到
第 1 期
贾 振 歧 等 : 渗 透油 藏 极 限 井 距 的 确 定 低
况, 以满 足实 验精 度 的要求 .根据 式 ( ) 选取 = 1 5 处理 实验 数 据 , 2, =., : 可得 到每 一 块 岩心 的启 动压 力 梯 度, 其结 果见 表 1 .
C C C C C C C C C C C R
3 1 3 4 5 4 9 1 6 8 2 6
表 1 实验岩 心基 本参数 及 其启动 压 力梯度
卜卜
6 2 O
6 3 5
5 1 3
5 1 6
5 8 7
6 O 2
5
5
压力梯度 ; 依据启动压力梯度的非线性 渗流方程 , 得到了低渗透储层 启动压 力梯度 与渗透 率的幂 函数关系式 . 结合低渗
透油藏渗流理论得到 了低渗透油藏 确定极限技术井距 的公式 , 可为低渗透油田开发确定合 理井 网密度提 供理论依据. 渗
透 率 越 小 , 动 压 力 梯 度 越 大. 启
收 稿 日期 :0 5—0 20 9—1 审稿 人 : 景 春 } 辑 : 开 澄 3; 吴 编 关 作 者 简 介 : 振 岐 (9 4 ) 男 。 贾 1 4 一 , 教授 。 士 生 导 师 , 要 从 事 油 气 田开 发 方 面 的研 究 博 主
西区油田正72井区低渗油藏注采井距研究

西区油田正72井区低渗油藏注采井距研究低渗油藏的特点是渗透率低,油井之间的距离过近会导致油井之间的干扰增加,从而降低采收率。
通过研究注采井的最佳间距,可以优化油井的布置,提高开采效果。
注采井的距离是指油井之间的距离,可以选择水平方向的距离或垂直方向的距离进行研究。
水平方向的距离是指油井之间在地表上的距离,垂直方向的距离是指油井之间在地下的距离。
两者的选择需要综合考虑油井的地质特征、渗透率分布、岩石力学参数等因素。
研究注采井距的方法主要包括数值模拟、物理模型试验和实际生产试验。
数值模拟是通过建立油藏的数学模型,运用数值方法求解模型中的方程,得到油井之间的干扰程度和采收率。
这种方法可以模拟不同的注采井距下的油藏开采效果,为布置油井提供科学依据。
物理模型试验是通过建立模拟油藏的实验模型,通过注水和采油试验,观察油井之间的干扰情况和采收率变化。
这种方法可以直观地了解不同注采井距对采收率的影响。
实际生产试验是在油田中选择一块区域进行布置油井,观察油井之间的干扰情况和采收率变化。
这种方法可以验证数值模拟和物理模型试验的结果,并得到与实际生产情况更为接近的结果。
在进行注采井距研究时,还需要考虑其他因素对注采井距的影响。
注采井之间的水平距离可以受到地表条件、管线布置等因素的限制;注采井之间的垂直距离可以受到油层厚度、水驱强度等因素的制约。
通过注采井距研究可以优化低渗油藏的开采方案,提高采收率。
在选择注采井距的方法时,应综合考虑数值模拟、物理模型试验和实际生产试验的结果,并充分考虑其他因素的影响。
最终确定的注采井距应与油田的地质特征和开采目标相匹配,实现经济高效的油藏开发。
低渗透油藏开发经济政策界限研究及实践——以T128—10块为例

『 李道 品. l 】 低渗 透砂岩油 田开 发l 京: M1 北 . 石油工 业出版社 , 9 . 1 7 9 【 黄 延章 . 渗 透油层 渗流机 理I . 京: 2 】 f 氐 M1 北 石油工 业 出版社 , 9 . 1 8 9 [] 3 闵琪 . 低渗透 油 田开发 研究 与实践f 】 M. 北京 : 油工业 出版社,9 8 石 19 .
果,表明注水是可行的。 3 井网的确定 。反九点 面积 注采井 网比较灵活 ,便于后期调整 , ) 进一步提高采收率 , 在砂砾岩低渗透油 田开发 中得到广泛应用 ,该块井 网形式采用反九点注采井 网。 4)各层系动用厚度下限确定。在一定的技术 、经济条件下 ,油井在 投资回收期内的累计销售收人等于同期 的投入之和时 ,该井的初期产油量 称为新井经济极限初产油量 。确定不同油价下各砂组动用有效厚度m。
关键 词 低渗透 油藏 ; T 38 文献 标识 码 A E 4 文章 编 号 17—6 1(00010 3一 l 63 97一2 1)3- 05 O
低渗透 油藏受特殊 的成 藏条件 、沉积环境影 响 ,具 有孔隙结 构复 杂、孑 喉半径- t ,油藏渗透率低 , L  ̄l H' ] 一般小 于5 x1 m ;储层非均 0 0 质 严重。因此 ,如何建立起有效 的驱替半径, 建立合 理 、经济的井 网密 度 ,对提高低渗油藏水驱油效率及采收率,提高低渗透油藏的开发水平
4 认识 与建 议
1 )井距优化 以经济合 理井距 为指导 ,考虑技术井 距, 确定 合理井 距 ;2)注采主流线应最大限度的避开压裂裂缝延展方向 ;3) 2 — O T18 1 块调 整后 井 距 基 本 上 符合 经 济合 理 井 距 ,不 需大 规 模 加 密 ,但 储 层 边 缘 应作适 当加密调整。
启动压力梯度确定井距和判断油井压裂的新方法

启动压力梯度确定井距和判断油井压裂的新方法雷光伦;姚传进;蒋宝云;李资收;赵金刚【摘要】低渗透油藏最大的特征是存在启动压力梯度,其流动为非线性渗流.在一定的井距、生产压差情况下,启动压力梯度决定油藏多大范围内原油可参与流动,这直接影响油田的采收率.根据弹性渗流理论,以油井最大产量生产时产生的压力波传到油藏内某处,其压力梯度正好等于启动压力梯度时离油井的距离作为最大泄油半径,从而建立了计算最大井距的数学模型.根据压力在压裂裂缝中的传导特征,提出了判断油井是否需要压裂和计算最小压裂缝长的方法.对2个油区6个油田的41口油井计算表明,最大井距为(4 ~449)m,约68%的油井需要压裂,最小压裂缝长为(2~73)m.结果与实际情况的一致性较好,表明该方法具有较高的可靠性和实用性.【期刊名称】《科学技术与工程》【年(卷),期】2015(015)010【总页数】5页(P87-91)【关键词】启动压力梯度;非线性渗流;弹性渗流理论;井距;缝长【作者】雷光伦;姚传进;蒋宝云;李资收;赵金刚【作者单位】中国石油大学石油工程学院,青岛266580;中国石油大学石油工程学院,青岛266580;中石化胜利油田鲁明油气勘探开发有限公司,东营257000;中石化胜利油田鲁明油气勘探开发有限公司,东营257000;中石化胜利油田鲁明油气勘探开发有限公司,东营257000【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TE357低渗透和特低渗透油田的开发已成为油田开发的重要领域,此类油田的重要渗流特征是存在启动压力梯度,启动压力梯度随各井的油层渗透率和流体发生变化,决定油藏内的原油是否参与流动,因此,决定该井在一定的生产压差下应采用多大的井距才能使整个油藏内的原油参与流动,达到最大的采收率。
而当油田的实际井距达不到这一要求时,应采取压裂措施。
近年来,有学者根据稳定渗流理论提出了用启动压力梯度确定低渗透油藏合理井距的方法[1—3],但是,由于低渗透油藏的低压力波传播速度,在开发初期是不可能达到稳定渗流状态的;当转为注水开发时,由于油水黏度的差异,也不会是真正的稳定渗流。
低渗油藏开发中确定井距的方法

低渗油藏开发中确定井距的方法【摘要】低渗油藏开发中确定井距对开发方案的设计和实施具有重大影响,也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
根据目前的研究现状,在现场可以进行的注采实验中,可以根据实验中所得的不同井距状况下采油井的动态情况来确定该低渗油藏的技术极限井距,技术极限井距与经济合理距离四存在差异的,一般技术极限井距稍大于或等于经济合理井距就将该距离确定为低渗油藏的合理井距,可以根据该井距来制定相关的开发设计方案,部署井网等。
技术极限距离小于经济合理距离的情况下,是不具备开发条件的,需要对该低渗油藏进行一定的改造后才能进入开发阶段。
【关键词】低渗油藏方案设计技术极限距离经济合理距离动态分析在低渗油藏的开发中,井距是一项开发设计的重要依据,尤其对于低渗砂岩油藏的开发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但是目前的开发活动中国对井距的重视程度不够,只是关注与开发效果息息相关的速度、储量控制和采收率等,而在低渗透砂岩油藏的开发中,井距的合理是油藏开发的基础和关键,所以本文主要研究的是低渗透砂岩油藏开发中确定井距的问题。
在实践中油藏开发一般部署的井网较稀,以取得更大的经济效益,但是低渗油藏开发中,大井距的条件下,注水井难以注入水,采油井也难以采出油,因为注水困难就无法形成有效的驱替,所以针对该问题,许多油藏开发又设置了较密的井网,效果上明显改善。
笔者在本文中提出了低渗油藏的合理井距和技术极限井距两种,前者是指在经济效益上最优在技术上可以实施的井距,候着指的是在一定的注采压差下油水井四周处于接近达西流向的径向距离,注采之间是一种驱替体系。
正是基于目前实践中井距的确定难以实现经济性和技术性的最优化结合,笔者对确定井距进行了分析研究。
1 低渗透砂岩油藏开发中的问题分析低渗透砂岩油藏开发中存在着注采困难的问题,着主要是由于低渗透砂岩油藏的储层孔喉小所致,这种低渗油藏自身的的特点在开发中表现为不同的形式,造成低渗透油藏开发矛盾。
1.1 注水压力高低渗透油藏的注水开发的过程中油层本身对水的吸附就不均匀,注采水平不高,油井之间的连通性差,此外注水压力也会出现猛增的情况,注水存在困难。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低渗油藏开发中确定井距的方法
作者:杨前锋
来源:《中国科技博览》2016年第06期
[摘要]就目前我国油气藏总地质储量来看,低渗透油气藏地质占到百分之六十左右,在开采低渗透油藏的过程中,开发的主要方法是注水,对于低渗多孔介质来说,启动压力梯度存在于流体当中,因而注采井距就会在这这个生产压差下存在一个极限值,如果井距超过这个极限值,水井压力就会波及到油井,从而造成水注不进去,采不出油的情况,可见井距确定的合理设定对低渗透油藏开采的重要性,然而在现在的低渗透油藏开发的过程中还存在一些问题影响着低渗透油藏的开发。
文章从低渗透油藏开发中存在的问题出发,对低渗油藏开发中确定井距的原则做了有关论述,旨在为确定出合适的井距,保证低渗油藏开发的采油率提供参考。
[关键词]油藏开采低渗油藏井距确定原则
中图分类号:TE348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914X(2016)06-0017-01
1 引言
对于低渗透油藏来说,井距是油藏开发过程中设计的重要依据,但是就目前对于低渗透油藏开发的情况来看,对井距的重视程度还远远不够,在现在的低渗透油藏开发的过程中还存在一些问题影响着低渗透油藏的开发。
重视的只是开发效果,开发的速度以及采收率,而恰恰相反,合理的井距对油藏的开发具有重要的作用,是开采油田的基础和关键,注采井距就会在这这个生产压差下存在一个极限值,如果井距超过这个极限值,水井压力就会波及到油井,从而造成水注不进去,采不出油的情况,可见加大对低渗油藏开发中井距的确定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因此要不断加强对确定井距的研究。
2 低渗透油藏开发中存在的问题
由于在低渗透油藏开采的过程中,储层空喉比较小,造成在注采的时候存在着一定的困难,使得在油藏开发的过程中会表现成为不同的形式,在现在的低渗透油藏开发的过程中还存在一些问题影响着低渗透油藏的开发,造成低渗透油藏的开采率下降,具体如下:
(1)注水压力较高。
在低渗透油藏的开发过程中常用的方法是采用注水的方法,然而由于油层本身对水的吸附能力不强,吸附面不均匀,造成注采水平不高,使得油井和油井之间的连通性比较差,还有就是有时候注水的压力会发生突然增大的现象,因此在注水的时候会有困难的存在。
因为要经常在高压的情况下注水在低渗油藏的开发中,然而由于压力过大常常会对注水井造成损害,从而在注水开采的时候造成失衡,造成储量受到减产。
(2)增产效益不高。
在开发低渗透油藏的时候,注水开发造成采油井的采油量下降,难以实现增产的效果,实践数据显示要经过几个月的时间才能观察到注水的成效,就这样所得的
产量也只有初期的一半左右,这主要是在这个过程中压力传递的比较慢,这主要是因为开采了采油井后,油层与油层之间的空隙中的流体压力会逐渐下降,造成压力的传递越来越慢,不能对其进行及时的补充,从而表现为成效比较不及时。
(3)产量逐渐减小。
低渗透油藏采油井产量下降是影响开发过程中经济效益不断减小的原因,采油井产量下降的原因主要是因为采油井压力的不断下降造成的,这原因主要表现在:油藏本身具有的能量比较低。
由于低渗透油藏中饱和度比较低,较少的气量溶解在原油当中,岩性也比较密集,所以也造成了具备的弹性能量比较低,加之我国的低渗透油藏大部分属于构造―岩性圈闭或者岩性圈闭,造成底边的水对原油的驱动力不高。
其次就是上文所提到的压力传递的比较慢造成的。
3 低渗油藏开发中确定井距的原则
要根据油藏本身的具有的特点来确定低渗透油藏井距的极限值,但是这个极限值至今还没有一个确定的理论方法来进行确定井距。
要根据现场的注水以及采油的动态进行分析来确定井距。
由于低渗透油藏本身具有的能量比较低,所以为了补充所需要的能量在开采的过程中要注水或者注气的方法,但是综合技术和成本考虑,我国大都采用注水的方式来对低渗透油藏进行开发,但是并不是所有的低渗透油藏都适用注水的方式,但是对于一般的油井来说,由于地层的吸水性比较强,所以采用注水法成效比较明显,因此,要结合油藏的实际特点选择合适的注水方式进行注水,从而达到对油层补充的作用,对于这些油藏在确定其井距的极限值时主要遵循以下原则:
首先是要根据所得到的这些动态资料,设定不同的井距来预见采油井在这个井距的设定下所取得注水效果,从而对对驱动压力梯度和启动压力梯度进行比较。
其次就是根据注水后采油井的见效是否明显来对压力的传递是否较快。
最后就是如果采油井的产液量比较大,那么就能说明地层的渗透性比较好以及驱动压力梯度大于启动压力梯度。
只要上述三种情况中出现一种,就表示井距比极限井距要小,从而可以在这个井距的基础上增加井距的设计。
如果发生注水比较困难的现象,并且油井的成效不明显,那么就说明这时的井距已经超过了极限井距,这时候就应该适当的使井距减小。
根据这一方法来确定井距要在现场进行相应的注采实验,从而根据所得的数据对井距进行不断的调整,
4 结论
我国低渗透油藏存在的数量不少,但是在开发的过程中还存在着很多问题,而合适的井距是实现低渗透油藏开发合理的关键,因为注采井距就会在这这个生产压差下存在一个极限值,如果井距超过这个极限值,水井压力就会波及到油井,从而造成水注不进去,采不出油的情况发生,因此就要加大对低渗透油藏采油井井距的重视,设定出科学的低渗透油藏开发方案,确定出合适的井距,从而保证低渗透油藏的开采效果。
参考文献
[1] 温庆志,蒲春生,曲占庆,徐胜强,刘玉忠.低渗透、特低渗透油藏非达西渗流整体压裂优化设计[J]. 油气地质与采收率. 2009(06)
[2] 唐伏平,唐海,余贝贝,曾建,吕栋梁.存在启动压力梯度时的合理注采井距确定[J]. 西南石油大学学报. 2007(04)
[3] 周科,唐海,吕栋梁,黄小亮,杨波.低渗透油藏极限注采井距的确定与附加压力损耗分析[J]. 内蒙古石油化工. 2008(21)
[4] 李爱芬,刘艳霞,张化强,袁忠超,吴子森.用逐步稳态替换法确定低渗油藏合理井距[J]. 中国石油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11(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