冰蓄冷设计

合集下载

建筑节能——冰蓄冷系统的设计与施工

 建筑节能——冰蓄冷系统的设计与施工

建筑节能——冰蓄冷系统的设计与施工建筑节能——冰蓄冷系统的设计与施工建筑节能是当前社会面临的重要问题之一。

传统空调系统用电量大,耗能高,不仅对环境造成污染,也给用户带来了较大的经济负担。

随着科技的不断进步和创新,建筑行业逐渐采用高效的冰蓄冷系统,用冷媒液蓄冷,从而在炎热的夏季节约节能。

下面从冰蓄冷系统的设计和施工两个方面进行阐述。

一、冰蓄冷系统的设计1. 系统配置冰蓄冷系统的基本构造包括冷媒系统、储冰系统、换热器系统。

冷媒系统作为系统的核心部分,是指冷却剂在冷热介质之间循环运行,通过制冷剂蒸发和冷凝而实现制冷目的。

而储冰系统则是为了在夜间低谷时段进行储存,冰锥、冰塞等可以储存冷能的设备为储冰系统的核心部分。

同时,换热器系统是为了通过冷冻水与室内需要冷却的空气、水进行换热,为整个冷却系统提供热交换。

2. 系统管线的设计对于冰蓄冷系统管线布置的设计,不仅需要满足整个系统的高效稳定运行,还要考虑系统的安全性和可靠性。

故而,在设计过程中需要考虑管道的直径、材质、安全装置的配置,同时对于高耗能部分要进行特别设计,以提高系统的可靠性和安全性。

二、冰蓄冷系统的施工1. 施工前期准备在施工前期,需要根据设计方案,购买施工材料和设备。

在材料和设备的购买时要格外注意其质量,购买替代品和保修期较短的材料和设备肯定是不可取的。

和其他施工项目一样,冰蓄冷系统的施工前期准备也同样重要。

2. 施工细节在施工过程中要注意以下几个点:(1)在进行储冰坑施工时,要严密注意立体交叉面的协调大大提升建筑蓄冰块的密度。

(2)在冷水机组的制作、交插时必须使用电焊进行连接,绝不能使用螺栓连杆。

(3)在冰蓄冷系统的管道施工和焊接时,电焊的零部件和电缆都要检查一遍,避免出现各种各样的问题。

在焊接时也需注意防火,以免引起安全事故。

(4)在验收过程中,要检查每一个节点,以保证系统的可靠性和安全性。

综上所述,冰蓄冷系统的设计和施工需要详细的专业知识和工程技巧。

冰蓄冷设计手册

冰蓄冷设计手册

冰蓄冷设计手册冰蓄冷技术是一种利用低温蓄冷媒质(如冰或冷冻液)在低峰时段积累冷量,然后在高峰时段释放冷量,以达到节能降耗的目的。

它广泛应用在空调、制冷设备、冷藏冷冻等领域,成为了一种重要的节能技术。

一、冰蓄冷原理冰蓄冷是利用水在0℃结冰和融化过程中的相变潜热来实现蓄冷。

当水在常压下温度降至0℃时,其温度在一定时间内将保持不变,而在此过程中,水会释放或吸收大约4186焦耳的热量。

利用这一特性,可以在低负荷时段制冷、蓄冷,在高负荷时段释放蓄冷量,以平衡耗能,降低单位时间内电能的需求,从而达到节能目的。

二、冰蓄冷设计要点1. 系统封闭性冰蓄冷系统采用密封方式进行设计,防止环境空气与蓄冷介质接触,避免蓄冷介质污染或损坏,确保系统长期运行稳定。

2. 散热设计冰蓄冷系统的散热设计至关重要,散热效果的好坏直接影响冷量的蓄积和释放效率。

合理的散热设计能够有效地提高系统的工作效率,延长系统的使用寿命。

3. 控制系统设计冰蓄冷系统的控制系统设计需要精准可靠,能够实时监测温度、压力等参数,并做出相应的调整,保证系统运行在最佳状态,满足不同负荷条件下的需求。

4. 安全保护设计在冰蓄冷系统设计中,必须考虑到安全因素,设置相应的安全保护措施,例如温度、压力、水位等监测报警系统,以及紧急切断系统,确保在异常情况下系统能够及时做出反应,避免事故发生。

5. 环境友好设计在冰蓄冷系统的设计中,应该考虑到环境友好性,选择符合环保标准的制冷剂和材料,并尽可能减少对环境的影响。

三、冰蓄冷系统应用冰蓄冷技术广泛应用在以下领域:1. 中央空调系统通过利用冰蓄冷技术,可以对中央空调系统进行蓄冷,以满足高峰时段的制冷需求,减少对电力资源的浪费,降低能耗。

2. 冷藏冷冻设备冰蓄冷技术也可用于冷藏冷冻设备中,通过蓄冷实现低峰时段的制冷,提高系统的效率,降低运行成本。

3. 太阳能利用将冰蓄冷技术与太阳能利用相结合,可以实现在太阳能供热系统的余热时段蓄积冷量,提高太阳能利用效率。

冰蓄冷设计手册

冰蓄冷设计手册

冰蓄冷设计手册一、前言冰蓄冷技术是一种利用冰的蓄热蓄冷特性来调节室内温度的节能环保技术。

在建筑空调系统中,冰蓄冷技术可以有效平衡能耗,降低系统运行成本,减少能源消耗,减轻对环境的影响。

本手册旨在介绍冰蓄冷系统的设计原理、相关设备和应用技术,帮助工程师和设计师们更好地了解和应用冰蓄冷技术,为建筑节能和环保提供技术支持。

二、冰蓄冷系统原理冰蓄冷系统主要由冰蓄冷装置、制冷机组、冷却水泵、冷却水箱、冷冻水泵等组成。

其工作原理是通过利用夜间低峰电的廉价电力制冷,在夜间制冷时,通过制冷机组将冷水输送至冰蓄冷装置中,将水冷却至冰点以下,形成冰储存。

白天,通过冰蓄冷装置向空调系统供冷,实现用冷储存的方式平衡白天的制冷需要。

三、冰蓄冷设计手册1. 冰蓄冷系统设计流程(1)确定制冷负荷:首先需要对建筑的制冷负荷进行详细测算和分析,包括夏季、冬季及中间季节的负荷。

(2)选择冰蓄冷设备:根据建筑的制冷需求和使用情况,选择适当类型的冰蓄冷设备,包括冰蓄冷装置、制冷机组等。

(3)确定系统管道布局:合理设计系统管道布局,确保冰蓄冷设备与制冷机组的连接和冷却水管的连通,避免管道漏水和浪费。

(4)优化控制系统:设计合理的控制系统,确保冰蓄冷系统能够根据实际需求精准调节,提高系统运行效率。

2. 冰蓄冷系统设备选型(1)冰蓄冷装置:根据建筑的制冷负荷和使用条件,选择合适的冰蓄冷装置,包括冷媒冰蓄冷装置、冰蓄冷水箱等。

(2)制冷机组:选择适合建筑制冷负荷和冰蓄冷装置的制冷机组,确保制冷效果和系统稳定性。

(3)冷却水泵、冷冻水泵:根据系统冷却水和冷冻水的流量需求,选择合适的水泵设备,确保系统正常运行。

3. 冰蓄冷系统设计要点(1)温度控制:冰蓄冷系统中温度控制是非常关键的,应合理设计温度控制系统,保证冰蓄冷装置和制冷机组工作在合适的温度范围内。

(2)节能性能:设计过程中要充分考虑系统的节能性能,选择高效设备和优化系统结构,降低能耗,提高系统运行效率。

日照某商场冰蓄冷空调系统设计探讨

日照某商场冰蓄冷空调系统设计探讨

日照某商场冰蓄冷空调系统设计探讨冷空调系统设计的核心是以制冷为目标,保证商场内的温度和湿度在舒适范围内,让顾客有良好的购物体验。

1.制冷量计算:商场的制冷负荷与场地面积、顾客数量、照明设备、电子设备、货物散热等因素有关。

首先要测量商场内的面积,并根据实际情况考虑其朝向、外墙的材料和绝热性能。

然后根据商场的用途和活动类型,确定最大人数和最大负荷。

再结合商场内的设备和电子设备,计算出总的制冷量。

2.制冷设备选择:商场冷空调系统通常采用蓄冷系统,这种系统能在夜间低峰期充分利用电力进行制冷,然后在白天高峰期释放冷量。

蓄冷系统一般采用冷水机组或制冷压缩机组。

对于中大型商场,通常选择多台冷水机组进行配备,以便在不同负荷情况下实现灵活调度。

3.管道布置设计:商场冷水系统的管道布置需要考虑多个因素,如管道路径、长度、直径和摩擦损失,以及防冻措施等。

管道布置要尽量减少风阻和热损失,确保冷水能够顺利地通过管道流向商场各个区域。

4.冷却塔设计:商场冷却塔是冷水机组系统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其设计应考虑商场周围环境的温度和湿度,以及商场内的负荷需求。

冷却塔的选型要根据商场的制冷负荷和供水温度等因素进行合理的选择,并确保冷却塔能够实现高效的冷却效果。

5.控制系统设计:商场冷空调系统的控制系统应能实现自动调节,确保商场内的温度和湿度在舒适范围内。

控制系统应具备温度和湿度传感器,以及能够控制制冷设备、风机和泵等关键设备的控制器。

此外,还应考虑到商场内的不同区域和楼层的负荷差异,实现分区域和分时段的控制。

6.能耗优化设计:商场冷空调系统在设计过程中应注重能耗的优化,通过合理使用节能设备和技术,如高效压缩机、变频调速设备、换热器等,来降低系统运行的能耗。

此外,还可以采用余冷利用技术,对废热进行回收利用,提高能源利用率。

总之,商场冷空调系统的设计需要综合考虑商场的实际情况和需求,采用合适的设备和控制系统,以实现舒适环境和低能耗的目标。

冰蓄冷设计手册

冰蓄冷设计手册

冰蓄冷设计手册冰蓄冷是一种利用冰块或冰水蓄冷技术,用于降低空调系统的能耗,提高能源利用效率的节能技术。

随着人们对能源节约和环保意识的提高,冰蓄冷技术在建筑空调系统中的应用越来越广泛。

为了帮助工程师和设计师更好地理解和应用冰蓄冷技术,本手册将介绍冰蓄冷技术的原理、设计方法、应用领域和优缺点。

一、冰蓄冷技术原理冰蓄冷技术利用低价电能在夜间或低峰时段制冷,将制冷负荷转移到夜间,然后在白天或高峰时段利用储存的冰块或冰水进行空调制冷。

这样可以有效降低白天空调系统的能耗,减少用电高峰期的负荷压力,提高能源利用效率。

通常,冰蓄冷系统包括冰蓄冷装置、冷冻水系统、冰蓄冷储罐、冰蓄冷管道和热交换设备等组成。

二、冰蓄冷系统设计方法1. 制冷负荷计算:根据建筑的制冷负荷特性和用能需求,确定冰蓄冷系统的制冷负荷和需求量。

需要考虑的因素包括建筑的大小、朝向、外墙材料、窗户面积、人员密度、设备散热量等。

2. 冰蓄冷储罐设计:根据制冷负荷计算结果确定冰蓄冷储罐的容量和结构。

储罐的设计应考虑制冷介质的密封性、保温性能和耐压性能。

3. 冷冻水系统设计:设计冰蓄冷系统的冷冻水系统,包括冷冻水制冷机组、冰蓄冷储罐、冷冻水泵和冷冻水管道等。

应根据设计需求选择合适的制冷机组和泵站,保证冰蓄冷系统的安全可靠运行。

4. 热交换设备选型:根据建筑的特点和使用需求选择合适的热交换设备,如冷凝器、蒸发器、冷却塔等,保证冷热介质的传热效率和系统的热力平衡。

三、冰蓄冷系统应用领域冰蓄冷技术适用于各类建筑空调系统,特别适用于商业综合体、写字楼、酒店、医院、会展中心、工厂车间等大型建筑。

冰蓄冷系统可以灵活应对夏季高温,显著降低空调系统的能耗,减少用电高峰负荷,提高能源利用效率。

冰蓄冷系统还可以与分布式能源系统、太阳能光伏系统、风能系统等相结合,实现能源的综合利用和智能调度。

四、冰蓄冷系统优缺点1. 优点:(1)节能环保:冰蓄冷系统能够有效降低空调系统的能耗,减少对传统能源的消耗,有利于环境保护和可持续发展。

冰蓄冷课程设计说明书

冰蓄冷课程设计说明书

冰蓄冷课程设计说明书一、教学目标本课程旨在让学生了解和掌握冰蓄冷技术的基本原理和应用,培养学生的科学思维和创新能力,提高学生的环保意识和实践能力。

具体目标如下:1.知识目标:学生能够理解冰蓄冷技术的原理、设备和应用场景,掌握相关的物理和化学知识。

2.技能目标:学生能够运用冰蓄冷技术解决实际问题,如设计简单的冰蓄冷空调系统,进行能效分析和优化。

3.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学生能够认识到冰蓄冷技术在节能减排和可持续发展方面的重要性,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和使命感。

二、教学内容本课程的教学内容主要包括冰蓄冷技术的基本原理、设备和应用。

详细的教学大纲如下:1.冰蓄冷技术的基本原理:介绍冰蓄冷技术的概念、工作原理和优点,分析冰蓄冷过程中的热力学现象和能量转换。

2.冰蓄冷设备:讲解冰蓄冷设备的种类、结构和性能,包括冰盘管、冰球、冰砖等,以及各自的优缺点和适用场景。

3.冰蓄冷应用:介绍冰蓄冷技术在空调、制冷、储能等领域的应用,分析冰蓄冷系统的设计和运行原理。

三、教学方法为了提高教学效果,本课程将采用多种教学方法相结合的方式,包括:1.讲授法:通过讲解冰蓄冷技术的基本原理、设备和应用,使学生掌握相关知识。

2.讨论法:学生针对冰蓄冷技术的热点问题和实际案例进行讨论,培养学生的思考和分析能力。

3.案例分析法:分析具体的冰蓄冷项目案例,使学生了解冰蓄冷技术在实际工程中的应用和效果。

4.实验法:安排学生进行冰蓄冷实验,让学生亲手操作,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

四、教学资源为了支持本课程的教学,我们将准备以下教学资源:1.教材:选用国内权威出版的冰蓄冷技术教材,为学生提供系统的理论知识。

2.参考书:提供相关的科研论文和工程案例,拓展学生的知识视野。

3.多媒体资料:制作冰蓄冷技术的多媒体课件和视频,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4.实验设备:配置冰蓄冷实验所需的设备器材,让学生进行实践活动。

五、教学评估本课程的评估方式将采用多元化的形式,以全面、客观地评价学生的学习成果。

冰蓄冷空调的系统设计及节能优化措施(全文)

冰蓄冷空调的系统设计及节能优化措施(全文)

冰蓄冷空调的系统设计及节能优化措施(全文)模板一:冰蓄冷空调的系统设计及节能优化措施一:引言冰蓄冷空调系统是一种先进的节能环保技术,广泛应用于建筑物的空调系统中。

本文将详细介绍冰蓄冷空调系统的系统设计和节能优化措施。

二:冰蓄冷空调系统的原理1. 概述冰蓄冷空调系统利用夜间电力溢价时段,通过将低温蓄冷剂储存为冰块,然后在白天高峰用电时段,利用冰块的蓄冷效果制冷,从而实现节能的目的。

2. 系统组成冰蓄冷空调系统主要由以下组成部分组成:- 蓄冷装置:用于储存冰块的蓄冷装置,包括冰蓄冷槽、冷却设备等。

- 制冷蒸发器:用于吸收室内热量并进行制冷的设备。

- 冷凝器:用于将制冷剂释放出去,使其重新循环的设备。

- 制冷剂循环系统:负责将制冷剂在各个设备之间循环运行的系统。

- 控制系统:负责控制冰蓄冷空调系统的运行和节能优化的系统。

三:冰蓄冷空调系统的设计要点1. 冰蓄冷槽的设计- 冰蓄冷槽的尺寸和容量应根据建筑物的需求和制冷负荷进行合理设计。

- 冰蓄冷槽的材料应选用具有良好保温性能和强度的材料,以减少冷量的损失。

2. 制冷蒸发器的设计- 制冷蒸发器的选型应根据建筑物的使用场所和制冷需求进行选择。

- 制冷蒸发器的数量和布置应根据建筑物的结构和建筑物内部气流的要求进行合理设计。

3. 冷凝器的设计- 冷凝器的选型应考虑制冷剂的特性和建筑物的冷却需求。

- 冷凝器的热交换面积应根据制冷负荷和建筑物冷却需求进行合理计算和设计。

4. 控制系统的设计- 控制系统应具备实时监测和控制的功能,以实现冰蓄冷空调系统的智能化和自动化控制。

- 控制系统的算法应考虑建筑物的使用情况和能耗数据,优化冰蓄冷空调系统的节能效果。

四:冰蓄冷空调系统的节能优化措施1. 蓄冷装置的优化- 进一步提高蓄冷装置的保温性能,减少冷量的损失。

- 优化冷却设备的设计和运行方式,提高能效和性能。

2. 制冷蒸发器的优化- 优化制冷蒸发器的传热效果,提高制冷效率。

- 选择高效制冷剂,减少制冷剂的损失和能耗。

冰蓄冷设计说明

冰蓄冷设计说明

冰蓄冷设计说明1.1设计概述冰蓄冷空调是利用夜间低谷负荷电力制冰储存在蓄冰装置中,白天融冰将所储存冷量释放出来,减少电网高峰时段空调用电负荷及空调系统装机容量,它代表着当今世界中央空调的发展方向。

成都市电网分时电价表2.2冰蓄冷系统方案设计本工程是医药厂房,冷负荷集中在电力高峰时段和电力平峰时段,电力低谷时段,电力低谷时段空调系统根本没有冷负荷,且全年供冷期内负荷极不平衡,选择常规制冷主机设备容量大,且直接制冷的结果是制冷主机高价来制冷,低价电时段闲置,造成不必要的浪费。

因此为了减少中央空调白天的用电峰值,充分利用峰谷电差价,大幅度地降低空调的运行费用,同时为了提高空调品质,本工程中央空调设计采用冰蓄冷中央空调系统。

·以上方式中使用最多的为:冰球(或蕊心冰球)和外融冰的盘管式蓄冰装置·本工程采用外融冰钢制盘管冰蓄冷方式的冷源。

2)、部分(分量)蓄冰模式:如图2,部分(分量)蓄冰模式是指在夜间非用电高峰时制冷设备运行,蓄存部分冷量。

白天空调高蓄冰方式动态制冰静态制冷冰浆(或冰晶)片冰滑落式盘管式蓄冰封装冰外融冰冰球(或蕊心冰球) 外板内融冰峰期间一部分空调负荷(尖峰负荷)由蓄冷设备承担,另一部分则由制冷设备负担。

在设计计算日(空调负荷高峰期)制冷机昼夜运行。

部分蓄冷制冷机利用率高,蓄冷设备容量小,制冷机比常规空调制冷机容量小30-40%,是一种更经济有效的运行模式。

根据以上分析考虑初期投资费用及机房占地,本工程冰蓄冷设计采用分量蓄冰模式。

,本设计方案采用部分蓄冰模式3.4蓄冰流程选择3.4.1 蓄冰流程的选择蓄冰空调系统在运行过程中制冷机可有两种运行工况,即蓄冰工况和放冷工况。

在蓄冰工况时,经制冷机冷却的低温乙二醇溶液进入蓄冰槽的蓄冰换热器内,将蓄冰槽内静止的水冷却并冻结成冰,当蓄冰过程完成时,整个蓄冰设备的水将基本完全冻结。

融冰时,经板式换热器换热后的系统回流温热乙二醇溶液进入蓄冰换热器,将乙二醇溶液温度降低,再送回负荷端满足空调冷负荷的需要。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冰蓄冷设计说明
1.1设计概述
冰蓄冷空调是利用夜间低谷负荷电力制冰储存在蓄冰装置中,白天融冰将所储存冷量释放出来,减少电网高峰时段空调用电负荷及空调系统装机容量,它代表着当今世界中央空调的发展方向。

成都市电网分时电价表
2.2冰蓄冷系统方案设计
本工程是医药厂房,冷负荷集中在电力高峰时段和电力平峰时段,电力低谷时段,电力低谷时段空调系统根本没有冷负荷,且全年供冷期内负荷极不平衡,选择常规制冷主机设备容量大,且直接制冷的结果是制冷主机高价来制冷,低价电时段闲置,造成不必要的浪费。

因此为了减少中央空调白天的用电峰值,充分利用峰谷电差价,大幅度地降低空调的运行费用,同时为了提高空调品质,本工程中央空调设计采用冰蓄冷中央空调系统。

·以上方式中使用最多的为:冰球(或蕊心冰球)和外融冰的盘管式蓄冰装置
·本工程采用外融冰钢制盘管冰蓄冷方式的冷源。

2)、部分(分量)蓄冰模式:如图2,部分(分量)蓄冰模式是指在夜间非用电高峰时制冷设备运行,蓄存部分冷量。

白天空调高
蓄冰方式
动态制冰
静态制冷
冰浆(或冰晶)
片冰滑落式
盘管式蓄冰
封装冰
外融冰
冰球(或蕊心冰球) 外板
内融冰
峰期间一部分空调负荷(尖峰负荷)由蓄冷设备承担,另一部分则由制冷设备负担。

在设计计算日(空调负荷高峰期)制冷机昼夜运行。

部分蓄冷制冷机利用率高,蓄冷设备容量小,制冷机比常规空调制冷机容量小30-40%,是一种更经济有效的运行模式。

根据以上分析考虑初期投资费用及机房占地,本工程冰蓄冷设计采用分量蓄冰模式。

,本设计方案采用部分蓄冰模式
3.4蓄冰流程选择
3.4.1 蓄冰流程的选择
蓄冰空调系统在运行过程中制冷机可有两种运行工况,即蓄冰工况和放冷工况。

在蓄冰工况时,经制冷机冷却的低温乙二醇溶液进入蓄冰槽的蓄冰换热器内,将蓄冰槽内静止的水冷却并冻结成冰,当蓄冰过程完成时,整个蓄冰设备的水将基本完全冻结。

融冰时,经板式换热器换热后的系统回流温热乙二醇溶液进入蓄冰换热器,将乙二醇溶液温度降低,再送回负荷端满足空调冷负荷的需要。

乙二醇溶液系统的流程有两种:并联流程和串联流程。

a、并联流程:这种流程中制冷机与蓄冰罐在系统中处于并联位置,当最大负荷时,可以联合供冷。

同时该流程可以蓄冷、蓄冷并供冷、单溶冰供冷、冷机直接供冷等。

并联流程原理如图3。

b、串联流程:即制冷机与蓄冰罐在流程中处于串联位置,以一套
循环泵维持系统内的流量与压力,供应空调所需的基本负荷。

串联流程配置适当自控,也可实现各种工况的切换。

串联系统原理如图4:
并联流程在发挥制冷机与蓄冰罐的放冷能力方面均衡性较好,夜间蓄冷时只需开启功率较小的初级泵运行,蓄冷时更节能,运行灵活。

串联流程系统较简单,放冷恒定,适合于较小的工程和大温差供冷系统。

根据本工程的特点选择制冷主机与蓄冰槽串联流程。

融冰系统的选择
融冰系统分为内融冰系统与外融冰系统。

内融冰系统
蛇行盘管式内融冰蓄冰设备可以用于各种并、串联系统。

由于其取冷水温低而稳定,往往将其用于主机上游的串联蓄冰系统。

主机置于循环回路的上游,可提高主机的工作效率,仍可保证恒定的低温乙二醇出口温度,系统中水泵配置方便,水温控制效果好。

主机上游的串联系统存在四种运行工况:制冷机蓄冰、蓄冰槽供
冷、制冷机供冷、制冷机联合蓄冰槽共同供冷。

3.6 蓄冰空调的选型
除了空调供冷外,全天的其余时间全部用于蓄冷,这样可使主机的容量减少至最小值。

蓄冷比例的确定是非常重要的一个环节,在方案设计中一般先初步选择较典型的几个值(如30%等),经设备初选型,根据当地有关的电力政策并计算初投资、运行费、并考虑其它因素最后选定较佳的比例值。

由于仅有8h空调小时负荷超过峰值小时负荷的50%,故取白天制冷主机
主机选型
制冷主机容量
q=Q总/( T1++T2×n2)=1070/12+12*0.67=54KWh
冰蓄冷系统中,冷水机组要求能分别在两种工况下运行。

由于螺杆压缩机能达到较大的单级压缩比,在两种工况下运行较有利;并适合于长期连续运行,故我们决定选用日立双螺杆水冷式低温冷水机组制冷机组RCU40SCL2型一台。

蓄冰罐计算
蓄冰槽容量
Q′=n2*q*T2=0.67*54*12=434KWh
3.板式换热器选型
F=Q/(K×Δt m)
公式中Q为总换热量;K为换热系数;Δt m 为对数平均温差; F=163/( 4.5×3.3)=5.8M2
F总=F×1.1(附加系数)=6.38m2
选用一台PW55型,板片材质为不锈钢,换热面积6.38m2。

3.6.3 水泵
冰蓄冷系统中,由于乙二醇价格较高,对水泵的密封性能要求较高。

一般建议采用带机械密封的水泵,可以减少漏液或几乎不漏液。

水泵选型:根据流程,确定满足各种工况下的最大阻力和流量;为达到节能的目的,尽量选用多台泵。

该工程采用并联流程,初级泵流量=Q/C×Δt=100m3/h 扬程P(估算)=P主机+P蓄冷罐+P管道+P阀门
=8+2.5+2+5
=17.5(m)
次级泵流量=170m3/h
扬程P=P换热器+P蓄冷罐+P管道+P阀门
=10+2.5+2+10
=24.5(m)
水泵选型后,还需与自控专业配合,校核各工况下的流量和阻力分配,以及三通阀的调节能力能否满足工况要求等。

最后选定:
初级泵2台,流量110 m3/h,扬程24m,电机11Kw
次级泵2台,流量220 m3/h,扬程25m,电机22Kw
空调泵2台,流量 300 m3/h,扬程34m,电机55Kw , 一用一备冷却泵2台,流量 300 m3/h,扬程34m,电机55Kw, 一用一备
本系统设计时,在系统经济、可靠、稳定运行的前提下,考虑了以下几点,以节约初期投资及运行费用∶
a〕采用主机上游的串联系统,主机上游回水先流经主机,使主机在较高的温度下运行,提高了压缩机的效率,使能耗降
低。

b〕蓄冰装置发科(FAFCO)标准蓄冰槽。

发科(FAFCO)标准蓄冰槽有以下优点∶在保证导热性能的同时,彻底杜绝腐
蚀隐患,重量轻;采用不完全冻结式,可提供稳定的低温载
冷剂,减小循环水泵的流量及相应管道的管径,降低初投资;
外结冰,无内应力,使用寿命长;传热面积大,结冰融冰速
率稳定;结冰厚度薄,制冷主机运行效率高。

c〕设计日联合供冷时,采用主机优先模式,主机一直满负荷
运行,机组利用率高,主机和蓄冷盘管容量最小,投资最节省。

d〕所有水泵采用原装进口优质产品,变频运行。

整个供冷期,大部分时间都为部分负荷,水泵通过无级调速.变频,节能效果明显。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